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樹葉的詩句有寓意
1.說出下:列葉子在古詩中常見的寓意,,,,,有落葉、梧桐、荷葉
古代詩詞的常見意象 :
1.月——思鄉(xiāng),懷人
懷鄉(xiāng):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懷人: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寫照
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
3.梅花——高潔人格的寫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4.松——孤直傲岸,歲寒三友之一
例:豈不罹嚴(yán)寒,松柏有本性。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
5.蓮——愛的象征
蓮與憐諧音,所以可借以表達愛情。
例: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6.梧桐——凄涼悲傷
例: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淚夢三更后。
7.杜鵑鳥——凄怨哀傷,鄉(xiāng)愁鄉(xiāng)思
相傳,蜀王讓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到春天,杜鵑會一直啼叫到滿口是血。另外,杜鵑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也叫子規(guī),常喚起游子思鄉(xiāng)之情。
例: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8.秋蟬——高潔,悲涼
秋后的蟬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蟬只剩下幾聲若斷若續(xù)的哀鳴了。
例: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西路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9.鴻雁——思鄉(xiāng)懷親,羈旅之悲
(也是古代詩歌中傳書的信使)
例:雁字歸時,月滿西樓。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10. 柳——離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長亭——送別之所
例: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12.芳草——離恨
例: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道遠。
13.芭蕉——孤獨與憂愁
例: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14.羌笛——凄切之聲
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15.烏鴉——衰敗荒涼之兆
例:斜陽外,寒鴉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
供你參考!
2.葉在詩句中的不同含義
榕葉滿川飛白鷺,疏簾半卷黃昏雨。----李彌遜 (榕樹葉)
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九歌》(木葉:枯黃的樹葉)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蘇軾 《詠桔》(綠葉:桔葉)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晏殊《破陣子》(葉:大指柳葉)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王昌齡《采蓮曲》(荷葉)
月冷天風(fēng)吹,葉葉干紅飛。———王周《落葉》(落葉)
葉子常常被賦予的感情、含義:
綠葉、新葉:多為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的新氣象、生命、力量。或者意寓重生,新的開始。
枯葉、黃葉、落葉:大多出現(xiàn)在一些悲秋傷春的詩詞中,多被詩人們賦予了離愁別恨的感情。
3.關(guān)于葉的詩句有哪些
1、《落葉》【隋】孔紹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釋義:秋氣早來,樹葉飄落,令人心驚;凋零之情就如同這遠客的遭遇。樹葉翻飛仿佛不愿落地;還在訴說著不忍離開這片森林。
2、《和杜錄事題紅葉》【唐】白居易
寒山十月旦,霜葉一時新。 似燒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連行排絳帳,亂落剪紅巾。 解駐籃輿看,風(fēng)前唯兩人。
釋義:農(nóng)歷十月的早晨,寒山上的樹葉經(jīng)霜打了以后,在秋天里一下子都變了樣。漫山的紅葉,就像燃燒的火焰一樣火紅火紅的,但卻不是因為火才使它這樣紅的;又像盛開的鮮花紅紅的,但卻沒有等到春天就開放了。一行接一行的樹,就像排列成行的深紅色的帷帳;零亂飄落的樹葉,就像剪碎的紅色頭巾,一塊塊地飄呀飄。解駐籃輿看,風(fēng)前唯兩人",意思是:能停下竹轎臨風(fēng)欣賞這秋天紅葉的美麗景色的,只有我和杜牧兩個人。
3、《山行》【唐】白居易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釋義: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
4、《山中》【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釋義:荊溪潺湲流過白石粼粼顯露,天氣變得寒冷紅葉落落稀稀。彎曲的山路上原本沒有雨,但蒼翠的山色卻濃得仿佛就要潤濕了人的衣裳一樣。
5、《寄全椒山中道士》【唐】韋應(yīng)物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fēng)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釋義:今天郡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隱居的人。你一定在澗底打柴,回來以后煮些清苦的飯菜。想帶著一瓢酒去看你,讓你在風(fēng)雨夜里得到些安慰。可是秋葉落滿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跡?
關(guān)于葉的成語
1、根深葉茂 [ gēn shēn yè mào]
解釋:茂:繁茂。根扎得深,葉子就茂盛。比喻基礎(chǔ)牢固,就會興旺發(fā)展。
2、尋枝摘葉[ xún zhī zhāi yè]
解釋: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東西。
3、落葉歸根[luò yè guī gēn]
解釋:飄落的枯葉,掉在樹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歸宿。多指客居他鄉(xiāng)的人,終要回到本鄉(xiāng)。
4、金枝玉葉 [jīn zhī yù yè]
解釋:原形容花木枝葉美好。指皇族獨苗子孫。現(xiàn)也比喻出身高貴或嬌嫩柔弱的人。
5、枯枝敗葉[kū zhī bài yè]
解釋:敗:衰敗。干枯的樹枝,衰敗的花葉。形容荒涼、破敗的樣子。
4.帶葉字的詩句
1)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 蘇軾《定風(fēng)波•三月七日》
3)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 賀知章《詠柳 》
4)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fēng)葉已鳴廊。 —— 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5)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 鄭燮《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6) 誰念西風(fēng)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 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fēng)獨自涼》
7)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 —— 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
8)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 晏殊《破陣子•春景》
9)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 —— 李璟《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10)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 王昌齡《采蓮曲二首》
1.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2.山行(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3.紅葉(高啟)
霜染滿林紅,蕭疎夕照中。曾供寫秋怨,流出上陽宮。
參考資料
搜狗問問:
5.關(guān)于樹葉的詩
說 “ 木葉 ” 林庚 “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
( 《九歌》 ) 自從屈原吟唱出這動人的詩句,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后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這里得到了啟發(fā)。如謝莊《月賦》說:“洞庭始波,木葉微脫。”
陸厥的《臨江王節(jié)士歌》又說:“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風(fēng)吹木葉,還似洞庭波。”
則其所受的影響更是顯然了。在這里我們乃看見“木葉”是那么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木葉”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說明的;可是問題卻在于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為什么很少看見用“樹葉”呢?其實“樹”倒是常見的,例如屈原在《橘頌》里就說:“后皇嘉樹,橘徠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隱士》里又說:“桂樹叢生兮山之幽。”
無名氏古詩里也說:“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可是為什么單單“樹葉”就不常見了呢?一般的情況,大概遇見“樹葉 ” 的時候就都簡稱之為“葉”,例如說:“葉密鳥飛礙,風(fēng)輕花落遲。”
( 蕭綱《折楊柳》 ) “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 陶淵明《擬古》 ) 這當(dāng)然還可以說是由于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可是這樣的解釋是并不解決問題的,因為一遇見“木葉”的時候,情況就顯然不同起來;詩人們似乎都不再考慮文字洗煉的問題,而是盡量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 柳惲《搗衣詩》 )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沈佺期《古意》 ) 可見洗煉并不能作為“葉”字獨用的理由,那么“樹葉”為什么從來就無人過問呢?至少從來就沒有產(chǎn)生過精彩的詩句。
而事實又正是這樣的,自從屈原以驚人的天才發(fā)現(xiàn)了“木葉”的奧妙,此后的詩人們也就再不肯輕易把它放過;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詩歌的語言中,乃又不僅限于“木葉”一詞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詩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這里的“落木”無疑的正是從屈原《九歌》中的“木葉”發(fā)展來的。按“落木蕭蕭下”的意思當(dāng)然是說樹葉蕭蕭而下,照我們平常的想法,那么“葉”字似乎就不應(yīng)該省掉,例如我們無妨這么說:“無邊落葉蕭蕭下”,豈不更為明白嗎?然而天才的杜甫卻寧愿省掉“木葉”之“葉”而不肯放棄“木葉”之“木”,這道理究竟是為什么呢?事實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賦》里已經(jīng)說過:“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
這里我們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詞確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詩人們在前人的創(chuàng)造中學(xué)習(xí),又在自己的學(xué)習(xí)中創(chuàng)造,使得中國詩歌語言如此豐富多彩,這不過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從“木葉”發(fā)展到“落木”,其中關(guān)鍵顯然在“木”這一字,其與“樹葉”或“落葉”的不同,也正在此。“樹葉”可以不用多說,在古詩中很少見人用它;就是“落葉”,雖然常見,也不過是一般的形象。
原來詩歌語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點就會差得很多;而詩歌語言之不能單憑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見。從概念上說,“木葉”就是“樹葉”,原沒有什么可以辯論之處;可是到了詩歌的形象思維之中,后者則無人過問,前者則不斷發(fā)展;像“無邊落木蕭蕭下”這樣大膽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難道不怕死心眼的人會誤以為是木頭自天而降嗎?而我們的詩人杜甫,卻寧可冒這危險,創(chuàng)造出那千古流傳形象鮮明的詩句;這冒險,這形象,其實又都在這一個“木”字上,然則這一字的來歷豈不大可思索嗎?在這里我們就不得不先來分析一下“木”字。
首先我們似乎應(yīng)該研究一下,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么場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說都在什么場合“木”字才恰好能構(gòu)成精妙的詩歌語言;事實上他們并不是隨處都用的,要是那樣,就成了“萬應(yīng)錠”了。而自屈原開始把它準(zhǔn)確地用在一個秋風(fēng)葉落的季節(jié)之中,此后的詩人們無論謝莊、陸厥、柳惲、王褒、沈佺期、杜甫、黃庭堅,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這就不是偶然的了。
例如吳均的《答柳惲》說:“秋月照層嶺,寒風(fēng)掃高木。”這里用“高樹”是不是可以呢?當(dāng)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黃雀行》就說:“高樹多悲風(fēng),海水揚其波。”
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這里的“高樹多悲風(fēng)”卻并沒有落葉的形象,而“寒風(fēng)掃高木”則顯然是落葉的景況了。前者正要借滿樹葉子的吹動,表達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這里葉子越多,感情才越飽滿;而后者卻是一個葉子越來越少的局面,所謂“掃高木”者豈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闊嗎?然則“高樹”則飽滿,“高木”則空闊;這就是“木”與“樹”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
“木”在這里要比“樹”更顯得單純,所謂“枯桑知天風(fēng)”這樣的樹,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shù)特征。 要說明“木”它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
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把這。
描寫秋天的帶有“葉”字的詩句有哪些?
1、常恐秋節(jié)至,焜黃華葉衰。——漢·漢樂府《長歌行》釋義: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2、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唐·白居易《長恨歌》釋義:興慶宮和甘露殿,處處蕭條,秋草叢生。宮內(nèi)落葉滿臺階,長久不見有人掃。3、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唐·王維...
詩句“蕭蕭梧葉送寒聲”出自哪個詩人作品?
詩句“蕭蕭梧葉送寒聲”出自葉紹翁的詩作《夜書所見》。詩句所要表達的意思是:瑟瑟的秋風(fēng)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 【出處】 《夜書所見》——葉紹翁 【原文】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fēng)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譯文】 瑟瑟的秋風(fēng)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吹來秋風(fēng),使出門在外...
描寫秋葉的唯美句子有哪些?
5、辭柯霜葉,飛來就我題紅。出自元代朱庭玉的《天凈沙·秋》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解與詩人意同。辭柯霜葉,飛來就我題紅。釋義:庭院前的梧桐樹葉子已經(jīng)落盡,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當(dāng)日的風(fēng)姿。仿佛是通曉詩人我的心思。那被染紅的霜葉飛離枝干,飛到我的身邊讓我題寫詩句。
關(guān)于樹葉紅的詩句
2.關(guān)于紅色的葉子的詩句 關(guān)于“紅色的葉子”的詩句有 1.《蝶戀花·庭院碧苔紅葉遍》 年代: 宋 作者: 晏幾道 庭院碧苔紅葉遍,金菊開時,已近重陽宴。 日日露荷凋綠扇,粉塘煙水澄職練。試倚涼風(fēng)醒酒面,雁字來時,恰向?qū)訕且姟?幾點護霜云影轉(zhuǎn),誰家蘆管吹秋怨。 2.《醉中對紅葉》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
關(guān)于冬天落葉的詩句
擬江令于長安歸揚州九日賦許敬宗本逐征鴻去,還隨落葉來。 菊花應(yīng)未滿,請待詩人開。《落葉》孔紹安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8.關(guān)于冬天落葉的古詩詞 樹葉秋天就落了,一般不等到冬天。 關(guān)于秋天落葉的古詩詞 : 李白的《秋風(fēng)詞》 秋風(fēng)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fù)驚。 相思相見...
描寫秋天落葉的優(yōu)美詩句
4.關(guān)于秋天落葉的優(yōu)美古詩詞有哪些 1、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落葉》 唐代:孔紹安 釋義:秋氣早來,樹葉飄落,令人心驚;凋零之情就如同這遠客的遭遇。 2、夜深風(fēng)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玉樓春·別后不知君遠近》 宋代:歐陽修 釋義:深夜里風(fēng)吹竹葉蕭蕭不停,千聲萬聲都是別愁離恨。 3、無邊落木...
關(guān)于秋天楓葉的詩句有哪些
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我畫藍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愁---唐寅《我愛秋香》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楓葉千枝復(fù)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魚玄機《江陵愁望寄子安》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李白《夜泊牛渚懷古》山中望籬東楓樹有懷成都 陸游五門西角紅樓下,一樹丹楓馬上...
關(guān)于楓葉飄落的詩句
10.楓葉,為秋時最美,她,以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磨礪,裝點了漫山秋景瑰麗;她,以片片楓葉片片情,承接著贊美的詩句,可知道它內(nèi)心凄涼的,卻又無幾。 11.天的長城因漫山火紅的楓葉聲名遠播,它們扎根于巖石的縫隙,遒勁有力,像點燃的野火般在長城內(nèi)外蔓延,染紅了長城,也染紅了蕭索落寞的秋天。不同于一般植物的濃濃綠意,楓樹...
冬天的詩句關(guān)于楓葉
關(guān)于秋天楓葉的詩句_百度文庫 \/link?url=9tSfb07mHD-HGwU-3XRuZ8krSgnn0Wi7jk8TP9xV2Dhc3TTkPWVSqtdko4TjR9LUz0MSwgQ72_oeGyLV4uPyG4D2PEUZ4ND9kH0kog-nyWG 7.關(guān)于冬季落葉的詩句 1,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唐代:孔紹安《落葉》。 翻譯:秋氣早來,樹葉飄落,令人心驚;凋零之情就如同這遠客的遭...
描寫秋天樹葉顏色的詩句(有關(guān)霜葉的古詩詞)
秋末冬初,秋葉經(jīng)過秋霜的侵襲后,色紅如血,燦若朝霞,十分瑰麗。古人面對霜葉,多吟詩填詞詠之,或抒情,或言志,或繪景,均給人以大美的感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好是經(jīng)霜葉,紅于帶露花”、“秋色何時來,萬里霜林丹”...滿川霜葉勝春花,有關(guān)霜葉的古詩詞,領(lǐng)略那絢麗多...
相關(guān)評說:
湟源縣定位: ______ 1. 秋原被蘭葉,春渚漲桃花.--《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柳宗元 解釋:... --《寓意詩五首》白居易 4. 解釋:一日成了灰燼,葉子也沒有什么遺憾的了. 5. 在天...
湟源縣定位: ______ 1、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 出自元代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釋義: 夜雨一點...
湟源縣定位: ______ 1.葉子長久地生長在樹的心中 只是因為在尋找適當(dāng)?shù)募竟?jié)而已 枝干孕育出嫩牙 嫩牙長出一片片新綠 那是樹的心經(jīng)過嚴(yán)冬的洗禮后 向世界證明葉子還是和自己在一起的 2.葉子,是不會飛翔的翅膀 翅膀,是落在天上的葉子 3.三目先生詠葉的詩句 ...
湟源縣定位: ______ 1.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九歌》2.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3.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陶淵明《擬古》4.葉密鳥飛礙,風(fēng)輕花落遲. 蕭綱《折楊柳》 5.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柳惲《搗衣詩》6.山僧不解數(shù)甲子,一葉落知...
湟源縣定位: ______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賞析】 詩歌通過詩人的感情傾向,以楓林為主景,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艷麗的山林秋色圖.遠上秋山的石頭小路,首先給讀者一個遠視.山路的頂...
湟源縣定位: ______ 落葉 唐__修睦 雨過閑田地,重重落葉紅.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fēng). 幾處隨流水,河邊亂暮空. 只應(yīng)松自立,而不與君同. 水龍吟 落葉 作者:【王沂孫】 年代:【宋】 體裁:【詞】 曉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國凄涼早.蕭蕭漸積,紛紛猶...
湟源縣定位: ______ 葉和風(fēng) 風(fēng)帶著葉子, 葉在風(fēng)中飄. 風(fēng)停了, 葉就落了地. 葉就像孩子離開了母親, 獨自面對困境. 聽著行人的腳步, 看著輪回的晝夜, 忍著烈日的照射, 受著雨露的滋潤. 當(dāng)自己學(xué)會堅強時, 葉明白了風(fēng)的意思.
湟源縣定位: ______ 1.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fēng)》)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nóng)》) 4.常恐秋節(jié)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
湟源縣定位: ______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情. 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黃葉古祠寒雨積,清山荒冢白云多.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jīng)宿鸞鳳. (李清照)
湟源縣定位: ______ 泰戈爾: 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風(fēng)》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長信秋詞五首(其一)》唐·王昌齡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訪袁信庵(袁可立孫)即次其見投韻》清·田蘭芳 梧桐秋葉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