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桷有舄”的出處是哪里
“松桷有舄”全詩
《魯頌》
先秦 佚名
閟宮有侐,實實枚枚。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
上帝是依,無災(zāi)無害。
彌月不遲,是生后稷。
降之百福。
黍稷重穋,稙稚菽麥。
奄有下國,俾民稼穡。
有稷有黍,有稻有秬。
奄有下土,纘禹之緒。
后稷之孫,實維大王。
居岐之陽,實始剪商。
至于文武,纘大王之緒,致天之屆,于牧之野。
無貳無虞,上帝臨女。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
王曰叔父,建爾元子,俾侯于魯。
大啟爾宇,為周室輔。
乃命魯公,俾侯于東。
錫之山川,土田附庸。
周公之孫,莊公之子。
龍旂承祀。
六轡耳耳。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犧,是饗是宜。
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載嘗,夏而楅衡,白牡骍剛。
犧尊將將,毛炰胾羹。
籩豆大房,萬舞洋洋。
孝孫有慶。
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臧。
保彼東方,魯邦是嘗。
不虧不崩,不震不騰。
三壽作朋,如岡如陵。
公車千乘,朱英綠縢。
二矛重弓。
公徒三萬,貝胄朱綅。
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俾爾昌而熾,俾爾壽而富。
黃發(fā)臺背,壽胥與試。
俾爾昌而大,俾爾耆而艾。
萬有千歲,眉壽無有害。
泰山巖巖,魯邦所詹。
奄有龜蒙,遂荒大東。
至于海邦,淮夷來同。
莫不率從,魯侯之功。
保有鳧繹,遂荒徐宅。
至于海邦,淮夷蠻貊。
及彼南夷,莫不率從。
莫敢不諾,魯侯是若。
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
居常與許,復(fù)周公之宇。
魯侯燕喜,令妻壽母。
宜大夫庶士,邦國是有。
既多受祉,黃發(fā)兒齒。
徂徠之松,新甫之柏。
是斷是度,是尋是尺。
松桷有舄,路寢孔碩,新廟奕奕。
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
魯頌·閟宮翻譯及注釋
翻譯
深閉的郊廟清靜而又肅穆,它是那樣堅固而又很密致。懷念起偉大的始祖母姜源,她品德高尚既不邪也不僻。受到上天太多太多的眷顧,從未得過病也沒染過災(zāi)疫。懷胎滿十月整不早也不遲,就這樣誕生下我先祖后稷,無盡的福祿降臨他的身體。他能辨清黍子谷子誰先熟,大豆小麥哪個先播種下地。他從擁有自己邦國之日起,就教給人們種莊稼學(xué)農(nóng)藝,有五谷雜糧有金黃的黍米,有長穗水稻也有黑殼稻米。從他擁有自己國土之日起,就勇于把禹王的事業(yè)繼續(xù)。
貴為先祖后稷的孝子賢孫,實為我們的古公亶父太王,他早在定居岐山之南之時,就開始籌劃討伐昏亂殷商。大周發(fā)展到文王武王時代,就把太王的未竟事業(yè)弘揚(yáng)。大周武王順承上天的旨意,在牧野大戰(zhàn)之前慷慨激昂:將士們莫懷二心莫要顧慮,上天監(jiān)察在你們頭頂上方;我們這支討伐殷商的隊伍,必將人人獲得一份軍功章!周成王頒發(fā)命令給周公說,叔父啊我要赦封你的長子,讓他作諸侯去把魯國執(zhí)掌,到那里奮發(fā)有為拓土開疆,做我大周王室的忠臣良將!
成王于是就頒旨給魯僖公,讓他去做諸侯在都城之東。封賜給魯僖公廣袤的山川,封賜給他田地和屬國邊城。不愧為周公之孫莊公之子。排開龍旗儀帳去祭祀先祖,駕車的六條轡繩柔順從容。春祭秋嘗從不敢絲毫懈怠,祭奉先祖從不敢絲毫糊弄。偉大的皇天后土先祖后稷,我們?yōu)槟传I(xiàn)上赤牛犧牲,請您降臨享用合您的心情。謹(jǐn)請上天多多降福給我們,先祖周公偉大的列祖列宗,祈求上蒼降福你們在天庭!
準(zhǔn)備秋天祭祀先祖的神靈,從夏天就開始把牛角固定。擺列好白色公牛紅色犍牛,牛形酒尊碰撞出清脆響聲。燒烤乳豬煲好鮮美的肉湯,裝滿竹籩木豆和大型俎筒。跳起萬舞場面大氣又排場,賢孝的子孫盡享福祿祥禎。敬祝魯僖公事業(yè)發(fā)達(dá)昌盛,敬祝您健康長壽安樂一生!你擁有這東方廣袤的土地,魯國政通人和天下永太平。天道不虧損山川也不陷崩,大地不震動四海也不翻騰。衷心祝愿您壽比三星相聚,好比那高大的山岡和山陵!
魯僖公大驅(qū)舉國戰(zhàn)車千輛,戟矛裝飾紅纓弓柄拴綠繩,車上插兩桿戟矛兩張強(qiáng)弓。魯僖公率領(lǐng)著步卒三萬名,頭盔鑲著漂亮的貝殼紅纓。魯國大軍的氣勢勇不可當(dāng),痛擊了西北的邊族狄和戎,討伐了楚地舒國小小邊城,誰也不敢阻擋我大軍沖鋒!敬祝您事業(yè)發(fā)達(dá)如日中天,敬祝您健康長壽福祿祥禎。頭發(fā)黃鮐魚背長壽的象征,但愿您老當(dāng)益壯盡展才能!敬祝您事業(yè)昌盛身心安泰,敬祝您健康長壽桑榆遐齡。敬祝您萬事如意千歲萬年,敬祝您福壽無疆永保康寧!
您就像那巍峨的東岳泰山,魯國百姓都唯您馬首是瞻。我們魯國擁有龜山和蒙山,并把版圖擴(kuò)到極遠(yuǎn)的東邊。一直拓展到達(dá)那海邊之國,淮夷諸族歸屬到魯侯跟前。舉國百姓無不順從魯僖公,這就是魯僖公的功德圓滿。
我們魯國擁有鳧山和繹山,并把版圖擴(kuò)到徐戎聚居地。一直拓展到達(dá)那海邊之國,淮夷諸族蠻邦部落俱轄治,以及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部眾,沒有誰不遵從魯國的法律。沒有誰敢不歸從魯國一統(tǒng),敢不順應(yīng)魯侯僖公的旨意!
上天恩賜僖公深厚的福祿,長壽無疆永遠(yuǎn)對魯國統(tǒng)治。占據(jù)常國許田等朝宿之邑,收復(fù)周公時代舊有的疆域。魯僖公此時此刻內(nèi)心歡喜,還有高堂老母賢惠的妻子。施政讓大夫百姓各得其所,國家長治久安越來越富裕。魯侯理當(dāng)?shù)玫竭@許多福祉,祝您黃發(fā)童顏又生新牙齒!
建廟用徂來新甫山的松柏,修造師們又鋸斷又測高程,又是用丈量又是用尺子比。因為使用了長大的桷和松,所以才有正殿如此之偉雄,才有這漂亮的宮廟新落成。有才的奚斯寫下這首詩歌,確實篇幅很長又大氣恢宏,充分表達(dá)天下萬民的心聲。
注釋
1.閟(bì)宮:神宮。閟,閉門也。
2.侐(xù):清靜貌。
3.實實:廣大貌。枚枚:細(xì)密貌。
4.姜嫄(yuán):周始祖后稷之母。
5.回:邪。
6.依:助。
7.彌月:滿月,指懷胎十月。
8.后稷(jì):周之始祖,名棄。后,帝;稷,農(nóng)官之名,棄曾為堯農(nóng)官,故曰后稷。
9.百:言其多。
10.黍(shǔ):糜子。稷:谷子。重穋(tónglù):兩種谷物,通“穜稑”,先種后熟曰“穜”,后種先熟曰“稑”。
11.稙稺(zhízhì):,兩種谷物,早種者曰“稙”,晚種者曰“稺”。菽(shū):豆類作物。
12.奄:包括。
13.俾(bǐ):使。稼穡:指務(wù)農(nóng),“稼”為播種,“穡”為收獲。
14.秬(jù):黑黍。
15.纘(zuǎn):繼。緒:業(yè)績。
16.大(tài)王:即“太王”,周之遠(yuǎn)祖古公亶父。
17.歧:山名,在今陜西。陽:山南。
18.翦(jiǎn):滅。
19.文武:周文王、周武王。
20.屆:誅討。
21.牧之野:即“牧野”,地名,殷都之郊,在今河南淇縣西南。
22.貳:二心。虞(yú):誤。
23.臨:監(jiān)臨。
24.敦:治服。旅:軍隊。
25.咸:成,備。
26.叔父:指周公旦,周公為武王之弟,成王叔父。王,指成王,武王之子。
27.元子:長子。
28.侯:為侯。
29.啟:開辟。
30.錫:音義并同“賜”。
31.附庸:指諸侯國的附屬小國。
32.周公之孫、莊公之子:均指魯僖公。
33.承祀:主持祭祀。
34.轡(pèi):御馬的嚼子和韁繩。古代四馬駕車,轅內(nèi)兩服馬共兩條韁繩,轅外兩驂馬各兩條韁繩,故曰六轡。耳耳:和顧貌。
35.解(xiè):通“懈”。
36.享:祭獻(xiàn)。忒:變。
37.骍(xīn):赤色。犧:純色犧牲。
38.宜:肴,享用。
39.周公皇祖:即皇祖周公,此倒句協(xié)韻。
40.嘗:秋季祭祀之名。
41.楅衡(bìhēng):防止牛抵觸用的橫木。古代祭祀用牲牛必須是沒有任何損傷的,秋祭用的牲牛要在夏天設(shè)以楅衡,防止觸折牛角。
42.牡:公牛。剛:通“犅”,小牛。犧尊:酒尊的一種,形為犧牛,鑿背以容酒,故名。將(qiāng)將:音義并同“鏘鏘”,器物相碰的聲音。
43.毛炰(páo):帶毛涂泥燔燒,此是燒小豬。胾(zì):大塊的肉。羹(gēng):指大羹,不加調(diào)料的肉湯。
44.籩(biān):竹制的獻(xiàn)祭容器。豆:木制的獻(xiàn)祭容器。大房:大的盛肉容器,亦名夏屋。
45.萬舞:舞名,常用于祭祀活動。洋洋:盛大貌。
46.臧(zāng):善。
47.常:長。
48.三壽作朋:古代常用的祝壽語。三壽,《養(yǎng)生經(jīng)》:“上壽百二十,中壽百年,下壽八十。”朋,并。
49.朱英:矛上用以裝飾的紅纓。綠縢:將兩張弓捆扎在一起的綠繩。縢(téng):繩。
50.二矛:古代每輛兵車上有兩支矛,一長一短,用于不同距離的交鋒。重弓:古代每輛兵車上有兩張弓,一張常用,一張備用。
51.徒:步兵。
52.貝:貝殼,用于裝飾頭盔。胄(zhòu):頭盔。綅(qīn):線,用于編綴固定貝殼。
53.烝(zhēng):眾。增增:多貌。
54.戎狄:指西方和北方在周王室控制以外的兩個民族。膺(yīng):擊。
55.荊:楚國的別名。舒:國名,在今安徽廬江。
56.承:抵抗。
57.黃發(fā)臺背:皆高壽的象征。人老則白發(fā)變黃,故曰黃發(fā)。臺,同“鮐”,鮐魚背有黑紋,老人背有老人斑,如鮐魚之紋,故云。
58.胥:相。試:比。
59.耆(qí)、艾:皆指年老。
60.有:通“又”。
61.眉壽:指高壽。
62.巖巖:山高貌。
63.詹(zhān):至。陳奐《詩毛氏傳疏》:“言所至境也。”
64.龜、蒙:二山名。
65.荒:同“撫”,有。大東:指最東的地方。
66.淮夷: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控制的民族。同:會盟。
67.保:安。鳧、繹:二山名,鳧山在今山東鄒縣西南,繹山在今鄒縣東南。
68.徐:國名。宅:居處。
69.蠻貊(mò):泛指北方一些周王室控制外的民族。
70.南夷:泛指南方一些周王室控制外的民族。
71.諾:應(yīng)諾。
72.若:順從。
73.公:魯公。純:大。嘏(gǔ):福。
74.常、許:魯國二地名,毛傳謂為“魯南鄙北鄙”。
75.燕:通“宴”。
76.令:善。
77.宜:適宜。
78.祉(zhǐ):福。
79.兒齒:高壽的象征。老人牙落后又生新牙,謂之兒齒。
80.徂(cú)來:也作徂徠,山名,在今山東泰安東南。
81.新甫:山名,在今山東新泰西北。
82.度:通“剫”,伐木。尋、尺:皆度量單位,此作動詞用。
83.桷(jué):方椽。舄(xì):大貌。
84.路寢:指廟堂后面的寢殿。孔:很。
85.新廟:指閟宮。奕奕:美好貌。
86.奚斯:人名,魯國大夫。
87.曼:長。
88.若:顧。
魯頌·閟宮鑒賞
此詩一、二、三章敘述了周的發(fā)生、發(fā)展、壯大以及魯國的建立,并不是純粹介紹民族歷史,贊美所有先祖的功德,而是突出兩位受祀的祖先后稷和周公,以說明祭祀他們的原因。至于詩中提到的其他人,則只是陪襯而已。后稷是周民族的初祖,為姜嫄所生,其出生有一些神話色彩,《大雅·生民》記載較為詳細(xì)。詩寫到這些是因為姜嫄有端正的德性,但主要的卻是體現(xiàn)后稷的不凡與神異,和《生民》詩的用意一致。后稷的發(fā)展農(nóng)業(yè),固是上天賜之百福,更和他個人受命于天分不開。以下敘述太王、文王、武王,重點在于滅商,太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而文王、武王“纘太王之緒”,“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發(fā)展線索極為清楚。關(guān)于周公功績,詩中沒有明載,但“(成)王曰:叔父,建爾元子,俾侯于魯,大啟爾宇,為周室輔。”分明見出周公于建周有大功勞。《史記·魯周公世家》載:“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宮,已殺紂,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以夾輔武王,釁社,告紂罪于天及殷民。”周公在滅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他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雖位極人臣,卻不能和天子并提,故詩人用比較隱晦的方法突出了周公的功績。第三章末詩人寫道:“皇皇后帝,皇祖后稷。”又說:“周公皇祖。”詩意就豁然明朗了。“周公皇祖”之“皇祖”,鄭玄以為伯禽,朱熹謂為群公,皆誤。明指周公,倒文以協(xié)韻耳。
詩人對魯國輝煌的歷史進(jìn)行謳歌,敘述魯公軍隊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的戰(zhàn)績。“戎狄是膺”是北部邊境平安,不受侵?jǐn)_,“荊舒是懲”則指僖公從齊侯伐楚之事。“泰山巖巖”以下,寫魯國疆域廣大,淮夷、徐宅、蠻貊、南夷,莫不率從,莫敢不諾。因為此時魯國對淮夷用兵最多,成績最大,故詩人一再言之。大致魯國在以后的發(fā)展中,初封的土地或有損失,而此時又有所收復(fù),故詩曰:“居常與許,復(fù)周公之宇。”從全詩看,詩人著重從祭祀和武事兩方面反映出魯國光復(fù)舊業(yè)的成就,而又統(tǒng)一在僖公新修的閟宮上,閟宮之祭本是周王室對魯國的特殊禮遇,同時詩人又認(rèn)為魯國的種種成功也來自那些受祀先祖在天之靈的庇佑,這樣,詩的末章又描寫作廟情況,和“閟宮有恤”前后呼應(yīng),使全詩成為一個完整的結(jié)構(gòu)。
《魯頌·閟官》是《詩經(jīng)》三百篇中最長的一篇,全詩共一百二十句,《毛詩》原分八章,朱熹《詩集傳》分九章,五章每章十七句,二章每章八句,二章每章十句。各章之間,意義相互連貫,前后敘述僖公作廟,并以奚斯作頌結(jié)束全詩。中間寫祖先功德、僖公祀祖、僖公武功及家人群臣情況,同時穿插了對僖公福壽的反覆祝頌,而其中六個“俾爾”句型分置三處,使本來恢宏的氣勢更起伏跌蕩,如錢江潮水一浪高過一浪。在語言方面,極鋪張揚(yáng)厲之能事,敘事細(xì)密,寫秋嘗則“秋而載嘗,夏而楅衡。白牡騂剛,犧尊將將,毛炰胾羹,籩豆大房”,各種祭品,各種容器,一一陳列,以顯出其規(guī)模之盛大。寫魯公軍旅則“公車千乘,朱英綠縢,二矛重弓。公徒三萬,貝胄朱綅,烝徒增增。”威武的戎裝,精良的武器,體現(xiàn)軍隊無堅不摧的士氣。此外,“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徂來之松,新甫之柏”等以繁密的語言組成排比整齊的句子,也為增加詩歌氣勢起到推助作用。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中指出該詩對于漢代辭賦的影響,是很有眼力的。但是,在詩中詩人表達(dá)的是周公后裔們對于僖公光復(fù)舊物所產(chǎn)生的共鳴,是對于再現(xiàn)過去輝煌的向往,這是一個衰落宗族特定時期的真實感情,作為魯國詩人代表的作者抒發(fā)了這種感情,它既是充沛的又是復(fù)雜的,只有長篇巨制才能容納得下,只有細(xì)致的描寫和深透的論說才能盡情傾吐。劉勰《文心雕龍》曰:“詩人篇什,為情而造文;辭人賦頌,為文而造情。”這就是《魯頌·閟宮》和揚(yáng)、馬辭賦的本質(zhì)區(qū)別,也是方氏未曾注意到的。
魯頌·閟宮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歌頌魯僖公能興祖業(yè)、復(fù)疆土、建新廟的詩歌。魯國在建國之初是諸侯中第一等大國,土地之大,實力之強(qiáng),在諸侯中罕有所匹,在伯禽時,曾有過赫赫武功。《史記·魯周公世家》:“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并興反。于是伯禽率師伐之于肹,作《肹誓》,……遂平徐戎,定魯。”在定魯?shù)倪^程中當(dāng)還有許多武功,但載籍殘缺,事已不傳,只能是想像了。伯禽治魯,更重文治,頗略武功,所以魯積弱凌夷,到僖公時代,由于內(nèi)憂外患,在諸侯中的威信日益下降,連僖公本人也只能靠齊國的勢力返回魯國。不過,僖公即位之后,確也做了一些事情,除禮制上恢復(fù)祭后稷、周公以天子之禮外,也頻繁地參加諸侯盟會,對外用兵,以逐漸提高和恢復(fù)其應(yīng)有的威望,僅以《春秋》經(jīng)傳來看,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會齊侯、宋公、陳侯、衛(wèi)候、鄭伯、許男、曹伯侵蔡,伐楚;僖公十三年(公元前647年):會齊侯、宋公、陳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曹伯于咸,淮夷病杞故;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會齊侯、宋公、陳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邢侯、曹伯于淮。而《魯頌·泮水》詩中更有“在泮獻(xiàn)功”之事。魯國人以這段輝煌的歷史為驕傲,因此在祭祀宗廟時不免歌功頌德。魯人祭祀的地點,就是詩題中的“閟宮”,亦即詩中提到的“新廟”,是列祖列宗所在之處,也是國家的重要場所。《左傳·成公二年》:“祀,國之大事也。”祭祀固然各國都有,但在極為注重禮制的周王朝,諸侯國由于地位不同,宗廟祭祀都有一定的區(qū)別,不能和周王室相同,否則,就是僭越。然而魯國卻是一個例外,《禮記·明堂位》曰:“成王以周公為有勛勞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車千乘,命魯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禮樂……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禮也。”這是魯人引為自豪的。詩中所敘祭祀,則正指此事。
學(xué)者認(rèn)為此詩為魯僖公時奚斯所作,當(dāng)作于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其所寫祭祀儀式即為僖公會八國之師伐楚凱旋后所舉行之祭禮。
“泰山巖巖,魯邦所瞻”的意思
街,是城的經(jīng)絡(luò),是連接人文地理的重要線條,這一線條讓一座城市有了骨感美,有了難以料想的氣質(zhì)與魅力。著名的通天街在泰安人民的心里是一條通往神的大街,是一條通往燦爛與輝煌的街體,與山脈緊密相擁的石階像一道歷史之音揚(yáng)奏在泰山腳下。街上的行人或手捧燭臺,或手擎香火,那姿態(tài)之安詳,那形...
尚屬于五行屬什么,幫忙算下五行,名字!天運
徂來之松,新甫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松桷有舄,路寢孔碩。新廟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 猗與那與!置我鞉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湯孫奏假,綏我思成。鞉鼓淵淵,嘒嘒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於赫湯孫,穆穆厥聲。庸鼓有斁,萬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渭陽原文_翻譯及賞析
保有鳧繹,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蠻貊。及彼南夷,莫不率從。莫敢不諾,魯侯是若。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居常與許,復(fù)周公之宇。魯侯燕喜,令妻壽母。宜大夫庶士,邦國是有。既多受祉,黃發(fā)兒齒。徂徠之松,新甫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松桷有舄,路寢孔碩,新廟奕奕。奚斯所作,...
古詩詞中含“月”的句子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dá),況乃未休兵。11、《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12、《旅宿》【唐】杜牧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遠(yuǎn)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
詩經(jīng)中含有瑛字的句子
首先說一下古文“瑛”一般寫作“英”,所以詩經(jīng)305篇中沒有“瑛”只有“英”,需要的話我可以給你詩經(jīng)全部305篇你自己找,下面是305篇中帶英的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80. ...
詩經(jīng)中《頌》的第一篇是什么?
詩經(jīng)中頌的第一首: 清廟
詩詞有哪些韻
入聲三覺:覺[知覺]角桷榷岳樂[音樂]捉朔數(shù)[頻數(shù)]卓啄琢剝駁雹璞樸殼確濁擢濯渥幄握學(xué)齷齪槊搦鐲喔邈犖入聲四質(zhì):質(zhì)日筆出室實疾術(shù)一乙壹吉秩率律逸佚失漆栗畢恤密蜜桔溢瑟膝匹述黜弼蹕七叱卒[終也]虱悉戌嫉帥[動詞]蒺侄躓怵蟋篳篥必泌蓽秫櫛唧帙溧謐昵軼聿詰耋垤捽茁觱鷸窒苾?nèi)肼曃逦?物佛...
稼祥在詩經(jīng)的出處?
松桷有舄,路寢孔碩。新廟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 7、《殷武》 <稼穡匪解。> 撻彼殷武,奮伐荊楚,穼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 維女荊楚,居國南鄉(xiāng)。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設(shè)都于禹之績。歲事來辟,勿予禍適。稼穡匪解。 天命...
松桷的解釋
松桷的解釋松木做的方椽子。 《詩·魯頌·閟宮》 :“松桷有舄,路寢孔碩。” 高亨 注:“桷,方的椽子。” 詞語分解 松的解釋 松 (②松④松) ō 種子 植物的一屬,一般為常綠 喬木 ,脂可提取松香或松節(jié)油等。種子可榨油和食用:松針。松脂。松香。松子。 稀散,不緊密,不靠攏,與“...
求帶巖字的詩或詞,
保有鳧繹,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蠻貊。及彼南夷,莫不率從。莫敢不諾,魯侯是若。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居常與許,復(fù)夏公之宇。魯侯燕喜,令妻壽母。宜大夫庶士,邦國是有。既多受祉,黃發(fā)兒齒。徂徠之松,新甫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松桷有舄,路寢孔碩,新廟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
相關(guān)評說:
西秀區(qū)平衡: ______ 具體解釋如下: 1:出處: 《栽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愛手自移. 蒼然澗底色,云濕煙霏霏. 栽植我年晚,長成君性遲. 如何過四十,種此數(shù)寸枝? 得見成陰否,人生七十稀. 愛君抱晚節(jié),憐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見,階前故種君. 知君死則已,不死會凌云. 2:解釋: 意思是小松樹還不足一尺粗,它是我親手栽種的.
西秀區(qū)平衡: ______ 山有橋松,卻因歷代說詩者的刻意求深而蒙上重重?zé)熿F,每章四句,懷著無限驚喜的心情對自己戀人的俏罵,隰有荷華.這首詩寫一位男子在與情人歡會時,乃見狂且.不見子充《山有扶蘇》,隰有游龍.全詩二章. 作品原文 山有扶蘇 山有扶蘇.不見子都,《詩經(jīng)·鄭風(fēng)》的第十首,仿佛詩中真有什么深意似的,乃見狡童.為先秦時代鄭國華夏族民歌.就是這樣一首明白易懂的情歌
西秀區(qū)平衡: ______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出處】《論語·子罕》. 【大意】到了天氣寒冷的時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提示】兩億多年前,嚴(yán)寒使大部分植物滅絕,但卻產(chǎn)生了耐寒的松柏;兩千多年前,戰(zhàn)亂使周王朝衰微,孔子發(fā)出了“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感嘆.松柏傲寒而屹立,多么像在亂世和逆境中保持崇高尊嚴(yán)和氣節(jié)的人啊!所以,古人稱松、竹、梅為“歲寒三友”,贊美它們經(jīng)冬不凋的品質(zhì),也就是贊美那些在艱難困苦中不屈不撓、堅持真理、守衛(wèi)正義的人們.
西秀區(qū)平衡: ______ 出自清朝 -'張潮' 的 '《幽夢影》' —隨筆體格言小品文集 希望可以幫到你.
西秀區(qū)平衡: ______ 每年的旅游對于我們一家人來說,是不得不去但又心有余悸,這幾年都是高興而去,掃興而歸.在旅途中總有一些不開心的事,不是導(dǎo)游不好,就是酒店或者餐飲不盡人意.我們家是上有老人,下有小孩,全民參與旅游.游得多了,當(dāng)然意見也...
西秀區(qū)平衡: ______ 1、沒有了,具體原文奉上,請你考察: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云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逕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rèn)舊林,登崖過嶺,持斧...
西秀區(qū)平衡: ______ 這是四川青城山圓明宮的一副對聯(lián) “栽竹栽松,竹隱鳳凰松隱鶴;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龍”. 這副對聯(lián)由清未江蘇沭陽書畫家周宗濂所書,據(jù)說對聯(lián)是鄭板橋所撰,但查無證. 上聯(lián)是說:栽竹栽松,竹林中隱藏著鳳凰,松樹上棲隱著仙鶴.下載是說:壘山養(yǎng)水,山中隱藏著虎豹,水中潛藏著蛟龍. 意思就是說要想得到好的結(jié)果,一定要做好準(zhǔn)備工作.
西秀區(qū)平衡: ______ 心有猛虎,細(xì)嗅薔薇.是英國詩人西格里夫·薩松代表作《于我,過去,現(xiàn)在以及未來》的經(jīng)典詩句.原話是“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詩人余光中將其翻譯為:心有猛虎,細(xì)嗅薔薇.意思是,老虎也會有細(xì)嗅薔薇的時候,忙碌而遠(yuǎn)大的雄心也會被溫柔和美麗折服,安然感受美好.講的是人性中陽剛與陰柔的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