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是指哪里? 在杜牧《清明》詩中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個杏花村在什么地方?
杏花村指位于南京市秦淮區(qū)鳳臺山一帶,受此詩影響,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全詩白話譯文如下:
江南清明時節(jié)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dāng)?shù)刂撕翁庂I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凄冷,歷來廣為傳誦。第一句交代情景、環(huán)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擴展資料:
此詩首見于南宋初年《錦繡萬花谷》注明出唐詩,后依次見于《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明托名謝枋得《千家詩》、清康熙《御選唐詩》。《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經(jīng)過金陵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清明
今爭議點在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和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之中。
池州秀山門外的杏花村,原只不過是幾間“淪為荒煙野草之中”的茅舍酒肆,毫無名氣可言。正是杜牧的詩名和他這首千古絕唱,才使杏花村名播青史,飲譽天下。明代名士福建福清人林古度(字冉予,一字茂之,晚號乳山)的七絕,抒出了千百年來池州人民因杏花村而自豪之情。詩曰:“郡樓高出秀山門,古跡今時不可論。杜牧當(dāng)年有名句,獨唱城外杏花村”(引自清《杏花村志》卷五)。
酒都杏花村,位于山西省汾陽市城北的307國道北側(cè),有青銀高速公路過境,國家級東西鐵路干線太中銀鐵路在這里建有客貨兩用站和大型集裝箱貨場,交通非常便利。以汾酒聞名天下。
擴展資料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803-約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詩人。人們把他和杜甫并提,稱他為“小杜”,稱杜甫為“老杜”。“小杜”有才華,有抱負,寫詩喜歡評今論古,抒發(fā)軍事、政治見解。他有不少描寫山水風(fēng)光的小詩,名朗秀麗,清新自然,深受讀者喜愛。
參考資料清明節(jié)(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_百度百科
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位于南京市秦淮區(qū)鳳臺山一帶。
清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詞句注釋:
⑴清明: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陽歷四月五日前后。舊俗當(dāng)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宮中以當(dāng)天為秋千節(jié),坤寧宮及各后宮都安置秋千,嬪妃做秋千之戲。
⑵紛紛:形容多。
⑶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斷魂:神情凄迷,煩悶不樂。這兩句是說,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jié)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⑷借問:請問。
白話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jié)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dāng)?shù)刂撕翁庂I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擴展資料:
《清明》是唐代文學(xué)家杜牧的詩作。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凄冷,歷來廣為傳誦。第一句交代情景、環(huán)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清明
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
池州秀山門外的杏花村,原只不過是幾間“淪為荒煙野草之中”的茅舍酒肆,毫無名氣可言。正是杜牧的詩名和他這首千古絕唱的《清明》,才使杏花村名播青史,飲譽天下。
明代名士福建福清人林古度(字冉予,一字茂之,晚號乳山)的七絕,抒出了千百年來池州人民因杏花村而自豪之情。詩曰:“郡樓高出秀山門,古跡今時不可論。
《清明》 杜牧 唐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jié)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dāng)?shù)刂撕翁庂I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擴展資料
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jīng)營造作之痕。音節(jié)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yōu)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講也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
第一句交代情景、環(huán)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zhuǎn)”,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在藝術(shù)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余,索然興盡,而是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杏花村(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
杜牧《清明》詩中“杏花村”確切地點考
杜牧的《清明》詩由于具有極高的酒文化價值,從而引發(fā)了有關(guān)該詩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的諸多爭論,特別是關(guān)于“杏花村”的確切地點更是眾說紛紜。本文立足于歷史地理學(xué)的基本理論,根據(jù)杜牧詩稿中有關(guān)西河的詩歌和其他數(shù)首抒情詩提供的線索,以及晚唐時期太原盆地的氣候特征推斷:《清明》詩創(chuàng)作的時間大約在詩人23-26歲之間。創(chuàng)作地點則在作者壯游并(并州,即太原)汾(汾州)的路上,即山西太原盆地的汾陽杏花村一帶,與《并州道中》為同一時期的作品。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縣(今陜西長安縣)人。是我國晚唐詩壇上獨樹一幟的杰出詩人。杜牧才思敏捷,文風(fēng)灑脫,早年即以經(jīng)邦濟世的才略自負。杜牧一生喜好游歷,并吟詩作賦,為后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尤以《清明》一詩影響較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一詩雅俗共賞,也折射出了唐代杏花村一帶清明時節(jié)的自然和人文風(fēng)貌,眾所周知該詩還具有極高的酒文化價值。然而關(guān)于詩中的“杏花村”究竟指那里爭議很大,全國出現(xiàn)了幾個杏花村,所謂“地望”相爭大約從明末就已開始。相繼出現(xiàn)了“北汾”說、“南池”說,以及 “江蘇南京說”和“湖北麻城說“等等。于是有人不得不中和地認為“杏花村”是個泛指,根本就查不清指那里。解放以來一些學(xué)者從現(xiàn)代氣候和杜牧曾在池州做官的表象考慮,首肯“杏花村”在池州的人較多,2003年5月出版的《中國地方志》雜志刊登了郎永清先生1.3萬余字的長篇文章《“杏花村”地望之爭辨析》一文,根據(jù)清代地方志及現(xiàn)代氣候肯定了池州說,似乎肯定池州已成定論,中央電視臺2套以開心一刻的形式也作了報道。但是首肯池州的人們以及郎先生的考證都忽視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事實,即:將現(xiàn)在的氣候等同于唐代的古氣侯,以清代的記載推定唐朝的史實,以杜牧的池州2年肯定杜牧的一生,其實是沒有說服力的。杜牧生活的時代在距今1200-1150年前,根據(jù)歷史地理研究當(dāng)時太原盆地的氣候特征與現(xiàn)在不同。杜牧也不是沒有來過山西,讀《樊川文集》會發(fā)現(xiàn)杜牧年輕時曾壯游并(今太原)汾(汾州),《清明》詩應(yīng)是杜牧游覽并汾時創(chuàng)作的。
一、 杜牧游汾陽——年輕時的并汾壯游。
李唐王朝興于山西,起兵晉陽(并州)首拔西河(汾州),并定晉陽為北京,唐代并汾舊路游幾乎是文人的必修課,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以及諸多名人都曾游并汾并寫過詩,全唐詩里有關(guān)游并汾的詩隨處可見,正如白居易所言“并汾舊路滿光輝”。
杜牧早年即以經(jīng)邦濟世的才略自負,慷慨激昂,好談軍事。立朝剛直不阿,敢于論列大事,指陳時弊。政治上不失為有見識、有膽量的進步人士。23歲寫成名作《阿房宮賦》,26歲考中進士,在此期間游過并汾是值得信賴的,有他的《并州道中》一詩為證。有人認為《并州道中》一詩出自別集,可能是他人作品混入。其實證明他游過并汾的詩還有,如《過田家宅》“安邑南門外,誰家板筑高.奉誠園里地,墻缺見蓬蒿.”這里的安邑正是唐北上太原的必經(jīng)之地。唐代北上的路線是蒲州(今永濟)—晉州(今臨汾)—汾州(今汾陽)—并州(今晉源一帶),安邑(今運城北)就在蒲晉之間。
2 杜牧《清明》詩中“杏花村”確切地點考
杜牧游并汾的目的除了游李唐舊路之外,可以認為與汾陽王封地舊跡的考察也有關(guān)系。杜牧未做官以前就喜談兵法軍事,推崇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這可以從他的詩中得到證實,晚年的杜牧到南方做官去了,但在他心中從未忘記汾陽王,在一首《云夢澤》為題的絕句中寫道:
日旗龍旆想飄揚,一索功高縛楚王。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始終郭汾陽。
在杜牧心中,郭子儀比助越王成就霸業(yè)的范蠡還要偉大。上詩與杜牧早期寫的關(guān)于汾州西河的一首律詩《長句四韻》是呼應(yīng)之作:
九金神鼎重丘山,五玉諸侯雜佩環(huán)。
星座通宵狼獵暗,戍樓吹笛虎牙閑。
斗間紫氣龍埋獄,天上洪爐帝鑄顏。
若念西河舊交友,魚父應(yīng)許出函關(guān)。
詩前有一小序云:“道一大尹存之學(xué)士庭美學(xué)士簡于圣明自致霄漢皆與舍弟昔年往還牧支離窮悴竊于一麾書美歌詩兼自言志因成長句四韻呈上三君子。”從這一小序的“牧支離窮悴,竊于一麾,書美歌詩,兼自言志”數(shù)字可以確定本詩是杜牧年輕時的作品或是回憶年輕時的作品,詩中的“西河”正是唐代汾陽的古稱。詩中“斗間紫氣龍埋獄,”和“戍樓吹笛虎牙閑。”就是對西河古城的描寫,西河即今汾陽市,“西河舊友”呢?論權(quán)力“九金神鼎重丘山”,論富貴“五玉諸侯雜佩環(huán)。”,論名望“星座通宵狼獵暗,”(意思是西河的星座照亮了天空,著名的狼獵座都變的黯然失色),論才干和成就“天上洪爐帝鑄顏。”(意思是久經(jīng)考驗,就象在太上老君的爐火中煉出來一樣,天賜的恩澤。)如此偉大的西河舊友除了汾陽王世家,還能是誰?以至于我們的詩人也坐不住了,要“魚父應(yīng)許出函關(guān)。”發(fā)誓投筆從戎!這首詩正是杜牧年輕時遠大抱負的表白。
游西河的詩人很多,唐詩中就有“西河若上龍”的形象描繪。詩中的“西河舊交友”指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句不僅表明杜牧游并州途經(jīng)了汾陽城和杏花村,而且還逗留了一陣子,以致于結(jié)交了西河新友。
《清明》詩寫于山西汾陽的另一佐證是,杜牧晚年在南方做官時,寫的另一首詩《寓言》:
暖風(fēng)遲日柳初含,顧影看身又自慚。
何事明朝獨惆悵,杏花時節(jié)在江南。
詩的大概意思是:在一個晴朗的春天的早晨,面對著江南大好春光,坐在官署寓所內(nèi)的詩人,卻心情不好,若有所失,為什么呢?因為又將是北方杏花開放的時節(jié)了,自己卻身在江南。《寓言》印證了《清明》詩確實創(chuàng)作于北方。
《清明》一詩是杜牧的成名之作,是年輕時身處困境而憂國憂民的表白。“牧童遙指杏花村”時的興奮心情,是終生懷念的。然而,唐代的詩集卻未收入,我們知道杜牧做官以后寫了詩寄給外甥,《樊川集》是他的外甥整理的,如果寫于池州任上的話,《樊川集》應(yīng)當(dāng)收入,可見《清明》當(dāng)是其早期的作品。
二、唐代“汾川三月雨”——歷史時期氣候的變遷
雖然現(xiàn)山西清明時節(jié)也屢有降水,有人還是不放心地想:山西春天應(yīng)該是“風(fēng)兒沙兒”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能是山西嗎?是的,唐代山西的春天恰恰是“清明雨紛紛”的,我們略舉幾例唐詩中描寫山西及北方春天的詩句,唐代著名才女魚玄機在《寄劉尚書》一詩中說:“汾川三月雨,晉水百花春。”唐人獨孤良在《清明宴游》中說:“細雨鶯飛重,春風(fēng)酒醞遲。”唐人羊士諤賞杏觀雪時有詩道:“落花經(jīng)上巳,細雨帶清明”,韋應(yīng)物在描寫長安景物時有詩道:“禁鐘春雨細,宮樹野煙和”長安也在北方嘛。
3 杜牧《清明》詩中“杏花村”確切地點考
唐代山西不僅春雨足,而且春水滿,如唐人姚合有詩:“代馬龍相雜,汾河海暗連”“晉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唐代汾州詩人薛能有句:“素汾千載伴吾家,常憶衙門對浣紗。”唐時汾河真是靜水流深,并不像今日的模樣。唐代北方清明時節(jié)的這種氣候,我們姑且稱之為“花雨”吧,“花雨”不同于今日長江流域的“春雨”和“梅雨”,今天的梅雨出現(xiàn)在六月左右,與清明相去甚遠。
唐代“花雨”為何今日消失了呢?我國氣象學(xué)的奠基人竺可禎以及許多地理學(xué)家通過大量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歷史時期的氣候,已歷四個寒冷期,三個溫暖期,溫暖期北方降水增多。隋唐時代(589-907)恰好是第三個溫暖期(7—9世紀(jì)),據(jù)歷史資料記載,當(dāng)時的長安無冰雪,梅、橘都能在關(guān)中地區(qū)生長。竺可禎還發(fā)現(xiàn)9世紀(jì)時我國降水量指數(shù)距平為+0.08,這是一個較大的數(shù)值。我想,溫暖期雨帶北遷汾渭流域便會出現(xiàn)“花雨”的。
從汾河流量的變化,也可以證明氣候的變化。歷史文獻記載,隋唐時期,為了供應(yīng)都城長安的糧食得注意漕糧運輸,汾河流域是供應(yīng)的地區(qū)。隋代置募運米丁于蒲州(今永濟附近),專司汾晉漕糧的運輸,唐代前期照例執(zhí)行。這就是說隋唐時期汾水是可以通航的,而且遠到汾州和晉州,就是今日的汾陽縣和臨汾市。
伴隨著第四個寒冷期的到來,山西有點變得“地瘠天寒”了,中華文化的中心開始南移,唐代風(fēng)云一時的山西漸漸被人懷疑起來,陜西長安萬國都城的歷史也一去不回了。面對著艷陽三月,我們只好嘆息:
春風(fēng)又到汾河灣,不見雁影渡長天。
漢唐遺跡滿汾渭,多少樓臺怨西風(fēng)。
環(huán)境的變化有自然的原因,然而人為原因是主要因素,其中森林的砍伐又是主要原因。環(huán)境變化自然讓人痛心,而汾人人文素養(yǎng)的不古尤為讓人心痛。
三、杏花詩會——唐末詩人與杜牧的唱和
唐代清明節(jié)的習(xí)俗與今日的習(xí)俗可能大不相同,如唐人獨孤良在《清明宴游》中說:“細雨鶯飛重,春風(fēng)酒醞遲。”唐人羊士諤賞杏觀雪時有詩道:“落花經(jīng)上巳,細雨帶清明”。說明在唐代,清明節(jié)可能并不是象今天一樣主要活動是掃墓和祭祖而是去春游,當(dāng)然這需要由民俗學(xué)進一步研究,就是說我們在欣賞唐詩時不能套用今天的習(xí)俗。
《清明》詩是一首壯游的千古絕唱!這一聲絕唱招來了酒客,也引來了詩人,緊隨杜牧而來的是晚唐詩人趙嘏,一首《汾上別宴》描繪了一幅杏林春宴圖:
云物如故鄉(xiāng),山川知異路。
年來未歸客,馬上春色幕。
一樽花下酒,殘日水西樹。
不待管弦終,搖鞭背花去。
杜牧步行而來又悄然遠去了,趙嘏騎馬而來也飄然離去了,他們來的辛苦,走的也辛苦,不帶走一片云彩。趙嘏是杜牧的好友,杜牧曾寫《雪晴訪趙嘏街西所居三韻》一詩,我認為趙詩可能就受了《清明》詩的影響,趙詩也說明汾上(汾州)的杏花在唐代就有名了,另外岑參的“卻投晉山老,愁看汾陽花”也是一例。于是又激起了另一位晚唐山西詩人司空圖的詩興,寫出了《故鄉(xiāng)杏花》一詩:
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
這首詩乍看有點仿杜牧之嫌,其實不然。該詩其實是和杜詩之作。此外,熟悉杏花村的還有晚唐詩人西河郡(今汾陽)公的孫子溫庭筠,他算是近水樓臺,干脆以《杏花》為題,賦詩一首: 情為世累詩千首,醉是吾鄉(xiāng)酒一樽。
杳杳艷歌春日午,出嬙何處隔朱門。
幾位晚唐詩人的詩,從另一個側(cè)面證明,杜牧的清明一詩可能在唐代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也是其創(chuàng)作于山西的又一佐證。
綜上所述,杜牧的《清明》一詩中所指的“杏花村”,其確切地點應(yīng)是山西汾陽的杏花村而非其它地方。
參考資料
1《全唐詩》,中華書局 1983
2林之光,張家誠《中國的氣候》陜西人民出版社1985
3劉集賢、文景明,《杏花村里酒如泉》山西人民出版社 1978
4史念海,《黃土高原歷史地理研究》黃河水利出版社2002
5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考古學(xué)報,1972、第2期
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在哪里
杜牧的《清明》詩中提及的“杏花村”,其地理位置在唐代的長安,而今日的對應(yīng)地名為雙竹村,坐落于長安區(qū)韋曲街道。這個小村莊在歷史上也曾被稱作杏花坪、御史莊、雙竹莊以及坡底村。杜牧,唐代杰出的文學(xué)家,大和年間的進士,他的職業(yè)生涯頗具傳奇色彩,歷任淮南節(jié)度使掌書記、監(jiān)察御史、宣州團練判官、...
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在哪里
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位于長安,現(xiàn)今地名已更改為雙竹村,位于長安韋曲街辦。該村落歷史上也被稱為杏花坪、御史莊、雙竹莊以及坡底村。杜牧,唐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與大和進士,其仕途履歷豐富,曾擔(dān)任過多個重要職位,如淮南節(jié)度使掌書記、監(jiān)察御史、宣州團練判官、殿中侍御史、內(nèi)供奉、左補闕、史館...
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在哪里
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在長安。唐代“杏花村”,現(xiàn)在叫雙竹村,屬于長安韋曲街辦。過去這個村還叫過“杏花坪”“御史莊”“雙竹莊”和“坡底村”。杜牧,唐代文學(xué)家、大和進士。歷任淮南節(jié)度使掌書記、監(jiān)察御史、宣州團練判官、殿中侍御史、內(nèi)供奉、左補闕、史館編撰、司勛員外郎以及黃、池、...
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在哪里
杜牧的《清明》詩中提到的“杏花村”位于唐代的都城長安,今天的地理位置在西安市附近的雙竹村,這個地點屬于長安區(qū)的韋曲街道。歷史上,這個村莊還曾被稱作杏花坪、御史莊、雙竹莊和坡底村。杜牧是唐代一位杰出的文學(xué)家,他在大和年間考中進士。他的職業(yè)生涯跨越多個領(lǐng)域,歷任淮南節(jié)度使掌書記、監(jiān)察御...
牧童遙指杏花村指的是哪里?
1. 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2. 該詩句中的“杏花村”具體指的是池州,位于中國安徽省。3. 關(guān)于杏花村的確切位置,歷史上存在多種說法。有人認為它在山西汾陽,有人認為在江蘇南京(金陵),還有人認為在湖州。4. 然而,根據(jù)文獻記載和學(xué)術(shù)研究,池州的杏花村說是最為...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杏花村究竟指的是哪里?
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在該詩中,杏花村指的是杏花深處的一個村莊。如今,它位于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到這首詩的影響,后人常將“杏花村”用作酒店名稱。1979年的《辭海》中記載:“杏花村位于安徽貴池市西。此處以產(chǎn)酒而聞名。《江南通志》記載:唐代詩人杜牧在擔(dān)任池州刺史期間,曾寫...
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在哪里
1. 杏花村位于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鎮(zhèn),是一處風(fēng)景秀麗的文化名村。村中楊柳垂絲,小橋流水,樵夫牧童的歌聲此起彼伏,環(huán)境宜人。2. 專家學(xué)者的考證表明,杏花村正是晚唐詩人杜牧在《清明》詩中所提及的杏花村。3. 歷史上的杏花村不僅吸引了杜牧等文人墨客,還受到了明清時期詩人的贊美。4. 清乾隆皇帝...
杜牧詩里的杏花村到底在哪
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在長安。唐代“杏花村”,現(xiàn)在叫雙竹村,屬于長安韋曲街辦。過去這個村還叫過“杏花坪”、“御史莊”、“雙竹莊”和“坡底村”。一、古詩原文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二、白話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jié)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
杜牧的《清明》詩中"杏花村"究竟在何處?
杜牧的《清明》一詩中提到的“杏花村”,雖然爭議頗多,但真正的杏花村位于湖北黃州的麻城古鎮(zhèn)歧亭。這里自南朝以來就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是古代交通要道,也是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集中的地方。《黃州府志》詳細記載了歧亭的歷史變遷,杏花村就在其附近,與杜牧的詩中所描繪的景色相符。杜牧的《題木蘭廟...
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在哪里?哪里城市?
4. 貴池縣城西方向的杏花村以其優(yōu)良的美酒而聞名。5. 因此,清人郎遂特地為杏花村撰寫了一部志書——《貴池縣杏花村志》,并將杜牧的詩作《清明》收錄其中。6. 后來,《江南通志》也收錄了這首詩,并確認杜牧詩中的杏花村位置在貴池。7. 貴池地處長江南岸,臨近該江,氣候溫和濕潤,多雨天氣。...
相關(guān)評說:
齊齊哈爾市等速: ______ 《池州府志》:「杏花村,在池州城西里許,杜牧『借問』句即指此.」貴池位於長江南岸,縣城西郊秀山門外的地方,是杏花村的故址,北瀕大江,南連九華,是個山奇...
齊齊哈爾市等速: ______ 每一年清明節(jié)的前后,山西、湖北和安徽這三個地方,照例是要“打”上一架的.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想要爭奪“杏花村”這個“金字招牌”.唐代大詩人杜牧有一首《清...
齊齊哈爾市等速: ______ “牧童遙指杏花村”,但中國卻有是十來處的杏花村,那么牧童指的到底是哪一處一直是大家爭論的一個話題,不過專家認為最有可能的就是安徽貴池的杏花村了,“牧童遙指杏花村”是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原詩是“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齊齊哈爾市等速: ______ 山西杏花村 在汾陽縣東部,自北朝以來,就以產(chǎn)“汾酒”著名. 山東杏花村 位于水滸英雄故地的梁山腳下,此處杏、桃、柿、梨間植,綿延十余里,村民散居其中,這便是《水滸傳》中的“十里杏花村”. 徐州杏花村 在江蘇徐州豐縣,宋朝大...
齊齊哈爾市等速: ______ 縹緲的“杏花村”,原本只在詩人的心中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朝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在千百年來流傳不衰的同時,也留給后人一個深深的疑問,詩中的“杏花村”到底...
齊齊哈爾市等速: ______ 杜牧的詩,既豪放曠達,又深沉悲慨;既風(fēng)華流美,又神韻疏朗.這種獨特的詩文風(fēng)貌,既彰顯了詩人不凡的功底,也反映了詩人矛盾的一生.杜牧胸懷抱負,自詡有“濟世之才”,但仕途上的不得志,卻讓他感到悲涼無奈.《清明》一詩,表象寫景,實則抒情.“雨紛紛”、“斷魂”和“酒家”,道出了詩人一直不被重用的愁緒和低靡;用“杏花”收尾,卻反映了詩人對政治春天的憧憬和期待.“遙指”二字極其傳神,點明那個理想的、縹緲的“杏花村”,原本只在詩人的心中.
齊齊哈爾市等速: ______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出自唐朝詩人杜牧的《清明》,寫的是清明節(jié),習(xí)俗是祭祖.
齊齊哈爾市等速: ______ 杏花村處在106國道和京廣-京九漢麻聯(lián)絡(luò)線旁,民風(fēng)淳樸,好客多禮,村民住房仍保持著古代建筑的風(fēng)格.屬于湖北省麻城市岐亭鎮(zhèn). 杏花村,這是一座文化名村,風(fēng)景幽美,楊柳依依,小橋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誘人.隨著歷代文人的吟詠,早已聞名遐邇.北宋蘇軾貶謫黃州路經(jīng)此處,意外地見到了隱居于此的友人陳季常.從此,他三次來杏花村飲酒賦詩,尤其是他撰寫的《方山子傳》,將此處記入其中,膾炙人口,流傳千古.明清詩人也多有詩賦.清乾隆皇帝曾御賜巨匾"杏花古剎"于村廟.
齊齊哈爾市等速: ______ 杏花村今位于江蘇省徐州市豐縣華山鎮(zhèn)史店村.明《豐縣志》載:杏花村按《古今詩話》:徐州古豐縣有杏花村,東去二十里.據(jù)民國時任教于史店(今華山鎮(zhèn)史店村)的尹子卿先生在講杜牧詩杏花村時講,杏花村即本村,村中老人講,明末村中仍有酒簾高懸,酒館羅布.盛時有99家酒罏,村中央一條南北大路,系當(dāng)年99家酒罏云集之區(qū).1580年任豐縣縣令的莊誠曾寫道:“斷魂昔日尋沽處,異代而今尚有碑.勝地古來猶有跡,行人今去幾多時.年年二月過春雨,日日斜陽照酒旗.好問東風(fēng)乘一便,牧童歌里泛清卮.”村中杏花一直繁茂,直到民國末年,每值春二三月,杏花盛開,新雨過后,妖艷欲滴,仍令人心醉不已,平添幾許春光.
齊齊哈爾市等速: ______[答案]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縣(今陜西長安縣)人.是我國晚唐詩壇上獨樹一幟的杰出詩人.杜牧才思敏捷,文風(fēng)灑脫,早年即以經(jīng)邦濟世的才略自負.杜牧一生喜好游歷,并吟詩作賦,為后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尤以《清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