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jgcgs88.cn-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不卡,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噼里啪啦国语版在线观看,zσzσzσ女人极品另类

  • <strike id="qgi8o"><td id="qgi8o"></td></strike>
  • <ul id="qgi8o"><acronym id="qgi8o"></acronym></ul>
  • <li id="qgi8o"></li>
    <ul id="qgi8o"></ul>
    <strike id="qgi8o"><rt id="qgi8o"></rt></strike>
    <ul id="qgi8o"><center id="qgi8o"></center></ul>
  • <kbd id="qgi8o"></kbd>

    百合的《白鹿洞二首·其一》(王貞白)

            作為中國的人文圣山,廬山不但有陶淵明、李白、白居易、蘇軾等眾多大詩人留給我們的詩情畫意和東、西林寺的佛理梵音,還有在中國思想史和學術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白鹿洞書院。本期我們通過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來看看在白鹿洞的讀書人是怎么珍惜時間的。

    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賞析

    附: “詩書優(yōu)游”詩詞頻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頻道介紹

    “詩書優(yōu)游”平臺、頻道和主播介紹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輯

    朗讀和吟誦的音頻

           朗讀、誦和吟都是在嗟嘆和詠歌中體會詩詞節(jié)奏和韻律的好辦法哦!在吟誦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把所讀的詩深深地印在腦子里,同時切實感受詩詞的美。

           圖中入聲字是用一個小紅點表示的,這個小紅點藏在每一個入聲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鍛煉自己當偵探的本領,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聲字以后,就可以玩“標平仄”這個游戲:在所有的平聲也就是的一聲和二聲上面畫一橫,這個符號表示平,不過千萬要注意,有些一聲或二聲的字實際上是入聲字,要標成仄聲哦!然后在所有的仄聲也就是三聲、四聲和入聲上面畫一豎,這個符號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會標也沒關系,可以對著我分享的圖片找到每一個表示平仄的符號,照著標在你的詩上就可以了。不過,我非常推薦你們自己挑戰(zhàn)一下,然后再與圖片對照。

            在跟隨陶淵明、李白、白居易、蘇軾等眾多大詩人的作品探尋廬山的“真面目”的過程中,我們漸次領略了廬山的詩情畫意和佛理梵音,但就像我在上期分享的最后說的,這還不是“廬山真面目”的全部。作為中國的人文圣山,廬山還有濃厚的學術氛圍。在前幾期分享中我給大家分享了我們在廬山游學期間去過的陶淵明紀念館、秀峰、石鐘山、三疊泉、花徑、東林寺……但游學期間與我們朝夕相伴的卻是在中國思想史和學術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白鹿洞書院。

            在做這幾期分享的過程中,那掩映在群山綠樹之中的白墻黑瓦的樓閣庭院式古建筑總是時時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我記得沿著蜿蜒的山路有貫道溪的潺潺流水相伴的晨跑、在獨對亭里跟著鳥鳴一起嘰嘰喳喳的我們漸漸靜下心來的晨讀、每天去文會堂上課時都會路過卻視而不見的碑廊的碑刻和堂前的周敦頤雕像、每次外出都路過的古老的欞星門、傍晚散步時看到的狀元柱和江西進士榜、枕流橋下那塊老師和邂逅的雅人烹茶其上的枕流石,還有離開前被媽媽拉著去看的朱熹紀念館。當然,印象最深的是我們日夜“住于斯,吃于斯,歌詩歡聚于斯”的延賓館大院,還有白鹿洞書院那一進院后山的白鹿。實際上當時的我在每天豐富多彩的游學生活中并沒有用心去看它,反倒是現(xiàn)在做分享時才補上對它的理性認識。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白鹿洞書院坐落在廬山五老峰南麓約十公里處的后屏山之陽,西有左翼山,南有卓爾山,三山環(huán)合,一水中流,無市井之喧,有泉石之勝,實在是個讀書求學的好地方。我還記得我們在那天早晨坐著車來到白鹿洞書院的大門前,那是一座雙層飛檐單門,門上高懸著“白鹿洞書院”的橫額,古樹垂蔭,溪水輕吟, 好一派山居風景 。白鹿洞書院建筑群沿貫道溪自東向西串聯(lián)式而筑,由近及遠依次排列著五個高大的院門,由此構成五大院落,分別為先賢書院、欞星門院、白鹿洞書院、紫陽書院和延賓館。每一院落又各有兩至三進,包括書院門樓、先賢書院、禮圣殿、白鹿洞書院、紫陽書院、延賓館士子樓、高等林業(yè)學堂等建筑。從方位格局上看,白鹿書院布局考究,為大四合院建筑群,建筑均坐北朝南;從建筑材質結構上看,白鹿書院建筑為石木或磚木結構,以明、清建筑為主,屋頂為人字形硬山頂,頗具清雅淡泊之氣。

            書院是我國古代傳播文化、培養(yǎng)學子、交流學術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是在戰(zhàn)亂之后國家興辦的官學遭受破壞,庠序失教的情況下,由私人讀書而興辦的鄉(xiāng)里之學,也是各派學者在民間自由傳播文化的重要場所。白鹿洞書院正是書院中大名鼎鼎的代表。

            白鹿洞書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間,是中國首間完備的書院,與岳麓書院、應天府書院、石鼓書院并稱天下四大書院。后又與吉安白鷺洲書院、鉛山的鵝湖書院、南昌的豫章書院并稱為“江西四大書院”,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

            但白鹿洞書院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唐貞元年間。洛陽人 李渤 與其兄李涉在此隱居讀書,李渤養(yǎng)了一頭白鹿“自娛”,人稱白鹿先生。鹿通人性,跟隨出人,人稱“神鹿”。這里本沒有洞,因地勢低凹,俯視似洞,稱之為“白鹿洞”。寶歷年間李渤為官江州刺史,為紀念他青年時代在此讀過書,廣植花木,建亭、臺、樓、閣以張其事。南唐升元年間開始在白鹿洞“建學置田”,供給各方來學諸生。以李善道為洞主,掌教授。時稱“廬山國學”,又謂白鹿國庠。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設立的國學,與金陵秦淮河畔的國子監(jiān)齊名,當時的學者爭相往之。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視書院教育,御賜《九經》等書給白鹿洞書院。因有朝廷重視,地方官史予以重視,白鹿洞書院得以發(fā)展。不過,對于白鹿洞書院貢獻最大的人,恐怕還是朱熹。

            朱熹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宋明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倫理思想體系的完成者。在儒家學者的心目中,朱熹是一位地位僅次于孔、孟的夫子,享有唯一的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的殊榮。他在知南康軍期間重建廬山白鹿洞書院,聚徒講學,傳播文化,教育士子,這是他一生中振興理學、開創(chuàng)和健全書院制度的一塊重要的里程碑。

            北宋在統(tǒng)一大部分國土后,亂世漸平,文風日起,學子士人紛紛要求就學。但政府無暇顧及,開國后80余年未興辦學校,于是“儒者往往依山林,即閑曠以講學,大率多至數(shù)十百人”。到宋真宗執(zhí)政以后,又大力提倡科舉,發(fā)展官學,制訂了不入官學不能應舉的政策,書院又逐漸衰落下來,但白鹿洞書院還在勉強維持。北宋末年,金兵大舉南下,烽煙四起,廬山的建筑罹于兵火,白鹿洞書院也“屋宇不存”、“基地埋沒”、“莽為荊榛”、“荒涼廢壞”。白鹿洞書院獲得新生和興旺,除了南宋偏安一隅,社會經濟相對穩(wěn)定以外,與朱熹的有志于振興教育事業(yè),為恢復書院所作的種種努力有很大關系。

            南宋淳熙六年,朱熹被任命為知南康軍。他考察了白鹿洞書院遺址,發(fā)現(xiàn)這里已是一片野草叢生、瓦礫成堆的廢墟,感慨萬分,決定加以修復。他一面分派人籌措興復諸事,同時又將自己有關修復書院的種種設想奏告朝廷。

            當時,南宋朝廷對金兵南下的驚惶始定,財政困難尚多,對教育事業(yè)無余力顧及,何況南康軍已有三所官校,不必為修復書院煩費。但朱熹認為,白鹿洞這個地方“山川環(huán)合,草木秀潤,真閑燕講學之區(qū)。”他力排眾議,一再上本朝廷,堅持重建白鹿洞書院,理由有二:一是宋朝開國以來,朝廷就十分重視白鹿洞書院的建設,書院對于傳播文化、教育士人、鞏固統(tǒng)治,貢獻很大,因此,重建書院,“理不可廢”;二是強調在廬山境內佛寺道觀“以百十所計”,其毀壞無不興葺。如果只修寺觀,不修儒館,只聞鐘鼓之聲,不聞弦歌之聲,就太不重視文化教育了。由于朱熹的一再請求,宋孝宗終于批準重建白鹿洞書院。書院落成之日,朱熹高興地飲酒賦詩:“重營舊館喜初成,要共前賢聽鹿鳴。三爵何妨奠萍藻,一編詎敢議明誠。深源定自閑中得,妙用無從樂處生。莫問無窮庵外事,此心聊與此山盟。”

            淳熙六年至八年朱熹任南康軍期間,為興復白鹿洞書院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重建院宇、籌措院田、聚書、立師、聚徒、訂學規(guī)和立課程。朱熹在總結前人辦學所訂規(guī)制和禪林清規(guī)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制訂了《白鹿洞教條》,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的“為學之序”、“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的“修身之要”、“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處事之要”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接物之要”。這一學規(guī)后來在全國書院被普遍遵行,至今仍為中外教育家所重視和研究。

            朱熹在白鹿洞書院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包括“升堂講學”、“互相切磋”、“質疑問難”、“展禮”等,而以學徒認真讀書、自行理會為主要形式。朱熹對學生讀書方法有許多精辟的指導,后概括為《朱子讀書法》六條:“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值得指出的是,朱熹每有閑暇則與學生優(yōu)游于山石林泉之間,寓講解、啟迪、點化于其中。正因此,朱熹在書院周圍修建了許多供游息賞景的亭榭,開鑿了許多風景點,讓師生把修身、講學與適當?shù)男菹⒑吐糜谓Y合起來,活躍文娛生活,增進身心健康,認為這是造就德才的良好途徑。這也正是我們在廬山游學期間的讀書方式。

            正是由于朱熹的苦心經營,白鹿洞書院名聲大振,傳至海外的日本、南韓及東南亞一帶,譽享海外,成為宋末至清初數(shù)百年一個重要文化搖籃,也為明清時期白鹿洞書院的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游學時住的延賓館庭院的正中央有一座朱子像,我們每天早上和傍晚都會準時來到朱子像前穿著深衣歌詩,講義中也專門編入了朱子的《敬齋箴》和《心箴》。我現(xiàn)在再翻看當時的照片和講義,才理解了檀老師帶我們到這里來游學的深意。白鹿洞書院真是讀書游學的好地方,這十幾天的游學生活是多么美好和難得呀!

            與朱熹和李渤一樣珍愛白鹿洞讀書生活的還有我這期要分享的主題詩《白鹿洞二首·其一》的作者王貞白,他正是在白鹿洞讀書求學時寫下了這首有著“一寸光陰一寸金”這樣傳誦千古名句的名作。

            王貞白字有道,號靈溪,信州永豐人。唐乾寧二年登進士,七年后授職校書郎。在登第授職之間的七年中,他隨軍出塞抵御外敵,寫下了許多邊塞詩,有不少反映邊塞生活,激勵士氣的佳作。對軍旅之勞、戰(zhàn)爭景象的描寫氣勢豪邁、色彩濃烈、音調鏗鏘,征戌之情,深切動人。在政治上,王貞白有著鮮明的立場與決心,他在《宮池產瑞蓮》詩中寫道:“愿同指佞草,生向帝堯前。”然而天性耿直的王貞白并沒有能夠實現(xiàn)他的志向。他生活在政治一派腐朽、朝廷上下到處有賊臣奸相、戰(zhàn)端四起的晚唐。自從進入朝廷之后,王貞白就已深刻地感受到了唐末政治上的污濁與腐敗,于是在朝廷中擔任閑職的王貞白在盤桓數(shù)年后,終于無法忍受爾虞我詐、人心惶惶的官場生活,趁唐昭宗赴岐山狩獵之時,憤然退出這一是非之地,歸隱返鄉(xiāng),時年還不到三十五歲。

            王貞白深感自己無力挽救日益衰敗的大唐社稷而棄官退隱,但是他始終擺脫不了面對國家危亡的情感痛苦。守義退隱實際上是他的一種無奈的選擇。所以王貞白退隱之后并沒有去過那種閑逸自在的生活,而是將自己的余生貢獻給了家鄉(xiāng)百姓,在鄉(xiāng)邑永豐縣城外西山之南創(chuàng)建了“山齋書舍”潛心教學,為家鄉(xiāng)子弟傳道解惑。教學之余他以著書自娛,勤奮不輟,常與羅隱、方干、貫休等名士同游唱和,號稱“江西四大詩人”。王貞白“學力精湛,篤志于詩”,其詩“內涵深刻,意存高遠”,“清秀典雅,辭意工麗”,深受四方學者所推崇,尊以為師。南唐中興元年,王貞白病卒于故里信州永豐,即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qū)。朝廷敕贈王貞白為光祿大夫“上柱國公”封號,建立“道公祠”,葬于廣豐區(qū)城西門外城壕畔。

            王貞白的詩在唐末聲名遠揚,其文學地位在歷代均獲很高評價。宋人潘若同的《郡閣雅言》說:“貞白,唐末大播詩名”。元人辛文房所作的《唐才子傳》稱王貞白“學歷精贍,篤志于詩,清潤典雅,呼吸間兩獲科甲,自致于青云之上,文介可知矣”。但對于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來說,他的名字在群星燦爛的唐朝詩壇卻很不起眼。不過他的《白鹿洞二首·其一》里的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你一定從老師或者家長的口中聽到過很多次。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首寫白鹿洞最有名的詩。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尋 。

            “春深”就是春末,暮春;“引笑”就是逗笑,開玩笑;“周情孔思”指周公禮法、孔子儒學,詩中乃泛指經史之學;“追尋”意思是深入研究。這首詩翻譯成白話文大致就是說: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已經快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一樣珍貴。若不是被道人的逗笑打斷了思緒,我正在深入鉆研周公孔子的精義、教導呢。

            這是一首寫詩人自己的讀書生活的詩,也是一首惜時詩。首句敘事,“讀書不覺已春深”,言自己專心讀書,不知不覺中春天又快過完了。從這句詩中可以看出,詩人讀書入神,每天都過得緊張而充實,全然忘記了時間。樹木蔭濃,春色已深,這是詩人不經意中猛然發(fā)現(xiàn)的。這一發(fā)現(xiàn)令詩人甚感意外,頗多感慨。時序轉換本屬尋常,為什么之前詩人沒有發(fā)現(xiàn)呢?“讀書”二字道出了緣由。正是因為詩人的心思完全沉浸在讀書之中,所以才發(fā)現(xiàn)時序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轉變。然而這發(fā)現(xiàn)所引起的并不是對大好春光易逝的感慨和遺憾,而是讀書的光陰如此珍貴,因而時不我待的珍惜心情,所以接下來發(fā)自詩人肺腑的感嘆“一寸光陰一寸金”成了傳誦千載的惜時金句。這一詩句以金子喻光陰,用“一寸光陰一寸金”來表達時間之寶貴,極其形象而鮮明地表現(xiàn)出詩人對時間的珍惜。

            這里的“一寸光陰”指極短的時間,那么古人為何把時間稱作“光陰”?“一寸光陰”又是多長時間呢?“光陰”這個詞的出現(xiàn)與古代的計時工具有關。在清代以前,中國沒有鐘表,要想計時很不容易。當然,這并不代表古時沒有計時工具,比如我在《正月十五夜》那一期分享中就給大家講到了“銅壺滴漏”這種計時工具。而“光陰”一詞則跟“日晷”這種古老的計時工具有關。日晷是人類根據(jù)日影位置的變化來測量時間的一種工具,由底座、晷面、指針組成。底座與地面平行,晷面與赤道平行,指針與地軸平行。指針一般為銅質,垂直穿過晷面。晷面呈圓盤形,石質,正反兩面都刻有12個時辰。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投影就會投向晷面,指在哪個位置上,便意味著是相應的時刻。每天從早到晚,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每走一步,日晷指針的影子也緊隨其后產生相應變化。太陽是“光”,影子為“陰”,流逝的時間體現(xiàn)為光的陰影變化,“光陰”這個詞就由此而來。

            再來看這個“寸”。我們現(xiàn)在用時、分、秒來度量時間,古人為何用“寸”來度量光陰呢?《大戴禮記·主言》中記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鄭玄注解《禮記·投壺》時也說:“鋪四指曰扶,一指案寸。”可見,寸是一指寬的長度。日晷指針的影子在晷盤上移動一寸所花的時間,就被稱為一寸光陰,即“寸陰”。因為寸只是一指那么短,所以“寸陰”自然指的是很短的時間,以此來衡量時間,更顯時間之珍貴易逝。

            在對天地萬物的觀察中,在四時的流轉往還里,古人逐漸認識到,時光流逝從來無情,不曾等人。首先將“寸陰”與“寸金”連在一起,勸喻人們珍惜點滴時光的,是《淮南子·原道訓》:“故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璧是古代用于祭祀的玉環(huán),雖價值連城,但時間卻比璧玉更為寶貴。而王貞白的這首《白鹿洞二首·其一》在第一句“讀書不覺已春深”敘事的基礎上自然引發(fā)出來這樣意味深長的感悟,正足以引起每一個珍惜時間的讀書人共鳴,也因此詩句一出,便成為有口皆碑的格言警句,以至于后來被編入集結中國從古到今各種格言、諺語的明代兒童啟蒙書《增廣賢文》,千百年來一直勉勵人們,特別是讀書人珍惜時間、注重知識積累,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不過,《增廣賢文》中把“一寸光陰一寸金”和“寸金難買寸光陰”組合起來的廣泛流行反倒讓人們忘了它原本的出處:王貞白的這首《白鹿洞二首·其一》。我和媽媽參加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錄制時,我們家庭團多次沖出百人團的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的符昕姐姐在有一場答題時就是給卡到了接“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上句這道題上。

            在表達了深深的惜時感嘆后,詩人是否又接著讀書去了呢?原本還真是的,但卻被來訪的道士朋友給打斷了,這正是接下來詩的第三句“不是道人來引笑”所表達的內容。這個道人看來是個詼諧有趣之人,不知他對詩人說了點什么,把專心讀書的詩人給逗笑了。道人要靜坐養(yǎng)生、煉丹修道,是耐得住寂寞、靜得下心的了,而詩人則還需要道人來“引笑”,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可見詩人讀書之專心致志,聚精會神。那詩人讀的又是什么書呢?第四句“周情孔思正追尋”回答了這個問題。原來道人到來之時,詩人正在深入鉆研周公孔子的精義、虛心涵泳圣人的教導呢。

            從這首《白鹿洞二首·其一》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王貞白是惜時如金、潛心求知的人,想來他能成為當時著名的詩人一定也得益于這樣的品質吧。

            有意思的是,對白鹿洞書院有決定性貢獻的朱熹也有一首和王貞白這首《白鹿洞二首·其一》異曲同工的詩作《偶成》:“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此詩大約寫于朱熹的晚年。相傳朱熹年老時,散步到一所學堂,看到一群學子在室外池塘邊打鬧戲耍。當時正值深秋,梧桐樹葉隨風飄落,想到自己白頭,不禁感慨萬千,隨口吟下了這首詩。這里的“一寸光陰不可輕”是不是和“一寸光陰一寸金”表達的惜時之意如出一轍?而“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是不是也和“讀書不覺已春深”一樣,用敏銳、細膩的筆觸和含蓄而形象的時序流轉的意象,表達了相似的光陰似箭、時不我待因而一定要珍惜時間的感受?唯一不同的是,朱熹的《偶成》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告誡少年們人生易老,學問難成,因而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而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則是用“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道出自己對時間的無比珍視。

            實際上古詩中表達類似勸學、惜時的還有不少呢。比如我之前曾經分享過的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的前兩句“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是不是和朱熹的《偶成》詩意有些像?

            我媽媽很喜歡王貞白的這首《白鹿洞二首·其一》,在參加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的錄制時,她第一次上場時選擇的定場詩就是“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但她在答接上兩句詩的題目時,卻把陸游的“古人學問無遺力”和朱熹的“一寸光陰不可輕”給混到一起了,雖然這兩首詩壓的是同一個韻部,貌似也是無縫對接,但媽媽常常自嘲“還是背詩的功夫沒下到啊!”確實是,我們讀書學習,不但要珍惜時間,更要在寶貴的時間里真正下到足夠的功夫啊!

            我們在白鹿洞書院游學時也踐行了王貞白詩中“一寸光陰一寸金”和朱熹詩中“一寸光陰不可輕”的惜時精神。我們每天早早起來跑步和讀書,上下午都在上課學習,到了晚上也不忘記寫作業(yè),外出游玩的安排也都很好地配合了讀書學習的內容。正是因為我們當時格外的珍惜每分每秒,才讓這短短兩周的游學變得如此難忘。

            在王貞白的家鄉(xiāng)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qū),他的這首《白鹿洞二首·其一》中“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名句已經被當做當?shù)氐奈幕瑏泶蛟炝恕?012年9月11日,當?shù)卣f(xié)舉辦了“王貞白文化品牌建設”調研座談會,努力想把王貞白文化打造成當?shù)氐奶厣放疲屓袊酥寥澜缯湎r間的人們想到時間就會想到廣豐,想到王貞白。甚至有部分政協(xié)委員還建議將“光陰”文化寫進城市名片,成立組織機構,搶先進行品牌注冊,并加大宣傳力度,讓王貞白的“光陰”文化家喻戶曉。這種較為商業(yè)化的推廣確實有助于文化的傳播,但是否真能傳播把“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惜時精神用于讀書的內涵呢?

    1.你去過什么書院嗎?能給大家分享一個你喜歡的書院嗎?

    2.你參加過什么印象深刻的游學活動嗎?能給大家分享一下嗎?

    3.你讀過朱熹的詩嗎?能不能給大家分享一首他的詩,比如《春日》。

    4.你還讀過什么勸大家珍惜時間的詩嗎?能給大家分享一首嗎?

    5.你在學習中有沒有感受到“一寸光陰一寸金”?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做的吧。

    【特別題目】去過廬山營的小伙伴們,你們對白鹿洞書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王貞白》

    (元)脫脫等撰《宋史·朱熹傳》

    雒誦堂《廬山營講義》

    白鹿洞書院官網

    中國最早的書院,是官方的什么機構?

    當然,還有各種百度……

    白鹿洞,曾是仙家宅,半開門戶綠苔長。徑步紅蓮初展處,傾耳聽泉水聲響。百合注解:白鹿洞位于湖南岳陽洞庭山麓,傳說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詩人以“半開門戶綠苔長”描繪出這個仙家宅的荒涼和古樸;“徑步紅蓮初展處”則表現(xiàn)出洞內的景象,也似乎給人一種清新脫俗之感。最后一句“傾耳聽泉水聲響”則是詩人對于洞內清幽之境的再一次描繪,也表現(xiàn)出他心境恬靜、身臨其境的感受。整首詩簡潔凝練,意境清新淡雅,讓人感受到了那種清靜幽深之美。

    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自哪里?
    “一寸光陰一寸金” 最早出自唐末王貞白的七絕詩《白鹿洞》。早年王貞白曾在江西廬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讀書。曾經就用詩詞記述了自己專心讀書的經歷。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形容開學的詩句
    1,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譯文: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珍貴。并不是道人過來嘲笑,周公的精義孔子的思想教導投入鉆研中。2,勸學 唐代: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

    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自誰
    共有兩個出處。1、“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處:唐代 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全文: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翻譯: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珍貴。并不是道人過來嘲笑,周公的精義孔子的思想教導投入鉆研中。2、“一寸光陰一寸...

    關于人生命運無常的歌或詩句
    --晉·陸機 《珍惜時間》 閑為樂, 嘆夜長多夢, 勤當先, 惜日短少眠。 時間上安著, 延長生命的開關。 讓青春的電源, 一直點亮旅程的燈盞。 追趕光陰, 斬斷悔怨的纏綿。 2.關于感嘆人生無常的詩句 唐代晚期詩人王貞白七絕《白鹿洞二首》,其中第一首是: 讀書不覺已春深, 一寸光陰一寸金。

    什么詩句與學習無關?
    詩句與學習 1、唐代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譯文:專心讀書,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暮春時節(jié),一寸光陰就像一寸黃金珍貴。2、唐代顏真卿的《勸學》: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譯文: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奮學習,到老了后悔讀書少就太遲了...

    一寸光陰一寸金下一句是什么?
    親,下一句是寸金難買寸光陰。完整為“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是一句俗語,出自唐·王貞白《白鹿洞二首》,意思是一寸光陰和一寸長的黃金一樣昂貴,而一寸長的黃金卻難以買到一寸光陰。比喻時間十分寶貴。

    白鹿洞二首其一這首詩硬筆楷書怎么寫?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白鹿洞二首(其一)這首古詩的作者是誰呀?
    唐·王貞白

    你還知道哪些其他和讀書有關的詩句?
    1、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自唐代詩人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2、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出自唐代顏真卿的《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3、書...

    勸學類的古詩有哪些?
    勸學類的古詩包括:1、唐末五代十國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原文: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譯文: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一樣珍貴。若不是被來往行人贊賞的逗笑打斷了思緒,我正在深入鉆研周公孔子的精義、教導呢。2、...

    相關評說:

  • 媯顯19781364008: 關于人生勵志的詩句 -
    麻城市輸出: ______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鄭燮《竹石》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 媯顯19781364008: 關于讀書的詩句 -
    麻城市輸出: ______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 顏真卿《勸學詩》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 章碣《焚書坑》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 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 媯顯19781364008: 歌頌“快樂生活激勵”的優(yōu)雅唯美詩句有哪些? -
    麻城市輸出: ______ 1.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2.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畫菊》 3.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4.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
  • 媯顯19781364008: 含有專心致志的詩詞 -
    麻城市輸出: ______ 含有專心致志的詩詞有: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____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2.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____顏真卿《勸學詩》 3.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____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枕上詩書閑...
  • 媯顯19781364008: 寫珍惜學習的古詩句 -
    麻城市輸出: ______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詩》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李清照《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趙恒《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顏真卿《勸學詩》
  • 媯顯19781364008: 升學習詩句句 -
    麻城市輸出: ______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詩》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李清照《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顏真卿《勸學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杜甫《柏學士茅屋》
  • 媯顯19781364008: 關于學習的詩句是 -
    麻城市輸出: ______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詩》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李清照...
  • 媯顯19781364008: 關于讀書的詩句 -
    麻城市輸出: ______ 1.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2.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3.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勸學詩》 4.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 顏真卿《勸學詩》 5.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 章碣《焚書坑》
  • 媯顯19781364008: 和讀書相關的古詩有哪些? -
    麻城市輸出: ______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唐代) - 《白鹿洞二首·其一》翻譯: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珍貴.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于謙(明代) - 《觀書》翻譯:漫跨著金鞍,權貴們猶嘆...
  • 媯顯19781364008: 描寫讀書是的詩句 -
    麻城市輸出: ______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 顏真卿《勸學詩》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 章碣《焚書坑》
  • www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国产欧美一级二级精品日韩| 起碰免费视频97网站| 91久久精品在这里色伊人| 亚洲AV无码精品久久久久成精品| 无码AV片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长发| AV无码专区久久精品网站|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