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曹劌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1. 《國語·魯語上》原文及翻譯
《國語·魯語上》又名《春秋外傳》《左氏春秋》,作者左丘明。
原文:
長勺之戰(zhàn),曹劌問所以戰(zhàn)于莊公。公曰:“余不愛衣食于民,不愛犧牲玉于神。”對曰:“夫惠本而后民歸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務(wù)治而小人務(wù)力;動不違時,財不過用;財用不匱,莫不能使共祀。
數(shù)以用民無不聽,求福無不豐。今將惠以小賜,祀以獨恭。小賜不咸,獨恭不優(yōu)。不咸,民不歸也;不優(yōu),神弗福也。將何以戰(zhàn)?夫民求不匱于財,而神求優(yōu)裕于享子也。故不可以不本。”公曰:“余聽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斷之。”對曰:“是則可矣。知夫茍中心圖民,智雖弗及,必將至焉。”
譯文:
魯國將和齊國的軍隊在長勺交鋒,曹劌問魯莊公憑什么來作戰(zhàn)。莊公說:“我對百姓從不吝嗇衣服和食物,對神靈從不吝嗇牛羊和玉器”。曹劌回答說:“只有從根本上樹德施惠百姓才會歸附,百姓齊心然后神靈才會降福。如果你能向百姓廣施恩德并公平地處理政事,使君子熱心于協(xié)助治國,小民熱心于貢獻力量;
同時你的舉動不違背時令,耗費不超過常度,這樣百姓的日用就不會匱乏,大家才有能力供奉神靈。所以你動員百姓沒有不聽從的,求神降福沒有不應(yīng)驗的。現(xiàn)在你只是到了臨戰(zhàn)關(guān)頭才給百姓施點小惠,獨自向神靈供奉祭品。小惠不可能普遍,獨自供奉也不可能豐裕。
不普遍施恩德百姓不會歸附,供奉不豐,神靈不會降福,你還憑什么去作戰(zhàn)呢?百姓所求的是日用不感到匱乏,神靈所求的是祭品的豐裕,所以不可以不從根本上著眼。”莊公說:“我處理百姓的訴訟時雖然不能做到體察一切,但總是力求以情理判斷。”曹劌回答說:“這就可以了。假如內(nèi)心確實為百姓考慮,智慧即使有所不及,也一定能達到目的。”
擴展資料:
《國語》,又名《春秋外傳》或《左氏外傳》。相傳為春秋末魯國的左丘明所撰,但現(xiàn)代有的學(xué)者從內(nèi)容判斷,認為是戰(zhàn)國或漢后的學(xué)者托名春秋時期各國史官記錄的原始材料整理編輯而成的。《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記事。記事時間,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戰(zhàn)國之交,前后約五百年。
相較《左傳》,《國語》所記事件大都不相連屬,且偏重記言,往往通過言論反映事實,以人物之間的對話刻畫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學(xué)價值。《國語》按照一定順序分國排列。在內(nèi)容上偏重于記述歷史人物的言論。這是國語體例上最大的特點。
《國語》全書二十一卷,《周語》三卷,記載了西周穆王、厲王直至東周襄王、景王、敬王時有關(guān)“邦國成敗”的部分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從西周到東周的社會政治變化的過程。《魯語》二卷,則著重記載魯國上層社會一些歷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時期這個禮義之邦的社會面貌。
《齊語》一卷,主要記載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采取的內(nèi)政外交措施及其主導(dǎo)思想。《晉語》九卷,篇幅占全書三分之一強,它比較完整地記載了從武公替晉為諸侯,獻公之子的君權(quán)之爭,文公稱霸,一直到戰(zhàn)國初年趙、魏、韓三家滅智氏的政治歷史,從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453年,時間長,分量重,所以有人把《國語》稱為“晉史”。
《鄭語》一卷記周太史伯論西周末年天下興衰繼替的大局勢。《楚語》二卷,主要記靈王、昭王時的歷史事件。《吳語》一卷、《越語》二卷記春秋末期吳、越爭霸的史實。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國語》
2. 《國語》文言文及白話文釋義
原文:
長勺之戰(zhàn),曹劌問所以戰(zhàn)于莊公.公曰:“余不愛衣食于民,不愛犧牲玉于神.”對曰:“夫惠本而后民歸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務(wù)治而小人務(wù)力;動不違時,財不過用;財用不匱,莫不能使共祀.數(shù)以用民無不聽,求福無不豐.今將惠以小賜,祀以獨恭.小賜不咸,獨恭不優(yōu).不咸,民不歸也;不優(yōu),神弗福也.將何以戰(zhàn)?夫民求不匱于財,而神求優(yōu)裕于享子也.故不可以不本.”公曰:“余聽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斷之.”對曰:“是則可矣.知夫茍中心圖民,智雖弗及,必將至焉.”
譯文:
長勺之戰(zhàn),曹劌向魯莊公問(與齊國)作戰(zhàn)依靠的是什么,莊公說:“我對百姓,不惜衣食(肯與賞賜);對神,不惜犧牲玉帛(祭品豐厚).”曹劌回答說:“施惠施在根本上,百姓的心才歸向君主;百姓和睦,神才給君降福.如果對百姓施德,政事辦得公平,官吏致力于治理國家,百姓以出力為最重要的事,行事不違反季節(jié),財用不超過禮儀的規(guī)定,財用不缺,沒有不能使他們恭敬祭祀的,因此使用百姓,(百姓)沒有不聽從的,(向神求福)神降的福沒有不大的.現(xiàn)在,(您)將用來臨戰(zhàn)的賞賜施與恩惠,以(您)一個人的恭敬之心來祭祀.臨戰(zhàn)對將士的賞賜,不能遍及到所有的百姓;一個人對神恭敬,這恭敬不優(yōu)厚.賞賜不普遍,百姓就不歸附,恭敬不優(yōu)厚,神就不降福,將憑什么作戰(zhàn)?百姓所求的是財用不缺乏,而神求的是祭獻的品物豐饒,所以不能不把握根本.”莊公說:“我處理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憑實情裁決,.”曹劌回答說:“這就能戰(zhàn)了.如能衷心地為人民利益考慮,智能即使有不夠的地方,也必定將達到目的.”
參考·: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
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的歷史。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約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前453年)。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yīng)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
國語》系記言體國別史,二十一篇,大致成書于戰(zhàn)國初年,相傳為左丘明所作,又稱之為《春秋外傳》,和作為《春秋內(nèi)傳》的左傳并列,兩書互為表里,互相參證。
《國語》是一部歷史文集匯編,關(guān)于春秋八個國家史事的記載詳略不同,文風(fēng)迥異,非出自一人之手,可能為當(dāng)時各國史官所記載,再經(jīng)整理潤色而成,至西漢劉向考校最后定型。
《國語》以國分類,各自成章,記載了上自西周穆王征犬戎,下至韓、趙、魏三家滅智伯,約五百年的歷史,以記言為主,兼以記事,通過上層統(tǒng)治階級士大夫的言論、辯論來反映歷史事件,探討興衰治亂之根源,史論結(jié)合,在史學(xué)思想上是一個進步,且其記敘涉及到邊遠地區(qū),也記載了諸如經(jīng)濟、制度、風(fēng)俗等方面的內(nèi)容,可補《左傳》之闕。
《周語》對東西周的歷史都有記錄,側(cè)重論政記言。
《魯語》記春秋時期魯國之事,但不是完整的魯國歷史,很少記錄重大歷史事件,主要是針對一些小故事發(fā)議論。
《齊語》記齊桓公稱霸之事,主要記管仲和桓公的論政之語。
《晉語》篇幅最長,共有九卷,對晉國歷史記錄較為全面、具體,敘事成分較多,特別側(cè)重于記述晉文公的事跡。
《鄭語》則主要記史伯論天下興衰的言論。
《楚語》主要記楚靈王、昭王時期的事跡,也較少記重要歷史事件。
《吳語》獨記夫差伐越和吳之滅亡。
《越語》則僅記勾踐滅吳之事。
3. 長勺之役課外文言文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題。(14分)
【甲】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 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節(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
【乙】宋公①與楚人期②戰(zhàn)于泓③之陽,楚人濟④泓而來,有司⑤曰:“請迨⑥其未畢濟而擊之。”宋公曰:“不可。”既⑦濟,未畢陳⑧。有司復(fù)曰:“請迨其未畢陳而擊之。” 宋公曰:“不可。”已陳,然后襄公鼓之,宋師大敗。
(節(jié)選自《公羊傳》)
【注釋】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國國君。 ②期:約定時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濟:過河。⑤有司:專門管理某種事情的官,這里指宋國的子魚。⑥迨:趁著。⑦既:盡,完了。⑧陳:通“陣”,這里是擺好戰(zhàn)斗隊列的意思。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2分)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⑵然后襄公鼓之 鼓:
小題2:下列句子中的“于”與例句中的“于”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 】
例句: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A.駢死于槽櫪之間(《馬說》)
B.行者休于樹(《醉翁亭記》)
C.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D.能謗譏于市朝(《鄒忌諷齊王納諫》)
小題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文:
⑵請迨其未畢濟而擊之。
譯文:
小題4:有人說魯莊公“鄙”,也有人說“不鄙”。你同意哪種說法?請簡述理由。(3分)
答:
小題5: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后,你認為宋國大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
答案
小題1:(1)戰(zhàn)勝(攻破) (2)擊鼓進軍(答成“擊鼓”也算對)
小題1:C
小題1:(1)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作起來,第二次擊鼓時士氣就衰減(減弱)了,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就耗盡(枯竭)了。
(2)請趁著楚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河的時候就攻打他們。
小題1:示例一:魯莊公“不鄙”。(1分)盡管魯莊公缺乏軍事才能,但他能夠禮賢下士,虛心求教,聽取正確的意見,最終取得長勺之戰(zhàn)的勝利。因此,魯莊公“不鄙”。
示例二:魯莊公“鄙”。(1分)戰(zhàn)前不知道如何準(zhǔn)備,臨戰(zhàn)不會正確指揮,戰(zhàn)后不知何以取勝。因此,魯莊公“鄙”。
小題1:宋襄公沒有聽取有司的正確意見,沒有把握有利的戰(zhàn)機。
(答成“宋襄公沒有聽取有司的正確意見”或“宋襄公沒有把握有利的戰(zhàn)機”也算對)
小題1:(1)戰(zhàn)勝(攻破)(2)名詞用作動詞,擊鼓進軍(答成“擊鼓”也算對)
小題1:ABD三項均為介出處所,可譯為“在”;C項為介出對象,可譯為“對”。
小題1:本題考查學(xué)生翻譯的能力,主要注意以下幾個地方:鼓:擊鼓,再:第二次,本句話還是一個省略句,省去了“鼓”,應(yīng)該為“再鼓而衰,三鼓而竭”。(1)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作起來,第二次擊鼓時士氣就衰減(減弱)了,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就耗盡(枯竭)了。
(2)本題重要詞語有:迨:等到,畢:全部,濟:渡過。請趁著楚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河的時候就攻打他們。
小題1:本題意在考查學(xué)生對自己觀點的論證能力,還有從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示例一:魯莊公“不鄙”。(1分)盡管魯莊公缺乏軍事才能,但他能夠禮賢下士,虛心求教,聽取正確的意見,最終取得長勺之戰(zhàn)的勝利。因此,魯莊公“不鄙”。
示例二:魯莊公“鄙”。(1分)戰(zhàn)前不知道如何準(zhǔn)備,臨戰(zhàn)不會正確指揮,戰(zhàn)后不知何以取勝。因此,魯莊公“鄙”。
小題1:甲段文字是大家熟悉的《曹劌論戰(zhàn)》的片段,這段文字主要展現(xiàn)了兩個人物形象:魯莊公和曹劌,曹劌深謀遠慮,魯莊公雖然目光短淺,但是卻從善如流,最終君臣合力,拿下戰(zhàn)役。而乙段文字中的宋襄公卻優(yōu)柔寡斷,不停任何意見,致使己方一再錯失戰(zhàn)機,最終落敗,文段中的兩個“不可”形象的寫出宋襄公的特點。
4. 曹劌論戰(zhàn) 閱讀全文 文言文閱讀
《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guì)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jiàn)焉?”劌曰:“肉食者鄙(bǐ),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有的版本為“遍”)(biàn),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sháo)。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fú)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翻譯: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的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鄉(xiāng)親們說:“當(dāng)權(quán)者自會謀劃此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dāng)權(quán)者淺陋無知,不能深謀遠慮。”于是進宮廷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條件跟齊國)作戰(zhàn)?”魯莊公說:“衣食(這類)養(yǎng)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人。”(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shù)目,一定要對神說實話。”(曹劌)回答說:“(這只是)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能根據(jù)實情(合理裁決)。”(曹劌)回答說:“(這才是對百姓)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這個條件)打一仗了。作戰(zhàn)時請允許(我)跟隨您去。”
(到了那一天)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xiàn)在)不行。”齊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zhàn)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zhàn)車,扶著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
勝利后,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說:“作戰(zhàn),是要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勇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軍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打仗勝了他們。那些(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那里設(shè)有伏兵,(后來)我看到他們車輪的痕跡混亂,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
謝謝采納!
5. 文言文閱讀(共10分)閱讀《曹劌論戰(zhàn)》,完成第后面的題目
小題1:(1)憑(用) 認為 (2)類 管(隸屬)
小題2:(曹劌)下車看看齊軍戰(zhàn)車的車輪留下的痕跡。
小題3:①作戰(zhàn)條件 ②遠見卓識 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④彼竭我盈
小題1:
試題分析:“何以戰(zhàn)”中“以”是憑的意思,“皆以美于徐公”中“以”是認為的意思。“忠之屬也”中的“屬”是類的意思,“司命之所屬”中“屬”是管,隸屬的意思。此題考查考生的文言實詞的運用和積累情況。針對這種類型,考生可以根據(jù)文意和語境,以及自己的積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時考生也須特別注意一詞多義、通假字和古今異義的詞語,以便考試時能夠靈活運用。
小題2:
試題分析:這是一個省略句,本題的翻譯,句中的“轍”是重要的采分點,關(guān)鍵是要注意對譯。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根據(jù)語境,做到文通字順。因此,此題可以翻譯為:(曹劌)下車看看齊軍戰(zhàn)車的車輪留下的痕跡。
小題3:
試題分析:這篇文章記敘了齊魯長勺之戰(zhàn)的全過程,重點寫戰(zhàn)前曹劌對作戰(zhàn)條件的評論和戰(zhàn)后對取勝原因的分析,表現(xiàn)出他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在軍事上的卓越才能。戰(zhàn)前,曹劌肯定了魯莊公所講“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表明曹劌已經(jīng)認識到戰(zhàn)勝敵人必須依靠人民的道理;戰(zhàn)后,曹劌提出了要選擇“彼竭我盈”的時機發(fā)動反攻,以及作戰(zhàn)中必須隨時注意判斷敵方意圖的觀點。曹劌的這些論述,是當(dāng)時條件下弱國戰(zhàn)勝強國的經(jīng)驗總結(jié)。
6. 文言文點擊曹劌論戰(zhàn)答案
曹劌論戰(zhàn)
一、詞語解釋
1.鄙:淺陋,無知。 2.察:明察。 3.犧牲:指豬牛羊等祭品。 4.惠:恩惠
5.福:保佑
二、句子解釋
1.當(dāng)權(quán)者淺陋無知,不能深謀遠慮。
2.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明察,必定根據(jù)實情合理裁決。
3.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衰竭,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耗盡。
4.我看(齊軍)車輪碾過的痕跡雜亂,望見(齊軍)軍旗倒下,所以(下令)追逐齊軍。
三、內(nèi)容理解
1.(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請見 (3)夫戰(zhàn),勇氣也。(4)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5)彼竭我盈。 轍亂,旗靡。
2.(2)具有強烈愛國精神,在國難當(dāng)頭時挺身而出。(3)善把握戰(zhàn)機,并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
3.(1)魯莊公不知取信于民盲目迎戰(zhàn)。(2)作戰(zhàn)時盲目應(yīng)戰(zhàn),不察敵情。(3)魯莊公不知敵軍是否有埋伏時就下令追擊。
4.C 5.D 6.A 7.齊人三鼓,齊師敗績,遂逐齊師(1)因為題為論戰(zhàn),這樣寫恰如其分(2)通過對話來表現(xiàn)曹劌遠大的政治目標(biāo)和卓越的軍事才能
四、《左傳》左丘明,春秋
宋楚泓之戰(zhàn)的答案要嗎 ?要的話早點說哦。
7. 《文言文點擊》中曹劌論戰(zhàn)的題目與答案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肉食者謀之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又何間焉 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C.弗敢加也 萬鐘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屬也 屬予作文以記之
得分
12.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1)小惠未徧 徧:
(2)彼竭我盈 盈:
得分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翻譯: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譯:
得分
14.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話回答)第③段中,魯莊公的“鄙”表現(xiàn)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
答:
答案:11.答案:A
(2分)
12.答案:(1)同“遍”,普遍 (2)充滿,這里是士氣旺盛
(共2分。共兩空,每空1分 )
13.答案:(1)衣食一類養(yǎng)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2)這種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靈是不會降福的
(共2分。共兩道小題,每小題1分)
14.答案:大國難測,怕有埋伏;通過考察敵情,弄清齊軍退卻真相,再決定是否追擊齊軍。 既克,公問其故。
(共3分。第一問2分,第二問1分)
19.下列四項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 B 】
A.何以戰(zhàn)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獄 /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C.戰(zhàn)于長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軾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齊軍重兵壓境,曹劌問“何以戰(zhàn)”,魯莊公前兩次回答被曹劌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說:“可以一戰(zhàn)”。從曹劌與魯莊公問答的過程中,你認識到他們各是怎樣的人?請用簡要的語言概括。(5分)
文言文點擊曹劌論戰(zhàn)答案
曹劌論戰(zhàn),反映了他深謀遠慮的政治見解和卓越的軍事才能。他指出,當(dāng)權(quán)者往往淺陋無知,缺乏遠見。在這篇古文中,曹劌強調(diào)了察情的重要性,認為即使是小案件,也應(yīng)以實情判決,不能草率行事。在戰(zhàn)爭中,曹劌認為勇氣是決定勝負的關(guān)鍵因素。他觀察到,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們勇氣滿滿,第二次擊鼓時,勇氣...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問題。 曹劌論戰(zhàn)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
降福;大敗2.A 3.(1)莊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shù)目,一定如實向神稟報。”。 (2)打仗,靠的是勇氣。頭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時士氣減弱,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已經(jīng)枯竭了。4.本文略寫戰(zhàn)爭過程,重點突出了曹劌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論述,標(biāo)題切中要點。
曹劌論戰(zhàn)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曹劌論戰(zhàn)》本文又題作“齊魯長勺之戰(zhàn)”或“長勺之戰(zhàn)”。長勺之戰(zhàn)發(fā)生在公元前684年,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之一。下面給大家搜集整理了曹劌論戰(zhàn)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曹劌論戰(zhàn)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原文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
子魚論戰(zhàn)的閱讀答案
2007中考語文盤點---文言文篇 (二)閱讀《曹劌論戰(zhàn)》(節(jié)選)和《子魚論戰(zhàn)》(節(jié)選),完成12—16題。(共13分)(鎮(zhèn)江卷)[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曾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求語文曹劌論戰(zhàn)以及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文言文對比閱讀題
22.①祭祀用的豬牛羊、玉器和絲織品,我從不敢虛夸 ②小信用不能使神信任,神是不會保佑您的 ③居高位,享厚祿的人目光太短淺,不能深謀遠慮。④武器裝備不是不精良 ⑤棄城而逃走 23.(1)①一定把它們分給別人 ②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 (2)①大大小小的案件 ②包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 ...
文言文閱讀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
有一定的功勞。從“無能”方面答: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作為統(tǒng)治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他把戰(zhàn)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軍事上的無能,完全依靠曹劌的才能才取得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也可以把“有功” “無能”結(jié)合起來答。(以上主觀題意對即可)
初三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試題匯集
以下是 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初三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試題匯集的文章,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 曹劌論戰(zhàn)(節(jié)選) 公...閱讀《曹劌論戰(zhàn)》,完成9~13題。(15分)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日:“肉食者...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 乎?” (七)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八)子貢問曰...
閱讀文言文,完成小題。(13分)【甲】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結(jié)合對甲乙兩文的理解篩選出答案即可。(每空1分,共2分)小題1:此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結(jié)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即可,有時還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結(jié)合語境理解正確即可。每小題1分,共4分)小題1:本題考查學(xué)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實重點詞語的...
文言文紙上談兵閱讀答案
《曹劌論戰(zhàn)》《紙上談兵》比較閱讀訓(xùn)練附答案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短文,完成第11——第14題。(15分)[甲]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
曹劌論戰(zhàn)文言文知識總結(jié)
1. 曹劌論戰(zhàn)古文知識 :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等 古今異義 1.又何<;間>;焉 (古義:參與 今...\/Article\/ShowArticle?ArticleID=842曹劌論戰(zhàn) 閱讀題集下載還有北京市密云縣2008十年春,齊師伐我。 公...全文的關(guān)眼是“遠謀”一語,通過人物對話,曹劌的“遠謀”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鮮明的再現(xiàn)。 全文...
相關(guān)評說:
玉溪市雙頭: ______ 小題1: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羲之)笑而不答 小題1:(1)擊鼓 (2)追趕(追擊) (3)已經(jīng) (4)惱恨,怨恨(生氣、發(fā)怒) 小題1:(1)我看到他們的戰(zhàn)車的輪跡很亂,遠望到他們的軍旗也倒了. (2)這個老年婦女照他說的去做,人們爭著...
玉溪市雙頭: ______[答案] (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 ①他的同... (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答題需要結(jié)合句子的意思,解釋出相關(guān)字詞的含義,然后總結(jié)歸納得出答案. A.衣食(這一類)養(yǎng)生...
玉溪市雙頭: ______[答案] 1、虛報;同“遍”,遍及;使……存活;愛惜. 2、B. 3、衣食這類養(yǎng)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4、用董安于殺人以活畜的主張,反襯趙簡子殺畜以活人的做法,鮮明地突出了趙簡子愛惜人才,目光長遠,以人為本.(意對即...
玉溪市雙頭: ______[答案] 二、1.C2.①做事(行動) 不違背時機(時候) ,財產(chǎn)的使用不過度.②因此(國君) 號令(使用) 百姓沒有不聽從的,(向神靈) 祈求保佑沒有不滿足的.3.D
玉溪市雙頭: ______[答案] 1.(1)參與 (2)鄙陋 (3)絲織品 (4)倒下2.D3.大小的案件雖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以實情判斷.4.語言描寫 議論5.戰(zhàn)前: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
玉溪市雙頭: ______[答案] 此題意在讓同學(xué)們在整體把握的前提下,理清課文的思路、層次,以利背誦.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問:“何以戰(zhàn)”... 4.曹劌的解釋分兩層意思.第一層:“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二層:“夫大國...
玉溪市雙頭: ______[答案] (1)本題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常見的文言現(xiàn)象: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是文言文詞語考查的重點,也是學(xué)生需要重點識記的知識要點. A:伐:攻打/砍; B:間:參與/暗地里; C:鄙:目光短淺,意義相同; D:屬...
玉溪市雙頭: ______[答案] 取勝原因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 保全: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
玉溪市雙頭: ______[答案] 1.馳:追趕糜:倒下氣:士氣銳:銳利2.(1)對方的士氣耗盡了,而我方的士氣正旺盛,所以能戰(zhàn)勝齊軍(2)不要從中邀擊旗幟整齊的敵人,不要攻擊行陣盛大的敵人,這就是掌握[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機動的方法.堂堂:陣勢整齊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