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佳句江上清風
1. 蘇軾在赤壁賦上借江上清風和山間明月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惟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這是蘇軾回應朋友帶有消極意味的話“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的。其實此文也是蘇軾在貶謫到黃州期間所寫的,雖說蘇軾對自己的遭遇也是介懷的,但是在這里仍然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豁達、超脫和樂觀。
不必為一時的得失而耿耿于懷,人生無常,應該理性看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為是。
2. 《前赤壁賦》中蘇軾借江上清風,山間明月抒發(fā)了什么情感
文章先由清風明月之美寫玩賞之樂,再以主客問答寫歷史人物的興亡和現(xiàn)實苦悶的“悲”,闡明變與不變的道理,以尋求解脫,最后歸于豁達樂觀。
第3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兩個英雄人物和他們的事跡,而兩位英雄已杳然長逝,化為陳跡。世間萬物,英雄豪杰也不過是過眼云煙,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風流云散。而自己作為遠謫黃州的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從而抒發(fā)了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情懷。第4段丟開個人愁懷,以江水明月作比,說明世間萬物和人生,既有變的一面,又有不變的一面。從變的角度看,天地萬物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變;從不變的角度看,萬物和人類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羨慕長江的無窮和明月的永不增減,不必談人生的短促,而應保持豁達樂觀的態(tài)度,闡發(fā)了變化與永恒的辯證哲理。
二、在賦體文章中,結構相似的上下兩句,相同位置上的詞語其意義或相同、或相反,這種現(xiàn)象叫做“對文”。注意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相互關系,請你從本文中再找出幾例加以說明,并仔細品味句子的韻味。
3. 蘇軾的赤壁賦中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你不必買她.這句話怎么講
(三)赤壁賦(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 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跡丁管股攮噶歸拴害莖,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 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懷,望 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余音裊 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 相屬。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游,抱明 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 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 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 與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
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4. “江上清風游”出自哪首詩,已及這首詩的全文
就是《江上清風游》作者:夏天和松樹。 全文如下:
白衣出江左,江上清風游。
飄零何歸處,人去即難留。
除卻紅塵事,麒麟亦煩憂。
遠黛浮萍水,化作天涯路。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
巧手弄輕玄,勝卻幾多人。
蒼蒼山尖水,一瓢請君醉。
清風明婉,離人低垂,把風雨問三,把心月掛玄,聽一枕流云,取一念清紗,與霧白渺水闊處,聽天地,歲月,萬古,清弦,幽幽遠。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供參考。
5. 壺上寫有山間明月江上清風,畫的是誰
1、壺上寫有山間明月江上清風,畫的是:宋代文學家蘇軾。
2、“山間明月,江上清風”,出自蘇軾的《赤壁賦》。
《赤壁賦》寫于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謫黃州期間。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因被誣作“謗訕朝廷”,遭御史彈劾,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蘇軾因寫下《湖州謝上表》被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獄。“幾經重辟”,慘遭折磨。后經多方營救,于當年十二月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這無疑是一種“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3、蘇軾用清風、明月、江水、小舟、歌詩描繪了一幅詩意十足,含意深遠,意境優(yōu)美的赤壁夜游圖。使我們也好像游了一次赤壁,心里充滿了遨游之樂。
《赤壁賦》是蘇軾回應朋友帶有消極意味的話“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的。其實此文也是蘇軾在貶謫到黃州期間所寫的,雖說蘇軾對自己的遭遇也是介懷的,但是在這里仍然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豁達、超脫和樂觀。不必為一時的得失而耿耿于懷,人生無常,應該理性看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八字書法要多大的宣紙
天半朱霞云中白鶴;山間明月江上清風。 天地有情長若春日;山林無事自是清流。 云嵐四時迷離朝暮;風雨一室上下古今。 不次之遷人同品峻;及時為惠情與春長。(集蘭亭序字) 甘露卿云于斯為瑞;珠輝玉照蓋代之華。(集醴泉銘字) 世德相承榮于萬古;高文爭誦清若六朝。 日有所思經史如詔;久于其道金石為開。(...
寫赤壁的詩詞5首
解衣枕石一長嘯,江上清風無古今。《赤壁前游》——清·同治江山景自佳,況此清秋夕。健游挾飛仙,舉酒屬佳客。洞簫倚南歌,蘭槳泛空碧。一葦縱所如,水光涵浩魄。東流去不返,霸業(yè)感疇昔。橫槊誰賦詩,英雄久陳跡。風月如常新,匏尊欣共適。溯洄念伊人,露氣葭洲白。《赤壁東坡詞》——清·張之洞東坡適意在黃州...
相關評說:
任縣塑性: ______ [上句] 山間明月----------------- [下句] 世外佳人 水上清風 江上清風
任縣塑性: ______ 清茶一杯話詩詞之蘇東坡篇 2003-5-28 22:48:00 阿潛 閱讀2560次 只是由于步入社會太久,對于詩詞便成了忘卻的記憶,由于懶惰和閑散的性格,對于詩詞的愛好僅限于那...
任縣塑性: ______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zàng)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任縣塑性: ______[答案] 本題的要求極其明確,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對聯(lián)的擬寫,題目中要求借用或化用蘇東坡在黃州創(chuàng)作的詞賦名篇中的典故或詞句,這就需要針對具體題目進行具體擬寫,如針對蘇軾紀念堂,可以擬寫“大江東去千古風流數(shù)蘇軾 / 小城猶在一輪明月...
任縣塑性: ______ 蜀中先賢蘇東坡,是我們已經共享了千年的偉大文人. 無疑,他的人格和文品的華美醇香,將繼續(xù)為千秋萬代的中國人提供無與倫比的營養(yǎng).他21歲中進士,集詩人、散...
任縣塑性: ______ 1:況吾與子......托遺響于悲風.2:惟江上之清風......之所共適.
任縣塑性: ______ 前赤壁賦——蘇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
任縣塑性: ______[答案] 1.誰道人生無在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寫出了作者人老而新卻不老的一顆像年輕人的心 .,"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 歷來眾說紛紜,但可以確定的是蘇東坡所寫之赤壁與歷史上赤壁之戰(zhàn)的赤壁絕非一處,對此,東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處...
任縣塑性: ______[答案] 中文名稱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整句翻譯為:清風緩緩地吹來,水面不曾泛起一絲波紋. 興:起; 徐:緩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