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隨園記》賞析
原文
金陵自北門橋西行二里,得小倉山,山自清涼胚胎,分兩嶺而下,盡橋而止。蜿蜒狹長,中有清池水田,俗號干河沿。河未干時,清涼山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稱金陵之勝者,南曰雨花臺,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鐘山,東曰冶城,東北曰孝陵,曰雞鳴寺。登小倉山,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煙之變,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時,織造隋公當(dāng)山之北巔,構(gòu)堂皇,繚垣牖,樹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時,號曰隨園。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寧,園傾且頹弛,其室為酒肆,輿臺嚾呶,禽鳥厭之不肯嫗伏,百卉蕪謝,春風(fēng)不能花。余惻然而悲,問其值,曰三百金,購以月俸。茨墻剪園,易檐改途。隨其高,為置江樓;隨其下,為置溪亭;隨其夾澗,為之橋;隨其湍流,為之舟;隨其地之隆中而欹側(cè)也,為綴峰岫;隨其蓊郁而曠也,為設(shè)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擠而止之,皆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而莫之夭閼者,故仍名曰隨園,同其音,易其義。
落成嘆曰:“使吾官于此,則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則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園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書史居隨園。聞之蘇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則余之仕與不仕,與居茲園之久與不久,亦隨之而已。夫兩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勝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園,園之奇,可以見矣。
己巳三月記。
譯文
金陵(今南京)從北門橋向西走二里路,有個小倉山,山從清涼山起源,分成兩個山嶺向下延伸,到橋才消失。山嶺蜿蜒狹長,中間有個清池、水田,俗稱干河沿。河沒有干涸的時候,清涼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當(dāng)時的繁盛可想而知。稱得上金陵名勝的,南邊的有雨花臺,西南有莫愁湖,北邊有鐘山,東邊有冶城,東北有孝陵,叫做雞鳴寺。登上小倉山,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來一樣。江湖這么大,云煙變幻那么快,不是山擁有的景致,都被山擁有了。
康熙年間,織造(官職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砌上圍墻,種了上千株荻草,上千畦桂花,城里人來游玩的,盛極一時,人們給這座園林起名叫做隋園,是因?yàn)橹魅诵账濉H旰螅抑鞒纸瓕幷拢瑘@林傾塌而且荒蕪,里面的房屋被改成酒館,樓臺喧囂,禽鳥討厭這個地方不來?xiàng)ⅲ倩ɑ氖彛禾煲膊婚_花。我感到悲涼愴然,詢問園林之多少錢,說值三百兩銀子,我拿薪水買下來。修補(bǔ)圍墻修剪花草,更換房檐改變用途。高的地方,建成臨江樓閣;低的地方,修建溪旁亭子;有溪水的地方,修了橋;水深流急的地方,造了舟船;突起險峻的地方,點(diǎn)綴它的氣勢;平坦而且草木旺盛的地方,設(shè)置了觀賞設(shè)施。有的風(fēng)景加強(qiáng),有的風(fēng)景抑制,都隨它的豐盛蕭殺繁茂貧瘠情況而定,因勢取景,不是他們消失堵塞,仍叫做隨園,和隋圓同音,但意思變了。
建成以后感嘆說:“讓我在這里做官,則一個月來一次;讓我居住在這里,則每天都來。兩者不可兼得,所以辭官而要園子。”于是托病辭官,帶著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著圖書居住在隨園里。聽蘇軾說過:“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一定非不做官。”然而我的坐不做官,和住這個園子的長久與否,是相依賴的。兩個事物能夠交換,肯定其中的一個足以勝過另一個。我竟拿官職換這個園子,這個園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
己巳年三月寫此文。
袁枚的簡介
此稱為“隨園”在《雜興詩》描寫隨園景致:“造屋不嫌小,開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魚長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愛荷花,未敢張網(wǎng)羅。”如此詩情畫意,令人想往,也難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聲色,不復(fù)作出仕之念。隨園四面無墻,每逢佳日,游人如織,袁枚亦任其往來,不加管制,更在門聯(lián)上寫道:“放鶴去...
袁枚簡介
此稱為“隨園”在《雜興詩》描寫隨園景致:“造屋不嫌小,開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魚長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愛荷花,未敢張網(wǎng)羅。”如此詩情畫意,令人想往,也難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聲色,不復(fù)作出仕之念。隨園四面無墻,每逢佳日,游人如織,袁枚亦任其往來,不加管制,更在門聯(lián)上寫道:“放鶴去...
相關(guān)評說:
清河縣幅面: ______ 《隨園詩話》-袁枚 飛云依岫心常在, 明月沉潭影不流. 明月有情應(yīng)識我, 年年相見在他鄉(xiāng). 譯文:飛云依傍著遠(yuǎn)山心一直都在,明月沉落清潭倒影不曾流走.明月如若有情應(yīng)該記得我了,年年都在異鄉(xiāng)看見它. 擴(kuò)展資料: 袁枚(1716-...
清河縣幅面: ______[答案] 小題1:C 小題2:C 小題3:C 小題4:(1)詢問園林的價格,說三百兩銀子,我用一個月的俸祿買下來.(2)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能夠同你們共同享用.(3)(我)以為凡是這個州有奇異形態(tài)的山水,都已被我所擁有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和奇...
清河縣幅面: ______ 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 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艷.然亦各人性之所近:杜甫長于言情,大白不能也.永叔長于 言情,子瞻不能也.王介甫、曾子固偶作小歌詞,讀者笑倒...
清河縣幅面: ______ 清代袁枚論詩有《隨園詩話》,生動易懂,其對詩的論述有些特色. 他說,詩在骨不在格.贊同許渾的“吟詩好似成仙骨,骨里無詩莫浪吟”.強(qiáng)調(diào)味欲其鮮,趣欲其真,...
清河縣幅面: ______ 袁枚《隨園詩話》蓋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圇用糟粕也簡單說:讀書要多讀,取其中精華有用的,不要隨便用其中不好的部分.說白了,就是要多讀書.
清河縣幅面: ______ 康熙間,曹練亭為江寧織造,每出,擁八騶,必攜書一本,觀玩不輟.人問:“公何好學(xué)?”曰:“非也,我非地方官,百姓見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素與江寧太守陳鵬年不相中,及...
清河縣幅面: ______[答案] 明月有情應(yīng)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xiāng). 意思是:如果明月有情的話,它應(yīng)該認(rèn)識我,因?yàn)槊磕晡覀兌寄茉谒l(xiāng)相見. 是袁枚在《隨園詩話》里記錄的他的好友許明府吟出來的兩句詩.抒發(fā)袁枚思鄉(xiāng)之情.
清河縣幅面: ______[答案] 隨園,是清朝袁枚的別號,本來是江寧織造所見,地點(diǎn)在南京,《隨園詩話》是袁枚關(guān)于詩歌的有關(guān)評論,理論,認(rèn)識.詩話,文體一種
清河縣幅面: ______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