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王昌齡的《從軍行》詩里“有意志”
*** 評王昌齡的《從軍行》詩里“有意志”
1958年初, *** 的小女兒李訥住醫(yī)院開刀,引發(fā)高燒不退。2月3日深夜,正在參加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的 *** 緊張工作一天后,臨睡前放心不下女兒,提筆給她寫了一封信。信中說: “害病嚴重時,心旌搖搖,悲觀襲來,信心動搖。這是意志不堅決,我也常常如此。病情好轉(zhuǎn),心情也好轉(zhuǎn),世界觀又改觀了。豁然開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鍛煉意志。為你的事,我此刻尚未睡,現(xiàn)在我想睡了,心情舒暢了。詩一首: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這里有意志。知道嗎?”信中在“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鍛煉意志”兩句話下加了著重號,以示重要。 *** 信中引用的這首詩,是唐詩人王昌齡縱軍行》七首中的第四首。
王昌齡的身世經(jīng)歷,史書較少記載, 慚唐書》、 《舊唐書》中只分別有100多字的簡介。據(jù)此,后人得知他是開元年間的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后任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尉。因“不護細行,屢見貶斥”,兩次被貶謫為江寧(今江蘇南京)丞,龍標(今湖南黔陽)尉,故世稱“王江寧”、 “王龍標”。
王昌齡的詩以絕句為多,而以七絕成就最高,他善于在短小的形式中,用精巧的構(gòu)思,流麗的語言,起伏的情節(jié),清朗的音韻,涵蓋豐富、多彩、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王昌齡生活在盛世,其時唐朝的經(jīng)濟繁榮,武功強大,但西北邊陲卻很不平靜。它既有統(tǒng)治階級為開疆拓土發(fā)動的不義之戰(zhàn),又有反擊外族入侵、保家衛(wèi)國的正義戰(zhàn)爭。在這一大背景下,許多詩人賦詩諷喻針砭前者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破壞和災難,歌頌贊揚后者艱苦頑強和英勇戰(zhàn)斗的業(yè)績;并且熱情謳歌祖國大西北壯麗遼闊的山河。這些被稱為邊塞詩,其中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是極為杰出之作。
《從軍行》七首之四的主題,是寫一位戍邊戰(zhàn)士,不畏險阻,誓死保家衛(wèi)國的壯烈情懷。全詩開篇的頭兩句,詩人便濃彩重墨地向讀者描畫了祖國大西北壯闊悲涼的景觀,激起人們的澎湃心潮。詩的后兩句寫戍邊戰(zhàn)士站在玉門關(guān)上的內(nèi)心活動。玉門關(guān)在今甘肅省內(nèi)敦煌西北,當時為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門戶,軍事要沖。雪山即大雪山,屬橫亙青海、甘肅之間的祁連山脈。青海湖的上空常年云霧繚繞,濃重的烏云,連高聳的大雪山都被遮罩得暗淡了,戍邊戰(zhàn)士站在玉門關(guān)上東望,被山水云霧重重阻隔的故鄉(xiāng)在那遙遠的彼方,此時此刻他不禁思潮起伏。他在想什么?詩的后兩句做了回答:雖然在黃沙漫漫,人跡罕見的大西北戍邊多年,身經(jīng)百戰(zhàn),環(huán)境艱苦,連金屬的盔甲都磨破了,但作為戰(zhàn)士報效祖國、保衛(wèi)祖國的決心毫不動搖,不消滅入侵的敵人,決不罷休。樓蘭,漢代西域的鄯善國,在今新疆境內(nèi)。
試想,經(jīng)過無數(shù)次與敵人浴血搏斗,金屬做成的甲胄都被磨破,這位戰(zhàn)士的戍邊年頭,恐怕絕不止一年兩年了。 “無情未必真丈夫”,他怎能不思鄉(xiāng)想家呢!但他堅守著,克服小我,不打敗敵人“誓不還”,這是多么堅強的意志宣言啊。 *** 從這里看到意志的力量,用以勉勵李訥。克服病痛需要意志,對所有困難難道不都是需要頑強的意志去克服嗎?王昌齡的詩暗示的是個普遍真理,是很有分量的。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中的第五首: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這首詩歌頌了戍邊戰(zhàn)士擒敵獲勝的喜悅心情,充分表現(xiàn)了一種高昂激越、自豪頑強的戰(zhàn)斗精神。 *** 圈畫王昌齡的另一首邊塞詩是《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是樂府《橫吹曲》的曲調(diào)名。唐代詩人常用此作為吟詠邊塞征戎生活的題目,被視為邊塞戰(zhàn)歌。王昌齡的這首詩把戍邊戰(zhàn)士那種悲壯豪邁的胸懷,和對和平生活的渴望,表達得十分深沉完美。王昌齡的邊塞詩善于刻畫人物的思想感情,揭露其內(nèi)心世界的矛盾和哀愁,特別是能抓住典型的景物,情景交融地予以渲染和深化。詩的語言精練,音調(diào)鏗鏘,這使他那些洋溢著強烈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的詩篇,更加震撼人心,有著很強的思想性和久遠的藝術(shù)魅力。對于這些詩, *** 都是又圈又點,十分愛讀。
千百年來,婦女(包括上層社會的婦女)一直是不被重視的群體。而王昌齡對她們寄予極大同情。王昌齡反映婦女生活為主題的詩作, *** 圈閱過的有《閨怨》:
閨中 *** 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這首詩反映了一位上層 *** 的愛情遺憾。詩的前兩句,寫這位 *** 打扮得漂漂亮亮地登樓賞春,這本是無憂無慮、快快樂樂、“不知愁”的精神狀況。下面兩句則忽然一個急轉(zhuǎn)彎:當她一眼望見青青柳色時,不禁勾起萬般思緒,她可能想到折柳送別,也可能想到蒲柳先衰,更可能想到這春風楊柳萬千條的良辰美景應和丈夫共賞,由此深深后悔當初不該敦促丈夫外出謀官,致使自己閨中寂寞、青春虛度。詩人對女性心理的描述,細致入微,正由于前面的“不知愁”,才使后面的閨怨春愁更深、更重,這是詩人的巧妙構(gòu)思和神來之筆!
王昌齡是位有才華的詩人,他的詩無論是在當時和后世都受到極高的評價,甚至被稱為“神品”。但在政治遭遇上他卻很不幸,多次被貶,安史亂起,詩人棄官回江寧,競被刺史閭丘曉殺害。閭丘曉后因有意貽誤軍機,被河南節(jié)度使張鎬執(zhí)以死刑,他曾求饒說: “有親,乞貸余命。”張鎬說: “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yǎng)?”可見王昌齡被害,為世人所不平。王昌齡在被貶期間,蔑視統(tǒng)治者對他的迫害,以詩酒自娛,在《龍標野宴》一詩中寫道: “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表露了詩人不屈服于逆境的一身傲骨。另一首《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詩人用冰心,比喻自己的心靈,像冰一樣晶瑩純潔;玉壺,比喻自己的品德,像玉一樣潤白無瑕。他托辛漸捎話給關(guān)心自己的親朋們,表示自己志行高潔,不會為世俗的官場惡俗所玷污。 “一片冰心在玉壺”是詩人王昌齡的人生寫照,也是留給后人的千古名句, *** 對這首詩,圈畫有五六遍之多。
王昌齡,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不幸被封建社會的反動統(tǒng)治者殘害了生命,而他留下的詩篇,卻給中國詩歌史上增添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被人尊稱為“詩家天子王江寧”。
相關(guān)評說:
巴林右旗等寬: ______ 一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第一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xiāng)思親的情景;第二首詩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第三首詩描寫古戰(zhàn)場的荒涼景象,寫將軍上表請求歸葬戰(zhàn)死將士骸骨,表現(xiàn)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第四首詩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yōu)楸Pl(wèi)...
巴林右旗等寬: ______ 【其 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 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guān)山月》①, 無那金閨萬里愁②. 賞析 王昌齡是一個創(chuàng)作邊塞詩的能手.其邊塞詩既多且好,尤其善于多方面表現(xiàn)征戍者的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特的豪邁與悲壯、昂奮與凄愴...
巴林右旗等寬: ______ 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共寫《從軍行》七首,這是第四首.這首詩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wèi)國家的豪情壯志.詩的前兩句描繪邊地風光,借以渲染戰(zhàn)爭氣氛.后兩句集中概括了戍邊將士長期參與的酷烈戰(zhàn)爭生活以及決心破敵的豪情.壯闊的塞外景色與將士宏偉的抱負融合在一起,氣魄雄闊,風格渾豪.“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常被用來表現(xiàn)殺敵衛(wèi)國的英雄氣概和堅強意志.中唐詩人戴叔倫寫有“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雄豪詩句,同此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巴林右旗等寬: ______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朝前期的邊塞詩,氣勢宏偉,樂觀激昂,充滿蓬勃高昂氣勢的戰(zhàn)爭題材的詩歌.這首詩是其中的名作,借雪山孤訂肌斥可儷玖籌雪船磨城作背景,有力地顯示出戰(zhàn)士們誓掃樓蘭的決心,至今讀來,猶有黃沙撲面之感.
巴林右旗等寬: ______ 王昌齡的邊塞詩中多充斥著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憂國憂民的情懷,表達愿為國 家安邊寧民、 長治久安做出貢獻的雄心壯志,以及盛唐時代廣大知識分子的積極 進取精神.“三面黃金甲,單于破膽寒” (王昌齡《從軍行》) ,“氣高輕赴難,誰 ...
巴林右旗等寬: ______ 從軍行(四)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詩鑒賞 《從軍行》一共七首,這是其中的第四首.詩歌通過描寫在陰云密布、滿眼黃沙的瀚海“孤城”中擔任戍守任務的將士的寬廣胸襟,...
巴林右旗等寬: ______ 詩的前兩句描繪邊地風光,借以渲染戰(zhàn)爭氣氛.后兩句集中概括了戍邊將士長期參與的酷烈戰(zhàn)爭生活以及決心破敵的豪情.王昌齡 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巴林右旗等寬: ______ 王昌齡的《從軍行》有七首,判斷應該是這首,最后兩句 《從軍行共七首·其四》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北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巴林右旗等寬: ______ 《從軍行》1里面的“百尺”不是實指.王昌齡《從軍行》賞析 【其 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 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guān)山月》①, 無那金閨萬里愁②.詩意:西北邊陲,烽火城西面,四顧蒼茫,原野荒寂,只有這座危矗云空的百尺戍樓.時...
巴林右旗等寬: ______[答案] 《從軍行》七首是王昌齡青年時期漫游河西、隴右的作品,反映了邊防將士殺敵立功的壯志豪情. 《從軍行》二首應該是其晚年的作品,這從第一首中“早知行路難,悔不理章句”以及第二首詩中的悲泣內(nèi)容可以得到印證.《樂府詩集》卷三十三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