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xué)而中的四字成語
1. 《論語,學(xué)而篇》中的成語有哪些
犯上作亂
這個成語的正確讀音是:fanshangzuoluan.成語中犯上的意思是冒犯尊長,作亂的意思是鬧亂子.也就是指冒犯尊長或地位高的人,搞叛逆活動.它的出處在《論語》學(xué)而一篇中,原文是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意思是說:有子說,他的為人是孝順父母,尊重兄長的,卻又喜歡犯上,這是很少有的;不喜歡犯上,卻喜歡作亂,這種人是不會有的啊.有子姓有,名若,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孝十三歲,還有的學(xué)者認為他比孔子孝三十三歲.在論語中記載的孔子的學(xué)生一般都稱字,唯獨曾參和有子是可以稱子的,因此認為或者懷疑論語就是他們的學(xué)生編纂而成.但是有若稱子,可能是由于他在孔子死后曾一度為孔門弟子所尊重的緣故.至于在《左傳》哀公八年說有若是一個國士,這還未必是足以使他稱子的原因.孝悌中的孝是指子女對長輩的敬愛順從;弟同梯,指弟弟尊重順從兄長.這個成語在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截磯一章里有這樣的記載:那黃得功一介武夫,還知報效,俺們到肯犯上作亂不成?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這個成語的正確讀音是:youzegaizhiwuzejiamian.成語中的之是缺點的意思,勉是勉勵.就是指對于別人提出的缺點和錯誤,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沒有,就用來勉勵自己.它的出處在在《論語》學(xué)而中,是這樣記述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意思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哪?同朋友往來是否誠實了哪?老師傳授我的學(xué)業(yè)是否復(fù)習(xí)了哪?后來宋代朱熹的在《四書集注.論語.學(xué)而》一篇中進行了總結(jié),提到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原文是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自治誠且如此,可謂得為學(xué)之本矣.曾子也是孔子的學(xué)生,名參,字子與.三省是指多次的自我反省.句中的習(xí)字的意思包括溫習(xí)、實習(xí)、演習(xí),但是在本句中的意思是復(fù)習(xí).在明朝王守仁的《傳習(xí)錄》卷中,有這樣的描述:諸童子務(wù)要各以實對,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2. 【論語六則中的四字成語.】
第一則:為人處事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xué)而》)第二則:為人處事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xí)乎?” (《學(xué)而》)第三則:學(xué)習(xí)方法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第四則:學(xué)習(xí)方法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為政》)第五則:學(xué)習(xí)態(tài)度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第六則:學(xué)習(xí)態(tài)度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里仁》) 第七則:學(xué)習(xí)態(tài)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編輯本段]第八則:怎樣做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泰伯》)第九則:怎樣做人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第十則:怎樣做人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
3. 論語中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成語
1、不亦樂乎 2、溫故知新 3、三十而立
4、逝者如斯 5、不舍晝夜 6、三人行,必有我?guī)?/p>
7、擇善而從 8、匹夫不可奪志
中其他成語
溫故知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隨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
不慍,不亦君子乎?
不恥下問——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鮮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眾星拱月——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見義勇為——見義不為,無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盡善盡美——盡美矣,又盡善也.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質(zhì)彬彬——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誨人不倦——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舉一反三——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诵校赜形規(guī)熝?
擇善而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蕩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任重道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循循誘導(dǎo)——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欲罷不能——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過猶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內(nèi)省不疚——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察言觀色——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名正言順——名不正,則言不順.
手足無措——刑罰不中, *** 無所措手足.
一言興邦——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
欲速則不達——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殺身成仁——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道不同不相為謀——道不同,不相為謀.
分崩離析——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禍起蕭墻——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血氣方剛——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
殺雞焉用牛刀——割雞焉用牛刀?
色厲內(nèi)荏——色厲而內(nèi)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道聽途說——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心安理得——則心安而德全矣.
文過飾非——小人之過也必文.
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為賊也!
待價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 論語中的四字詞語
.《論語》首創(chuàng)的成語。
《論語》首創(chuàng)的成語,指后世沿用《論語》原書文字,保留原有語法結(jié)構(gòu)而形成的成語。 (1)不亦樂乎 出自《學(xué)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周而不比 出自《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每事問 出自《八佾》:“子入太廟,每事問。” (4)不亦樂乎《論語·學(xué)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5)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6)陳力就列《論語·季氏》:“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7)成人之美《論語·顏淵》:“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8)惡衣惡食《論語·里仁》:“士之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9)苗而不秀《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這類成語,幾乎每篇都有。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犯而不校(《泰伯》)、空空如也(《子罕》)、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鄉(xiāng)黨》),這類成語占《論語》成語的很大部分,是《論語》成語的重要組成部分。
2 .出自《論語》的成語。出自《論語》的成語,指來源于《論語》,但又經(jīng)后人加工、提煉而形成的成語。
據(jù)考察分析,后人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方式形成這類成語。 (1)選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義的成分組成成語。
如:眾星拱辰 出自《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拱”古作“共”)安老懷少 出自《公冶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2)將原句中的虛字和不影響意義的實字刪減而成的成語。如:節(jié)用愛人 出自《學(xué)而》:“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舉直錯枉 出自《為政》:“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 *** 服;舉枉錯諸直, *** 不服。’ (3)在原句詞語的基礎(chǔ)上增加適當?shù)淖侄鴺?gòu)成成語。
如:異端邪說 出自《為政》:“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在“異端”后加“邪說”。
中庸之道 出自《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在“中庸”后加“之道”。 (4)將原型成語(即首創(chuàng)成語)中的字更換形成另一成語。
如:隨心所欲 出自《為政》:“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將“從”換作“隨”。
有始有終 出自《子張》:“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將“卒”換作“終”。 (5)將原文中否定意義的詞句改為肯定意義構(gòu)成成語。
如:見義勇為 出自《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改“無勇”為“勇”,“不為”為“為”。
周急繼乏 出自《雍也》:“若不周急不繼富”。改“不繼富”為“繼乏”。
5. 論語中的成語《學(xué)而》
《論語》共有二十篇,每篇以開頭幾個字命名。
本文選的成語皆是《學(xué)而》篇中的成語。①不亦樂乎原文: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意思:朋友從遠方來,不是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嗎?注: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里相當于“嗎”。
用來表示極度、淋漓盡致的意思。個人心得:這個成語近年來被用得不亦樂乎,上至國家主席迎接國賓,下至普通老百姓歡迎親朋好友。
旅行社更是拿這句話當作座右銘。想想圣人就是圣人,朋友自遠方來,的確是件快樂無比事情。
他用簡短的四個字把快樂的心情表達得如此淋漓盡致。②犯上作亂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意思:不喜好冒犯長輩和上司,而喜好作亂的人是沒有的。個人心得:作為自己的上司最好是不要得罪的。
有些人專門抗上,總覺得上司哪兒哪兒還不如自己。處處給上司難堪,到頭來自取其辱。
自凡人家能給你當領(lǐng)導(dǎo),肯定在哪方面有過人之處。或是學(xué)歷,或是資歷、或是有背景、或是機遇好、或許跟領(lǐng)導(dǎo)的私交好。
如果什么都不是的話,那就是說明你的為人處世不如人家,不然為什么領(lǐng)導(dǎo)提拔人家不提拔你?不服氣是不行的。對于上司可以不“卑”,但絕不可以“亢”。
這是為人之道。③巧言令色原文:巧言令色,鮮矣仁。
意思:花言巧語,一團和氣的臉色,這類人是很少有仁德的。注: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個人心得:其實這個成語最早不是出自《論語》,而是出自《尚書》。
我之所以把此成語放在這兒,是喜歡老夫子對巧言令色的解釋。當我N遍重讀《論語》時,終于明白后人為什么稱孔子為思想家了。
他老人家總結(jié)得太對了!凡是巧言令色者有如下幾個特征:虛偽、諂媚、膽小、詭秘、當面奉承背后詆毀、眼 神游移不定、說話言不由衷。您說凡是具有這種特征人能有仁德之心嗎?答:沒有!這種人能和他交往嗎?答:不能!④行有余力原文: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
意思:在工作之余,還有剩余的精力和時間的話再學(xué)一些文化。個人心得:如今科學(xué)知識日新月異,利用業(yè)余時間學(xué)點文化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很符合現(xiàn)在的國情。
不過現(xiàn)在用的新名詞叫做“充電”。意思是一樣的。
⑤賢賢易色原文: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意思: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個人心得:依我看來尊重賢德的人,與看重女色似乎并不矛盾。有道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⑥言而有信原文: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意思:說話靠得住,講信用。個人心得: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做人準則。
⑦慎終追遠原文: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意思: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先祖。
后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注:終:人死;遠:指祖先。
個人心得:這是件比較傳統(tǒng)的事情。雙方父母均健在,對此沒有深刻的體會。
我倒是覺得父母健在時應(yīng)多盡點孝心。至于祭祀倒不必做得那么隆重、體面。
⑧溫良恭儉讓原文: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意思:溫和、善良、恭敬、節(jié)儉、忍讓這五種美德,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
個人心得:這五個字原本是對孔子的學(xué)生子貢對孔子的評價。是儒家的為人之道,也是現(xiàn)在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的基本。
⑨小大由之原文: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
小大由之。意思 :禮儀之事當以和諧為貴。
古代賢王的可貴之處就在于此,大小事情都依照這個原則來做。⑩食無求飽原文: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意思:君子對吃飯和居住條件要求不要過高。做事要機敏勤快,說話則要小心謹慎。
個人心得:這一句話里出了兩個成語。可謂言簡意賅。
這人一旦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在收入達不到的情況下,必然要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所以做人最好要淡泊名利。
⑾敏于事慎于言參照食無求飽⑿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原文: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意思:子貢說:貧窮不巴結(jié)奉承,富裕而不驕傲自大,這種人怎么樣呢?孔子答道:馬馬虎虎,但不如貧窮依然快樂,富裕而愛好禮儀的人。
個人心得:到了孟子那里發(fā)展成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大概孟子的話是從這兒化出來的。
老百姓有句俗話叫做:人窮志不短。⒀告往知來原文: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6. 求《論語 學(xué)而》篇里的16個成語 最好有解釋和出處
【原文】 子曰(1):“學(xué)(2)而時習(xí)(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9)乎?” 【譯文】孔子說:“學(xué)了又時常溫習(xí)和練習(xí),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原文】有子(1)曰:“其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鮮(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5)。
君子務(wù)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8)?” 【譯文】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
不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wù),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
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1),鮮(2)仁矣。”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為人謀而不忠(3)乎?與朋友交而不信(4)乎?傳不習(xí)乎?”【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xué)業(yè)是不是復(fù)習(xí)了呢?” 【原文】 1·5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言,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譯文】孔子說:“治理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嚴謹認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無欺,節(jié)約財政開支而又愛護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nóng)時”。 【原文】 1·6 子曰:“弟子(1)入(2)則孝,出(3)則弟,謹(4)而信,泛(5)愛眾,而親仁(6),行有余力(7),則以學(xué)文(8)。”
【譯文】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xué)習(xí)文獻知識。”
【原文】 1·7 子夏(1)曰:“賢賢(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xué),吾必謂之學(xué)矣。”
【譯文】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xué)習(xí)過,我一定說他已經(jīng)學(xué)習(xí)過了。”
【原文】 1·8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xué)則不固。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xué)習(xí)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原文】 1·9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譯文】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dǎo)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
【原文】 1·10 子禽(1)問于子貢(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5)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7)異乎人之求之與?” 【譯文】 子禽問子貢說:“老師到了一個國家,總是預(yù)聞這個國家的政事。
(這種資格)是他自己求得呢,還是人家國君主動給他的呢?”子貢說:“老師溫良恭儉讓,所以才得到這樣的資格,(這種資格也可以說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許與別人的求法不同吧?”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觀其(1)志;父沒,觀其行(2);三年(3)無改于父之道(4),可謂孝矣。” 【譯文】 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因為他無權(quán)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合理部分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
【原文】 1·12 有子曰:“禮(1)之用,和(2)為貴。先王之道(3),斯(4)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5)之,亦不可行也。”
【譯文】 有子說:“禮的應(yīng)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里。
但不論大事小事只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這是因為)為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jié)制和諧,也是不可行的。”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1)于義(2),言可復(fù)(3)也;恭近于禮,遠(4)恥辱也;因(5)不失其親,亦可宗(6)也。” 【譯文】 有子說:“講信用要符合于義,(符合于義的)話才能實行;恭敬要符合于禮,這樣才能遠離恥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原文】 1·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xué)了。”【原文】 1·15 子貢曰:“貧而無諂(1),富而無驕,何如(2)?”子曰:“可也。
未若貧而樂(3),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謂與?”子曰:“賜(5)也!始可與。
勵志高雅的四字成語
2. 表示勵志的四字成語 勵志成語大全:聞雞起舞、白手起家、卷土重來、晨鐘暮鼓、破釜沉舟、投筆從戎、金石為開、人定勝天、良藥苦口、懸梁刺股、問心無愧、志在四方、磨杵作針。 聞雞起舞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
成語的語四字詞
惡語中傷、 浮文巧語、 萬語千言、 甜語花言、 呢喃細語、 散言碎語、 傷言扎語、 課語訛言、 好語如珠、 三言兩語、 淫言媟語、 喃喃低語、 話言話語、 默然無語、 閑言淡語 2. 帶“語”的四字詞語 出處語默 村學(xué)究語 沉吟不語 出語成章 讒言佞語 出言吐語 對床夜語 低聲細語 多言多語...
部編三年級語言上冊四字成語
ABAC式 人山人海 誠心誠意 惟妙惟肖 無影無蹤 無邊無際 將信將疑 快人快語 難舍難分 一心一意 4、含反義詞的四字詞語: 南轅北轍 南來北往 天南地北 東張西望 東倒西歪 異口同聲 大驚小怪 無中生有 談古論今 喜新厭舊 深入淺出 小題大做 左鄰右舍 左顧右盼 4、含數(shù)字的四字詞語: 一本...
古人刻苦學(xué)習(xí)的成語
古人刻苦學(xué)習(xí)的成語有:穿壁引光、刺股讀書、冬寒抱冰,夏熱握火、鈍學(xué)累功、頓學(xué)累功、攻苦食淡、攻苦食儉、刮摩淬勵、積雪囊螢、堅苦卓絕、艱苦卓絕、聚螢積雪、聚螢映雪、絕甘分少、刻苦耐勞、刻苦鉆研、口不絕吟、匡衡鑿壁、臨池學(xué)書、埋頭苦干、磨礪自強、磨礱淬礪、駑馬十駕、勤學(xué)苦練、深...
學(xué)校常用四字成語
3. 學(xué)校勵志四字成語 懸梁刺股、鑿壁借光、孜孜不倦、秉燭達旦 篤學(xué)好古、牛角掛書,囊螢映雪、發(fā)奮圖強、持之以恒、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好學(xué)不倦、韋編三絕、聞雞起舞 全神貫注、聚精會神、一絲不茍、專心致志、孜孜不倦、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博覽群書 豁然開朗 學(xué)而不...
含有而的四字成語
含有而的四字成語如下:脫口而出、顯而易見、秘而不宣、知難而退、背道而馳、不勞而獲、隨遇而安、視而不見、輕而易舉、拍案而起 不辭而別、適可而止、竭澤而漁、揚長而去、不言而喻、落荒而逃、魚貫而入、從天而降、蜂擁而至、具體而微、鍥而不舍滿載而歸、死而后已、戛然而止、...
有關(guān)讀書寫字的四字成語
2. 關(guān)于讀書的四字詞語 懸梁刺骨 鑿壁偷光 囊螢映雪 聞雞起舞 精益求精 字斟句酌 韋編三絕 孜孜不倦 刺股懸梁 映雪讀書 手不釋卷 學(xué)而不厭 一目十行 與書有關(guān)的成語(詞語): 白面書生 閉戶讀書 秉筆直書 博覽群書 刺股讀書 大書特書 丹書鐵契 丹書鐵券 掉書袋 讀書得間 讀書三到 讀書三余 讀書...
勵志四字成語有哪些
勵志四字成語有哪些 勵志四字成語有哪些?成語中,大部分是四字成語,成語充分地體現(xiàn)了漢語的博大精深,一般來源于歷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話傳說或者古典文學(xué)作品等等,那么勵志四字成語有哪些呢?勵志四字成語有哪些1 1、勤能補拙 2、人定勝天 3、鍥而不舍 4、懸梁刺股 5、手不釋卷 6、韋編...
語字成語四字詞語
1. 表示學(xué)習(xí)認真的四字成語 精益求精;孜孜不倦、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博覽群書 豁然開朗 學(xué)而不厭 博學(xué)強記 不恥下問 孜孜不倦 循序漸進 融會貫通 各抒己見 集思廣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釋卷 書聲瑯瑯 程門立雪 穿壁引光 春誦夏弦 讀書破萬卷 讀書三到 讀書三余 耳聞則...
形容刻苦學(xué)習(xí)的成語
四、堅持不懈 白話釋義:堅持到底,一點不松懈。朝代:民國 作者:趙爾巽 出處:《清史稿·劉體重傳》:“煦激勵兵團;堅持不懈”翻譯:轉(zhuǎn)而激勵兵團;堅持到底,一點不松懈。五、自強不息 白話釋義:“君子以自強不息。” 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息:停止。朝代:西周 作者:姬昌 出處:《周易·乾》...
相關(guān)評說:
花溪區(qū)變速: ______[答案] 成語典故 出處及注釋 1.有教無類 《論語.衛(wèi)靈公》受教育不分貴賤,賢愚,機會都是均等的. 2.金聲玉振 《孟子.萬章下》 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也.(孟子稱贊孔子 才德兼?zhèn)?學(xué)識淵博,正如奏樂,以鐘發(fā)聲,以磬收樂,集眾音...
花溪區(qū)變速: ______ 那幾則論語呢? 猜一下: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⒁娰t思齊、任重道遠、不亦樂乎
花溪區(qū)變速: ______ 初一(七年級)語文 論語六則中的成語: 1、不恥下問 【拼音】:bù chǐ xià wèn 【釋義】:樂于向?qū)W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xué)習(xí),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例句】:閣下既~,弟先須請教...
花溪區(qū)變速: ______ 都是格言和警句 語:三省吾身 【解釋】:〖釋義〗省:檢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檢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 【出處】:《論語·學(xué)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成語:一日三省 【解...
花溪區(qū)變速: ______ 學(xué)而時習(xí)之來自歷史典故,全句是“學(xué)而時習(xí)之,溫故而知新”,在《論語·學(xué)而》中有記錄,意思是學(xué)過的內(nèi)容要經(jīng)常練習(xí)它,是孔子重要的學(xué)術(shù)思想...
花溪區(qū)變速: ______ 溫故知新 出處: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還要嗎
花溪區(qū)變速: ______ 名言: 1、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2、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3、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4、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成語: 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⑷沃氐肋h、死而后已 、見賢思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亦樂乎、擇善而從.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花溪區(qū)變速: ______ 懸梁刺股、鑿壁借光、孜孜不倦、 秉燭達旦 篤學(xué)好古、牛角掛書, 囊螢映雪、發(fā)奮圖強、持之以恒、 廢寢忘食、夜以繼日. 好學(xué)不倦、 韋編三絕、聞雞起舞 全神貫注、 聚精會神、一絲不茍、專心致...
花溪區(qū)變速: ______ 【拼音】xué ér shí xí zhī 學(xué)而時習(xí)之【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在教學(xué)上有豐富的經(jīng)驗,常常與學(xué)生們一道研討問題,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