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九十而半百是什么意思?
原句是“行百里者半九十”
出處:《戰(zhàn)國策·秦策五》。
意思:是說,走一百里路的人,要把走了九十里只當做才走了一半。它有兩層含義:一是說明一件事往往越到快結(jié)束時越難做,不可掉以輕心;二是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要把100里路走完90里當作只走了一半來看待,才不會功虧一簣。
原文:虧功一簣,未成丘山。鑿井九階,不次水澤。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濟濡其尾。故曰時乎,時不再來。終終始始,是謂君子。
作者介紹: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xué)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xué)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1]
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而立、不惑、豆蔻、弱冠、古稀都代表什么年齡?
而立——30歲,不惑——40歲,豆蔻——13歲(形容女孩子),弱冠——20歲(形容男子),古稀——70歲。解析如下:1、而立、不惑,出自《論語·為政篇》:“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距。”2、豆蔻,出自杜牧《贈別》詩:“娉娉...
90歲叫什么之年的稱呼呢?
古代年齡稱謂:10歲以下黃口,10歲稱為髻年,13-14歲稱為豆蔻年華,15歲稱為及笄之年,16歲稱為碧玉年華,30歲稱為半老徐娘,20歲稱為弱冠,30歲稱為而立之年,40歲稱為不惑之年,50歲稱為知命之年、半百,60歲稱為花甲,70歲稱為古稀,80歲稱為杖朝之年,80-90稱為耄耋之年。有關(guān)詞語...
我國古代對于年齡有很多獨特的稱呼,其中滿一百歲被稱為什么?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shù)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漢時戴圣所輯的《禮記·曲記篇》:"人生十年曰幼,學(xué);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頤。"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
九十歲的雅稱是什么?
九十歲的雅稱包括“鮐背之年”和“耄耋之年”。其中,“耄耋”一詞用于形容八、九十歲的人,“耄”代表大約八十到九十歲,“耋”則指七十歲。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用來尊稱年紀較大的人。而“鮐背之年”是九十歲的別稱,源自一種魚,其背部的斑紋類似于老人皮膚上的皺紋。此外,九十歲還可以稱作“...
半百的意思半百的意思是什么
半百的詞語解釋是:半百bànbǎi。(1)五十(多指年齡)。半百的詞語解釋是:半百bànbǎi。(1)五十(多指年齡)。拼音是:bànbǎi。注音是:ㄅㄢ_ㄅㄞˇ。詞性是:數(shù)詞。結(jié)構(gòu)是:半(獨體結(jié)構(gòu))百(上下結(jié)構(gòu))。半百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一、引證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nèi)容...
...五十”、“六十”、“七十”、“八、九十”、“一百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八十、九十耄耋,百年曰期頤 三十而立:三十歲時,人當自立,這個立,原意是立身的意思,所謂立身,就是丈夫有棲身之所,有所業(yè)。而不是立志的意思!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歲,應(yīng)該業(yè)有所成,不...
古代對不同年齡的代稱是什么??
不惑:人到四十稱“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時已掌握知識,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論語�6�1為政》:“四十而不惑”。知命:本意指認識天命。《論語�6�1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為五十歲之代稱,又稱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花甲:古人用...
古代關(guān)于年齡的說法都是什么意思?
學(xué)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學(xué)習(xí)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了解的知識。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jù)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
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80歲都怎么稱呼?
不管幾十歲的男的 你都稱呼為帥哥 ,這就是最好 。
70歲是古稀,80、 90、 100 稱什么 ?
杖朝之年 [ zhàng cháo zhī nián ] 年齡的代稱,指男子80歲,意思是年過八十就可以允許撐著拐杖入朝。出處:《禮記·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鄉(xiāng),七十杖于國,八十杖于朝。”翻譯:年過五十可以在家拄拐杖,六十可以在鄉(xiāng)拄拐杖,七十可以在國中柱拐杖,八十老人可以在朝上拄拐杖。【9...
相關(guān)評說:
榆林市對中: ______ 解釋;意為行程一百里,走了九十里才算完成了一半. 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也說明最后百分之十的路程,要占全部付出的百分之五十. 險峻的最后十里,到的人少,而世界上奇?zhèn)ス妍惖娘L(fēng)景,都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正在所謂"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十里才是最關(guān)鍵的十里,堅持走過來就成功了. 給我采納吧O(∩_∩)O哈哈~
榆林市對中: ______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愈要認真對待.常用以勉勵人做事要善始善終.
榆林市對中: ______ 形容半途而廢,也有勸誡做事認真,一定要持之以恒的意思.
榆林市對中: ______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的下句是:小狐汔濟濡其尾.故曰時乎,時不再來.終終始始,是謂君子. 出自:《贈元發(fā)弟放言》 作者:黃庭堅 朝代:宋代 原文: 虧功一簣,未成丘山. 鑿井九階,不次水澤. 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濟濡其尾. ...
榆林市對中: ______[答案] “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行百里路,走了九十里,也只是走了一半;深層含義是說,干事情越接近完成時越艱難、越關(guān)鍵.大的不說,就拿現(xiàn)在學(xué)生讀書來說.很多人開始的時候總是雄心壯志,宏圖遠大,可 是隨著時間的進行,慢慢...
榆林市對中: ______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拼音: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釋義: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認真對待.來源: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示例:持堅無術(shù),末路蹉跎,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彪之謂也.--《北史·韓麒麟等傳論》
榆林市對中: ______ 應(yīng)該是”半九十“ 一段一百里的路,一半人走了九十里路之后放棄,表示普通人缺乏毅力. 影帝某次出訪,好像以其他意思說過這句話,翻譯也很專業(yè)地以首長言下之意解釋,一時成為美談.
榆林市對中: ______ 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行程一百里,走了九十里才算完成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也說明要完成最后百分之十的工程,卻要花費百分之五十的工作量.
榆林市對中: ______ 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行程一百里,走了九十里才算完成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也說明要完成最后百分之十的工程,卻要花費百分之五十的工作量.
榆林市對中: ______ 行百里者半九十.——《戰(zhàn)國策·秦策五》 [解讀]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這句話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階段越難完成. 人生路,競技途.這個說的很直白,意思是人生是一條競爭的道路. 合起來就是,人生是一條充滿競爭的道路,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