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溥儀的后裔,現(xiàn)在還有愛新覺羅溥儀的后裔嗎? 他們在哪?
現(xiàn)在還有愛新覺羅溥儀的后裔嗎? 他們在哪?
清亡后,愛新覺羅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歷史,婚姻狀況也日趨復(fù)雜,幾乎沒有任何家譜問世,家族人口的統(tǒng)計已很困難。后經(jīng)遼寧省民族事務(wù)委員會的批準(zhǔn),愛新覺羅密雅納支派恢復(fù)了家廟,每年的陰歷五月十三舉行家族內(nèi)祭祀。
對比幾個歷史階段皇室后裔或低調(diào)或高調(diào)的行為方式,北京市滿學(xué)會會長閻崇年認為,辛亥革命后,皇族后裔紛紛改姓,建國后的一段時間里又強調(diào)階級劃分,因此皇室后裔對“愛新覺羅”姓氏比較忌諱;現(xiàn)在他們以家族為自豪,恰好說明社會心態(tài)的寬容與進步。愛新覺羅·溥儀為什么沒有后代?
載濤(中)、溥儀(左)、溥杰(右)
同治帝載淳,十九歲死去,身后沒有留下一男半女。認為皇帝死時皇后阿魯特氏已懷有龍種的,只是野史之說,正史未見確鑿材料。滿洲皇子、皇帝大多正式結(jié)婚前已有性生活,娶嫡福晉之前就生有子女的也有不少先例。同治帝于同治十一年九月(1872年10月)舉行大婚典禮,因得病死于(官方記載死于天花,野史記載死于梅毒)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單從大婚之日算起,他與眾多的后妃宮女生活了兩年零三個月時間,居然沒有留下一點骨血,已屬不可思議。 光緒帝本人三十八歲死去,身后竟然也沒有留下一男半女! 光緒帝娶有一位皇后,有名分的妃子兩名,身邊還有成群的妙齡宮女。他于光緒十四年十月(1888年11月)大婚,至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囚禁瀛臺,近十年時間,雖然政治上難以伸展手腳,基本上是個傀儡皇帝,但性生活還是有較大自由度的,尤其與他寵愛的珍妃,婚姻生活堪稱甜美。 光緒帝被幽禁在瀛臺期間,皇后葉赫那拉氏還是伴著他。光緒帝住涵元殿,皇后住在對面的扆香殿。葉赫那拉氏入主后宮幾十年,光緒帝對她幾乎沒有興趣,但絕不是沒有碰過半個指頭,史家說“承幸簿”很少留下光緒帝與皇后的性生活記錄,“很少”不等于沒有,盡管極有可能這是皇帝受“親爸爸”所懾的逢場作戲。不幸的是,皇后也未能為皇帝生下一男半女,雖然她為此想得心酸,想得發(fā)狂。 光緒帝、他的后妃們、慈禧太后都渴望得到龍子,或者得個鳳女也好,然而心都盼酸了,希望終于變成絕望。 愛新覺羅氏皇族悲哀連連。據(jù)史料記載,光緒帝繼位人宣統(tǒng)帝溥儀,活了六十二歲,也是絕后。 接連三朝皇帝都沒有留下一男半女!是不是忘了記載?相信史學(xué)家們不至于疏忽到這等地步。“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入主中原二百余年,已被儒家文化浸透了的愛新覺羅氏皇族,必以皇帝有生育能力為榮。如果沒有長大成人的皇子,即使曾經(jīng)有過夭折的兒子,哪怕有過夭折的女兒,史學(xué)家們都會不吝筆墨給予鄭重記檔。 同治帝、光緒帝、宣統(tǒng)帝,三朝皇帝個個絕后。人們不禁要問:愛新覺羅氏皇族到底怎么啦?清朝到底怎么啦?愛新覺羅·溥儀為什么沒有后代?
溥儀沒有留下后代的原因:曾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醫(yī)院診斷書上,清楚地寫著:患者溥儀,曾于1962年7月21日,在此作過檢查診斷。患者于三十年前任皇帝時,就有陽痿,一直在求治,療效欠佳……曾多次結(jié)婚,其妻子均未生育。
愛新覺羅.溥儀,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皇帝,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溥儀一生四次結(jié)婚,娶過五個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賢結(jié)婚,但始終未能留下的后代。
擴展資料:
在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中對這件事情也有一些隱晦的描寫,那就是在皇帝年幼的時候,都需要身邊的人對其進行所謂的“啟蒙教育”,所以宮里的太監(jiān)便叫宮女們對溥儀進行了多次的“教育”,那個時候的溥儀歲年紀雖小,但是對于這種事情還是有些抵觸的,可是當(dāng)時在這過程中宮女們大多是有些帶有強制性的。
因此溥儀長期以往之后,身體便出現(xiàn)了狀況,據(jù)溥儀后來的回憶,當(dāng)時幾乎是每晚都要教育幾次,身體很是吃不消,一睡就睡到大白天的,也正是因為小時候所做的這些事情,導(dǎo)致了后來溥儀長大之后便失去了生育能力,更為直接說的就是沒有了性能力。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愛新覺羅·溥儀
溥儀后人姓什么
姓“愛新覺羅”。
溥儀,是清朝第十二個皇帝,(由于清朝是從皇太極開始算起的,努爾哈赤的時候是后金)、入關(guān)后的第十任皇帝;也是中國的末代皇帝。通稱宣統(tǒng)皇帝,也被尊為清遜帝。字浩然,取自孟子“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之意。
醇親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咸豐帝之弟醇賢親王)之孫、載灃(第二代醇親王)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榮祿之女)。光緒(溥儀的伯父)死后繼位,是清朝的末代傀儡皇帝。后經(jīng)日本帝國扶持建立偽滿洲國當(dāng)皇帝,但實際上只不過是日本人的一個傀儡和侵略中國的工具。抗戰(zhàn)結(jié)束后被判決有期徒刑1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獲釋并經(jīng)過改造成為新公民,著作有《我的前半生》等作品,是重要的史料。后因患腎癌而去世,享年62歲。火葬后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側(cè)室,時任總理周恩來指示移放于正室,后又移葬華龍皇家陵園。
擴展資料:
軼事典故
復(fù)辟名詞
民國六年(1917年),張勛率兵入京,溥儀第二次登基當(dāng)皇帝,是為溥儀復(fù)辟或宣統(tǒng)復(fù)辟。這年為丁巳年,史稱“丁巳復(fù)辟”。
但是,歷史教科書及論著文章稱作“張勛復(fù)辟”,這很值得商榷。“復(fù)辟”二字:“復(fù)”,《史記·平原君列傳》:“三去相,三復(fù)位。”其意思是恢復(fù);“辟”,《爾雅·釋詁》:“辟,君也。”其意思是君位。
“復(fù)”與“辟”兩個字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恢復(fù)君位或恢復(fù)帝位。這次宣統(tǒng)復(fù)辟,是由張勛統(tǒng)兵進京,扶持溥儀重新恢復(fù)皇位。張勛何許人也?張勛僅是一個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相當(dāng)于省軍區(qū)司令。許多書文稱“張勛復(fù)辟”,其有何“辟”之可“復(fù)”?實際上是張勛兵變,溥儀復(fù)辟或宣統(tǒng)復(fù)辟,而不是張勛復(fù)辟。
現(xiàn)在溥儀的后人還姓愛新覺羅嗎
溥儀并沒有后人,但是他叔父的后人都把愛新覺羅改成了金姓。但是也有保留愛新覺羅的姓氏的。比如 金友之愛新覺羅·溥任 愛新覺羅(Aisin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滿語「愛新」為金的意思。常見說法稱「覺羅」為姓的意思,但實際上滿語中「姓氏」一詞原文為hala(漢語哈喇、哈拉)。
愛新覺羅現(xiàn)在還有后代嗎 愛新覺羅的后代多嗎
愛新覺羅家族 1、帝王史:愛新覺羅自努爾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清朝滅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經(jīng)歷了11世12任帝王。2、姓氏的構(gòu)成:愛新覺羅是清朝的國姓,愛新覺羅一姓中,覺羅為姓,愛新是族名,兩者的關(guān)系類似漢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關(guān)系。3、姓氏的含義:“愛新...
現(xiàn)在還有沒有清朝皇帝愛心覺羅的后代呢
有。 愛新覺羅氏統(tǒng)治中原初期,子孫并未按照輩分命名,康熙年間才開始采用漢人按輩分取名的方法。輩份有: 胤、弘、永、綿、奕、載、溥、毓、恒、啟、燾、闿、增、祺、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溥儀沒有后代,現(xiàn)在大部分愛新覺羅的人只是傳到了啟字輩。只要不是這些字...
現(xiàn)在還有愛新覺羅后人嗎?
1、現(xiàn)在還有愛新覺羅后人。2、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近70年間,愛新覺羅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歷史,政府行為的修譜已無可能,純正的血統(tǒng)已無保障,婚姻狀況也日趨復(fù)雜,幾乎沒有任何家譜問世,家族人口的統(tǒng)計已很困難。但1937年之前康德偽皇帝在偽滿洲國最后一次整體的修繕了家族譜系,所有宗室、覺羅...
愛新覺羅后代現(xiàn)在姓什么
1. 愛新覺羅·溥任,又名金友之,1918年9月生于北京什剎海北岸攝政王府。他是醇親王載灃之子,也是宣統(tǒng)帝溥儀的弟弟。目前,溥任仍健在。2. 愛新覺羅·毓嶦,號君固,1923年10月10日生于大連。其父溥偉在清光緒年間承襲了恭親王爵位。毓嶦是清皇室中“毓”字輩的一員。1939年,他承襲了和碩恭親王...
愛新覺羅家族還有后人嗎
有的。2015年04月16日,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愛新覺羅·溥任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上百名愛新覺羅家族成員到現(xiàn)場悼念。愛新覺羅輩分為溥、毓、恒、啟四輩,但生活中都是按金姓稱呼。
現(xiàn)在的愛新覺羅姓還有血統(tǒng)高貴嗎?
現(xiàn)在還有姓愛新覺羅姓,只不過比較少,因為大多已經(jīng)改姓了。愛新覺羅氏改姓后在北京周邊的基本是姓金或者姓羅,在遼寧附近的基本是姓德或是姓洪。自努爾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經(jīng)歷了11代12位皇帝。在這近3個世紀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擁有眾多的后妃,...
中國現(xiàn)在還有愛新覺羅世家的后代嗎???
我肯定溥儀沒有生育,因此不該在有皇帝的直系血脈吧 !有姓的吧!滿族的姓氏不會絕的 愛新覺羅家族的分布 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一個人數(shù)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 自努爾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經(jīng)歷...
現(xiàn)在還有愛新覺羅這個姓氏嗎?
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一個人數(shù)很少的家族,自努爾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加上中國崇尚多子多孫的古老傳統(tǒng)習(xí)俗,因而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如今,姓愛新覺羅的人已經(jīng)高達30~40萬。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近70年間,愛新覺羅家族流散各地,純正的血統(tǒng)已無保障,婚姻狀況...
現(xiàn)在還有完好保留清朝皇室一脈的嗎
如今離皇室最近的血脈就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后人了,比較著名的是道光第六子、著名的一代親王愛新覺羅奕欣,他的孫子溥偉共有7個兒子,其中三支有后裔,本人便是其中之一。道光第七子也就是溥儀那一支后裔,如今他的侄子金毓嶂和弟弟尚存于世,但沒有男性后裔。道光第九子后代是赫赫有名的國學(xué)大師啟功...
相關(guān)評說:
曲松縣摩擦: ______ 沒有子女,但有其他親屬,直系親屬沒有,但侄兒侄女很多,愛新覺羅家族人還有很多,現(xiàn)在很多人都和溥儀有或近或遠的血源關(guān)系
曲松縣摩擦: ______ 多的很,不過,由于歷史的原因,許多人不敢用愛新覺羅姓氏了.
曲松縣摩擦: ______ 有 啟功就姓“愛新覺羅” 不過他自己說自己姓啟名功 而且他好像2005年就去世了...應(yīng)該有后人吧
曲松縣摩擦: ______ 沒有,溥儀因為打小在宮中長大,養(yǎng)尊處優(yōu),以至於身體羸弱,致死無嗣.
曲松縣摩擦: ______ 有. 愛新覺羅氏統(tǒng)治中原初期,子孫并未按照輩分命名,康熙年間才開始采用漢人按輩分取名的方法.輩份有: 胤、弘、永、綿、奕、載、溥、毓、恒、啟、燾、闿、增、祺、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溥儀沒有后代,現(xiàn)在大部分愛新覺羅的人只是傳到了啟字輩.只要不是這些字輩就不是皇族
曲松縣摩擦: ______ 有啊 如今愛新覺羅氏大致有30—40萬人 愛新覺羅家族的分布 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一個人數(shù)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 自努爾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經(jīng)歷了11代12位皇帝.在這近3個世紀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擁有眾多的后妃,他們的子孫也擁有遠超過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國崇尚多子多孫的古老傳統(tǒng)習(xí)俗,因而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
曲松縣摩擦: ______ 現(xiàn)在愛新覺羅家族的人都漢化了,姓氏都用金,艾等.基本上有北京,遼寧,河北這一代的 愛新覺羅的漢姓是金
曲松縣摩擦: ______ 有,愛新覺羅?毓喦(巖),他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私定的繼承人,也是他的遠房侄子,世系如下:宣宗成皇帝位下第6子和碩惇勤親王奕誴——第1子已革郡王銜多羅貝勒載濂——第1子頭品頂戴溥偁——第2子毓喦.具體資料樓主可以百度.
曲松縣摩擦: ______ 愛新覺羅今天改姓姓金 全國都有他們的后人 北京最多 其次東北 老舍也是愛新覺羅家族的一員 其他的如溥儀的諸位弟弟 都是著名書法家 愛新覺羅家族的書法是很有造詣的
曲松縣摩擦: ______ 溥儀的皇子叫做愛新覺羅毓巖,而毓巖雖然是溥儀的皇子但并非是溥儀的生子,毓巖是過繼給溥儀的,就像慈禧把溥儀過繼給光緒同治一樣,此外溥儀沒有別的兒子,您所說的于海咽我并未聽說過,愛新覺羅后代改姓金的比較多改姓于的我也并未聽說過,而且愛新覺羅家族是有自己的字輩的,末代皇子毓巖的后人叫做金啟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