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補丸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概述
- 3 《濟生方》卷一方之十補丸
- 3.1 組成
- 3.2 主治
- 3.3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 3.4 制備方法
- 4 《雜病源流犀燭·身形門》卷二十八方之十補丸
- 5 《重訂嚴氏濟生方》方之十補丸
- 5.1 處方
- 5.2 制法
- 5.3 功能主治
- 5.4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 5.5 摘錄
- 6 《醫(yī)學心悟》卷三方之十補丸
- 6.1 組成
- 6.2 主治
- 6.3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 7 《醫(yī)學心悟》卷四方之十補丸
- 7.1 處方
- 7.2 制法
- 7.3 功能主治
- 7.4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 7.5 摘錄
- 8 《魏氏家藏方》卷十方之十補丸
- 8.1 組成
- 8.2 主治
- 8.3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 8.4 制備方法
- 9 《圣濟總錄》卷三十七方之十補丸
- 9.1 組成
- 9.2 功效
- 9.3 主治
- 9.4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 9.5 制備方法
- 10 《圣濟總錄》卷八十九方之十補丸
- 10.1 組成
- 10.2 功效
- 10.3 主治
- 10.4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 10.5 制備方法
- 11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之十補丸
- 11.1 十補丸的別名
- 11.2 組成
- 11.3 功效
- 11.4 主治
- 11.5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 11.6 制備方法
- 11.7 附注
- 12 《百一選方》卷十五方之十補丸
- 12.1 組成
- 12.2 主治
- 12.3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 12.4 制備方法
- 13 《朱氏集驗方》卷八方之十補丸
- 13.1 組成
- 13.2 功效
- 13.3 主治
- 13.4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 13.5 制備方法
- 14 《普濟方》卷二一九引《瑞竹堂方》方之十補丸
- 14.1 組成
- 14.2 功效
- 14.3 主治
- 14.4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 14.5 制備方法
- 15 《楊氏家藏方》卷九方之十補丸
- 15.1 組成
- 15.2 主治
- 15.3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 15.4 制備方法
- 16 《攝生眾妙方》卷二方之十補丸
- 16.1 組成
- 16.2 功效
- 16.3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 16.4 制備方法
- 17 參考資料
- 附:
- 1 古籍中的十補丸
1 拼音
shí bǔ wán
2 概述
十補丸為方名,同名方約14首。
3 《濟生方》卷一方之十補丸
《濟生方》卷一方之十補丸組成為炮附子、五味子各二兩,山茱萸、炒山藥、牡丹皮、鹿茸(去毛,酒蒸)、熟地黃(酒蒸)、肉桂(去皮)、茯苓(去皮)、澤瀉各一兩。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鹽酒或鹽湯送下。功能益精血,補腎陽。治腎臟虛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腰脊疼痛,小便不利[1]。
3.1 組成
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2 主治
《濟生方》卷一方之十補丸主治腎臟虛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3.3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鹽酒、鹽湯送下。
3.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4 《雜病源流犀燭·身形門》卷二十八方之十補丸
《雜病源流犀燭·身形門》卷二十八方之十補丸組成為附子(切如豆大)、防風、胡蘆巴、木香、巴戟天、肉桂、川楝子肉、延胡索、蓽澄茄、茴香、補骨脂各一兩,鹽四兩,黑豆一合。將附子、防風、鹽、黑豆同炒以附子裂為度,去諸藥,只取附子與余藥為細末,酒糯米粉糊為丸,朱砂為衣,每服三十至五十丸,酒送下。治寒疝厥冷,及奔豚等癥而致的陽痿[1]。
5 《重訂嚴氏濟生方》方之十補丸
5.1 處方
附子(炮,去皮、臍)五味子各60克 山茱萸(取肉)山藥(銼,炒)牡丹皮(去木)鹿茸(去毛,酒蒸)熟地黃(洗,酒蒸)肉桂(去皮,不見火)白茯苓(去皮)澤瀉各30克
5.2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
《重訂嚴氏濟生方》方之十補丸治腎臟虛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5.4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時用鹽酒或鹽湯進下。
5.5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6 《醫(yī)學心悟》卷三方之十補丸
6.1 組成
黃耆2兩,白術(shù)2兩,茯苓1兩5錢,山藥1兩5錢,人參1兩,大熟地3兩,當歸1兩,白芍1兩,山萸肉2兩,杜仲2兩,續(xù)斷2兩,棗仁2兩,遠志1兩,北五味7錢5分,龍骨7錢5分,牡蠣7錢5分
6.2 主治
《醫(yī)學心悟》卷三方之十補丸主治體虛遺精,血氣大虧,健忘,心腎不交者。
6.3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金櫻膏為丸,每服4錢,開水送下。或用石斛4兩熬膏和煉蜜為丸。每早開水送下4錢。
7 《醫(yī)學心悟》卷四方之十補丸
7.1 處方
大熟地120克 當歸60克 白芍60克 黃耆120克 人參60克 白術(shù)120克 茯苓60克 山藥90克 棗仁60克 遠志30克 山萸肉90克 杜仲90克 續(xù)斷60克 北五味30克 龍骨30克 牡蠣30克
7.2 制法
上藥研為細末,用石斛120克熬膏,再加煉蜜與藥末共和為丸。
7.3 功能主治
《醫(yī)學心悟》卷四方之十補丸補腎固精,益氣養(yǎng)血。治腎虛遺精,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疲倦乏力。
7.4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每早服12克,開水送下。凡使煎劑,仿效丸方。
7.5 摘錄
《醫(yī)學心悟》卷四
8 《魏氏家藏方》卷十方之十補丸
8.1 組成
熟干地黃(酒浸1宿)2兩,艾葉(薄醋糊漿過,炒)2兩,川續(xù)斷(中心有絲者,去蘆)2兩,鹿茸(熞去毛,酒浸1宿,炙)2兩,肉蓯蓉(酒浸1宿,去皺皮)2兩,阿膠(麩炒)2兩,當歸(去蘆、酒浸1宿)2兩,牡蠣(鹽泥裹,煅3次,別研)1兩,赤石脂(煅,別研)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
8.2 主治
《魏氏家藏方》卷十方之十補丸主治婦人虛損,血敗不足。
8.3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溫酒或用白湯任下。
8.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9 《圣濟總錄》卷三十七方之十補丸
9.1 組成
巴戟(去心)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白術(shù)(米泔浸1宿,切,焙)1兩,五加皮(銼)1兩,石斛(去根)1兩,鹿茸(去毛,酥炙)半兩,人參3分,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3分,柏子仁(研)3分,菊花3分。
9.2 功效
補元氣。
9.3 主治
《圣濟總錄》卷三十七方之十補丸主治瘴氣虛弱,面色萎黃,不思飲食,或困或省,心腹脹滿,痞氣耳鳴。
9.4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臨臥溫酒送下;鹽湯亦得。
9.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0 《圣濟總錄》卷八十九方之十補丸
10.1 組成
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菟絲子(酒浸,別搗)1兩,山芋1兩,續(xù)斷1兩,山茱萸1兩,五味子1兩,柏子仁1兩,巴戟天(去心)1兩,遠志(去心)1兩。
10.2 功效
補益氣血,壯筋骨,暖水臟。
10.3 主治
《圣濟總錄》卷八十九方之十補丸主治虛勞羸瘦。
10.4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
10.5 制備方法
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11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之十補丸
11.1 十補丸的別名
大補丸
11.2 組成
附子(炮,去皮臍)1兩,干姜(炮)1兩,肉桂(去粗皮)1兩,菟絲子(酒浸軟,別研細)1兩,厚樸(去粗皮,姜汁炙)1兩,巴戟(去心)1兩,遠志(去心,姜汁浸,炒)1兩,破故紙(炒)1兩,赤石脂(煅)1兩,川椒(炒出汗,去目及閉口者)2兩。
11.3 功效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之十補丸具有補五臟,行營衛(wèi),益精髓,進飲食之功效。
11.4 主治
主治真氣虛損,下焦傷竭,臍腹強急,腰腳疼痛,亡血盜汗,遺泄白濁,大便自利,小便滑數(shù);或三消渴疾,飲食倍常,肌肉消瘦,陽事不舉,顏色枯槁。
11.5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至50丸,溫酒、鹽湯任下。
11.6 制備方法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11.7 附注
大補丸(《普濟方》卷二一七引《仁存方》)。
12 《百一選方》卷十五方之十補丸
12.1 組成
附子1兩(用防風1兩,銼如黑豆大,鹽4兩,黑豆1合,炒附子裂,去諸藥,只用附子,去皮臍),葫蘆巴1兩,木香1兩,巴戟(去心)1兩,川楝子(炮,取肉)1兩,官桂1兩,延胡索1兩,蓽澄茄(去蒂)1兩,舶上茴香(炒)1兩,破故紙(炒)1兩。
12.2 主治
《百一選方》卷十五方之十補丸主治小腸寒疝、伏梁、奔豚、痃氣等疾;亦治婦人盲腸氣。
12.3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酒送下;婦人醋湯送下。若入益智子亦可。
12.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用糯米粉酒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
13 《朱氏集驗方》卷八方之十補丸
13.1 組成
茴香(炒)2兩,葫蘆巴(炒)1兩,破故紙(炒)1兩,蒼術(shù)(米泔水浸1宿)1兩,菟絲子1兩(酒浸1宿,炒,以上5味,用煮酒浸3宿),大川烏1個(1兩者,好醋浸3宿),青鹽半兩,丁香2錢,木通半兩(用鹽2錢,好酒1碗,煮干),麝香半錢。
13.2 功效
補元陽,益真氣。
13.3 主治
《朱氏集驗方》卷八方之十補丸治諸虛不足
13.4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空心溫酒送下。
13.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用前浸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14 《普濟方》卷二一九引《瑞竹堂方》方之十補丸
14.1 組成
肉蓯蓉(酒浸)、菟絲子(酒浸)、牛膝(酒浸)、干山藥、熟地黃、川烏頭(泡)、澤瀉、人參、當歸、官桂(不見火)各等分。
14.2 功效
暖丹田。
14.3 主治
《普濟方》卷二一九引《瑞竹堂方》方之十補丸主治陽損久虛下冷,夜頻起。
14.4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溫酒送下。
14.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15 《楊氏家藏方》卷九方之十補丸
15.1 組成
延胡索(炒)1兩,巴戟(去心)1兩,葫蘆巴(炒)1兩,蓽澄茄1兩,茴香(炒)1兩,木香1兩,補骨脂(炒)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1兩,川楝子肉(炒)1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15.2 主治
《楊氏家藏方》卷九方之十補丸主治元臟虛冷,臍腹刺痛,脅肋脹滿,泄瀉腸鳴,困倦少力,及小腸氣痛。
15.3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任下。
15.4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以朱砂為衣。
16 《攝生眾妙方》卷二方之十補丸
16.1 組成
黃耆(蜜炒)1兩,熟地黃(酒浸9次,陳米飯蒸)1兩,白茯苓1兩,山藥1兩,枸杞子1兩,肉蓯蓉(去皮)1兩,牛膝(去蘆)1兩,香附子1兩。
16.2 功效
《攝生眾妙方》卷二方之十補丸一補神,二補精,三補氣,四補脾,五補血,六補肉,七補丹田,八補髓,九補大腹,十補小腹。
16.3 十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溫酒送下;鹽湯亦可。年50以下者用枳殼,以上者用香附子(麩炒去毛),煎湯送下。
16.4 制備方法
脾腎補丸功能主治是什么
脾腎補丸功能主治脾腎兩虛的癥狀,能夠達到健脾開胃和補肝益腎的功效。這屬于一種中成藥,是由這種中藥制作而成的,可以達到改善肝腎功能的效果。有利于緩解肝腎功能不足所導致的四肢乏力和精神倦怠,同時對于面色蒼白和面色萎黃,也能起到改善的效果。在患者出現(xiàn)陽痿早泄和陰莖普及功能障礙等疾病之后,也...
田七補丸的功效與作用
田七補丸可以補肝益腎、益氣養(yǎng)血,所以中醫(yī)用于氣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精神疲倦、體虛潮熱、腰腿酸軟這樣的癥狀。田七補丸成分當中,含有烏雞、熟地黃、當歸、三七、黨參、女貞子等多味中藥材。在臨床上作為甲類的非處方藥,可以在藥店在藥師的指導下購買,但是初次用藥還是建議在醫(yī)院,經(jīng)過...
金雞虎補丸說明書簡介
版本: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說明:金雞虎補丸說明書由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于2007年01月31日國食藥監(jiān)注[2007]54號《關(guān)于公布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的通知》發(fā)布。【藥品名稱】通用名稱:金雞虎補丸 漢語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補氣補血,舒筋活絡,健腎固精。
翟佳濱全鹿大補丸的功效是什么
翟佳濱全鹿大補丸是一種具有顯著益氣補血、補腎填精功效的傳統(tǒng)中藥。該藥丸由多種天然藥材精心配制而成,包括全鹿干、酸棗仁、枸杞、五味子、山藥、黃芪、菟絲子、杜仲和芡實等。這些成分共同作用于人體,旨在調(diào)理因氣血雙虧、腎陽不足所導致的多種健康問題。針對因氣血雙虧引發(fā)的頭暈、耳鳴等癥狀,翟...
翟教授的全鹿大補丸怎樣
翟教授的全鹿大補丸以其卓越的效果備受贊譽。該補丸由全鹿干、鎖陽、黨參、牛膝、當歸、黃芪、白術(shù)、熟地黃、枸杞子等多味珍貴藥材精心配制而成。服用后,可以顯著補血填精,對男性腎虛問題帶來明顯的改善。無論是頭暈目眩還是神志恍惚,都能得到有效緩解。長期服用,更可幫助緩解神疲乏力及腰膝酸軟等...
中藥:十全大補丸
十全大補丸 英文名:shiquan dabu wan 組成: 黨參,白術(shù)(炒),茯苓,甘草(蜜炙),當歸,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黃,黃茂(蜜炙),肉桂 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氣香,味甘而微辛。功能與主治: 溫補氣血。用于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氣短心悸,頭暈自汗,四肢不溫。...
十補丸十補丸配方 一
【來源】:《濟生方》【組成】:炮附子60g、五味子60g、山萸肉、炒山藥、牡丹皮、酒蒸鹿茸、熟地、白茯苓、肉桂、澤瀉各30g。【用法】:所有藥材混合研磨成細末,然后用煉蜜制成丸劑,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70丸(約9g),空腹時用鹽湯送服。【功效】:十補丸具有補腎陽、益津血的作用。【主治...
脾腎雙補丸說明書簡介
版本: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說明:脾腎雙補丸說明書由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于2002年01月30日國藥監(jiān)注[2002]34號《關(guān)于印發(fā)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的通知》發(fā)布。【標準來源】部標十冊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
十全大補丸都治什么病?
十全大補丸是著名中成約。由人參、黃芪、茯苓、白術(shù)、熟地、白芍、當歸、川芎等組成。常用于治療氣血兩虧,能補氣益血。近年來,專家們深入研究后,它還具有防治多種疾病,益壽延年的功效。抗衰老作用 研究表明,十全大補丸能抑制酯類過氧化物增加,還原型谷胱甘肽未出現(xiàn)減少性傾向,此作用可能與本方能...
十全大補丸哪個牌子好?
十全大補丸,作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具有溫補氣血、調(diào)理身體的顯著功效。它不僅能治療氣血兩虛的癥狀,如面色蒼白、氣短心悸、頭暈自汗、體倦乏力、四肢不溫以及月經(jīng)量多等,還廣泛應用于日常保健與調(diào)理。當前市場上有超過300家廠商生產(chǎn)十全大補丸,盡管它們在功效上大致相同,但知名品牌的售價通常較高,價格...
相關(guān)評說:
北林區(qū)固定: ______ 十全大補丸 Shiquandabuwan 【處方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黨參80g 白術(shù)(炒)80g 茯苓80g 炙甘草40g 當歸120g 川芎40g 白芍(酒炒)80g 熟地黃120g 炙黃芪80g 肉桂20g 【制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
北林區(qū)固定: ______ 康之家 平價藥愛心健康送到家九芝堂 十全大補¥7.10 十全大補丸在臨床上常用于面色蒼白,頭暈目汗,四肢不溫,氣短心悸,氣血兩虛.具有很好的溫補氣血功效.它主要由茯苓、當歸、白術(shù)、黨參、黃芪、甘草、肉桂、川穹、白芍十味中藥...
北林區(qū)固定: ______ 十全大補丸是補益類中藥,不少病人見到十全大補一定認為什么樣的虛癥都能用十全大補丸治療,其實這是不確切的.十分大補丸是由當歸、熟地、白芍、人參、黃芪、白術(shù)、茯苓、甘草、川芎、肉桂等十幾種中藥組成.方劑中的人參是補氣良...
北林區(qū)固定: ______ 一聽到“十全大補丸”的名字,很多人就會覺得它是“大補”之藥,凡有虛證就可以服用.其實,這是取名引起的誤解.所謂“十全”,是因為它在“八珍湯”(人參、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熟地、白芍、當歸、川芎)的基礎(chǔ)上,加入性微溫、...
北林區(qū)固定: ______ 十全大補丸是一種中成藥,由人參、黃芪、茯苓、白術(shù)、熟地、白芍、當歸、川芎等組成.主要功能為溫補氣血,主治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氣短心悸,頭暈自汗,體倦乏力,四肢不溫,月經(jīng)量多等癥. 近年來,有人認為它有抗貧血、升高血壓、抗衰老及抗腫瘤作用,因此具有保健作用. 但任何藥物都有兩重性,服用十全大補丸也是一樣,應對癥服用.一般有虛癥者方可補之,無病者不應隨意服用.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不應隨意服用補藥,有外感發(fā)熱、內(nèi)有實熱者也不宜服用.
北林區(qū)固定: ______ 十全大補丸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氣香,味甘而微辛.用于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氣短心悸,頭暈自汗,體倦乏力,四肢不溫,月經(jīng)量多.編輯本段處方 黨參80g 白術(shù)(炒)80g 茯苓80g 炙甘草40g 當歸120g 川芎40g 白芍(酒炒)80g 熟地黃120g 炙黃芪80g 肉桂20g 編輯本段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煉蜜35~50g加適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煉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北林區(qū)固定: ______ 十全大補丸濃縮丸 有溫補氣血的功效.用于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氣短心悸,頭暈自汗,四肢不溫.而且這種藥是陰陽雙補的哦,另外我建議你平時應該忌食生冷、油膩食物.
北林區(qū)固定: ______ 十全大補丸有氣血雙補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氣血兩虛的病癥,如心悸、乏力、面色蒼白、月經(jīng)少而淡、舌質(zhì)淡、胎薄白等. 男人有氣血兩虛的癥狀才可以吃十全大補丸.沒有氣血虧虛的人服用可能會發(fā)生內(nèi)熱的癥狀.
北林區(qū)固定: ______ 十全大補丸是氣血雙補的方劑,只要氣血虛弱,就可以服用,不論男女.
北林區(qū)固定: ______ 十全大補丸 Shiquandabuwan 【處方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黨參80g 白術(shù)(炒)80g 茯苓80g 炙甘草40g 當歸120g 川芎40g 白芍(酒炒)80g 熟地黃120g 炙黃芪80g 肉桂20g 【制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