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大山美景的詩句(七首別致的兩岸青山詩詞)
1. 《長相思·游西湖》,康與之
南高峰、北高峰通常是煙雨朦朧,特別是在春天。這煙雨朦朧,帶給人們的是無盡的愁緒。很多詩詞就抓住南北高峰的這一特點來寫,宋代詩人康與之的《長相思·游西湖》便是這樣,特別是想到當初在西湖的相逢: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煙靄中。
春來愁殺儂。
郎意濃,妾意濃。
油壁車輕郎馬驄,相逢九里松。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煙靄中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煙靄中。春來愁殺儂”,南有高峰,北也高峰,兩峰之間,一片湖光鎖在煙靄迷蒙之中。春天來了,面對美好的湖光山色,愁緒萬千種。為什么憂愁呢?
“郎意濃,妾意濃。油壁車輕郎馬驄,相逢九里松”,“油壁車輕郎馬驄”這一句中有個典故:《蘇小小歌》云:“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jié)同心?西陵松柏下”。所以,整句的意思是,郎的情意濃濃,妾也情意濃濃,妾坐油壁香車,郎騎青驄寶馬,還記得不,是在九里松初次相逢。
以南高峰和北高峰的煙靄來引出憂愁,實在是神來之筆:因為身處西湖,看到南高峰是一片霧靄沉沉;回頭看北高峰,還是一片煙波迷茫。這當然引起人們無盡的愁緒!
2. 《相思令·吳山青》,林逋
而宋代詩人林逋筆下的吳山越山,則不是因為霧靄引出愁緒,而是因為人在錢塘江上走,吳山越山相對送迎而引出的離愁別恨。吳山和越山就像人一樣送別我們,自然而然讓我們想起分離。他在《相思令·吳山青》中寫到:
吳山青,越山青,
兩岸青山相送迎,爭忍有離情?
君淚盈,妾淚盈,
羅帶同心結(jié)未成,江邊潮已平。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爭忍有離情”,青翠的吳山和越山聳立在錢塘江的北岸和南岸,兩兩相對,隔江呼應(yīng),卻是不懂戀人分別的愁緒。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jié)未成,江邊潮已平”,離別的人兒雙雙熱淚盈眶,“羅帶同心結(jié)未成”,兩人相愛卻沒辦法在一起。“江邊潮已平”,錢江潮過后水面已經(jīng)恢復(fù)平靜了,實際是指兩個沒辦法在一起的人的心冷了。
詞中的“吳山越山”,以民歌中常見的復(fù)沓形式 ,以回旋往復(fù)、一唱三嘆的節(jié)奏和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托為一個女子聲口,抒寫了她因愛情生活受到破壞,被迫與心上人在江邊訣別的悲懷。
3. 《西湖竹枝歌九首其一》,楊維楨
還是寫南高峰和北高峰,這回是寫南北高峰的云雨,而云雨帶來的愁緒,更甚于霧靄帶來的愁緒。元代詩人楊維楨在《西湖竹枝歌九首其一》中寫到:
勸郎莫上南高峰,勸郎莫上北高峰。
南高峰云北高雨,云雨相催愁殺儂。
南高峰云北高雨
勸你不要上那南邊的高峰,勸你不要上那北邊的高峰;南邊的高峰上有濃濃的云朵,北邊的高峰上有朦朧的細雨;那云和雨相互催生會使你更加憂愁。
這首詩將陰雨天對人心情的影響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至于有什么憂愁,詩中沒有明說,但一個“郎”字,則暗示是情愁。心里已經(jīng)有了情愁,再加上北高峰陰雨天氣的影響,那是愁上加愁了!
4. 《朝中措·吳山相對越山青》,吳文英
宋代著名詞人吳文英,則將“吳山越山”的男女之情,擴展到朋友之情,借用“吳山越山”之青,是隱居的好地方,表達對友人的規(guī)勸,希望他能急流勇退。他在《朝中措·吳山相對越山青》中寫到:
吳山相對越山青。湘水一春平。
粉字情深題葉,紅波香染浮萍。
朝云暮雨,玉壺塵世,金屋瑤京。
晚雨西陵潮訊,沙鷗不似身輕。
吳山相對越山青
“吳山相對越山青。湘水一春平”,吳越兩地緊相鄰,山山對望可以互見對方山上的青碧。詞人感嘆,長江自湘順流而下,一江春水平鋪東流入海,真是好一幅寫意山水畫卷啊!并且那湘水也還是好友的故鄉(xiāng)呢。
“粉字情深題葉,紅波香染浮萍”, “粉字”句化用“紅葉題詩”典故,此言有一位癡情女,用象征情的粉紅色胭脂題了相思字在綠葉上面,并且將它投入水中希望送到愛人的手里,因此使水中的浮萍也沾染了胭脂的香澤。這表明趙梅壑家鄉(xiāng)有一位女子戀著他。
“晚雨西陵潮訊,沙鷗不似身輕”,你看那晚雨正在催促著西陵邊的大潮加速急退,它似在催促你也需盡早離開這繁華地,去過那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所謂‘急流催勇退’是也。這樣你就可以無官一身輕,甚至可以與自由飛翔的沙鷗媲美。
5. 《長相思》,汪元量
如果真正在吳山或越山隱居,也未必會“無官一身輕”,你身是隱了,但心呢?也隱了嗎?特別是國破家亡。南宋末年的詩人汪元量在《長相思》就表達了這種愁緒:
吳山深。越山深。
空谷佳人金玉音。有誰知此心。
夜沈沈。漏沈沈。
閑卻梅花一曲琴。月高松竹林。
吳山深。越山深
“吳山深。越山深”,當你真正隱居于此的時候,面對國破家亡,其實是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空谷佳人金玉音。有誰知此心”,是一種“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渴望和無奈。
“夜沈沈。漏沈沈”,心也沉沉。“閑卻梅花一曲琴”,一個“閑”字,字里行間,透露的是一種無力之感。“月高松竹林”,是一種“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無奈。
宋亡,有太多文人雅士痛苦!
6. 《長相思·南高峰》,袁正真
詞人袁正真,本為南宋宮女。公元1276年,元軍破臨安,太后乞降。帝后三宮三千多人遷北上元都。當時詞人汪元量三次上書,求為道士而返回江南。在其辭別元都將要南行之際,南宋舊宮人為之餞行,并賦詩相送。袁正真這首詞即作于此時。全詞為:
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云淡濃。
湖山圖畫中。
采芙容,小小紅船西復(fù)東。
相思無路通。
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云淡濃
“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云淡濃”,愁也是時淡時濃。“湖山圖畫中”,以“山”連及“湖”,再以“湖”字暗逗下片,上承下轉(zhuǎn),出乎自然。所以有“采芙容,小小紅船西復(fù)東”。
“相思無路通”,尋其所思,覓其所愛,東尋西覓而不可得。令人陷入無限的傷懷和幽恨之中。“無路通”三個字,使其陷深深地絕望之中。對于“無望”和相思兩情感。對于也曾是“日夜思家歸不得”的汪元量來說,不僅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定會喚起深深的同情和強烈的共鳴。
這里借“男女相思”之情,表達了家國之恨,故土之思!
7. 《長相思·吳山秋》,章麗貞
這首詞也是宋代宮人之作,為章麗貞。表達的也是國破家亡,身為囚徒的痛苦之情。這首《長相思·吳山秋》表達了更為明顯,毫無隱飾:
吳山秋。越山秋。吳越兩山相對愁。
長江不盡流。
風(fēng)颼颼。雨颼颼。萬里歸人空白頭。
南冠泣楚囚。
吳山秋。越山秋。吳越兩山相對愁
“吳山秋。越山秋。吳越兩山相對愁”,由“秋”入“愁”,是詩詞的常用手法,況且是“吳越兩山相對愁”,真是愁上加愁!“長江不盡流”,愁也不盡,這跟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一致的。
“風(fēng)颼颼。雨颼颼”,真是“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萬里歸人空白頭”,只能白白的白頭,歸人仍在萬里之外,仍不得歸。“南冠泣楚囚”,一群囚徒相互哭泣,徒增無奈!
中華***再也不能重現(xiàn)“建康之恥”了,切記切記!
贊美大山的詩句
贊美大山的詩句匯總?cè)缦?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___杜甫《望岳》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___蘇軾《題西林壁》3、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___李白《望廬山瀑布》4、人間萬事,毫發(fā)常重泰山輕。___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5、泰山不要...
描寫山水之美的詩句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7.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6. 比喻山水美人更美的詩句 1、朦朧的遠山,籠罩著一層輕紗,影影綽綽,在飄渺的云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就像是幾筆淡墨,抹在藍色的天邊。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大地何其廣袤,...
感嘆山水美好的詩句
7.有哪些關(guān)于贊美山水好風(fēng)景的詩句 1、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4、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5、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
青綠山水詞句 形容山水綠的詩句
5:峰巒疊嶂,碧水如鏡,青山浮水,倒影翩翩,兩岸景色猶如百里畫廊.6: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4.描寫山水的詞語、句子、詩句有關(guān)山水風(fēng)光的詩句1、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描寫大山的詩句
李白的《望天門山》則以詩人的豪放筆觸,展現(xiàn)了一幅壯麗的江景:“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自此回。”兩岸的青山相對而出,孤帆在日邊緩緩而來,這種壯麗的景象讓人感受到了自然的壯闊與詩人的豪情。楊萬里的《曉行望云山》則以清晨的視角,描繪了一幅寧靜的山景:“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形容大山的詩句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泰山 張岱 正氣蒼茫在,敢為山水觀?陽明無洞壑,深厚去峰巒.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盤.危襟坐輿筍,知怖不知歡...
關(guān)于青山的詩句
7.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宿建德江\/孟浩然 8.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次北固山下\/王灣 9.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李白 10.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鷺洲。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11.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絕句二首\/杜甫 12.荷笠?guī)标枺嗌姜殮w遠。送靈澈...
關(guān)于山和海的美麗詩句
5.要有關(guān)山和海的詩詞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早發(fā)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以過萬重山。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獨坐敬亭山》 李...
描寫山水風(fēng)光的古詩整首的
滿堂的空靈蒼翠如可掃,赤城的霞氣和蒼梧的嵐煙,仿佛可從畫中飄浮而出。洞庭瀟湘的美景意境深遠,我之情意隨著三江七澤之水而回返往復(fù)。那洶涌的波濤要流向何處?而江海上孤舟一去而無歸日。船上的征帆不動亦不旋,好像隨風(fēng)漂落至天邊。我心搖目斷,逸興難盡。不知何時此舟才可到海中三仙山?
關(guān)于祖國山河的唯美詩句(83條)
四十五、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王灣《次北固山下》 四十六、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 四十七、湘江兩岸花木深,美人不見愁人心。——盧仝《有所思》 四十八、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佚名《木蘭詩\/木蘭辭》 四十九、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居易《...
相關(guān)評說:
天鎮(zhèn)縣車削: ______ 飲酒 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是陶淵明棄官歸隱后陸續(xù)寫成的一組五言古詩,為酒后即興之作,大多直抒胸臆,...
天鎮(zhèn)縣車削: ______ 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還.
天鎮(zhèn)縣車削: ______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注釋] 1. 西林:西林寺,在現(xiàn)在江西省的廬山上.這首詩是題在寺里墻壁上的. 2. 緣:因為. 3. 此山:指的是廬山. [簡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
天鎮(zhèn)縣車削: ______ 1、《望岳》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翻譯: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2、《題西林壁》宋代:蘇軾 橫...
天鎮(zhèn)縣車削: ______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天鎮(zhèn)縣車削: ______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天鎮(zhèn)縣車削: ______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自己身在山中,被群峰所妖嬈,開不清楚廬山的全部
天鎮(zhèn)縣車削: ______ 好句: 露出云層的群山似島嶼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懸浮著. 周圍的大山像一幅五顏六色的花布. 山浪峰濤,層層疊疊. 大山黑蒼蒼沒邊沒沿,刀削斧砍般的崖頭頂天立地. 起伏的黃土山頭,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濤. 龍山頭,像一座大墓似的聳立在夜色中. 峽江兩岸的山直起直落,高得讓人頭暈. 幽幽的深谷顯的駭人的清靜和陰冷. 山溝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樣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鋪的大廣場. 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隱若現(xiàn),日落西山,余光橫照.
天鎮(zhèn)縣車削: ______ 廬山: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西湖: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天鎮(zhèn)縣車削: ______ 山有雄壯的風(fēng)采,山也有樸素的品格.山豪邁,山也俊秀.奇險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溫柔是山,呼嘯是山.山,時而鬼斧神工,時而又平淡無奇.山的性格是剛強的,不懼怕任何壓力,但平素卻顯得和藹慈祥,文質(zhì)彬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