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都是哪八仙 八仙出處及其由來
八仙出處及其由來
八仙出處及其由來
八仙是神話傳說中的八位仙人。即鐵拐李(李鐵拐)、漢鐘離(鐘離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人。
八仙故事多見于唐、宋、元、明的記載和雜劇中,姓名不固定,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傳》才確定為以上八人。傳說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由于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晚近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八仙”一詞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擁有不同的含意,直到明朝吳元泰的《八仙出處東游記》(一般稱為《東游記》),才正式定型為漢鐘離(或鐘離權(quán))、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八仙每人都有一至二樣寶物或法器,一般稱為「暗八仙」或八寶,常出現(xiàn)於刺繡、民間藝術(shù)之中,均代表吉祥之意,而且隨場景不同而變換。其中較為通俗的暗八仙為:芭蕉扇(漢鐘離) 葫蘆(鐵拐李) 花籃(藍采和) 荷花(何仙姑) 劍(呂洞賓) 笛子(韓湘子) 魚鼓(張果老) 玉板(曹國舅)。
鐵拐李——八仙中,鐵拐李是年代最久,資歷最深者,見諸于文獻則較晚。亦作《李鐵拐》。元劇
《呂洞賓度鐵拐李岳》始有其名。身世由來傳說頗多,一說乃西王母點化成仙,封東華教主,授鐵杖一根。一說本名洪水,常行乞于市,為人所賤,后以鐵杖擲空化為飛龍,乘龍而去為仙。一說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而得道。一日神游華山赴太上老君之約,囑他的徒兒七日不返可化其身。然而徒兒因母親病而欲歸家,六日即化之。第七日李玄返魂無所歸,乃附在一跛腳的乞丐的尸體而起,蓬頭垢面,袒腹跛足,以水噴倚身的竹杖變?yōu)殍F拐,故名李鐵拐。鐵拐李又稱為鐵李,原名叫李元中,又有人說李凝陽,還有人說李孔目,還有人說他叫李洪水,小名拐兒。至于他的時代更是其說不一。一種說法是隋朝人,一種說法是唐玄宗、代宗時代人。 《列仙全傳》里說他曾與李老君交往,那就是春秋戰(zhàn)國時人了。但《歷代神仙通鑒》則說他本是遠古之神,曾經(jīng)在黃、炎之前當過人王。這些事本來就難于查考,假如世上真有那么一個姓李的拄著鐵拐的乞丐的話,估計最早也不會超過隋、唐兩代。而乞丐也不會有什么“元中”的雅號,至于“凝陽”,那不過是道士們順著正陽、純陽編下來的,更與乞丐無干,所以鐵拐李稱做“李洪水”妥當。但李洪水的事跡實在不夠輝煌,簡略得很,據(jù)《續(xù)文獻通考》記載:隋時人名洪水,小字拐兒,又名鐵拐,常行丐于市,為人所賤。后以鐵杖擲空化為龍,乘龍而去。這樣還是道士們編的故事更易流傳,也容易為人津津樂道。
漢鐘離——漢鐘離,道教八仙之一。元代全真教奉為“正陽祖師”,北五祖之一。其說始于五代、宋初。相傳姓鐘離名權(quán),號“正陽子”,又號“云房先生”。《列仙全傳》說:鐘離權(quán),燕臺人,號云房先生,為漢朝大將,在征討吐蕃中,被上司粱翼妒嫉,只配給他老弱殘兵三萬人,剛到達目的地就被吐蕃軍劫營,軍士落荒而逃。鐘離權(quán)也逃至一山谷,而且中途還迷路了。可是“吉人自有天相”,遇上一胡僧,將他帶至一小村莊說:“這是東華先生的住處。”然后告別而去。過了一會兒,忽聽有人說:“這必定是那碧眼的胡人多嘴的緣故。”見一老人披著白色的鹿裘,扶著青色的藜杖,問鐘離漢道:“來者可是漢大將軍鐘離權(quán) ? 為什么不來宿于山僧之所?”鐘離權(quán)大驚,知道遇上了異人,于是誠心學(xué)道,向老者哀求學(xué)習(xí)救世之道。老者傳授鐘離權(quán)“長真決”,及金丹火候和青龍劍法。鐘離漢后來遇見華陽真人,又遇上仙王玄甫,學(xué)得“長生決”。最后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居住,得到“玉匣秘訣”,修成真仙。玉皇大帝封他為“太極左宮真人”。另一說鐘離漢為唐朝人,與呂洞賓同時,自稱“天下都散漢鐘離權(quán)”,后人或以“漢”字屬下讀,故一稱“漢鐘離”。他的父親是一位王侯,在當時很有勢力,所以,鐘離權(quán)從小就生長在富裕的家庭里。傳說他的母親生他時,有一道令人睜不開眼睛的光線照射進來,照得滿屋子通亮。也不知道強光是哪里發(fā)出來的,因此,大家都很擔心會有事情發(fā)生。過了一會兒,強光漸漸消失了,屋內(nèi)頓時一片黑漆,等大家適應(yīng)過來,竟然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出生了!全家人圍著他瞧,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他的額頭很大,鼻子很高,更奇怪的是他的手臂長過膝蓋,是一個長相非常奇特的人。鐘離權(quán)長大之后,練成了一身的好武藝,因為父親的關(guān)系,使他有在朝廷表現(xiàn)的機會。后來,更受到皇帝的重用當上了大將軍。有一次,皇上命令他率領(lǐng)一支軍隊去追打吐蕃,但是,因為對路徑不熟悉,使他在追趕的途中,不知不覺的迷路了。他心想:“這下可糟了,說不定要葬身在這里呀!”鐘離權(quán)一直騎著馬繞著,繞著,可是一直找不道出路。這時候,突然出現(xiàn)了一位吐蕃和尚。于是,鐘離權(quán)過去向和尚招了招手說:“這位老先生,請您指點一下出路好嗎?”“施主不要慌張,請隨老衲來。”說完,和尚轉(zhuǎn)身就走,鐘離權(quán)也跟了上去,大約走了兩.三里路,來到一棟豪華的大莊園前停下來,吐蕃和尚就對他說:“這里是東華先生生前住的地方,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得道成仙了,你可以暫時在這里休息一晚,明天再離開吧!”說完,和尚就離開了。鐘離權(quán)不敢驚動他人,爬進墻內(nèi)想找地方睡覺。可是聽到屋子里有人說話的聲音,于是就停下腳步靠近去聽,是一個老人的聲音。“這個吐蕃和尚真是多嘴,今天晚上我又有得忙啰!”話說完,這老人推門走出來,剛好看到鐘離權(quán)。鐘離權(quán)嚇了一跳,老人大聲對他說:“你不就是漢朝的大將軍鐘離權(quán)嗎?怎會跑到這里來呢?”“是的,我是鐘離權(quán)。”鐘離權(quán)雖然大吃一驚,但還是老實回答了。“你能來到這里也算是緣分,這樣好了,我看你長得非比尋常,就教你一些道法。”鐘離權(quán)早就有離世求道的意念,如今聽東華子一講,竟然高興的對仙人拜了又拜,說:“謝謝仙人,請受弟子一拜。”結(jié)果,只花了十天,鐘離權(quán)就學(xué)會了長生不老的秘訣,學(xué)成之后,依依不舍的向仙人道別,但等他跨出莊園,再回頭一看,只見遍地野草,什么都沒有了。回到中原后,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又遇到了華陽真人,而華陽真人也就是東華先生,除了正式收他為徒之外,并且傳授他一些更高深的道法,又賜給他太乙刀圭和火符內(nèi)丹。鐘離權(quán)為朝廷立下很多汗馬功勞,再加上晚年他對道法的著迷,于是辭官退隱,云游四海。最后,他終于在山東的崆峒山修練得道成仙了。鐘離權(quán)當官時,為百姓做了很多事情,因為他是漢朝人,后代人為了紀念他,都尊稱他為“漢鐘離”。
張果老——張果老名果,因年歲大,故稱張果老,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一。《慶陽府志》、《正寧縣志》都有記載:“張果老墓在縣(羅川)東七十里。”“縣東有洞,相傳果老隱居煉丹處,故有墓在焉。”張果老墓,現(xiàn)在子午嶺腹地西坡鄉(xiāng)的碾盤山下。明左都御史景清曾賦詩《題真寧縣境》云:“果老升仙遺墓存,蒙恬賜死故城荒。”張果老的故事最早見于《明皇雜錄》。新舊《唐書》均在方技類載有《張果傳》 。史書稱他久隱中條山,往來汾晉間,自言生于堯時,唐武則天時已數(shù)百歲。則天曾遣使欲召見之,即佯死。后人復(fù)見其居恒山中。他常倒騎毛驢,行走如風(fēng),邊走邊看書,游遍名山大川。休息時即將驢折疊,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師,演出種種法術(shù),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張乞歸恒州,明皇又遣使征召,聞旨而卒,開棺驗之,竟是空棺,遂賜棲霞觀祀之。張果老常執(zhí)魚鼓唱道情,所謂“魚鼓頻頻有梵音”。成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就是一則故事。說的是有一日,八仙自西王母蟠桃會醉別而歸,路經(jīng)東海,但見白浪滔天,水勢浩淼。呂洞賓首倡過海東游,不顯仙家本事,須各投一物,乘之而過。眾仙紛紛響應(yīng),各顯神通。張果老則以紙驢投水而渡。所以人們把八仙所持物件葫蘆、扇子、玉板、荷花、寶劍、簫管、花籃、魚鼓(張果老用具)稱“暗八仙”。張果老道教八仙之一。亦作張果。據(jù)《唐書》記載,確有其人,本是民間的江湖術(shù)士,因民間相傳逐為神仙。居山西中條山,自言生于堯時,有長生不老之法。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的丈夫)不時征召他,都被他婉拒了。武則天也召他出山,張果老就在廟前裝死,時值盛夏,不一會,他的身體腐爛發(fā)臭。武則天聽后,只好作罷。但不久就有人在恒山的山中再次見到他。
何仙姑——唐廣州增城何泰之女。相傳年十四五夢神人教食云母粉,身輕不死。景龍中白日飛升。世謂之何仙姑,俗傳為八仙之一。關(guān)于她的故鄉(xiāng),除廣東增城說之外,還有廣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種說法。說法的不一,大概是因為歷史上本無此人。另有一說是:何仙姑原名何秀姑,生于武則天朝某年二月初七。父親開豆腐坊,她自幼做父親的幫手。十三四歲時到野外游玩,遇見了云游的鐵拐李、呂洞賓和張果老,三位神仙給她吃了仙桃、仙棗和云母片,從此她再也不覺饑餓,并能預(yù)卜未來,知人禍福。鄉(xiāng)親們?yōu)樗w了一座小樓,要她住在那里,人們常來這里請她算命。漸漸地,何秀姑的名字變成了何仙姑。《仙佛奇蹤》說:何仙姑為廣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兒。生時頭頂有六條頭發(fā)。十六歲時夢見仙人教他:“吃云母粉,可以輕身而且長生不死。”于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云母,發(fā)誓不嫁,經(jīng)常來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飛。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帶回一些山果給她的母親吃。后逐漸不吃五谷,武則天遣使召見她去宮中,在入京中的途中忽然失蹤。之后白日生仙。唐天寶九年,出現(xiàn)在麻姑壇中,站立在五朵云中,其后,又出現(xiàn)在廣州的小石樓。宋曾敏行《獨醒雜志》記載:“狄青早年在爭南儂時路過永州,聽說何仙姑能預(yù)知吉兇,便特地去詢問戰(zhàn)爭的結(jié)果,何仙姑說:“公不必見賊,賊敗且走。”開始狄青不信,后來宋軍先鋒與南儂智高的兵交戰(zhàn),不機回合,智高戰(zhàn)敗并逃入大理國。
藍采和——藍采和,道教八仙之一,唐開元天寶時人。夏服絮衫,冬臥冰雪,常于長安市唱踏踏歌,歌詞多神仙之意。有人孩童時見過他,及至年老再見,采和顏狀如故,后于酒樓乘醉騎鶴而去。元人以此逸事,撰雜劇漢鐘離度脫藍采和。仙佛奇蹤》中:“藍采和,不知那里人。經(jīng)常穿著破爛的衣服,帶著六吋的腰帶,一只腳穿靴,一只腳赤足。夏天時在長衫內(nèi)穿厚厚的內(nèi)衣,冬天時躺在雪地中,呼出的氣彷如蒸氣一般。每次在大街中討飯,手持大拍版,長三呎余。醉了就唱歌。老的小的都看他唱歌,唱時好像是發(fā)狂,但又不是。歌詞隨意而作,歌中充滿了仙意,而且變幻莫測。把得到的錢穿在繩子上,拖著走,就是掉了也不顧。有時贈與窮人家,有時花在酒肆中。周游天下,有人在孩童時見過他,至老后再見著他,藍采和的容貌依舊。后來有人見他在壕梁酒樓上飲酒,聽見有笙蕭的聲音,忽然乘著鶴而飛上天空,拋下靴子,衣衫,腰帶,拍版,慢慢而升。元劇《鐘離權(quán)度藍采和》則說藍采和是藝名,真名叫許堅,在勾欄里唱雜劇,年五十時,做壽因不知犯了什么錯,為官府扣打,后被鐘離權(quán)度化成仙。
呂洞賓——在民間,呂洞賓是一位與觀音菩薩、關(guān)公一樣婦孺皆知、香火占盡的人物,他們合稱“三大神明”。唐宋以來,他與鐵拐李、漢鐘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并稱為“八洞神仙”。在山西民間信仰中,他是八仙中最著名、民間傳說最多的一位。呂洞賓,原名呂巖,故鄉(xiāng)在河中府永樂鎮(zhèn)(今山西永濟縣)。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輩都做過隋唐官吏,呂洞賓自幼熟讀經(jīng)史,有人說他曾在唐寶歷元年(公元825年)中了進士,當過地方官吏。后來,他因厭倦兵起民變的混亂時世,拋棄人間功名富貴,和妻子一起來到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對可望,遂改名為呂洞賓;“呂”,指他們夫婦兩口,兩口為呂;“洞”,是居住的山洞;“賓”,即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里的賓客。他的道號為純陽子。他在棄官出走之前廣施恩惠,將萬貫家產(chǎn)散發(fā)給貧民,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民間傳說他在修煉過程中,巧遇仙人鐘離權(quán),拜之為師。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呂洞賓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他死后,家鄉(xiāng)百姓為他修建了“呂公祠”,以示紀念。到了金代,因呂洞賓信奉道教,于是將“祠”改成了“觀”。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呂洞賓信奉的道教在群眾中頗為流傳,就想利用宗教和呂洞賓的聲望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派國師丘處機管領(lǐng)道教,拆毀“呂公觀”,大興土木,修建了“永樂宮”。從修建大殿到繪完幾座殿堂的壁畫,歷時110年,幾乎與整個元朝共始終。呂洞賓本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間長期流傳中,卻象雪球的滾動一般,故事愈來愈加豐富,成為一個箭垛式的傳說人物。民間流傳的呂洞賓傳說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儒、道、佛三教交融。呂洞賓修習(xí)方術(shù),得道成仙,這是道教出世思想。他成仙之后則要“度盡天下眾生”,這又體現(xiàn)了儒家“兼濟天下”的入世思想。而那長生于人世、樂于施舍的所作所為,又是佛教思想的反映。從呂洞賓傳說中可看到山西民間信仰中三教文化融合的印跡。二是不斷增加世俗化內(nèi)容,如呂洞賓時常出現(xiàn)于酒樓、茶館、飯鋪等吃吃喝喝,走后留下仙跡。他放蕩形骸,不拘小節(jié),好酒能詩愛女色,所謂“酒色財氣呂洞賓”,所謂“呂洞賓戲牡丹”(白牡丹為當時名妓),都為人們所熟知,這些世俗生活內(nèi)容,使呂洞賓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贏得了百姓喜愛。三是與文人傳說相結(jié)合。呂洞賓修行出走之前的儒者經(jīng)歷,以及他飲酒、賦詩,追求山林的情趣,更適應(yīng)了中下層文人口味。在故事流傳過程中,附合了許多文人傳說因素,使他同時成為失意知識分子的形象的神仙代表。呂洞賓傳說的這些特點是在長期流傳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多種文化現(xiàn)象的積淀。
韓湘子——道教 八仙之一。唐朝韓愈的侄孫子。生性放蕩不拘,不好讀書,只好飲酒,世傳其學(xué)道成仙,在二十歲時去洛下探親的時候,傾慕山川之趣而一去不返,二十多年音訊全無。在唐元和年間,忽然回到長安,衣衫破舊,行為怪異,韓愈讓他入學(xué)校和學(xué)生們讀書,但韓湘子和學(xué)員討論時一言不發(fā),只跟下人賭博,喝醉了就睡在馬房中睡三天五日,或露宿街頭,韓愈擔心不已,問他“人各有所長,就算小販也有一技之長,你如此胡鬧,將來能做什么呢?”韓湘子說:“我也有一門技巧。只是你不知道。”韓愈問:“那你能做什么?”當時正當初冬季節(jié),令牡丹開花數(shù)色,又嘗令聚盆覆土,頃刻開花。韓湘子后傳說跟呂洞賓學(xué)道。位列仙班。普遍的說法,韓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韓愈的侄子(有說侄孫),《唐書·宰相世系表》、《酉陽雜俎》、《太平廣記》、《仙傳拾遺》等書都有關(guān)于他的介紹。一稱是韓愈侄孫,歷史上韓愈確有一個叫韓湘的侄孫曾官大理丞。韓愈曾有《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一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圣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知汝遠來應(yīng)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他成仙的傳說,最早見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書中稱韓愈有一年少遠房子侄,為人輕狂不羈,不喜讀書,韓愈曾責怪他,他卻能在七日之內(nèi)使牡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變顏色,并且每朵上邊還有“云橫秦嶺家何在……”的詩句,韓愈驚奇萬分。還有說韓湘子是韓愈外甥,其事跡和《酉陽雜俎》所言大同小異,韓湘子其人物原型為韓愈的族侄,五代時即被仙化。
曹國舅——在八仙中出現(xiàn)最晚。他在宋代就被內(nèi)丹道收編為呂洞賓弟子,但是關(guān)于他的故事卻遲至元明時期才出現(xiàn)于有關(guān)記載之中。有關(guān)曹國舅的情況,葉慈氏、浦江清、趙景深、周曉薇、白化文、李鼎霞等人先后作了勾勒,班友書在考察黃梅戲《賣花記》的源流時,對曹國舅公案故事作了梳理,視角獨到。曹國舅相傳為宋仁宗朝之大國舅,名佾,亦作景休。曹國舅的弟弟貪赴京應(yīng)試秀才之妻的美色,絞死秀才,強占其妻。秀才的冤魂向包拯申訴,包公準予查究。曹國舅告知其弟,務(wù)必將秀才的妻子置于死地,以絕后患。于是二國舅投秀才的妻子入井,被她逃脫,途遇曹國舅,誤以為是包拯,向曹國舅申訴,曹國舅大驚,令手下用鐵鞭打死秀才的妻子,手下以為她以死, 把她棄尸于偏僻的小巷。秀才的妻子醒了之后,向包公叫冤,包公問明真情后,就詐病,曹國舅來探望包拯。包拯令秀才的妻子出訴,逐將曹國舅監(jiān)禁。又作假書將二國舅偏來開封府,令此女面訴冤情。又將二國舅枷入牢中。曹皇后和宋仁宗親自來勸包拯釋放她的兩個弟弟,包拯不從,命令將二國舅處決。宋仁宗大赦天下。包公才將曹國舅放行。曹國舅獲釋后,入山修行從此遁跡山林,矢志修道學(xué)仙,有一天,鐘離權(quán)和呂洞賓問他說:“你所養(yǎng)的是什么 ? ”曹國舅說:“我所養(yǎng)的是道。”仙人笑著問:“道在那里呢?”曹國舅指著天說:“道在天。”仙人又問:“天在那兒 ? ”曹國舅指著心。鐘離權(quán)和呂洞賓滿意地說:“心即天,天即道,你已經(jīng)洞悟道之真義了。”逐授以《還真秘旨》,令他精心修練,不多久,曹國舅就成仙了。曹國舅原型為宋代國舅曹佾,他在宋代就已經(jīng)被內(nèi)丹道收編,成為呂洞賓弟子,并在宋金元時期以固定的形象出現(xiàn)于八仙隊伍之中。 歷史上的曹國舅曹佾是曹彬之孫而不是內(nèi)丹道所說的曹彬之子,是一位“寡過善自保”的皇家勛戚。 《宋史.曹彬傳》指出:“曹佾,字公伯,韓王彬之孫,慈圣光憲皇后弟也。性和易,美儀度,通音律,善弈射,喜為詩。”“高麗國獻玉帶為秋蘆白露,紋極精巧,詔后苑工以黃金仿其制為帶,賜佾”,“坤成節(jié)獻壽,特綴宰相班。”并指出他是一位“寡過善自保”者。 《宋史.后妃.曹皇后傳》載其姐于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被立為皇后,宋英宗即位后曹佾曾被封為中書門下平章事,年老時曾入宮親侍太后疾。七十二歲而卒,追封沂王。
丹侄19492623350: 八仙各自是如何成仙的
威信縣起升: ______ 八仙之一 -呂洞賓 道教八仙之一.名巖,字洞賓,自號「純陽子」.唐京兆府(今陜... 身世由來傳說頗多,一說乃西王母點化成仙,封東華教主,授鐵杖一根.一說本名洪...
丹侄19492623350: 八仙的來歷?是哪些個人??有什么厲害的大技? -
威信縣起升: ______ 八仙是神話傳說中的八位仙人.即鐵拐李(李鐵拐)、漢鐘離(鐘離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人.八仙故事多見于唐、宋、元、明的記載和雜劇中,姓名不固定,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傳》才確定為以上八人.傳說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由于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晚近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
丹侄19492623350: 歷史上的八仙都有誰?生平? -
威信縣起升: ______ 八仙的說法很多,有漢八仙(淮南八仙)、唐八仙(飲中八仙、蜀中八仙)等幾種說法.直至宋元時期才逐漸形成現(xiàn)在的八仙,到明朝時期吳元泰才在〈八仙出處東游記〉中初步將八仙定形.即漢鐘離(漢代鐘離昧,也說是唐代鐘離權(quán),自稱'天下都散漢')、呂洞賓(唐代人,傳說本為李唐皇裔,為避武后追殺遂避禍改姓為呂)、鐵拐李(資歷最老的仙人,傳說曾經(jīng)與老子同游華山)、何仙姑(武后時期廣州增城人何秀姑,為呂洞賓度化成仙)、藍采和、張果老(唐山西道士張果,曾經(jīng)受唐玄宗封賜)、韓湘子(韓愈的侄子或者也有人說是侄孫韓湘)、曹國舅(宋仁宗曹皇后弟);分別代表了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美丑善惡等各種形象.
丹侄19492623350: 傳說中的八仙是什么?
威信縣起升: ______ 八仙,是指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眾說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即《東游記》)始定為:鐵拐李(李玄/李洪水}、漢鐘離(鐘離權(quán))、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何曉云)、呂洞賓(呂巖)、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
丹侄19492623350: 關(guān)于八仙的傳說,故事? -
威信縣起升: ______ 呂洞賓三醉岳陽樓 《爭玉板八仙過滄海》 ,《群仙慶壽蟠桃會》 《瑤池會八仙慶壽》《呂洞賓度鐵拐李岳》 《鐵拐李度金童玉女》《東游記》
丹侄19492623350: 全真教中的八仙是哪八位? -
威信縣起升: ______ 八仙之二 鐘離權(quán) 道教八仙之一.元代全真教奉為「正陽祖師」,北五祖之一.其說始于五代、宋初.相傳姓鐘離名權(quán),號「正陽子」,又號「云房先生」. 《列仙全傳》說:鐘離權(quán),燕臺人,號云房先生,為漢朝大將,在征討吐蕃中,被上司...
丹侄19492623350: 神話傳說下八仙都有誰
威信縣起升: ______ 您好,非別是:呂洞賓 漢鐘離 鐵拐李 曹國舅 韓湘子 藍采和 何仙姑.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丹侄19492623350: 傳說中的八仙過海、…八仙是哪幾位啊,分別叫什么名字啊? -
威信縣起升: ______ 八仙之名,明代以前眾說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即《東游記》)始定為:鐵拐李(李玄/李洪水}、漢鐘離(鐘離權(quán))、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何曉云)、呂洞賓(呂...
丹侄19492623350: 八仙的名字 - 請問八仙之間的關(guān)系?出道先后?師徒名份?
威信縣起升: ______ 1 資格最老的:鐵拐李. 《歷代神仙通鑒》稱鐵拐李是巨神氏李凝陽,是老子,宛丘生的弟子,按這個輩份 是最老的.之后的小說,如《東游記》,《八仙得道全傳》,...
丹侄19492623350: 八仙過海里的八仙是道家的人物嗎? -
威信縣起升: ______ 八仙 中國民間流傳的八位仙人.道教援引改造之,成一組上仙,即鐵拐李、鐘離漢、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八仙的傳說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種說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漢淮南王劉安著成《淮南子》的八...
八仙出處及其由來
八仙是神話傳說中的八位仙人。即鐵拐李(李鐵拐)、漢鐘離(鐘離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人。
八仙故事多見于唐、宋、元、明的記載和雜劇中,姓名不固定,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傳》才確定為以上八人。傳說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由于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晚近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八仙”一詞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擁有不同的含意,直到明朝吳元泰的《八仙出處東游記》(一般稱為《東游記》),才正式定型為漢鐘離(或鐘離權(quán))、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八仙每人都有一至二樣寶物或法器,一般稱為「暗八仙」或八寶,常出現(xiàn)於刺繡、民間藝術(shù)之中,均代表吉祥之意,而且隨場景不同而變換。其中較為通俗的暗八仙為:芭蕉扇(漢鐘離) 葫蘆(鐵拐李) 花籃(藍采和) 荷花(何仙姑) 劍(呂洞賓) 笛子(韓湘子) 魚鼓(張果老) 玉板(曹國舅)。
鐵拐李——八仙中,鐵拐李是年代最久,資歷最深者,見諸于文獻則較晚。亦作《李鐵拐》。元劇
《呂洞賓度鐵拐李岳》始有其名。身世由來傳說頗多,一說乃西王母點化成仙,封東華教主,授鐵杖一根。一說本名洪水,常行乞于市,為人所賤,后以鐵杖擲空化為飛龍,乘龍而去為仙。一說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而得道。一日神游華山赴太上老君之約,囑他的徒兒七日不返可化其身。然而徒兒因母親病而欲歸家,六日即化之。第七日李玄返魂無所歸,乃附在一跛腳的乞丐的尸體而起,蓬頭垢面,袒腹跛足,以水噴倚身的竹杖變?yōu)殍F拐,故名李鐵拐。鐵拐李又稱為鐵李,原名叫李元中,又有人說李凝陽,還有人說李孔目,還有人說他叫李洪水,小名拐兒。至于他的時代更是其說不一。一種說法是隋朝人,一種說法是唐玄宗、代宗時代人。 《列仙全傳》里說他曾與李老君交往,那就是春秋戰(zhàn)國時人了。但《歷代神仙通鑒》則說他本是遠古之神,曾經(jīng)在黃、炎之前當過人王。這些事本來就難于查考,假如世上真有那么一個姓李的拄著鐵拐的乞丐的話,估計最早也不會超過隋、唐兩代。而乞丐也不會有什么“元中”的雅號,至于“凝陽”,那不過是道士們順著正陽、純陽編下來的,更與乞丐無干,所以鐵拐李稱做“李洪水”妥當。但李洪水的事跡實在不夠輝煌,簡略得很,據(jù)《續(xù)文獻通考》記載:隋時人名洪水,小字拐兒,又名鐵拐,常行丐于市,為人所賤。后以鐵杖擲空化為龍,乘龍而去。這樣還是道士們編的故事更易流傳,也容易為人津津樂道。
漢鐘離——漢鐘離,道教八仙之一。元代全真教奉為“正陽祖師”,北五祖之一。其說始于五代、宋初。相傳姓鐘離名權(quán),號“正陽子”,又號“云房先生”。《列仙全傳》說:鐘離權(quán),燕臺人,號云房先生,為漢朝大將,在征討吐蕃中,被上司粱翼妒嫉,只配給他老弱殘兵三萬人,剛到達目的地就被吐蕃軍劫營,軍士落荒而逃。鐘離權(quán)也逃至一山谷,而且中途還迷路了。可是“吉人自有天相”,遇上一胡僧,將他帶至一小村莊說:“這是東華先生的住處。”然后告別而去。過了一會兒,忽聽有人說:“這必定是那碧眼的胡人多嘴的緣故。”見一老人披著白色的鹿裘,扶著青色的藜杖,問鐘離漢道:“來者可是漢大將軍鐘離權(quán) ? 為什么不來宿于山僧之所?”鐘離權(quán)大驚,知道遇上了異人,于是誠心學(xué)道,向老者哀求學(xué)習(xí)救世之道。老者傳授鐘離權(quán)“長真決”,及金丹火候和青龍劍法。鐘離漢后來遇見華陽真人,又遇上仙王玄甫,學(xué)得“長生決”。最后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居住,得到“玉匣秘訣”,修成真仙。玉皇大帝封他為“太極左宮真人”。另一說鐘離漢為唐朝人,與呂洞賓同時,自稱“天下都散漢鐘離權(quán)”,后人或以“漢”字屬下讀,故一稱“漢鐘離”。他的父親是一位王侯,在當時很有勢力,所以,鐘離權(quán)從小就生長在富裕的家庭里。傳說他的母親生他時,有一道令人睜不開眼睛的光線照射進來,照得滿屋子通亮。也不知道強光是哪里發(fā)出來的,因此,大家都很擔心會有事情發(fā)生。過了一會兒,強光漸漸消失了,屋內(nèi)頓時一片黑漆,等大家適應(yīng)過來,竟然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出生了!全家人圍著他瞧,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他的額頭很大,鼻子很高,更奇怪的是他的手臂長過膝蓋,是一個長相非常奇特的人。鐘離權(quán)長大之后,練成了一身的好武藝,因為父親的關(guān)系,使他有在朝廷表現(xiàn)的機會。后來,更受到皇帝的重用當上了大將軍。有一次,皇上命令他率領(lǐng)一支軍隊去追打吐蕃,但是,因為對路徑不熟悉,使他在追趕的途中,不知不覺的迷路了。他心想:“這下可糟了,說不定要葬身在這里呀!”鐘離權(quán)一直騎著馬繞著,繞著,可是一直找不道出路。這時候,突然出現(xiàn)了一位吐蕃和尚。于是,鐘離權(quán)過去向和尚招了招手說:“這位老先生,請您指點一下出路好嗎?”“施主不要慌張,請隨老衲來。”說完,和尚轉(zhuǎn)身就走,鐘離權(quán)也跟了上去,大約走了兩.三里路,來到一棟豪華的大莊園前停下來,吐蕃和尚就對他說:“這里是東華先生生前住的地方,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得道成仙了,你可以暫時在這里休息一晚,明天再離開吧!”說完,和尚就離開了。鐘離權(quán)不敢驚動他人,爬進墻內(nèi)想找地方睡覺。可是聽到屋子里有人說話的聲音,于是就停下腳步靠近去聽,是一個老人的聲音。“這個吐蕃和尚真是多嘴,今天晚上我又有得忙啰!”話說完,這老人推門走出來,剛好看到鐘離權(quán)。鐘離權(quán)嚇了一跳,老人大聲對他說:“你不就是漢朝的大將軍鐘離權(quán)嗎?怎會跑到這里來呢?”“是的,我是鐘離權(quán)。”鐘離權(quán)雖然大吃一驚,但還是老實回答了。“你能來到這里也算是緣分,這樣好了,我看你長得非比尋常,就教你一些道法。”鐘離權(quán)早就有離世求道的意念,如今聽東華子一講,竟然高興的對仙人拜了又拜,說:“謝謝仙人,請受弟子一拜。”結(jié)果,只花了十天,鐘離權(quán)就學(xué)會了長生不老的秘訣,學(xué)成之后,依依不舍的向仙人道別,但等他跨出莊園,再回頭一看,只見遍地野草,什么都沒有了。回到中原后,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又遇到了華陽真人,而華陽真人也就是東華先生,除了正式收他為徒之外,并且傳授他一些更高深的道法,又賜給他太乙刀圭和火符內(nèi)丹。鐘離權(quán)為朝廷立下很多汗馬功勞,再加上晚年他對道法的著迷,于是辭官退隱,云游四海。最后,他終于在山東的崆峒山修練得道成仙了。鐘離權(quán)當官時,為百姓做了很多事情,因為他是漢朝人,后代人為了紀念他,都尊稱他為“漢鐘離”。
張果老——張果老名果,因年歲大,故稱張果老,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一。《慶陽府志》、《正寧縣志》都有記載:“張果老墓在縣(羅川)東七十里。”“縣東有洞,相傳果老隱居煉丹處,故有墓在焉。”張果老墓,現(xiàn)在子午嶺腹地西坡鄉(xiāng)的碾盤山下。明左都御史景清曾賦詩《題真寧縣境》云:“果老升仙遺墓存,蒙恬賜死故城荒。”張果老的故事最早見于《明皇雜錄》。新舊《唐書》均在方技類載有《張果傳》 。史書稱他久隱中條山,往來汾晉間,自言生于堯時,唐武則天時已數(shù)百歲。則天曾遣使欲召見之,即佯死。后人復(fù)見其居恒山中。他常倒騎毛驢,行走如風(fēng),邊走邊看書,游遍名山大川。休息時即將驢折疊,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師,演出種種法術(shù),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張乞歸恒州,明皇又遣使征召,聞旨而卒,開棺驗之,竟是空棺,遂賜棲霞觀祀之。張果老常執(zhí)魚鼓唱道情,所謂“魚鼓頻頻有梵音”。成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就是一則故事。說的是有一日,八仙自西王母蟠桃會醉別而歸,路經(jīng)東海,但見白浪滔天,水勢浩淼。呂洞賓首倡過海東游,不顯仙家本事,須各投一物,乘之而過。眾仙紛紛響應(yīng),各顯神通。張果老則以紙驢投水而渡。所以人們把八仙所持物件葫蘆、扇子、玉板、荷花、寶劍、簫管、花籃、魚鼓(張果老用具)稱“暗八仙”。張果老道教八仙之一。亦作張果。據(jù)《唐書》記載,確有其人,本是民間的江湖術(shù)士,因民間相傳逐為神仙。居山西中條山,自言生于堯時,有長生不老之法。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的丈夫)不時征召他,都被他婉拒了。武則天也召他出山,張果老就在廟前裝死,時值盛夏,不一會,他的身體腐爛發(fā)臭。武則天聽后,只好作罷。但不久就有人在恒山的山中再次見到他。
何仙姑——唐廣州增城何泰之女。相傳年十四五夢神人教食云母粉,身輕不死。景龍中白日飛升。世謂之何仙姑,俗傳為八仙之一。關(guān)于她的故鄉(xiāng),除廣東增城說之外,還有廣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種說法。說法的不一,大概是因為歷史上本無此人。另有一說是:何仙姑原名何秀姑,生于武則天朝某年二月初七。父親開豆腐坊,她自幼做父親的幫手。十三四歲時到野外游玩,遇見了云游的鐵拐李、呂洞賓和張果老,三位神仙給她吃了仙桃、仙棗和云母片,從此她再也不覺饑餓,并能預(yù)卜未來,知人禍福。鄉(xiāng)親們?yōu)樗w了一座小樓,要她住在那里,人們常來這里請她算命。漸漸地,何秀姑的名字變成了何仙姑。《仙佛奇蹤》說:何仙姑為廣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兒。生時頭頂有六條頭發(fā)。十六歲時夢見仙人教他:“吃云母粉,可以輕身而且長生不死。”于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云母,發(fā)誓不嫁,經(jīng)常來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飛。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帶回一些山果給她的母親吃。后逐漸不吃五谷,武則天遣使召見她去宮中,在入京中的途中忽然失蹤。之后白日生仙。唐天寶九年,出現(xiàn)在麻姑壇中,站立在五朵云中,其后,又出現(xiàn)在廣州的小石樓。宋曾敏行《獨醒雜志》記載:“狄青早年在爭南儂時路過永州,聽說何仙姑能預(yù)知吉兇,便特地去詢問戰(zhàn)爭的結(jié)果,何仙姑說:“公不必見賊,賊敗且走。”開始狄青不信,后來宋軍先鋒與南儂智高的兵交戰(zhàn),不機回合,智高戰(zhàn)敗并逃入大理國。
藍采和——藍采和,道教八仙之一,唐開元天寶時人。夏服絮衫,冬臥冰雪,常于長安市唱踏踏歌,歌詞多神仙之意。有人孩童時見過他,及至年老再見,采和顏狀如故,后于酒樓乘醉騎鶴而去。元人以此逸事,撰雜劇漢鐘離度脫藍采和。仙佛奇蹤》中:“藍采和,不知那里人。經(jīng)常穿著破爛的衣服,帶著六吋的腰帶,一只腳穿靴,一只腳赤足。夏天時在長衫內(nèi)穿厚厚的內(nèi)衣,冬天時躺在雪地中,呼出的氣彷如蒸氣一般。每次在大街中討飯,手持大拍版,長三呎余。醉了就唱歌。老的小的都看他唱歌,唱時好像是發(fā)狂,但又不是。歌詞隨意而作,歌中充滿了仙意,而且變幻莫測。把得到的錢穿在繩子上,拖著走,就是掉了也不顧。有時贈與窮人家,有時花在酒肆中。周游天下,有人在孩童時見過他,至老后再見著他,藍采和的容貌依舊。后來有人見他在壕梁酒樓上飲酒,聽見有笙蕭的聲音,忽然乘著鶴而飛上天空,拋下靴子,衣衫,腰帶,拍版,慢慢而升。元劇《鐘離權(quán)度藍采和》則說藍采和是藝名,真名叫許堅,在勾欄里唱雜劇,年五十時,做壽因不知犯了什么錯,為官府扣打,后被鐘離權(quán)度化成仙。
呂洞賓——在民間,呂洞賓是一位與觀音菩薩、關(guān)公一樣婦孺皆知、香火占盡的人物,他們合稱“三大神明”。唐宋以來,他與鐵拐李、漢鐘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并稱為“八洞神仙”。在山西民間信仰中,他是八仙中最著名、民間傳說最多的一位。呂洞賓,原名呂巖,故鄉(xiāng)在河中府永樂鎮(zhèn)(今山西永濟縣)。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輩都做過隋唐官吏,呂洞賓自幼熟讀經(jīng)史,有人說他曾在唐寶歷元年(公元825年)中了進士,當過地方官吏。后來,他因厭倦兵起民變的混亂時世,拋棄人間功名富貴,和妻子一起來到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對可望,遂改名為呂洞賓;“呂”,指他們夫婦兩口,兩口為呂;“洞”,是居住的山洞;“賓”,即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里的賓客。他的道號為純陽子。他在棄官出走之前廣施恩惠,將萬貫家產(chǎn)散發(fā)給貧民,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民間傳說他在修煉過程中,巧遇仙人鐘離權(quán),拜之為師。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呂洞賓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他死后,家鄉(xiāng)百姓為他修建了“呂公祠”,以示紀念。到了金代,因呂洞賓信奉道教,于是將“祠”改成了“觀”。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呂洞賓信奉的道教在群眾中頗為流傳,就想利用宗教和呂洞賓的聲望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派國師丘處機管領(lǐng)道教,拆毀“呂公觀”,大興土木,修建了“永樂宮”。從修建大殿到繪完幾座殿堂的壁畫,歷時110年,幾乎與整個元朝共始終。呂洞賓本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間長期流傳中,卻象雪球的滾動一般,故事愈來愈加豐富,成為一個箭垛式的傳說人物。民間流傳的呂洞賓傳說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儒、道、佛三教交融。呂洞賓修習(xí)方術(shù),得道成仙,這是道教出世思想。他成仙之后則要“度盡天下眾生”,這又體現(xiàn)了儒家“兼濟天下”的入世思想。而那長生于人世、樂于施舍的所作所為,又是佛教思想的反映。從呂洞賓傳說中可看到山西民間信仰中三教文化融合的印跡。二是不斷增加世俗化內(nèi)容,如呂洞賓時常出現(xiàn)于酒樓、茶館、飯鋪等吃吃喝喝,走后留下仙跡。他放蕩形骸,不拘小節(jié),好酒能詩愛女色,所謂“酒色財氣呂洞賓”,所謂“呂洞賓戲牡丹”(白牡丹為當時名妓),都為人們所熟知,這些世俗生活內(nèi)容,使呂洞賓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贏得了百姓喜愛。三是與文人傳說相結(jié)合。呂洞賓修行出走之前的儒者經(jīng)歷,以及他飲酒、賦詩,追求山林的情趣,更適應(yīng)了中下層文人口味。在故事流傳過程中,附合了許多文人傳說因素,使他同時成為失意知識分子的形象的神仙代表。呂洞賓傳說的這些特點是在長期流傳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多種文化現(xiàn)象的積淀。
韓湘子——道教 八仙之一。唐朝韓愈的侄孫子。生性放蕩不拘,不好讀書,只好飲酒,世傳其學(xué)道成仙,在二十歲時去洛下探親的時候,傾慕山川之趣而一去不返,二十多年音訊全無。在唐元和年間,忽然回到長安,衣衫破舊,行為怪異,韓愈讓他入學(xué)校和學(xué)生們讀書,但韓湘子和學(xué)員討論時一言不發(fā),只跟下人賭博,喝醉了就睡在馬房中睡三天五日,或露宿街頭,韓愈擔心不已,問他“人各有所長,就算小販也有一技之長,你如此胡鬧,將來能做什么呢?”韓湘子說:“我也有一門技巧。只是你不知道。”韓愈問:“那你能做什么?”當時正當初冬季節(jié),令牡丹開花數(shù)色,又嘗令聚盆覆土,頃刻開花。韓湘子后傳說跟呂洞賓學(xué)道。位列仙班。普遍的說法,韓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韓愈的侄子(有說侄孫),《唐書·宰相世系表》、《酉陽雜俎》、《太平廣記》、《仙傳拾遺》等書都有關(guān)于他的介紹。一稱是韓愈侄孫,歷史上韓愈確有一個叫韓湘的侄孫曾官大理丞。韓愈曾有《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一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圣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知汝遠來應(yīng)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他成仙的傳說,最早見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書中稱韓愈有一年少遠房子侄,為人輕狂不羈,不喜讀書,韓愈曾責怪他,他卻能在七日之內(nèi)使牡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變顏色,并且每朵上邊還有“云橫秦嶺家何在……”的詩句,韓愈驚奇萬分。還有說韓湘子是韓愈外甥,其事跡和《酉陽雜俎》所言大同小異,韓湘子其人物原型為韓愈的族侄,五代時即被仙化。
曹國舅——在八仙中出現(xiàn)最晚。他在宋代就被內(nèi)丹道收編為呂洞賓弟子,但是關(guān)于他的故事卻遲至元明時期才出現(xiàn)于有關(guān)記載之中。有關(guān)曹國舅的情況,葉慈氏、浦江清、趙景深、周曉薇、白化文、李鼎霞等人先后作了勾勒,班友書在考察黃梅戲《賣花記》的源流時,對曹國舅公案故事作了梳理,視角獨到。曹國舅相傳為宋仁宗朝之大國舅,名佾,亦作景休。曹國舅的弟弟貪赴京應(yīng)試秀才之妻的美色,絞死秀才,強占其妻。秀才的冤魂向包拯申訴,包公準予查究。曹國舅告知其弟,務(wù)必將秀才的妻子置于死地,以絕后患。于是二國舅投秀才的妻子入井,被她逃脫,途遇曹國舅,誤以為是包拯,向曹國舅申訴,曹國舅大驚,令手下用鐵鞭打死秀才的妻子,手下以為她以死, 把她棄尸于偏僻的小巷。秀才的妻子醒了之后,向包公叫冤,包公問明真情后,就詐病,曹國舅來探望包拯。包拯令秀才的妻子出訴,逐將曹國舅監(jiān)禁。又作假書將二國舅偏來開封府,令此女面訴冤情。又將二國舅枷入牢中。曹皇后和宋仁宗親自來勸包拯釋放她的兩個弟弟,包拯不從,命令將二國舅處決。宋仁宗大赦天下。包公才將曹國舅放行。曹國舅獲釋后,入山修行從此遁跡山林,矢志修道學(xué)仙,有一天,鐘離權(quán)和呂洞賓問他說:“你所養(yǎng)的是什么 ? ”曹國舅說:“我所養(yǎng)的是道。”仙人笑著問:“道在那里呢?”曹國舅指著天說:“道在天。”仙人又問:“天在那兒 ? ”曹國舅指著心。鐘離權(quán)和呂洞賓滿意地說:“心即天,天即道,你已經(jīng)洞悟道之真義了。”逐授以《還真秘旨》,令他精心修練,不多久,曹國舅就成仙了。曹國舅原型為宋代國舅曹佾,他在宋代就已經(jīng)被內(nèi)丹道收編,成為呂洞賓弟子,并在宋金元時期以固定的形象出現(xiàn)于八仙隊伍之中。 歷史上的曹國舅曹佾是曹彬之孫而不是內(nèi)丹道所說的曹彬之子,是一位“寡過善自保”的皇家勛戚。 《宋史.曹彬傳》指出:“曹佾,字公伯,韓王彬之孫,慈圣光憲皇后弟也。性和易,美儀度,通音律,善弈射,喜為詩。”“高麗國獻玉帶為秋蘆白露,紋極精巧,詔后苑工以黃金仿其制為帶,賜佾”,“坤成節(jié)獻壽,特綴宰相班。”并指出他是一位“寡過善自保”者。 《宋史.后妃.曹皇后傳》載其姐于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被立為皇后,宋英宗即位后曹佾曾被封為中書門下平章事,年老時曾入宮親侍太后疾。七十二歲而卒,追封沂王。
相關(guān)評說:
威信縣起升: ______ 八仙之一 -呂洞賓 道教八仙之一.名巖,字洞賓,自號「純陽子」.唐京兆府(今陜... 身世由來傳說頗多,一說乃西王母點化成仙,封東華教主,授鐵杖一根.一說本名洪...
威信縣起升: ______ 八仙是神話傳說中的八位仙人.即鐵拐李(李鐵拐)、漢鐘離(鐘離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人.八仙故事多見于唐、宋、元、明的記載和雜劇中,姓名不固定,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傳》才確定為以上八人.傳說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由于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晚近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
威信縣起升: ______ 八仙的說法很多,有漢八仙(淮南八仙)、唐八仙(飲中八仙、蜀中八仙)等幾種說法.直至宋元時期才逐漸形成現(xiàn)在的八仙,到明朝時期吳元泰才在〈八仙出處東游記〉中初步將八仙定形.即漢鐘離(漢代鐘離昧,也說是唐代鐘離權(quán),自稱'天下都散漢')、呂洞賓(唐代人,傳說本為李唐皇裔,為避武后追殺遂避禍改姓為呂)、鐵拐李(資歷最老的仙人,傳說曾經(jīng)與老子同游華山)、何仙姑(武后時期廣州增城人何秀姑,為呂洞賓度化成仙)、藍采和、張果老(唐山西道士張果,曾經(jīng)受唐玄宗封賜)、韓湘子(韓愈的侄子或者也有人說是侄孫韓湘)、曹國舅(宋仁宗曹皇后弟);分別代表了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美丑善惡等各種形象.
威信縣起升: ______ 八仙,是指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眾說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即《東游記》)始定為:鐵拐李(李玄/李洪水}、漢鐘離(鐘離權(quán))、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何曉云)、呂洞賓(呂巖)、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
威信縣起升: ______ 呂洞賓三醉岳陽樓 《爭玉板八仙過滄海》 ,《群仙慶壽蟠桃會》 《瑤池會八仙慶壽》《呂洞賓度鐵拐李岳》 《鐵拐李度金童玉女》《東游記》
威信縣起升: ______ 八仙之二 鐘離權(quán) 道教八仙之一.元代全真教奉為「正陽祖師」,北五祖之一.其說始于五代、宋初.相傳姓鐘離名權(quán),號「正陽子」,又號「云房先生」. 《列仙全傳》說:鐘離權(quán),燕臺人,號云房先生,為漢朝大將,在征討吐蕃中,被上司...
威信縣起升: ______ 您好,非別是:呂洞賓 漢鐘離 鐵拐李 曹國舅 韓湘子 藍采和 何仙姑.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威信縣起升: ______ 八仙之名,明代以前眾說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即《東游記》)始定為:鐵拐李(李玄/李洪水}、漢鐘離(鐘離權(quán))、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何曉云)、呂洞賓(呂...
威信縣起升: ______ 1 資格最老的:鐵拐李. 《歷代神仙通鑒》稱鐵拐李是巨神氏李凝陽,是老子,宛丘生的弟子,按這個輩份 是最老的.之后的小說,如《東游記》,《八仙得道全傳》,...
威信縣起升: ______ 八仙 中國民間流傳的八位仙人.道教援引改造之,成一組上仙,即鐵拐李、鐘離漢、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八仙的傳說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種說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漢淮南王劉安著成《淮南子》的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