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當(dāng)中的“公”通常指什么意思? 文言文當(dāng)中的“公”通常指什么意思?
文言文當(dāng)中的“公”通常指對男性的長者或老人的尊稱。在《曹劌論戰(zhàn)》中的“公”是指諸侯的通稱,指魯莊公。
下面我們就這篇文章做個說明:
【原文】
《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自己。他的同鄉(xiāng)說:“打仗的事當(dāng)權(quán)者自會謀劃,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dāng)權(quán)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zhàn)?”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安身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按照承諾的去做。”曹劌說:“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你的。 ”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回答說:“這才是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
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xiàn)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潰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向下看,查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zhàn)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
戰(zhàn)勝齊軍后,魯莊公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zhàn),是靠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盛,所以才戰(zhàn)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設(shè)下埋伏。我看他們車輪碾過的痕跡散亂,望見他們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決定追擊他們。”
【注釋】
伐:攻打。
公:諸侯的通稱,這里指魯莊公。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當(dāng)權(quán)者。
謀:謀劃。
間(jiàn):參與。
鄙:鄙陋,目光短淺。
乃:于是,就。
何以戰(zhàn):就是“以何戰(zhàn)”,憑借什么作戰(zhàn)?以,用,憑,靠。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衣食這類安身的東西,不敢獨自享用。安:有“養(yǎng)”的意思。弗:不。專:獨自專有,個人專有。
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帛,絲織品。
加:虛報夸大。
以:按照。
福: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獄:(訴訟)案件。
察:明察。
情:誠,誠實。這里指誠心。
忠之屬也:這是盡了職分(的事情)。忠,盡力做好分內(nèi)的事。屬,種類。
公與之乘: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zhàn)車。之,指曹劌。
長勺:魯國地名,今山東萊蕪東北。
敗績:軍隊潰敗。
馳:驅(qū)車追趕。
轍(zhé):車輪碾出的痕跡。
軾:古代車廂前做扶手的橫木。
遂:于是,就。
逐:追趕,這里指追擊。
既克:已經(jīng)戰(zhàn)勝。既,已經(jīng)。
夫戰(zhàn),勇氣也:作戰(zhàn),靠的是勇氣。
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作,振作。
彼竭我盈:他們的勇氣已盡,我們的勇氣正盛。彼,代詞
難測:難以推測。測,推測,估計。
伏:埋伏。
靡(mǐ):倒下。
【作品出處】出自《左傳·莊公十年》
【作者簡介】
左丘明,生卒年不詳,一說復(fù)姓左丘,名明;一說單姓左,名丘明。長期以來由于先秦及漢代文獻對左傳作者左丘明的記載非常有限,歷代學(xué)者對左丘明的姓名、時代、籍貫、官職及著作一直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尚無定論。
春秋末期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思想家、散文家。曾任魯國史官,相傳為解析《春秋》而作《左傳》(又稱《左氏春秋》),又作《國語》,作《國語》時已雙目失明。
文言文當(dāng)中的“公”通常指對男性的長者或老人的尊稱。
公拼音:gōng
釋義:
1、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無私。
2、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3、國家,社會,大眾:公共。公安(社會整體的治安)。公眾。公民。公論(公眾的評論)。
4、讓大家知道:公開。公報。公然。
5、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國周代指“太師”、“太傅”、“太保”;西漢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公子。公主。
6、敬辭,尊稱男子:海公。包公。諸公(各位)。
7、雄性的:公母。公畜。
8、對長輩和年老人的稱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相關(guān)組詞:
1、公園[gōng yuán]
供公眾游覽休息的園林。
2、公共[gōng gòng]
屬性詞。屬于社會的;公有公用的。
3、公辦[gōng bàn]
屬性詞。國家創(chuàng)辦的。
4、公開[gōng kāi]
不加隱蔽的;面對大家的(跟“秘密”相對)。
5、公平[gōng píng]
公拼音:gōng釋義:1、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無私。2、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3、國家,社會,大眾:公共。公安(社會整體的治安)。公眾。公民。公論(公眾的評論)。4、讓大家知道:公開。公報。公然。5、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國周代指“太師”、“太傅”、“太保”;西漢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公子。公主。
文言文當(dāng)中的“公”通常指對男性的長者或老人的尊稱。公拼音:gōng釋義:1、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無私。2、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3、國家,社會,大眾:公共。公安(社會整體的治安)。公眾。公民。公論(公眾的評論)。4、讓大家知道:公開。公報。公然。5、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國周代指“太師”、“太傅”、“太保”;西漢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公子。公主。6、敬辭,尊稱男子:海公。包公。諸公(各位)。7、雄性的:公母。公畜。8、對長輩和年老人的稱呼:公公。外公(外祖父)。9、姓。
讀音:gōng
1、<用作形容詞>公:公家的;公共的。例句——《禮記.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公。”《原君》:“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或除之”
2、<用作形容詞>公:公正;無私。例句——《屈原列傳》:“邪曲之害公也。”韓愈《進學(xué)解》:“無患有詞之不公。”《誡兄子嚴(yán)敦書》:“謙約節(jié)斂,廉公有威。”
3、<用作副詞>公:公然;公開。例句——《論積貯疏》:“殘賊公行,莫之或止。”《黃生借書說》:“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4、<用作名詞>公: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后成為諸侯的代稱。
【又】泛指顯貴爵位。《曹劌論戰(zhàn)》:“十年春,齊師伐我,公(魯莊公)將戰(zhàn)。”《邵公諫厲王弭謗》:“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
5、<用作名詞>公:對男子的尊稱。例句——《鄒忌諷齊五納諫》:“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陳涉世家》:“公等遇雨,皆已失期。”《滕王格序》:“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
6、<用作名詞>公:丈夫的父親。例句——《孔雀東南飛》:“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公車】⒈兵車。⒉官車。⒊漢代官署名。衛(wèi)尉的下屬機構(gòu),設(shè)公車令,掌管宮殿中司馬門的警衛(wèi)工作。臣民上書和征召,都由公車接待。
【公案】⒈官府的案牘。⒉舊時官吏審案時所用的桌子。⒊佛教禪宗認為用教理來解決疑難問題,如官府判案。因此也稱公案。⒋話本故事分類之一,后又演變?yōu)椤肮感≌f”、“公案戲”。
文言文用公
文言文當(dāng)中的“公”通常指對男性的長者或老人的尊稱。 公拼音:gōng 釋義: 1、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無私。 2、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3、國家,社會,大眾:公共。公安(社會整體的治安)。公眾。公民。公論(公眾的評論)。 4、讓大家知道:公開。公報。公然。 5、封建制度最...
公文言文的意思
解答:文言文《詠雪》中的“公”原指古代對有地位的男子的尊稱,文中指“謝太傅”。 謝太傅:即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晉朝陳郡陽夏(現(xiàn)在河南太康)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 死后追贈為太傅。 《詠雪》原文: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
文言文中公是什么意思啊
文言文當(dāng)中的“公”通常指對男性的長者或老人的尊稱。在《曹劌論戰(zhàn)》中的“公”是指諸侯的通稱,指魯莊公。下面我們就這篇文章做個說明:【原文】《曹劌論戰(zhàn)》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
公字文言文
(會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來表示“與私相背”,即“公正無私”的意思。本義:公正,無私) 同本義 公,平分也。――《說文》 背厶謂之公,或說,分其厶以與人為公。――《韓非子·五蠹》 公之為言公正無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無私謂之公。―...
“公”的文言文翻譯
公 gōng 〈形〉(1) (會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來表示“與私相背”,即“公正無私”的意思。本義:公正,無私)(2) 同本義 [just]公,平分也。——《說文》背厶謂之公,或說,分其厶以與人為公。——《韓非子·五蠹》公之為言公正無私也。—...
公的解釋有哪些??
一、公是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拼音gōng。二、釋義:1、屬于國家或集體的(跟“私”相對):~款。~物。~事公辦。2、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分母。~議。~約。3、屬于國際間的:~海。~制。~歷。4、使公開:~布。~之于世。5、公平;公正:~買~賣。大~無私。秉~辦理。6、公事;公務(wù):...
文言文常識對人的稱呼
一般稱“公”、“先生”,或稱其字號、爵位。 如《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 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按:吳默,字因 之;文震孟,字文起;姚希孟,字孟長;“公”是敬稱詞;“冏卿”、“太史”是官爵。) 八四、什么叫“賦”、“比”、“興”?賦、比、興,是《詩經(jīng)》中常用的...
在說文解字中公字是什么意思?
在說文解字中公字意思是公平,公正。基本字義:公(拼音:gōng),是漢語通用規(guī)范一級字。最早見于甲骨文。本義是對祖先的尊稱,在西周金文中主要是王朝大臣之稱,春秋時代“公”是諸侯的通稱。又由平分義引申出公共、共同義。
文言文中公卿是什么意思
中國的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簡稱,夏朝始設(shè),周代沿襲,“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時高級長官或爵位的稱謂,如晉國六卿。日本的公卿是指,從平安時代以來從公家中升格的從三位以上的貴族,從參議至當(dāng)時最高位的太政大臣都屬于公卿。另外古時,公卿也指丈夫。“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王者...
古代稱謂公是什么意思
1、“公”是舊時對男性的長者或老人的尊稱。(1)凡尊老,周晉秦隴謂之公。——《方言》六 (2)趙中大夫白公。——《漢書·溝洫志》(3)游諸公。——《漢書·田叔傳》2、古代稱謂公是君王的意思。并且給國公定的字,主要看他生前功績,功績大的話,給的字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有名字的國家,比如梁...
相關(guān)評說:
蘭山區(qū)從動: ______ 一、 作助詞用.主要用法有四種類型: 1、 結(jié)構(gòu)助詞.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作定語的標(biāo)志. 其格式為:定語+之+中心語. 例如: ①故時有物外之趣.(沈復(fù)《幼時記趣》)譯:物體本身以外的樂趣. ②于廳事...
蘭山區(qū)從動: ______ 明萬歷①中,錢若賡(ɡēnɡ)守臨江有異政.有鄉(xiāng)人持一鵝入市,寄店中后他往.還,索鵝,店主賴之,云:“群鵝我鵝也.”鄉(xiāng)人不平,訟于官.公②令人取店中鵝,計四只,各以一紙,給筆硯,分四處,...
蘭山區(qū)從動: ______[答案] 文言虛詞用法(超詳細版) 而 1.用作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guān)系. (一)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可... “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 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用在形容詞...
蘭山區(qū)從動: ______ 【通】 本義:沒有堵塞,可以通過.順.暢. 通,達也.——《說文》 往來不窮謂之通.——《易·系辭》 推而行之謂之通. 坎為通.——《易·說卦》 道遠難通.——《國語·晉語》.注:“至也.” 基本解釋: 1. 沒有阻礙,可以穿過,...
蘭山區(qū)從動: ______ 1、對,是:~否.不~.不以為~. 2、以為對,答應(yīng),信守:~納(以為對而采納).~諾(許諾,信守諾言). 3、這樣,如此:當(dāng)~.~后.~則. 4、表示一種語氣(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
蘭山區(qū)從動: ______ 真理,道理: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三個“道”) 道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另外還可活用為狀語“在路上”: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說:道可道,非常道.(第二個“道”) 方法:生財有道. 另外古代有的行政區(qū)域等級也叫做“道”(這個我還真不了解,不過韓國好像跟中國類似,韓國古裝劇里面有全羅道什么的,就跟這個類似) 還有很多啊,常見的差不多是這些,參照: http://baike.baidu.com/view/21607.htm
蘭山區(qū)從動: ______ 1.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心.2.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計.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為公”.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閑視~.5. 代詞,這,那:“~二蟲,...
蘭山區(qū)從動: ______ 意思不一樣,“同”表示兩個字是異體字或古今字,“通”表示兩個字是通假字. 作為一般讀者,不去研究的話,可以不管這些區(qū)別,只要按后一字的意思去理解就行了. 如:《鄭伯克段于鄢》:佗邑唯命.佗同他.指“佗”是“他”的異體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莫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指“莫”是“暮”的古體. 《隆中對》欲信大義于天下.“信”通“伸”,指“信”是“伸”的通假字.
蘭山區(qū)從動: ______ ①<動>坐.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地,臂部靠在腳后跟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坐章臺見相如.” ②<動>坐(在座位上).《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③<名>座位.《鴻門宴》:“項王則受璧,置之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