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詞類活用做的規(guī)律珍藏版 文言文詞類活用
一、 名詞帶賓語,則這個名詞活用作動詞。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連用,又無做謂語的動詞,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可能是:
A. 偏正關(guān)系(狀謂、動補(bǔ)除外,這只講名詞性詞組) 例如:(1)河水清且漣猗。(《伐檀》) *
(2)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B. 并列關(guān)系 例如:門庭若市。(《鄒忌諷齊王納諫》)
C. 同位關(guān)系 例如:副將軍史德威慨然任之。(《梅花嶺記》)
兩個名詞連用,句中又無做謂語的動詞,則其中可能有一個名詞活用作動詞。(上面三種關(guān)系除外) 例如:1.舍相如廣成傳舍。(《廉頗藺相如列傳》)。*(動賓)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主謂)
練習(xí):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動詞的名詞,并翻譯各句。
1.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陳涉世家》)
2. 曾皙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3.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同上)
4. 民生涂炭。(《三元里抗英》)
5. 愿為市鞍馬。(《木蘭詩》) *
6. [客]一無所持,而腰多白金。(《大鐵椎傳》)*
7. 刑人如恐不勝。(《鴻門宴》)
8. 士兵德順昌甚。(《五人墓碑記》)*
9. 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
10. 甕牖繩樞。(同上)
11. 老者衣帛食肉。(《齊桓晉文之事》)
12. 子墨衰絰。(《 之戰(zhàn)》)
13. 婦撫兒乳。(《口技》)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連用,它們之間如果不是偏正、并列、同位關(guān)系,一般地說,其中則有的名詞活用作動詞。它們之間可能是主謂、狀謂、動賓關(guān)系:曾皙后,諸越則桃李冬實、衣褐。
二、 名詞帶狀語,則這個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帶狀語 1.副詞修飾名詞 一、一般副詞:公將鼓之。
二、否定副詞:天不雨。
2、介詞結(jié)構(gòu)修飾名詞: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過秦論》
3、名詞帶動詞性狀語:婦撫兒乳。(《口技》)
練習(xí)題:譯句解名詞動用的詞
1、 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賣柑者言》)
2、 皆衣繒單衣。(《西門豹治鄴》)
3、 使人先表 澭水。(《察今》)
4、 范增數(shù)目項王。(《鴻門宴》)
5、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莊暴見孟子》)
6、 不蔓不枝。(《愛蓮說》)
7、 彼不我恩也;郎誠見完與恩,無所不可。(《童區(qū)寄傳》)
8、 貧者席地而臥,春氣動,鮮不疫矣。(《獄中雜記》)
9、 君子不齒。(《師說》)
10、 昨日入城市。(《蠶婦》)
11、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
12、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石鐘山記》)
13、出入必輿隸。(《苦齋記》)
14、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15、惟極貧無依,則械系不梢寬。(《獄中雜記》)
三、 名詞帶補(bǔ)語:則這個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帶補(bǔ)語 介詞結(jié)構(gòu)補(bǔ)語 不省介詞:刑于寡妻。(《齊桓晉文之事》)
省介詞: 秦伯素服郊次。(《 之戰(zhàn)》)
非介詞結(jié)構(gòu)補(bǔ)語:宰嚴(yán)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促織》)
練習(xí)題:譯句釋活用詞語
1、 唐浮圖慧褒始舍其址,而卒葬之。(《游褒禪山記》)*
2、 風(fēng)乎舞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3、 請勾踐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勾踐棲會稽》)
4、 鄭商人弦高將市于周。(《 之戰(zhàn)》)
5、 率九嬪蠶于郊,桑于公田。
6、 與其饑死于道路,為群獸食,毋寧斃于虞人,以俎豆于貴家。(《中山狼傳》)
7、 少年雄于地球。(《少年中國說》)
8、 方今唯秦雄天下。(《魯仲連義不帝秦》)
四、 要求和動詞連用的一些特殊詞語和名詞連用,這個名詞用作動詞。
(一)、能愿動詞帶名詞(或“后邊的名詞”)動用。(能愿動詞也叫助動詞)能愿動詞表示可能、必要或意愿的詞叫能愿動詞。這種詞在古今漢語里也不過二十幾個,常見的有:現(xiàn)代漢語中的:可以、能、能夠、會、愿意、肯、敢、應(yīng)該、當(dāng)、要;文言文中的:可、能、愿、應(yīng)、宜、當(dāng)、欲。
練習(xí)題:譯句釋活用詞語。
1、 狼不敢前。(《狼》)
2、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口技》)
3、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頗藺相如列傳》)*
4、 沛公欲王關(guān)中。(《鴻門宴》)
5、 三歲貫女,莫我肯德。(《伐檀》)*
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勸學(xué)》)*
7、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同上)
8、 云青青兮欲雨。(《夢游天 吟留別》)
9、 德何如,則可以王矣?(《齊桓晉文之事》)
10、 仆道不篤,業(yè)甚淺近,環(huán)顧其中,未見可師者。(《答韋中立論師
道書》)
(二)、“而”連接一個動詞一個名詞時,這個名詞一般用如動詞。
譯句釋活用的詞:
1、 其疾病而死。(《五人墓碑記》)
2、 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jìn),試使斗而才,因責(zé)常供。(《促織》)
3、 夫一人之死,去今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同1)
4、 緹騎按劍而前曰。(同上
5、 人流石蛇行而上。(《游黃山記》)
6、 兒涕而去。(《促織》)
7、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齊桓晉文之事》)
8、 武夫力而拘諸原。(《 之戰(zhàn)》)
9、 夫子式而聽之。(《我國古代的車馬》引《檀弓》)
10、 [愈]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11、 [孟嘗君]衣冠而見之。(《馮諼客孟嘗君》)
(三)、“所”字后邊的名詞用如動詞。
1、 置人所罾魚腹中。(《陳涉起義》)
2、 太守即遺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桃花源記》)
3、 若所市于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杞供客乎?(《賣柑者言》)
(四)、要求帶動詞性賓語的動詞,它的名詞賓語也要變?yōu)閯釉~。
1、 晉于是始墨。(《 之戰(zhàn)》)
2、 袍止響騰。(《石鐘山記》)
3、 何不望外遭此荼毒也?(《三元里抗英》)
4、 平居望外遭齒舌。(《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五)、代詞前邊的名詞用如動詞。
1、 一狼洞其中。(《狼》)
2、 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
3、 布囊其口。(《童區(qū)寄傳》)
4、 先主器之。(《隆中對》)
5、 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觸龍說趙太后》)
6、 名之者誰?(《醉翁亭記》)
文言文中詞類的活用現(xiàn)象
四川省資中縣第三中學(xué) 李由富
文言中有些實詞在句子中臨時改變了它的語法功能,其詞的詞義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這就是詞的活用。如果一個詞已經(jīng)活用成了別的詞,我們還按其原來的用法去解釋,就會講不通。因此,掌握詞類活用的基本規(guī)律,結(jié)合具體語鏡,分析其用法和理解其意義,對我們學(xué)習(xí)文言文來說是很重要的。詞類活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形容詞、名詞用作有“使”、“令”意義的動詞,具有“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這就是使動用法。例如: ⑴“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亡:使……亡。《過秦論》);
⑵“安能屈豪杰之流”(屈:使……屈。《五人墓碑記》);
⑶“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使……王。《鴻門宴》);
例⑴是動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主語使賓語產(chǎn)生某種動作行為,例⑵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主語使賓語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例⑶是名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主語成為某種人或事物。
在古代漢語中,動詞的使動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于使動時,后面就帶賓語。
二、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
這是指形容詞、名詞用作有“認(rèn)為”、“以為”意義的動詞,表示主語認(rèn)為賓語怎么樣或者主語把賓語當(dāng)作什么。例如:
⑴“襟三江而帶五湖”(《滕王閣序》);
⑵“而恥學(xué)于師”(《師說》)。
在這里,例⑴中的“襟”、“帶”是名詞用作動詞,表示把賓語當(dāng)作某種人或事物,譯作:“以……為襟,“以……為帶”。例⑵中的“恥”是形容詞用作動詞,表示認(rèn)為賓語具有某種性質(zhì)、狀態(tài),譯作:“以……為恥”。
三、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活用作動詞后,就具有動詞的語法特點,不再表示人或物,而是表示與這個名詞有關(guān)的動作、行為。例如:“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籍:登記。《鴻門宴》)。在古代漢語中,方位名詞也常作動詞。例如:“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東:向東。《鴻門宴》)。
四、名詞作狀語。
在古代漢語中,名詞常用作狀語,直接修飾、限制動詞謂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tài)、方式、處所、憑借的工具等。例如:
⑴“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鴻門宴》,翼:像鳥張著翅膀那樣。表示動作的行為、狀態(tài)); ⑵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兄:用對待兄長的禮節(jié)……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
⑶“簊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簊畚:用箕畚。表示憑借的工具);
⑷,“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過秦論》,內(nèi):在國內(nèi)。表處所)。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三個問題:
(一) 要注意區(qū)別意動和使動。
①使動用法是主語使賓語怎么樣,是客觀的,而意動用法則是主語以為或認(rèn)為賓語怎么樣,是主觀的看法,客觀不一定必然如此。
②動詞、名詞活用為動詞的,一般情況不用于意動(動詞本身就無意動用法,而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的,用作使動和意動卻常見)。
(二)要注意詞類活用的條件。鑒別一個詞是否已活用成另一類詞,主要是看它在句子中所處的地位,前面有哪些詞類和它相結(jié)合,構(gòu)成什么樣的句法關(guān)系,具備了哪些語法特點等。
(三)要注意弄清楚一個問題:詞類的活用,是說某個詞本來屬于某一詞類,只是入句后臨時具有另一詞類的性質(zhì),不是說這個詞本身就有兩個詞性。
古今漢語兼語式類舉
謂語部分是連用的動詞(有的后一個是形容詞),不屬于同一個主語,前一個謂語的賓語同時又作為一個謂語的主語,等于一個動賓結(jié)構(gòu)和主謂結(jié)構(gòu)連環(huán)在一起,當(dāng)中沒有語音停頓,這樣的格式叫兼語式,其結(jié)構(gòu)形式是“主語+謂語+兼語+謂語”。古今漢語兼語式的語法性質(zhì)是基本相同的。
古漢語中的兼語式結(jié)構(gòu),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使令類
使令兼語結(jié)構(gòu),在兼語前一般得有“使”、“令”之意的動詞充當(dāng)謂語,兼語后的謂語及其賓語,常表示主語對兼語的要求等。例如:
1. 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 (《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國史官走上前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相會飲酒,秦王命令趙王彈瑟。
2.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肴之戰(zhàn)》)
晉襄公派陽處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黃河邊,孟明等人已登船離岸了。
使令式兼語也有不用使令性動詞的。如:
3.權(quán)即遣肅行。 (《赤壁之戰(zhàn)》)
孫權(quán)立即派遣魯肅前去。
這種格式的兼語有時可省略。例如:
4.計末定,求人可使( )報秦者。 (《廉頗藺相如列傳》)
商議還沒有決定下來,要找一個能夠派遣(他)去答復(fù)秦國的人。
5.民悅之,使( )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 (《五蠹》)
人民愛戴他,就推舉(他)統(tǒng)治天下,稱他為有巢氏。
二、命名類
這類兼語格式,前一動詞一般是“謂”、“名”、“號”、“稱”等,后一動詞一般是“曰”、“為”等。 例如:
6.將軍向?qū)櫍孕惺缇瑫詴耻娛拢囉糜谖羧眨鹊鄯Q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
督。
(《出師表》)
向?qū)檶④姡愿衿返律屏计秸煜ぞㄜ娛拢郧霸?jīng)試用過,先帝稱贊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議推舉他擔(dān)任中部督。
7.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游褒禪山記》)
唐朝慧褒和尚最初在山麓建筑廬舍定居下來,而且死后葬在那里;因為這個緣故,從那以后稱呼它叫“褒禪山”。
“命名式”的句中兼語有時也可省略,如:
8.林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自名( )蟹殼青。 (《促織》) 村里有個好事的年輕人,馴養(yǎng)著一只蟋蟀,自己叫(它)為“蟹殼青”。
三、“以„„為„„”類
“以”屬于動詞,“以„„為„„”含有“致使”之意,與現(xiàn)代漢語的“拿 (用)„„當(dāng)作„„”或“把„„當(dāng)作„„”相當(dāng),這時,“以„„為„„”屬于兼語式。
例如:
9.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 (《觸龍說趙太后》
必須用長安君做人質(zhì),兵才派出來。
10.遂以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將兵與備并力逆操;以魯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
(《赤壁之戰(zhàn)》)
于是(孫權(quán))用周瑜、程普當(dāng)正副統(tǒng)帥,率領(lǐng)軍隊同劉備聯(lián)合起來迎擊曹操,用魯肅當(dāng)參謀長,幫助謀劃作戰(zhàn)的方針策略。
這種格式的兼語結(jié)構(gòu),“兼語”有時可以省略,例如:
11.夫顓臾,昔者先王以( )為東蒙主。 (《論語•季氏》)
顓臾,從前周天子讓(他) 作主祭東蒙山神的人。
四、“拜„„為„„”類
文言中的“拜„„為„„”類兼語結(jié)構(gòu),前一動詞一般是“拜”、“立”、“封”、“遷”、“留”等,后一動詞一定是“為„„”。例如:
12.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廉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回到趙國后,趙王認(rèn)為他是一個才能的大夫,出使諸侯國家能不被欺辱,便提升相如做上大夫。
13.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廉頗藺相如列傳》) 三十天不回來,就請讓我立太子為王,以便斷絕秦國要挾的念頭。
這種兼語結(jié)構(gòu),兼語有時省略,有時省略后一動詞”為”.例如:
14.以相如功大,拜( )為上卿。 (《廉頗藺相如列傳》) 因為相如功勞大,拜(相如)為上卿。
15.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 )為太史令。
(《張衡傳》)
安帝平素聽說張衡擅長術(shù)數(shù)方面的學(xué)問,特地派公車征詔他,任命他做郎中,又升遷(他)做太史令。
五、“有”、“無”類
“有”、“無”類兼語結(jié)構(gòu),兼語前固定為動詞“有”或“無“,兼語后為其它動詞。例如:
16.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愚公移山》) 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剛七八歲,也蹦跳著前去幫助他們。
17.且籍與江東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項羽本紀(jì)》)
我率領(lǐng)江東父老的子弟八千人渡江向西進(jìn)軍,現(xiàn)在竟沒有一個人回來,即使江東父兄同情我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見他們呢?
六、“有„„者”類
文言中有用“有„„者”構(gòu)成的兼語式,動詞“有”的賓語又作后邊成分的主語,這類兼語式中“有”字引進(jìn)一個新提出的人或事物,“者”字通常用來表示提頓。例如:
17.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說》) 有個姓蔣的,享有這種(捕蛇抵稅)好處已三代了。
18.客有吹筒簫者,倚歌而和之。 (《前赤壁賦》) 有個吹筒簫的客人,倚歌聲吹筒簫應(yīng)和。
七、原因類
原因式的兼語結(jié)構(gòu),兼語前后沒有固定的詞語,但兼語后的謂語(動詞或形容詞)是兼語前謂語的原因或理由,此種情況不常見。例如:
19.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南村的孩子們欺我年老無力,忍心當(dāng)面搶劫象盜賊。
現(xiàn)代漢語根據(jù)謂語間表明作用的不同, 兼語式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使令類
前一個謂語常常是含有“使令”意思的動詞,后一個謂語表明前一個謂語的目的或結(jié)果。前一個謂語常用“叫”、“讓”、“請”、“使”、“派”、“命令”等,例如:
20.你叫他進(jìn)來。
21.校長請你去談?wù)勄闆r。
22.這小姑娘讓我坐在爐前的小凳子上。
此外,也有許多句子前一個謂語是“叫”、“讓”、“使”、“請”等以外的動詞組成的。例如:
23.校長吩咐大家照顧他。
24.雷鋒精神鼓舞我們不斷前進(jìn)。
二、稱謂類
前后謂語都是表示稱謂的,前一個謂語常用“稱”、“叫”等動詞,后一個謂語一般說來都是“做”、“是”、“為”等一類動詞。例如:
25.人們都叫他做老愚公。
26.人們稱他為“當(dāng)代雷鋒”。
有時這類兼語式中后一個謂語也用名詞充當(dāng)。例如:
27.大家叫他“鐵羅漢”。
28.人們稱她“鐵姑娘”。
三、舉薦類
前一個謂語通常是“選”、“選舉”、“推薦”、“推選”等。例如:
29.學(xué)校推薦他到師大推舉。
30.老師們推舉校長去。
31.張老師介紹小王入了黨。
四、愛憎類
此類結(jié)構(gòu)的特點是前一個謂語多是有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動的動詞。如果不是表示心理活動的,也是含有獎懲意義的動詞,后一個謂語表明前一個謂語的原因。例如:
31.謝謝你們幫助我。
32.他怪我想得不周到。
33.王老師喜歡他誠實。
34.大家責(zé)備他不守信用。
五、有無類
前一個謂語一般是“有”、“沒有”等動詞,表示存在或消失,從而進(jìn)行陳述。例如:
35.工廠有人要鬧事。
36.有幾個學(xué)生在操場上練單杠。
37.寢室里沒有同學(xué)講小話了。
六、數(shù)量補(bǔ)充類
后一個謂語表明數(shù)量,補(bǔ)充作說明。例如:
38.每畝產(chǎn)糧九百八十斤。
39.李總務(wù)為學(xué)校節(jié)約人民幣五十八元。
這里的數(shù)量詞和前面的名詞間沒有語音停頓,同時又能對它進(jìn)行陳述,故應(yīng)看作是后一個謂語,而不看作定語后置。
褚牽18322799846: 從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找出相應(yīng)的例子名詞活用為動詞(5個例子),名詞作狀語(4個例子),使動用法(5個例子),意動用法(4個例子) -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1、名詞活用為動詞: 古代漢語當(dāng)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處所等有關(guān)的行為變化時,常常使用表示這一事物、方位處所的名詞來表示,這就是名詞活用為動詞. ①規(guī)律:名詞連用,非并列修飾關(guān)系,且無謂語,一般前一個名詞做動詞. 例:...
褚牽18322799846: 各篇文言文詞類活用 -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一、活用作動詞 (一)活用為一般動詞 1.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2.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3.數(sh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二)活用為使動詞 1.名詞的使動用法. 2.動詞的使動用法.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4.數(shù)詞的使動用法. (三)活用為意動詞 1.名詞的意動用法.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3.數(shù)詞的意動用法. 二、活用為狀語 1.名詞作狀語. 2. 動詞作狀語 三、活用為名詞 1.動詞活用為名詞. 2.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褚牽18322799846: 文言文詞性活用 -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在閱讀文言文的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詞類活用的情況,即有些詞類由于使用的需要,會臨時改變它的詞性,起另一類詞的作用.如果不能正確掌握它們的用法,理解它們的意思,就不能正確地理解、翻譯句子.尤其是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是...
褚牽18322799846: 古文中關(guān)于詞類活用 -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名作狀就是名詞活用為狀語,例如:其西一出 ,西就是名作狀,向西 北合汗、沔,北,向北 就是說“在白天”,“向北、上”,“像牛馬一樣”“用手”“一天天”一類的詞 形作動就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例如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詞作動詞,照明 我是高二的,希望可以幫到你O(∩_∩)O
褚牽18322799846: 文言文中詞類活用有哪幾種?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一、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形容詞、名詞活用作有“使”“令”意義的動詞,表示“(主語)使(賓語)怎樣”. 1.動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使賓語產(chǎn)生某種動作、行為.例如: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鴻門宴》) 故...
褚牽18322799846: 初中文言文詞類活用總結(jié) -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七年級上冊: 《童趣》 鞭. 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鞭:名詞用作動詞,用鞭子打.) 《十則》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時:名詞用作狀語,時常.) 傳.不習(xí)乎? (傳:動詞用作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故:...
褚牽18322799846: 跪求:文言文詞語主要有哪些用法? -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一、通假字 二、古今異義 三、一詞多義 四、詞類活用1.名詞活用為動詞2.名詞作狀語3.名詞的使動用法4.名詞的意動用法5.形容詞活用為名詞6.形容詞活用為動詞7.形容詞的使動用法8.形容詞的意動用法9.動詞活用為名詞10.動詞的使動用法11.動詞的意動用法12.數(shù)詞活用為動詞
褚牽18322799846: 語文的詞類活用有哪些 -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第4課 《詩經(jīng)》兩首 ①形容詞名詞的活用 其黃而隕 (黃,形容詞作動詞,變黃) 雨雪霏霏 (雨,名詞作動詞,下) 夙興夜寐 (夙、夜,名詞作狀語,在早晨,在夜里) 豈不日戒 (日,名詞作狀語,天天) ②數(shù)詞的活用 士貳其行 (貳,有二...
褚牽18322799846: 文言文中詞類活用有哪幾種? -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一)名詞的活用 ⒈ 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⑴名詞后面帶賓語,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 ①驢不勝怒,蹄之. ②今王鼓樂于此. ③冠切云之崔嵬. 簡析 “蹄”本是名詞,在句中卻接了賓語“之”,這時“蹄”起到了動詞的作用,所以應(yīng)該活用為動詞...
褚牽18322799846: 高二語文文言文字詞總結(jié)誰有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一、通假字 1、 列缺霹靂:"列"通"裂",分裂; 二、一詞多譯 1、 欲: (1)對... (侍奉,服侍,動詞) 三、詞類活用 1、 對此欲倒東南傾. (東南,方位名詞做狀...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連用,又無做謂語的動詞,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可能是:
A. 偏正關(guān)系(狀謂、動補(bǔ)除外,這只講名詞性詞組) 例如:(1)河水清且漣猗。(《伐檀》) *
(2)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B. 并列關(guān)系 例如:門庭若市。(《鄒忌諷齊王納諫》)
C. 同位關(guān)系 例如:副將軍史德威慨然任之。(《梅花嶺記》)
兩個名詞連用,句中又無做謂語的動詞,則其中可能有一個名詞活用作動詞。(上面三種關(guān)系除外) 例如:1.舍相如廣成傳舍。(《廉頗藺相如列傳》)。*(動賓)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主謂)
練習(xí):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動詞的名詞,并翻譯各句。
1.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陳涉世家》)
2. 曾皙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3.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同上)
4. 民生涂炭。(《三元里抗英》)
5. 愿為市鞍馬。(《木蘭詩》) *
6. [客]一無所持,而腰多白金。(《大鐵椎傳》)*
7. 刑人如恐不勝。(《鴻門宴》)
8. 士兵德順昌甚。(《五人墓碑記》)*
9. 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
10. 甕牖繩樞。(同上)
11. 老者衣帛食肉。(《齊桓晉文之事》)
12. 子墨衰絰。(《 之戰(zhàn)》)
13. 婦撫兒乳。(《口技》)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連用,它們之間如果不是偏正、并列、同位關(guān)系,一般地說,其中則有的名詞活用作動詞。它們之間可能是主謂、狀謂、動賓關(guān)系:曾皙后,諸越則桃李冬實、衣褐。
二、 名詞帶狀語,則這個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帶狀語 1.副詞修飾名詞 一、一般副詞:公將鼓之。
二、否定副詞:天不雨。
2、介詞結(jié)構(gòu)修飾名詞: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過秦論》
3、名詞帶動詞性狀語:婦撫兒乳。(《口技》)
練習(xí)題:譯句解名詞動用的詞
1、 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賣柑者言》)
2、 皆衣繒單衣。(《西門豹治鄴》)
3、 使人先表 澭水。(《察今》)
4、 范增數(shù)目項王。(《鴻門宴》)
5、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莊暴見孟子》)
6、 不蔓不枝。(《愛蓮說》)
7、 彼不我恩也;郎誠見完與恩,無所不可。(《童區(qū)寄傳》)
8、 貧者席地而臥,春氣動,鮮不疫矣。(《獄中雜記》)
9、 君子不齒。(《師說》)
10、 昨日入城市。(《蠶婦》)
11、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
12、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石鐘山記》)
13、出入必輿隸。(《苦齋記》)
14、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15、惟極貧無依,則械系不梢寬。(《獄中雜記》)
三、 名詞帶補(bǔ)語:則這個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帶補(bǔ)語 介詞結(jié)構(gòu)補(bǔ)語 不省介詞:刑于寡妻。(《齊桓晉文之事》)
省介詞: 秦伯素服郊次。(《 之戰(zhàn)》)
非介詞結(jié)構(gòu)補(bǔ)語:宰嚴(yán)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促織》)
練習(xí)題:譯句釋活用詞語
1、 唐浮圖慧褒始舍其址,而卒葬之。(《游褒禪山記》)*
2、 風(fēng)乎舞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3、 請勾踐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勾踐棲會稽》)
4、 鄭商人弦高將市于周。(《 之戰(zhàn)》)
5、 率九嬪蠶于郊,桑于公田。
6、 與其饑死于道路,為群獸食,毋寧斃于虞人,以俎豆于貴家。(《中山狼傳》)
7、 少年雄于地球。(《少年中國說》)
8、 方今唯秦雄天下。(《魯仲連義不帝秦》)
四、 要求和動詞連用的一些特殊詞語和名詞連用,這個名詞用作動詞。
(一)、能愿動詞帶名詞(或“后邊的名詞”)動用。(能愿動詞也叫助動詞)能愿動詞表示可能、必要或意愿的詞叫能愿動詞。這種詞在古今漢語里也不過二十幾個,常見的有:現(xiàn)代漢語中的:可以、能、能夠、會、愿意、肯、敢、應(yīng)該、當(dāng)、要;文言文中的:可、能、愿、應(yīng)、宜、當(dāng)、欲。
練習(xí)題:譯句釋活用詞語。
1、 狼不敢前。(《狼》)
2、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口技》)
3、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頗藺相如列傳》)*
4、 沛公欲王關(guān)中。(《鴻門宴》)
5、 三歲貫女,莫我肯德。(《伐檀》)*
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勸學(xué)》)*
7、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同上)
8、 云青青兮欲雨。(《夢游天 吟留別》)
9、 德何如,則可以王矣?(《齊桓晉文之事》)
10、 仆道不篤,業(yè)甚淺近,環(huán)顧其中,未見可師者。(《答韋中立論師
道書》)
(二)、“而”連接一個動詞一個名詞時,這個名詞一般用如動詞。
譯句釋活用的詞:
1、 其疾病而死。(《五人墓碑記》)
2、 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jìn),試使斗而才,因責(zé)常供。(《促織》)
3、 夫一人之死,去今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同1)
4、 緹騎按劍而前曰。(同上
5、 人流石蛇行而上。(《游黃山記》)
6、 兒涕而去。(《促織》)
7、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齊桓晉文之事》)
8、 武夫力而拘諸原。(《 之戰(zhàn)》)
9、 夫子式而聽之。(《我國古代的車馬》引《檀弓》)
10、 [愈]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11、 [孟嘗君]衣冠而見之。(《馮諼客孟嘗君》)
(三)、“所”字后邊的名詞用如動詞。
1、 置人所罾魚腹中。(《陳涉起義》)
2、 太守即遺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桃花源記》)
3、 若所市于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杞供客乎?(《賣柑者言》)
(四)、要求帶動詞性賓語的動詞,它的名詞賓語也要變?yōu)閯釉~。
1、 晉于是始墨。(《 之戰(zhàn)》)
2、 袍止響騰。(《石鐘山記》)
3、 何不望外遭此荼毒也?(《三元里抗英》)
4、 平居望外遭齒舌。(《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五)、代詞前邊的名詞用如動詞。
1、 一狼洞其中。(《狼》)
2、 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
3、 布囊其口。(《童區(qū)寄傳》)
4、 先主器之。(《隆中對》)
5、 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觸龍說趙太后》)
6、 名之者誰?(《醉翁亭記》)
文言文中詞類的活用現(xiàn)象
四川省資中縣第三中學(xué) 李由富
文言中有些實詞在句子中臨時改變了它的語法功能,其詞的詞義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這就是詞的活用。如果一個詞已經(jīng)活用成了別的詞,我們還按其原來的用法去解釋,就會講不通。因此,掌握詞類活用的基本規(guī)律,結(jié)合具體語鏡,分析其用法和理解其意義,對我們學(xué)習(xí)文言文來說是很重要的。詞類活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形容詞、名詞用作有“使”、“令”意義的動詞,具有“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這就是使動用法。例如: ⑴“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亡:使……亡。《過秦論》);
⑵“安能屈豪杰之流”(屈:使……屈。《五人墓碑記》);
⑶“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使……王。《鴻門宴》);
例⑴是動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主語使賓語產(chǎn)生某種動作行為,例⑵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主語使賓語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例⑶是名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主語成為某種人或事物。
在古代漢語中,動詞的使動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于使動時,后面就帶賓語。
二、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
這是指形容詞、名詞用作有“認(rèn)為”、“以為”意義的動詞,表示主語認(rèn)為賓語怎么樣或者主語把賓語當(dāng)作什么。例如:
⑴“襟三江而帶五湖”(《滕王閣序》);
⑵“而恥學(xué)于師”(《師說》)。
在這里,例⑴中的“襟”、“帶”是名詞用作動詞,表示把賓語當(dāng)作某種人或事物,譯作:“以……為襟,“以……為帶”。例⑵中的“恥”是形容詞用作動詞,表示認(rèn)為賓語具有某種性質(zhì)、狀態(tài),譯作:“以……為恥”。
三、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活用作動詞后,就具有動詞的語法特點,不再表示人或物,而是表示與這個名詞有關(guān)的動作、行為。例如:“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籍:登記。《鴻門宴》)。在古代漢語中,方位名詞也常作動詞。例如:“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東:向東。《鴻門宴》)。
四、名詞作狀語。
在古代漢語中,名詞常用作狀語,直接修飾、限制動詞謂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tài)、方式、處所、憑借的工具等。例如:
⑴“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鴻門宴》,翼:像鳥張著翅膀那樣。表示動作的行為、狀態(tài)); ⑵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兄:用對待兄長的禮節(jié)……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
⑶“簊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簊畚:用箕畚。表示憑借的工具);
⑷,“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過秦論》,內(nèi):在國內(nèi)。表處所)。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三個問題:
(一) 要注意區(qū)別意動和使動。
①使動用法是主語使賓語怎么樣,是客觀的,而意動用法則是主語以為或認(rèn)為賓語怎么樣,是主觀的看法,客觀不一定必然如此。
②動詞、名詞活用為動詞的,一般情況不用于意動(動詞本身就無意動用法,而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的,用作使動和意動卻常見)。
(二)要注意詞類活用的條件。鑒別一個詞是否已活用成另一類詞,主要是看它在句子中所處的地位,前面有哪些詞類和它相結(jié)合,構(gòu)成什么樣的句法關(guān)系,具備了哪些語法特點等。
(三)要注意弄清楚一個問題:詞類的活用,是說某個詞本來屬于某一詞類,只是入句后臨時具有另一詞類的性質(zhì),不是說這個詞本身就有兩個詞性。
古今漢語兼語式類舉
謂語部分是連用的動詞(有的后一個是形容詞),不屬于同一個主語,前一個謂語的賓語同時又作為一個謂語的主語,等于一個動賓結(jié)構(gòu)和主謂結(jié)構(gòu)連環(huán)在一起,當(dāng)中沒有語音停頓,這樣的格式叫兼語式,其結(jié)構(gòu)形式是“主語+謂語+兼語+謂語”。古今漢語兼語式的語法性質(zhì)是基本相同的。
古漢語中的兼語式結(jié)構(gòu),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使令類
使令兼語結(jié)構(gòu),在兼語前一般得有“使”、“令”之意的動詞充當(dāng)謂語,兼語后的謂語及其賓語,常表示主語對兼語的要求等。例如:
1. 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 (《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國史官走上前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相會飲酒,秦王命令趙王彈瑟。
2.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肴之戰(zhàn)》)
晉襄公派陽處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黃河邊,孟明等人已登船離岸了。
使令式兼語也有不用使令性動詞的。如:
3.權(quán)即遣肅行。 (《赤壁之戰(zhàn)》)
孫權(quán)立即派遣魯肅前去。
這種格式的兼語有時可省略。例如:
4.計末定,求人可使( )報秦者。 (《廉頗藺相如列傳》)
商議還沒有決定下來,要找一個能夠派遣(他)去答復(fù)秦國的人。
5.民悅之,使( )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 (《五蠹》)
人民愛戴他,就推舉(他)統(tǒng)治天下,稱他為有巢氏。
二、命名類
這類兼語格式,前一動詞一般是“謂”、“名”、“號”、“稱”等,后一動詞一般是“曰”、“為”等。 例如:
6.將軍向?qū)櫍孕惺缇瑫詴耻娛拢囉糜谖羧眨鹊鄯Q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
督。
(《出師表》)
向?qū)檶④姡愿衿返律屏计秸煜ぞㄜ娛拢郧霸?jīng)試用過,先帝稱贊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議推舉他擔(dān)任中部督。
7.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游褒禪山記》)
唐朝慧褒和尚最初在山麓建筑廬舍定居下來,而且死后葬在那里;因為這個緣故,從那以后稱呼它叫“褒禪山”。
“命名式”的句中兼語有時也可省略,如:
8.林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自名( )蟹殼青。 (《促織》) 村里有個好事的年輕人,馴養(yǎng)著一只蟋蟀,自己叫(它)為“蟹殼青”。
三、“以„„為„„”類
“以”屬于動詞,“以„„為„„”含有“致使”之意,與現(xiàn)代漢語的“拿 (用)„„當(dāng)作„„”或“把„„當(dāng)作„„”相當(dāng),這時,“以„„為„„”屬于兼語式。
例如:
9.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 (《觸龍說趙太后》
必須用長安君做人質(zhì),兵才派出來。
10.遂以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將兵與備并力逆操;以魯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
(《赤壁之戰(zhàn)》)
于是(孫權(quán))用周瑜、程普當(dāng)正副統(tǒng)帥,率領(lǐng)軍隊同劉備聯(lián)合起來迎擊曹操,用魯肅當(dāng)參謀長,幫助謀劃作戰(zhàn)的方針策略。
這種格式的兼語結(jié)構(gòu),“兼語”有時可以省略,例如:
11.夫顓臾,昔者先王以( )為東蒙主。 (《論語•季氏》)
顓臾,從前周天子讓(他) 作主祭東蒙山神的人。
四、“拜„„為„„”類
文言中的“拜„„為„„”類兼語結(jié)構(gòu),前一動詞一般是“拜”、“立”、“封”、“遷”、“留”等,后一動詞一定是“為„„”。例如:
12.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廉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回到趙國后,趙王認(rèn)為他是一個才能的大夫,出使諸侯國家能不被欺辱,便提升相如做上大夫。
13.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廉頗藺相如列傳》) 三十天不回來,就請讓我立太子為王,以便斷絕秦國要挾的念頭。
這種兼語結(jié)構(gòu),兼語有時省略,有時省略后一動詞”為”.例如:
14.以相如功大,拜( )為上卿。 (《廉頗藺相如列傳》) 因為相如功勞大,拜(相如)為上卿。
15.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 )為太史令。
(《張衡傳》)
安帝平素聽說張衡擅長術(shù)數(shù)方面的學(xué)問,特地派公車征詔他,任命他做郎中,又升遷(他)做太史令。
五、“有”、“無”類
“有”、“無”類兼語結(jié)構(gòu),兼語前固定為動詞“有”或“無“,兼語后為其它動詞。例如:
16.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愚公移山》) 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剛七八歲,也蹦跳著前去幫助他們。
17.且籍與江東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項羽本紀(jì)》)
我率領(lǐng)江東父老的子弟八千人渡江向西進(jìn)軍,現(xiàn)在竟沒有一個人回來,即使江東父兄同情我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見他們呢?
六、“有„„者”類
文言中有用“有„„者”構(gòu)成的兼語式,動詞“有”的賓語又作后邊成分的主語,這類兼語式中“有”字引進(jìn)一個新提出的人或事物,“者”字通常用來表示提頓。例如:
17.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說》) 有個姓蔣的,享有這種(捕蛇抵稅)好處已三代了。
18.客有吹筒簫者,倚歌而和之。 (《前赤壁賦》) 有個吹筒簫的客人,倚歌聲吹筒簫應(yīng)和。
七、原因類
原因式的兼語結(jié)構(gòu),兼語前后沒有固定的詞語,但兼語后的謂語(動詞或形容詞)是兼語前謂語的原因或理由,此種情況不常見。例如:
19.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南村的孩子們欺我年老無力,忍心當(dāng)面搶劫象盜賊。
現(xiàn)代漢語根據(jù)謂語間表明作用的不同, 兼語式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使令類
前一個謂語常常是含有“使令”意思的動詞,后一個謂語表明前一個謂語的目的或結(jié)果。前一個謂語常用“叫”、“讓”、“請”、“使”、“派”、“命令”等,例如:
20.你叫他進(jìn)來。
21.校長請你去談?wù)勄闆r。
22.這小姑娘讓我坐在爐前的小凳子上。
此外,也有許多句子前一個謂語是“叫”、“讓”、“使”、“請”等以外的動詞組成的。例如:
23.校長吩咐大家照顧他。
24.雷鋒精神鼓舞我們不斷前進(jìn)。
二、稱謂類
前后謂語都是表示稱謂的,前一個謂語常用“稱”、“叫”等動詞,后一個謂語一般說來都是“做”、“是”、“為”等一類動詞。例如:
25.人們都叫他做老愚公。
26.人們稱他為“當(dāng)代雷鋒”。
有時這類兼語式中后一個謂語也用名詞充當(dāng)。例如:
27.大家叫他“鐵羅漢”。
28.人們稱她“鐵姑娘”。
三、舉薦類
前一個謂語通常是“選”、“選舉”、“推薦”、“推選”等。例如:
29.學(xué)校推薦他到師大推舉。
30.老師們推舉校長去。
31.張老師介紹小王入了黨。
四、愛憎類
此類結(jié)構(gòu)的特點是前一個謂語多是有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動的動詞。如果不是表示心理活動的,也是含有獎懲意義的動詞,后一個謂語表明前一個謂語的原因。例如:
31.謝謝你們幫助我。
32.他怪我想得不周到。
33.王老師喜歡他誠實。
34.大家責(zé)備他不守信用。
五、有無類
前一個謂語一般是“有”、“沒有”等動詞,表示存在或消失,從而進(jìn)行陳述。例如:
35.工廠有人要鬧事。
36.有幾個學(xué)生在操場上練單杠。
37.寢室里沒有同學(xué)講小話了。
六、數(shù)量補(bǔ)充類
后一個謂語表明數(shù)量,補(bǔ)充作說明。例如:
38.每畝產(chǎn)糧九百八十斤。
39.李總務(wù)為學(xué)校節(jié)約人民幣五十八元。
這里的數(shù)量詞和前面的名詞間沒有語音停頓,同時又能對它進(jìn)行陳述,故應(yīng)看作是后一個謂語,而不看作定語后置。
相關(guān)評說: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1、名詞活用為動詞: 古代漢語當(dāng)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處所等有關(guān)的行為變化時,常常使用表示這一事物、方位處所的名詞來表示,這就是名詞活用為動詞. ①規(guī)律:名詞連用,非并列修飾關(guān)系,且無謂語,一般前一個名詞做動詞. 例:...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一、活用作動詞 (一)活用為一般動詞 1.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2.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3.數(sh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二)活用為使動詞 1.名詞的使動用法. 2.動詞的使動用法.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4.數(shù)詞的使動用法. (三)活用為意動詞 1.名詞的意動用法.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3.數(shù)詞的意動用法. 二、活用為狀語 1.名詞作狀語. 2. 動詞作狀語 三、活用為名詞 1.動詞活用為名詞. 2.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在閱讀文言文的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詞類活用的情況,即有些詞類由于使用的需要,會臨時改變它的詞性,起另一類詞的作用.如果不能正確掌握它們的用法,理解它們的意思,就不能正確地理解、翻譯句子.尤其是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是...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名作狀就是名詞活用為狀語,例如:其西一出 ,西就是名作狀,向西 北合汗、沔,北,向北 就是說“在白天”,“向北、上”,“像牛馬一樣”“用手”“一天天”一類的詞 形作動就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例如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詞作動詞,照明 我是高二的,希望可以幫到你O(∩_∩)O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一、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形容詞、名詞活用作有“使”“令”意義的動詞,表示“(主語)使(賓語)怎樣”. 1.動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使賓語產(chǎn)生某種動作、行為.例如: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鴻門宴》) 故...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七年級上冊: 《童趣》 鞭. 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鞭:名詞用作動詞,用鞭子打.) 《十則》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時:名詞用作狀語,時常.) 傳.不習(xí)乎? (傳:動詞用作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故:...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一、通假字 二、古今異義 三、一詞多義 四、詞類活用1.名詞活用為動詞2.名詞作狀語3.名詞的使動用法4.名詞的意動用法5.形容詞活用為名詞6.形容詞活用為動詞7.形容詞的使動用法8.形容詞的意動用法9.動詞活用為名詞10.動詞的使動用法11.動詞的意動用法12.數(shù)詞活用為動詞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第4課 《詩經(jīng)》兩首 ①形容詞名詞的活用 其黃而隕 (黃,形容詞作動詞,變黃) 雨雪霏霏 (雨,名詞作動詞,下) 夙興夜寐 (夙、夜,名詞作狀語,在早晨,在夜里) 豈不日戒 (日,名詞作狀語,天天) ②數(shù)詞的活用 士貳其行 (貳,有二...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一)名詞的活用 ⒈ 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⑴名詞后面帶賓語,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 ①驢不勝怒,蹄之. ②今王鼓樂于此. ③冠切云之崔嵬. 簡析 “蹄”本是名詞,在句中卻接了賓語“之”,這時“蹄”起到了動詞的作用,所以應(yīng)該活用為動詞...
八步區(qū)諧波: ______ 一、通假字 1、 列缺霹靂:"列"通"裂",分裂; 二、一詞多譯 1、 欲: (1)對... (侍奉,服侍,動詞) 三、詞類活用 1、 對此欲倒東南傾. (東南,方位名詞做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