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說苑 善說》 翻譯 劉向《說苑·善說》翻譯
吳起作為魏國的將軍進攻中山,士兵有得病的,吳起跪地為他吸去傷口的膿,士兵的母親看見就哭了。其他的人問:“將軍對你的兒子那么好,你哭什么呢?”士兵的母親說:“當初他的父親有病時將軍也是這樣對待的,他的父親為報答將軍之恩戰(zhàn)死了,今天將軍這樣對待我的兒子,他也會奮戰(zhàn)而死的,所以我才哭的。”有人對梁王說:"惠子說話的時候喜歡打比方,大王讓他說話不用比方,他就不能說話了。"
西漢·劉向《說苑·善說》原文:
吳起為魏將而攻中山,軍人有病疽者,吳起跪而自吮其膿,傷者之母泣。人問曰:"將軍于若子如是,尚何為而泣?"對曰:"吳起吮其父之創(chuàng)而父死,今是予又將死也,吾是以泣。"客謂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則不能言矣。”
創(chuàng)作背景:
《說苑》漢代劉向撰寫。是書凡二十篇。隋、唐志皆同。《崇文總目》云今存者五篇,馀皆亡。曾鞏《校書序》云:得十五篇於士大夫家,與舊為二十篇。由于書中取材廣泛,采獲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所以,給人們探討歷史提供了許多便利之處。書中記載的史事,有的可與現(xiàn)存典籍互相印證。
一部富有文學意味的重要文獻,內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敘事意蘊諷喻,故事性頗強,各卷的多數(shù)篇目都是獨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節(jié),有人物對話,文字簡潔生動,清新雋永,有較高的文學欣賞價值,對魏晉乃至明清的筆記小說也有一定的影響。
楚莊王發(fā)兵討伐宋國,宋國向晉國告急求救,晉景公打算發(fā)兵救宋,大臣伯宗勸止說:"現(xiàn)在楚國得天之利,國勢強盛,我們不應直接與他們對抗,(應另謀他策.)"于是在全國征求有膽識有能力的壯士,最后找到一位叫解揚,字子虎的霍地的人,派他到宋國出使安撫宋國,勸他們不要投降楚國而是堅持反抗(從而以犧牲宋國的代價來削弱楚國的國力)。解揚出使途中經過鄭國,那時鄭國剛剛與楚國結盟,鄭國就把解揚抓住獻給楚國。楚莊王給了解揚很多的賞賜,讓他反過來做,勸宋國趕快投降,在莊王再三的邀請勸說下,解揚答應了。于是楚國將解揚送上很高的樓車上,讓他對著被圍困的鄭國都城大喊勸降的話。解揚登上樓車后就背叛了與楚王的約定而執(zhí)行了晉王的命令,對著城內大喊道:“晉國將舉全國之兵來救宋,宋國目前的形勢雖然危急,但不要擔心,晉國的救兵馬上就到了。”楚王大怒,要把解揚給煮了。解揚說:“君王能夠制定命令指揮臣下是因為義,臣下接受并完成任務是因為信,我接受國君的命令出使,為了完成任務雖死也決不會有二心。”楚國說:你前面也答應了我,現(xiàn)在卻背叛了對我的諾言,哪里有什么信?解揚說:我把自己的性命交給大王(作為我失信于大王的報答),這也是為了完成君王的使命,我沒有什么可后悔的。解揚又回頭對楚國的大臣們說:“你們這些做人家臣子的,千萬別忘了象我這樣忠于君王的人是要被殺死的呀!”(丫的這句話才真是毒)。楚國的那些王公大臣們聽了這句都呆不住了,紛紛勸楚王放了他,最后楚王也沒辦法,只得把解揚放回國去了。解揚立此大功,被晉景公封了個上卿的爵位。因為解揚是霍地的人,名字又叫子虎,所以后世的人稱贊他為霍虎。
楚國令尹子文家中有個觸犯法律的,廷理把他抓了起來,聽說是令尹的家人就放了,子文找來廷理責備說,設立廷理就是要管犯王令國法的人,那些正直的人持掌法律,柔和卻不屈服,剛烈卻不折服,現(xiàn)在違背法律而把犯人放掉,這是作為法官卻不公正,心中懷有私念,這不是說明我有結黨的意思嗎,你怎么能夠違背法律呢?我掌握如此高的職位,是給官員和百姓作表率的,官員和百姓們有的人有怨言,我也不能免于法律,現(xiàn)在我的家人犯法十分明了,而你因為我的緣故而放了他,那我的不公正的想法,在國家里明顯出來了,我掌握一個國家的命運卻讓別人聽到我有私心,是讓我活著沒有道義,不如死了,于是找來他的家人交給廷理,說,不給他判罪,我就死,廷理害怕了,于是判了那個人的罪,楚成王聽說了,來不及穿上鞋就去子文家中,說,我年紀小,安排法官安排錯了人,讓你委屈了,因此罷黜了廷理而且抬高子文的地位,讓他管理內政,國家的老百姓聽說了之后,說,令尹這樣公正,我們這些人還有什么可擔憂的呢?
有客人對梁王說:"惠子說話的時候喜歡打比方,大王讓他說話不用比方,他就不能說話了."梁王說"好".第二天見惠子,對惠子說"我希望先生你說話的時候直接說,不要用比喻."
惠子說:“現(xiàn)在如果有一個不知道‘彈’是什么東西的人在這里,他問你:‘彈的形狀象什么?’如果回答說:‘彈的形狀就象彈’,那他明白嗎?”梁王說:“不明白。”惠子接著說:“在這時就應該改變說法回答他:‘彈的形狀象把弓,卻用竹子做它的弦’,那么他會明白嗎?”梁王說:“可以明白了。”惠子說:“說話的人本來就是用人們已經知道的東西來說明人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從而使人們真正弄懂它。現(xiàn)在您卻叫我不打比方,這就行不通了。”梁王說:“你講得好。”
原文:客謂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則不能言矣。”王曰:“諾。”明日
見,謂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則直言耳,無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彈者,
曰:‘彈之狀何若?’應曰:‘彈之狀如彈。’諭乎?”王曰:“未諭也。”“于是更應
曰:‘彈之狀如弓而以竹為弦。’則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說者固以其
所知,諭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無譬則不可矣。”王曰:“善。”
翻譯:
有人對梁王說:"惠子說話的時候喜歡打比方,大王讓他說話不用比方,他就不能說話了."梁王說"好".第二天見惠子,對惠子說"我希望先生你說話的時候直接說,不要用比喻."
惠子說:“現(xiàn)在如果有一個不知道‘彈’是什么東西的人在這里,他問你:‘彈的形狀象什么?’如果回答說:‘彈的形狀就象彈’,那他明白嗎?”梁王說:“不明白。”惠子接著說:“在這時就應該改變說法回答他:‘彈的形狀象把弓,卻用竹子做它的弦’,那么他會明白嗎?”梁王說:“可以明白了。”惠子說:“說話的人本來就是用人們已經知道的東西來說明人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從而使人們真正弄懂它。現(xiàn)在您卻叫我不打比方,這就行不通了。”梁王說:“你講得好。”
望采納,謝謝
相關評說:
延平區(qū)相同: ______ 1、君子不羞于學習,不羞于詢問.君子是不以(因不知道頁)向人學習為恥辱,不以懂得少向人詢問為可恥.【評述】劉向認為詢問是得到知識的重要途徑,思考是獲取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與孔子強調“每事問”,“不恥下問”的精神是殊途同歸的.2、孔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孔子說:”與品格好的人相處,就好象進入種有芝蘭的屋子,呆得久了也就不會覺得芝蘭很香了;與蹺品格低劣的人相處久了,就好像進入屠宰鮑魚的屋子,漸漸也就聞不出魚的腥臭來.因為與它們已經氣味相同了.【評述】與君子交朋友,便能濡染其善習;與惡人交朋友,便會受之不良影響,在潛移默化中被影響而墮落!
延平區(qū)相同: ______ 詩經里的越女歌中的一段: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意思是:山上長的有樹呀,樹上長的有枝條,我心里喜歡你呀,而你卻不知道 據(jù)西漢劉向《說苑·善說》記載,楚康王之弟鄂君子晳泛舟于新波之中,搖船女以越語向他唱歌,表達對君子的愛慕.子皙聽不懂越語,命身邊的“越譯”翻成與中原語相近的楚語.其歌辭曰:“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頑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知不知.”子皙聽了譯文后,非常感動,將繡被披在船女身上,以示燕好.
延平區(qū)相同: ______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
延平區(qū)相同: ______ 積善(積善) 長期做好事;積德 累積善行. 《易·坤》:“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漢書·董仲舒?zhèn)鳌?“積善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后漢書·鄧寇傳》:“功成身退,讓國遜位,歷世外戚,無與為...
延平區(qū)相同: ______ “前車之覆軌,后車之明鑒” 出自《晉書》,但這種說法起源甚早. 【前車之鑒】《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后未知更何覺時.”《大戴禮記·保傅》:“鄙語曰:……前車覆,后車誡.” 漢 劉向 《說苑·善說》:“《周書》曰:'前車...
延平區(qū)相同: ______[答案] 原文: 甘戊使于齊,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間耳,君不能自渡,能為王者之說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 說千乘之君,萬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選自劉向《說苑》 譯文: 甘戊出使齊國,要渡過一條大河.船戶說:〃河水那...
延平區(qū)相同: ______[答案] 人定勝天 《逸周書·文傳》:“人強勝天.”宋·劉過《襄陽歌》:“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人定:指人謀.指人力... 《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后未知更何覺時!”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后車戒.”鑒:鏡子,為教訓.前面...
延平區(qū)相同: ______ 出自《越人歌》越人民謠,被楚國翻譯.但是你這句并不是原詩.大意:山上有樹木而樹有枝葉,我喜歡花而花卻不知道?原詩: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延平區(qū)相同: ______[答案] 說苑卷一 君道 【題解】 君道,即為君之道,指作為君王應該懂得的治國治民的道 理,應該掌握的原則、方法,以及個人應具有的操守和德行等. 概言之,即君王應該掌握的統(tǒng)治臣民、治理國家的法術.此卷共 記夏、商、周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王為政軼...
延平區(qū)相同: ______[答案] 人定勝天 《逸周書·文傳》:“人強勝天.”宋·劉過《襄陽歌》:“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人定:指人謀.指人力... 《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后未知更何覺時!”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后車戒.”鑒:鏡子,為教訓.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