什么情況下語句能用兩個標點符號? 兩個標點符號可不可以連用
標點符號的使用,一直是困擾學生學習漢語,尤其斷句的一大難點,讓我們再次重溫一下常見標點符號的用法吧~收藏起來,永遠有用。
一、標點符號歌
句號(。)是個小圓點,用它表示說話完。
逗號(,)小點帶尾巴,句內停頓要用它。
頓號(、)像個芝麻點,并列詞語點中間。
分號(;)兩點拖條尾,并列分句中間點。
冒號(:)小小兩圓點,要說話兒寫后邊。
問號(?)好像耳朵樣,表示一句問話完。
嘆號(!)像個小炸彈,表示驚喜和感嘆。
引號(“”)好像小蝌蚪,內放引文或對話。
話里套話分單雙,里單外雙要記牢。
省略號(……)六個點,表示意思還沒完。
破折號(——)短橫線,表示解說、話題轉。
書名號(《》)兩頭尖,書、刊名稱放中間。
圓括號(),方括號[],注解文字放里邊。
學標點,并不難,多看多練才熟練。
二、用法簡表
名稱
符號
用法說明
舉例
句號①
。
1.用于陳述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2.用于語氣舒緩的祈使句末尾。
請您稍等一下。
問號
1.用于疑問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問句的末尾。
難道你不了解我嗎?
嘆號
1.用于感嘆句的末尾。
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斗!
2.用于語氣強烈的祈使句末尾。
停止射擊!
3.用于語氣強烈的反問句末尾。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逗號
1.句子內部主語與謂語之間如需停頓,用逗號。
我們看得見的星星,絕大多數是恒星。
2.句子內部動詞與賓語之間如需停頓,用逗號。
應該看到,科學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的精力。
3.句子內部狀語后邊如需停頓,用逗號。
對于這個城市,他并不陌生。
4.復句內各分句之間的停頓,除了有時要用分號,都要用逗號。
據說蘇州園林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
頓號
用于句子內部并列詞語之間的停頓。
正方形是四邊相等、四角均為直角的四邊形。
分號②
1.用于復句內部并列分句之間的停頓。
語言,人們用來抒情達意;文字,人們用來記言記事。
2.用于分行列舉的各項之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qū)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
冒號
1.用于稱呼語后邊,表示提起下文。
同志們,朋友們:現在開會了……
2.用于“說、想、是、證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詞語后邊,提起下文。
他十分驚訝地說:“啊,原來是你!”
3.用于總說性話語的后邊,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說。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門:武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4.用于需要解釋的詞語后邊,表示引出解釋或說明。
外文圖書展銷會
日期:10月20日至于11月10日
時間:上午8時至下午4時
地點:北京朝陽區(qū)工體東路16號
主辦單位: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
5.用于總括性話語的前邊,以總結上文。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引號③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格言,流傳到今天至少有兩千年了。
2.用于需要著重論述的對象。
古人對于寫文章有個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內容,“有序”就是要有條理。
3.用于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
這樣的“聰明人”還是少一點好。
4.引號里面還要用引號時,外面一層用雙引號,里面一層用單引號。
他站起來問:“老師,‘有條不紊’是什么意思?”
括號④
用于行文中注釋的部分。注釋句子中某些詞語的,括注緊貼在被注釋詞語之后;注釋整個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標點之后。
(1)中國猿人(全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或簡稱“北京人”)在我國的發(fā)現,是對古人類學的一個重大貢獻。
(2)寫研究性文章跟文學創(chuàng)作不同,不能攤開稿紙搞“即興”。(其實文學創(chuàng)作也要有素養(yǎng)才能有“即興”。)
破折號
──
1.用于行文中解釋說明的部分。
邁進金黃色的大門,穿過寬敞的風門廳和衣帽廳,就到了大會堂建筑的樞紐部分──中央大廳。
2.用于話題突然轉變。
“今天好熱啊!──你什么時候去上海?”張強對剛剛進門的小王說。
3.用于聲音延長的擬聲詞后面。
“嗚──”火車開動了。
4.用于事項列舉分承的各項之前。
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環(huán)境物理學分為以下五個分支學科:
──環(huán)境聲學;
──環(huán)境光學;
──環(huán)境熱學;
──環(huán)境電磁學;
──環(huán)境空氣動力學。
省略號⑤
1.用于引文的省略。
她輕輕地哼起了《搖籃曲》:“月兒明,風兒靜,樹葉兒遮窗欞啊……”
2.用于列舉的省略。
在廣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鐘、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蘭……春秋冬三季的鮮花都擠在一起啦!
3.用于話語中間,表示說明斷斷續(xù)續(xù)。
“我……對不起……大家,我……沒有……完成……任務。”
連接號⑥
1.兩個相關的名詞構造成一個意義單位,中間用連接號。
我國秦嶺—淮河以北地區(qū)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相關的時間、地點或數目之間,用連接號表示起止。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3.相關的字母、阿拉伯數字等之間,用連接號,表示產品型號。
在太平洋地區(qū),除了已經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纜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纜投入運營。
4.幾個相關的項目表示遞進式發(fā)展,中間用連接號。
人類的發(fā)展可以分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這四個階段。
間隔號
1.用于外國人和某些少數民族人名內各部分的分界。
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2.用于書名與篇(章、卷)名之間的分隔。
《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學》、《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書名號
《》
〈〉
用于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等。
《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課文里有一篇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他的文章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桌上放著一本《中國語文》。《〈中國工人〉發(fā)刊詞》發(fā)表于1940年2月7日。
專名號⑦
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專名下面。專名號的使用方法是橫排時劃在專名之下,豎排時則劃在專名左旁。
司馬相如者,漢蜀郡成都人也,字長卿
三、標點符號的使用
(一)句號
句號是最常用的符號,小學一年級就要認識它。句號表示一句話完了之后的停頓。用句號的句子語調平緩。
例如:
1.太陽暖烘烘的。(小學《語文》第四冊《丑小鴨》)
2.原來池底長著許多石筍,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險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寶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小學《語文》第七冊《五彩池》)
3.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桂林山水》)
4.眼看你們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東西,說不定就會起不來。(小學《語文》第十一冊《金色的魚鉤》)
例1非常簡單,講太陽給人們的感覺,是一個完整的句子,用句號。
例2是一個較長的句子,它用四個“有的”把幾種池底石筍的形象連在一塊,句末用句號標示。
例3是個長句子,實際是并列的三句話,講了漓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因為三個句子作用相同、形式一樣,聯系緊密,放在一個大的句子中,中間用分號隔開。例4是一個帶有關聯詞語的句子,“只要……就……”是連接構句的紐帶,所以仍算為一個句子。
在閱讀過程中,句號標志著停頓較大,即停頓的時間較長,例2例4中的逗號和例3中的分號,它們所標志的停頓時間都不能超過句號。
5.今天星期三。
6.昨天晴天。
7.隨手關門。
這三個例句乍看上去都不像是個完整的句子,不符合我們平常認識的“誰(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樣)”的構句模式,但仔細一想,它們都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思,它們是句子的特殊形式,所以都使用句號。
從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用不用句號,關鍵不是看語言的長短,而是要看語言有沒有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句子。有的雖然只是一個詞,但卻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這個詞就構成了一個句子。例如:
8.走。
9.沒有。
有的雖然由多個詞構成,但并沒有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按句子結構的要求,它只是句子的一個部件(又叫成分),那就不能算一個句子。例如:
10.大的小的、方的圓的、在陽光下閃著燦爛光輝的五彩池
不是句子,就絕不能用句號。完整的句子是不是就可以用句號呢?不一定,還要看這個句子的語氣。句號適應于陳述語氣、語調平緩的句子,語氣很重的疑問句等就不能使用句號。如:
11.這是你的面包?
12.李黑,把槍放下!
這兩個句子如果都換用句號,那么例11就不是問話了,而是告訴你“這面包是你的”,例12就不是命令的語氣,而是向人陳述“李黑把槍放到地上”這個動作了。
(二)平時我們寫作文,對句號的使用存在3種不正確的現象。
一是用得太少。該用句號的地方不用句號,使語段層次不清,影響表達效果。如:
13.陸峰的凳子壞了,坐上去不小心會跌倒,李志看見了,記在心上,他從家中帶來了工具,放學后,大家都走了,他獨自一人蹲在教室里,叮叮地修起來。(習作)
例13是由四句話組成的語段:第一句介紹陸峰的凳子壞了,會跌倒,到“跌倒”結束;第二句講李志記在心上,到“心上”結束;第三句講李志帶了工具;第四句講李志修凳子。但作者只在段尾用了一個句號,使四個句子各自失去了獨立性,整段話層次不清。
二是用得太多。還沒有完成一個完整意思的表達就用了句號,破壞了句子的整體性。如:
14.春天,沙棗樹伸展著粗糙的樹枝。上面覆蓋著一片片短小的葉子。葉子上一層細沙一樣的東西晶瑩發(fā)亮。
例14其實是一句話,結尾用一個句號就可以了,但作者用了三個句號,前兩個句號中斷了句子內部的聯系。
三是混用。屬于其它語氣的句子卻用了句號,與其它標點符號相混。例如:
15.是阿米,還是翠芹。不,都不像。
16.李勇朝我喊:“閃開。”轟隆一聲,架子倒塌了。
例15“是阿米,還是翠芹”是疑問語氣,應該用問號。
例16中“閃開”是命令語氣,應該用嘆號。
(三)句號在應用中占一個字的位置,緊跟前文書寫,不能獨立書寫在一行的開頭。
句號在科技文章中,為了不與零相混而換用一個小圓點(·),位置仍在句尾一個字的右下方。
二、問號
問號和句號一樣,表示一句話完了之后的停頓,但用問號的句子必須有疑問的語氣。
例如:
1.真氣人,魚兒怎么不上我的鉤呢?(小學《語文》第二冊《小貓釣魚》)
2.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兒來的?(小學《語文》第二冊《小白兔和小灰兔》)
3.小魚姐姐,你把尾巴借給我行嗎?(小學《語文》第二冊《小壁虎借尾巴》)
4.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小學《語文》第五冊《爬天都峰》)
例1例2都是疑問句,表示發(fā)話人對事情不了解而向對方提問,要求回答。這是問號的最基本用法。例3是詢問別人是否答應自己的請求的問話。例4是見到山那么高,自己能不能爬上去心里沒底,這才發(fā)出自問。
5.還有什么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呢?(小學《語文》第十冊《難忘的一課》)
6.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小學《語文》第十冊《養(yǎng)花》)
7.這不是偉大的奇觀么?(小學《語文》第十冊《海上日出》)
8.你們看見過這樣的總理嗎?(小學《語文》第十一冊《一夜工作》)
這4個例句,都不是有疑而問。沒有疑問還要提問是為了加強語氣,強調所講的內容。例5強調“這句簡單的話”的作用──沒有別的話比得上它了。例6強調“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是真理。例7強調日出“是偉大奇觀”。例8強調“沒有看見過這樣的總理”。這種“沒有疑問而問”的句子叫反問句。
反問句的答案就在句中。用肯定的意思問的,答案是否定的,例5、例8就是這樣的;用否定的意思問的,答案是肯定的,例6、例7就是這樣的。
9.為什么瓜秧開了花不結瓜?……瓜秧開了花要授粉。小島遠離大陸,沒有蜜蜂,也沒有別的昆蟲。西瓜花沒授粉,當然結不了瓜。(小學《語文》第十冊《彩色的翅膀》)
10.有人會說,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那里有數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
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四十萬億公里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小學《語文》第十冊《只有一個地球》)
例9和例10這兩個句子是設問句,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回答。問是為了引起讀者或聽話人的注意和思考,增加表達效果。例9是為了引出不結瓜的原因。例10是為了說明破壞了地球,人類則沒有生存的地方。雖然開頭是“有人會說”,其實是作者借“有人會說”來提問,引出要人們注意的內容。
11.你想過沒有?我們如果沒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這個局面嗎?我們吃的穿的,哪一樣能離開群眾的支持?(小學《語文》第十冊《毛主席在花山》)
例11共有三個問句:第一句是設問句,雖然是問人,實際是為了強調自己的說話內容而采取的設問形式;第二句和第三句以反問句的形式回答:肯定軍隊離不開老百姓的支持。
有疑而問的問句和無疑而問的反問句、設問句,都是疑問的語氣。所以都用問號。問句往往帶有疑問詞,像“什么”“甚”“啥”“怎樣”“誰”等。也有不含疑問詞的問句。
例如:
12.他已經走了?
13.潘光偉在給老師打水?
14.李明?
這三個例子,如果沒有問號便是肯定的句子。這類句子在口語中經常出現,但在書面語中,只能靠問號來體現疑問語氣。
不過,有疑問詞,卻不一定是疑問句。口語中,可以靠語氣來判斷,書面上就必須用標點符號把它表達準確。
例如:
15.那只帶頭的鳥說:“咱們趕快飛到別處去吧!今天晚上,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沒,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小學《語文》第八冊《獵人海力布》)
16.一年到頭住在一個地方,并不是什么有味兒的事情。(小學《語文》第十冊《小青石》)
例15中的“多少”和例16中的“什么”都是疑問詞,但這兩個句子卻不是疑問句,所以不用問號。
從以上舉例分析可以看出,問號是表示問句之后的停頓的。是不是問句,用不用問號,這要看是否有疑問,要不要回答或解決,是不是疑問的語氣。問句是有疑而問的,要求回答或解決的,語氣是疑問的。反問句雖然不一定要求回答,但它有疑問的語氣,是借發(fā)問的形式來加強語意的。設問句雖然不要求別人回答,但它是用疑問的形式提出來,自己作回答的。
問號,是句子標志符號,一般放在全句的結尾,不然就會割斷句子的聯系。
例如:
17.詩中哪些語句具體寫瀑布,是抓住什么來寫的?(小學《語文》第七冊《古詩兩首》思考·練習)
18.你怎么啦,桑娜?(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窮人》)
19.你是今天就去游泳,還是星期天再去?(小學《語文》第十一冊《基礎訓練4》)
例17提出兩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承接前一個問題而來,問號用在句末。如果在第一句句尾加上問號,就會隔斷句子前后的聯系。例18是一個呼語(喊人的話)后置的問句,它可以變成“桑娜,你怎么啦?”在例18這個句子形式下,卻不能將問號加在“啦”字后面,如果那樣,也會割斷前后聯系。例19也提出了兩個問題供“你”選擇,只有合在一處才能構成這種選擇,如果將問號加在“游泳”之后,就割斷了“是……還是……”的聯系,構不成選擇了。
下面是兩個問號使用不當的句子:
20.這本書是留給王輝的?馬威?
21.不是王晴是誰?你說。
例20的本意是“馬威,這本書是留給王輝的?”由于在“王輝的”后面用了問號,使我們讀后產生了不知道這本書是留給王輝的,還是留給馬威的感覺。例21的本意是“你說,不是王晴是誰?”由于問號用在“誰”后,把一個句子變成了兩個句子,意思隨第二句語調的變化也發(fā)生了變化。這兩例都是錯用問號,隔斷了句內意義的聯系,才造成詞不達意的。
綜上所述,問號是句子的標志,是句末停頓符號,表示句子的疑問語氣。
當然,我們的老師為同學批改作文,有時在一大段文字上面劃了個大問號,有時在某個空白處劃一個問號,表示那里有問題。這是問號在使用中的特例。
同學們在使用標點符號過程中,見到問句就加問號,也許不會有多大差錯,但也有三種常見的錯用現象,要引起注意。
(一)是問句卻忘了加問號。這一“忘”或使句子變得不倫不類,或改變了語氣。例如:
22.我實在想不通,明明是老奶奶不小心撞著了大劉叔,為什么大劉叔還要向她陪禮,還要忙著送她到醫(yī)院檢查。
23.從媽媽手中接過鋼筆,問“這是給弟弟買的。”媽媽搖了搖頭。
例22“想不通”是有疑問,“為什么”又是疑問詞,整個句子是疑問的語氣,但句尾卻用了句號,使句子變得不倫不類,無法上口讀。正確的方法是在文尾加問號。例23的本意是問媽媽這支鋼筆是不是給弟弟買的,因為它沒有帶疑問詞,書面上又沒有加問號,這個疑問句就變成了陳述句“這是給弟弟買的”,改變了句意。正確的方法是把第一個句號換成問號。
(二)位置不當。
例如:
24.這頭毛驢想,是先吃掉東邊的那堆草呢?還是先吃掉西邊的那堆菜呢?
25.已經放學了嗎?這位小同學。
例24用了兩個問號,這樣一來就是兩個問句了。其中詞語“是……還是……”是表示選擇的連詞,說明兩個句子是表示選擇的問句,連詞不應拆放在兩個句子中。因此,第一個問號應換成逗號。例25,作者的本意是“這位小同學,已經放學了嗎?”句子倒裝后,問號應移放全句結尾。作者沒有這么做,而是問號不移,句尾加句號,使全句一變?yōu)槎ゲ幌嗦摗?/p>
(三)雖有疑問詞,卻沒有疑問語氣,不屬于疑問句,但有的同學也加了問號。例如:
26.王小為什么能取得這樣好的成績?是值得想一想的。
27.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該怎么走?這時,許收割進來說:“別想啦,春游不進行了。”
例25的錯誤就是見到帶有疑問詞,就加了問號。其實,全例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到“成績”這里有一個小的停頓,這個停頓之前全是“想一想”的對象,不能成為獨立的問句。在這個停頓處加問號就隔斷了句子內部聯系。應該將問號換成逗號或不加任何符號。例27雖有疑問詞“怎么”,但“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該怎么走”根本沒有疑問,不該加問號,應改成逗號。
以上三種錯誤,希望同學們在使用問號時注意避免。
問號在書寫中占一個字的位置,緊跟前文書寫,不可獨立書寫在一行的開頭。
三、嘆號嘆號,又叫感嘆號、感情號,還叫驚嘆號
它表示一句話完了之后的停頓。會使用嘆號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習任務之一,平時應用較多。凡是表示贊頌、歡喜、憤激、驚訝之情的句子和表示要求別人做或不做某件事情的句子,都可以用嘆號。
(一)表示贊嘆驚喜等感情強烈的句子,用嘆號。例如:
1.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小學《語文》第六冊《海底世界》)
2.我高興得一邊拍手一邊嚷:“蜻蜓賽過飛機啦!蜻蜓賽過飛機啦!”(小學《語文》第六冊《放風箏》)
例1和例2都是感情強烈的句子。例1在文章敘述了海底的景象和物產以后進行總結,贊嘆海底“物產豐富”、“景色奇異”,所以句尾用了嘆號。例2表達了風箏放起來了而且放得很高的喜悅心情和自豪感,所以在每個高喊的句后都用了嘆號。
3.看!(小學《語文》第十二冊《馬踏飛燕》)
4.啊!(小學《語文》第五冊《瀑布》)
5.哦!(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梅花魂》)
這三個例子都是由一個簡單的感嘆詞構成的句子,都表達了強烈的感情,所以用嘆號。
6.火!
7.決口子啦!
8.多好的少年啊!
9.既然你錯了,就應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原諒,更不應該向一個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尺子!(小學《語文》第八冊《爭吵》)
例6、例7表示驚訝,例8表示贊嘆,例9則表達了一種氣憤之情,都用嘆號。否則是無法達到表達的效果的。
10.敘利奧!你不舒服嗎?(六年制小學課本語文第十二冊《小抄寫員》)
11.“老班長!老班長!”我們叫起來。(小學《語文》第十一冊《金色的魚鉤》)
例10和例11中帶有強烈感情的呼語獨立成句,用嘆號。
(二)表示強烈感情的反問句也可以用嘆號。例如:
12.小鬼,你這算什么行軍啊!照這樣,三年也走不到陜北!(六年制小學課本語文第九冊《草地夜行》)
例12中“你這算什么行軍啊!”是反問句,由于感情強烈,不用問號而用嘆號。
(三)表示要求別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即表示命令、請求、希望、禁止等語氣的句子要用嘆號。例如:
13.“同志們,打手榴彈!”(小學《語文》第九冊《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14.“連長,我掩護!”(同上)
15.“請您現在就買吧!先生,我餓極了!”(小學《語文》第七冊《小珊迪》)
16.明人不做暗事,做暗事不是英雄。不許使壞!(六年制小學課本語文第七冊《年關》)
例13是連長下達的戰(zhàn)斗命令,例14和例15表示請示、請求,例16的結尾是禁止。所以都用嘆號。
(四)用于突出某種聲音。例如:
17.轟!敵人的火力點塌了半邊,黃繼光暈倒了。(小學《語文》第七冊《黃繼光》)
這個例子中的“轟”是黃繼光的手雷炸開敵人的暗堡發(fā)出的響聲。當然這一聲也給同志們帶來了驚喜,但嘆號在這里主要作用是突出爆炸的聲音。再如:
18.突然,飛機“嘩──騰!”落下又起來,跳動恐怕有兩三百英尺吧。(石明《高原飛行》)
例18中的嘆號,標出了《黃繼光》)
20.同志們,為了新中國,沖啊!(小學《語文》第九冊《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21.為邱少云同志報仇!(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
以上三例全是口號,例19、例21寫出了戰(zhàn)士們沖鋒時雄壯的喊聲。例20寫出了董存瑞同志托舉炸藥包后,向戰(zhàn)友們發(fā)出的高亢的呼喊。
使用嘆號應注意如下情況:
(一)用不用嘆號要看句子有沒有表達強烈的感情,有沒有提出什么命令、請求等,如果沒有,就可以不用。例如:
22.到馬陵山旅游的人都說三仙洞是圣地!
23.啊!親愛的媽媽!你真關心女兒啊!女兒也一定聽你的話!
例22的嘆號應改用句號。例23中前兩個嘆號可以換成逗號。
(二)像“真美麗呀,我們的校園”這樣倒裝的句子,嘆號應放在句尾。例如:
24.縱情地歌唱吧,為了我們的祖國!
25.真逗,我的小弟弟!
26.不能去,孩子們!
例24是“為了我們的祖國,縱情地歌唱吧”的倒裝句,例25是“我的小弟弟真逗”的倒裝句,例26是“孩子們,不能去”的倒裝句。例26表示勸阻。為什么嘆號不能用在倒裝句子的中間呢?我們以24為例來談一談。
例24意在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種情感的表達是靠整個句子來完成的。嘆號也是一種句子標志,它不僅僅要行使表達情感等的職能,也還要標志句子。如果在例24中間放上嘆號,那么這個句子就被一割為二,讀起來,多次感嘆,并不如一次感嘆所表達的效果好。這種句子,不論是倒裝,還是正排,感情的噴發(fā)都應在句尾一次完成。如果把例24句尾的嘆號前移,句尾標點句號,那么表達的效果就更糟了。不僅僅是嘆號割斷了原句的內部聯系,而且由于語調的變化(帶句號的句子語調輕),使句子情感的表達變得虎頭蛇尾、有氣無力。
我們再看一看《窮人》(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中的一句話:
魁梧黧黑的漁夫拖著濕淋淋的撕破了的魚網,一邊走進來,一邊說:“嘿,我回來啦,桑娜!”
“我回來啦,桑娜”是“桑娜,我回來啦”的倒裝,是呼語后置。漁夫在這句話中表達了很豐富的情感,他既為自己從那危險的風浪中能平安歸來而慶幸,又安慰了桑娜──他知道桑娜在為自己擔心,表達了一種夫妻之愛。試想,如果在“我回來啦”之后加上嘆號,那么句子所表達的也就只有“慶幸”了。
(三)不管感情多么強烈,嘆號不能插入句中,破壞句子的完整性。例如:
27.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啊!更加繁榮富強!
28.歌兒!唱起來!舞啊!跳起來!
例27第一個嘆號用得不當,它隔斷了前后聯系,破壞了句子的完整,因此應該改用句內停頓符號──逗號。例28的第一和第三個嘆號,也應改用逗號。可以參讀例24的分析來幫助理解。
標語不一定全用嘆號。為了宣傳政策、培養(yǎng)習慣,有時在墻上書寫標語。口號性的標語應該用嘆號,介紹政策等非口號性的標語,就不必使用嘆號。
嘆號在使用中占一個字的位置,緊跟句子書寫,不宜獨立書寫在一行的開頭位置。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或轉發(fā)〗
2 兩個標點符號連用的說明
B.2.1 行文中表示引用的引號內外的標點用法
當引文完整且獨立使用,或雖不獨立使用但帶有問號或嘆號時,引號內句末點號應保留。除此之外,引號內不用句末點號。當引文處于句子停頓處(包括句子末尾)且引號內未使用點號時,引號外應使用點號;當引文位于非停頓處或者引號內已使用句末點號時,引號外不用點號。
示例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他最喜歡這兩句詩。
這種情況不可以。當引文處于句子停頓處(包括句子末尾)且引號內未使用點號時,引號外應使用點號;當引文位于非停頓處或者引號內已使用句末點號時,引號外不用點號。
示例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他最喜歡這兩句詩。
示例2:書價上漲令許多讀者難以接受,有些人甚至發(fā)出“還買得起書嗎?”的疑問。
標點符號的使用,一直是困擾學生學習漢語,尤其斷句的一大難點,讓我們再次重溫一下常見標點符號的用法吧~收藏起來,永遠有用。
一、標點符號歌
句號(。)是個小圓點,用它表示說話完。
逗號(,)小點帶尾巴,句內停頓要用它。
頓號(、)像個芝麻點,并列詞語點中間。
分號(;)兩點拖條尾,并列分句中間點。
冒號(:)小小兩圓點,要說話兒寫后邊。
問號(?)好像耳朵樣,表示一句問話完。
嘆號(!)像個小炸彈,表示驚喜和感嘆。
引號(“”)好像小蝌蚪,內放引文或對話。
話里套話分單雙,里單外雙要記牢。
省略號(……)六個點,表示意思還沒完。
破折號(——)短橫線,表示解說、話題轉。
書名號(《》)兩頭尖,書、刊名稱放中間。
圓括號(),方括號[],注解文字放里邊。
學標點,并不難,多看多練才熟練。
二、用法簡表
名稱
符號
用法說明
舉例
句號①
。
1.用于陳述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2.用于語氣舒緩的祈使句末尾。
請您稍等一下。
問號
1.用于疑問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問句的末尾。
難道你不了解我嗎?
嘆號
1.用于感嘆句的末尾。
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斗!
2.用于語氣強烈的祈使句末尾。
停止射擊!
3.用于語氣強烈的反問句末尾。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逗號
1.句子內部主語與謂語之間如需停頓,用逗號。
我們看得見的星星,絕大多數是恒星。
2.句子內部動詞與賓語之間如需停頓,用逗號。
應該看到,科學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的精力。
3.句子內部狀語后邊如需停頓,用逗號。
對于這個城市,他并不陌生。
4.復句內各分句之間的停頓,除了有時要用分號,都要用逗號。
據說蘇州園林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
頓號
用于句子內部并列詞語之間的停頓。
正方形是四邊相等、四角均為直角的四邊形。
分號②
1.用于復句內部并列分句之間的停頓。
語言,人們用來抒情達意;文字,人們用來記言記事。
2.用于分行列舉的各項之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qū)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
冒號
1.用于稱呼語后邊,表示提起下文。
同志們,朋友們:現在開會了……
2.用于“說、想、是、證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詞語后邊,提起下文。
他十分驚訝地說:“啊,原來是你!”
3.用于總說性話語的后邊,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說。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門:武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4.用于需要解釋的詞語后邊,表示引出解釋或說明。
外文圖書展銷會
日期:10月20日至于11月10日
時間:上午8時至下午4時
地點:北京朝陽區(qū)工體東路16號
主辦單位: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
5.用于總括性話語的前邊,以總結上文。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引號③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格言,流傳到今天至少有兩千年了。
2.用于需要著重論述的對象。
古人對于寫文章有個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內容,“有序”就是要有條理。
3.用于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
這樣的“聰明人”還是少一點好。
4.引號里面還要用引號時,外面一層用雙引號,里面一層用單引號。
他站起來問:“老師,‘有條不紊’是什么意思?”
括號④
用于行文中注釋的部分。注釋句子中某些詞語的,括注緊貼在被注釋詞語之后;注釋整個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標點之后。
(1)中國猿人(全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或簡稱“北京人”)在我國的發(fā)現,是對古人類學的一個重大貢獻。
(2)寫研究性文章跟文學創(chuàng)作不同,不能攤開稿紙搞“即興”。(其實文學創(chuàng)作也要有素養(yǎng)才能有“即興”。)
破折號
──
1.用于行文中解釋說明的部分。
邁進金黃色的大門,穿過寬敞的風門廳和衣帽廳,就到了大會堂建筑的樞紐部分──中央大廳。
2.用于話題突然轉變。
“今天好熱啊!──你什么時候去上海?”張強對剛剛進門的小王說。
3.用于聲音延長的擬聲詞后面。
“嗚──”火車開動了。
4.用于事項列舉分承的各項之前。
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環(huán)境物理學分為以下五個分支學科:
──環(huán)境聲學;
──環(huán)境光學;
──環(huán)境熱學;
──環(huán)境電磁學;
──環(huán)境空氣動力學。
省略號⑤
1.用于引文的省略。
她輕輕地哼起了《搖籃曲》:“月兒明,風兒靜,樹葉兒遮窗欞啊……”
2.用于列舉的省略。
在廣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鐘、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蘭……春秋冬三季的鮮花都擠在一起啦!
3.用于話語中間,表示說明斷斷續(xù)續(xù)。
“我……對不起……大家,我……沒有……完成……任務。”
連接號⑥
1.兩個相關的名詞構造成一個意義單位,中間用連接號。
我國秦嶺—淮河以北地區(qū)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相關的時間、地點或數目之間,用連接號表示起止。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3.相關的字母、阿拉伯數字等之間,用連接號,表示產品型號。
在太平洋地區(qū),除了已經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纜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纜投入運營。
4.幾個相關的項目表示遞進式發(fā)展,中間用連接號。
人類的發(fā)展可以分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這四個階段。
間隔號
1.用于外國人和某些少數民族人名內各部分的分界。
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2.用于書名與篇(章、卷)名之間的分隔。
《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學》、《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書名號
《》
〈〉
用于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等。
《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課文里有一篇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他的文章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桌上放著一本《中國語文》。《〈中國工人〉發(fā)刊詞》發(fā)表于1940年2月7日。
專名號⑦
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專名下面。專名號的使用方法是橫排時劃在專名之下,豎排時則劃在專名左旁。
司馬相如者,漢蜀郡成都人也,字長卿
三、標點符號的使用
(一)句號
句號是最常用的符號,小學一年級就要認識它。句號表示一句話完了之后的停頓。用句號的句子語調平緩。
例如:
1.太陽暖烘烘的。(小學《語文》第四冊《丑小鴨》)
2.原來池底長著許多石筍,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險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寶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小學《語文》第七冊《五彩池》)
3.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桂林山水》)
4.眼看你們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東西,說不定就會起不來。(小學《語文》第十一冊《金色的魚鉤》)
例1非常簡單,講太陽給人們的感覺,是一個完整的句子,用句號。
例2是一個較長的句子,它用四個“有的”把幾種池底石筍的形象連在一塊,句末用句號標示。
例3是個長句子,實際是并列的三句話,講了漓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因為三個句子作用相同、形式一樣,聯系緊密,放在一個大的句子中,中間用分號隔開。例4是一個帶有關聯詞語的句子,“只要……就……”是連接構句的紐帶,所以仍算為一個句子。
在閱讀過程中,句號標志著停頓較大,即停頓的時間較長,例2例4中的逗號和例3中的分號,它們所標志的停頓時間都不能超過句號。
5.今天星期三。
6.昨天晴天。
7.隨手關門。
這三個例句乍看上去都不像是個完整的句子,不符合我們平常認識的“誰(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樣)”的構句模式,但仔細一想,它們都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思,它們是句子的特殊形式,所以都使用句號。
從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用不用句號,關鍵不是看語言的長短,而是要看語言有沒有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句子。有的雖然只是一個詞,但卻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這個詞就構成了一個句子。例如:
8.走。
9.沒有。
有的雖然由多個詞構成,但并沒有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按句子結構的要求,它只是句子的一個部件(又叫成分),那就不能算一個句子。例如:
10.大的小的、方的圓的、在陽光下閃著燦爛光輝的五彩池
不是句子,就絕不能用句號。完整的句子是不是就可以用句號呢?不一定,還要看這個句子的語氣。句號適應于陳述語氣、語調平緩的句子,語氣很重的疑問句等就不能使用句號。如:
11.這是你的面包?
12.李黑,把槍放下!
這兩個句子如果都換用句號,那么例11就不是問話了,而是告訴你“這面包是你的”,例12就不是命令的語氣,而是向人陳述“李黑把槍放到地上”這個動作了。
(二)平時我們寫作文,對句號的使用存在3種不正確的現象。
一是用得太少。該用句號的地方不用句號,使語段層次不清,影響表達效果。如:
13.陸峰的凳子壞了,坐上去不小心會跌倒,李志看見了,記在心上,他從家中帶來了工具,放學后,大家都走了,他獨自一人蹲在教室里,叮叮地修起來。(習作)
例13是由四句話組成的語段:第一句介紹陸峰的凳子壞了,會跌倒,到“跌倒”結束;第二句講李志記在心上,到“心上”結束;第三句講李志帶了工具;第四句講李志修凳子。但作者只在段尾用了一個句號,使四個句子各自失去了獨立性,整段話層次不清。
二是用得太多。還沒有完成一個完整意思的表達就用了句號,破壞了句子的整體性。如:
14.春天,沙棗樹伸展著粗糙的樹枝。上面覆蓋著一片片短小的葉子。葉子上一層細沙一樣的東西晶瑩發(fā)亮。
例14其實是一句話,結尾用一個句號就可以了,但作者用了三個句號,前兩個句號中斷了句子內部的聯系。
三是混用。屬于其它語氣的句子卻用了句號,與其它標點符號相混。例如:
15.是阿米,還是翠芹。不,都不像。
16.李勇朝我喊:“閃開。”轟隆一聲,架子倒塌了。
例15“是阿米,還是翠芹”是疑問語氣,應該用問號。
例16中“閃開”是命令語氣,應該用嘆號。
(三)句號在應用中占一個字的位置,緊跟前文書寫,不能獨立書寫在一行的開頭。
句號在科技文章中,為了不與零相混而換用一個小圓點(·),位置仍在句尾一個字的右下方。
二、問號
問號和句號一樣,表示一句話完了之后的停頓,但用問號的句子必須有疑問的語氣。
例如:
1.真氣人,魚兒怎么不上我的鉤呢?(小學《語文》第二冊《小貓釣魚》)
2.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兒來的?(小學《語文》第二冊《小白兔和小灰兔》)
3.小魚姐姐,你把尾巴借給我行嗎?(小學《語文》第二冊《小壁虎借尾巴》)
4.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小學《語文》第五冊《爬天都峰》)
例1例2都是疑問句,表示發(fā)話人對事情不了解而向對方提問,要求回答。這是問號的最基本用法。例3是詢問別人是否答應自己的請求的問話。例4是見到山那么高,自己能不能爬上去心里沒底,這才發(fā)出自問。
5.還有什么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呢?(小學《語文》第十冊《難忘的一課》)
6.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小學《語文》第十冊《養(yǎng)花》)
7.這不是偉大的奇觀么?(小學《語文》第十冊《海上日出》)
8.你們看見過這樣的總理嗎?(小學《語文》第十一冊《一夜工作》)
這4個例句,都不是有疑而問。沒有疑問還要提問是為了加強語氣,強調所講的內容。例5強調“這句簡單的話”的作用──沒有別的話比得上它了。例6強調“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是真理。例7強調日出“是偉大奇觀”。例8強調“沒有看見過這樣的總理”。這種“沒有疑問而問”的句子叫反問句。
反問句的答案就在句中。用肯定的意思問的,答案是否定的,例5、例8就是這樣的;用否定的意思問的,答案是肯定的,例6、例7就是這樣的。
9.為什么瓜秧開了花不結瓜?……瓜秧開了花要授粉。小島遠離大陸,沒有蜜蜂,也沒有別的昆蟲。西瓜花沒授粉,當然結不了瓜。(小學《語文》第十冊《彩色的翅膀》)
10.有人會說,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那里有數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
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四十萬億公里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小學《語文》第十冊《只有一個地球》)
例9和例10這兩個句子是設問句,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回答。問是為了引起讀者或聽話人的注意和思考,增加表達效果。例9是為了引出不結瓜的原因。例10是為了說明破壞了地球,人類則沒有生存的地方。雖然開頭是“有人會說”,其實是作者借“有人會說”來提問,引出要人們注意的內容。
11.你想過沒有?我們如果沒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這個局面嗎?我們吃的穿的,哪一樣能離開群眾的支持?(小學《語文》第十冊《毛主席在花山》)
例11共有三個問句:第一句是設問句,雖然是問人,實際是為了強調自己的說話內容而采取的設問形式;第二句和第三句以反問句的形式回答:肯定軍隊離不開老百姓的支持。
有疑而問的問句和無疑而問的反問句、設問句,都是疑問的語氣。所以都用問號。問句往往帶有疑問詞,像“什么”“甚”“啥”“怎樣”“誰”等。也有不含疑問詞的問句。
例如:
12.他已經走了?
13.潘光偉在給老師打水?
14.李明?
這三個例子,如果沒有問號便是肯定的句子。這類句子在口語中經常出現,但在書面語中,只能靠問號來體現疑問語氣。
不過,有疑問詞,卻不一定是疑問句。口語中,可以靠語氣來判斷,書面上就必須用標點符號把它表達準確。
例如:
15.那只帶頭的鳥說:“咱們趕快飛到別處去吧!今天晚上,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沒,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小學《語文》第八冊《獵人海力布》)
16.一年到頭住在一個地方,并不是什么有味兒的事情。(小學《語文》第十冊《小青石》)
例15中的“多少”和例16中的“什么”都是疑問詞,但這兩個句子卻不是疑問句,所以不用問號。
從以上舉例分析可以看出,問號是表示問句之后的停頓的。是不是問句,用不用問號,這要看是否有疑問,要不要回答或解決,是不是疑問的語氣。問句是有疑而問的,要求回答或解決的,語氣是疑問的。反問句雖然不一定要求回答,但它有疑問的語氣,是借發(fā)問的形式來加強語意的。設問句雖然不要求別人回答,但它是用疑問的形式提出來,自己作回答的。
問號,是句子標志符號,一般放在全句的結尾,不然就會割斷句子的聯系。
例如:
17.詩中哪些語句具體寫瀑布,是抓住什么來寫的?(小學《語文》第七冊《古詩兩首》思考·練習)
18.你怎么啦,桑娜?(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窮人》)
19.你是今天就去游泳,還是星期天再去?(小學《語文》第十一冊《基礎訓練4》)
例17提出兩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承接前一個問題而來,問號用在句末。如果在第一句句尾加上問號,就會隔斷句子前后的聯系。例18是一個呼語(喊人的話)后置的問句,它可以變成“桑娜,你怎么啦?”在例18這個句子形式下,卻不能將問號加在“啦”字后面,如果那樣,也會割斷前后聯系。例19也提出了兩個問題供“你”選擇,只有合在一處才能構成這種選擇,如果將問號加在“游泳”之后,就割斷了“是……還是……”的聯系,構不成選擇了。
下面是兩個問號使用不當的句子:
20.這本書是留給王輝的?馬威?
21.不是王晴是誰?你說。
例20的本意是“馬威,這本書是留給王輝的?”由于在“王輝的”后面用了問號,使我們讀后產生了不知道這本書是留給王輝的,還是留給馬威的感覺。例21的本意是“你說,不是王晴是誰?”由于問號用在“誰”后,把一個句子變成了兩個句子,意思隨第二句語調的變化也發(fā)生了變化。這兩例都是錯用問號,隔斷了句內意義的聯系,才造成詞不達意的。
綜上所述,問號是句子的標志,是句末停頓符號,表示句子的疑問語氣。
當然,我們的老師為同學批改作文,有時在一大段文字上面劃了個大問號,有時在某個空白處劃一個問號,表示那里有問題。這是問號在使用中的特例。
同學們在使用標點符號過程中,見到問句就加問號,也許不會有多大差錯,但也有三種常見的錯用現象,要引起注意。
(一)是問句卻忘了加問號。這一“忘”或使句子變得不倫不類,或改變了語氣。例如:
22.我實在想不通,明明是老奶奶不小心撞著了大劉叔,為什么大劉叔還要向她陪禮,還要忙著送她到醫(yī)院檢查。
23.從媽媽手中接過鋼筆,問“這是給弟弟買的。”媽媽搖了搖頭。
例22“想不通”是有疑問,“為什么”又是疑問詞,整個句子是疑問的語氣,但句尾卻用了句號,使句子變得不倫不類,無法上口讀。正確的方法是在文尾加問號。例23的本意是問媽媽這支鋼筆是不是給弟弟買的,因為它沒有帶疑問詞,書面上又沒有加問號,這個疑問句就變成了陳述句“這是給弟弟買的”,改變了句意。正確的方法是把第一個句號換成問號。
(二)位置不當。
例如:
24.這頭毛驢想,是先吃掉東邊的那堆草呢?還是先吃掉西邊的那堆菜呢?
25.已經放學了嗎?這位小同學。
例24用了兩個問號,這樣一來就是兩個問句了。其中詞語“是……還是……”是表示選擇的連詞,說明兩個句子是表示選擇的問句,連詞不應拆放在兩個句子中。因此,第一個問號應換成逗號。例25,作者的本意是“這位小同學,已經放學了嗎?”句子倒裝后,問號應移放全句結尾。作者沒有這么做,而是問號不移,句尾加句號,使全句一變?yōu)槎ゲ幌嗦摗?/p>
(三)雖有疑問詞,卻沒有疑問語氣,不屬于疑問句,但有的同學也加了問號。例如:
26.王小為什么能取得這樣好的成績?是值得想一想的。
27.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該怎么走?這時,許收割進來說:“別想啦,春游不進行了。”
例25的錯誤就是見到帶有疑問詞,就加了問號。其實,全例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到“成績”這里有一個小的停頓,這個停頓之前全是“想一想”的對象,不能成為獨立的問句。在這個停頓處加問號就隔斷了句子內部聯系。應該將問號換成逗號或不加任何符號。例27雖有疑問詞“怎么”,但“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該怎么走”根本沒有疑問,不該加問號,應改成逗號。
以上三種錯誤,希望同學們在使用問號時注意避免。
問號在書寫中占一個字的位置,緊跟前文書寫,不可獨立書寫在一行的開頭。
三、嘆號嘆號,又叫感嘆號、感情號,還叫驚嘆號
它表示一句話完了之后的停頓。會使用嘆號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習任務之一,平時應用較多。凡是表示贊頌、歡喜、憤激、驚訝之情的句子和表示要求別人做或不做某件事情的句子,都可以用嘆號。
(一)表示贊嘆驚喜等感情強烈的句子,用嘆號。例如:
1.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小學《語文》第六冊《海底世界》)
2.我高興得一邊拍手一邊嚷:“蜻蜓賽過飛機啦!蜻蜓賽過飛機啦!”(小學《語文》第六冊《放風箏》)
例1和例2都是感情強烈的句子。例1在文章敘述了海底的景象和物產以后進行總結,贊嘆海底“物產豐富”、“景色奇異”,所以句尾用了嘆號。例2表達了風箏放起來了而且放得很高的喜悅心情和自豪感,所以在每個高喊的句后都用了嘆號。
3.看!(小學《語文》第十二冊《馬踏飛燕》)
4.啊!(小學《語文》第五冊《瀑布》)
5.哦!(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梅花魂》)
這三個例子都是由一個簡單的感嘆詞構成的句子,都表達了強烈的感情,所以用嘆號。
6.火!
7.決口子啦!
8.多好的少年啊!
9.既然你錯了,就應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原諒,更不應該向一個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尺子!(小學《語文》第八冊《爭吵》)
例6、例7表示驚訝,例8表示贊嘆,例9則表達了一種氣憤之情,都用嘆號。否則是無法達到表達的效果的。
10.敘利奧!你不舒服嗎?(六年制小學課本語文第十二冊《小抄寫員》)
11.“老班長!老班長!”我們叫起來。(小學《語文》第十一冊《金色的魚鉤》)
例10和例11中帶有強烈感情的呼語獨立成句,用嘆號。
(二)表示強烈感情的反問句也可以用嘆號。例如:
12.小鬼,你這算什么行軍啊!照這樣,三年也走不到陜北!(六年制小學課本語文第九冊《草地夜行》)
例12中“你這算什么行軍啊!”是反問句,由于感情強烈,不用問號而用嘆號。
(三)表示要求別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即表示命令、請求、希望、禁止等語氣的句子要用嘆號。例如:
13.“同志們,打手榴彈!”(小學《語文》第九冊《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14.“連長,我掩護!”(同上)
15.“請您現在就買吧!先生,我餓極了!”(小學《語文》第七冊《小珊迪》)
16.明人不做暗事,做暗事不是英雄。不許使壞!(六年制小學課本語文第七冊《年關》)
例13是連長下達的戰(zhàn)斗命令,例14和例15表示請示、請求,例16的結尾是禁止。所以都用嘆號。
(四)用于突出某種聲音。例如:
17.轟!敵人的火力點塌了半邊,黃繼光暈倒了。(小學《語文》第七冊《黃繼光》)
這個例子中的“轟”是黃繼光的手雷炸開敵人的暗堡發(fā)出的響聲。當然這一聲也給同志們帶來了驚喜,但嘆號在這里主要作用是突出爆炸的聲音。再如:
18.突然,飛機“嘩──騰!”落下又起來,跳動恐怕有兩三百英尺吧。(石明《高原飛行》)
例18中的嘆號,標出了《黃繼光》)
20.同志們,為了新中國,沖啊!(小學《語文》第九冊《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21.為邱少云同志報仇!(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
以上三例全是口號,例19、例21寫出了戰(zhàn)士們沖鋒時雄壯的喊聲。例20寫出了董存瑞同志托舉炸藥包后,向戰(zhàn)友們發(fā)出的高亢的呼喊。
使用嘆號應注意如下情況:
(一)用不用嘆號要看句子有沒有表達強烈的感情,有沒有提出什么命令、請求等,如果沒有,就可以不用。例如:
22.到馬陵山旅游的人都說三仙洞是圣地!
23.啊!親愛的媽媽!你真關心女兒啊!女兒也一定聽你的話!
例22的嘆號應改用句號。例23中前兩個嘆號可以換成逗號。
(二)像“真美麗呀,我們的校園”這樣倒裝的句子,嘆號應放在句尾。例如:
24.縱情地歌唱吧,為了我們的祖國!
25.真逗,我的小弟弟!
26.不能去,孩子們!
例24是“為了我們的祖國,縱情地歌唱吧”的倒裝句,例25是“我的小弟弟真逗”的倒裝句,例26是“孩子們,不能去”的倒裝句。例26表示勸阻。為什么嘆號不能用在倒裝句子的中間呢?我們以24為例來談一談。
例24意在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種情感的表達是靠整個句子來完成的。嘆號也是一種句子標志,它不僅僅要行使表達情感等的職能,也還要標志句子。如果在例24中間放上嘆號,那么這個句子就被一割為二,讀起來,多次感嘆,并不如一次感嘆所表達的效果好。這種句子,不論是倒裝,還是正排,感情的噴發(fā)都應在句尾一次完成。如果把例24句尾的嘆號前移,句尾標點句號,那么表達的效果就更糟了。不僅僅是嘆號割斷了原句的內部聯系,而且由于語調的變化(帶句號的句子語調輕),使句子情感的表達變得虎頭蛇尾、有氣無力。
我們再看一看《窮人》(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中的一句話:
魁梧黧黑的漁夫拖著濕淋淋的撕破了的魚網,一邊走進來,一邊說:“嘿,我回來啦,桑娜!”
“我回來啦,桑娜”是“桑娜,我回來啦”的倒裝,是呼語后置。漁夫在這句話中表達了很豐富的情感,他既為自己從那危險的風浪中能平安歸來而慶幸,又安慰了桑娜──他知道桑娜在為自己擔心,表達了一種夫妻之愛。試想,如果在“我回來啦”之后加上嘆號,那么句子所表達的也就只有“慶幸”了。
(三)不管感情多么強烈,嘆號不能插入句中,破壞句子的完整性。例如:
27.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啊!更加繁榮富強!
28.歌兒!唱起來!舞啊!跳起來!
例27第一個嘆號用得不當,它隔斷了前后聯系,破壞了句子的完整,因此應該改用句內停頓符號──逗號。例28的第一和第三個嘆號,也應改用逗號。可以參讀例24的分析來幫助理解。
標語不一定全用嘆號。為了宣傳政策、培養(yǎng)習慣,有時在墻上書寫標語。口號性的標語應該用嘆號,介紹政策等非口號性的標語,就不必使用嘆號。
嘆號在使用中占一個字的位置,緊跟句子書寫,不宜獨立書寫在一行的開頭位置。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或轉發(fā)〗
引號、括號和逗號、句號是如何連用的??
括號用法補充規(guī)則 括號可分為句內括號和句外括號。句內括號用于注釋句子里的某些詞語,即本身就是句子的一部分,應緊跟在被注釋的詞語之后。句外括號則用于注釋句子、句群或段落,即本身結構獨立,不屬于前面的句子、句群或段落,應位于所注釋語段的句末點號之后。示例: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
語文標點符號的用法
有時兩個標點同時使用,也容易出錯,這些常見的情況,要進行歸納比較,以得到清晰的認識。標點符號運用起來有很大的靈活性,必須與語段的思路層次結合起來考慮,才能用得準確。 〖高考題匯編〗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①→⑤五個標號處的正確的標點符號是(1991年高考題) 恩格斯說過:“言簡意賅的句子,一經了解,...
兩個逗號是什么符號
該符號屬于標點符號中的“逗號連用”。書面上,逗號是使用率最高的符號,是句子之間的停頓,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標點符號。逗號句上下的停頓出一般換氣,由于逗號的停頓時間短,才引入了冒號。漢語文中在語句結構內表達者以外的接受者以外的較為明確的停頓通常用逗號表示。逗號連用有表示并列關系、表示順承...
省略號、括號、破折號、頓號有什么作用?
(2)表示思維的進行或跳躍。(3)表示話語的斷續(xù)。(4)表示心情的矛盾。(5)省略號的前面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時,一般可直接用,如:A.“汪老師……”B.“汪老師,您是……”(6)省略號的前面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時,一般要先在句末注上標點符號,后用省略號,如:A.“學校已放學了。……”B.“今天,陽光燦爛。…...
一個句子能用句號感嘆號問號來寫嗎?
不可以。句號、感嘆號、問號這三種標點符號都是用來表達完整的句子的標點符號:反問句、疑問句末尾的停頓,用問號;感嘆句末尾的停頓,用嘆號;陳述句末尾的停頓,用句號。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出現句號、感嘆號、問號說明句子已經是單獨的句子,由句號、感嘆號、問號的句子是三個句子,而不是一個句子。
句中的頓號、逗號、分號、嘆號、問號、句號分別表示什么?
二、分清句子的語氣,正確使用“句號”“問號”和“嘆號”。同樣是一句話說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但是語氣不同,標點符號也不同。1、陳述語氣 指語氣平和,多用于對人、事、物的陳述,基本不帶任何感情,此時句尾用“句號”,表達陳述語氣。例如:我們都是愛學習的好孩子。2、疑問語氣 句子里表現...
引號和頓號能一起用嗎
雙引號之間不要加頓號。1990 年公布的《標點符號用法》,對兩個引號或兩個書名號之間用不用頓號沒有做出規(guī)定,但是在行文中有不用的例子,意在引導。如“問號”部分說:“有的句子雖然有疑問詞‘誰’‘什么’‘怎么’等,但全句并不是疑問句,末尾不用句號。”這里在“誰”“什么”“怎么”之間有意地...
漢語中單句后面往往用句號,我想問單句后面也可以用逗號嗎?不是非用句...
句號,標點符號的一種。形式為“。”,在有的科技文獻中也可用“.”。用法說明 句號是一個“出勤率”很高的標點符號,在許許多多的情況下都要用到它,最基本的是下列幾種情況:表示一句話完了之后的停頓。我們這里說的“一句話”,就是語法書上講的一個句子。一個語言格式不論長短,只要是能獨立...
兩個雙引號之間加不加頓號
1. 兩個雙引號之間一般不加頓號。2. 在中文標點符號使用中,頓號用于分隔同類的并列的詞語或短語。3. 雙引號則用于引用特定的語句或標題。4. 當使用雙引號進行引用時,在一般情況下,兩個雙引號之間并不需要加入頓號。5. 因為雙引號已經表明這是一個完整的引用,其內部的內容應作為一個整體看待,不...
某某說”前后的標點符號該怎么用
2. 前后引號用于表示直接引用的具體內容。3. 雙引號或單引號的使用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使用雙引號來標識引用內容的起始和結束。4. 在特定語境下,如對話、演講等場合,需要根據語境添加逗號、句號等標點符號來完善語句的表達。5. 回答某某說前后的標點符號時,需要根據語境和具體的語言...
相關評說:
南票區(qū)龍門: ______ 標點雖小,意義重大.在日常生活中,因錯用一個標點而鬧出笑話,甚至造成慘重損失的事例并不鮮見.能否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是檢驗一個人基本語文素質的尺子.如何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這里側重談談. 一、依語氣確定使用標點...
南票區(qū)龍門: ______ 、凡是點號(句號、問號、感嘆號、逗號、頓號、分號、冒號),都應該在稿紙上占一方格,寫在方格的左方, 不出現在一行之首. ①句號、逗號、頓號約占四分之一方格,居左偏下.②問號、感嘆號、分號、冒號約占二分之一方格.2、標號大致...
南票區(qū)龍門: ______ 以下情況下,引號之間是要有標點符號的.例:介紹梁山好漢有:“一丈青”、“矮腳虎”、“母夜叉”、“一枝花”、“飛行太保”、“及時雨”、“鼓上蚤”和“鐵笛子”等人.什么是雙引號雙引號(“”),標示引用、著重、特別用意的符號.中華民國規(guī)定:用來標示說話、引語、專有名詞,或特別用意的詞句.引號分單引號和雙引號,通常先用單引號,如果有需要,單引號內再用雙引號,以此類推.引文作用全句結構中的一部分,其下引號之前,通常不加標點符號.
南票區(qū)龍門: ______ "!?"叫驚嘆號.這個在句子中一般用來對已經肯定的事物表示驚疑,這個符號在號意上偏向驚訝多些,疑問少些.這個符號在網絡里最近幾年才流行,他最早是我國第一次統(tǒng)一行文規(guī)范時提出的.這個符號沒有被常用通過,這個符號的等級是可用.但是在我們正規(guī)的書面教材里,你一般是看不到這個符號的..如果寫作文什么的,最好不要用,這個符號,高考估計要算你錯別字哦.
南票區(qū)龍門: ______ 1994年全國高考試卷上關于標點符號的 考查題目其中一個選項是這樣的: 耿大媽對兒子說:“大成,見人該問好就 問好,該行禮就行禮,別怕人笑話,俗話說: '禮多人...
南票區(qū)龍門: ______ 一個格子里只能使用一個 兩個都不行, 更不用說三個了.
南票區(qū)龍門: ______ 標點符號分為點號和標號兩大類.點號主要表示說話時的停頓和語氣.標號主要標明語句的性質和作用. 一、點號 (1)句號 陳述句末尾的停頓用句號,語氣舒緩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號. (2)問號 疑問句、設問句末尾的停頓用問號,反問句末尾...
南票區(qū)龍門: ______ 你可以去看一下,應該對你有幫助. 標點符號包括兩大類:點號和標號.點號的作用是點斷,主要表示語句的停頓、結構關系的語氣.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點號可分為句末點號和句中點...
南票區(qū)龍門: ______ 省略號、破折號、波浪號占兩個格.一般情況下,標點符號都是占一個格子,標點符占兩格的很少,只有省略號、破折號、波浪號等幾個很少的標點符號占兩個格.省略號是表示省略的符號,由六個小圓點組成,每個格寫三個小圓點.破折號表示聲音延長、解釋說明或者從某地至某地,畫一橫著的線段,占兩個格.波浪號表示聲音顫動,也是占兩個格.
南票區(qū)龍門: ______[答案] 1.句號 陳述句末尾的停頓,用句號.語氣舒緩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號.例如:請您稍等一下. 2.問號 疑問句末尾的停頓,用問... 注釋句子里某種詞語的,括注緊貼在被注釋詞語之后;注釋整個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標點之后. 例如:(A)中國猿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