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仲尼,師項橐的意思? 昔仲尼 師項橐什么意思?
意思是:從前,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
出自宋代王應麟《三字經(jīng)》,原文選段:
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
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譯文:
從前,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像孔子這樣的圣賢,尚不忘勤學。
宋朝時趙中令趙普,他官已經(jīng)做到了中書令了,天天還手不釋卷地閱讀論語,不因為自己已經(jīng)當了高官,而忘記勤奮學習。
西漢時路溫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閱讀。公孫弘將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兩人都很窮,買不起書,但還不忘勤奮學習。
東漢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發(fā)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戰(zhàn)國時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三字經(jīng)》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代說法不一,大多數(shù)后代學者傾向的觀點意見是王應麟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讀書,于是編寫了融會經(jīng)史子集的三字歌訣。
文章主旨:
《三字經(jīng)》內(nèi)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xiàn)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后讀經(jīng)、子兩類的典籍。經(jīng)部子部書讀過后,再學習史書。《三字經(jīng)》最后強調(diào)學習的態(tài)度和目的。
作者簡介:
王應麟 (1223-1296) 南宋著名學者、教育家、政治家。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慶元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人。其博學多才,學宗朱熹,涉獵經(jīng)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長于考證。
南宋滅亡以后,他隱居鄉(xiāng)里,閉門謝客,著書立說。傳世書法有《著書帖》等。著有《三字經(jīng)》、《困學紀聞》、《小學紺珠》、《玉海》、《通鑒答問》、《深寧集》、《詩地理考》等。蒙學著作《三字經(jīng)》風行700多年,流傳海外眾多國家,是一部優(yōu)秀的兒童道德教育教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三字經(jīng)
昔仲尼,師項橐出自《三字經(jīng)》,意思是:從前,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
【作品簡介】:
《三字經(jīng)》與《百家姓》、《千字文》并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三字經(jīng)》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它短小精悍、瑯瑯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nèi)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jīng)》,可知千古事”。基于歷史原因,《三字經(jīng)》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shù)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jīng)典并不斷流傳。
【作者簡介】:
王應麟(1223—1296)南宋官員、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祖籍河南開封,后遷居慶元府鄞縣(今浙江鄞縣),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復中博學宏詞科。歷官太常寺主簿、通判臺州,召為秘節(jié)監(jiān)、權(quán)中書舍人,知徽州、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等職。其為人正直敢言,屢次冒犯權(quán)臣丁大全、賈似道而遭罷斥,后辭官回鄉(xiāng),專意著述二十年。為學宗朱熹,涉獵經(jīng)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長于考證。一生著述頗富,計有二十余種、六百多卷,相傳《三字經(jīng)》為其所著。
昔仲尼,師項橐(tuo)2,古圣賢,尚勤學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人。
項橐:七歲為孔子學琴老師。
《三字經(jīng)》里有這么兩句:“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說的是孔子拜小孩為師的事。
孔子帶著幾個弟子周游列國,一天,來到宋國境內(nèi)的一個十字路口,有一個小孩攔住去路,不讓路過。孔子叫子路去問一下是怎么回事。子路上前問小孩:“你咋不讓路哇?”小孩說:“我這是座城池,你們哪能過去呀?”子路說:“這平地哪有什么城池?”小孩用手一指說:“看,這不是城池是什么?”子路順著小孩指的方向一看,原來是土坷垃壘的一個大圓圈。
子路急忙回稟孔子,孔子下車來到小孩面前:“你為什么不讓我們過呀?”小孩一本正經(jīng)地說:“你是個知書達禮的人,不會不講理吧?請問,你是車讓城還是城讓車呀?”“當然車讓城啦。”小孩指著坷垃城說:“您看,我這是座城池,你怎么能過去?”說的孔子無話可答。孔子心想,這個小孩真頑皮,但是一時又想不出什么話可答。如果繞道要走許多彎路,從旁邊過,又要碾壞莊稼。只得好言好語和小孩商量說:“你能不能把‘城’拆了讓我們過去呀?”小孩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哪有拆‘城’讓車的道理?”這下可把孔子難壞了,急得在那里亂轉(zhuǎn)。
小孩見孔子急得團團轉(zhuǎn),就說:“我剛才講了,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我們要以理服人,你若叫我老師,我既不拆‘城’又能讓車過去。”孔子想了想說:“好,我就叫你老師。”說著,走到小孩面前,躬身施禮叫了一聲:“老師”。
小孩笑著說:“這很簡單,您在城外叫門,我把城門打開,車不就過去了嗎?”孔子一聽,恍然大悟,他既慚愧又敬佩,說:“我不如儒子矣”,于是便問小孩姓名,住在哪里,小孩說:“我叫項橐,住在前邊村里,聽說你們師徒路過這里,奉父命來迎接你們,剛才和您老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請莫見怪,走,回家坐吧”。孔子聽了,心中更加敬佩,就到他家,項橐父子設(shè)宴招待。孔子與項橐通過談話,感到這小孩確實才智過人,贊不絕口,稱項橐為“神童”。乃尊七歲之項橐為師,可見大圣人如孔子者尚勤學好問.
昔仲尼,師項橐出自《三字經(jīng)》,意思是: 從前,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
后面兩句是:古圣賢,尚勤學。
項橐雖然只有七歲,孔夫子依然把他當作老師一樣請教。古代的圣賢,尚且這樣勤于學習,不恥下問(那么我們呢?)。
你還可以搜索“昔仲尼,師項橐“出來一個詳細故事,這大概也是孔子“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暗膩須v之一。
昔仲尼,師項橐(tuo)2,古圣賢,尚勤學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人。
項橐:七歲為孔子學琴老師。
《三字經(jīng)》里有這么兩句:“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說的是孔子拜小孩為師的事。
孔子帶著幾個弟子周游列國,一天,來到宋國境內(nèi)的一個十字路口,有一個小孩攔住去路,不讓路過。孔子叫子路去問一下是怎么回事。子路上前問小孩:“你咋不讓路哇?”小孩說:“我這是座城池,你們哪能過去呀?”子路說:“這平地哪有什么城池?”小孩用手一指說:“看,這不是城池是什么?”子路順著小孩指的方向一看,原來是土坷垃壘的一個大圓圈。
子路急忙回稟孔子,孔子下車來到小孩面前:“你為什么不讓我們過呀?”小孩一本正經(jīng)地說:“你是個知書達禮的人,不會不講理吧?請問,你是車讓城還是城讓車呀?”“當然車讓城啦。”小孩指著坷垃城說:“您看,我這是座城池,你怎么能過去?”說的孔子無話可答。孔子心想,這個小孩真頑皮,但是一時又想不出什么話可答。如果繞道要走許多彎路,從旁邊過,又要碾壞莊稼。只得好言好語和小孩商量說:“你能不能把‘城’拆了讓我們過去呀?”小孩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哪有拆‘城’讓車的道理?”這下可把孔子難壞了,急得在那里亂轉(zhuǎn)。
小孩見孔子急得團團轉(zhuǎn),就說:“我剛才講了,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我們要以理服人,你若叫我老師,我既不拆‘城’又能讓車過去。”孔子想了想說:“好,我就叫你老師。”說著,走到小孩面前,躬身施禮叫了一聲:“老師”。
小孩笑著說:“這很簡單,您在城外叫門,我把城門打開,車不就過去了嗎?”孔子一聽,恍然大悟,他既慚愧又敬佩,說:“我不如儒子矣”,于是便問小孩姓名,住在哪里,小孩說:“我叫項橐,住在前邊村里,聽說你們師徒路過這里,奉父命來迎接你們,剛才和您老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請莫見怪,走,回家坐吧”。孔子聽了,心中更加敬佩,就到他家,項橐父子設(shè)宴招待。孔子與項橐通過談話,感到這小孩確實才智過人,贊不絕口,稱項橐為“神童”。乃尊七歲之項橐為師,可見大圣人如孔子者尚勤學好問.
昔仲尼 師項橐是什么意思
昔仲尼師項橐的意思是孔子曾經(jīng)拜項橐為師。詳細解釋如下:在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tǒng)中,有許多關(guān)于著名人物之間的故事和傳說。其中,“昔仲尼師項橐”就是其中之一。這一說法源自古代文獻,意在表達一種尊師重道的精神。仲尼是孔子的別稱。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萬世師表”,他的學識和品德受到...
昔仲尼 師項橐是什么意思20字
昔仲尼,師項橐。解釋:從前,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
昔仲尼,師項橐是什么意思?
古時孔子曾拜七歲的項橐為師 古代的圣賢尚能如此,普通人更應勤奮地學習.一天中午飯后,父親去鋤地,項橐跟著玩兒。在地頭的路上用小石頭圍了個圈,里面用薄板石蓋了間小屋。正玩的高興時,忽然從西南驛道上來了輛馬車,上面坐著位長者,頭挽髻,寬袖長袍。后面跟著一些弟子。駕車的便是那個人死冠不免...
昔仲尼,師項橐這句話的意思是
【翻譯】:以前孔子,拜項橐為師傅。項橐:春秋時期的神童。仲尼:孔子的字
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的讀音及意思
xī zhǒng ní,shī xiàng tuó。gǔ shèng xián,shàng qín xué。以前仲尼,跟著項橐學習。古時候的德高望重的人,崇尚勤奮學習
昔仲尼,師項橐意思
項橐是個小孩子,人很小,但知道的東西能把孔夫子難倒.孔夫子虛心向人們學習,只要不懂的東西,每事問,表現(xiàn)了學而不厭,不恥下問的精神.
昔仲尼 師項橐 古圣賢 尚勤學 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昔日的孔子,曾拜項橐為師,古代的圣賢,愛好勤奮學習。
昔仲尼 師項橐 古圣賢 尚勤學 的意思 要意思不要故事 ——急
這句話的意思是:昔日的孔子,曾拜項橐為師,古代的圣賢,愛好勤奮學習.
“昔仲尼,師項橐”什么意思???
過去孔子求教于項橐
(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是什么意思
這是三字經(jīng)里面的勸學。意思是,當年的孔子都向項橐學習,古代的圣人都不斷的學習何況我們呢。
相關(guān)評說:
嵊州市空間: ______ 從前,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像孔子這樣偉大的圣賢,尚不忘勤學,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嵊州市空間: ______ 孔子當年·····
嵊州市空間: ______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人. 項橐:七歲為孔子學琴老師. 古時孔子曾拜七歲的項橐為師. 翻譯為 昔日孔子,曾拜師項橐學琴.
嵊州市空間: ______ 這句話的意思是: 昔日的孔子,曾拜項橐為師,古代的圣賢,愛好勤奮學習.
嵊州市空間: ______ 昔仲尼 師項橐 古圣賢 尚勤學的意思:從前孔老夫子聽說魯國有一位七歲神童項橐,雖然只有七歲,夫子依然把他當作老師一般請益.像孔老夫子這樣的圣賢,還這樣不恥下問,我們應該見賢思齊!
嵊州市空間: ______[答案] 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譯文】從前,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像孔子這樣偉大的圣賢,尚不忘勤學,何況我們普通人呢?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譯文】西漢時路溫...
嵊州市空間: ______[答案] 孔子. 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 【譯文】從前,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像孔子這樣偉大的圣賢,尚不忘勤學,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譯文】西漢時路溫...
嵊州市空間: ______[答案] 師項橐:把項橐當成自己的老師.師:動詞,以……為師.
嵊州市空間: ______ 師項橐:把項橐當成自己的老師.師:動詞,以……為師.
嵊州市空間: ______ 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 【譯文】從前,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像孔子這樣偉大的圣賢,尚不忘勤學,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譯文】西漢時路溫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閱讀.公孫弘將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們兩人都很窮,買不起書,但還不忘勤奮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