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清平調詞三首》原文翻譯及鑒賞
愛讀詩的我今天給大家?guī)砝畎住肚迤秸{詞三首》原文及翻譯鑒賞,希望對你有幫助。
清平調詞三首
《清平調詞三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共三首七言樂府詩。第一首從空間角度寫,以牡丹花比楊貴妃的美艷;第二首從時間角度寫,表現(xiàn)楊貴妃的受寵幸;第三首總承一、二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糅合,融為一體。全詩構思精巧,辭藻艷麗,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描繪出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的景象,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藝術功力。
清平調詞三首⑴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風拂檻露華濃⑶。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⑷。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斷腸⑹。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⑺。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⑻,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闌干⑽。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清平調:一種歌的曲調,“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之遺聲。
⑵“云想”句:見云之燦爛想其衣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實際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檻:欄桿;露華濃:牡丹花沾著晶瑩的露珠更顯得顏色艷麗。
⑷“若非……會向……”:相當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傳說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貴妃貌美驚人,懷疑她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紅艷:紅艷艷的牡丹花滴著露珠,好像凝結著襲人的香氣。紅,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傳說中三峽巫山神女與楚王歡會接受楚王寵愛的神話故事。
⑺飛燕:趙飛燕。倚新妝:形容女子艷服華妝的姣好姿態(tài)。
⑻名花:牡丹花。傾國:喻美色驚人,此指楊貴妃。典出漢李延年《佳人歌》:“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⑼解釋:了解,體會。釋,一作“識”。春風: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白話譯文
其一
見云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頭見到了她,就是在瑤池的月光下來相逢。
其二
像枝紅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楊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傷。
請問漢宮佳麗誰能和她媲美,就算趙飛燕也要靠精心化妝。
其三
名花伴著絕色美人令人心歡,贏得君王滿面帶笑不停地看。
春風中消解了君王無限悵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著欄桿。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在這三首詩中,把木芍藥(牡丹)和楊妃交互在一起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澤。從篇章結構上說,第一首從空間來寫,把讀者引入蟾宮閬苑;第二首從時間來寫,把讀者引入楚王的陽臺,漢成帝的宮廷;第三首歸到目前的現(xiàn)實,點明唐宮中的沉香亭北。詩筆不僅揮灑自如,而且相互鉤帶。“其一”中的春風,和“其三”中的春風,前后遙相呼應。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云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云,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一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下面,詩人的想象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臺。“若非”、“會向”,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lián)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像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第二首,起句“一枝紅艷露凝香”,不但寫色,而且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一層。“云雨巫山枉斷腸”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當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來,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可算得絕代美人了,可是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楊妃,不須脂粉,便是天然絕色。這一首以壓低神女和飛燕,來抬高楊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題之法。相傳趙飛燕體態(tài)輕盈,能站在宮人手托的水晶盤中歌舞,而楊妃則比較豐肥,固有“環(huán)肥燕瘦”之語(楊貴妃名玉環(huán))。后有人據(jù)此說,楊妃極喜此三詩,時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脫靴,認為大辱,就向楊妃進讒,說李白以飛燕之瘦,譏楊妃之肥,以飛燕之私通赤鳳,譏楊妃之宮闈不檢。但這種說法遭到很多學者反對。這些學者認為:李白詩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瞞不過博學能文的玄宗,而且楊妃也不是毫無文化修養(yǎng)的人。據(jù)原詩來看,有明顯的抑古尊今之意。
第三首,從仙境古人返回到現(xiàn)實。起首二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美人,當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面點出,并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一提,“帶笑看”三字再來一統(tǒng),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一體,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釋春風無限恨”,春風兩字即君王之代詞,這一句,把牡丹美人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帶笑,當然無恨,煩惱都為之消釋了。末句點明玄宗楊妃賞花地點──“沉香亭北”。花在闌外,人倚闌干,十分優(yōu)雅風流。
這三首詩,語語濃艷,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寫花光,又似在寫人面。“一枝紅艷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讀這三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不待什么刻畫,而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無怪這三首詩當時就深為唐玄宗所贊賞。
名家點評
總評
《松窗雜錄》:(開元中,玄宗、楊貴妃于沉香亭賞牡丹)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遂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進《清平調》詞三章,白欣承詔旨,猶苦宿酲未解,因援筆賦之:“云想衣裳花想容……”太真妃持頗梨七寶杯,酌西涼州葡萄酒,笑頷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龜年常話于五王,獨憶以歌得自勝者無出于此,抑亦一時之極致耳。上自是顧李翰林大異于他學士。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太白《清平調》三章,語語藻艷,字字葩流,美中帶刺,不專事纖巧。家澹齋有謂:以是詩,合得是語,所謂破空截石、旱地擒魚者。近《詩歸》選極富,何故獨不收?吾所不解。
《唐詩摘鈔》:三首皆詠妃子,而以“花”旁映之,其命意自有賓主。或謂襯首詠人,次首詠花,三首合詠,非知詩者也。太白七絕以自然為宗,語趣俱若天意為詩,偶然而已。后人極力用意,愈不可到,固當推為天才。
《詩辯坻》:太白《清平調詞》“云想衣裳花想容”,二“想”字已落填詞纖境“若非”,“會向”,居然滑調。“一枝濃艷”、“君王帶笑”,了無高趣,“小石”*之坦涂耳。此君七絕之豪,此三章殊不厭人意。
《古歡堂雜著》:少陵《秋興八首》,青蓮《清平詞》三章,膾炙千古矣。余三十年來讀之,愈知其未易到。
《原詩》:李白天才自然,出類拔萃,然千古與杜甫齊名,則猶有間。蓋白之得此者,非以才得之,乃以氣得之也。……如白《清平調》三首,亦平平宮艷體耳,然貴妃捧硯,力士脫靴,無論懦夫于此戰(zhàn)栗趑趄萬狀,秦舞陽壯士不能不色變于秦皇殿上,則氣未有不先餒者,寧睱見其才乎?觀白揮灑萬乘之前,無異長安市上醉眠時,此何如氣也!
《唐詩選勝直解》:《清平調》三首章法最妙。第一首賦妃子之色,二首賦名花之麗,三首合名花、妃子夾寫之,情境已盡于此,使人再續(xù)不得。所以為妙。
《唐詩別裁》:三章合花與人言之,風流旖旎,絕世豐神。或謂首章詠妃子,次章詠花,三章合詠,殊見執(zhí)滯。
其一
《碧雞漫志》:《松窗雜錄》云:開元中,禁中初種木芍藥,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繁開。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李龜年手捧擅板,押眾樂前,將欲歌之。上曰:焉用舊詞為?命龜年宣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調》三章,白承詔賦詞,龜年以進。上命梨園弟子約格調、撫絲竹,促龜年歌,太真妃笑領歌意甚厚。張君房《脞說》指此為《清平樂》曲。
《唐詩絕句類選》:蔣仲舒曰:“想”、“想”,妙,難以形容也。次句下得陡然,令人不知。
《李杜二家詩鈔評林》:“想”字妙,得恍惚之致。
《匯編唐詩十集》:唐云:聲響調高,神彩煥發(fā),喉間有寒酸氣者讀不得。
《唐詩摘鈔》:二“想”字是詠妃后語。
《而庵說唐詩》:“春風拂檻露華濃”,此句須略重。花上風拂,喻妃子之搖曳;露濃,喻君恩之鄭重。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琦按蔡君謨書此詩,以“云想”作“葉想”,近世吳舒鳧遵之,且云“葉想衣裳花想容”,與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俱從梁簡文“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脫出。而李用二“想”字,化實為虛,尤見新穎,不知何人誤作“云”字,而解者附會《楚辭》“青云衣兮白霓裳”,甚覺無謂云云。不知改“云”作“葉”,便同嚼蠟,索然無味矣。此必君謨一時落筆之誤,非有意點金成鐵,若謂太白原本是“葉”字,則更大謬不然。
《唐詩箋注》:此首詠太真,著二“想”字妙。次句人接不出,卻映花說,是“想”之魂。“春風拂檻”想其綽約,“露華濃”想其芳艷,脫胎烘染,化工筆也。
《詩法易簡錄》:三首人皆知合花與人言之,而不知意實重在人,不在花也,故以“花想容”三字領起。“春風拂檻露華濃”,乃花最鮮艷、最風韻之時,則其容之美為何如?說花處即是說人,故下二句極贊其人。
《填詞雜說》:“云想衣裳花想容”,此太白佳境。柳屯田:“擬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談何容易!”大畏唐突,尤見溫存,又可悟翻舊換新之法。
《雨村詞話》:李調元云:太白詞有“云想衣裳花想容”,已成絕唱。韋莊效之“金似衣裳玉似身”,尚堪入目,而向子湮“花容儀,柳想腰”之句,毫無生色,徒生厭憎。
《李太白詩醇》:清便宛轉,別自成風調。謝云:褒美中以寓箴規(guī)之意。嚴滄浪曰:想望縹緲,不得以熟目忽之。
其二
《唐詩直解》:結妙有風致。
《唐詩摘鈔》:首句承“花想容”來,言妃之美,惟花可比,彼巫山神女,徒成夢幻,豈非“枉斷腸”乎!必求其似,惟漢宮飛燕,倚其新裝,或庶幾耳。
《唐詩合選詳解》:梅禹金云;蕭(士贊)注謂神女刺明皇之聚麀,飛燕譏貴妃之微賤,亦太白醉中應詔,想不到此,但巫山妖夢、昭陽禍水,微文隱意,風人之旨。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力士之譖惡矣,蕭氏所解則尤甚。而揆之太白起草之時,則安有是哉!巫山云雨、漢宮飛燕,唐人用之已為數(shù)見不鮮之典實。若如二子之說,巫山一事只可以喻聚淫之艷冶,飛燕一事只可以喻微賤之宮娃,外此皆非所宜言,何三唐諸子初不以此為忌耶?古來《新臺》、《艾豭》諸作,言而無忌者,大抵出自野人之口,若《清平調》是奉詔而作,非其比也。乃敢以宮闈暗昧之事,君上所諱言者而微辭隱喻之,將蘄君知之耶,亦不蘄君知之耶?如其不知,言亦何益?如其知之,是批龍之逆鱗而履虎尾也。非至愚極妄之人,當不為此。
《唐詩箋注》:此首亦詠太真,卻競以花比起,接上首來。
《李杜二家詩鈔評林》:巫山妖夢,昭陽禍水,微文隱諷,風人之旨。
《詩法易簡錄》:仍承“花想容”言之,以“一枝”作指實之筆,緊承前首。三、四句作轉,言如花之容,雖世非常有,而現(xiàn)有此人,實如一枝名花,儼然在前也。兩首一氣相生,次首即承前首作轉。如此空靈飛動之筆,非謫仙孰能有之?
《李太白詩醇》:馳思泉涌,敷藻云浮,而卻得詩禍!人世遭遇,總出意表,可謂奇矣。謝云:以巫山嬌夢,昭陽禍水入調,蓋微諷之也。
其三
《唐詩直解》:四出媚態(tài),不以刻意工,亦非刻意所能工。
《詩藪》:“明月自來還自去,更無人倚玉闌干”、“解釋東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崔魯、李白同詠玉環(huán)事,崔則意極精工,李則語由信筆,然不堪并論者,直是氣象不同。
《唐詩解》:太白于極歡之際,加一“恨”字,意甚不淺。
《匯編唐詩十集》:唐云:三詩俱鑠金石,此篇更勝。字字得沉香亭真境。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同敬曰:“帶笑”字下得有情,第三句描貴妃心事。
《唐詩摘鈔》:釋恨即從“帶笑”來。本無恨可釋,而云然者,即《左傳》(野太子申生):“君非姬氏(指鱺姬),居不安,食不飽”之意。
《增訂唐詩摘鈔》:婉膩動人,“解釋”句情多韻多。
《古唐詩合解》:此章方寫唐皇同妃子同賞木芍藥。
《唐詩別裁》:本豈釋天戶之愁恨,托以“春風”,措詞微婉。
《詩法易簡錄》:此首乃實賦其事而結歸明皇也。只“兩相歡”三字,直寫出美人絕代風神,并寫得花亦栩栩欲活,所謂詩中有魂,第三句承次句,末句應首句,章法最佳。
《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旖旎動人。錦心繡口。
《唐人絕句精華》:第三首總結,點明名花、妃子皆能長邀帝寵者,以能“舞釋存風無限恨”也。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唐詩合選詳解》:梅禹金云;蕭(士贊)注謂神女刺明皇之聚麀,飛燕譏貴妃之微賤,亦太白醉中應詔,想不到此,但巫山妖夢、昭陽禍水,微文隱意,風人之旨。
清平調詞李白翻譯
清平調詞,李白的筆下,盡顯華美與深情。其三中,楊貴妃與牡丹同為絕色,君王見之便心生歡喜,笑顏常開。春風拂過,似乎連怨恨都消散無蹤,兩人在沉香亭北,共倚欄桿,共享美好時光。其二里,李白贊美楊貴妃的美貌,如同牡丹般絕艷,又如巫山神女般令人懷念。他問漢宮中,有誰能與楊貴妃媲美?她不僅自然...
清平調李白全文 清平調李白全文及翻譯是什么
1、全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2、譯文:見到云就聯(lián)想到她華艷的衣裳,見到花就聯(lián)想到她艷麗的容貌;春風吹拂欄桿,露珠潤澤花色更濃。如此天姿國色,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清平調三首的翻譯
【賞析一】 有關李白的這三首《清平調》,是李白在長安期間創(chuàng)作的流傳最廣、知名度最高的詩歌之一。據(jù)說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宮中曾經在興慶池東面的沉香亭畔,栽種了不少名貴的牡丹,到了花開時節(jié),紫紅,淺紅,全白,各色相間,煞是好看。一日,唐玄宗騎著心愛的照夜白馬,楊太真,即楊貴妃則乘了一乘小轎,一同前來賞...
《清平調·一枝紅艷露凝香》(李白)原文及翻譯
清平調·一枝紅艷露凝香 李白 系列:唐詩三百首 清平調·一枝紅艷露凝香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賞析 起句「一枝紅艷露凝香」,不但寫色,而且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一層。「云雨巫山枉斷...
“云想衣裳花想容”全詩及翻譯是什么?
若不是在群玉山頭見到了她,就是在瑤池的月光下來相逢。其二: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翻譯:像枝紅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楊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傷。請問漢宮佳麗誰能和她媲美,就算趙飛燕也要靠精心化妝。《清平調詞三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共...
清平調詞李白翻譯
【譯文】貴妃真是一枝帶露牡丹,艷麗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會,枉然悲傷斷腸。請問漢宮得寵妃嬪,誰能和她相像?可愛無比的趙飛燕,還得依仗新妝!清平調·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譯文】見云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人之容貌...
清平調詞三首其一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清平調詞三首其一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秾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清平調詞三首其一》作者...
清平調其三意思
注釋名花:指牡丹花。傾國:指楊貴妃。解釋:消除。沉香亭:亭子名稱。在唐興慶宮龍池東。詩詞作品:清平調·其三,詩詞作者:唐代李白,詩詞歸類:樂府、寫人、寫花。清平調詞三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共三首七言樂府詩。創(chuàng)作背景 創(chuàng)作背景據(jù)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
清平調詞三首 翻譯
清平調詞三首以詩意的語言描繪了絕世佳人的形象,展現(xiàn)出無盡的美與魅力。首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仿佛讓我們看見云朵映襯下的華美衣裳和如花容顏,春風與露珠的交融更顯其嬌艷。"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表達了對這位佳人如仙子般高貴氣質的贊美。第二首"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翻譯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翻譯為:請問漢宮佳麗誰能與之相比,即便趙飛燕也要依賴精心妝容。作品原文:清平調詞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其二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
相關評說:
曲沃縣從動: ______ 《清平調》: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曾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曲沃縣從動: ______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干.
曲沃縣從動: ______ 清平調詞三首⑴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風拂檻露華濃⑶.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⑷.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斷腸⑹.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⑺.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⑻,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闌干⑽. 其一 見云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頭見到了她,就是在瑤池的月光下來相逢. 其二 像枝紅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楊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傷. 請問漢宮佳麗誰能和她媲美,就算趙飛燕也要靠精心化妝. 其三 名花伴著絕色美人令人心歡,贏得君王滿面帶笑不停地看. 春風中消解了君王無限悵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著欄桿.
曲沃縣從動: ______ 李白的《清平調?其一》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注解: 1、清平調:一種歌的曲調,“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之遺聲. 2、檻:有格子的門窗. 3、華:通花. 4、群玉山:神話中...
曲沃縣從動: ______[答案] 望廬山瀑布 早發(fā)白帝城 將進酒 送孟浩然之廣陵 贈汪倫 詠苧蘿山 塞下曲六首 靜夜思 望天門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鳳凰臺 長相... 天馬歌 扶風豪士歌 玉壺吟 梁園吟 鳴皋歌送岑徵君 時梁園三尺雪. 長歌行 清平調詞三首 陽春歌 箜篌謠 胡無人 廣陵贈別 闕題 ...
曲沃縣從動: ______ 清平調詞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闌干...
曲沃縣從動: ______ 下面是這詩歌的寫作背景的故事演繹,不過基本符合史實. 天寶初年,唐玄宗剛寵楊玉環(huán)時,李白結識了賀知章.賀知章將李白引見給唐玄宗,皇帝見了李白的詩也贊嘆不已,就在金鑾殿上召見李白,當詩人遠遠步上臺階時,唐玄宗竟然走上前...
曲沃縣從動: ______ 清平調詞⑴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風拂檻露華濃⑶.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⑷.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斷腸⑹.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⑺.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⑻,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⑼,沉香亭北倚欄桿⑽.[
曲沃縣從動: ______ 清平調詞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闌干....
曲沃縣從動: ______ 李白為楊貴妃寫的詩是《清平調詞》,一共三首.原主文如下: 清平調詞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據(jù)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