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草原》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一、多音字:
蒙 :méng (蒙昧)、 mēng(發(fā)蒙)、měng (蒙懂)
好: hǎo(正好)、hào (愛好)
似: sì(似乎)、shì (似的)
勒: lè(勒索)、lēi (勒緊)
二、反義詞:
低吟——高唱、團結(jié)——分裂
三、近義詞:
灑脫——瀟灑、 明朗——晴朗、羞澀——害羞
主要內(nèi)容:本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依次描寫草原的美麗風光,蒙古族人民熱情迎客的場面,主客飲酒聯(lián)歡的場面。通過這些畫面,表現(xiàn)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擴展資料
文章簡介:
《草原》是現(xiàn)代作家、詩人老舍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已選入部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課。文章主要講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和蒙漢聯(lián)歡圖。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抒發(fā)了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和對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
原文: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了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
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xiàn)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zhuǎn)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jié)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么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
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后,小伙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jīng)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草原》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表現(xiàn)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老舍的“舍”就是取的他的姓“舒”,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shù)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shù)家”稱號的作家。
《草原》中為什么內(nèi)蒙古人那么歡迎老舍?
《草原》是老舍先生于1961年創(chuàng)作的一篇描寫內(nèi)蒙古草原美景和蒙漢人民友誼的散文。文章記敘了作者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大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烈歡迎的情景,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充分體現(xiàn)了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jié)友愛的大家庭。至于為什么內(nèi)蒙古人那么歡迎老舍,我認為主要有以下...
草原主人的話分別是什么?
客人說:“草原的美麗風光和你們的熱情好客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相信蒙汗的情誼會更加深厚。”主人說:“雖然我們不是同一個民族,但是我們的心卻相同,我們應(yīng)該團結(jié)互助,歡迎你們再次光臨我們草原。”《草原》主要內(nèi)容:記敘了老舍先生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
草原描繪了哪四個畫面
蒙古族人民熱情迎客的場面與主客飲酒聯(lián)歡的場面。《草原》是現(xiàn)代作家、詩人老舍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已選入部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課。文章主要講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和蒙漢聯(lián)歡圖。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抒發(fā)了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和對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
草原第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草原第一段主要寫了作者初入草原,草原給作者留下的美好影響。表達了作者喜愛草原,贊美草原之情。驚嘆的是那從未見過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視野開闊、心胸豁達、令人心曠神怡;“愿久立”,是因為草原景色迷人,“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靜立不動”...
《草原》課文寫了哪幾個方面?
主客飲酒聯(lián)歡的場面。通過這些畫面,表現(xiàn)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這個作品被選進了北師大版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書,部編人教版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一課,冀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書和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書,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作者表達了對草原的喜愛之情和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
草原反映了蒙古族什么特點
反映了蒙古同胞熱情好客,純樸,善良,團結(jié)的特點。通過迎接、相見、款待、聯(lián)歡幾件事表現(xiàn)的。附:主要內(nèi)容:《草原》一文記敘了老舍先生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xiàn)了蒙漢兩族人民團結(jié)友好的深情厚誼,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無限熱愛的思想感情。
讀完草原的感受
描寫思路:以《草原》這本書內(nèi)容作為主題,真實得描述讀后感受,正文:書,猶如一把知識的鑰匙,能打開知識的大門;書,猶如一片知識的海洋,任我們盡情暢游;書,猶如一位淵博的老師,教會我們未解的難題。最近,我學(xué)習了《草原》一文,使我受益匪淺。文中主要講了:作者來到內(nèi)蒙古大草原,看見了小丘、...
老舍的《草原》主要寫什么
主要講了草原又綠又廣闊的特點,這段中心句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答案補充 原文: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句話出自老舍的散文《草原》。文章主要講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和蒙漢聯(lián)歡圖。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抒發(fā)了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和對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這篇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lián)歡、依依話別的動人...
相關(guān)評說:
牙克石市磨粒: ______ 由遠到近的順序.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時看到,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款待的情景,表現(xiàn)了蒙漢兩族人民團結(jié)友好的深情厚意.
牙克石市磨粒: ______ 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牙克石市磨粒: ______ 《草原》分為三大段,一是寫草原秀美的景色(草原風光圖),二寫草原迎客(草原迎客圖),三是草原聯(lián)歡(主客聯(lián)歡圖). 如有疑問請留言,望采納~
牙克石市磨粒: ______ 草原是一篇抒情散文. 《草原》主要內(nèi)容:記敘了老舍先生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xiàn)了蒙漢兩族人民團結(jié)友好的深情厚誼,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無限熱愛的思想感情, 老舍先生在《草...
牙克石市磨粒: ______ 文章記敘了作者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烈歡迎的情景,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充分體現(xiàn)了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jié)友愛的大家庭.這是本文的主題思想,亦即文意所在. 老舍按照初入草原、歡迎遠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內(nèi)、主客話別的順序記述,注意突出蒙古族人民遠出相迎、熱情款待、親切聯(lián)歡的場面,字里行間滲透著蒙漢人民間的血肉深情. 值得研究的是作者在提煉文意的過程中,把文意濃縮成“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兩句詩,寥寥十四字,蘊含著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給讀者留下了回味不盡的余地
牙克石市磨粒: ______ 主要講了草原又綠又廣闊的特點,這段中心句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牙克石市磨粒: ______ 這篇散文描寫了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lián)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
牙克石市磨粒: ______ 主要描寫了草原上的風光、空氣、天空、小丘表達了作者熱愛草原贊美草原的思想感情.
牙克石市磨粒: ______ 《草原》這篇課文是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記敘的. 課文敘述的作者是(老舍)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分別描繪了三幅畫面: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lián)歡圖.表現(xiàn)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牙克石市磨粒: ______[答案] 1、事情發(fā)展 草原風光 喜迎遠客 主客聯(lián)歡 風光 人情民俗更美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贊美 2、文中指來來回回 河流 寫出了河清澈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