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詞+欣賞 有關辛棄疾的詞和賞析。詳細、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浣溪沙 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戲作
花向今朝粉面勻,柳因何事翠眉顰?東風吹雨細于塵。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懷樹更懷人。閑愁閑恨一番新。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菩薩蠻 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青山欲共高人語,聯(lián)翩萬馬來無數(shù)。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fā),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清平樂 獨宿博山王氏庵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fā)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清平樂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 檢校山園書所見
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阮郎歸 耒陽道中為張?zhí)幐竿乒儋x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云。鷓鴣聲里數(shù)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太常引 建康中秋為呂叔潛賦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西江月 示兒曹以家事付之
萬事云煙忽過,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
鷓鴣天 戲題村舍
雞鴨成群晚不收,桑麻長過屋山頭。有何不可吾方羨,要底都無飽便休。
新柳樹,舊沙洲,去年溪打那邊流。自言此地生兒女,不嫁金家即聘周。
鷓鴣天 鵝湖歸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鷓鴣天 送人
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鷓鴣天 代人賦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玉樓春 戲賦云山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時相對兩三峰,走遍溪頭無覓處。
西風瞥起云橫渡,忽見東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舊住。
鵲橋仙 山行書所見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醉扶孤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
東家娶婦,西家歸女。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凄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jié)近多風雨。
踏莎行 和趙國興知錄韻
吾道悠悠,憂心悄悄,最無聊處秋光到。西風林外有啼鴉,斜陽山下多衰草。
長憶商山,當年四老,塵埃也走咸陽道。為誰書到便幡然?至今此意無人曉。
定風波 暮春漫興
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鐘。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
定風波 送盧提刑,約上元重來
少日猶堪話別離,老來怕作送行詩。極目南云無過雁。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
無限江山行未了。父老,不須和淚看旌旗。后會丁寧何日是?須記,春風十日放燈時。
破陣子 為陳同父賦壯語以寄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祝英臺令
晚春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
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倩誰喚、流鶯聲住?
鬢邊覷。試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數(shù)。
羅帳燈昏,嗚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將愁歸去!
采桑子 書博山道中壁
煙迷露麥荒池柳,洗雨烘晴。洗雨烘晴,一樣春風幾樣青。
提壺脫褲催歸去,萬恨千情。萬恨千情,各自無聊各自鳴。
采桑子此生自斷天休問,獨倚危樓。獨倚危樓,不信人間別有愁。
君來正是眠時節(jié),君且歸休。君且歸休,說與西風一任秋。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西江月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浪淘沙 山寺夜半聞鐘
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鐘。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
東坡引花梢紅未足,條破驚新綠。重簾下遍闌干曲。有人春睡熟,有人春睡熟。
鳴禽破夢,云偏目蹙,起來香鰓褪紅玉。花時愛與愁相續(xù)。羅裙過半幅,羅裙過半幅。
露天曉角
旅興吳頭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說舊愁新恨,長亭樹、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萬花寒食,得且住、為佳耳。
卜算子修竹翠羅寒,遲日江山暮。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知無數(shù)。
只共梅花語,懶逐游絲去。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鷓鴣天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鹯〔衤詹〕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女足〕銀胡〔革錄〕,漢箭朝飛金仆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鷓鴣天 游鵝湖醉書酒家壁
春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鴉。多情白�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
閑意態(tài),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鷓鴣天著意尋春懶便回,何如信步兩三杯?山才好處行還倦,詩未成時雨早催。
攜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開。誰家寒食歸寧女?笑語柔桑陌上來。
鷓鴣天 和子似山行韻
誰共春光管日華,朱朱粉粉野蒿花。閑愁投老無多子,酒病而今較減些。
山遠近,路橫斜,正無聊處管弦嘩。去年醉處猶能記,細數(shù)溪邊第幾家。
鷓鴣天一片歸心擬亂云,春來諳盡惡黃昏。不堪向晚檐前雨,又待今宵滴夢魂。
爐燼冷,鼎香氛,酒寒誰遣為重溫?何人柳外橫斜笛?客耳那堪不忍聞!
鷓鴣天困不成眠奈夜何!情知歸未轉愁多。暗將往事思量遍,誰把多情惱亂他?
些底事,誤人哪,不成真?zhèn)€不思家。嬌癡卻妒香香睡,喚起醒松說夢些。
生查子
游雨巖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誰和余?
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生查子漫天春雪來,才抵梅花半。最愛雪邊人,楚些裁成亂。
雪兒偏解飲,只要金杯滿。誰道雪天寒?翠袖闌干暖。
生查子
去年燕子來,簾幕深深處。香徑得泥歸,都把琴書污。
今年燕子來,誰聽呢喃語?不見卷簾人,一陣黃昏雨。
浣溪紗父老爭言雨水勻,眉頭不似去年顰。殷勤謝卻甑中塵。
啼鳥有時能勸客,小桃無賴已撩人。梨花也作白頭新。
賀新郎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殘雪。
要破帽、多添華發(fā)。剩水殘山無態(tài)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
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南鄉(xiāng)子
舟中記夢欹枕艫聲邊,貪聽咿啞聒醉眠。變作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別后兩眉尖,欲說還休夢已闌。只記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獨自圓。
南鄉(xiāng)子好個主人家,不問因由遍去〔口茶〕。病得那人妝晃了,巴巴,系上裙兒穩(wěn)也哪。
別淚沒些些,海誓山盟總是賒。今日新歡須記取,孩兒,更過十年也似他。
定風波 再用韻和趙晉臣敷文
野草閑花不當春,杜鵑卻是舊知聞。謾道不如歸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離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點萬紅巾。莫問興亡今幾主。聽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青玉案 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粉蝶兒 和晉臣賦
落花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縐。
而今春似輕薄蕩子難久。記前時、送春歸后。
把春波都釀作、一江醇酎。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千年調 蔗庵小閣名曰卮言,作此詞以嘲之。
卮酒向人時,和氣先傾倒。最要然然可可,萬事稱好。
滑稽坐上,更對鴟夷笑。寒與熱,總隨人,甘國老。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個和合道理,近日方曉。
學人言語,未會十分巧。看他們,得人憐,秦吉了。
最高樓 醉中有索四時歌者,為賦長安道,投老倦游歸。
七十古來稀。藕花雨濕前胡夜,桂枝風澹小山時。
怎消除,須〔歹帶〕酒,更吟詩。也莫向、竹邊孤負雪。
也莫向、柳邊孤負月。閑過了,總成癡。
種花事業(yè)無人問,對花情味只天知。笑山中,云出早,鳥歸遲。
最高樓 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chǎn)未置止我,賦此罵之。
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暫忘設醴抽身去,未曾得米棄官歸。
穆先生,陶縣令,是吾師。待葺個、園兒名佚老。
更作個、亭兒名亦好。閑飲酒,醉吟詩。
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休休休,更說甚,是和非!
新荷葉 和趙德莊韻
人已歸來,杜鵑欲勸誰歸?綠樹如云,等閑借與鶯飛。
兔葵燕麥,問劉郎、幾度沾衣?翠屏幽夢,覺來水繞山圍。
有酒重攜,小園隨意芳菲。往日繁華,而今物是人非。
春風半面,記當年、初識崔徽。南云雁少,錦書無個因依。
丑奴兒近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
千峰云起,驟雨一霎兒價。更遠樹斜陽,風景怎生圖畫?
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
午醉醒時,松窗竹戶,萬千瀟灑。野鳥飛來,又是一般閑暇。
卻怪白鷗,覷著人、欲下未下。舊盟都在,新來莫是,別有說話。
沁園春 靈山齊庵賦,時筑偃湖未成
疊嶂西馳,萬馬回旋,眾山欲東。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閑,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吾廬小,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
爭先見面重重。看爽氣朝來三數(shù)峰。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
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雨蒙蒙。
沁園春 帶湖新居將成
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甚云山自許,平生意氣,衣冠人笑,抵死塵埃。
意倦須還,身閑貴早,豈為莼羹鱸膾哉!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
東岡更葺茅齋。好都把軒窗臨水開。要小舟行釣,先應種柳,疏籬護竹,莫礙觀梅。
秋菊堪餐,春蘭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
沁園春
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氣似奔雷。汝劉伶,古今達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渾如此,嘆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憑歌舞為媒。
算合作平居鴆毒猜。況怨無大小,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
與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猶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則須來。
漢宮春 立春日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
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
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huán)?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滿江紅 江行和楊濟翁韻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曾識。是夢里、尋常行遍,江南江北。
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笑塵埃、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拆。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吹盡,了無陳跡。
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
滿江紅 游南巖和范廓之韻
笑拍洪崖,問千丈、翠巖誰削?依舊是、西風白馬,北村南郭。
似整復斜僧屋亂,欲吞還吐林煙薄。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
呼斗酒,同君酌。更小隱,尋幽約。且丁寧休負,北山猿鶴。
有鹿從渠求鹿夢,非魚定未知魚樂。正仰看、飛鳥卻應人,回頭錯。
滿江紅
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人去后、吹簫聲斷,倚樓人獨。
滿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但試將、一紙寄來書,從頭讀。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時足?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楊只礙離人目。最苦是、立盡月黃昏,欄干曲。
滿江紅 暮春
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花徑里、一番風雨,一番狼藉。
流水暗隨紅粉去,園林漸覺清陰密。算年年、落盡刺桐花,寒無力。
庭院靜,空相憶。無說處,閑愁極。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處也?彩云依舊無蹤跡。慢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
滿江紅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
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攻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要新詩準備,廬山山色。
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革是〕陌上三更月。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
水調歌頭 舟次揚洲和人韻
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高摟。
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骨高〕血污,風雨佛貍愁。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過揚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種橘千頭。
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yè),嘗試與君謀。莫射南山虎,直覓富民侯!
水調歌頭
盟鷗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先生杖履無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鷗鳥,今日既盟之后,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
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窺魚笑汝癡計,不解舉吾杯。
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此夜,人世幾歡哀?東岸綠蔭少,楊柳更須栽。
水調歌頭 和馬叔度游月波樓
客子久不到,好景為君留。西樓著意吟賞,何必問更籌?
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浩蕩百川流。鯨飲未吞海,劍氣已橫秋。
野光浮,天宇回,物華幽。中州遺恨,不知今夜幾人愁?
誰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爾,決策尚悠悠。此事費分說,來日且扶頭!
水調歌頭
我志在寥闊,疇昔夢登天。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驂鸞并鳳,云遇青山、赤壁,相約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間。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鴻鵠一再高舉,天地睹方圓。
欲重歌兮夢覺,推枕惘然獨念,人事底虧全?有美人可語,秋水隔嬋娟。
八聲甘州 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約同居山間,
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
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落魄封侯事,歲晚田園。
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看風流慷慨,談笑過殘年。
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年健者也曾閑?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
念奴嬌 書東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jié)。□(“劃”左邊多一橫)地東風欺客夢,一枕云屏寒怯。
曲岸持觴,垂楊系馬,此地曾輕別。樓空人去,舊游飛燕能說。
聞道綺陌東頭,行人長見,簾底纖纖月。舊恨春江流未斷,新恨云山千疊。
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里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發(fā)!
念奴嬌 賦雨巖
近來何處有吾愁?何處還知吾樂?一點凄涼千古意,獨倚西風寥廓。
并竹尋泉,和云種樹,喚作真閑客。此心閑處,不應長藉邱壑。
休說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醉里不知誰是我,非月非云非鶴。
露冷風高,松梢桂子,醉了還醒卻。北窗高臥,莫教啼鳥驚著。
念奴嬌 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我來吊古,上危樓贏得、閑愁千斛。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
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
寶鏡難尋,碧云將暮,誰勸杯中綠?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
木蘭花慢 席上呈張仲固帥
興元漢中開漢業(yè),問此地、是耶非?想劍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戰(zhàn)東歸。
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落日胡塵位斷,西風塞馬空肥。
一編書是帝王師,小試去征西。更草草離筵,匆匆去路,愁滿旌旗。
君思我、回首處,正江涵秋影雁初飛。安得車輪四角,不堪帶減腰圍。
木蘭花慢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
謂經(jīng)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木蘭花慢 滁州送范倅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
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秋晚莼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
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歹帶〕酒只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
摸魚兒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住。
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
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水龍吟 為韓南澗尚書壽甲辰
歲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jīng)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
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況有文章山斗,對桐陰、滿庭清晝。當年墮地,而今試看,風云奔走。
綠野風塵,平章草木,東山歌酒。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
水龍吟 過南劍雙溪樓
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斗牛光焰。
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峽束滄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
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賀新郎
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
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zhàn)聲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賀新郎
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白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里。
想淵明、停云詩臼,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云飛風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賀新郎 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
笑富貴、千鈞如發(fā)。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
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賀新郎 用前韻送杜叔高
細把君詩說:悵余音、釣天浩蕩,洞庭膠葛。千尺陰崖塵不到,惟有層冰積雪。
乍一見、寒生毛發(fā)。自昔佳人多薄命,對古來、一片傷心月。金屋冷,夜調瑟。
去天尺五君家別。看乘空、魚龍慘淡,風云開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銷殘戰(zhàn)骨。
嘆夷甫、諸人清絕!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檐間鐵。南共北,正分裂!
賀新郎 賦水仙
云臥衣裳冷。看蕭然、風前月下,水邊幽影。羅襪塵生凌波去,湯沐煙江萬頃。
愛一點、嬌黃成暈。不記相逢曾解佩,甚多情、為我香成陣。待和淚,收殘粉。
靈均千古懷沙恨。恨當時、匆匆忘把,此仙題品。煙雨凄迷僝僽損,翠袂搖搖誰整?
謾寫入、瑤琴幽憤。弦斷招魂無人賦,但金杯的礫銀臺潤。愁〔歹帶〕酒,又獨醒。
賀新郎 賦琵琶
鳳尾龍香撥,自開元《霓裳》曲罷,幾番風月?最苦潯陽江頭客,畫舸亭亭待發(fā)。
記出塞、黃云堆雪。馬上離愁三萬里,望昭陽、宮殿孤鴻沒,弦解語,恨難說。
遼陽驛使音塵絕,瑣窗寒、輕櫳慢捻,淚珠盈睫。推手含情還卻手,一抹《梁州》哀徹。
千古事、云飛煙滅。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沉香亭北繁華歇。彈到此,為嗚咽。
鷓鴣天 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以送之
晚歲躬耕不怨貧,只雞斗酒聚比鄰。都無晉宋之間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載后,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
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經(jīng)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
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浮云出處元無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玉樓春
三三兩兩誰家女?聽取鳴禽枝上語。提壺沽酒已多時,婆餅焦時須早去。
醉中忘卻來時路,借問行人家住處。只尋古廟那邊行,更過溪南烏桕樹。
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蝶戀花 送佑之弟
衰草殘陽三萬頃。不算飄零,天外孤鴻影。幾許凄涼須痛飲,行人自向江頭醒。
會少離多看兩鬢。萬縷千絲,何況新來病。不是離愁難整頓,被他引惹其他恨!
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嫩寒生怕春風。博山微透暖薰籠。小樓春色里,幽夢雨聲中。
別浦鯉魚何日到,錦書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應隨分瘦,忍淚覓殘紅。
臨江仙
手拈黃花無意緒,等閑行盡回廊。卷簾芳桂散余香。枯荷難睡鴨,疏雨暗池塘。
憶得舊時攜手處,如今水遠山長。羅巾浥淚別殘妝。舊歡新夢里,閑處卻思量。
一剪梅記得同燒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
而今獨自睚昏黃,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錦字都來三兩行,千斷人腸,萬斷人腸。雁兒何處是仙鄉(xiāng)?來也恓惶,去也恓惶。
南鄉(xiāng)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滿江紅 江行和楊濟翁韻
作者:【辛棄疾】 年代:【宋】 體裁:【詞】 類別:【未知】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曾識。
是夢里、尋常行遍,江南江北。
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
笑塵埃、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拆。
英雄事,曹劉敵。
被西風吹盡,了無陳跡。
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
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
【注釋】:
此詞與《水調歌頭 》(落日塞塵起)為同時先后所作。題一作“江行,簡楊濟翁、周顯先 ”,乃作者離開揚州溯江上行,途中抒懷而成。今存楊炎正(濟翁)《滿江紅》數(shù)首 ,其中“典盡春衣”一首有“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東南坼”,“問漁樵、學作老生涯,從今日”等語,與這首詞雖用韻不同,而情調相同,意氣相通。或為本詞所和之韻。”
此詞可分三層。
上片為第一層,由江行沿途所見山川引起懷昔游,痛惜年華之意。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山川秀美,辛棄疾南歸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吳楚,行蹤遍及大江南北,對這一帶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調動頻繁,告別山水長達十年。今日復見眼中川“ 都似舊時相識”了。“溪山”曰“過眼”,看山卻似走來迎,這是江行的感覺。“怪”是不能認定的驚疑感,是久違重逢的最初的感觸。往事雖“還記得,卻模糊 、記不真切,真象一場舊夢。“還記得、構中行遍,江南江北”,“夢中”云者不僅有烘托虛實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實寫照,這種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來雄心壯志未得實現(xiàn)。業(yè)已倦于宦游的結果。反復玩味以上數(shù)句,實已暗伏“塵勞”、覺非之意。官場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舊曾相識虛如幻夢不如遠離,同時也就成了一種強有力的召喚,來自大自然的召喚 。所以,緊接二句寫道:“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要探山川之勝,就得登攀,“攜杖 ”、著“屐 ”(一種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世說新語·雅量》載阮孚好屐,嘗曰 :“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兩)屐?”意謂人生短暫無常,話卻說得豁達幽默。此處用來稍變其意,謂山川佳處常在險遠,不免多穿幾雙鞋,可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結尾幾句就對照說來 ,“笑塵勞、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時衛(wèi)國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話(語出《淮南子·原道訓》),作者當時四十歲,故這樣說。表面看,這是因虛度年華而自嘲,其實,命運又豈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長為客”三字深懷憂憤,語意曠達中包含沉郁。
實為作者于四十年年來之感慨,年已四旬,南歸亦久,但昔日的志愿,卻無一件得以實現(xiàn),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勞碌,原來“長為客”無絲毫是自己左右的。
這片六句另起一意為第二層,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對古代英雄事跡的追懷。揚州上游的豫章之地,歷來被稱作吳頭楚尾。“吳楚地,東南坼”化用杜詩(《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表現(xiàn)江行所見東南一帶景象之壯闊。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國英雄,尤其是立足東南北拒強敵的孫權,最令他欽佩景仰。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三國志·先主傳 》)而孫權堪與二者鼎立。此處四句寫地靈人杰,聲情激昂,其中隱含作者滿腔豪情 。“被西風吹盡,了無陳跡”二句有慨嘆,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從之的意味,亦隱然句中。
結尾數(shù)句為第三層,是將以上兩層意思匯合起來,發(fā)為更憤激的感慨 。“樓觀才成人已去 ”承上懷古,用蘇軾詩“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鄭戶曹》)意 ,這里是說吳國基業(yè)始成而孫權就匆匆離開人間。
“旌旗未卷頭先白 ”承前感傷,由人及己 ,“旌旗”指戰(zhàn)旗,意言北伐事業(yè)未成,自己的頭發(fā)卻先花白了。
綜此二者,于是詞人得出一個無可奈何的結論:人間哀樂從來循環(huán)不可琢磨 (“轉相尋”),“今猶昔”。這結論頗帶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對命運無法解釋的解釋。
更是作者對命運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嘆。
詞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塵勞、三十九年非 ”,另一方面又追懷古代英雄業(yè)績,深以“旌旗未卷頭先白”為憾,反映出作者當時矛盾的心情。雖是因江行興感,詞中卻沒有著重寫景,始終直抒胸臆;雖然語多含蓄,卻不用比興手法,純屬直賦。這種手法與詞重婉約、比興的傳統(tǒng)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作者是現(xiàn)實政治感慨與懷古之情結合起來 ,指點江山,縱橫議論,抒胸中郁悶,驅使古人詩文于筆端,頗覺筆力健峭,感情氵彌滿 。所謂“滿心而發(fā) ,肆口而成”,自具興發(fā)感人力量。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采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zhàn),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xié)投降的謬論,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zhàn)準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并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為“蘇辛”。《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消極情緒。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辛棄疾生平大事記】
(華中科技大學 徐漢明 編)
一一四○年(宋高宗趙構紹興十年)一歲
五月十一日(公歷五月二十八日)辛棄疾生于山東歷城四風閘。
[父辛文郁早年逝世,由祖父辛贊撫養(yǎng)。祖父在亳州譙縣(今安徽亳縣)做金國的縣令,當辛棄疾到了讀書年齡時也跟到譙縣。亳州有個叫劉瞻的人,長于作田園詩,當?shù)刎撚袝r名,辛棄疾拜他為師,與黨懷英同學。]
一一五四年(宋紹興二十四年)十五歲
由濟南府保薦到燕京參加進士考試,考試雖然失敗,但給了他一個觀察敵情的機會。
一一五七年(宋紹興二十七年)十八歲
第二次參加進士考試,借機更加了解了敵情。
一一六○年(宋紹興三十年)二十一歲
祖父辛贊逝世至晚當在本年。
一一六一年(宋紹興三十一年)二十二歲
在濟南南部山區(qū)組織一支兩千多人的隊伍舉行起義,后投歸耿京起義軍,委任為掌書記。
一一六二年(宋紹興三十二年)二十三歲
正月,耿京派賈瑞、辛棄疾等人奉表南歸,十八日到達建康(今南京市),當天被皇帝趙構召見,授辛棄疾右承務郎。
被召見之后回起義軍營,途中得知叛徒張安國等人殺害耿京投降金人,辛棄疾等帶騎兵五十直闖有五萬人的金營,活捉叛徒張安國交朝廷治罪。
南歸后,任江陰簽判,協(xié)助地方官處理政務。
一一六四年(宋孝宗隆興二年)二十五歲
江陰簽判任滿去職。
一一六五年(宋孝宗乾道元年)二十六歲
向孝宗趙眘奏進《美芹十論》。
任廣德軍通判。
一一六六年(宋孝宗乾道二年)二十七歲
任廣德軍通判。
一一六七年(宋孝宗乾道三年)二十八歲
任廣德軍通判。
一一六八年(宋孝宗乾道四年)二十九歲
任建康府通判。
與建康行宮留守史正志、軍馬錢糧總領葉衡及趙彥端、韓元吉、嚴煥等人來往,參與游從宴會,酬答唱和,開始歌詞創(chuàng)作活動,確定了以后長短句的寫作方向。
一一七○年(宋乾道六年)三十一歲
在延和殿受孝宗皇帝的召見,進奏《阻江為險須藉兩淮》及《議練民兵守淮》兩疏。
召對之后,調任司農(nóng)寺主簿。
把收復大計寫成《九議》給宰相虞允文。
與在朝中任職的張木式 、呂祖謙來往,相與游從。
一一七二年(宋乾道八年)三十三歲
春,由司農(nóng)寺主簿調滁州(今安徽滁縣)知州。因滁州連遭災荒,人煙冷落,城郭蕭條,居民逃荒在外。到任后,寬征薄賦,恢復市場,使荒陋的面貌很快改換過來。
把滁州新市場的一處建筑取名為繁雄館。又修建奠枕樓為當?shù)鼐用竦桥R娛樂的場所。
有奏議上朝廷,論敵我形勢,但得不到朝廷的反應。
一一七四年(宋淳熙元年)三十五歲
春,離開滁州,到建康留守葉衡幕中做了幾個月的參議官。
秋,登建康賞心亭,寫下了著名的詞篇《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
秋冬之交,葉衡入朝為相,辛棄疾因葉衡的推薦而被皇帝召見,召見之后,便留在臨安(今杭州)做倉部郎官。
一一七五年(宋淳熙二年)三十五歲
六月任江西提點刑獄,節(jié)制諸軍,討捕于四月起事的茶商賴文政。七月,離開臨安到江西接任。經(jīng)辛棄疾的策劃和部署,賴文政親身到辛棄疾處投降,被押到江州處以死刑。因滅茶商軍有功,加秘閣修撰職名。
一一七六年(宋淳熙三年)三十七歲
秋冬之際,改任京西路轉運判官,到襄陽就職。
一一七七年(宋淳熙四年)三十八歲
春,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冬,江陵駐軍中的統(tǒng)制官率逢原縱容其部曲毆打當?shù)匕傩眨翖壖采鲜枵撟啻耸拢ㄗh對橫行的軍人和統(tǒng)制官加以懲處,因率逢原在朝廷有得力的后臺,奏章未被采納,反以帥守與駐軍不能協(xié)同為由,被調任隆興府(今江西南昌)的知府兼江西安撫使。
一一七八年(宋淳熙五年)三十九歲
本年暮春被召往杭州做大理少卿。經(jīng)呂祖謙介紹,與陳亮相識,成為好友。
下半年,被調任湖北轉運副使。
一一七九年(宋淳熙六年)四十歲
三月,改作湖南轉運副使。自湖北調任湖南時,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餞行,辛棄疾賦《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向朝廷奏進《論盜賊札子》。
秋,調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
一一八○年(宋淳熙七年)四十一歲
對湖南土豪劣紳欺壓鄉(xiāng)民的武裝組織鄉(xiāng)社進行整頓。
創(chuàng)置湖南飛虎軍。
冬,秘閣修撰被改為右文殿修撰,并再次任隆興府知府兼江西安撫使。隆興府遭嚴重旱災,到任后,立即采取措施,舉辦救荒工作。
一一八一年(宋淳熙八年)四十二歲
七月,因舉辦救荒工作有功受獎,升為奉議郎。
春初,在江西信州上饒興建帶湖新居莊園。高處建舍,低處辟為稻田。主張“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因此把新居特取名為“稼軒”,并以此作別號。
十一月,由于諫官王藺的彈劾,官職一并被削奪。
冬,帶湖新居落成。罷官后,回到上饒帶湖新居。
一一八二年(宋淳熙九年)四十三歲
閑居上饒家中。
一一八三年(宋淳熙十年)四十四歲
春,友人陳亮來信,說秋后來訪,但后來因陳亮被誣下獄沒有來成。
一一八五年(宋淳熙十二年)四十六歲
與信州守鄭汝諧常有來往,酬唱甚多。
一一八八年(宋淳熙十五年)四十九歲
正月,第一本詞集《稼軒詞甲集》由門人范開編定印行。
在與上饒接壤的鉛山縣境內的期思渡修建了一座別墅,取附近一清泉名為瓢泉。瓢泉附近是一座連綿百多里的名山,主峰叫鵝湖,山下有座寺院叫鵝湖寺。南宋著名學者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等曾在這寺院里辯論過哲學方面的問題,是學術史上有名的勝地。辛棄疾常和他的朋友去鵝湖寺游憩。
冬,友人陳亮來訪。辛棄疾與他鵝湖同游,瓢泉共欽,長歌相答,極論世事,兩人縱談十日,成為南宋詞壇上著名的鵝湖之會。有《賀新郎》一詞,寫與陳亮縱談的喜悅和陳亮去后依依惜別的心情。從此以后,他們書信往來,彼此唱和,交誼日深,直到陳亮逝世。
一一九二年(宋紹熙三年)五十三歲
被起用為提點福建路刑獄公事,春初赴任。
九月,福建路安撫使林枅[木千干ji]死,辛棄疾兼代福建路安撫使,直到年終。
是時,與在建陽閑居的朱熹往來,游從甚繁,并常向他征求處理福建政務的意見。
向朝廷上疏,建議推行經(jīng)界(清查地畝所有權與均平賦役負擔)和改變鹽法。
年末,得知皇帝要召見他。
一一九三年(宋紹熙四年)五十四歲
因皇帝要召見,正月初從福州啟程,途經(jīng)建陽同朱熹會晤。到杭州,陳亮也特地跑來相會。
被皇帝召見,奏進《認荊襄上流為東南重地疏》,就長江上游的軍事防御提供了幾點意見,但沒有受到重視。奏對之后,留在朝廷做了半年的太府卿。
秋,職名被提名為集英殿修撰,派做福州知州兼福建路安撫使,重到福州。
一一九四年(宋紹熙五年)五十五歲
友人陳亮逝世。
七月,由于諫官黃艾的彈劾,被罷官,只給一個掛名的閑散差事,主管建寧府武夷山?jīng)_佑觀。
八月,回江西上饒,繼續(xù)他的退休生活。
九月,因御史中丞謝深甫提出彈劾,職名由集英殿修撰降為秘閣修撰。
一一九五年(宋寧宗趙擴慶元元年)五十六歲
閑居上饒家中。
春,在鉛山期思的新居全部落成。
十月,由于新御史中丞何澹再次提出彈劾,秘閣修撰的職名被削奪。
一一九六年(宋慶元二年)五十七歲
帶湖居宅失火,全家移居鉛山期思瓢泉新居。
九月,又有朝廷言官提出彈劾,主管建寧府武夷山?jīng)_佑觀的空名也被削奪。到此,生平所有的各種名銜被削奪得干干凈凈。
(辛棄疾在這之前和之后的閑居生活中,大部分時間是在同一些士大夫階層的人游山逛水、飲酒賦詩中消磨掉的。表面看來澹泊冷靜,放浪林泉,不關心世事,實則胸中燃燒著炎炎烈火,不忘恢復失地,借歌詞為陶寫之具,抒愛國憂民之情。)
一一九八年(宋慶元四年)五十九歲
恢復集英殿修撰,又主管建寧府武夷山?jīng)_佑觀。
一二○○年(宋慶元六年)六十一歲
三月,友人朱熹在武夷山中逝世,辛棄疾為文往哭之。
一二○三年(宋嘉泰三年)六十四歲
六月,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
是時,與在紹興三山閑居的愛國詩人陸游往來,辛棄疾谷為陸游建一新舍,陸游沒有接受,新舍未做成。
年末,宋寧宗召見,臨行前去三山向陸游告別,陸游寫長詩一首送行。
一二○四年(宋嘉泰四年)六十五歲
正月,寧宗趙擴召見,辛棄疾陳述對付金人的意見,主張北伐,要有一段時間做充分的準備,提出應把用兵任務交給元老大臣。
三月,派任鎮(zhèn)江知府。到鎮(zhèn)江后積極為對金用兵作準備,預制了一萬套軍服,計劃招募一萬名士丁。
一二○五年(宋寧宗開禧元年)六十六歲
六月,調任隆興知府,未到任,又因諫官彈劾,新令撤回。
秋,懷著滿腔憂憤返回鉛山。
一二○六年(宋開禧二年)六十七歲
春,被起用做浙東安撫使,辛棄疾上疏辭免。
五月,朝廷正式發(fā)布伐金的命令,各路軍隊在韓侂胄指揮下都潰敗下來,失敗的原因,不出辛棄疾的預見,魯莽從事,準備不夠。
十二月,進龍圖閣待制,派知江陵府,未就任。南宋向金求和,朝廷又召辛棄疾到杭州秦陳對時局的意見,擬任兵部侍郎,一再力辭,不肯出山。
一二○七年(宋開禧三年)六十八歲
召對之后,春,從杭州回鉛山。八月,身染重病,在鉛山家中養(yǎng)病。
秋,金人以索取韓侂胄的首級作為議和條件,韓侂胄大怒,再次對金用兵,并想請辛棄疾出來為他聲援,任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令他疾速到臨安赴任。詔令到鉛山,辛棄疾病已沉重,臥床不起,只得上章請辭。
九月初十日,民族英雄、愛國詞人辛棄疾帶著憂憤的心情和沒有實現(xiàn)的志愿離開了人世。死后葬鉛山縣南十五里陽原山中。
此詞與《水調歌頭》(落日塞塵起)為同時先后所作。題一作“江行,簡楊濟翁、周顯先”,乃作者離開揚州溯江上行,途中抒懷而成。今存楊炎正(濟翁)《滿江紅》數(shù)首,其中“典盡春衣”一首有“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東南坼”,“問漁樵、學作老生涯,從今日”等語,與這首詞雖用韻不同,而情調相同,意氣相通。或為本詞所和之韻。“此詞可分三層。
上片為第一層,由江行沿途所見山川引起懷昔游,痛惜年華之意。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山川秀美,辛棄疾南歸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吳楚,行蹤遍及大江南北,對這一帶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調動頻繁,告別山水長達十年。今日復見眼中川“都似舊時相識”了。“溪山”曰“過眼”,看山卻似走來迎,這是江行的感覺。“怪”是不能認定的驚疑感,是久違重逢的最初的感觸。往事雖“還記得,卻模糊、記不真切,真象一場舊夢。
“還記得、構中行遍,江南江北”,“夢中”云者不僅有烘托虛實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實寫照,這種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來雄心壯志未得實現(xiàn)。業(yè)已倦于宦游的結果。反復玩味以上數(shù)句,實已暗伏“塵勞”、覺非之意。官場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舊曾相識虛如幻夢不如遠離,同時也就成了一種強有力的召喚,來自大自然的召喚。所以,緊接二句寫道:“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要探山川之勝,就得登攀,“攜杖”、著“屐”(一種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世說新語·雅量》載阮孚好屐,嘗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兩)屐?”意謂人生短暫無常,話卻說得豁達幽默。此處用來稍變其意,謂山川佳處常在險遠,不免多穿幾雙鞋,可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結尾幾句就對照說來,“笑塵勞、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時衛(wèi)國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話(語出《淮南子·原道訓》),作者當時四十歲,故這樣說。表面看,這是因虛度年華而自嘲,其實,命運又豈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長為客”三字深懷憂憤,語意曠達中包含沉郁。實為作者于四十年年來之感慨,年已四旬,南歸亦久,但昔日的志愿,卻無一件得以實現(xiàn),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勞碌,原來“長為客”無絲毫是自己左右的。
這片六句另起一意為第二層,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對古代英雄事跡的追懷。揚州上游的豫章之地,歷來被稱作吳頭楚尾。“吳楚地,東南坼”化用杜詩(《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表現(xiàn)江行所見東南一帶景象之壯闊。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國英雄,尤其是立足東南北拒強敵的孫權,最令他欽佩景仰。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三國志。先主傳》)而孫權堪與二者鼎立。此處四句寫地靈人杰,聲情激昂,其中隱含作者滿腔豪情。“被西風吹盡,了無陳跡”二句有慨嘆,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從之的意味,亦隱然句中。
結尾數(shù)句為第三層,是將以上兩層意思匯合起來,發(fā)為更憤激的感慨。“樓觀才成人已去”承上懷古,用蘇軾詩“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鄭戶曹》)意,這里是說吳國基業(yè)始成而孫權就匆匆離開人間。“旌旗未卷頭先白”承前感傷,由人及己,“旌旗”指戰(zhàn)旗,意言北伐事業(yè)未成,自己的頭發(fā)卻先花白了。
綜此二者,于是詞人得出一個無可奈何的結論:人間哀樂從來循環(huán)不可琢磨(“轉相尋”),“今猶昔”。這結論頗帶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對命運無法解釋的解釋。更是作者對命運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嘆。
詞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塵勞、三十九年非”,另一方面又追懷古代英雄業(yè)績,深以“旌旗未卷頭先白”為憾,反映出作者當時矛盾的心情。雖是因江行興感,詞中卻沒有著重寫景,始終直抒胸臆;雖然語多含蓄,卻不用比興手法,純屬直賦。這種手法與詞重婉約、比興的傳統(tǒng)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作者是現(xiàn)實政治感慨與懷古之情結合起來,指點江山,縱橫議論,抒胸中郁悶,驅使古人詩文于筆端,頗覺筆力健峭,感情彌滿。所謂“滿心而發(fā),肆口而成”,自具興發(fā)感人力量。
西 江 月
原文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譯文
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枝頭的喜鵲,清爽的夜風吹來了蟬兒的鳴叫。
稻花飄香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聽得陣陣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剛還遠掛天邊,轉眼滴滴細雨酒落山前。
過去的小客店還在村廟的樹林旁,道路轉過溪水的源頭,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
辛棄疾曾兩次罷官,隱居在上饒(今屬江西省)的帶湖,前后將近二十年。這首詞是詞人在隱居時期里寫的,詞牌下原有小題:“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就是黃沙嶺,在上饒西部。詞中描寫農(nóng)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fā)詞人的閑適心情。
上片寫的大約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談論著今年的豐收。詞人在夜行中見到、聽到這一切,他內心的喜悅是可想而知的。這些描寫在藝術上也是很動人的。從一方面看,詞人正是用農(nóng)村夏夜里特有的聲音——蟬鳴、鵲啼、蛙叫、人聲來渲染歡樂的氣氛;從另一方面看,這些聲音又全都是從夜行人的聽覺中反映出來的,他能清晰地聽到這一切,反過來又表現(xiàn)了夏夜的寂靜。這正是寓靜于動的寫法,能夠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
下片寫的是后半夜的景象: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jīng)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邊。不用說,詞人這時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這首詞上片寫景其實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不容易體會到的。
求歷代文人對李清照和辛棄疾的一首詞的評語
似乎可以用“肝腸似火,色貌如花”八個字,來作為這首詞的評語
辛棄疾《鷓鴣天》全詞翻譯及賞析
春風不染白髭須句:歐陽修《圣無憂》詞:“好景能消光景,春風不染髭須。”作者流露出老年人無法實現(xiàn)揮戈上陣,殺敵報國的壯地,這是對南宋小朝廷的血淚控訴。 平戎策:平定金兵的策略。辛棄疾曾多次向南宋朝廷上疏陳述抗金救國的策略。作者上疏著名的有:《美芹十論》、《九議》、《論阻江為險須藉兩淮疏》等。戎,...
賞析《鷓鴣天》辛棄疾
賞析:這首詞的上片寫的是作者青年時期那段傳奇般的出色經(jīng)歷。“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上句寫作者年青時參加領導抗金義軍,曾率領過上萬人的隊伍;下句寫自己率領精銳錦衣騎兵渡江南來。四句寫義軍軍容之盛和南奔時的緊急戰(zhàn)斗情況,用“擁”字、“飛”字表動作,從旌旗、軍裝、兵器上加...
辛棄疾《元夕》
《青玉案·元夕》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釋義:焰火像是東風吹散了的千樹繁花,紛紛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墜落。豪華的馬車滿路飄香。悠揚...
誰能提供一些后人評價辛棄疾的詩詞
劉辰翁:自辛稼軒前,用一語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軒,橫豎爛熳,乃如禪宗棒喝,頭頭皆是:又如悲笳萬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覺賓主酣暢,談不暇顧。詞至此亦足矣。(《辛稼軒詞序》)脫脫:古之君子,出處不齊,同歸于是而已。辛棄疾知大義而歸宋。 (《宋史》)愛新覺羅·玄燁:君子觀棄...
辛棄疾的<<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鐘>>翻譯、賞析、和創(chuàng)作背景。謝謝,要...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鐘。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苦。 棄疾也信奉老莊,在《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鐘》這首詞中作曠達語,但他并不能把沖動的感情由此化為平靜,而是從低沉甚至絕望的方向上宣泄內心的悲憤,這些表面看來似曠達又似頹廢的句子,卻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極高期望破滅成為...
幸棄疾的詞
幸棄疾的詞如下:1、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
幸棄疾名2首詩最出名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作者: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
辛棄疾的詩詞一般有什么特點?
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詩詞一般都豪放大氣,充滿愛國情懷,但又有懷才不遇的悵然。這和他生活的時代有很大的關系,宋朝積貧積弱,不斷受金遼困擾,作者想要上戰(zhàn)場報效國家(他也確實這樣做了),但是后來或懷才不遇,或早生白發(fā),所以他的詩歌聽起來多了分蒼涼悲愴,但又不失大氣磅礴。代表...
辛棄疾《破陣子》《鷓鴣天》豪放詞的特點、藝術手法是什么?
(這兩句若釋為:“盡管敵人戒備森嚴,棄疾等仍能突襲成功。”也未嘗不可。)“夜娖銀胡�”便是這個意思。這是一段得意的回憶。作者只用四句話,就把一個少年英雄的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來。下片卻是眼前情況,對比強烈。“春風不染白髭須”,人已經(jīng)老了。但問題不在于老,而在于“卻將萬字平...
相關評說:
大荔縣棘輪: ______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體裁:【詞】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點秋兵. 馬作的盧飛...
大荔縣棘輪: ______ 辛棄疾 鷓鴣天 詩詞鑒賞鷓鴣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辛棄疾的詞本以沉雄豪放見長,這里選的這首卻很清麗,足見偉大...
大荔縣棘輪: ______ 《破陣子》辛棄疾 其一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pò zhèn zǐ 》xīn qì jí qí yī xīn qì jí zuì lǐ tiāo...
大荔縣棘輪: ______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大荔縣棘輪: ______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 中間多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 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 山中聞鷓鴣. 賞析:宋高宗建...
大荔縣棘輪: ______ 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fā)生. 人們本來是借酒消愁,一醉萬事休.可是作者喝醉了酒,愁也未消...
大荔縣棘輪: ______ 破 陣 子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點秋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fā)生! 順便把賞析也給你吧! 該詞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時所作,無...
大荔縣棘輪: ______ 西江月 遣 興 辛棄疾 醉里且貪歡笑, 要愁那得工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 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 問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動要來扶, 以手推松曰:“去!” 欣賞這首詞,我們似乎可以這樣說:品讀辛棄疾的詞,可從詞中品出更有韻...
大荔縣棘輪: ______ 玉樓春 三三兩兩誰家女, 聽取鳴禽枝上語. 提壺沽酒已多時, 婆餅焦時須早去. ... 畫堂里沒有月亮,只有紅燭照妖,只好從容地舉杯喝酒,從容地欣賞歌舞. 辛棄疾寫的...
大荔縣棘輪: ______ 靈山齊庵賦,時筑偃湖未成 疊嶂西馳,萬馬回旋,眾山欲東. 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閑,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 吾廬小,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 爭先見面重重,看爽氣朝來三數(shù)峰. 似謝家子弟,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