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大潮資料 錢塘江大潮資料有哪些?
雄偉壯觀的錢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響外,還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guān)。錢塘 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象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由于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guān),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錢塘潮的特色
交叉潮
距杭州灣55千米有一個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觀看十字交叉潮的絕佳地點。由于長期的泥沙淤積,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將從杭州灣傳來的潮波分成兩股,即東潮和南潮,兩股潮頭在繞過沙洲后,就像兩兄弟一樣交叉相抱,形成變化多端、壯觀異常的交叉潮,呈現(xiàn)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的壯觀景象。兩股潮在相碰的瞬間,激起一股水柱,高達數(shù)丈,浪花飛濺,驚心動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兩股潮頭已經(jīng)呈十字形展現(xiàn)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馳。同時交叉點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轉(zhuǎn)移,撞在順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團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頂上,嚇得觀潮人紛紛尖叫著避開。
一線潮
看過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議您趕快驅(qū)車到鹽官,等待觀看一線潮。未見潮影,先聞潮聲。耳邊傳來轟隆隆的巨響,江面仍是風平浪靜。響聲越來越大,猶如擂起萬面戰(zhàn)鼓,震耳欲聾。遠處,霧蒙蒙的江面出現(xiàn)一條白線,迅速西移,猶如“素練橫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線變成了一堵水墻,逐漸升高,“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橫在浪花中”。隨著一堵白墻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來到眼前,有萬馬奔騰之勢,雷霆萬鈞之力,銳不可當。
一線潮并非只有鹽官才有。凡江道順直,沒有沙州的地方,潮頭均呈一線,但都不如鹽官好看。原因是鹽官位與河槽寬度向上游急劇收縮之后的不遠處,東、南兩股潮交會后剛好成一直線,潮能集中,潮頭特別高,通常為1—2米,有時可達3米以上。氣勢磅礴,潮景壯觀。
回頭潮
從鹽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將到達下一個觀潮景點老鹽倉。老鹽倉的地理環(huán)境不同干鹽官,鹽官河道順直,涌潮毫無阻擋向西挺進,而老鹽倉的河道上,出于圍墾和保護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條長達660米的攔河丁壩,咆哮而來的潮水遇到障礙后將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擊對面的堤壩,然后以泰山壓頂之勢翻卷回頭,落到西進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風馳電掣地向東回奔,聲如獅吼,驚天動地,這就是回頭潮。
錢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瀾壯闊的氣勢,晚上有晚上的詩情畫意;看潮是一種樂趣,聽潮是一種遐想。難怪有人說“錢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頭看不足。”
錢塘觀潮指南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每年的農(nóng)歷八月十八前后,是觀潮的最佳時節(jié)。這期間,秋陽朗照,金風宜人,錢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興致盎然,爭睹奇景。觀賞錢塘秋潮,有三個最佳位置。
海寧縣鹽官鎮(zhèn)東南的一段海塘為第一佳點。這里的潮勢最盛,且以齊列一線為特色,故有“海寧寶塔一線潮”之譽。潮頭初臨時,天邊閃現(xiàn)出一條橫貫江面的白練,伴之以隆隆的聲響,酷似天邊悶雷滾動。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宛若一群潔白的天鵝排成一線,萬頭攢動,振翅飛來。潮頭推擁,鳴聲漸強,頃刻間,白練似的潮峰奔來眼前,聳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墻直立于江面,傾濤瀉浪,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然"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這一簇簇聲吞萬籟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壯觀,其力無窮,據(jù)說有一年,曾把一只一噸多重的“鎮(zhèn)海雄師”沖出100多米遠。當潮涌激起巨大回響之后,潮水又坦然飛逝而去。有人這樣寫道:“潮來濺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確切地描繪了潮來潮往的壯觀景象。
在第二個觀潮佳點――鹽官鎮(zhèn)東8公里的八堡,可以觀賞到潮頭相撞的奇景。海潮漲入江口之后,因為南北兩岸地勢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頭漸漸分為兩段。進展神速的南段稱為南潮;遲遲不前的北段潮頭,在北岸觀潮者看來,是來自東方,故稱東潮。當南潮撲向南岸被蕩回來,調(diào)頭向北涌去,恰與姍姍來遲的東潮撞個滿懷。霎時間,一聲巨響,好似山崩地裂,滿江聳起千座雪峰,著實令人怵目驚心!
在第三個觀潮佳點――鹽官鎮(zhèn)西12公里的老鹽倉,可以欣賞到"返頭潮"。這里,有一道高9米、長650米的“丁字壩”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瀾的巨臂。潮水至此,氣勢已經(jīng)稍減,但沖到丁字壩頭,仍如萬頭雄獅驚吼躍起,激浪千重。隨即潮頭轉(zhuǎn),返竄向塘岸,直向塘頂觀潮的人們撲來。這返頭潮的突然襲擊,常使觀潮者措手不及,驚逃失態(tài)。
此外,海寧觀潮還有日夜之分。白天觀潮,視野廣闊,一覽怒潮全景,自是十分有趣。而皓月當空時觀賞夜潮,卻也別有其妙。近年來,錢塘江潮水卷人事故時有發(fā)生。其中2007年8月2日16時30分左右,杭州市江干區(qū)下沙七堡1號丁字壩附近水域發(fā)生一起30多人被潮水卷走的事件造成11人死亡。錢江潮成因:
雄偉壯觀的錢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響外,還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guān)。錢塘 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象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由于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guān),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錢塘潮的特色
交叉潮
距杭州灣55千米有一個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觀看十字交叉潮的絕佳地點。由于長期的泥沙淤積,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將從杭州灣傳來的潮波分成兩股,即東潮和南潮,兩股潮頭在繞過沙洲后,就像兩兄弟一樣交叉相抱,形成變化多端、壯觀異常的交叉潮,呈現(xiàn)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的壯觀景象。兩股潮在相碰的瞬間,激起一股水柱,高達數(shù)丈,浪花飛濺,驚心動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兩股潮頭已經(jīng)呈十字形展現(xiàn)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馳。同時交叉點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轉(zhuǎn)移,撞在順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團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頂上,嚇得觀潮人紛紛尖叫著避開。
一線潮
看過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議您趕快驅(qū)車到鹽官,等待觀看一線潮。未見潮影,先聞潮聲。耳邊傳來轟隆隆的巨響,江面仍是風平浪靜。響聲越來越大,猶如擂起萬面戰(zhàn)鼓,震耳欲聾。遠處,霧蒙蒙的江面出現(xiàn)一條白線,迅速西移,猶如“素練橫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線變成了一堵水墻,逐漸升高,“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橫在浪花中”。隨著一堵白墻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來到眼前,有萬馬奔騰之勢,雷霆萬鈞之力,銳不可當。
一線潮并非只有鹽官才有。凡江道順直,沒有沙州的地方,潮頭均呈一線,但都不如鹽官好看。原因是鹽官位與河槽寬度向上游急劇收縮之后的不遠處,東、南兩股潮交會后剛好成一直線,潮能集中,潮頭特別高,通常為1—2米,有時可達3米以上。氣勢磅礴,潮景壯觀。
回頭潮
從鹽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將到達下一個觀潮景點老鹽倉。老鹽倉的地理環(huán)境不同干鹽官,鹽官河道順直,涌潮毫無阻擋向西挺進,而老鹽倉的河道上,出于圍墾和保護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條長達660米的攔河丁壩,咆哮而來的潮水遇到障礙后將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擊對面的堤壩,然后以泰山壓頂之勢翻卷回頭,落到西進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風馳電掣地向東回奔,聲如獅吼,驚天動地,這就是回頭潮。
錢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瀾壯闊的氣勢,晚上有晚上的詩情畫意;看潮是一種樂趣,聽潮是一種遐想。難怪有人說“錢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頭看不足。”
錢塘觀潮指南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每年的農(nóng)歷八月十八前后,是觀潮的最佳時節(jié)。這期間,秋陽朗照,金風宜人,錢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興致盎然,爭睹奇景。觀賞錢塘秋潮,有三個最佳位置。
海寧縣鹽官鎮(zhèn)東南的一段海塘為第一佳點。這里的潮勢最盛,且以齊列一線為特色,故有“海寧寶塔一線潮”之譽。潮頭初臨時,天邊閃現(xiàn)出一條橫貫江面的白練,伴之以隆隆的聲響,酷似天邊悶雷滾動。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宛若一群潔白的天鵝排成一線,萬頭攢動,振翅飛來。潮頭推擁,鳴聲漸強,頃刻間,白練似的潮峰奔來眼前,聳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墻直立于江面,傾濤瀉浪,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然"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這一簇簇聲吞萬籟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壯觀,其力無窮,據(jù)說有一年,曾把一只一噸多重的“鎮(zhèn)海雄師”沖出100多米遠。當潮涌激起巨大回響之后,潮水又坦然飛逝而去。有人這樣寫道:“潮來濺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確切地描繪了潮來潮往的壯觀景象。
在第二個觀潮佳點――鹽官鎮(zhèn)東8公里的八堡,可以觀賞到潮頭相撞的奇景。海潮漲入江口之后,因為南北兩岸地勢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頭漸漸分為兩段。進展神速的南段稱為南潮;遲遲不前的北段潮頭,在北岸觀潮者看來,是來自東方,故稱東潮。當南潮撲向南岸被蕩回來,調(diào)頭向北涌去,恰與姍姍來遲的東潮撞個滿懷。霎時間,一聲巨響,好似山崩地裂,滿江聳起千座雪峰,著實令人怵目驚心!
在第三個觀潮佳點――鹽官鎮(zhèn)西12公里的老鹽倉,可以欣賞到"返頭潮"。這里,有一道高9米、長650米的“丁字壩”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瀾的巨臂。潮水至此,氣勢已經(jīng)稍減,但沖到丁字壩頭,仍如萬頭雄獅驚吼躍起,激浪千重。隨即潮頭轉(zhuǎn),返竄向塘岸,直向塘頂觀潮的人們撲來。這返頭潮的突然襲擊,常使觀潮者措手不及,驚逃失態(tài)。
此外,海寧觀潮還有日夜之分。白天觀潮,視野廣闊,一覽怒潮全景,自是十分有趣。而皓月當空時觀賞夜潮,卻也別有其妙。近年來,錢塘江潮水卷人事故時有發(fā)生。其中2007年8月2日16時30分左右,杭州市江干區(qū)下沙七堡1號丁字壩附近水域發(fā)生一起30多人被潮水卷走的事件造成11人死亡。
錢江潮成因:
雄偉壯觀的錢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響外,還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guān)。錢塘 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象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由于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guān),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錢塘潮的特色
交叉潮
距杭州灣55千米有一個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觀看十字交叉潮的絕佳地點。由于長期的泥沙淤積,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將從杭州灣傳來的潮波分成兩股,即東潮和南潮,兩股潮頭在繞過沙洲后,就像兩兄弟一樣交叉相抱,形成變化多端、壯觀異常的交叉潮,呈現(xiàn)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的壯觀景象。兩股潮在相碰的瞬間,激起一股水柱,高達數(shù)丈,浪花飛濺,驚心動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兩股潮頭已經(jīng)呈十字形展現(xiàn)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馳。同時交叉點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轉(zhuǎn)移,撞在順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團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頂上,嚇得觀潮人紛紛尖叫著避開。
一線潮
看過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議您趕快驅(qū)車到鹽官,等待觀看一線潮。未見潮影,先聞潮聲。耳邊傳來轟隆隆的巨響,江面仍是風平浪靜。響聲越來越大,猶如擂起萬面戰(zhàn)鼓,震耳欲聾。遠處,霧蒙蒙的江面出現(xiàn)一條白線,迅速西移,猶如“素練橫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線變成了一堵水墻,逐漸升高,“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橫在浪花中”。隨著一堵白墻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來到眼前,有萬馬奔騰之勢,雷霆萬鈞之力,銳不可當。
一線潮并非只有鹽官才有。凡江道順直,沒有沙州的地方,潮頭均呈一線,但都不如鹽官好看。原因是鹽官位與河槽寬度向上游急劇收縮之后的不遠處,東、南兩股潮交會后剛好成一直線,潮能集中,潮頭特別高,通常為1—2米,有時可達3米以上。氣勢磅礴,潮景壯觀。
回頭潮
從鹽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將到達下一個觀潮景點老鹽倉。老鹽倉的地理環(huán)境不同干鹽官,鹽官河道順直,涌潮毫無阻擋向西挺進,而老鹽倉的河道上,出于圍墾和保護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條長達660米的攔河丁壩,咆哮而來的潮水遇到障礙后將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擊對面的堤壩,然后以泰山壓頂之勢翻卷回頭,落到西進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風馳電掣地向東回奔,聲如獅吼,驚天動地,這就是回頭潮。
錢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瀾壯闊的氣勢,晚上有晚上的詩情畫意;看潮是一種樂趣,聽潮是一種遐想。難怪有人說“錢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頭看不足。” 這是許多人很自然地想到的問題。對此,有一個傳說是這樣說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今江蘇、安徽一事有一個吳國,吳王夫差打敗了今浙江一帶的越國。越王勾踐表面上向吳國稱臣,暗中卻臥薪嘗膽,準備復(fù)國。此事被吳國大臣伍子胥察覺,多次勸說吳王殺掉勾踐。由于有奸臣在吳王面前屢進讒言,詆毀伍子胥。吳王奸忠不分,反而賜劍讓伍子胥自刎,并將其尸首煮爛,裝入皮囊,拋入錢塘江中。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踐在大夫文種的策劃下,果然滅掉了吳國。但越王也較信傳言,迫使文種伏劍自刎。伍子胥與文種這兩個敵國功臣,雖然分居錢塘江兩岸,各保其主,但下場一樣,同恨相連。他們的滿郁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錢塘怒潮。
當然,傳說不過是傳說而已。錢塘秋潮如此之盛的原因,主要是其獨特的地理條件。
錢塘江外杭州灣,外寬內(nèi)窄,外深內(nèi)淺,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喇叭狀海灣。出海口江面寬達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驟縮到20公里。到海寧鹽官鎮(zhèn)一帶時,江面只有3公里寬。起潮時,寬深的灣口,一下子吞進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縮變窄變淺,奪路上涌的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夾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攔門沙壩,潮水一擁而上,掀起高聳驚人的巨濤,形成陡立的水墻,釀成初起的潮峰。
是不是所有喇叭狀的海灣都能產(chǎn)生涌潮呢?
回答是否定的。海寧大潮的形成,還有一些其他原因。浙江沿海一帶,夏秋之交,東南風盛行,風向與潮波涌進方向大體一致,風助潮勢,推波助瀾;潮波的傳播在深水中快,在淺水中慢,錢塘江由深變淺的特點極為突出,這種特殊條件,能使后浪很快趕上前浪,層層巨浪疊加,形成潮頭。此外,潮涌與月亮、太陽的引力也有關(guān)。東漢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說:"濤之起也,隨月盛衰,小大滿損不齊同。"因為在農(nóng)歷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陽、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條線上,太陽和月亮的引力合在一起吸引著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就特別大,而農(nóng)歷八月十八前后,是一年中地球離太陽最近、引力最大的時候,此時出現(xiàn)的涌潮,自然也就最猛烈。
有人問及,錢塘秋潮會不會產(chǎn)生變化?
其實,說起來,錢塘秋潮一直處于變化之中。由于潮勢最盛位置的變化,人們的觀潮點也隨之改動。宋時的觀潮點在杭州以上析成直角的河段。明朝以后,海寧鹽官鎮(zhèn)左近始成觀潮勝地。現(xiàn)代江海變化,最盛潮位曾西移頭蓬,近年又有東移八堡之勢。而最令人關(guān)注的,是1985年錢塘秋潮的衰微現(xiàn)象。
1985年農(nóng)歷八日十八日,按例是觀潮的吉日良辰,這天,十幾游人前往鹽官鎮(zhèn)觀潮。可是,潮水來時,只見一條很細很細的錢線,緩慢逼近,銀線時隱時現(xiàn),越近越連不成線到得近處,僅止片片浪花,涌潮高度只有50至60厘米,使觀潮者們大為掃興。有人擔心錢塘秋潮就此消失了。
事實上,錢塘秋潮江沒有消失,但是,讓人不無憂慮的是,近十年來,秋潮的確漸漸衰弱了。而1985年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據(jù)有關(guān)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在澉浦以西已累計圍墾海涂80萬畝,使八堡以上的河道變窄,造成進潮量減少,河床抬高。再加上1985年的梅雨時節(jié),錢塘江流量比歷年平均數(shù)減少了1/3,對泥沙的沖刷力大大減弱。大量被海潮帶上來的泥沙淤積在尖同一帶江面,使這一帶淤積增厚,迫使江道主線南移。這樣,當海潮涌進錢塘江時,只提折向南面逆流而上。由于流路加長,潮的能量消耗過大,當海潮到達鹽官鎮(zhèn)時,已經(jīng)是"精疲力竭",成了"強弩之末"了。
據(jù)此,有關(guān)人士推知,因為整個杭州灣的喇叭口形狀未變,所以錢塘江潮不會消失。但由于江道的逐年變窄,錢塘潮的交匯點將逐步東移。今后,觀潮的最佳點,北岸在鹽官鎮(zhèn)以東的丁橋至十堡一帶;南岸在杭州肖山縣圍墾十七工段。
錢江潮為什么特別大
世界上有涌潮的河流很多,如南美的亞馬遜河、北美的科羅拉多河、法國的塞納河、英國的塞汶河等,但錢塘江涌潮的強度和壯觀現(xiàn)象,除亞馬遜河外,其它河流均無法與之媲美。亞馬遜河的涌潮強度與錢塘江雖可一比,但錢塘江河口江道擺動頻繁,涌潮潮景變化萬千。因此錢江潮可說是獨占鰲頭,無與倫比。
為什么錢塘江大潮特別洶涌和巨大呢?喇叭形的河口是原因之一。杭州灣外的江面寬度約100千米,往里則急劇收縮,到距灣口90千米的錢塘江口的海鹽澉浦時,寬度只有20千米,而杭州市區(qū)的河寬僅1千米左右。當大量潮水涌進狹窄的河道時,水面就會迅速地壅高。又由于這里的河底有大量的泥沙淤積形成沙坎,進入灣口的潮波遇到沙坎,水深減小,阻力增大,前坡變陡,后坡相應(yīng)變緩。當前坡陡到一定程度后,前鋒水面明顯涌起,從而形成涌潮,甚至翻出浪花。
不過世界上有好些江河的河口,也是外大內(nèi)窄、外深內(nèi)淺,為什么沒有象錢塘江大潮那樣洶涌澎湃?原來高潮的出現(xiàn)與河水流動的速度也有關(guān)系,當潮水涌來時,它的前進方向是和河水流動的方向相反的。中秋前后,錢塘江河口的河水流速與潮水流速幾乎相等,力量相等的河水與潮水一碰撞,就激起了巨大的潮頭。另外,浙北沿海一帶,夏秋之交常吹東南風或東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也助長了它的聲勢。總之,錢塘江大潮的形成是受天文和地理(包括河口形狀、河床地貌、水文、氣候等)因素綜合的影響。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為盛。方其遠出海門④,僅如銀線⑤;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⑥,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⑧。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四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注釋: ①節(jié)選自《武林舊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刪改。周密(1232—1298),字公謹,宋代湖州(現(xiàn)在浙江湖州)人。②〔浙江〕就是錢塘江。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從農(nóng)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農(nóng)歷十六日(十五日叫望)。④〔方其遠出海門〕當潮遠遠地從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時候。方,當……時。其,指潮。出,發(fā)、起。海門,浙江入海口,那里兩邊的山對峙著。⑤〔僅如銀線〕幾乎像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僅,幾乎,將近。⑥〔玉城雪嶺際天而來〕玉城雪嶺一般的潮水連天涌來。玉城雪嶺,形容泛著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墻和大雪覆蓋的山嶺。際天,連接著天。⑦〔沃日〕沖蕩太陽。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⑧〔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楊萬里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就是指這樣的景象。這兩句詩是《浙江觀潮》一詩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橫著,潮水給系上一條白玉的腰帶。“……是也”,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每歲京尹①出浙江亭教閱水軍②,艨艟③數(shù)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④,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⑤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⑥,水爆⑦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⑧,僅有“敵船⑨”為火所焚,隨波而逝。⑩
注釋:①②〔每歲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閱水軍〕每年(農(nóng)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教閱水軍。京尹,京都臨安府(現(xiàn)在浙江杭州)的長官。浙江亭,館驛名,在城南錢塘江岸。③〔艨艟(méngchōng)〕戰(zhàn)船。④〔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意思是,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盡,窮盡。五陣,指兩、伍、專、參、偏五種陣法。⑤〔乘騎(jì)弄旗標槍舞刀〕乘馬、舞旗、舉槍、揮刀。騎,馬。弄,舞動。標,樹立、舉。⑥〔略不相睹〕彼此一點兒也看不見。⑦〔水爆〕水軍用的一種爆炸武器。⑧〔一舸(gě)無跡〕一條船的蹤影也沒有了。舸,船。⑨〔敵船〕指假設(shè)的敵方戰(zhàn)船。⑩〔逝〕去,往。
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①,皆披發(fā)文身②,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③,出沒于鯨波萬仞④中,騰身百變15⑤,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注釋:①〔吳兒善泅(qiú)者數(shù)百〕幾百個善于泅水的吳中健兒。②〔披發(fā)文身〕披散著頭發(fā),身上畫著文彩。文,動詞。③〔溯迎而上〕逆流迎著潮水而上。④〔鯨波萬仞〕萬仞高的巨浪。鯨波,巨浪。鯨所到之處,波濤洶涌,所以稱巨浪為鯨波。萬仞,形容浪頭極高,不是實指。⑤〔騰身百變〕翻騰著身子變換盡各種姿態(tài)。
江干①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②,四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③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④也。
注釋:①〔江干〕江岸。②〔珠翠羅綺溢目〕滿眼都是華麗的服飾。珠翠羅綺,泛指婦女的首飾和游人的華麗衣服。溢目,滿眼。③〔倍穹〕(價錢)加倍的高。穹,高。④〔僦(jiù)賃(lìn)看幕,雖席地不容閑〕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會空閑。僦、賃,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為觀潮而特意搭的帳棚。席地,一席之地,僅容一個座位的地方。容,許,使。
譯文:
錢塘江洶涌的海潮是天下間最壯觀的。從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這期間海潮最盛大。當海潮從遠方海口出現(xiàn)的時候,只像一條白色的銀線一般,過了一會兒慢慢逼近,白浪高聳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嶺一般,波濤好像從天上堆壓下來,發(fā)出很大的聲音,就像震耳的雷聲一般。波濤洶涌澎湃,猶如吞沒了藍天、沖洗了太陽,非常雄壯豪邁。楊誠齋曾在詩中說:“海水涌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市;錢塘江橫著,潮水給系上一條白玉的腰帶。”就像這樣一般。
每年臨安府的長官到浙江庭外檢閱水軍,巨大的戰(zhàn)艦數(shù)百艘分別排列于江的兩岸,一會兒全部的戰(zhàn)艦都往前疾駛,一會兒分開;一會兒聚合,形成五種陣勢,并有人騎著馬匹耍弄旗幟標槍,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間黃色的煙霧四處竄起,人物一點點都看不見,水中的爆破聲轟然震動,就像高山崩塌一般。過一會兒煙霧消散,水波平靜,看不見任何一條大船,只有演習中充當敵軍戰(zhàn)船的軍艦被火焚燒,隨著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帶善于游泳的健兒數(shù)百人,每個人都披散著頭發(fā),身上滿是刺青,手里拿著十幅長的大彩旗。大家奮勇爭先逆著水流踏浪而上在極高的波濤之中,忽隱忽現(xiàn)騰越著身子,姿勢變化萬千,然而旗尾一點點也沒有被水沾濕,以此來夸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錢的巨富、尊貴的官吏,爭先賞賜銀色的彩綢。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手飾與衣裳的觀眾,車馬太多,路途為之阻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價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觀賞的帳篷,即使容納一席之地的空間也沒有,非常擁擠。
編輯本段觀潮時間表
每月的農(nóng)歷十五:
[春:11:45(潮) 23:40(汐)]
[夏: 11:30(潮) 23:20(汐)]
[秋: 11:35(潮) 23:25(汐)]
[冬: 11:20(潮) 23:10(汐)]
每月的農(nóng)歷十六、初一:
[春:12:15(潮) 0:10(汐)]
[夏: 11:50(潮) 23:45(汐)]
[秋:12:05(潮) 0:00(汐)]
[冬:11:45(潮) 23:35(汐)]
每月的農(nóng)歷十七、初二:
[春: 12:48(潮) 0:43(汐)]
[夏: 12:25(潮) 0:10(汐)]
[秋: 12:45(潮) 0:35(汐)]
[冬: 12:15(潮) 0:05(汐)]
每月的農(nóng)歷十八、初三
[春:13:25(潮) 1:16(汐)]
[夏: 13:37(潮) 1:10(汐)]
[秋: 13:23(潮) 1:15(汐)]
[冬: 13:05(潮) 1:00(汐)]
每月的農(nóng)歷十九、初四
[春:14:05(潮) 1:50(汐)]
[夏: 13:45(潮) 1:40(汐)]
[秋: 14:00(潮) 1:50(汐)]
[冬: 13:40(潮) 1:30(汐)]
每月的農(nóng)歷二十、初五
[春:14:40(潮) 2:25(汐)]
[夏: 14:26(潮) 2:15(汐)]
[秋: 14:35(潮) 2:20(汐)]
[冬: 14:15(潮) 2:10(汐)]
下沙推遲一個小時二十八分
歷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直線上,所以這天海水受到的潮引力(月球、太陽或其他天體對地球上單位質(zhì)量物體的引力和對地心單位質(zhì)量物體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繞地-月(日)質(zhì)心運動所產(chǎn)生的慣性離心力與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利: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guān)。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象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 說明圖
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由于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guān),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涌。 風勢: 沿海一帶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助長了潮勢。 最著名的錢江潮形成在蕭山南陽 錢塘江南岸蕭山南陽的赭山美女壩和海寧市的鹽官鎮(zhèn)為觀看錢江潮最佳景區(qū)。在美女壩觀賞的主要是“回頭潮”。“美女二回頭”回頭潮是指急速前進的潮水,遇到丁壩等人工阻礙物后形成的潮水。 位于錢江南岸蕭山南陽的赭山灣是錢塘江口一個向南凹進的大河灣。這里,有一道長約500米的"丁字壩"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瀾的巨臂。當涌潮西行至此,全線與圍堤成一銳角撲來,壩頭以內(nèi)的潮頭同壩身、圍堤構(gòu)成直角三角形,潮頭線兩端受阻,分別沿壩身和圍堤向直角頂點逼進,最終在壩根“嘣”一聲怒吼,涌浪如突兀而起的醒獅,化成一股水柱,直沖云霄,高達十余米。由于大壩的橫江阻攔,直立的潮水又折身返回,形成一個"卷起沙堆似雪堆"的奇特回頭潮。而此時江水前來后涌,上下翻卷,奔騰不息。 在南陽的赭山美女壩不僅會產(chǎn)生回頭潮,還會產(chǎn)生"沖天潮"現(xiàn)象,沖天潮這是發(fā)生于堤、壩相交處的特種潮。是近景潮中最具欣賞魅力的潮。潮水如同被網(wǎng)兜兜住一樣,在堤壩相交轉(zhuǎn)彎角的處,潮水“嘩”一聲碰撞巨響,潮頭直沖云天。上進起一股水柱,低者二、三米,高者可達十多米。清譚吉璁《棹歌》詩“赭山潮勢接天來,捍海塘東石囤摧。”沖天潮由此得名。
錢塘江舊稱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長410公里,流域面積4�2萬平方公里,流經(jīng)杭州市閘口以下注入杭州灣。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錢塘潮”。
錢塘潮也叫“海寧潮”,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在海寧所見到的海潮最為壯觀。因錢塘江口呈喇叭形,向內(nèi)逐漸淺狹,潮波傳播受約束而形成。涌潮襲來時,潮頭高度可達3�.5米,潮差可達8.�9米。
錢塘江舊稱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長410公里,流域面積4�2萬平方公里,流經(jīng)杭州市閘口以下注入杭州灣。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錢塘潮”。
錢塘潮也叫“海寧潮”,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在海寧所見到的海潮最為壯觀。因錢塘江口呈喇叭形,向內(nèi)逐漸淺狹,潮波傳播受約束而形成。涌潮襲來時,潮頭高度可達3�.5米,潮差可達8.�9米。
每逢農(nóng)歷8月18日,來浙江海寧一帶觀潮的人,成群結(jié)隊,絡(luò)繹不絕。這時的岸邊,人山人海,萬頭躦動,人們焦急地等待那激動人心時刻的到來。不一會兒,忽見人群騷動,只見遠處出現(xiàn)一條白線,由遠而近;剎那間,壁立的潮頭,像一堵高大的水墻,呼嘯席卷而來,發(fā)出雷鳴般的吼聲,震耳欲聾。這真是:“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這就是天下聞名的錢塘江大潮。洶涌壯觀的錢塘潮,歷來被譽為“天下奇觀”。人們通常稱這種潮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涌潮現(xiàn)象,在世界許多河口處也有所見。如巴西的亞馬遜河、法國的塞納爾河等。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也是世界著名的。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壯觀的涌潮呢? 首先,這與錢塘江入海的杭州灣的形狀,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關(guān)。杭州灣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錢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劇變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縮小,大量潮水擁擠入狹淺的河道,潮頭受到阻礙,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進,迫使潮頭陡立,發(fā)生破碎,發(fā)出轟鳴,出現(xiàn)驚險而壯觀的場面。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涌潮的河口卻只是少數(shù),錢塘潮能榮幸地列入這少數(shù)之中,又是為什么? 科學(xué)家經(jīng)過研究認為,涌潮的產(chǎn)生還與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關(guān),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勢均力敵,就有利于涌潮的產(chǎn)生,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差很遠,雖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還有,河口能形成涌潮,與它處的位置潮差大小有關(guān)。由于杭州灣在東海的西岸,而東海的潮差,西岸比東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東北進入東海之后,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到地轉(zhuǎn)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兩岸潮差大于東岸。 杭州灣處在太平洋潮波東來直沖的地方,又是東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獨厚。所以,各種原因湊在一起,促成了錢塘江涌潮。
錢塘潮的特色
交叉潮
距杭州灣55千米有一個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觀看十字交叉潮的絕佳地點。由于長期的泥沙淤積,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將從杭州灣傳來的潮波分成兩股,即東潮和南潮,兩股潮頭在繞過沙洲后,就像兩兄弟一樣交叉相抱,形成變化多端、壯觀異常的交叉潮,呈現(xiàn)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的壯觀景象。兩股潮在相碰的瞬間,激起一股水柱,高達數(shù)丈,浪花飛濺,驚心動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兩股潮頭已經(jīng)呈十字形展現(xiàn)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馳。同時交叉點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轉(zhuǎn)移,撞在順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團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頂上,嚇得觀潮人紛紛尖叫著避開。
一線潮
看過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議您趕快驅(qū)車到鹽官,等待觀看一線潮。未見潮影,先聞潮聲。耳邊傳來轟隆隆的巨響,江面仍是風平浪靜。響聲越來越大,猶如擂起萬面戰(zhàn)鼓,震耳欲聾。遠處,霧蒙蒙的江面出現(xiàn)一條白線,迅速西移,猶如“素練橫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線變成了一堵水墻,逐漸升高,“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橫在浪花中”。隨著一堵白墻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來到眼前,有萬馬奔騰之勢,雷霆萬鈞之力,銳不可當。
一線潮并非只有鹽官才有。凡江道順直,沒有沙州的地方,潮頭均呈一線,但都不如鹽官好看。原因是鹽官位與河槽寬度向上游急劇收縮之后的不遠處,東、南兩股潮交會后剛好成一直線,潮能集中,潮頭特別高,通常為1—2米,有時可達3米以上。氣勢磅礴,潮景壯觀。
回頭潮
從鹽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將到達下一個觀潮景點老鹽倉。老鹽倉的地理環(huán)境不同干鹽官,鹽官河道順直,涌潮毫無阻擋向西挺進,而老鹽倉的河道上,出于圍墾和保護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條長達660米的攔河丁壩,咆哮而來的潮水遇到障礙后將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擊對面的堤壩,然后以泰山壓頂之勢翻卷回頭,落到西進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風馳電掣地向東回奔,聲如獅吼,驚天動地,這就是回頭潮。
錢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瀾壯闊的氣勢,晚上有晚上的詩情畫意;看潮是一種樂趣,聽潮是一種遐想。難怪有人說“錢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頭看不足。”
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1. 我國最大最壯觀的潮汐是錢塘江潮,其潮頭高達8米左右,推進速度每秒接近10米。錢塘江在杭州灣流入東海,河口外寬內(nèi)狹,寬處達100千米,狹處只有幾千米。2. 海水剛進入海口,水面寬廣,越往里就越受河流兩岸地形的約束,海水只能涌積起來,越積越高。加之錢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擋,又促進水位增...
錢塘江大潮的資料有哪些
5. **錢塘江大潮的歷史 - **歷史沿革**:錢塘江大潮的記載始于唐朝,盛于宋朝,歷經(jīng)千百年的歷史變遷,一直為世人所矚目。- **文化影響**:歷史上,錢塘江大潮不僅是自然現(xiàn)象,還是詩人筆下的靈感來源,它的壯觀美麗和變幻莫測激發(fā)了無數(shù)文人的創(chuàng)作靈感。- **民間傳說**:錢塘江大潮背后還有許多民...
錢塘江大潮的簡單資料
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zhuǎn)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蕭山錢江觀潮城位于蕭山區(qū)南陽赭山,赭山灣是錢塘江口一個向南凹進的大河灣。潮頭至此全線與圍堤成一銳角撲來,壩頭以內(nèi)的潮頭同壩身、圍堤構(gòu)成直角三角形,潮頭線兩端受阻,分別沿壩身和圍堤...
錢塘江大潮資料,短點
錢塘潮是發(fā)生在浙江省錢塘江流域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它是由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作用所引起的海洋水面周期性漲落。這一壯觀的自然奇觀在海寧縣的鹽官鎮(zhèn)最為壯觀,最佳觀賞時間是每年農(nóng)歷的八月十五到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被譽為天下奇觀,其獨特之處在于潮汐的作用和當?shù)氐牡乩淼孛蔡卣鳎餐瑯?gòu)成了這一自然景觀...
錢塘江大潮的相關(guān)資料有哪些
錢塘江大潮是浙江省錢塘江口獨特的自然現(xiàn)象,以其壯觀的涌潮聞名于世,被譽為“天下第一潮”**。錢塘江大潮的形成機制主要歸因于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zhuǎn)的離心作用,以及杭州灣地形的影響。杭州灣像一個喇叭口,潮水進入窄口后,受到擠壓,導(dǎo)致潮峰形成,并溯江而上形成特大的涌潮。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據(jù)說是...
錢塘江大潮資料有哪些
錢塘江大潮,又稱“天下第一潮”,是中國浙江省錢塘江口的一種獨特的交叉潮,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出現(xiàn)最大的潮峰**。以下是對錢塘江大潮的詳細分析:1. **成因 - **天體引力與地球自轉(zhuǎn)**:錢塘江大潮的形成,首先得益于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離心作用。每年的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是太陽和月球?qū)Φ厍?..
錢塘江大潮資料100字
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以其壯觀景象聞名于世。這一自然奇觀的形成得益于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zhuǎn)的離心作用,加之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使得潮水在此處形成巨大涌潮。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八前后,是觀賞錢塘江大潮的最佳時期,潮水如萬馬奔騰,勢不可擋,潮頭高達數(shù)米,甚至可達八米,噴珠濺玉,蔚為壯觀。
錢塘江大潮資料有哪些
錢塘江大潮的資料主要包括其形成原因、分類、觀潮時間、觀潮地點以及安全注意事項等方面。首先,錢塘江大潮的形成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zhuǎn)離心作用的結(jié)果,同時受到杭州灣喇叭口特殊地形的影響。當農(nóng)歷八月十五前后,太陽、月球、地球幾乎位于一條直線上,海水受到的月球引力和太陽引力疊加,導(dǎo)致漲潮最大。而錢塘江...
錢塘江大潮的相關(guān)資料有哪些
錢塘江大潮的相關(guān)資料主要包括其形成原因、觀潮時間、觀潮地點、潮景特色以及安全觀潮的注意事項等多個方面。首先,錢塘江大潮的形成是天時、地利和風勢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天時方面,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前后,太陽、月球和地球幾乎位于一條直線上,此時太陽和月亮的引潮合力達到最大,導(dǎo)致海水受到的引力增強,形成...
關(guān)于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錢塘江位于我國浙江省,最終匯入東海,其入海口處的海潮即聞名遐邇的錢塘潮,每年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賞。錢塘江大潮的類型包括:1. 交叉潮(又名十字潮):位于海寧市丁橋鎮(zhèn),距離杭州灣55公里的名為大缺口的地方是觀察交叉潮的最佳地點。由于長期的泥沙沉積,江中形成了一個沙洲,將來自杭州灣的潮波分...
相關(guān)評說:
陽春市安全: ______ 古時的錢塘江從富陽鸛山入海河口只有一般的潮汐漲落,天長日久,北面的長江從上游挾帶泥沙逐漸在杭州灣北岸形成太湖沖積平原,與相對穩(wěn)定的南岸形成獨特的河口形狀.現(xiàn)在,杭州灣口從北岸的南匯咀至南岸的鎮(zhèn)海相距有100公里,而往...
陽春市安全: ______ http://baike.baidu.com/view/33719.html?wtp=tt 這個網(wǎng)站中有你要的資料!
陽春市安全: ______ 錢江潮成因 天時:農(nóng)歷八月十八,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直線上,所以這天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 地利: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guān).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象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
陽春市安全: ______ 海寧市,鹽官鎮(zhèn)
陽春市安全: ______ 收集到兩條資料如下,請參考: 1、杭州海寧鹽官看到的錢塘江海潮,大潮就一天,小潮有120個觀賞日,其余是無潮日. 2、錢塘江潮汐是海洋潮汐的一部分,小潮天天都有,根據(jù)錢塘江歷年記錄,農(nóng)歷每月初三、十八前后各四天的潮水最大,亦稱為大潮汛,其中尤以農(nóng)歷七、八、九月的潮水最為壯觀,八月十八的錢江潮更是聞名于世.
陽春市安全: ______ 錢江潮成因: 雄偉壯觀的錢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響外,還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guān).錢塘 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象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
陽春市安全: ______ 錢塘江舊稱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長410公里,流域面積4?2萬平方公里,流經(jīng)杭州市閘口以下注入杭州灣.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錢塘潮”. 錢塘潮也叫“海寧潮”,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在海寧所見到的海潮最為壯觀.因錢塘江口呈喇叭形,向內(nèi)逐漸淺狹,潮波傳播受約束而形成.涌潮襲來時,潮頭高度可達3?.5米,潮差可達8.?9米.
陽春市安全: ______ 古時的錢塘江從富陽鸛山入海河口只有一般的潮汐漲落,天長日久,北面的長江從上游挾帶泥沙逐漸在杭州灣北岸形成太湖沖積平原,與相對穩(wěn)定的南岸形成獨特的河口形...
陽春市安全: ______ 原先錢塘江的潮來時,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樣,既沒有潮頭,也沒有聲音的. 有一年,錢塘江邊來了一個巨人,這個巨人真高大,一邁步就從江這邊跨到江那邊了.他住在蕭山縣境內(nèi)的蜀山上,引火燒鹽.人們不曉得他叫什么名字,因為他住...
陽春市安全: ______ 錢塘潮指發(fā)生在浙江省錢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發(fā)生的周期性漲落的潮汐現(xiàn)象.最佳觀潮地點在海寧縣的鹽官鎮(zhèn),觀潮的最佳時間是每年農(nóng)歷的八月十五到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被譽為天下奇觀,全世界只有巴西亞馬遜河的涌潮可與之媲美.潮汐的作用,加之這里獨特的地理地貌特征,構(gòu)成了錢塘江大潮形成的自然條件,自錢塘江口逆流而上,依次可見交叉湖(十字湖)、回頭潮、一線潮等景觀,潮來之時,驚濤拍岸,蔚為壯觀. http://baike.baidu.com/view/33719.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