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跳過兒子們,直接傳位給孫子朱允炆? 朱元璋為何跳過兒子們,直接傳位給孫子朱允炆?
朱元璋到了晚年,的確是老糊涂了,在糊涂的情況下,把皇位傳給朱允炆,那也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說朱元璋看中了朱允炆有才能,實在難以恭維這種說法,朱允炆的才能只停留在課本里,壓根就入不了朱元璋的法眼。
01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朱元璋,連朱棣都看不上,能看上朱允炆?朱允炆作為皇太孫的時候,已經(jīng)是1392年,距離朱元璋去世,僅僅只有6年時間。而太子朱標是在朱允炆作為皇太孫的同一年去世,可見朱元璋并沒有做多少考慮。這一年朱元璋已經(jīng)65歲高齡,因為太子朱標病逝,傷心過度,難免會做出一些糊涂事情來。
如果說1380年,胡惟庸案子爆發(fā),是朱元璋為了消滅宰相這個職位的話,那么1393年藍玉案子的出現(xiàn),就是朱元璋在為朱允炆清除障礙。那么為什么要清除掉藍玉這些功臣呢?只有一個原因,朱元璋認為朱允炆鎮(zhèn)不住他們。既然朱允炆鎮(zhèn)不住這些舊臣,朱元璋何必還非得讓朱允炆繼位呢?
恭閔惠皇帝諱允炆。太祖孫,懿文太子第二子也。母妃呂氏。帝生潁慧好學,性至孝。年十四,待懿文太子疾,晝夜不暫離。更二年,太子薨,居喪毀瘠。 太祖撫之曰:“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立為皇太孫。---《明史》
我認為朱元璋在后期也十分后悔當初的這個決定,他有這么多兒子,哪一個不能繼承皇位呢?讓孫子繼位是無可厚非,可是孫子的能力擺在那里,難道果真是要把大明王朝往火坑里推嗎?這些兒子里,讓朱元璋最放心的,當然是燕王朱棣。因為朱棣的軍事能力很強悍,1396年的北伐就是朱棣作為主帥大敗北元。
所以說朱棣這樣的孩子做皇帝,才能讓朱元璋徹底放心。可惜朱元璋已經(jīng)選擇了朱允炆,如果后來后悔換掉的話,會出現(xiàn)什么狀況呢?今后不管是哪位皇子上臺,朱允炆都不可能有好下場。出于對孫子的憐憫以及對死去長子的懷念,朱元璋也就將錯就錯了。既然錯了就要彌補錯誤,誅殺這些功臣,其實就是在彌補朱元璋當時選擇繼承人的錯誤。
02朱允炆日后的表現(xiàn),也證明朱元璋的確錯了。不是說朱允炆不能做皇帝,也不是說他沒有做皇帝的能力。在太平時候,朱允炆完全有能力做一個好皇帝。可是明太祖朱元璋死了以后,明朝太平嗎?遠遠沒有達到太平的時候。明朝開國幾乎跟漢朝一模一樣,全國各地到處都是諸侯王。
這些諸侯王和各地方的官員混雜在一起治理地方,總歸是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摩擦。因為朱元璋的私心,導(dǎo)致朱允炆注定是個不能太平的皇帝。朱元璋希望自己的所有兒子都能夠成為地方上的土皇帝,至少都能夠享受皇帝的待遇。比如說賦稅、軍隊、百姓這些,諸侯王們都應(yīng)該擁有。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
太赦天下,以明年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詔行三年喪。群臣請以日易月。帝曰:“朕非效古人亮陰不言也。朝則麻冕裳,退則齊衰杖绖,食則饘粥,郊社宗廟如常禮。”遂命定儀以進。丙申,詔文臣五品以上及州縣官各舉所知,非其人者坐之。六月,省并州縣,革冗員。兵部侍郎齊泰為本部尚書,翰林院修撰黃子澄為太常卿,同參軍國事。---《明史》
所以這就等于是把難題留給后人了,他自己把兒子們都安置好了,后人的事情他一點也不會去管的。朱允炆上臺以后,面臨的第一件要事,那就是削藩。朱元璋活著的時候,沒有一個臣子敢說削藩的,可是朱元璋一死,這些人全都蹦出來了。因為大家都讀歷史,只有朱元璋不讀歷史,他不知道諸侯王們造反是多么危害國家的一件事。
也沒有大臣敢跟朱元璋說明白這件事的利害關(guān)系。所以事情全都拋給了朱允炆,明知道朱允炆能力不行,還把這么大的一個問題拋給他,這又是老朱的一個失誤。朱允炆削藩的表現(xiàn),實在是讓人覺得可怕,一系列愚蠢的政策,幾乎就是要把天下諸侯王都聯(lián)合起來對付朝廷。這一定是黃子澄這些把自己關(guān)在家里讀書的人想出來的主意。
03朱元璋晚年殺戮太盛,側(cè)面證明了他逐漸糊涂了。朱元璋的確嗜殺成性,可是在朱標死之前,他所有的殺戮,都是為了達到某種高層次的政治目的。比如說胡惟庸的案子,殺了3萬多人,這是什么概念?沒有什么變態(tài)的目的,恐怕不會有人愿意這么干吧?撤除宰相成為了朱元璋認為最對的一件事,宋朝的相權(quán),幾乎架空了皇權(quán),這是朱元璋不想看到的。
歷史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這一步,君主立憲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了。其實宋朝要是再延續(xù)下去,極有可能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可惜朱元璋一波3萬人的操作,將前面所有的努力付之東流,一夜回到了大漢王朝建國時的落后模樣。不得不說,朱元璋撤除宰相,是有真知灼見的,這對維護皇權(quán)是有很大好處的。可問題是,沒了宰相豈不是要累死皇帝?
朱元璋說我體力好,累就累點。辛酉,命諸王分守都城,遣李景隆及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如燕軍,申前約。壬戌,復(fù)遣谷王橞、安王楹往。皆不聽。甲子,遣使齊蠟書四出,促勤王兵。乙丑,燕兵犯金川門,左都督徐增壽謀內(nèi)應(yīng),伏誅。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明史》
可是你的子孫也能跟你一樣牛嗎?當然不能,所以撤除宰相其實是非常不明智的一種選擇,明朝中后期那些首輔大臣,其實跟宰相沒什么分別。在朱標死了以后,朱元璋再殺人,可就有點過分了。幾乎是逢貪官就殺,有一個統(tǒng)計,朱元璋一輩子殺了15萬名貪官污吏,其中一大半,就是在朱標死后殺掉的。
貪官的確可恨,可是殺了這么多貪官,誰來做事呢?難道這15萬人里面,就沒個輕重緩急的?由此可見,朱元璋晚年的確糊涂了,殺人殺出了慣性。那么他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朱允炆,也就不奇怪了。
總結(jié):嫡長子繼承制,釀成了多少政治危機?明面上朱元璋選擇朱允炆,當然是有他的道理。朱允炆是朱標的兒子,朱標是嫡長子,朱元璋堅持嫡長子繼承制,所以才會選擇朱允炆。可是朱元璋沒有想過,歷史上因為嫡長子繼承制,到底出了多少麻煩事兒呢?最著名的當然就是玄武門事變。
李世民之所以要殺了哥哥李建成,就是因為李淵一味地堅持嫡長子繼承制。李世民分明比李建成更加優(yōu)秀,為什么就是不選他做皇帝呢?李世民心里很不能理解,所以釀成了如此慘案。劉邦晚年的時候,的確打算改立趙王劉如意做皇帝,可是經(jīng)不住嫡長子繼承制的禁錮,最終在各方面壓力之下,選擇劉盈做皇帝。那么西漢的下場呢?
呂后專權(quán),呂氏家族亂政,一時間老劉家差點被呂后給滅了種。嫡長子繼承制的可行性真的還存在嗎?我們看清朝,他們就完全不認可嫡長子繼承制,從一開始到滅亡,基本上沒有哪個嫡長子繼承皇位的。所以清朝的皇族高層中,很少出現(xiàn)政變的情況。
朱元璋一味地堅持朱允炆做皇帝,那就是被嫡長子繼承制給禁錮了。其實他應(yīng)該跳出來,好好看看自己的這些兒子。兒子登基,其他兒子們會不會互相殘殺,這要看登基之人的水平。可是孫子登基,兒子們一定會找孫子麻煩。
參考資料:《明史》
因為明朝的繼承制度是嫡長子繼承制,朱元璋立嫡長子朱標作為太子,但是朱標沒能活到繼位,只能在朱標的兒子們中選,由于朱標的長子、原配早殤,朱允炆的母親呂氏得以扶正,所以由嫡長孫朱允炆來繼位。
因為朱元璋對朱標心中有愧疚,同時又非常的喜愛朱允炆,然后就把他當成了候選人,而且他認為朱允炆會是一個仁君,會把國家治理地很好。
因為朱元璋的這些兒子在爭奪皇位的過程當中,已經(jīng)受到了嚴重的削弱,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孫子的能力比較厲害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第一時間就立長子朱標為皇太子,并傾盡心血來培養(yǎng),但朱標死在了自己前面,那為什么沒有傳給其他兒子,要傳給孫子呢?
按照常規(guī)的繼承制度,嫡長子死了應(yīng)該選擇嫡次子,這么一次依次下去,朱元璋那么多兒子,除了朱標出色就是燕王朱棣了,但朱棣排行老四,如果讓朱棣繼承的話,顯然不合規(guī)矩,同時朱棣能力出眾,但也十分好戰(zhàn),朱元璋認為國家需要一位仁君。
朱標堪稱歷史上地位最穩(wěn)固的太子,朱元璋對他的疼愛也明顯高于其他兒子,因為愛屋及烏,所以朱元璋將繼承人的目光就鎖定在了朱允炆身上,同時朱允炆的性格和朱標十分相似,在朱元璋看來,他是最理想的繼承人。
洪武二十三分集劇情
在洪武二十三分集中,故事圍繞欽犯展開。錦衣衛(wèi)千戶大人敖笑風帶領(lǐng)部下監(jiān)視傅府內(nèi)的欽犯,但在行動中不慎暴露,導(dǎo)致欽犯之子被神秘色目人馬三保劫走。馬三保此舉是奉燕王朱棣之命,意圖取走欽犯兒子的玉佩作為獻給楊淑妃的禮物,以討好朱元璋。朱允炆皇太孫對此表示不滿,主張釋放無辜牽連的傅家人,與...
明太祖與帖木兒誰更厲害?
肯定是明太祖朱元璋更厲害,首先在歷代帝王之中,朱元璋的身份地位起點是最低的。而且他還抗擊暴元恢復(fù)中華,得位之正莫過于此。他還是所有皇帝中對底層百姓最好的,也是他開起了民告官的歷史
朱元璋出生地
朱元璋出生那年,他前面已經(jīng)有了七位兄長,分別是重一到重七,窮人家的孩子加上沒有文化,取名都不容易,一般都是輩分加上數(shù)字,而且賤名好養(yǎng)活,朱元璋就叫做朱重八。直到他長大以后才給自己改得朱元璋的名字。因為他登基那年是洪武元年,所以鳳陽一帶稱他為朱洪武。朱元璋生平介紹 朱元璋出身于一個...
朱元璋的家族名字特點
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父母給他取的名字叫重八,長大后自己改名為興宗,后來才改名為元璋,字國瑞。時下流行的一本通俗歷史讀物《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卷》,開篇為朱元璋列出一份檔案,在姓名與別名的欄目里寫道:“姓名:朱元璋別名(外號):朱重八、朱國瑞。”①將朱重八列入“別名(...
朱元璋的一生是怎么樣的?
11][12];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jiān)培養(yǎng)人才[13];對外確立了“不征之國”[14]。社會生產(chǎn)逐漸恢復(fù)和發(fā)展,史稱洪武之治。[15]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16]傳位其孫朱允炆。
忽必烈和朱元璋是同一個朝代的人嘛?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什么?
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謚號圣德 神 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朱元璋(1328—1398),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幼名重八,參加農(nóng) 民 起 義 軍后改名元璋,字國瑞,元末農(nóng)民 起 義 軍首領(lǐng),明朝開國皇帝(1368—1398在位),史稱明太祖,卓越的軍 事家、戰(zhàn)略家。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
朱元璋建立明朝,是一位有作為的帝王,為何他死后要讓所有嬪妃殉葬?_百度...
朱元璋死時,總共有46名妃嬪和宮女陪同朱元璋下葬,包括38名竟然被活活勒死,制造了慘絕人寰的人間悲劇。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死后,朱元璋就命人以兩名王妃殉葬,以陪伴本人躺在公開孤單的兒子。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后,他的孫子朱允炆繼位,朱允炆遵遺詔、依古制,凡沒有生育過的后宮嬪妃...
朱元璋詩詞霸氣六首
文化上,緊抓教育,大興科舉,建立國子監(jiān)培養(yǎng)人才;對外關(guān)系上,確立“不征之國”。在他的統(tǒng)治下,社會生產(chǎn)逐漸恢復(fù)和發(fā)展,史稱“洪武之治”。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歲,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廟號太祖,葬于明孝陵。傳位太孫朱允炆。
朱元璋的發(fā)家史是怎樣的?
明初,朱元璋還實行分封制,將24個兒子和1個從孫分封到全國各地,以鞏固統(tǒng)治。由于北元回歸大漠后保有相當強的軍事力量,對明朝北部形成極大威脅,故朱元璋分布在北方邊防線上的塞王兵力尤為雄厚,洪武后期,這些塞王已掌握邊防軍事指揮權(quán),防止了軍權(quán)旁落。但他的第四子朱棣(見明成祖)后來卻因此奪得他的繼承者建文帝的...
朱元璋幾乎殺光了所有開國功臣,為何湯和能成為善終的那一個呢?_百度知...
為什么這么說呢?第一,朱元璋清洗功臣,大致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最著名的就是胡惟庸案,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怒于丞相胡惟庸擅權(quán),掀起了胡惟庸案,清洗了一批,第二次是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為朱標清理了李善長等勢力,第三次則是洪武二十五年朱標突然去世,朱元璋最終立朱允炆為皇太孫,然后把剩下的開國功臣一個不剩的清洗了...
相關(guān)評說:
漳州市節(jié)錐: ______ 首先,我個人觀點認為,朱元璋在他的二十多個兒子中,并不喜歡朱棣,最起碼,是沒有特別喜歡朱棣.從比較可靠的史料上看(排除被人為篡改而普遍認為不可靠的史料),朱元璋從來就沒有給過朱棣什么特別的待遇或者好話,包括他招降乃...
漳州市節(jié)錐: ______ 因為他是長子的兒子,嫡孫子,正統(tǒng)的繼承人.
漳州市節(jié)錐: ______ 原因1,皇帝的個人青睞不無關(guān)系 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后,首先立了自己的長子朱標為太子,這是很正確的舉動,因為防止了兒子們爭權(quán)奪位. 事實也證明朱標是塊當皇帝的料,學業(yè)武藝俱佳不說,訓(xùn)練處理政事時也令朱元璋非常滿意.可朱標卻...
漳州市節(jié)錐: ______ 太子朱標早死,只能讓太孫朱允文繼位,這是嫡長繼承.其他兒子們都已經(jīng)分封出去了,給誰坐這個位子其實都不公平
漳州市節(jié)錐: ______ 1、建文帝是太子朱標之子,是皇太孫.2、太子朱標早死,按照立法應(yīng)當傳位于皇太孫3、朱標為人和善,連朱元璋都加以稱贊,是一位明君的苗子.并且為馬皇后所生,深得朱元璋喜愛.4、如果朱元璋不傳為于建文帝,而傳為與藩王,必將因為不正統(tǒng)而引起皇室內(nèi)亂.
漳州市節(jié)錐: ______ 因為他是嫡長孫
漳州市節(jié)錐: ______ 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才決定傳位長孫
漳州市節(jié)錐: ______ 防止兒子爭位,干脆就讓孫子繼位,希望兒子們不會不要臉的跟自己的侄子搶皇位,可惜小看了權(quán)力的誘惑力
漳州市節(jié)錐: ______ 先看以下幾個有代表性的兄終弟及: 漢朝:漢文帝是漢惠帝兄弟,呂后被誅漢文帝才登位的; 唐朝:唐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他們也是由于武則天的淫威依次被廢,而后武則天廢唐祚于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唯一女皇...
漳州市節(jié)錐: ______ 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開國皇帝,在他的統(tǒng)治下,社會生產(chǎn)逐漸恢復(fù)和發(fā)展,史稱“洪武之治”.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1368年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