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罰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罪與罰》講述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離他住處不遠的當鋪中的老板娘是個高利貸者,心狠手辣。一天晚上,拉斯柯爾尼科夫乘她一人在家,闖入室內,把她殺死。此時老板娘的異母妹妹外出返回,拉斯柯爾尼科夫在慌亂中又殺死了她。次日清晨,他收到警察局的傳票,驚恐萬分,后知是為追交欠款時才松了口氣。他在離開時無意中聽到警官談論昨晚兇殺案,緊張得昏厥過去,引起警官注意。他清醒后回到家里就臥床不起,幾天不省人事,后來病情有所好轉。
拉斯柯爾尼科夫殺人后, 因內心處于痛苦的矛盾沖突中,無法擺脫內心的恐懼,他感到自己原先的一切美好的感情都隨之泯滅了,這是比法律懲罰更嚴厲的良心懲罰。他意識到自己的“實驗”失敗了。所以他懷著痛苦的心情來到索尼婭處,受到索尼婭宗教思想的感召,向她說出了犯罪的真相與動機。在索尼婭的勸說下,他向警方投案自首。
拉斯柯爾尼科夫被判處8年苦役,來到了西伯利亞。不久,索尼婭也來到了那里。一天清晨,兩人在河邊相遇。他們決心虔信上帝,以懺悔的心情承受一切苦難,獲取精神上的新生。
·內容提要·
在彼得堡[1]貧民區(qū)一家公寓的五層樓斗室里,住著一個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他原在法律系就學,因交不起學費而被迫輟學,現(xiàn)在靠母親和妹妹從拮據(jù)的生活費中節(jié)省下來的錢維持生活。他已經很久沒有交房租了。近來,房東太太不僅停止供給他伙食,而且催租甚緊。這時他遇見了小公務員馬爾美拉陀夫。馬爾美拉陀夫因失業(yè)而陷入絕境,長女索尼婭被迫當了街頭妓女。拉斯柯爾尼科夫不愿像馬爾美拉陀夫那樣任人宰割,他打算用“證明”來證明自己是一個很“不平凡的人”。
離他住處不遠的當鋪中的老板娘是個高利貸者,心狠手辣。一天晚上,拉斯柯爾尼科夫乘她一人在家,闖入室內,把她殺死。此時老板娘的異母妹妹外出返回,拉斯柯爾尼科夫在慌亂中又殺死了她。次日清晨,他收到警察局的傳票,驚恐萬分,后知是為追交欠款時才松了口氣。他在離開時無意中聽到警官談論昨晚兇殺案,緊張得昏厥過去,引起警官注意。他清醒后回到家里就臥床不起,幾天不省人事,后來病情有所好轉。
拉斯柯爾尼科夫殺人后, 因內心處于痛苦的矛盾沖突中,無法擺脫內心的恐懼,他感到自己原先的一切美好的感情都隨之泯滅了,這是比法律懲罰更嚴厲的良心懲罰。他意識到自己的“實驗”失敗了。所以他懷著痛苦的心情來到索尼婭處,受到索尼婭宗教思想的感召,向她說出了犯罪的真相與動機。在索尼婭的勸說下,他向警方投案自首。
拉斯柯爾尼科夫被判處8年苦役,來到了西伯利亞。不久,索尼婭也來到了那里。一天清晨,兩人在河邊相遇。他們決心虔信上帝,以懺悔的心情承受一切苦難,獲取精神上的新生。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
《罪與罰》是一部卓越的社會心理小說,它的發(fā)表標志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藝術風格的成熟。
小說以主人公拉斯柯爾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懲罰為主線,廣泛地描寫了俄國城市貧民走投無路的悲慘境遇和日趨尖銳的社會矛盾。作者筆下的京城彼得堡是一派暗無天日的景象:草市場上聚集著眼睛被打得發(fā)青的妓女,污濁的河水中掙扎著投河自盡的女工,窮困潦倒的小公務員被馬車撞倒在街頭,發(fā)瘋的女人帶著孩子沿街乞討……與此同時,高利貸老太婆瞪大著兇狠的眼睛,要榨干窮人的最后一滴血汗,滿身銅臭的市儈不惜用誘騙、誣陷的手段殘害“小人物”,以達到利己的目的,而荒淫無度的貴族地主為滿足自己的獸欲,不斷干出令人發(fā)指的勾當……作者懷著真切的同情和滿腔的激憤,將19世紀60年代沙俄京城的黑暗、赤貧、絕望和污濁一起無情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拉斯柯爾尼科夫是小說中的中心人物,這是一個典型的具有雙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個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的窮大學生,一個有天賦、有正義感的青年,但同時他的性格陰郁、孤僻,“有時甚至冷漠無情、麻木不仁到了毫無人性的地步”,為了證明自己是個“不平凡的人”,竟然去行兇殺人,“在他身上似乎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變化”。正是這雙重人格之間的激烈沖突,使主人公不斷地動搖在對自己的“理論”(即關于“平凡的人”與“不平凡的人”的觀點)的肯定與否定之間。對于拉斯柯爾尼科夫來說,如果甘愿做逆來順受的“平凡的人”,那么等待他的是馬爾美拉陀夫的悲慘結局,如果去做一個不顧一切道德準則的“人類主宰者”,那就會與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盧仁和斯維德里加伊洛夫同流合污。他的人格中的主導面終于在白熱化的搏斗中占了優(yōu)勢,并推動他最后否定自己的“理論”,向索尼婭靠攏。小說通過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資產階級的“弱肉強食”原則對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這一原則的反人道主義的實質,并且從客觀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學基礎上的無政府主義式的反抗,因為這種反抗決不可能給被壓迫者帶來新生活的轉機。
然而,作者作出的上述揭露和批判僅僅是從倫理道德觀念和宗教思想出發(fā)的。作者認為一切以暴力抗惡的作法都不足取,因為人無法逃避內心的懲罰,在毀滅他人的同時也毀滅了自身。作者還力圖把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犯罪行為歸結為拋棄了對上帝的信仰所致。用索尼婭的話來說,是因為“您離開了上帝,上帝懲罰了您,把您交給了魔鬼!”作者為拉斯柯爾尼科夫安排的一條“新生”之路,實際上就是一條與黑暗現(xiàn)實妥協(xié)的道路,也就是所謂“索尼婭的道路”。作者把索尼婭看作人類苦難的象征,并在她身上體現(xiàn)了虔信上帝,承受不幸,通過痛苦凈化靈魂的思想,作為一個黑暗社會的犧牲品,一個受壓迫最深的女性,索尼婭的形象有著不可低估的典型意義,但是作為一個理想人物,這一形象卻顯得十分蒼白。顯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說中宣揚的這些宗教思想,與整部作品所顯示的強大批判力量是不相協(xié)調的:這里充分表現(xiàn)出作者世界觀的尖銳矛盾。
《罪與罰》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小說比較全面地顯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關于“刻畫人的心靈深處的奧秘”的特點。作者始終讓人物處在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通過人物悲劇性的內心沖突揭示人物性格,同時作者對幻覺、夢魘和變態(tài)心理的刻畫也極為出色。小說中,由于作者著力拓寬人物的心理結構,情節(jié)結構相對地處于從屬地位。盡管作品中馬爾美拉陀夫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兇殺事件扣人心弦,但它們都只是“一份犯罪的心理報告”的組成部分。正因為這樣,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才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深度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此外,這部小說場面轉換快,場景推移迅速,主要情節(jié)過程只用了幾天時間,在濃縮的時空中容納了豐富的思想內容,小說的時代色彩和政論色彩十分鮮明。
[編輯本段]“罪”與“罰”分別指什么?
“罪”是全書的開頭,僅占一章,從第二章到第六章和尾聲,作家寫的全是“罰”。
“罪”:作家以相當大篇幅寫“罪”的動機和“罪”的準備。對罪的膽怯,使他時而打消念頭,但是,自己的貧困生活和觸目皆是的社會不公,被逼的犯罪和冠冕堂皇的犯罪又不斷推動這個動機。作家細致地寫出了主人公作案動機發(fā)展演變的一切細枝末節(jié),其細致的程度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由于作家切身的貧困經驗和苦役經歷,其描寫能使讀者十分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情緒壓抑、精神恍惚等各種心理狀態(tài)。在種種動機的推動下,拉斯柯里尼科夫終于抄起斧子殺死了貪婪無恥、盤剝別人的阿廖娜,整整一章,作家詳細地描寫了殺人的全過程和殺人后的躲藏。這樣殘酷的場面,在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其描寫效果格外逼真,甚至能引起讀者的某種生理反應,讓人惡心,讓人驚魂難定。這既是現(xiàn)實主義的偉大筆法,又是后來現(xiàn)代主義文學專門刻劃惡的寫作特征的鼻祖。
“罰”:A、逃避懲罰。拉斯柯里尼科夫殺人之后,很快被列為重要嫌疑人,然而,他一方面把罪證掩蓋得干干凈凈,另一方面利用反偵察的知識,與此案偵察員周旋,一次次度過險關,最后,案情突變,另有人自首,承認是此案的元兇。然而,拉斯柯里尼科夫心里一直明知自己才是此案的真正兇手。
B、 罰的含義。犯罪之后,拉斯柯里尼科夫從精神到肉體從未間斷過“罪”的折磨,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要么證明殺人是一種對抗不公平社會的合理行動,要么承認罪惡,接受懲罰。這種思考的折磨比偵察員的盤問要沉重得多。與偵察員周旋,甚至有一種斗智的愉快,而與心靈問題爭論卻讓他精神崩潰。除了精神上的折磨外,罰還指自首后的服刑。
C、 罰導向救贖。索尼婭遭受商人盧仁陷害,她更有理由否定社會、否定法律、否定道德、否定良心、否定上帝,果真如此,拉斯柯里尼科夫便有了一個佐證,認為自己的殺人是合理的。但是,索尼婭在命運的不斷打擊下,仍然堅持信念,堅信天理不滅。索尼婭的選擇讓拉斯柯里尼科夫徹底繳械,于是他向索尼婭坦白自己的罪行,在索尼婭的鼓勵下,他又在廣場向社會、向人群承認自己的罪行,然后去自首,去服刑。從向索尼婭一人認罪,到向廣場上的眾人認罪,拉斯柯里尼科夫的靈魂終于擺脫煎熬,從而走向了解脫和救贖。
總之,在小說的罪,不是指有罪惡的念頭之類的,而是指確實有殺人的行為。拉斯柯尼科夫殺人的一個動機是生活所迫,更大的動機是想當超人,一種革命的思想、理由。罰是良心對人的真正的譴責;以及重重矛盾在索尼婭的“愛”中得以解決,讓主人公重新皈依上帝,完成了從罪到罰到救贖的全過程。
[編輯本段]《罪與罰》的藝術
小說結構方面(因果-歷史敘述模式的退場和以對話和獨白為中心的新的結構的建立);
對心理現(xiàn)實主義的推進:盡量不脫離人物自我意識以及最大限度挖掘人物潛意識的心理描寫;以“復調”對“獨白”的超越
[編輯本段]·全面解讀·
1866年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中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這一年發(fā)生了許多事情,其中一些具有轉折意義,包括《罪與罰》的寫作.《罪與罰》的最初構思可以追溯到50年代,小說家對中心人物形象醞釀了大約15年.早在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就給長兄寫道 :"你是否還記得,我曾對你講過一部懺悔錄式的長篇小說……我將把我的全部心血傾注在這部小說上.早在服苦役期間,當我躺在通鋪上,愁腸百結,發(fā)生思想裂變的時候,我就開始構思它了……這部懺悔錄將最終確立我的名聲 ."散見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書信和筆記中的一些記載均證明,他所說的《懺悔錄》就是指拉斯柯尼科夫的故事.在服苦役期間,在那些被拋棄的人們中間,他對人的個性有了新的理解.他周圍那些殺人犯完整的內心世界和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 使他感到吃驚."看來此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關于苦役犯奧爾洛夫曾這樣描寫道,"可以隨心所欲, 為所欲為,也藐視一切苦難和懲罰,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使他感到畏懼.在他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無窮無盡的力量 ."
作家就這樣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一個容易引起激烈爭論的問題——有權犯罪的問題,這既是一個哲學問題,又是一個倫理問題.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現(xiàn)代個人主義者和否認道德規(guī)范的英雄人物形象,他可以問心無愧地去干任何事情,盡快地攫取權力,大發(fā)橫財,行兇殺人的想法在他身上已經成熟.《茨岡》是普希金長詩中最酷愛自由的一部,在這部長詩中,特別有力地響徹著詩人對當時專制國家的奴役制度的抗議.阿樂哥的行兇殺人和被人拋棄,是拉斯柯尼科夫行兇殺人和孤獨生活的主要根源之一."阿樂哥殺了人……他意識到他本人配不上他自己的最高理想,那種理想折磨著他的心.這就是罪與罰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在筆記中這樣寫道.無限度地追求自由解放,不可遏制的反抗意向,導致普希金的主人公在殘酷報復和行兇殺人之后精神徹底崩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來,這就是犯罪與報應的悲劇事實,這種悲劇也把他筆下的拉斯柯尼科夫給毀了.1860年在閱讀法國刑事案件匯編時,一篇題為《拉賽內爾訴訟案》的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皮埃爾-弗朗索瓦 拉賽內爾是里昂市一個商賈的兒子.他面孔清癯,風度優(yōu)雅,嘴角上總是掛一絲嘲諷的微笑,他曾想埋頭于研究法律.1829年,在一次決斗中,他殺死了著名政治演說家邦雅門 孔斯坦的兒子.這次決斗結束了拉賽內爾生活中的第一幕,并成了他爾后與一些性格罕見的特殊人物呼朋引類,互相勾結的起因. 獄中釋放出來以后,他打算從事文學活動—— 寫詩.但文學活動也不能使拉賽內爾感到滿足;他又跟那些獄友們來往.由于饑餓,由于對金錢和享樂懷有無法遏制的欲望,他開始參與他們的盜竊活動.時過不久,他決心干更大的犯罪勾當:行兇殺人,搶劫財物.在蹲監(jiān)獄期間,他出版了一本詩集.他在一大群作家,法學家和醫(yī)生們面前,盡情地發(fā)揮他關于文學,道德,政治和宗教的思想.他那精辟的見解,清晰的記憶力和廣博的知識,使所有的聽眾驚詫不已.這類喜歡發(fā)表抽象議論的罪犯或滿口空洞理論的殺人兇手,以其心理上的各種矛盾引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極大興趣.在他看來,若能對這類人物加以浪漫主義的體現(xiàn),是會大有成效的.艱難困苦,嚴峻可怕的1864年,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藝術構思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長兄死后,為了擺脫物質上的困境,他像發(fā)熱病似地到處尋求資金,他經常在各種借據(jù)上簽字,償還債務,他隨時都有被關進債戶監(jiān)獄的危險,他不得不經常同區(qū)警察所所長,彼得堡的高利貸者,各種各樣代理人和生意人打交道. 在物質狀況極端惡劣的這一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向他那位年邁的莫斯科姑媽庫馬寧娜借過1萬盧布的債.作家在自己家中也十分真切地感覺到了拉斯柯尼科夫所面臨的問題:一方面是孤苦無靠的年輕生命,已故長兄的孩子們,另一方面是一位年邁昏聵的老太婆,她掌握著庫馬寧家不可勝數(shù)的資本,并立下遺囑要捐獻一大筆錢給教堂,以備將來超度她的靈魂.
《罪與罰》是一部為人類感到偉大的隱痛的書,是揭露資本主義社會兇殘不仁的最強有力的世界文學作品之一.無路可走,這是小說的主旋律.窮人連自殺都是一種奢侈,正是這種情況推動人們對自己進行道德的犯罪,破壞道德是犯罪,不破壞道德在對親人的關系上也是犯罪.整部小說充滿著大城市日常生活的普通的悲慘的景象,這種生活的平日的司空見慣的噩夢.拉斯柯尼科夫夢見的被人一邊笑一邊往眼睛上抽打,打得幾乎送命的,痛苦的,禁不起過分的重荷而疲累不堪的駑馬的形象,是小說中的一個具有概括意義的,抒情的與悲劇的形象.卡杰琳娜 伊凡諾夫娜臨終時聽說的幾句話 :"把駑馬給騎累了!……力氣用盡了呀"與此相呼應.在引導拉斯柯尼科夫犯罪的動機里,交織著"拿破侖式"主題和無業(yè)游民式的絕望反叛主題,作者傾向于第一種主題,可是畢竟在小說中保留了第二種方案的許多東西,他向索尼婭闡明第一種方案,向索尼婭闡明第二種方案.拉斯柯尼科夫全部理論的最重要一點即是:所有的人被分成"平凡的"和"不平凡的"兩種.平凡的人必須俯首貼耳,唯命是從,沒有犯法的權利,因為他們是平凡的人;而不平凡的人就有權利從事各種犯罪行為,形形色色的犯法,歸根結蒂是因為他們是不平凡的人.波爾菲利這樣闡明拉斯柯尼科夫的思想,而拉斯柯尼科夫認為這樣闡述是完全正確的.這一切完全符合后來尼采的"超人"思想.第二種方案在拉斯柯尼科夫與妹妹的談話中得到集中的體現(xiàn),"拿破侖氣質" 和拉斯柯尼科夫的資產階級無政府性的抗議原來只是個人主義的放縱的各種不同形態(tài)而已.這種放縱總是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害怕.他在小說中客觀地反映了這一真理:正是資本主義社會才產生出針對它而發(fā)的資產階級形式的抗議,這些形式是在無出路的基礎上形成的.另外一些社會抗議和革命斗爭的真正的形式,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但不想看到,并且力圖用自己的小說去誣蔑他們.
《罪與罰》的題材的意義及其內在的感動力究意在什么地方呢拉斯柯尼科夫進行著奇怪的"實驗", 要解答:他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 他能不能夠"破壞原則 "他是不是一個不平凡的,特選的人,能夠毫不感到良心責備而去完成為獲得統(tǒng)治權,在他生活的社會里獲得成功——包括罪行在內——所必需做的一切 他是不是用真正的統(tǒng)治者,這個世界的真正主人賴以造成的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這件事,應該會回答他這個問題.犯罪后得出的結論:他不是,不是用那種材料造成的.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說 :"人是必須征服的 !"
《罪與罰》的題材意義和內在感動力卻可以用以下的話來表達:不,人是不可征服的!拉斯柯尼科夫之所以不能成為真正的統(tǒng)治者,并不是因為他像高略德金那樣太軟弱的緣故.據(jù)陀思妥耶夫斯基說,拉斯柯尼科夫很強大.作者強調指出,不管是羅季昂 拉斯科尼科, 還是氣質上與之相似的妹妹, 都屬于選中一個什么思想就始終為之效命并不惜忍受痛苦的那種人.拉斯柯尼科夫之所以自首,是因為他——雖然不是用理智,而是憑他整個的天性——不再相信他的殘忍的"思想", 陀思妥耶夫斯基寫信給卡特科夫說,拉斯柯尼科夫自首是不得不然的.不得不然,是為了縱然死在獄中,卻可以重新接近人:他在犯罪后立刻感染到的和人疏遠和隔離的感覺,折磨了他.他在犯罪之后,脫離了整個人性的東西.他恐懼地注視著,他喪失了擁有人類感情的可能,他最愛的是母親和妹妹,可是懷著對她們和對自己的反感,他開始憎恨她們.因此,在 《罪與罰》里表現(xiàn)出對于完全違反人和人道的生活法則所感到的戰(zhàn)栗.所以,小說里真正的"罰"不是服苦役,而是折磨著他的和人性脫離的苦惱,是爭取自己是一個人的可能性的斗爭,是針對良心的斗爭,這才是最大的罰.悲劇發(fā)展的主線是圍繞拉斯柯尼科夫展開的,從未被次要情節(jié)打斷過.馬美拉多夫一家的悲劇是拉斯柯尼科夫的理論和行為最強有力的動因,正像母親來信中提到的支配著妹妹命運的斯維里加洛夫的動機一樣(地主老爺有權占有一個窮苦的姑娘).小說通過索尼婭式的屈從,宣揚逆來順受鼓吹以宗教信仰來代替反抗,這無疑是反動的,就像列寧在論述托爾斯泰時曾深刻指出他"一方面,是最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 另一方面,鼓吹世界上最卑鄙齷齪的東西之一,即宗教一樣,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具有同樣的矛盾.不過,《罪與罰》 對黑暗現(xiàn)實的描繪和批判,如他揭示的城市貧民生活的艱辛,對盧仁的冷酷卑鄙和極端利己主義,對地主斯維里加洛夫的荒淫無恥的批判,都突破了作家的反動說教,閃耀著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的光芒.因而,這部作品才具有超越時間與空間的藝術力量,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傳.
[編輯本段]《罪與罰》推薦序
譯序 文 / 曹國維
《罪與罰》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創(chuàng)作中的一座高峰,為作家?guī)砹耸澜缏曌u。
這是一部以刑事案件為框架的思想小說,觸及了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俄國「生活的最深處」。在馬爾梅拉多夫一家的悲劇命運中,作家展示了人間苦難的極至。怎樣造福人類?俄國思想界歷來存在兩種觀點:(一)改造社會;(二)完善自我。拉斯科爾尼科夫憎恨社會的不公,決意改造社會。在他看來,歷史由「超人」創(chuàng)造,「超人」什么都可以做,他們通過流血建立的秩序便是「常人」遵守的規(guī)范。他想試試自己是不是超人,殺了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但殺人后,他陷入了極度的痛苦,殺人的陰影籠罩了他的全部生活。「難道我殺了老太婆?我殺了我自己。」
在主人公的「罪與罰」的背后,蘊藉著作者對人類永恒母題的思考:生和死,善和惡,上帝和魔鬼。拉斯科爾尼科夫的「罪」,不是他本性的罪,而是他思想的罪,他從沉湎幻想回歸現(xiàn)實生活的歷程,標記著他的復活,他從「改造社會」走向「完善自我」。拉斯科爾尼科夫相信殺老太婆是為社會除害,然而「邏輯只能預測三種情況,實際情況卻有千千萬萬」。他想不到在殺死老太婆的同時,還不得不殺死無辜的莉札韋塔,想不到他的行動會導致母親的死亡,導致索妮亞的驚恐和悲傷,導致斯維德里蓋洛夫用他的罪孽脅迫杜妮亞就范,導致漆匠尼科爾卡的磨難……作者認為,善和惡有時緊緊糾纏在一起,不是理智和邏輯可以把它們分開,不能為了行善而去作惡。拉斯科爾尼科夫不信上帝,接受了魔鬼的誘惑。這里誘惑并不表現(xiàn)為享樂,而是形諸于自信:自信真理在握。尾聲的夢境是作家對暴力結合自信必然造成災難的警示。
探索靈魂的奧秘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畢生的藝術追求。他強調人的天性的獨特,拒絕環(huán)境決定一切的主張。在拉斯科爾尼科夫幫助馬爾梅拉多夫一家和他殺人及殺人前后思想斗爭的反復交叉中,作者淋漓盡致地刻畫了主人公的兩重性格。同時人性的復雜又表現(xiàn)在拉斯科爾尼科夫和周圍人物的關系上:他們各不相同,但他們身上都有主人公的影子。索妮亞為了拯救全家,毀了自己,杜妮雅為了哥哥的前途,決定嫁給市儈盧任,這些也是犯罪,盡管犯罪的物件只是她們自己。拉斯科爾尼科夫在盧任的經濟思想里聽出了「可以殺人」,斯維德里蓋洛夫則在第一次見到拉斯科爾尼科夫時就發(fā)覺,他們是「一塊田里的漿果」。
《罪與罰》全面展現(xiàn)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創(chuàng)作特色:
一、人物性格的塑造不是通過作者對人物由外入內的描寫,而是通過人物意識由內向外的表述;
二、在人物獨立于作者的基礎上,人物的思想和他們對話中表達的不同觀點,和作家的聲音處于平等地位,構成小說的復調;
三、運用象征、夢境、典故、暗示等藝術手法,擴展作品的思想容量。例如:拉斯科爾尼科夫幾乎一直處于病態(tài),神志不清,象征他思想的病態(tài)。又如:村民打死瘦馬的夢,凸現(xiàn)了拉斯科爾尼科夫的良知,夢中他是清醒的。又如:姓氏拉斯科爾尼科夫含有分裂的意義,暗示主人公分裂的人格;姓氏卡佩爾納烏莫夫源于古城迦百農,在他家發(fā)生的一切使人想起圣經對于這座城市的記載。
連綿的懸念,跌宕的情節(jié)和急促的文字,使小說始終具有緊張感、壓抑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對文學的開創(chuàng)意義舉世公認,現(xiàn)代派作家把他尊為先驅。
[編輯本段]·作家風采·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俄國19世紀文壇上享有世界聲譽的一位小說家,他的創(chuàng)作具有極其復雜、矛盾的性質。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醫(yī)生家庭,自幼喜愛文學。遵父愿入大學學工程,但畢業(yè)后不久即棄工從文。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思潮影響下,他醉心于空想社會主義,參加了彼得堡進步知識分子組織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的革命活動,與涅克拉索夫、別林斯基過往甚密。
1846年發(fā)表處女作《窮人》,繼承并發(fā)展了普希金《驛站長》和果戈里《外套》寫“小人物”的傳統(tǒng),對他們在物質、精神上備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慘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喚醒他們抗議這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雙重人格》(1846)、《女房東》(1847)、《白晝》(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幾個中篇小說使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別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劇,乃至關系破裂。后者認為上述小說流露出神秘色彩、病態(tài)心理以及為瘋狂而寫瘋狂的傾向,“幻想情調”使小說脫離了當時的進步文學。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參加革命活動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亞。十年苦役、長期脫離進步的社會力量,使他思想中沮喪和悲觀成分加強,從早年的空想社會主義滑到“性惡論”,形成了一套以唯心主義和宗教反對唯物主義和無神論,以溫順妥協(xié)反對向專制制度進行革命斗爭的矛盾世界觀。
他流放回來后創(chuàng)作重點逐漸轉向心理悲劇。長篇小說《被侮辱與被損害的》(1861)繼承了“小人物”的主題。《窮人》里偶爾還能發(fā)出抗議的善良的人,已成了聽任命運擺布的馴良的人;人道主義為宗教的感傷主義所代替。《死屋手記》(1861~1862)記載了作者對苦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小說描寫了苦役犯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控訴了苦役制對犯人肉體的、精神的慘無人道的摧殘,無情揭露了沙皇俄國的黑暗統(tǒng)治。
《罪與罰》(1866)是一部使作者獲得世界聲譽的重要作品。
《白癡》(1868)發(fā)展了“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主題,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亞強烈的叛逆性和作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與純潔,使小說透出光明的色調。但一些用以攻擊革命者的“虛無主義者”形象,削弱了小說的揭露力量。
在《群魔》(1871~1872)中已沒有被侮辱與損害者的形象,而只有對革命者的攻擊了。
最后一部作品《卡拉馬佐夫兄弟》(1880)是作者哲學思考的總結。作者以巨大的藝術力量描寫了無恥、卑鄙的卡拉馬佐夫家族的墮落崩潰。對顛沛流離、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表示深厚同情,但也流露出消極的一面,例如認為只有皈依宗教才能保全道德的價值,只有寬恕和仁慈才能拯救人類社會等說教。
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長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內心分裂。他對人類肉體與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寫是其他作家難以企及的。他的小說戲劇性強,情節(jié)發(fā)展快,接踵而至的災難性事件往往伴隨著復雜激烈的心理斗爭和痛苦的精神危機,以此揭露資產階級關系的紛繁復雜。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劇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惡矛盾性格組合、深層心理活動描寫都對后世作家產生深刻影響。
懸疑刑偵劇《罰罪》官宣!這部劇講述了什么故事?
在公安部派遣的秘密調查小組的幫助下調查真相,林征不僅面對與親人、愛人的對立,更發(fā)現(xiàn)了自己真實的身世,最終,他摒棄親情,選擇正義,與公安部秘密調查小組配合抓捕了犯罪分子。以上是該劇的一個簡介,也是該劇的故事;懸疑刑偵劇《罰罪》官宣!我個人覺得該劇還是非常棒的,劇情內容很是新穎,值得吸引...
一個有趣的故事
媽媽給我講完故事,問我有什么感想,我說這人有付出就一定有收獲,象老大好吃懶做,結果也收到了懲罰,我們現(xiàn)在如果好好學習,長大就能成才,如果不好好學習,長大也不會有好的結果。篇三:有趣的故事 就在剛才,我和成瑤編了一個有趣的好玩兒的故事,我們就是故事的導演,我們的“成名作”就是...
《罰罪》主要講的是什么故事?如何評價黃景瑜飾演的常征?
《罰罪》這部電視劇主要講述的是一位青年刑警常征,他為了維護一方安寧,同勢力作斗爭的故事。在這部影視劇中,黃景瑜所飾演的就是這位青年刑警,相信憑借著他精湛的演技,還是能夠將劇中的這個角色演繹得非常完美,從網上曝光的一些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穿上警服的他,整個人看起來氣場還是非常的...
作文獎與罰 關于獎與罰的作文
所以也就談不上什么可以去“聽 好的恭維話” 這里順便講一講“聯(lián)系自己的具體體會(或者說是“聯(lián)系自己的具體事例”)和“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 “聯(lián)系自己的具體事例”和“聯(lián)系實際”都應該具體、恰當。但它們也有不同:前者側重在自己的體會,后者則可以是更為廣泛的社會上的情況。比方說,老師講了一個故事:齊宣...
發(fā)來一個感人故事
發(fā)來一個感人故事警察和賣淫女大學生的故事 那時候,我是一個剛從警校畢業(yè)的新警察,由于父親的關系,我被很順利的分到了市公安局治安科,上班后不久,局里就在新建的集體宿舍區(qū)給我分了一套一室一廳的房子,
誰能給我一個最感人的愛情故事?(1000字以內)
誰能給我一個最感人的愛情故事?最好1000字以內,別太長。謝謝大家了哦。... 誰能給我一個最感人的愛情故事?最好1000字以內,別太長。謝謝大家了哦。 展開 我來答 6個回答 #熱議# 二次感染新冠后會發(fā)生什么? 一網情深的阿慧 2021-03-21 · 幸福的驛站,有你就永遠不會打烊 一網情深的阿慧...
講一個小故事左右
老虎保護大樹,大樹雨露滋潤,訴說千年悲歌。這件事觸動了玉帝,于是他把老虎和大樹變回來了,王子和姑娘終于結婚了。巫師聽到這件事后,非常憤怒,下令將王子和女孩活著帶走,但國王發(fā)現(xiàn)了,并受到了懲罰。講一個小故事左右2 小狐貍和朋友 在一座枝葉茂密、綠樹成蔭的森林里,住著一群小動物,過著...
一個故事讀后感
一個故事讀后感(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一個故事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個故事讀后感1 以前,我不懂得珍惜生命,不能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可自從我從書上看到這篇《一個小...
罰罪幾集一個案子
罰罪10集一個案子。罰罪劃分了三條故事線,總共四十集,每十集講述一個故事。罰罪劇情按講述故事的方式經典傳統(tǒng),從容敘事娓娓道來,有懸念又好看易懂。
10個經典哲理小故事,睡前講一講,孩子通情又善良
10個經典哲理小故事,睡前講一講,孩子通情又善良1、寬容一只小豬、一只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它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
相關評說:
珙縣滑動: ______ 1 情深義更深 袁鳳瑛 《皇后大道東》2 倩女幽魂 張國榮 《浪漫的季節(jié)》3 月半彎 張學友 《張學友87演唱會 CD1》4 水中花 譚詠麟 《遲來的春天》5 倚靠在你身 黎瑞恩 《...
珙縣滑動: ______ 《太子》by 風弄 古代兄弟文 《貓狗一家親》《兩個人的車站》by星煬 兄弟文
珙縣滑動: ______ 影片賞析 經驗豐富的老探員薩默塞特再過七天就要退休了,年輕的米爾斯是他最后一個搭檔.兇案發(fā)生了,罪犯在現(xiàn)場分別留下了“貪婪”、“暴吃”等字樣,這正是《圣經》中所講的“七宗罪”.一切罪行都出自一個名叫多伊的男子之手,...
珙縣滑動: ______ 離婚為了治愈傷痛,開始新生活,對彼此都有好處,在一起生活就忘不掉他們的孩子是怎么死的,心態(tài)是很凄涼吧無奈
珙縣滑動: ______ 讀書,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得以明凈如水,開闊視野,豐富閱歷,益于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條路,在這條路上的跋涉痕跡成為我們每個人一生唯一的軌跡,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所...
珙縣滑動: ______ 讀書的樂趣一提到書,有些人就會頭昏腦漲.書中的那些煩瑣的語句,冗長的故事情節(jié),一啃就得花上好幾天,還不如看電視來得直截了當,還不如聽音樂來得輕松自在....
珙縣滑動: ______ 狼被追殺,東郭先生把狼藏在口袋里,幫助狼逃了過去,結果狼安全了反而想吃他. 故事說,有一位書生東郭先生,讀死書、死讀書,十分迂腐.一天,東郭先生趕著一頭毛驢,背著一口袋書,到到一個叫“中山國”的地方去謀求官職. 突然...
珙縣滑動: ______ 為尊嚴而戰(zhàn),永不失尊嚴
珙縣滑動: ______ 最近也在思考,給你我收集匯總的吧.文學及哲學類:沈從文《湘行散記》必看顯然,這樣的散文,文字已經不重要了,神采說明一切!胡蘭成《今生今世》漢奸語言自成一家黃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