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乘《七發(fā)》欣賞(2)
注釋
(1)七發(fā):這篇賦假托吳客語,諷諫楚太子接受要言妙道,實質(zhì)諫阻吳王劉濞。
(2)問:探望,問候。
(3)少間:指病稍稍痊愈。
(4)因稱:就勢說。
(5)四宇:四方。富于年:未來的年歲很多,即正當年輕。
(6)耽:沉溺,迷戀。無極:沒有限度。襲逆:指侵入體內(nèi)。逆:迎,受。結(jié)轖(sè):郁結(jié)堵塞。轖:借為“塞”。
(7)紛屯:紛亂。澹淡:心神不定的樣子。噓唏:呻吟嘆息。煩酲:煩悶如醉。酲,醉酒。惕惕怵怵:驚恐不安的樣子。瞑:通“眠”,小睡。
(8)虛中:指身體虛弱。重聽:聽覺不靈敏。越渫(xiè):渙散。咸:皆,都。
(9)聰明:指聽覺和視覺,猶言耳目。眩曜:眩暈,眼冒金星,是眩暈的常見癥狀。不平:失衡。
(10)久執(zhí):指病魔長久纏身。廢:止,去。傾:倒。
(11)“賴君”三句:靠國君的力量,天下太平,我得以享受安樂,以至于經(jīng)常有此類病狀,但還未達到您說的這種地步。
(12)宮居:居住在宮中。閨:宮中小門。這里泛指深宮。內(nèi):指宮中。外:指朝廷。傅父:負責教育輔導的老師。欲交無所:要結(jié)交朋友而沒有地方。
(13)溫淳:指味道厚重。膬(cuì):同“脆”。脭(chéng):肥肉。醲(nóng):醇酒。
(14)雜遝(tà):眾多的樣子。曼暖:輕細而又暖和。燂(xún):火熱。爍:熱。
(15)銷鑠:熔化。挺解:松散,分散。
(16)恣:放縱。支體:同“肢體”。傷血脈之和:損害血脈的調(diào)和。
(17)輿輦:均為車。蹶痿(juěwěi):都是麻痹、癱瘓的意思。機:征兆。
(18)洞房:深邃的住宅。清官:清涼的房屋。寒熱:感寒或受熱。媒:媒介。
(19)皓齒蛾眉:潔白的牙齒,像蠶蛾觸須一樣細長的眉,指代美女。性:性命。
(20)膿:同“釀”。腐腸:使腸子腐爛。藥:指毒藥。都是比喻的說法。
(21)靡曼:細嫩的樣子。四支:即四肢。委隨:麻木不靈便的樣子。淫濯:指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受阻滯,不暢通。墮窳(yǔ):指手腳軟弱無力。
(22)醼:通“宴”。曲房隱間:幽深的密室。
(23)甘餐毒藥:把毒藥當鮮食吃。戲:玩耍。
(24)淹滯:滯留、拖延。扁鵲:先秦時代的名醫(yī)。巫咸:傳說商代的神巫,能通過巫法給人祛病,故云“治外”。
(25)獨宜:只需要。宜,應該,需要。強識:強記。承間語事:間,機會。變度易意:改變太子的胸襟和思想。度,胸襟。羽翼:輔佐之人。
(26)淹沈:耽溺沉迷。浩唐:同“浩蕩”,縱情放恣。遁佚:放縱。
(27)病已:病好了。請事此言:照這話去做。請,敬語。
(28)無:不用。藥:泛指藥物。石:砭石,一種古代醫(yī)療器具。
(29)龍門:山名,今山西與陜西之間。桐:樹名,材質(zhì)適合制琴。
(30)郁結(jié):積聚。輪菌:紋理盤曲貌。根扶疏:指樹根在土中向四外伸展。
(31)遡波:逆流之波。澹淡:水波搖蕩的樣子。
(32)霰:小雪粒。激:激蕩。感:通“撼”,指桐木在夏天被雷電所震撼。
(33)鸝黃:鳥名,即黃鸝。鳱鴠(hàndàn):鳥名,傳說似雞,冬無毛,晝夜鳴。羈雌:失群的雌鳥。迷鳥:迷失方向的鳥。
(34)獨鵠:孤獨的黃鵠,鵠即天鵝。鹍(kūn)雞:鳥名,黃白色,長頸赤喙。
(35)琴摯:即師摯,魯太師,因其工于鼓琴,故謂之“琴摯”。野繭之絲:野蠶繭的絲。鉤:衣帶的.鉤。隱:琴上的一種裝飾。九寡:生有九個兒子的寡婦。《列女傳》:“魯之母師,九子之寡母也。不幸早失夫,獨與九子居。”珥:耳飾。約:琴徽。
(36)師堂:古代樂師,一稱師襄,孔子曾向他學過琴。《暢》:相傳堯時琴曲名。伯牙子:即伯牙,古代善鼓琴者。
(37)秀:指農(nóng)作物結(jié)穗。蔪(jiān):麥芒。虛:空。壑:山谷。槁:枯。絕區(qū):指懸崖、斷岸一類的地方。回溪:曲折的溪流。
(38)翕(xī):合。蚑(qí):蟲名,一種長蜘蛛。蟜(jiǎo):一種毒蟲。柱:支撐,張開。喙(hd):嘴。
(39)犓(chú)牛:即小牛。腴:腹下肥肉。筍:竹筍。蒲:即蒲菜,多年生草,葉細長而尖,其莖心細嫩可食。
(40)和:羹。冒:通“筆”,用菜調(diào)和。山膚:植物名,即面耳,可食用。
(41)苗:指苗民所產(chǎn)之稻米。安胡:即菰米。飰:同“飯”。摶(tuán):聚攏在一起。解:散開。啜:吃,嘗。
(42)伊尹:商湯的大臣,相傳伊尹以烹任見長。易牙:春秋時人,以能善調(diào)味得到齊桓公的寵愛。
(43)熊蹯:熊掌。胹(ér):爛熟。芍藥:古人常用作調(diào)料。
(44)鱠(kuài):魚片。
(45)蘇:即紫蘇,藥草名,可以食用。
(46)豢豹:被人畜養(yǎng)著的豹。歠(chuò):飲。
(47)鐘、岱:皆地名,屬古趙國,其地以產(chǎn)馬著名。牡:雄馬。齒至:指馬之年齒適中。
(48)飛鳥:應作“飛鳧”,駿馬名。距虛:駿馬名。
(49)穱(zhuō)麥:早熟的麥子。服處:謂飼馬使服食草料。躁中煩外:穱麥飼馬則馬肥,馬肥則易煩躁而亟思奔馳。
(50)附:依附,憑藉。易路:平坦的道路。
(51)王良:是春秋時晉國最善於駕車的人。造父:周穆王的御者。秦缺:古之勇士。善疾走。樓季:戰(zhàn)國時魏國勇士。
(52)佚:同“逸”,奔跑。
(53)射:睹馬。爭:競賽。逐:奔跑。
(54)景夷:臺名,在今湖北省監(jiān)利縣北。荊山:即獵山,在今湖北省境內(nèi)。汝海:即汝水,源出河南嵩縣,東南流入淮河。江:長江。湖:洞庭湖。
(55)離:附麗。“比”“屬”“麗”“連”四字同義,均為連綴之意。
(56)浮游:漫游。虞懷:宮名。
(57)注:連通如水注。紛紜:猶言“繽紛”,盛貌。
(58)輦道:馳行車輦的大道。邪交:縱橫交錯。黃池:圍繞著城墻的水池。
(59)溷章:鳥名,具體何鳥未詳。孔鳥:孔雀。鶤鵠:就是鹍雞。鵷雛:鳳凰。鵁鶄(jiāojīng):水鳥名,似鳧。鬣:頭頂上的毛。纓:頸毛。
(60)螭龍、德牧:俱鳥名。邕邕:群鳥和鳴的聲音。
(61)陽魚:即魚,古人以魚類屬陽,故稱。
(62)漃漻(jìliáo):清靜之水。薵蓼(chóuliǎo)、芳苓:皆草名。
(63)女桑:柔嫩的小桑樹。河柳:落葉亞喬木,高丈余,夏、秋兩季開紅色小花。素葉:指女桑。紫莖:指河柳。
(64)豫章:樟樹。條:枝。造:達到。
(65)并閭:即棕櫚。極望:遠望。
(66)五風:五方之風。二句言草木花色,香氣濃郁,隨風飄蕩。
(67)消息:猶言偃息,風吹樹林,樹冠時高時低,樹葉時隱時現(xiàn)。陽陰:指樹林的當陽面和背陰面。
(68)景春:戰(zhàn)國縱橫家,善于辭令。杜連:古之善鼓琴者,傳說為伯牙之師。
(69)肴糅錯該:名貴的肉肴錯雜地陳列于前。該:備。
(70)練色:選擇音色。流聲:零星唱幾句。按:這是這是正式演出前的準備活動,作準備都這樣好,可以想見正式演出的不凡了。
漢代散體大賦名篇《七發(fā)》的作者是誰?
總之,枚乘的《七發(f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它不僅展示了枚乘個人的藝術(shù)才華,也體現(xiàn)了漢代賦體文學的特點和成就。后世學者對于其深入研究和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中國古代文學的魅力。通過對《七發(fā)》的研究,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漢賦的特點和內(nèi)涵,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發(fā)展...
求這篇文言文的翻譯及答案 急急急!!!
1.①其父又復使其子以問先生(復:再次。使:讓。 ) ②其事未究,固試往(究:明白。固:同姑,姑且。)③行先生之言也(行:執(zhí)行。) ④罷圍解,則父子俱視(視:能看見。)2.①以問先生(拿。) ②此吉祥,復以饗鬼神(用。)③此獨以父子盲之故,得無乘城 (因為)3.①居一年...
《觀書有感》這首詩如何賞析?
《觀書有感》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抄錄下來,與大家共同分析欣賞。希望對無心向...第二句更引起讀者遐想,這面“鏡子”中映照著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靜謐可愛了!作者在...(枚乘《七發(fā)》正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古今詩作中并不缺乏成功的哲理詩。朱熹是劉子翚學生,他父親...
古代漢語(郭錫良版)下冊練習五答案
(王勃《滕王閣序》)對偶:“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對“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代稱:“白首” 代年老。比喻:用“青云”比喻志向的高遠。引用:二句改引《后漢書?馬援傳》:“(馬援)嘗謂賓客曰: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8.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腸之藥。(枚乘《七發(fā)...
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原文注釋和評析
舟人漁子入浦溆,山木盡亞洪濤風。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焉得并州快剪刀④,剪取吳淞半江水。〔注〕 ①巴陵:郡名。唐天寶、至德年間改岳州為巴陵郡,治所在今湖南岳陽市,地處洞庭湖東。②日本東:指日本東面的海。③赤岸:地名,一說在今江蘇六合縣東。漢枚乘《七發(fā)》:“凌赤岸,篲扶桑。
什么是“葉音說”?
(《詩經(jīng)"衛(wèi)風"氓》) 2.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詩經(jīng)"衛(wèi)風"伐檀》) 3.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屈原《九歌"湘夫人》) 4.徼墨廣博,觀望之有圻。(枚乘《七發(fā)》) 5.若華夕曜,巖澤氣通。(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 岸,《廣韻》:“岸,水涯高者。”《爾雅"釋丘》:“重厓,岸。”《小...
洞簫賦賞析
王褒的《洞簫賦》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對《七發(fā)》中相關(guān)的片斷的擴充,但《七發(fā)》并不以音樂命名,而且音樂也只是其一部分,所以《洞簫賦》應是現(xiàn)存最早的、以音樂為題材的作品。 《洞簫賦》的結(jié)構(gòu)布局具有相對的完整性,作者詳細地敘述了簫的制作材料的產(chǎn)地情況,然后寫工匠的精工細作與調(diào)試,接著寫樂師高超的演奏,隨后寫...
“梧桐”意象有喪偶之意么?
有。乘《七發(fā)》說:“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中郁結(jié)之輸菌,根扶疏以分離,上有千仞之峰,下臨百丈之溪,湍流溯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后來用比喻喪偶,。賀鑄在《鷓鴣天》中寫到:“重過閭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結(jié)合以上這首詩,梧桐比喻...
文心雕龍・通變原文及翻譯,文心雕龍・通變原文及翻譯
枚乘《七發(fā)》云∶“通望兮東海,虹洞兮蒼天。”相如《上林》云∶“視之無端,察之無涯,日出東沼,入乎西陂。”馬融《廣成》云∶“天地虹洞,固無端...(二) 所以過去幾個朝代的詩歌,在情志的表達上是符合于寫作法則的。黃帝時的《彈歌》,是非常樸質(zhì)的了。唐堯時的《在昔歌》,比黃帝時有所發(fā)展。虞舜時...
簡述枚乘《七發(fā)》在漢賦發(fā)展中的意義
其所鋪陳的內(nèi)容,從多方面開拓了文學的題材,這些題材在后來的賦文中得到繼承和進一步發(fā)揮,成為后世大賦廣泛運用的題材。故《七發(fā)》雖未以賦名篇,卻在體制和藝術(shù)手法上都為后來漢大賦創(chuàng)作樹立了典范,是一篇奠定大賦虛構(gòu)夸張、排比鋪陳典型特點的開風氣之作。2、韻散結(jié)合。《七發(fā)》通篇是雜有楚辭式...
相關(guān)評說:
彭州市正垂: ______ 如湯沃雪 [ rú tāng wò xuě ] 釋義 [ rú tāng wò xuě ] 湯:熱水;沃:澆.象用熱水澆雪一樣.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決.出 處 漢·枚乘《七發(fā)》:“小汴大歠,如湯沃雪.”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劉邦分封諸王及其子孫驕奢淫逸,縱欲無度.文學家枚乘寫《七發(fā)》規(guī)勸他們.《七發(fā)》內(nèi)容是:春秋楚國一太子得病請來一個醫(yī)生,醫(yī)生了解他是縱欲引起的,就用七件事啟發(fā)他,其中有“小飯大啜,如湯沃雪”,太子很快病愈. 【成語舉例】我今為汝掃狐疑,如湯沃雪火銷冰.
彭州市正垂: ______ 【年代】西漢 【作者】枚乘 漢代散體大賦
彭州市正垂: ______ 萬無一失_成語解釋 【拼音】:wàn wú yī shī 【釋義】:失:差錯.指非常有把握,絕對不會出差錯. 【出處】:《史記·淮隊侯列傳》:“以此參之,萬不失一.”漢·枚乘《七發(fā)》:“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 【例句】:鄭成功安慰她,只要仙霞嶺守得住,延平~! ★華而實《漢衣冠》二
彭州市正垂: ______ 標志著漢賦正式形成的第一個作家和作品,是枚乘和他的《七發(fā)》. 枚乘主要生活于漢文帝、景帝時期,死于武帝初年.他的《七發(fā)》寫楚太子有病,吳客前去問候,通過主客的問答,批判了統(tǒng)治階級腐化享樂生活,說明貴族子弟的這種痼疾...
彭州市正垂: ______ 枚乘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辭賦.《漢書·藝文志》著錄“枚乘賦九篇”.今僅存《七發(fā)》、《柳賦》、《菟園賦》三篇.后兩篇疑為偽托之作.《七發(fā)》見于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是一篇諷諭性作品.賦中假托楚太子有病,吳客前去探望,以互...
彭州市正垂: ______ 那晚,我靜靜地低吟著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一遍又一遍,一顆心像是陰沉的天氣、潮濕的云霧般,找不到釋放的缺口.“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是呵,流淌的時光總是于不經(jīng)意間,悄悄流淌,想要抓住,卻只能頹然認輸.一年中最為喜樂的...
彭州市正垂: ______ 基本解釋:霹靂 pī lì [ thun der bolt ; thun derclap ] 又急又響的雷,是云與地面之間發(fā)生的強烈雷電現(xiàn)象.響聲很大,能對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也叫落雷. 詳詳細解釋 (1).響雷,震雷. 【例句】 (漢 )枚乘《七發(fā)》:“...
彭州市正垂: ______[答案] 張衡 :四愁詩 歸田賦 二京賦 溫泉賦 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哀二世賦》、《長門賦》、《美人賦》 枚乘:《七發(fā)》(楚辭體)、《柳賦》、《梁王菟園賦》 賈誼:《鵩鳥賦》 揚雄:《河東賦》、《校獵賦》、《長楊...
彭州市正垂: ______[答案] 是西漢的枚乘啊. 《七發(fā)》的作者枚乘,字叔,江蘇淮陰人,是西漢著名的詞賦家.其主要活動時期是漢文帝和景帝兩代.在吳王劉濞和梁孝王劉武的宮廷里做過文學侍從.他的文筆流暢犀利,思想超凡.但他的作品多已散佚,今...
彭州市正垂: ______ 客發(fā)笤溪 清·葉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 容易歸舟趁疾流. 忽訝船窗送吳語, 故山月已... (枚乘《七發(fā)》正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古今詩作中并不缺乏成功的哲理詩.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