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有才又得力的大臣有哪些? 上海的演變史?
1、 李光地:李光地生于明末,康熙九年進士,兩年后授翰林院編修。由于在三藩之亂時,他上蠟丸密疏,向清廷提供福建前方情報,受到康熙的贊許,很快升為侍讀學士,又由于平定臺灣有功,升任翰林院掌院學士。
2、于成龍: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于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在任上明確保甲制度,百姓安居樂業(yè),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龍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遷任湖廣黃州府的同知和知府,歷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覲見,升任江南江西總督。
3、 郝浴:清順治進士,授刑部主事,后改湖廣道御史,巡按四川。有節(jié)氣,不畏權(quán)貴,不附勢。康熙十七年(1678),因他官聲清廉,政績卓著,奉特旨再留任一年,并加太仆寺少卿。時淮揚一帶發(fā)生蝗旱災害,百姓大饑,郝浴設粥廠,發(fā)倉米賑救,全活百萬余人。郝浴還親到各處隨地設閘,引江海潮水,以灌河渠,通鹽艘。
4、 索尼:滿洲正黃旗人,因為通滿、漢、蒙文字,亦賜名「巴克什」,命在文館辦事。由頭等侍衛(wèi)受吏部啟心郎,3年考績合格,績優(yōu)升騎都尉,后屢立戰(zhàn)功(戰(zhàn)界凡城,征錦州、北京、察哈爾、大同城等)功授三等男,定都燕京后,受二等子;升任內(nèi)大臣、議政大臣,總管內(nèi)務府。
5、施瑯:施瑯(1621年—1696年),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今晉江市龍湖鎮(zhèn)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將領。
擴展資料: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福建安溪(今福建泉州)人。清朝康熙年間大臣,理學名臣。
康熙九年(1670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協(xié)助平定“三藩之亂”、“統(tǒng)一臺灣”,累官至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因疝疾速發(fā),卒于任所,享年七十七歲,謚號“文貞”。雍正初年,加贈太子太傅,入祀賢良祠。著有《歷像要義》、《四書解》、《性理精義》、《朱子全書》等書。
李光地尤其在易學方面著作豐富,除康熙的《御纂周易折中》由他主編外,其個人著述還有《刷易通論》、《周易觀彖》、《周易觀彖大旨》、《象數(shù)拾遺》等。李光地治易的特點帶有極大的綜合性和實用性,以易學為綱,三注《范》,詳注《參同契》。
他對《洪范》、《參同契》、《中庸》三部書著力最多。他的著述盡力使易學服務于康熙朝的政治需要。“以易學致用、以性理說易”是李光地易學的重要特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光地
康熙朝時期有才又得力的大臣有:
1、王輔臣
清康熙朝曾任平?jīng)鎏岫降耐踺o臣,以軍功起家于明末清初風云動蕩之際,后來又參與吳三桂發(fā)起三藩之亂,反清又降清,降清復反清,反后又再降。
人們他的其特征,稱呼為活呂布。不過,王輔臣最初得呂布之名,并非因為反復多變,而是沖殺于千軍萬馬中所向披靡,其勇不減溫侯呂布。
2、李光地
康熙四十二年四月,康熙帝稱贊李光地自任直隸巡撫以來,每年雨水調(diào)順,五谷豐登,官吏兵民無不心服。
于是又擢升他為吏部尚書,仍管巡撫事。這年冬,河間一帶水災,饑民大量涌入京師,給京師造成巨大的壓力,李光地奏請發(fā)放倉米賑貸并命富戶出粟平糶。
3、陳廷敬
陳廷敬生活在康乾時期,先后任職于禮部、吏部、戶部、刑部等重要部門,長期擔任侍讀、侍講學士,直至文淵閣大學士。
在掌管戶部期間,陳廷敬曾爬梳積弊,令錢法一清。他發(fā)現(xiàn),當時一些奸商紛紛毀錢鑄銅,使制錢數(shù)量日減而質(zhì)量日差,威脅到國家的金融基石。
于是提出制錢改重就輕,并停收采銅稅,以增加銅源,杜絕毀錢鑄銅的現(xiàn)象,被后人稱為一代名相。
4、索額圖
1669年,索額圖協(xié)助康熙皇帝除去了權(quán)臣鰲拜。此后,智擒鰲拜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索額圖也開始飛黃騰達:根據(jù)《圣祖御制文集•諭大學士索額圖》記載。
康熙皇帝諭索額圖曰,卿首膺機密之重,素著輔弼之猷,授索額圖國史院大學士;1670年11月,康熙皇帝改內(nèi)三院為內(nèi)閣,索額圖為保和殿大學士。
5、納蘭明珠
納蘭明珠對康熙議撤三藩、統(tǒng)一臺灣以及抗御外敵等重大事件中都起到積極作用。平定三藩,國泰君安之時,明珠為滿清首相,與漢首相杜定德等共輔國事。
所以皇帝對他們的恩賜眷顧頗多。納蘭明珠歷任內(nèi)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
1、赫舍里·索額圖
赫舍里·索額圖(1636年-1703年),號愚庵,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索尼第三子,孝誠仁皇后叔父。清代康熙年間權(quán)臣,世襲一等公。
崇德元年(1636年)前后,生于盛京。康熙八年(1669年)至康熙四十年,先后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等職,曾參與許多重大的政治決策和活動。康熙帝繼位之初,鰲拜擅權(quán),索額圖輔佐計擒鰲拜,并將其黨羽一網(wǎng)打盡,故深受信任。平定三藩時,贊畫圖謀,頗有功勞。
2、施瑯
施瑯(1621年—1696年),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今晉江市龍湖鎮(zhèn)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將領。
3、張廷玉
張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學士張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入值南書房,進入權(quán)力中樞。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飭吏治。雍正帝即位后,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內(nèi)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完善了軍機處制度。
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漸生嫌疑,晚景凄涼,致仕歸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歲,謚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4、高士奇
高士奇(1645—1704年),字澹人,號瓶廬,又號江村。浙江紹興府余姚縣樟樹鄉(xiāng)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鎮(zhèn)高家村)人,后入籍錢塘(今浙江杭州)。他是清朝康熙皇帝的近臣,一生效忠于康熙帝,同時也是一位在文史哲諸方面都有貢獻的學者。
5、陳廷敬
陳廷敬(1638年 ―1712年),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清代澤州府陽城(山西晉城市陽城縣)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后改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
歷任經(jīng)筵講官(康熙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修官等職。陳廷敬工詩文,器識高遠,文詞淵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編》收入《四庫全書》,其中詩歌二十卷,還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陳廷敬在家鄉(xiāng)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1. 李光地:
李光地生于明末,康熙九年進士,兩年后授翰林院編修。由于在三藩之亂時,他上蠟丸密疏,向清廷提供福建前方情報,受到康熙的贊許,很快升為侍讀學士,又由于平定臺灣有功,升任翰林院掌院學士。
2. 于成龍: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于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在任上明確保甲制度,百姓安居樂業(yè),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龍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遷任湖廣黃州府的同知和知府,歷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覲見,升任江南江西總督。
3、明珠
納蘭明珠字端范,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朝重臣,歷任內(nèi)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
納蘭明珠對康熙議撤三藩、統(tǒng)一臺灣以及抗御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積極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黨之罪被罷黜,后雖官復原職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4、施瑯
平臺功臣。清朝賜謚襄莊,贈太子少傅銜。姚啟圣:姚啟圣(1624年—1683年),字熙止,號憂庵,浙江紹興人。清朝康熙年間政治家、軍事家,收復臺灣的決定性人物之一。
姚啟圣為政帶兵執(zhí)法嚴明,曾隨康親王愛新覺羅·杰書平定耿精忠叛亂,在收復臺灣戰(zhàn)役中功勛卓著,歷任福建總督、兵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病逝于福州。
5、張廷玉
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大學士張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入值南書房。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內(nèi)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
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軍機制度。先后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張廷玉死后謚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我們按照康熙從幼年登基一直到臨死分為以下幾個時代:
一、四輔政時期
首先是康熙朝前期(即玄燁嗣承大統(tǒng)到康熙八年),這一階段史稱“四輔政時期”。
這一時期的名臣無外乎四大輔政,分別是內(nèi)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
(一)索尼
赫舍里·索尼,滿洲正黃旗人。清朝開國功臣之一、一等公爵,順治帝指定輔助康熙帝的四位輔政大臣之首。
(二)蘇克薩哈
納喇·蘇克薩哈清朝大臣。滿洲正白旗人。歷官議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加太子太保。
康熙初年,受遺詔為輔政四大臣之一。與鰲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親政后,被鰲拜及大學士班布爾善誣以不欲歸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殺。
(三)遏必隆
鈕祜祿·遏必隆,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后金開國五大臣之鈕祜祿·額亦都第十六子。順治十八年(1661年),與索尼、鰲拜、蘇克薩哈三人并受順治帝遺詔為輔政大臣。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懲治鰲拜,遏必隆亦被康親王杰書以十二項罪名彈劾,遂削去其太師之職,奪世爵,下獄論死。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帝念其為顧命大臣,而且是勛臣之子,命仍以公爵宿衛(wèi)內(nèi)廷。
康熙十二年(1673年),遏必隆病重,康熙帝親臨府邸慰問。是年病逝,謚號“恪僖”。
(四)鰲拜
清初權(quán)臣,出身瓜爾佳氏,蘇完部族長索爾果之孫,后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侄,生年不可考,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勛,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
以戰(zhàn)功封公爵。鰲拜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晚年則操握權(quán)柄、結(jié)黨營私。
康熙在黃錫袞、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計策,在武英殿擒拿鰲拜。鰲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響清初政局的一個重要人物。
二、康熙中期
康熙中期的主要輔政大臣:索額圖、明珠、施瑯、于成龍、李光地
(一)索額圖
索額圖赫舍里氏,清代康熙年間權(quán)臣,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索尼第三子,孝誠仁皇后叔父,世襲一等公。
出生年代推算當在崇德元年(1636年)前后,生于盛京。康熙八年(1669年)至四十年,先后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等職,曾參與許多重大的政治決策和活動。
康熙帝繼位之初,鰲拜擅權(quán),索額圖輔佐計擒鰲拜,并將其黨羽一網(wǎng)打盡,故深受信任。康熙中期,代表滿清朝廷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從征謀反的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
后期因參與皇太子之爭,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后因饑餓而死。
(二)明珠
納蘭明珠字端范,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朝重臣,歷任內(nèi)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
納蘭明珠對康熙議撤三藩、統(tǒng)一臺灣以及抗御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積極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黨之罪被罷黜,后雖官復原職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三)施瑯
平臺功臣。清朝賜謚襄莊,贈太子少傅銜。姚啟圣:姚啟圣(1624年—1683年),字熙止,號憂庵,浙江紹興人。清朝康熙年間政治家、軍事家,收復臺灣的決定性人物之一。
姚啟圣為政帶兵執(zhí)法嚴明,曾隨康親王愛新覺羅·杰書平定耿精忠叛亂,在收復臺灣戰(zhàn)役中功勛卓著,歷任福建總督、兵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病逝于福州。
(四)于成龍
于成龍(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號于山,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龍兼管兩地巡撫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
于成龍也是現(xiàn)今中央一直以來要求官員們學習的榜樣。被康熙帝追贈為太子太保。
(五)李光地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福建泉州人,清朝康熙年間大臣、理學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歷任翰林編修、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
曾協(xié)助平定“三藩之亂”、“統(tǒng)一臺灣”。著有《歷像要義》、《四書解》、《性理精義》、《朱子全書》等書。周培公: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荊門人,是康熙帝身邊的重要謀臣之一,官至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亂時,曾勸降割據(jù)平?jīng)龅耐踺o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三、康熙中晚期
(一)張廷玉
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大學士張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入值南書房。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內(nèi)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
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軍機制度。先后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張廷玉死后謚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二)隆科多
佟佳·隆科多字竹筠,滿洲正黃旗人,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國維次子,清朝大臣。
姓唐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荊川先生不但是有名的文學家,同時他又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不僅兵法嫻熟,而且武藝高強。是有名的抗倭英雄,在抗倭戰(zhàn)斗中屢建奇功。刀槍騎射,無不嫻熟。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等曾向他學過槍法。荊川五十一歲那年被朝廷重新起用,任右僉都御史、兵部主事及鳳陽巡撫等職。自此,他親督海師狙擊倭寇,屢建奇功,后因久...
姓唐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唐岱[清](一六七三至毓東,號靜巖,又號知生,一號默莊,滿洲正白旗人。官內(nèi)務府總管,以畫只候內(nèi)廷,康熙賜“畫狀元”,并嘗題其千山落照圖,有句云“我愛唐生畫,屢索意未已”,“位置倪黃中,誰能別彼此”。王原祁弟子。山水沉厚深穩(wěn),得力於宋人居多。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作青山白云圖,時年八十。著有繪事發(fā)...
端午節(jié)的由來三十字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流放到沅、湘流域。后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楚國百姓得知屈原之死...
端午節(jié)的資料有哪些?
善良的庶民們又把同情之心獻給孝女曹娥。 后世附會"歷史人物紀念說"主要有四種: 屈原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 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
貴州省 遵義市 桐梓縣傅姓從哪里遷來
回答:關于傅姓的起源,史書說是出自殷高宗武丁的名相傅說。相傳殷商高宗武丁為使國家振興,希望找到一位能輔佐他的得力大臣。一天晚上,武丁在夢中見到一個圣人名叫說(音yue),認為就是理想中的人,醒后找遍群臣百吏也沒有,于是尋訪民間,終于在傅巖(今山西平陸東部)筑土墻的奴隸中找到了說。武丁與之...
端午節(jié)的來歷
端午節(jié),又稱為五五節(jié),是中國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這個節(jié)日的由來是相傳戰(zhàn)國時。
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風俗的簡短介紹(50字左右)
關于端午節(jié)的起源有多種傳說,但是在漫長的選擇淘汰中,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最得人心。“其志潔,其行廉”,從司馬遷對屈原飽含深情的敘述開始,屈原忠貞愛國的形象在歷代文人的敘述中越發(fā)高大。漢代以降,人們就認為端午節(jié)是因屈原而起的。在抗戰(zhàn)相持階段的1942年,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以古喻今...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來歷簡單介紹三十字以內(nèi)
南北朝時期,粽子的樣式就豐富了起來,不僅有黍米的,在米中還摻雜了板栗、紅棗、肉等等,粽子也成了親朋好友之間交往的禮品。到了元、明朝時期,粽子已經(jīng)不再使用菰葉,而是改成了箬葉,一直到后來的蘆葦葉,里面的材料也有了豆沙、蛋黃、豬肉等,可以說品種越來越豐富多彩。有專家認證說粽子其實只是民間...
相關評說:
額敏縣機械: ______ 索額圖因參與皇太子之爭,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饑謹而死.納蘭明珠是清康熙年間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后來卻因為朋黨的罪名被罷黜職位,后雖官復原級,卻再也受不到...
額敏縣機械: ______ 【軍機大臣】 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gòu). 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 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
額敏縣機械: ______ 康熙八年,當朝重臣絕對是索額圖,當時鰲拜已經(jīng)鏟除 至于記史書史官,當然是康熙身邊的起居注官,康熙朝起居注官制度存在了四十多年,較為忠實地履行了記錄康熙皇帝言行的職責,為后人留下了特殊而寶貴的第一手材料.這種職官上承前...
額敏縣機械: ______ 葉赫是地名,納蘭是姓 葉赫,滿族發(fā)祥地之一. 追溯葉赫一名,早在一千年前遼圣宗耶律隆緒時期,其地名叫"耶悔".到了金元之際,其地名叫"益海",又叫"益改...
額敏縣機械: ______ 納蘭明珠是清康熙年間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后來卻因為朋黨的罪名被罷黜職位,后雖官復原級,卻再也受不到重用了,最后郁郁而死. 明珠個人魅力非同一般,他精通滿漢文化,做事干練,對人熱情,能言善辯、正直不阿(早年),不惟權(quán)貴...
額敏縣機械: ______ 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吳三桂,黃梧,孫可望,年羹堯,
額敏縣機械: ______ 張廷玉,字衡臣. 張廷玉(1672 年—1755 年),字衡臣,號研齋,安徽桐城人,清朝大臣,康熙朝大學士張英之子.歷任保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太保,封三等伯,歷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
額敏縣機械: ______ 歷史上的八阿哥:允禩在康熙朝眾多王公大臣中的口碑,始終是諸皇子內(nèi)最好的一位.人們稱贊他“樸實”、“極正氣”,特別是深為康熙帝所摯愛、與之感情篤深的皇兄福全,曾在康熙帝前“力薦允祀有才有德”,說他“心性好,不務矜夸” 德才兼?zhèn)?頗有領導才力,善于博取眾心 在大多數(shù)場合下,具有較強的克制力,比較冷靜,能夠?qū)⑿愿衽c傷風中的暇疵與弱點,盡可能地藏而不露.
額敏縣機械: ______ 竇武、李膺、陳蕃、何進、王允、董卓、盧植、皇甫嵩、袁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