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是誰發(fā)明的
1.公元1610年,法國有個傳教士叫金尼格萊來到了中國,他是個中國通.他在1626年寫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資》的書中,首次準確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記錄了漢字的讀音.------這應該是拼音在中國的最早出現(xiàn).
2.現(xiàn)在的拼音源于近代
在中國古代,由于沒有標準的漢語拼音方案,人們在教學生字時,常使用兩個常見的字進行反切或直拼出這個生字的讀音------大多采用“兩字相切”的讀音方法,如“東”(都籠切).
3.1958年2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漢語拼音方案》。四十多年來拼音方案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在教育事業(yè)中發(fā)揮了重大的作用。
漢語拼音的作用:
周恩來總理在公布《漢語拼音方案》時指出:“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幫助學習漢字和推廣普通話的工具,應該首先在師范、中小學校進行教學。”根據(jù)這一指示,人民教育出版社從1958年秋季開始,將漢語拼音編入小學語文課本中,作為小學一年級學生重要的學習內容。多年來,漢語拼音教材經(jīng)過多種試驗,進行過多次改革,教學質量在不斷探索中提高。漢語拼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中國的拼音是誰發(fā)明的?
漢語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1908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書》,還有1926年的國語羅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國字。所有這些漢字拉丁化方案都為漢語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礎。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
我國的漢語拼音字母是從什么時候有的,誰發(fā)明的
1. 中國的漢語拼音字母起源于明朝,當時西方傳教士使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漢語,這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拉丁字拼音。2. 漢字拼音的發(fā)明者是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他在1605年的《西字奇跡》一書中,提出了最早的拉丁字母注音方案。3. 1625年,金尼閣在利瑪竇的基礎上,完成了《西儒耳目資》一書,...
漢語拼音發(fā)源于什么時候?是誰發(fā)明的?
其后,國語標準音的確立,注音字母的制定,一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漢語規(guī)范化運動,漢語拼音方案的產(chǎn)生,都是由此一脈相承,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的論述也由此入手。 漢語拼音運動的歷史前奏可以遠溯至明末,但是導致中國社會產(chǎn)生聲勢浩大的漢語拼音運動,其直接原因是中國人至今銘心刻骨的“甲午”國恥。這一點錢玄同在《...
漢語拼音是誰發(fā)明的?
我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周有光先生稱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這兩種注音...
拼音是誰第一個發(fā)明的?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周有光先生稱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唐代守溫在分析漢語聲母韻母和聲調的基礎上,...
漢語拼音什么時候開始用的,誰發(fā)明的?
1. 漢語拼音的正式使用始于1958年2月11日,當時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了《漢語拼音方案》。2. 漢語拼音的發(fā)明歸功于法國傳教士金尼格萊。他在1626年出版的《西儒耳目資》中,首次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這一做法是在利瑪竇的基礎上改進的。3. 從1958年秋季起,《漢語拼音方案》成為...
誰發(fā)明了文字,音樂,算術
中國的文字傳說最早是倉頡創(chuàng)造的,今陜西白水縣有倉頡廟作紀念。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是中國的賈湖骨笛,它是賈湖人發(fā)明的,據(jù)今9000年,是世界上現(xiàn)存的最古老、保存最完整、出土數(shù)量最多的樂器,它是用丹頂鶴的尺骨做成的,每只笛子上有5個、6個、7個和8個不等的演奏孔。它是在中國浙江余杭的河姆渡...
最早發(fā)明音樂是誰?
最早的音樂發(fā)明家是誰? 我國明代杰出的科學家、音樂理論家朱載育世界上第一個用科學理論創(chuàng)立“十二平均律”的人。他的律學著作達17部之多,完整、系統(tǒng)地創(chuàng)造了“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朱載育考證的律制,在音高上的誤差小,其精確程度使西方的一些音樂理論家也嘆為觀止。
誰是漢語拼音的發(fā)明人?
漢語拼音的發(fā)明者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周有光,1955年周老進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 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他對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的理論和實踐做了全面的科學的闡釋。周有光是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訂者,并主持制訂了《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guī)則》,他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主編《漢語拼音詞匯》 成為電腦中文詞庫...
音樂是誰發(fā)明的?
音樂不是發(fā)明出來的 它不是人類獨享的 音樂是從大自然中來的 是與生俱來的 只是有人將這些聲音的組合定義為音樂
相關評說:
西華縣范成: ______ 微軟拼音漢字輸入法”,它的發(fā)明者就是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王曉龍教授 王曉龍早在讀碩士研究生的時候就開始了漢字輸入技術研究.怎樣才能在輸入少量信息量的情況下,讓計算機做出最有效的信息處理呢?他想到了小學生學習時...
西華縣范成: ______ .......漢語是 象形字 悶不是誰或者某個人發(fā)明的 更不是什么教授是人類隨著 發(fā)展 進步 長時間 演化 而來的.
西華縣范成: ______ 注音符號舊稱為「注音字母」,為漢字注音而設定的符號,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tǒng)一會... 正式的稱呼是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相對於漢語拼音來說,注音符號有時簡稱注音. ...
西華縣范成: ______ 是西方傳教士利瑪竇和中國人韓云,王征共同發(fā)明了拉丁拼音法,在此基礎上,新中國進行了科學的修改增補,普遍推廣.
西華縣范成: ______ 原本沒拼音的,古代都是讀千字文認字的,后來為了和國際接軌,,就通過二十六個字母改變發(fā)音來達到千字文的效果,
西華縣范成: ______ 漢語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xiàn)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公元1610年,法國有個傳教士叫金尼格萊來到了中國,他是個中國通.他在1626年寫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資》的書中,首次準確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記錄了漢字的讀音.他在中國期間結識了韓云、王征等人,并在他們的幫助下,在利瑪竇等傳教士漢語注音的西書《西字奇跡》基礎上,編寫了中國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匯.
西華縣范成: ______ 我國的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xiàn)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
西華縣范成: ______ 我國古代漢字讀音大多采用“兩字相切”的讀音方法,如“東”(都籠切).這個方法顯然太繁瑣,不易讀準.公元1610年,法國有個傳教士叫金尼格萊來到了中國,他是個中國通.他在1626年寫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資》的書中,首次準確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記錄了漢字的讀音.他在中國期間結識了韓云、王征等人,并在他們的幫助下,在利瑪竇等傳教士漢語注音的西書《西字奇跡》基礎上,編寫了中國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匯.
西華縣范成: ______ 是金尼閣發(fā)明出來的 古代沒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兩個認識會念的字,取第一個的聲母,取第二個的韻母,拼合起來就行了. 古代,中國的回族兄弟不學漢字,學習阿拉伯語,但他們用阿拉伯文的字母來拼寫口語(漢語),所以這是中國最早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