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兄弟
1. 文言文《兄弟》翻譯
有一天,張訥照例上山砍柴,但一擔柴沒砍夠,忽然風雨大作,他只好跑到巖石下躲雨。
等到雨停時,天色已晚,而且肚子餓得咕咕直叫。他只得背著先砍的那點柴走回家。
繼母一看他的柴不夠,很生氣,便不給他飯吃。張訥餓得揪心,便進房躺在床上。
張誠從私塾放學回來,見哥哥神色不好,便問他是不是病了,哥哥說是太餓了。張誠問哥哥是什么緣故,張訥便把沒打夠柴被繼母停食的事說了一遍。
張誠聽了以后很難過地走了。過了一會兒,他懷揣著炊餅回來了,并拿出炊餅給哥哥吃。
哥哥問他炊餅是從哪里來的,他說:“我從家里偷了些面粉,請鄰居家的婦女烙的。你只管吃,不要說出去。”
饑餓的哥哥大口大口地把餅吃了。哥哥吃完餅叮囑弟弟:“你不要再這樣做了,要是被發(fā)現(xiàn),會連累你的。
何況一天吃一頓飯,不會餓死人的。”弟弟說:“你的身體本來就單薄,怎么能每天砍那么多柴呢?”第二天,吃過早飯后,張誠便偷偷地進了山,來到哥哥打柴的地方。
哥哥看見他,大吃一驚。問他來干什么,他說幫哥哥砍柴。
哥哥又問誰讓來的,他說是自己來的。張訥一聽,很著急,他對弟弟說:“不要說你不會砍柴,就是你會砍,這樣也不行。”
他催弟弟趕快回去,弟弟不聽,并用手和腳折斷樹枝幫助哥哥,他一邊做,一邊說:“明天我要帶把斧子來。”哥哥上前去阻止他,發(fā)現(xiàn)他手指已被劃破,鞋子也被扎了孔。
于是難過地說:“你要是不馬上回去,我就用斧子砍死自己。”張誠這才回家。
張訥送他走了一半路程,才返回山上繼續(xù)打柴。砍柴回家后,他又跑到私塾對老師說:“我弟弟年紀小,請老師嚴加管教,不要讓他出門,因為山中有不少老虎豺狼。”
老師說:“不知道今天中午前他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已責問過他。”張訥回來后對弟弟說:“不聽我的話,挨老師打了吧?”張誠笑著說:“沒有的事。”
第二天,張誠帶把斧頭又上山去打柴。哥哥看見他又來了,生氣地說:“我已經說過叫你不要來,你怎么又來了?”張誠默不作聲,只是一個勁地砍柴,累得滿頭大汗,他也不休息。
砍滿一擔柴后,他不跟哥哥打招呼就下山了。老師知道后又要責打他,這時,他才向 老師講了實話。
老師認為他很懂事,便不再禁止他幫哥哥打柴。哥哥怎么勸他,他都不聽。
想不到,悲劇終于發(fā)生了。
2. 描寫兄弟之間的文言文
1、劉義慶《世說新語 傷逝》
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譯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問手下的人:“為什么總聽不到(子敬的)消息?這(一定)是他已經死了。”他說話時完全不悲傷。就要坐轎子去看望喪事,一路上竟沒有哭。子敬一向喜歡彈琴,(子猷)一直走進去坐在停放尸體的床鋪上,拿過子敬的琴來彈,弦的聲音已經不協(xié)調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說:“子敬啊子敬,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幾乎要昏死過去。過了一個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2、南朝梁吳均《續(xù)齊諧記》
《紫荊樹》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貲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木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勝,不復解樹。樹應聲榮茂,兄弟相感,遂為孝門。
譯文
田真與弟弟田慶、田廣三人商議分家,別的財產都已分妥,只剩下堂前的一株紫荊樹沒分。兄弟三人商量將荊樹截為三段。第二天,當田真去截樹時,發(fā)現(xiàn)樹已經枯死,好像是被火燒過一樣,十分震驚,就對兩個弟弟說:“這樹本是一條根,聽說要把它截成三段,所以就枯死了,人卻還不如樹木。” 兄弟三人都非常悲傷,決定不再分樹,荊樹立刻復活了。他們大受感動,把已分開的財產又合起來,從此不提分家的事。 后以“紫荊”作為贊美兄弟之間團結的象征。
3、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譯文
大地是萬物的客舍,時間是古往今來的過客,生命短促,世事不定,如同一番夢境,得到的歡樂,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zhí)著蠟燭游玩,實在是有道理啊!況且春天用艷麗景色召喚我,大地把絢麗的文采賜予我,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yōu)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我們這些人吟詩,卻很慚愧唯獨沒有謝靈運那樣的才華。清雅的賞玩興致正雅,高談闊論又轉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行酒如飛醉于月下,沒有好詩,怎能抒發(fā)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罰酒三杯。
4、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雞鳴》:
“桃在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原比喻兄弟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3. 關于“兄弟感情”的文言文有哪些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解釋: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作者:李白
出自:《贈汪倫》
2、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解釋:如今在花門樓前又見到秋草,哪能互相看著在貧賤中變老?花門樓:這里即指涼州館舍的樓房
作者:岑參
出自:《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3、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解釋:人生一世能有幾回開懷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須痛飲醉倒
作者:岑參
出自:《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4、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解釋:等到九九重陽節(jié)到來時,再請君來這里觀賞菊花
作者:孟浩然
出自:《過故人莊》
5、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解釋:落日中卷起繡簾眺望,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的夕陽與亭臺相映,空闊無際。為了我的來到,你特意在窗戶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猶新。這讓我想起當年在平山堂的時候,靠著枕席,欣賞江南的煙雨,遙望遠方天際孤鴻出沒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體會到歐陽醉翁詞句中所描繪的,山色若隱若現(xiàn)的景致
作者:蘇軾
出自:《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4. 表現(xiàn)兄弟情深的古文
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篇》:“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奔喪,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蘇軾《予以事系御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
圣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
與君今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韓愈《祭十二郎文》
袁枚《祭妹文》
歐陽修《祭石曼卿文》
蘇軾《江城子》
5. 兄弟感情文言文
1、骨肉能幾人,年大自疏隔。
性情誰免此,與我不相易。 2、齒我子侄行,情如兄弟親。
不嫌同幕辯,要作一州春。 3、塞上風雨思,城中兄弟情。
北隨鹓立位,南送雁來聲。 4、墨以傳萬古文章之印,歌以寫一家兄弟之情。
5、兄弟可存半,空為亡者惜。冥冥無再期,哀哀望松柏。
6、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7、小來落托復迍邅,一辱君知二十年,舍去形骸容傲慢,引隨兄弟共團圓。
8、景文兄弟情,畝異禾同穎。日邊多便驛,頻書來越嶺。
9、寂寂花舞多,嚶嚶鳥言頻。心悲兄弟遠,愿見相似人。
10、大圭白璧男兒事,小酌青燈兄弟情。倚閣煙云生另浦,高林風月滿疏欞。
11、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12、此生一何苦,前事安可忘。
兄弟先我沒,孤幼盈我傍。 13、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14、別懷亦云惡,況此兄弟情。春風釀寒雨,十日未肯晴。
15、十年離亂后,長大一邂逅。 16、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17、三疊陽關聲墮淚,寫平時兄弟情長久。離別事,古來有。
十年骨肉情何厚。 18、清秋淮上多詩句,白首籬邊近酒樽。
杜舅高情篤兄弟,先君至性厚閨門。 19、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20、孟氏好兄弟,養(yǎng)親唯小園。承顏胝手足,坐客強盤飧。
21、門閭冰似清,譙女復蘇甥。幸有室家樂,寧無兄弟情。
22、怡怡兄弟情,亹亹仆馭力。豈為詫游觀,肝腸孝思激。
2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4、宴笑友朋多,患難知交寡。
25、兄弟鬩于墻,外御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26、四十年來兄弟情,渠渠天理境中行。
形如鶴瘦困書癖,志不蠅營守筆耕。 27、衰門少兄弟,兄弟唯兩人。
饑寒各流浪,感念傷我神。
文言文之田真兄弟的句子翻譯
原文: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資皆平均,唯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翌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真往見之,大愕,謂諸弟曰:“樹本同株,聞將分斫,故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勝,不復解樹。樹應聲榮茂,兄弟相感,遂和睦如初。譯文:京城有田真兄弟三人,...
文言文“兄弟爭雁”中涉及三個人物,誰的觀點正確,為什么?
寓言的主題不是分辨三人關于如何吃雁的意見誰對誰錯,而是諷刺兄弟二人在關鍵的時刻作無謂的爭論,結果坐失良機。社伯也沒說到點子上。作者的旨意在于:先把雁射下來,再商量怎么吃(或烹,或燔,或烹燔各半)。硬要回答,只能說:三人的觀點都不對,應當是:先把雁射下來,再商量怎么吃(或烹,...
文言文《兄弟異志》翻譯
宋相郊居政府,上元夜在書院內讀《周易》,聞其弟學士祁點華燈,擁歌妓,醉飲達旦.翌日,諭所親令誚讓云:“相公寄語學士:聞昨夜燒燈夜宴,窮極奢侈,不知記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州學內吃齏煮飯時否?”學士笑曰:“卻須寄語相公:不知某年同在某處吃齏煮飯是為甚底?”編輯本段譯文宋相在城郊...
文言文[田真兄弟]的翻譯
文言文:《田真兄弟》出處:《續(xù)齊諧記 三荊同株》含義:一家人的感情是分不開的,就好比樹一樣,所以一定要與親人和睦相處,否則連樹都不如。原文: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資皆平均,唯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翌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真往見之,大愕,謂諸弟曰...
情義用文言文怎么說
4、墨以傳萬古文章之印,歌以寫一家兄弟之情。5、兄弟可存半,空為亡者惜。冥冥無再期,哀哀望松柏。6、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7、小來落托復迍邅,一辱君知二十年,舍去形骸容傲慢,引隨兄弟共團圓。8、景文兄弟情,畝異禾同穎。日邊多便驛,頻書來越嶺。9、寂寂花舞多,嚶嚶鳥言頻...
文言文借傘中兄弟自校中歸的兄弟是誰
適-釋義:正好、恰好;此句意思就是:恰好路過舅舅家。出自于文言文《借傘》:童子自校中歸,路遇大雨,衣盡濕,適經舅家,敲門借傘,舅見之,急攜入室,曰“濕衣在身,將生疾病。”取衣令易之。譯文:一個孩子從學校(放學)回家,路上遇到下大雨,衣服都淋濕了,恰好路過舅舅家,他敲門(想向...
文言文田真兄弟
否則連樹都不如了。3. 田真兄弟文言文中明日和所以是什么意思 《田真兄弟》文言文中沒有“明日”和“所以”兩個詞。田真兄弟【原文】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資皆平均,唯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翌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真往見之,大愕,謂諸弟曰:“樹木同...
給朋友文言文
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2. 關于朋友的文言文 原發(fā)布者: *** 亞 關于朋友的文言文【篇一:關于朋友的文言文】關于朋友的1、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歐陽修2、人之相識,貴...
兄弟征婚廣告文言文版
5、兄弟可存半,空為亡者惜。冥冥無再期,哀哀望松柏。6、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7、小來落托復迍邅,一辱君知二十年,舍去形骸容傲慢,引隨兄弟共團圓。8、景文兄弟情,畝異禾同穎。日邊多便驛,頻書來越嶺。9、寂寂花舞多,嚶嚶鳥言頻。心悲兄弟遠,愿見相似人。10、大圭白璧男兒事...
爭雁這篇文言文的意思
1. 文言文 兄弟爭雁 翻譯 人有睹雁翔者,將援弓射之,曰:“獲則烹。”其弟爭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競斗而訟于社伯。社伯請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則凌空遠矣。 〔劉元卿《應諧錄》〕〖譯文〗從前,有個人看見大雁在飛翔,準備拉弓把它射下來,并說道:“一射下就煮來吃...
相關評說:
色達縣面輪: ______[選項] A. 其人自護其短(《自護其短》) B. 其鄰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鄰》) C. 蹲其身(《童趣》) D. 必細察其紋理(《幼時記趣)
色達縣面輪: ______[答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①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② 遙知兄弟登高處,③遍插茱萸少一人.④ 【注釋】 ①異鄉(xiāng):他鄉(xiāng). 為:做. 異客:陌生的客人. ②倍思親:加倍思念親人. ③遙知:這里是在遙遠的地方想象著的意思. 登高:古代風...
色達縣面輪: ______ 伯仲叔季分別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意思
色達縣面輪: ______[答案] 蘇瓊升任清河太守,有普明兄弟倆爭奪田地,積累多年沒有決斷,各自拿來證據,證人竟然達到上百人.蘇瓊召見兄弟倆并比喻說:“天下難得是兄弟,田地很容易求得,假如得到田地而失去兄弟心里會怎么樣呢?”于是兄弟倆流下眼淚.分開在不同...
色達縣面輪: ______ 【原文】鐘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毓拜而后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
色達縣面輪: ______ 以下是最地道的翻譯: 兄弟其走也! 注: 1、兄弟:文言文中有“兄弟”一詞,如《論語》中就有“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其:語氣副詞,加強語氣. 3、走:跑.
色達縣面輪: ______ 原文 昔人有睹雁翔者,將援弓射之,曰:“獲則烹.”其弟爭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競斗而訟于社伯.社伯請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則凌空遠矣. 〔劉元卿《應諧錄》〕 譯文 從前,有個人看見大雁在飛翔,準備拉弓把它射下來...
色達縣面輪: ______ 現(xiàn)代文與文言文對譯:自家:己.兄弟:友.何必:何.自家兄弟何必:己友,何也.
色達縣面輪: ______ 手法:托物言志主題思想:反映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加強思想統(tǒng)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權威專家 精銳五角場
色達縣面輪: ______ 兄弟就是兄與弟 群,一群 從子侄,兄弟的兒子稱從子,實際就是侄子的意思,從子侄與從子應是一個意思,侄子這個稱呼應該是后來才有的. 屬文,寫文章,但指的是古文. 近古,我覺得就是近代的意思. 整句:兄弟和一群子侄里,當時有七十人,都能寫文章,(這是)近代所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