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眾所周知,“文景之治”是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個大治時期,其重要思想便是“無為之治”,這雖是漢高祖的天下后定下的基本國策,但由于漢初時局不穩(wěn),又逢呂后亂政,因而并未得到真正充分的實施,劉恒在此基礎(chǔ)上更是主張尤其是文帝和景帝,堅持“清靜無為”“躬修節(jié)儉”,對黃老之學(xué)有這更為深刻的見解和實踐!在劉恒死后,竇太后更是以自己在朝政的影響力下,堅決維護秉承了這一思想,這也在某方面說明,劉恒與竇皇后之間的感情并不僅僅只停留在寵愛上,倒是真正詮釋了夫妻二字的含義!這個深度恐怕是姬妾難以到達的高度!! 應(yīng)該來說,劉恒與竇皇后之間的感情在歷史上是少見的,更是難能可貴的!!! 只能說劉恒最愛竇漪房。。。。。。。。她的結(jié)局竇太后(公元前205-前135)名諱未詳,傳說有曰:漪、猗房、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縣)人,竇氏出身貧寒,她的父親為了逃避秦亂,隱居于觀津釣魚,卻不幸墮河而死,遺下三個孤兒,漢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宮女,竇氏年幼應(yīng)召入宮 西歷195年,高祖劉邦駕崩,呂雉作為皇太后操縱國政。當(dāng)時,呂后挑選一些宮女出宮賞賜給諸侯王,每個王五名,竇氏也在選中之列。 竇氏因家在清河,離趙國近,希望能到趙國去。她向主持派遣宮女的宦官請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趙國的花名冊里。這個宦官在分派宮女時卻把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誤放到去代國的花名冊里了。她于是去了代國。雖然這不是她的心愿,但抵代國后,深得十二歲的代王劉恒喜歡,先與其生長女劉嫖,后又生了兩個兒子:劉啟和劉武。 家族狀況 代王劉恒原來的代王后生了四個兒子后不久去世。等到代王成為漢文帝后,原王后生的四個兒子也相繼病故。 這樣,文帝即位不久,于前元元年(前180)長子劉啟立為太子后,三月太后封竇姬為皇后,,劉嫖封為館陶長公主,幼子劉武先封為代王,后封為梁孝王。 竇皇后雙親早亡,葬在觀津,薄太后下令追封竇后之父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并在家鄉(xiāng)清河郡安置陵園,其規(guī)格和儀式與薄太后父親的靈文園一樣。漢景帝登基以后,竇太后為表孝心,填其父所墜淵而筑起大墳于觀津城南,人間號為竇氏青山。(史記索隱引決錄注,北堂書鈔引作決錄) 竇后兄弟二人,兄竇長君,弟竇廣國。廣國字少君,在四五歲時,因家境貧困,被人擄掠販賣到外地,渺無音訊。后又被人輾轉(zhuǎn)販賣了十幾戶人家,最后到了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在那里替人家進山挖石炭。一天黃昏,山崖邊有一百多人在睡覺,山崖突然崩塌,睡在崖邊的人都壓死了,只有少君脫險逃生。沒幾天,他跟隨主人到了長安,在那里他聽說新封的皇后姓竇,原籍在觀津。竇廣國離家的時候雖然年紀(jì)幼小,卻記得自己的籍貫和姓氏,還隱約記得與姊姊一起去采桑葉,從樹上摔下來的情景。他把這些事詳細(xì)的寫下來后,托人轉(zhuǎn)交給了竇后。竇后見到了這些材料后,把廣國召來并詳細(xì)問了其它一些情況,果然是她的親弟弟。皇后還要弟弟回憶一些過去的情景,少君回憶道:“姊姊離我西去的時候,我記得在驛站分別時,討來米湯水給我洗頭,臨走時又給我吃了飯才走的。”當(dāng)竇后聽到此情時,握看弟弟的手已泣不成聲。竇皇后重賞兩個兄弟,都把他們安置在京師居住。后來又為他倆請了有德行的長者與他們住在一起,對他們進行教育。由于這樣,竇長君、竇少君兄弟倆后來成為謙讓有禮的君子,不敢以地位顯貴而盛氣凌人。 左右朝政 竇皇后生病,失明。公元前前157年,漢文帝駕崩,景帝劉啟即位,皇后竇氏成了皇太后,史稱:竇太后。竇太后過于溺愛幼子劉武,賞賜不可勝數(shù),恨不得讓他登上皇位。最初,景帝對這位深得母親喜愛,且在平叛“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的皇弟,感情頗深,不僅同輦進出,且在一次家宴中夸下海口要將江山付托。 初元三年(前154),當(dāng)時還未立太子,在一次家宴上,景帝曾從容對劉武說:“我千秋萬歲后,把皇位傳給你。”劉武口上辭謝,內(nèi)心卻很歡喜,竇太后更是喜不勝收,后被竇嬰急阻,才作罷。過后,皇太后又提出欲立梁王為嗣,再次征求各大臣意見。袁盎等眾大臣皆一致反對。如此梁王繼位之事也就作罷。但同時也為日后諸反對大臣血濺京師,兄弟不容埋下了禍患。 其侄大將軍竇嬰,平七國亂,封魏其侯。文帝崩后,封竇氏一族侯:兄竇長君早死,其子竇彭祖封為南皮侯,其弟竇少君封為章武侯。 竇太后信奉黃老之學(xué)。景帝和竇姓宗族不得不讀《老子》,并推尊其學(xué)說,因此她在世時“故諸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者”(《史記·儒林傳》)。景帝時她曾召博士轅固生問他《老子》是怎樣的一部書,轅固生不識時務(wù),猝然答道:“這不過是部平常人家讀的書,沒什么道理。”竇太后大怒道:“難道一定要司空城旦書嗎?”話中譏諷儒教苛刻,比諸司空獄官,城旦刑法。轅固生一聽想轉(zhuǎn)身就走,不料被太后喝住,要他到豬圈里去與豬搏斗。當(dāng)時還是太子的劉徹(漢武帝)見轅固生為一文弱書生,恐不敵豬,就投進一把匕首,才讓轅固生把豬刺死。因此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終未用儒生。劉徹即位后,太皇太后聞他好儒,大為不然,常出面干預(yù)朝政。武帝也不便違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隨時向她請示。當(dāng)時御史大夫趙綰和郎中令王臧,迎魯耆儒申公來朝,并建議仿古制,設(shè)明堂辟雍,改歷易服,行巡狩封禪等禮儀,還建議今后政事“可不必事事請命東宮”。太皇太后聽罷,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趙綰、王臧官職。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可見她在政治上的影響。 皇太后時期 在劉恒未稱帝前,他的結(jié)發(fā)妻子病逝,所生的四兒子在劉恒君臨天下后也先后病死。公元前180年,代王劉恒即位為漢文帝,即位不久,群臣上書,奏請立皇太子。這時諸子中,只有竇氏之子劉啟年齡大,劉啟便被立為太子。三月,有司請立皇后。薄太后曰:“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為皇后。”皇后姓竇氏。《史記·孝文本紀(jì)》次子劉武先被封為代王,兩年后改封為淮陽王,女兒劉嫖,被封為“館陶長公主”。 由于竇氏出身貧苦,同情百姓的悲苦,與文帝同節(jié)儉,減輕百姓的負(fù)擔(dān),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漢書·文帝紀(jì)》)后來,竇氏的兄弟竇長君,竇廣國到長安認(rèn)親,漢文帝見到兩位國舅,十分高興,分了不少田地和房屋給他們,并留他們住在長安,宰相灌嬰和周勃認(rèn)為兩位國舅出身寒微,沒有很好讀書,應(yīng)選擇有品德的教師對他倆加強教育,以免重蹈呂氏外戚作亂的覆轍,竇氏兄弟“由些退讓君子,不敢以富貴驕人。”(漢書·外戚傳》) 竇氏年長色衰,大病后視力下降,遂漸失寵。對此,竇皇后自然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暗自悲吧而已。 前169年梁懷王墮馬身故,劉武便在前168年改封為梁王,史稱:梁孝王。 前一五七年(漢文帝后元七年),漢文帝駕崩。皇太子劉啟即位,是為漢景帝,尊竇氏為皇太后, 景帝三年,爆發(fā)“七國之亂”,三月后平定。次年,梁王武入朝,景帝款宴,喝的興起時景帝對皇太后夸下海口說死后將帝位傳于劉武,太后聽了十分高興。因她機寵愛小兒子劉武。但其侄子竇嬰進諫道:“父子相傳,是漢代的祖制,怎可如此。”此言得罪了太后,沒幾天竇太后便下令把竇嬰從皇戚的名冊中除名。 竇太后一心想讓景帝立劉武為皇位繼承人。但景帝只酒后失言,并非真心,但不如此做又會違背母后的意愿,正左右為難之際,公卿大臣以古制、祖訓(xùn)為由,堅決反對此事。景帝當(dāng)機立長子劉榮為皇太子,但不到一年,劉榮含冤被廢,竇太后乘機再次進言,要立劉武為嗣。 大臣袁盎等上書言此事不妥,景帝乘機立劉徹為太子,竇太后愿望再次落空,而梁王劉武聽說袁盎等從中作梗,派刺客殺戮了袁盎等數(shù)十大臣。景帝龍顏大怒,嚴(yán)令緝捕真兇,事情敗露,劉武無奈,刺客自殺。幸托得館陶諸向太后說情,在竇太后的干預(yù)下,此事不了了之,但從此景帝心已容不下梁王。 公元前144年,梁王劉武病死。竇太后聞訊整日涕泣,不吃不喝,經(jīng)常大罵:“皇上果然殺了吾兒!”景帝孝順,聞之有些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姐姐館陶長公主給景帝出主意,讓景帝把梁國一分為五,劉武的五個兒子都封王,五個女兒都賜給湯沐邑,太后方轉(zhuǎn)悲為喜。 這時,竇太后已失明,她喜歡黃老之術(shù),景帝及竇氏兄弟也不得不讀《老子》而尊黃老之術(shù)。“黃老”是指黃帝和老子,道家也尊黃老為祖,主張無為而治,寬政待民,竇氏歷經(jīng)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史家將文帝、景帝在位的時期稱為“文景之治”。 對于竇太后推行道家治國理念的前提,主要是西漢經(jīng)歷過白登山之變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現(xiàn)行國力尚未強大到當(dāng)時的北方匈奴政權(quán)進行對抗甚至滅掉對方的水平,國內(nèi)剛剛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急需恢復(fù)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生產(chǎn),因此,從曹參起,歷經(jīng)呂后、文、景執(zhí)政,西漢中央政府普遍在全國推行黃老治國的理念,全面實行輕徭賦墾荒地的國家經(jīng)濟基本方針,后雖經(jīng)過七國叛亂的干擾,但國家總體經(jīng)濟形勢已經(jīng)不可逆轉(zhuǎn)的走上良性發(fā)展的軌道,到了武帝時期,國家經(jīng)濟實力已經(jīng)空前強大,已經(jīng)具備了和北方匈奴政權(quán)相抗衡的實力,但是此時,竇太后做出了一個判斷:如果此時開戰(zhàn),不但無法取得勝利,反而可能將文景以來積累下來的成果毀于一旦。有大臣不解,太后接著進行了分析:國民經(jīng)濟實力盡管大增,但是發(fā)展成果根基尚淺,很容易被大規(guī)模戰(zhàn)爭所動搖,而且當(dāng)時的軍隊建設(shè)由于發(fā)展經(jīng)濟為前提也有所懈怠,軍隊的訓(xùn)練和將領(lǐng)的選拔有所松弛;況且此時匈奴的實力尚未削弱,其軍隊?wèi)?zhàn)斗力非常強悍,而且如果北擊匈奴,沒有強大的騎兵部隊是無法剿滅的,而且當(dāng)時西漢的養(yǎng)馬業(yè)更是比較松弛,馬也比不上匈奴的汗血寶馬,耐久力不行,更為重要的是,當(dāng)時西漢尚未和西域取得聯(lián)系,一旦發(fā)兵必然是孤軍深入,而且對于匈奴內(nèi)部的情報掌握也不穩(wěn)定,綜合這些因素,盡管漢朝已經(jīng)非常強悍,但是仍舊處于無法剿滅匈奴的階段上。漢武大帝幾次要求出兵均遭否決的原因也在這里。 太皇太后時期 西歷前141年,景帝駕崩,太子劉徹即位,史稱:漢武帝,尊竇太后為太皇太后。 逝世 竇太后死于西歷前135年(漢武帝建元六年)時年約七十一歲。太皇太后去世,與文帝合葬霸陵。 劉嫖,西漢皇室的館陶長公主,是中國漢朝孝文皇帝和竇皇后的長女,是漢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同時也是漢武帝的姑母兼岳母。漢景帝時封館陶長公主;漢武帝時,升為館陶大長公主尊稱竇太主。 館陶公主是于漢文帝三年(前177年)嫁給世襲堂邑侯陳午為妻,故又稱堂邑大長公主。 漢文帝的竇皇后一共有一女二子。按照漢朝的國家體制,幼子梁王劉武必須去封國居住,不得長留京城。 竇皇后早年失明,長子漢景帝劉啟忙于政務(wù),愛子劉武又遠在梁國,身邊最是親近者即館陶長公主。而漢景帝對這個同胞姐姐,也是敬愛非常。館陶長公主倚仗母親的寵愛和弟弟的縱容,出入宮闈,縱橫朝堂,成為漢庭一支不可輕忽的力量。 [編輯本段]【金屋藏嬌】 景帝的薄皇后無子被廢。由于沒有嫡子,景帝最初遵照‘立長’的傳統(tǒng)立自己的庶長子劉榮為太子。 劉嫖希望自己的女兒陳阿嬌能成為漢朝皇后,就想把女兒許給太子劉榮。不料遭劉榮生母栗姬無禮拒絕。館陶長公主震怒,遂起廢太子之心。 是時,膠東王劉徹的生母王娡只是景帝后宮里一個地位普通的‘美人’。然而王美人聰敏世故,一發(fā)現(xiàn)有機可乘立刻屈意迎合、百般討好館陶長公主,為自己的兒子謀奪太子之位。 據(jù)漢·班固《漢武故事》記載:“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蘭殿。年四歲,立為膠東王。數(shù)歲,長公主嫖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不?’膠東王曰:‘欲得婦。’長主指左右長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問曰:‘阿嬌好不?’于是乃笑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dāng)作金屋貯之也。’”這就是成語金屋藏嬌的由來。 長公主劉嫖見阿嬌和劉徹年紀(jì)相當(dāng),從小相處和睦、感情融洽,就同意給陳阿嬌和劉徹這對姑表姐弟親上加親訂立婚約。兩人成年后更是舉行大婚,結(jié)發(fā)成夫妻。‘金屋藏嬌’是一個傳誦千年的婚姻傳奇,是一個男子對自己的 原配正妻 許下的結(jié)發(fā)誓言和婚姻承諾。 ‘金屋藏嬌’婚約是當(dāng)時漢朝政治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因為女兒的定婚,劉嫖轉(zhuǎn)而全面支持劉徹,朝廷局勢為之大變。經(jīng)長公主一番經(jīng)營,景帝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貶栗姬入冷宮憂死。不久,皇帝正式冊封王娡為皇后,立劉徹為太子。 這里要指出:中國的繼承傳統(tǒng)一直是‘立嫡立長’。就是說:正妻有兒子的,立正妻的兒子;正妻沒有兒子的,在所有庶出的兒子中立最年長的那個。劉徹,這個既不是‘嫡’、又不是‘長’的庶子,是憑借著妻子娘家的勢力才得以青云直上,從奪取太子之位直到登基稱帝。 漢景帝去世后,劉徹即皇帝位,立原配嫡妻陳氏為皇后。 初期,劉徹在政見上與祖母竇太皇太后發(fā)生分歧,建元新政更是觸犯了當(dāng)權(quán)派的既得利益,引起強烈反彈。有賴于皇后陳阿嬌作為唯一的外孫女極受竇太皇太后寵愛,加上館陶長公主的全力支持,漢武帝有驚無險保住了帝位。 武帝即位后,有一次到大姐陽信公主家做客。公主招待弟弟看歌舞,期間劉徹初見到姐姐家的女奴衛(wèi)子夫。席間漢武帝去更衣(‘更衣’是古代上廁所方便的婉轉(zhuǎn)用語),子夫緊跟而去。漢武帝就在廁所里和衛(wèi)子夫發(fā)生了第一次性關(guān)系。事后劉徹把衛(wèi)子夫帶進了宮。臨行前,陽信公主撫摸著衛(wèi)子夫的后背殷切囑咐:“若得富貴,不要相忘啊……” 衛(wèi)子夫剛?cè)雽m就被武帝棄之一旁,一年多都不見面。后來漢宮釋放宮女,衛(wèi)子夫?qū)C到武帝面前哭告,才再次受到寵幸。衛(wèi)子夫先后生了三個女兒,成為后宮中‘夫人’一級的嬪妃。 此時,漢朝宮廷里發(fā)生一件真相莫測的‘巫蠱’案,矛頭直指被漢武帝冷落已久的陳皇后。巫蠱,‘巫鬼之術(shù)’或‘巫詛(咒)之術(shù)’,具體包括詛咒、射偶人(偶人厭勝)和毒蠱等,是源于遠古的信仰民俗,用以加害仇敵的巫術(shù)。 當(dāng)時人認(rèn)為:讓巫師、祭司等人把桐木偶人埋于地下,再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就會災(zāi)難。由于古人迷信,對巫蠱的威力深信不疑。‘巫蠱’自古是宮廷大忌;又因為操作簡便,說不清道不明,被懷疑者根本無法自辯,一直是栽贓陷害對手的絕好伎倆。綜觀中國數(shù)千年的歷史,無數(shù)后妃、重臣、皇子和公主冤死在這兩個字上。 劉徹二十七歲時候,以‘巫蠱’罪名頒下廢后詔書:“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從此,武帝把陳后幽禁于長門宮內(nèi);衣食用度上依舊是皇后級別待遇不變。至此,金屋崩塌,‘恩’‘情’皆負(fù)。 館陶長公主為自己女兒的遭遇抱屈,但此時竇太皇太后已經(jīng)辭世,侄子劉徹也已然親政——無可奈何。 [編輯本段]【安度晚年】 陳皇后失位后第二年,館陶公主的丈夫陳午過世。長公主孀居寂寞,與一名叫董偃的美少年相戀。 董偃出身寒微。其母是賣珠人,董偃從十三歲起就常與母親出入長公主府。竇太主憐其材質(zhì),將他供養(yǎng)在府中學(xué)習(xí)各種才藝。董偃到十八歲時,在外做竇太主的隨從,回府里則是她的內(nèi)侍。董偃生性溫柔和善,再加上竇太主的關(guān)系,因此許多人都與他結(jié)好,稱他“董君”。 館陶長公主與董偃雖然年齡相差懸殊,但兩人感情非常之好。所以當(dāng)董偃去世后,長公主表示身后不愿與先夫陳午同穴,而想與董偃合葬。長公主的這個愿望后來得以實現(xiàn)。 館陶長公主去世后,其子陳須在守喪期間和妻妾同房,觸犯了當(dāng)時的禮教;又因和其他庶出子弟發(fā)生遺產(chǎn)糾紛,被一心找列侯們茬的漢武帝得著機會,廢黜了陳家堂邑侯的世襲爵位。 了當(dāng)時的膠東王后來的漢武帝劉彘的生母王娡,王娡答應(yīng)了劉嫖的聯(lián)姻請求。劉彘因為自幼聰慧,深得景帝寵愛,4歲就立為王,可見是一只潛力股。劉嫖把賭注全都押在了劉彘的身上。 栗姬善妒,且缺乏政治智慧,不得景帝喜愛。景帝在生病的時候曾經(jīng)對栗姬說:如果我死了,請善待我的孩子們。栗姬不答應(yīng)不說竟然還出言不遜,惹毛了景帝。劉嫖看到了機會,就經(jīng)常在弟弟面前進說栗姬的壞話。再加上王娡使計,讓栗姬的哥哥去上書立栗姬為后徹底激怒景帝,終于讓景帝廢劉榮為臨江王,劉徹上位成功。 要說館陶對武帝即位有什么功勞的話,也僅僅是靠著自己是皇帝的大姐的關(guān)系,經(jīng)常說說栗姬和劉榮的壞話,使本來就不喜歡栗姬和劉榮的景帝更加討厭這對母子。事成的關(guān)鍵是王娡母子本來就得寵愛且具有很高竿的政治手腕。 劉嫖的女兒也成功嫁給了比她小很多的太子劉徹,后又即位中宮,成為了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館陶和陳氏皇后自恃為輔立武帝有功,驕橫跋扈。武帝即位初期,與竇太后政見不合,加上陳氏沒有生育,朝堂上有了江山社稷后繼無人的擔(dān)憂。朝臣開始有廢武帝的言論。 劉徹在一次祭祀后到自己的姐姐平陽公主府做客,遇到了平陽公主府的謳者衛(wèi)子夫。衛(wèi)子夫溫婉的性格深得武帝喜歡,寵幸后帶入皇宮,沒想到陳皇后大為光火,嫉妒非常。殺了不少人,劉徹沒有辦法,只有冷落衛(wèi)子夫。雖然陳皇后花了國庫九千萬錢求醫(yī)治不孕,卻仍然沒有效果。 衛(wèi)子夫懷孕后,打破了劉徹不能生育的傳言,陳皇后和館陶不但不為劉徹的皇位穩(wěn)固高興,還密謀除掉衛(wèi)子夫,但是因為衛(wèi)子夫受到了劉徹的保護,無從下手,館陶就把主意打到了衛(wèi)子夫的弟弟衛(wèi)青身上。 館陶綁架了時為給事建章不知名的小人物衛(wèi)青,想把衛(wèi)青殺掉泄憤。好在衛(wèi)青的好友騎郎公孫敖聯(lián)合一幫壯士去把衛(wèi)青救出來。試想,如果沒有公孫敖救下衛(wèi)青,那么我們七出匈奴無敗績,橫掃大漠,為西漢皇朝乃至漢民族挺立千年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民族大英雄就這么毀在了館陶的一己私利上面。可見,館陶與陳皇后,只是一對心胸狹窄,妒賢嫉能,為一己私利罔顧國家民族大義的小人母女而已。 衛(wèi)青被救回來后,衛(wèi)子夫及衛(wèi)青全家都得到了武帝劉徹的賞賜,衛(wèi)家開始顯貴。而陳皇后越來越受到冷落,最后求助于巫蠱。并將女巫楚服請到宮中。楚服經(jīng)常著男裝,與陳皇后同吃同睡形同夫妻。陳皇后也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女同性戀者。 所謂巫蠱,是古代一種信仰民俗。即用以加害仇敵的巫術(shù)。起源于遠古,包括詛咒、射偶人(偶人厭勝)和毒蠱等。詛咒在原始社會已很盛行,古人認(rèn)為以言語詛咒能使仇敵個人或敵國受到禍害。《左傳.隱公十一年》記載,鄭伯伐許,潁考叔被本國大夫公孫閼(子都)用暗箭射死。戰(zhàn)爭結(jié)束后,鄭伯為懲治射潁考叔的兇手,命軍隊出貑(公豬)及犬、雞,詛而射之。傳世之《祖楚文》,據(jù)考為秦惠王詛咒楚懷王的告神之辭。漢代,詛咒術(shù)十分盛行,故法律規(guī)定對詛咒者處以死刑。射偶人是用木、土或紙做成仇家偶像,暗藏于某處,每日詛咒之,或用箭射之,用針刺之,認(rèn)為如此可使仇人得病身亡。 武帝發(fā)覺后非常氣憤,無奈只有廢除了這個不守婦道,驕橫跋扈的表姐皇后。館陶長公主向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抱怨說:如果不是我,你的弟弟也不能立為皇帝,現(xiàn)在居然廢了我的女兒,這不是忘本么?平陽公主告訴她:你的女兒不能生育,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啊。
出身名家,賢良淑德。漢惠帝時,被選為家人子,入宮伺候呂后,稱為竇姬。后被賜予代王劉恒,隨行代國,甘苦與共。漢文帝劉恒即位后,冊立為皇后,育有一女二男。
《美人心計》里面的竇漪房是否真有其人
不過美人心計也大幅采用的是編劇的劇本,畢竟快2000年過去了,史書上記載不了那么詳細(xì)。 竇太后(公元前205-前135)名諱未詳,傳說有曰:漪房、猗房,清河郡觀津(今河北武邑縣)人,竇氏出身貧寒,她的父親為了逃避秦亂,隱居于觀津釣魚,卻不幸墮河而死,遺下三個孤兒,漢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宮女,竇氏年幼應(yīng)召入宮。漢宮...
歷史上真正的竇漪房,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竇漪房想分到自己的故國,向管事太監(jiān)提出了申請,可能是因為沒有送禮打點,結(jié)果竇漪房與其它四位宮女被分封到了最偏僻貧窮的代國。代王是劉恒,這是個賢明的君王,劉恒知道呂后送美女的意圖,所以便暗中關(guān)注著這幾位佳麗的品行。他發(fā)現(xiàn)竇漪房性老實低調(diào),對人謙和。因此,長得還算順眼,所以,竇漪房...
真實歷史上的竇太后究竟是不是壞人?
竇漪房這個名字,如果真的從歷史考證角度來說,并不具有太高的真實性,只能說是后人根據(jù)一些資料猜測出來的歷史上竇太后的名字。而且在影視劇中,不同人物的演繹也會出現(xiàn)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有些毒辣,有些賢惠。那么,在真實的歷史上,竇太后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呢?隨著前些年王珞丹和林峰主演的...
西漢皇太后竇漪房的簡介,歷史上的竇漪房是怎樣的呢?
感覺竇氏是個沒原則的人,因為非常寵愛小兒子劉武,劉武所得到的賞賜不計其數(shù),廣有土地、財物,甚至有些方僭越如同天子。景帝時期,竇太后一直非常希望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能夠兄終弟及接替漢景帝的帝位。竇太后直接向漢景帝表示,“殷家親親”即兄終弟及,希望為少子梁王取得帝位。這種...
歷史上最善良的皇后是誰,她善良到什么程度?
漢朝的歷史之中出現(xiàn)了很多平民出身的優(yōu)秀人物,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后。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之前的一部名為《美人心計》的電視劇,當(dāng)時的女主角給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歷史上,這個人確實是存在的,那就是竇太后,野史當(dāng)中記載了她的名字,那就是竇漪房,竇漪房也在選中之列,最后去...
歷史上的竇漪房是怎樣的呢?
竇漪房,漢文帝時期的皇后;漢景帝時期的皇太后;漢武帝時期的太皇太后。 竇太后是個被上帝眷顧的幸運兒,她的一生太幸運了,從平民到皇后又到皇太后,再到太皇太后,中間幾乎沒有多少波折。 唯一美中不足的大約就是眼疾了(失明時間不詳)。 陰差陽錯去了代國 竇漪房是清河郡觀津縣人,地地道道的農(nóng)家女,關(guān)于竇漪房...
歷史上真正的竇漪房是怎樣的人?他的故事是怎樣的??
出身寒門,文帝還是代王時,獨寵竇氏,代王為帝后,其母薄太后立竇氏為皇后.文帝死后,竇氏把持朝政終景帝一生,并延續(xù)至武帝朝的前幾年,竇后將竇氏一門由一介寒門拔為權(quán)貴,終西東兩漢700年.竇漪房這名字多半是杜撰的,宋以前的史書從未記載過她名漪房.明清的人從哪知道的?難不成明清時代有人穿越...
西漢的竇太后和東漢的竇太后是什么關(guān)系?
提到漢朝的竇太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漢時期漢文帝劉恒的皇后竇漪房,但實際上,整個漢朝時期包括西漢和東漢,共出現(xiàn)了三位竇太后。竇漪房之外,還有漢章帝劉炟的皇后竇氏以及漢桓帝劉志的皇后竇妙。那么,這三位竇太后之間又是什么關(guān)系呢?雖然三人存在的時間跨度很大,但她們還真就是關(guān)系匪淺,...
西漢皇太后竇漪房的簡介,歷史上的竇漪房是怎樣的呢?
作為黃老之道的忠實信徒,竇漪房堅決貫徹文景時期無為而治的基本國策。這既有時代的因素,也與其個人經(jīng)歷有關(guān)。除了陰差陽錯地當(dāng)上皇后外,與失散多年的弟弟竇廣國意外重逢這件事,對竇漪房的信仰影響很大,史書對此也有詳細(xì)記載。竇漪房進宮那年,弟弟竇廣國才四歲,由人領(lǐng)著到驛站給姐姐送行。竇漪房...
歷史上真實的竇漪房,她是如何做到權(quán)傾朝野的?
西漢王朝是秦始皇稱帝以來的第二個大統(tǒng)一的王朝,他的創(chuàng)始人就是漢高祖劉邦。在這個距離今天約兩千年時間的王朝里,涌現(xiàn)出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和事件。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西漢王朝的一位女政治家竇漪房,是如何從一名普通的小宮女,成為權(quán)傾朝野的竇太后。初為普通的小宮女竇漪房本是漢宮的一名普通宮女...
相關(guān)評說:
仉毓18737738900: 竇漪房真有其人嗎 -
臨潼區(qū)線輪:
______ 有啊,就是竇太后啊,不過不是美人心計上的那種經(jīng)歷,不過是歷史上的女強人
仉毓18737738900: 美人心計 中的竇漪房歷史上原名真叫杜云汐 -
臨潼區(qū)線輪:
______ 真實名字就叫竇漪房,出身貧寒,好像還是個孤兒,但并沒有杜云汐這一個名字,后來被呂后分到代國,那時竇漪房十歲,深受十二歲的劉恒喜歡,文帝即位不久,竇漪房長子劉啟背封為太子,竇漪房封為皇后,劉嫖為陶長公主,幼子劉武先封為代王,后封為梁孝王. 我知道的就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仉毓18737738900: 歷史上是否真有竇漪房這個人? -
臨潼區(qū)線輪:
______ 有啊 就是竇太后啊 也不一定是福了 做景帝是因為寵小兒子 害了多少人 做武帝時因為保守 是武帝的第一次改革失敗 人要看2方面了 也不能只看電視劇了
仉毓18737738900: 歷史上有沒有 (西漢初年的竇漪房) 如有. 請給資料... -
臨潼區(qū)線輪:
______ 竇漪房就是竇太后,文帝的老婆,景帝的媽,
仉毓18737738900: 《美人心計》里的竇漪房原來叫云汐么?這是真的嗎?歷史上有云汐這個人嗎? -
臨潼區(qū)線輪:
______ 不是 云汐是根據(jù)劇情杜撰出來的人物,并將其和真實歷史人物竇漪房聯(lián)系在一起,目的是為了使得竇漪房替呂后去代國做細(xì)作有充足的原因——云汐要救好姐妹慎兒 竇漪房,又稱竇太后(公元前205-前135),西漢景帝之母,名諱未詳,傳...
仉毓18737738900: 歷史上的竇漪房真的很有手腕,很得寵嗎? -
臨潼區(qū)線輪:
______ 個人認(rèn)為確實如此,本來史料上面記載的就是漢文帝寵愛的妃子很少,那么竇漪房受寵的幾率不就大嗎?另外一個能夠憑借自身能力從五名宮女中脫穎而出并且獲得獨寵的女人怎么可能沒有一點手腕呢,而且自古以來在后宮中生活的女人又有幾...
仉毓18737738900: 歷史上竇漪房和杜云汐是一個人嗎?她真是呂太后派去的細(xì)作嗎? -
臨潼區(qū)線輪:
______ 歷史上沒有杜云溪這個人 只有竇漪房 竇漪房出身貧寒 確實是呂后的細(xì)作 呂后的這一舉動一成就了竇漪房的一生 這也是漢朝皇后不問出身的一典型案例
仉毓18737738900: 歷史上的竇漪房、呂雉和慎夫人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
臨潼區(qū)線輪:
______ 竇太后(公元前205-前135) ,西漢景帝之母,名諱未詳,傳說有曰:漪、猗房、漪房,現(xiàn)代影視劇中多稱作“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縣)人,竇氏出身貧寒,她的父...
仉毓18737738900: 歷史上竇漪房是美女皇后嗎 -
臨潼區(qū)線輪:
______ 1. 史書上沒有記載竇漪房的相貌.2. 孝文竇皇后(?—前135年),清河郡觀津縣(今河北省武邑縣)人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皇甫謐言,云竇后名猗房.漢惠帝時竇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宮伺候呂太后,后被賜予代王劉恒.劉恒即位后竇姬被立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為皇太后.建元元年,漢武帝即位,尊其為太皇太后.竇太后與漢文帝劉恒育有一女二男:長女館陶長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孝王劉武.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與漢文帝合葬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