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故事
宋詞、造紙術、活版印刷術、《清明上河圖》,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都在這個時代產生。而這319年起始的故事,――陳橋兵變――就發(fā)生在新鄉(xiāng)市封丘縣陳橋驛。
有人說,如果宋朝的歷史是一條龍,那么龍首就在新鄉(xiāng),龍身在開封,龍尾在杭州。
由新鄉(xiāng)市沿黃河北岸東行,或由開封市越黃河向北,陳橋驛博物館就座落在黃河北岸。在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當年趙匡胤拴系戰(zhàn)馬的一株黑槐。這黑槐樹,樹身一人摟不過來,可見當年綠蔭如蓋、枝繁葉茂的景象。一千余年過去,黑槐樹已經枯死,但樹身還挺拔不倒。樹旁立有一通古越人金夢麟《題系馬槐》詩碑,詩中贊道:“千古興王地,擎天一柱巍。”
環(huán)顧這古槐、石馬、石碑,似乎還聽得到那金戈鐵馬的余音……
少年趙匡胤
趙匡胤,祖籍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他的父親叫弘殷,是軍中一位驍勇善戰(zhàn)的武將。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母親杜氏在洛陽的夾馬營內,生下了趙匡胤。史書記載,他出生時,“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所以又有小名兒叫“香孩兒”。匡胤漸漸長大,體貌雄偉,性情豪爽,經常跟著父親,出入兵營,學習騎馬射箭,而且總能超過他人。《宋書》記載說:“識者知其非常人”。
小匡胤少年有志,有一次,他對母親說:“母親,治世用文,亂世用武,如今這世道混亂,兵戈相交,兒愿熟練武藝,以后如有機會可乘,能夠安邦定國,才算不虛度此生呢!”
一天,一位少年故意牽了一匹未經馴服的駿馬,來訪匡胤。說道:“這馬狂縱得很,還沒有一個人敢騎它,我想你的騎術高明,所以特來請教。”
匡胤一聽,不由得仔細打量這馬,只見它黃鬃黑鬣,膘肥毛亮,渾身就像披著閃光的綢緞,果然是一匹好馬。他微微一笑:“天下沒有難騎的馬,越是犟,我越是要騎!”
說罷,縱身跳上未配鞍韉的馬背,那馬也不待策鞭,仰天咴咴嘶叫幾聲,便揚起四蹄,得得急跑,翻起泥花飛濺。
轉眼來到街市,那馬越發(fā)撒歡,根本不聽約束,橫沖上斜道。匡胤不及躲閃,額頭恰碰在一處門楣上,一個倒筋斗,翻了下來!
遠處的人們看見,以為匡胤一定撞得頭破血流!哪想,只見他又徐徐起身,奮身奔跑,又追上了那桀驁不馴的馬,縱身一躍,跨上馬背。那馬終于馴服,順著匡胤的鞭子,安然歸來。眾人上前一看,匡胤竟無些許傷痕。原來,他順勢翻下,并未傷及。一時聲名大震。
嶄露頭角
在匡胤成長的年月里,后晉滅亡,后漢建立,中原一帶多次遭受北方契丹統(tǒng)治者的騷擾,百姓叫苦連天。趙匡胤聽到被搔擾的消息,時時憂嘆,時時擊掌,恨不能立刻從軍,驅除大敵。
漢隱帝乾佑年間,趙匡胤的父親帶兵出征鳳翔,匡胤沒能同父親西征,失去了立功機會,內心不安。他懇求母親,讓他去追隨父親,但母親以他新婚燕爾,不宜離家為由,不答應他。匡胤無奈,便下決心偷偷離開了家,直奔襄陽。直到半途中,才寄信回家,撫慰母親和妻子。家人得信,也只好嘆惜。
這一日,他渡過河水,只見前面層巒疊嶂,異常險峻,山后隱隱約約有一大營,據(jù)險駐扎。那營帳前一面大旗,隨風飄揚,旗上繡著一個“郭”字。原來,這座大營的主帥,就是后漢樞密副使郭威。所有西面各軍,由他轄制。此時,他正在前往征討造反的李守真途中。
匡胤見此,大步前去,請求拜見。郭威聽了兵士的通報,將他招入,見他方面大耳,體貌魁梧,很是高興。待問明了匡胤的籍貫家世,更是驚喜。
從此,趙匡胤留在郭營,披堅執(zhí)銳,屢屢建功。郭威待他甚好,但遲遲沒有舉薦,將他留在身邊。
乾佑3年,即公元950年,后漢隱帝劉承佑懷疑郭威造反并欲殺之,郭威一怒之下,打進東京,殺了的劉承佑,自己做了皇帝,號后周。以趙匡胤的功德,封他為后周禁衛(wèi)軍之官。
三年之后,郭威病死,周世宗柴榮繼位。在其后隨周世宗北拒契丹、南征淮南的作戰(zhàn)中,趙匡胤治軍甚嚴,勇謀相濟,于高平(今在山東)沖破敵圍,扭轉戰(zhàn)局,在口敗敵萬人,計取滁州城,征戰(zhàn)無數(shù),其軍事統(tǒng)帥才能日臻完備,得到世宗的優(yōu)厚賞賜。同時,他還能聽取諫言,聞過則改,知人善用,體恤百姓,所以聲望日高,擁戴者漸眾。
王咼
顯德六年,因為北漢時常恃遼抗周,周世宗決定率兵征遼,命趙匡胤為水路都部署,另派韓通為陸路都部署。兩將先行率軍出發(fā),水陸并進。世宗自己率軍作他們后應。
這一路,直破寧州、益津關、瓦橋關,眼看就要攻取幽州(今北京),周世宗忽然病倒。無奈,只好班師返京都。
回到汴梁,趙匡胤因隨世宗征遼有功,被命為殿前都點檢,掌管禁軍,兼檢校太傅,他的權勢威名,由此更盛。
黃袍加身的成語故事
黃袍加身的成語故事:五代后漢時,郭威在澶州軍變,數(shù)千將士發(fā)生兵變,以黃旗加于其身,擁立他為帝。后周時,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部下諸將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天子。后比喻發(fā)動政變獲得成功。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故事是怎樣的
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這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后改名光義即宋太宗)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萬歲,遂擁立他為皇帝。趙匡胤卻顯示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
宋太祖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的典故
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fā)動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后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久無戰(zhàn)事的邊境忽然傳來了遼國大舉進犯的消息,原來是北漢聯(lián)合遼國,趁著世宗柴榮新喪的時候想要滅掉后周。接替柴榮即位的是年僅七歲的恭帝,垂簾聽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只好問計于宰相...
趙匡胤如何黃袍加身?
公元960年初,遼與北漢合兵南侵,趙匡胤統(tǒng)軍北上,行至陳橋驛,趙光義、趙普策動兵變,集結將士于軍帳之外,聲言要趙匡胤當皇帝。趙匡胤假裝酒醉不醒,諸位將領擁進寢所,把一件黃袍加在他身上。眾皆跪拜,高呼萬歲,立為皇帝。陳橋驛的“宋太祖黃袍加身殿”原為五代時的東岳廟,早毀,清代重建。
黃袍加身的主人公是誰?他是如何被黃袍加身的?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成為宋朝皇帝,史稱宋太祖。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聽聞契丹和北漢南下,宰相范質等人不辨消息真假,匆忙遣趙匡胤統(tǒng)率親軍北上御敵。第二天,趙匡胤便率大軍離開,夜宿距開封東北不遠的陳橋驛。當天夜里,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軍中散布議論,“當今皇帝年齡太小...
趙匡胤怎樣黃袍加身的
在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有關契丹軍隊即將南下攻擊周朝的傳言彌漫在朝堂之上。宰相范質等人未經核實,便急匆匆地派遣趙匡胤率領軍隊北上抗擊敵軍。趙匡胤的軍隊行進至陳橋驛時,趙匡義、陸念和趙普等人密謀策劃了一場兵變。在這次兵變中,眾將把黃袍加在了趙匡胤的身上,一致推舉他為皇帝。之后,趙匡胤帶領軍隊返回...
黃袍加身的故事
” [1]明末李漁《十二樓》之《拂云樓》:“不到黃袍加身,決不肯輕易即位。”清·錢采《說岳全傳》:“自從陳橋兵變,黃袍加體,即位以來,稱為真龍?zhí)熳印!敝髦^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子虛子《湘事記·軍事篇二》:“然陳橋之役,趙匡胤~,遂膺天命矣。”宋太祖趙匡胤在后周時期,...
皇帝故事:宋太祖趙匡胤為什么能被手下黃袍加身?
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皇帝自稱“朕”,其他人當面直接稱皇帝為“陛下”、“圣上”、“萬歲”等,私下敬稱皇帝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那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于宋太祖趙匡胤的歷史故事。試想一下,要是當初被黃袍加身的...
趙匡胤怎么當上宋朝皇帝的 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故事
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的典故又叫做黃袍加身、陳橋驛兵變,講述的是趙匡胤發(fā)動兵變,建立宋朝的故事。959年,周世宗柴榮駕崩,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jié)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聯(lián)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zhèn)危鼻糙w匡胤統(tǒng)率諸軍...
宋太祖那年黃袍加身那年什么年間
宋太祖公元960年黃袍加身。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zhèn)危鼻糙w匡胤統(tǒng)率諸軍北上御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fā)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后,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
相關評說:
肇源縣回風: ______ 宋朝時宋太祖____趙匡胤___在公元960年建立的.在___陳橋驛___兵變中,他被黃袍加身,做了皇帝
肇源縣回風: ______[選項] A. 杯酒釋兵權 B. “澶淵之盟” C. 靖康之變 D. 陳橋兵變
肇源縣回風: ______ 趙匡胤于公元960年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 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歸西了.正史中沒有他死亡的明確記載,《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只有簡單...
肇源縣回風: ______ 這個是宋太祖趙匡胤
肇源縣回風: ______ 就在孟昶還在醉生夢死之時,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并命忠武節(jié)度使王全斌率軍六萬向蜀地進攻,十四萬守成都的蜀兵一潰千里,孟昶自縛出城請降
肇源縣回風: ______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fā)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 杯酒釋兵權只是宋太祖為加強皇權,鞏固統(tǒng)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措施的開始,也被視為寬和的典范.其后還在軍事制度方面進行了多項改革.“杯酒釋兵權”做為一個成語,逐步引申為泛指輕而易舉地解除將領的兵權.
肇源縣回風: ______ 趙匡胤黃袍加身之時,改國號宋,此時南方仍有割據(jù).南唐末年,李后主乃儒主,飲酒作詞,國事漸弱,以至后來,想北宋求和,宋太祖喝止:"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而",滅南唐,可惜李后主亦淪為階下囚,其大部分包含愁思的詞便生于此時,后宋太祖離奇駕崩,其弟趙光義(原名趙匡義)繼位,是為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藥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肇源縣回風: ______ 你好 黃袍加身,這是概括他做皇帝的經過 杯酒釋兵權,這是他消除武將隱患的具體做法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是他對待割據(jù)政權的基本看法
肇源縣回風: ______ 宋太祖因夢奪兵權.刦趙匡胤依仗自己所掌握的禁軍大權,判輕而易舉地實現(xiàn)了改朝換代.凙黃袍加身的經歷,凓使趙皇帝深深擔憂那些兵權在握的大將,凧也來個“陳橋兵變”怎么辦.刡此話經宰相趙普點明,凨宋太祖不寒而栗,凸遂下決心...
肇源縣回風: ______ 金戈鐵馬的年代,英雄輩出,趙匡胤在亂世中成長,在權謀中鼎定天下,走的卻是一條孤獨的帝王路. 滁州酒樓,趙匡胤英雄救美,周娥皇豪爽大氣,兩人就像玲瓏石的陰陽,不自覺的被吸引在一起,從此情系一生. 夫子廟,花燈會,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