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民間傳說有哪些? 民間傳說有哪些
獻“哈達”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種禮節(jié)。在西藏,婚喪節(jié)慶、迎來送往、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送別遠行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
獻“哈達”是對對方表示純潔、誠心、忠誠、尊敬的意思。
據(jù)說,藏民進了寺廟大門,先獻一條哈達,然后參拜佛像,到各殿參觀,隨坐,到離別時,還在自己坐過的座位后邊放一條哈達,表示我人雖離去,但我的心還留在這里。
“哈達”是一種生絲織品,紡得稀松如網(wǎng),也有用絲綢為料的。上品"哈達"織有蓮花、寶瓶、傘蓋、海螺等表示吉祥如意的各種隱花圖案。哈達的質(zhì)料,因經(jīng)濟條件不同而異,但人們并不計較質(zhì)料的優(yōu)劣,只要能表達主人的-片良好祝愿就行了。哈達的長短不一,長者1至2丈,短者3至5尺。藏族認為白色象征純潔、吉利,所以,哈達-般是白色的。此外,還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云,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征大地。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近親時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貴的禮物。佛教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在特定的情況下才用。
獻“哈達”的動作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要用雙手捧哈達,高舉與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彎腰給對方,這時,哈達正與頭頂平,這表示對對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對方以恭敬的姿態(tài)用雙手平接。對尊者、長輩獻哈達時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將哈達捧到座前或足下;對平輩或下屬,則可以系在他們的頸上。
“哈達”在不同情況下代表著不同的意義。佳節(jié)之日,人們互獻哈達,表示祝賀節(jié)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禮上呈獻哈達,意味著祝愿新婚夫婦恩愛如山、白頭偕老;迎賓時奉獻哈達,表示一片虔誠、祈禱菩薩保佑;葬禮上獻哈達,是表示對死者哀悼和對死者家屬的安慰。
★吃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宇聽起來新鮮,實際上就是青棵炒面。它是青稞麥炒熟、磨細、不過篩的炒面,與我國北方的炒面有點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卻是先炒后磨,不除皮。
吃糌粑時,碗里放上一些酥油,沖人茶水,添上炒面,用手攪拌。拌時,先用中指將炒面向碗底輕搗,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轉(zhuǎn)動著碗,并用手指緊貼碗邊把炒面壓人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勻,能用手捏成團,就可以進食了。食時用手不斷在碗里攪捏,揉合成團,用手往嘴里送。藏族群眾吃飯--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這種吃飯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飯也用手抓,叫做抓飯。
由于糌粑吃法簡單,攜帶方便,很適合游牧生活。牧民們出遠門時腰間總要掛一個糌粑口袋,餓了,就從口袋里抓把糌粑吃。有時,他們從懷里掏出個木碗,裝些糌粑,倒點酥油茶,加點鹽,攪拌幾下,抓起來就吃。有時,邊吃糌粑,邊喝酥油茶。有時,把糌粑倒進一個叫"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會兒,噴香的糌粑便可入口了。
藏族過藏歷年時,家家都要在藏式柜上擺一個叫"竹索琪瑪"的吉祥木斗,斗內(nèi)放滿青棵,糟極和卓瑪(人參果)等,上面插著青棵穗、麥穗花校和一種叫"孜卓"的繪有太陽、月亮、星星圖案的彩脾。鄰居或親戚朋友來拜年,主人便端過"竹索琪瑪",客人用手抓起一點糌粑,向空中連撤三次,再抓一點放進嘴里,然后說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喝酥油茶
在西藏,在每個藏胞家庭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酥油。酥油是每個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酥油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以前,牧民提煉酥油的方法比較特殊.先將奶計加熱,然后倒入一種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徑l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來回數(shù)百次,攪得油水分離,上面浮起一層湖黃色的脂肪質(zhì),把它舀起來,灌進皮口袋,冷卻了便成酥油。現(xiàn)在,許多地方逐漸使用奶油分離機提煉酥油。一般來說,一頭母牛每天可產(chǎn)四五斤奶,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酥油有多種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稽耙里調(diào)和著吃。逢年過節(jié)炸果子,也用酥油。 藏族群眾平日喜歡喝酥油條。制作酥油茶時,先將茶葉或磚茶用水久熬成濃什,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鹽,用力將"甲洛"上下來回抽幾十下,攪得油茶交融,然后倒進鍋里加熱,便成了噴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藏族常用酥油茶待客,他們喝酥油茶,還有一套規(guī)矩。當客人被讓坐到藏式方桌邊時,主人便拿過一只木碗(或茶杯)放到客人面前。接著主人(或主婦)提起酥油茶壺(現(xiàn)在常用熱水瓶代替),搖晃幾下,給客人倒上滿碗酥油茶。剛倒下的酥油茶,客人不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等主人再次提過酥油茶壺站到客人跟前時,客人便可以端起碗來,先在酥油碗里輕輕地吹一圈,將浮在茶上的油花吹開,然后呷上一口,并贊美道:"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開。"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給添滿。就這樣,邊喝邊添,不一日喝完,熱情的主人,總是要將客人的茶碗添滿;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動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滿,你就擺著;客人準備告辭時,可以連著多喝幾口,但不能喝干,碗里要留點漂油花的茶底。這樣,才符合藏族的習慣和禮貌。
★風俗禁忌
接待客人時,無論是行走還是言談,總是讓客人或長者為先,并使用敬語,如在名字后面加個"啦"字,以示尊敬和親切,忌諱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帶笑容。室內(nèi)就坐,要盤腿端坐,不能雙腿伸直,腳底朝人,不能東張西望。接受禮品,要雙手去接。贈送禮品,要躬腰雙手高舉過頭。敬茶,酒,煙時,要雙手奉上,手指不能放進碗口。
藏族人絕對禁吃驢,馬肉和狗肉,有些地區(qū)也不吃魚肉。
敬酒時,客人須先用無名指蘸一點酒彈向空中,連續(xù)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著輕輕呷一口,主人會及時添滿,再喝一口再添滿,連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滿時,必須一飲而盡。
吃飯時要食不滿口,咬不出聲,喝不出響。
喝酥油茶時,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雙手捧到面前時,才能接過來喝。 禁忌在別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經(jīng)筒,經(jīng)輪不得逆轉(zhuǎn)。
忌諱別人用手觸摸頭頂。
是不是真的有傳說中的石達開寶藏呢?
如今經(jīng)過考古發(fā)掘,已經(jīng)證實寶藏確實存在。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在天京陷落敗亡的最后時刻,依然不忘記帶上一包金銀珠寶跑路。石達開率數(shù)十萬大軍轉(zhuǎn)戰(zhàn)多省,財寶積累肯定是超乎人們的想象的。時至今日,石達開的寶藏還沒有被世人發(fā)現(xiàn)。石達開寶藏究竟藏在何處,是不是子虛烏有的民間傳說,一直沒有定論。
中國有哪些民間故事?
中華文化淵源流傳,具有教育意義的民間傳說故事不少,比如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等,還有還有八仙過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等,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1、牛郎織女 國家非遺 《牛郎織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漢族民間愛情故事,也是中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傳說古代天帝的...
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是什么?
第三個民間傳說是《白蛇傳》。這是一則流傳極廣的民間傳說,它主要講述了白蛇化身為人類后與許仙相戀、結(jié)婚的故事。但因為法海族長的干擾,兩人的婚姻陷入危機。白蛇為了保護丈夫,在法海族長的手下被抓入監(jiān)禁。最終,在青蛇的幫助下,白蛇得以重獲自由,與許仙再次團聚。這個故事充滿著浪漫主義的色彩,...
有哪些民間傳說是真正有歷史依據(jù)的?
有哪些民間傳說是真正有歷史依據(jù)的? 我來答 1個回答 #熱議# 個人養(yǎng)老金適合哪些人投資?一代天驕ABCok 2023-04-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納率:0% 幫助的人:761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注 展開全部 1、孟姜女哭長城秦朝時候,有個善良美麗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務...
有哪些中國古代民間傳說故事?
1、牛郎織女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jīng)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后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
民間傳說有哪些?
詳情請查看視頻回答
民間故事傳說有哪些
民間故事傳說有哪些 我來答 1個回答 #熱議# 你知道哪些00后職場硬剛事件?愛創(chuàng)文化 2022-05-30 · TA獲得超過126個贊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9 采納率:50% 幫助的人:71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注 展開全部 中國流傳了很多民間 傳說 ,下面是我介紹的幾篇民間傳說 故事 ,歡迎大家閱讀。
四大民間傳說是哪四個
四大民間傳說分別是:《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與《白蛇傳》。1、《牛郎織女》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漢族民間愛情故事,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
我國的四大民間傳說分別是什么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故事,是指在中國民間以口頭、文稿等形式流傳最為寬廣、影響最大的四個神話傳說。它們和其他民間傳說故事構(gòu)成了中國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廣大民眾的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這四個傳說全部是愛情故事,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人們對真摯感情的認可。四大民間傳說為:《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
中國的民間傳說有哪些?
中國的民間傳說有哪些? 我來答 2個回答 #熱議# 柿子脫澀方法有哪些?帳號已注銷 2020-11-28 · 認真答題,希望能幫到你 知道大有可為答主 回答量:2.1萬 采納率:99% 幫助的人:212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展開全部 民間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其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
相關評說:
臨泉縣慣性: ______ 在廣泛流傳的藏族民間故事中,有這么一個關于喜馬拉雅山區(qū)的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這里是一片無邊無際的大海,海濤卷起波浪,搏擊著長滿松柏、鐵杉和棕櫚的海...
臨泉縣慣性: ______ 很多,羅剎女與神猴繁衍藏族祖先,石羊背土添湖筑邏邂城(拉薩),很多很多,另外西藏幾乎沒座山都有一個傳說!
臨泉縣慣性: ______ 藏族神話—開天辟地 元始之初,由自然形成一只大蛋,蛋殼化為白色神崖(指山峰),蛋白化為白螺色大海,蛋黃化為人和各種動物.其蛋又化生出十八只蛋,其中的第二只蛋中生成了一位沒有五官和肢體的混沌人,但他有思維的能力.他想要...
臨泉縣慣性: ______ 西藏三湖的傳說 納木湖意為“天湖”,色林湖全名為“色林堆錯”,是“色林魔鬼湖”的意思,甲仁湖意為“長游湖”.在藏北民間對納木湖、色林湖、甲仁湖這三湖的來歷有這樣的傳說! 很久以前,在拉薩以西的堆龍德慶(驅(qū)魔谷)居住...
臨泉縣慣性: ______ 傳說,在西藏高原每年夏季六七月件,天氣取暖,百蟲驚蟄,出土活動,為了避免上海它們而違背了佛祖釋迦牟尼不殺生的戒律,藏傳佛教格魯派規(guī)定每年藏歷六月十五日...
臨泉縣慣性: ______ 在廣泛流傳的藏族民間故事中,傳說在 很早很早以前,喜馬拉雅山是一片無邊無際 的大海,海岸邊長滿了松柏、鐵杉和棕櫚, 每當微風拂過就會發(fā)出嘩嘩的響聲.在茂密 ...
臨泉縣慣性: ______ 一般寶塔都是佛教的建筑物,而佛教中十三是個吉祥數(shù)字.具體看這篇文章: 藏族視十三這個數(shù)字是個吉祥神數(shù).關于數(shù)字“十三”,藏族民間有如下一些傳說:公元641...
臨泉縣慣性: ______ 在古代,中國西部有一個以青海為居住中心的羌族,后來它向四方發(fā)展,其中向西的一路建立起了以山南瓊巴為中心的吐蕃國,隋唐時,經(jīng)過朗日淪贊普與松贊干布的擴張,逐步統(tǒng)一了西藏高原,建立起了大吐蕃國,至棄芒淪贊時建立起了基本上包括全部羌族的吐蕃國,經(jīng)過了一百幾十年的強盛時期,羌族人逐漸產(chǎn)生了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狀態(tài),融合成為蕃族,以此為基礎,形成了現(xiàn)在的藏族.所以藏族的祖先是羌族.
臨泉縣慣性: ______ 在藏族民間廣泛流傳著一個神猴變?nèi)说纳裨拏髡f.這一傳說的主要內(nèi)容如下:在很早很早以前,整個青藏高原上都還沒有人類.居住在普陀山上的觀世音菩薩,給一只神猴授了戒律,并命其到雪域高原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