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廣為流傳的體現(xiàn)憂國憂民思想的名篇有哪些? 結合哀江頭談論杜甫詩歌憂國憂民的思想?
詩人生逢安史亂前的全盛時期,又經歷了唐王朝衰落的開端。他飽經憂患的一生,是與這歷史大轉折時期的治亂盛衰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的一生,約可分為四個時期。
1、讀書與漫游(35歲以前)——積極進取
杜甫從生長于開元盛世,讀書頗多,才藝出眾,“七齡思即壯,開口吟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壯游》)十四五歲時的詩作就為洛陽名人們所驚賞。二十歲以后,抱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思想,南游吳越名勝。二十三歲應試落第,又以山東為中心,漫游齊、趙、梁、宋,過著“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生活。青年時期的苦學與壯游,使杜甫積累了知識,豐富了生活,開闊了視野,提高了文學素養(yǎng),為以后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2、長安十年(35歲——44歲)———壯志難酬
杜甫35歲赴長安應試,遭李林甫陰謀而落第。他曾向當權者投詩自薦,不果。四十歲時他向玄宗進獻《三大禮賦》,得到賞識,待制集賢院,卻無結果。直到四十歲才得到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的職務。此期杜甫仕途失意,生活貧困,過著“賣藥都市、寄食友明”(《三大禮賦表》),“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奉贈韋左丞丈》),寄家奉先縣幼子餓死的極其潦倒辛酸的生活。社會狀況和個人處境,使他對現(xiàn)實有了清醒的認識,思想上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開始以詩歌直接面對慘淡的社會人生,初步形成了 “沉郁”的風格。他逐漸從愛自己的家族、個人的建功立業(yè),轉到愛國、憂民,詩歌創(chuàng)作從較多的抒發(fā)個人情懷轉而反映廣闊的社會現(xiàn)實。這就使原來比較抽象的 “致君堯舜上”的理想具有了豐富的時代內容。其名篇《麗人行》、《兵車行》、《至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都作于這一時期。
3、經歷戰(zhàn)亂(44歲——48歲)——離亂中詠嘆
安史之亂爆發(fā),杜甫攜家與人民一道逃難。目睹戰(zhàn)亂慘景,親嘗國破家亡的苦難,加上屢受貶斥的屈辱,使他與社會、人民生活的關系更加緊密,其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也達到了新的高度,從而寫下了《悲陳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別》等一系列具有愛國精神和同情人民苦難的不朽詩篇。
4、漂泊西南(49——59歲)——顛沛流離中深沉愛國
杜甫入蜀后,在友人的資助下,定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51歲時曾由友人嚴武表薦任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為期半年,以后曾到過梓州、閬州,又漂流到夔州。大歷三年攜家離川,在湖北、湖南一帶漂流轉徙,最后病逝于湘水舟中。杜甫晚年動蕩不安,但創(chuàng)作精力空前旺盛,憂國憂民的感情有增無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登高》、《蜀相》、《又呈吳郎》、《歲晏行》、《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等許多優(yōu)秀作品都作于這一時期。
杜甫一生飽經憂患,安史亂起,更是顛沛流離,但始終不忘愛國愛民,正視現(xiàn)實和人生。他的詩歌真實、深刻地再現(xiàn)了這一歷史轉折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有著豐富的社會政治內容和濃郁的時代氣息。
二、“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杜甫比前人更深入、更廣泛地體驗到人民的痛苦,為人民的嘆息流淚、以詩歌唱出人民的要求、愿望,是杜甫詩歌的一大思想內容。
他最能體貼人民的困苦,具有最博大的仁愛胸懷。在“三吏”、“三別”中,他寫出了在殘酷兵役制度下人民所遭受的苦難,歌頌人民忍受最大的犧牲為祖國獻身的精神。這兩組杰作寫于杜甫從東都洛陽回華州時所遇的相州兵潰后。
杜甫從東都回華州,正值唐軍潰敗,形勢至為緊急。他看到沿途人民家破人亡的悲慘情狀,征調中男(指未成丁男子)的場面和官吏拉夫的暴行,體會到中原人民為制止戰(zhàn)爭做出的最大犧牲和他們渴望恢復安定生活的愿望,創(chuàng)作激情猶如長江大河奔騰而泄,譜寫了“三吏”、“三別”兩組光輝奪目的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章。情緒時而憤惋,時而悲楚,調子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杜甫在《新安吏》中寫道“……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杜甫對于人民的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杜甫到了石壕村,看見這里的征兵不是白天來挑選,而是夜里來捕捉了。他寫了一首《石壕吏》,寫一個老翁翻墻逃走,老婦應承的故事。他用“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來表現(xiàn)那個緊張的場面。并借老婦的口來敘述這一家人的苦難,她愿意應征到河陽前線:
聽婦前致辭: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唯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這一段話說得多么哀切動人。詩人又用“夜久雨聲絕,如聞泣幽咽”兩語來表現(xiàn)夜深的靜寂和泣聲如縷,而結尾寫詩人自己“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暗示出老婦竟被拉走的慘劇。三個兒子征盡,竟至征到老婦身上,封建統(tǒng)治的黑暗嚴酷被表現(xiàn)得十分具體和深刻。
杜甫繼續(xù)西行,到了潼關,關上正在加緊修筑預防史思明的軍隊攻來。他又寫了一首《潼關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道。……連云列戰(zhàn)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但想到從前守關的哥舒翰因楊國忠的促戰(zhàn)而輕于出兵以致慘敗,杜甫忍不住對關吏發(fā)出如下的哀嘆和忠告:
哀哉桃林戰(zhàn),百萬化為魚,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三吏,三別,《兵車行》等。
杜甫廣為流傳的體現(xiàn)憂國憂民思想的名篇有哪些?
杜甫廣為流傳的體現(xiàn)憂國憂民思想的名篇有《麗人行》、《兵車行》、《至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登高》、《蜀相》、《又呈吳郎》、《歲晏行》、《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杜甫一生飽經憂患,安史亂起,更是顛沛流離,但始終不忘愛國...
杜甫廣為流傳的體現(xiàn)憂國憂民思想的名篇有哪些?
杜甫晚年動蕩不安,但創(chuàng)作精力空前旺盛,憂國憂民的感情有增無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登高》、《蜀相》、《又呈吳郎》、《歲晏行》、《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等許多優(yōu)秀作品都作于這一時期。杜甫一生飽經憂患,安史亂起,更是顛沛流離,但始終不忘愛國...
杜甫憂國憂民的名篇 杜甫憂國憂民的詩句有哪些
《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微點: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亂”之間,“安史之亂”之前,長安安寧祥和,一片繁華,而“安史之亂”之后,城池衰敗,長高的草把城墻圍了起來。此時,連花都要哭泣,鳥都害怕...
關于杜甫的簡介
被譽為“詩圣”的他,與李白并稱為“李杜”,其詩作被后世譽為“詩史”,如《春望》、《北征》等名篇,深刻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和個人的憂國憂民之情。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不僅展現(xiàn)了儒家仁政思想,還有其豪放不羈的另一面,如《飲中八仙歌》就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他的豪氣。盡管杜甫生前并未享有顯赫聲名,但他...
杜甫的代表作有哪些
杜甫的代表作有《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杜甫的詩集有哪些
杜甫的詩歌涉及廣泛,從《春夜喜雨》的喜悅,到《夢李白二首》的深情,再到《秋興八首》的懷古之情,都體現(xiàn)了他深厚的藝術造詣和豐富的情感世界。他的名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登高》等,更是流傳千古,廣為傳頌。總之,杜甫的詩集內容豐富,涵蓋了對生活的各種感慨和對時代的獨特見解,是中華文學...
憂國憂民的詩人有哪些?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
范仲淹的漁家傲的詩意
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語出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身在朝廷圍觀,就要為其百姓憂慮。身處于江湖之中,就要為其君主憂慮,這句話體現(xiàn)了范仲淹憂國憂民的思想。3、貧志不移,貪讀如饑渴。語出宋·范仲淹。即便家庭貧困,也不會改變其志向,喜愛讀書如饑似渴。4、酒入...
杜甫有哪些百看不厭的詩詞值得分享?
《春望》則反映了安史之亂對長安帶來的創(chuàng)傷,杜甫用“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描繪了戰(zhàn)爭之后的殘破景象,接著“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更是將詩人對國家、對親人的深切關懷表達得淋漓盡致。《春望》不僅展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同時也體現(xiàn)了杜甫詩歌的深刻思想性和人文關懷。在另一首懷念...
杜甫的拉 關于憂國憂民的
他“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聲明再怎么窮途潦倒,也要為百姓的疾苦呼吁,也要像葵花向陽一樣忠于唐王朝。他的一生踏踏實實,就是這么實踐的。 《兵車行》是給杜甫后期詩作定基調的作品。唐玄宗天寶年間,即八世紀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期,維持著表面繁榮的...
相關評說:
扶綏縣凸輪: ______ 杜甫憂國憂民的詩句憂國憂民詩句賞析: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変,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
扶綏縣凸輪: ______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扶綏縣凸輪: ______ 詩人從眼前長夜沾濕的痛苦生活想到歷經戰(zhàn)亂折騰的千千萬萬的窮苦百姓,從風雨飄搖中的個人茅屋想到連年戰(zhàn)亂中的整個國家.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理想.
扶綏縣凸輪: ______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扶綏縣凸輪: ______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扶綏縣凸輪: ______[答案] 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
扶綏縣凸輪: ______ 想了解一個詩人,不僅要從他的作品上解讀,更要從他的人生經歷來讀懂他.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他有“致君堯...
扶綏縣凸輪: ______ 杜甫,字子美,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被譽為“詩史”. 杜甫,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住于...
扶綏縣凸輪: ______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于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