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的歷史發(fā)展 文具的發(fā)展史
書寫是人類最了不起的技能之一。書寫的內容和書寫工具使人類文化得以延續(xù)。從上古舊石器時代到更新世(大冰河時期)末期的精妙洞穴繪畫被認為是繪畫文字的起源,很可能是埃及象形文字的前身。現(xiàn)存的最重要洞穴畫是法國多多格(Dordogne)地區(qū)的拉斯考克斯(Lascaux)洞穴畫(這是繪于公元前30000~20000年的)和在西班牙西北部靠近沙達德地區(qū)的奧特米拉(Altamira)洞穴畫〔那是于公元前15000~10000年由馬德林拉(Magdalenian)人所繪的〕。每處洞穴畫都是用由赭石和其它天然礦石提煉出來的紅色、黑色、黃色、赭色顏料所繪成的動物,畫的內容有鹿、野牛、野豬等等,這些畫氣勢輝煌,色彩斑斕。這些洞穴藝術的目的和意義尚不清楚,但值得肯定的是這些繪畫作品旨在向觀賞者表達其特定的含義。
原始人以打獵為業(yè),飄泊不定,為生存而奔波,沒有時間進行語言交流。隨著對動物的馴化及農業(yè)的發(fā)展,他們需要并有時間來提高書寫技能。他們將一幅幅繪畫連在一起表達一個故事或記錄一件事情,或作為對將來計劃的提示。這種繪畫文字進一步簡化代表一些實物,基本筆劃加工得越來越通俗易懂。這些最初的文字出現(xiàn)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在這里蘇美人(Sumerians)將其發(fā)展成為書寫體系--楔形文字。這些圖象文字簡化成角形,以便于用蘆葦桿的分支壓在濕軟的泥塊上,形成筆劃具有楔形特色的文字。自公元前4000年到1000年,楔形文字被晚古時代近東社會群體(如蘇美人、海蒂斯人、巴比倫人以及亞述人)所采納。這種文字在中東傳播的過程中構成了許多語言的基礎。在此期間,楔形文字從大約2000個書寫符號演化成600個音符。從一種記錄神廟管理的做法發(fā)展成為記錄復雜的醫(yī)學、天文、法律和數(shù)學資料的極有用的工具。公元1844~1857年間,人們對楔形文字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識辨能力,成功地翻譯了許多引人注目的楔形字文稿,用來鑒定了《舊約全書》中故事的正確性。
幾乎在同一時期,書寫在肥沃的尼羅河流域得到了發(fā)展。農民們將尼羅河泛濫的情況以符號的形式刻在石墻上,后來希臘人將這種文字命名為“hieroglyphics”(象形文字),意即“神圣的雕刻(字母)”。顯然,這個命名會帶來誤解,其實它們不僅是為宗教目的而刻的,還有紀念性的和非宗教的用途,有時還畫在或寫在草紙上。與楔形文字不同的是,象形文字的基本結構從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4世紀之間沒有變化,甚至已由它發(fā)展出宗教和世俗的草書書體。這種文字盡管難寫,但美觀,它經歷了長的歷史階段,并由3種形式的符號組成,它們是圖形文字、表意文字和語音符號,每一個符號都是一個單獨的圖畫或幾何圖形。
埃及人在文字上最具革命性的貢獻是引入了蘆葦毛筆、墨水和草紙。這種流利、簡單的書寫系統(tǒng)起源于他們對更快書寫方法的謀求,是現(xiàn)代書寫工具的鼻祖。楔形文字簡化的目的是提高在軟泥塊上的刻寫速度。埃及這種新的書寫方法的速度之快,使正體和草體--神職人員的圣書和凡人的草書--的象形文字都毋須簡化。在埃及書寫工具的原料多的是。直切開紙氏莎草(Cyperus papyrus--“紙paper”字就源于此)的蘆葦莖,按一定的角度粘上兩層,就形成一個平滑、寬大的書寫面。一種細小的燈心草植物(juncus,mmaritimus)可用來做毛筆。這種筆是把其蘆葦莖的底部壓散碎至毛狀,上部的蜂室結構可儲存足夠寫完一行文字的墨水。盡管這種方法最早為皇室的專利,但莎草紙在埃及自希臘和羅馬統(tǒng)治時代至中世紀期間一直是最流行的書寫材料。
1564年,一陣狂風吹倒了英國坎伯蘭郡波羅谷附近的一棵大樹,樹根蟠結處露出了一大堆墨色的礦物質 — 石墨。當?shù)氐哪裂蛉税l(fā)現(xiàn)了石墨的一項用途 — 在羊身上畫記號。不久,有眼光的城里人把石墨礦石切成細條在倫敦市場上出售,店主和商人都用它給貨物作記號,所以叫作“打印石”。這種“原始的鉛筆”畫出的印痕粗黑清晰。
不過,石墨易碎。1761年,德國化學家法貝爾從卡斯塔斯爾煤礦采集了一些石墨礦石,將其研磨成粉末,用水沖洗去雜質,獲得了純凈的石墨粉,經過種種試驗后,法貝爾終于發(fā)現(xiàn),在石墨中摻入硫磺、銻和樹脂,加熱凝固后壓制成的一根根“鉛筆”,硬度合適,書寫流暢,也不容易弄臟手,在這種鉛筆外面裹上紙卷后,就可以拿到商店出售了。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了,英國和德國對法國進行了封鎖,沒有了鉛筆來源,對法國影響不小,法國化學家兼發(fā)明家孔特奉命在法國盡可能采集石墨制造鉛筆,但法國的石墨質量差產量也不多,孔特費盡心思,終于有了主意,在石墨中摻入一些粘土試驗,一試效果出人意料的好,這種混合物變成了世界上最好的畫筆,在石墨中加入不同性能的粘土,便可得到“硬鉛”與“軟鉛”。
不過,孔特的鉛筆和法貝爾的鉛筆,都只有一根細條,很容易折斷。1812年,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位木匠兼修補匠威廉·門羅成了風云人物,他決心為鉛筆錦上添花,讓鉛筆穿上木頭“外衣”。門羅在土場內裝置機械制造長5—18厘米的標準化木條,細木條中間用機器挖出一條剛好適合鉛筆芯的凹槽,然后將兩片同樣開有凹槽的細木條中間嵌入一根石墨條,合起來用膠水粘緊。于是,第一支現(xiàn)代鉛筆產生了。這支長18厘米的標準鉛筆可以畫55千米的線條,至少可以寫45000字,而且是削了17次還剩下5厘米長的筆頭。
在門羅鉛筆誕生100年以后,有人認為它浪費木材,其結果導致了日本人早川德次在1915年發(fā)明了一種能夠把鉛筆芯反復推出的鉛筆,它就是如今廣泛使用的活動鉛筆的原型。現(xiàn)在多達300多種的鉛筆世界令人眼花繚亂。
簡述中國古代的農具發(fā)展歷史
在我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上,農業(yè)在整個生產中都占重要的地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為了增加產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勞動人民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多種多樣的農業(yè)生產工具,不但數(shù)量多,而且在時間上也多是比較早的。下面只介紹幾種主要的農具。 漢唐以來的耕犁我國很早就發(fā)明了耒耜,用耒耜來翻整土地,播種莊稼,進行農業(yè)生產。隨著生產的...
外國衣柜的發(fā)展歷史
具體發(fā)展史如下1、古代時期家具:古埃及家具、古西亞家具、古希臘家具、古羅馬。2、中世紀家具:拜占庭式家具、仿羅馬式家具、哥特式家具。3、近世紀家具:文藝復興時期家具、巴洛克時期家具、洛可可時期家具、新古典主義時期家具。4、現(xiàn)代家具:北歐現(xiàn)代家具、波普風格和歐普風格、荷蘭風格派、包豪斯學派、...
陶瓷茶具的發(fā)展歷史
明代,景德鎮(zhèn)生產的青花瓷茶具,諸如茶壺、茶盅、茶盞,花色品種越來越多,質量愈來愈精,無論是器形、造型、紋飾等都冠絕全國,成為其它生產青花茶具窯場模仿的對象,清代,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發(fā)展史上,又進入了一個歷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響后代。康熙年間燒制的青花瓷...
茶具知識--茶具簡史
茶具知識概覽:古代茶具的歷史發(fā)展與藝術魅力茶具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研究茶具的發(fā)展歷程,不僅揭示了茶文化的演變,也展現(xiàn)了古代陶瓷藝術的精湛技藝。對于這一領域的系統(tǒng)研究尚不多見,下面我們將探索古代茶具的概念,種類及其社會影響,尤其是唐宋以來的發(fā)展。首先,古代茶具,...
機床夾具的歷史?
有關夾具和組合夾具的產值和貿易額尚缺乏統(tǒng)計資料,但歐美市場上一套用于加工中心的央具,而組合夾具的大型基礎件尤其昂貴。由于我國在組合夾具技術上有歷史的積累和性能價格比的優(yōu)勢,隨著我國加入WTO和制造業(yè)全球一體化的趨勢,特別是電子商務的日益發(fā)展,其中蘊藏著很大的商機,具有進一步擴大出口良好前景。
西方家具發(fā)展史分幾個時期
分為五個時期,分別是文藝復興時期,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巴洛克時期,中世紀時期,十八世紀。以下是家具的相關介紹:家具是指人類維持正常生活、從事生產實踐和開展社會活動必不可少的器具設施大類。家具也跟隨時代的腳步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到如今門類繁多,用料各異,品種齊全,用途不一。是建立工作生活空間的...
你知道茶具的發(fā)展歷史嗎?
但按現(xiàn)有史料而論,一般認為我國最早談及飲茶使用器具的是西漢(公元前2068年)王褒的《僮約》其中談到"烹荼盡具,已而蓋藏"。這里的"荼"指的是"茶"、"盡"作"凈"解。《僮約》原本是一份契約,所以在文內寫有要家僮烹茶之前,洗凈器具的條款。這便是在中國茶具發(fā)展史上,最早談及飲茶用器具的史料...
炊具的發(fā)展演變歷史
所以,夏商周三代在中國烹飪史上開了一個好頭,后人有"百世相傳三代藝,烹壇奠基開新篇"的評語。 春秋戰(zhàn)國的烹飪 春秋戰(zhàn)國是我國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過渡的動蕩時期。連年征戰(zhàn),群雄并立。戰(zhàn)爭造成人口頻繁遷徒,刺激農業(yè)生產技術迅速發(fā)展,學術思想異常活躍。此時烹飪中也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因素,為后世所矚目。 1、 以...
一些關于椅子的發(fā)展歷史
1. 椅子的名稱最早見于唐代,其形象可追溯至漢魏時期傳入北方的胡床。敦煌285窟壁畫中便描繪了兩人分坐在椅子上的情景;257窟壁畫則展示了坐方凳和交叉腿長凳的婦女;龍門蓮花洞石雕中也有坐圓凳的婦女形象。這些圖像生動地展現(xiàn)了南北朝時期椅、凳在仕宦貴族家庭中的使用情況。盡管當時的坐具已具備椅子...
(七年級)生產工具的進步和發(fā)展過程。
我們現(xiàn)在一般認為牛耕的出現(xiàn)是春秋時期,但不管怎么樣,作為青銅時代來說,就生產工具的發(fā)展來說,牛耕的出現(xiàn),馬車的出現(xiàn)標志著人類開始了牲畜動力使用,也應該說是人類的生產勞動,不僅僅借助于勞動本身,而且開始了畜力的使用。 經過青銅時代以后,生產工具的發(fā)展進入了它第三個大的發(fā)展階段,即鐵器時代,或者說叫古典機具...
相關評說:
獲嘉縣跳動: ______ 舊時對紙、墨、筆、硯四種文具的統(tǒng)稱.文房謂書房.北宋蘇易簡著《文房四譜》,一名《文房四寶譜》,敘述這四種文具的品類和故實等.這些文具,制作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歷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藝人.如安徽涇縣(原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的宣紙,歙縣(原為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吳興(原為湖州府治)的湖筆,廣東高要(原為肇慶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硯,以及與端硯齊名的歙縣(原歙州府)的歙硯,國內歙硯較為專業(yè)的網站 www.sygtx.com
獲嘉縣跳動: ______ 人類文明自誕生時起,人們便以各種方式將文明的果實保留下來,使我們能夠領略到先輩的風采與創(chuàng)造,同時也使我們的文化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在這一過程中,文房用品尤其是“文房四寶”,作為文明的載體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國歷史文化長...
獲嘉縣跳動: ______ (1)鉛筆的故事之一 1564年,在英格蘭的一個叫巴羅代爾的地方,人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黑色的礦物--石墨.由于石墨能像鉛一樣在紙上留下痕跡,這痕跡比鉛的痕跡要黑得多,因此,人們稱石墨為“黑鉛”.那時巴羅代爾一帶的牧羊人常用石墨在羊...
獲嘉縣跳動: ______ 1931年,英雄金筆廠的前身華孚金筆廠誕生了,形成了上海自來水筆制造業(yè)的雛形.它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幾起幾落,歷經磨難,艱辛地為中國自來水筆的制造業(yè)開辟了道路.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公私合營,企業(yè)在生產、技術和企業(yè)規(guī)模...
獲嘉縣跳動: ______ 橡皮-簡要介紹 橡皮 1.【rubber】硫化橡膠的通稱,英國和澳洲對橡皮的稱呼. 2.【eraser】用橡膠制成的文具,能擦掉石墨或墨水的痕跡,美國對橡皮的稱呼.橡皮的種類繁多,形狀和色彩各異,有普通的香橡皮,也有繪畫用2B、4B、6B等型...
獲嘉縣跳動: ______ 在各類筆中,毛筆可算是中國獨有的品類了.傳統(tǒng)的毛筆不但是古人必備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達中華書法、繪畫的特殊韻味上具有與眾不同的魁力.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都是與毛筆的使用分不開的. 毛筆作為書寫工具,其歷史非常久遠,早在...
獲嘉縣跳動: ______ 歷史和起源 毛筆起源于公元前1600-1066年左右.是文房四寶之一.毛筆屬湖州產的湖筆較為著名. 現(xiàn)代毛筆的原料主要是獸毛和竹管.在文具工廠里,毛筆的制作要經過72道工序.例如選毛就很麻煩.一只山羊身上的毛可分為19個等級,可...
獲嘉縣跳動: ______ 文具盒,從我們第一天上學開始,就成為了每個同學不可缺少的東西.它的形態(tài)各異,有規(guī)規(guī)矩矩長方形的,有卡通動物形的,還有各式各樣汽車形狀的;制作材料上也有不同,有塑膠的,由鐵質的,還有布料制作的等等.種類、顏色之多,就...
獲嘉縣跳動: ______ 蔡倫改進的造紙術,最早傳到東鄰朝鮮,7世紀時又由朝鮮傳到日本.大約在唐朝的... 為世界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歷史上,中國人很早就有用紙的記載.《前漢...
獲嘉縣跳動: ______ 筆, 墨, 紙,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