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即將返回,在軌六個月身體會發(fā)生哪些變化?
按照既定規(guī)劃,神舟十三號將于4月中旬返回,屆時翟志剛、葉光富和王亞平三位航天員將乘坐返回艙于東風著陸場返回地球。
而就在前幾天,神舟十四號首發(fā)以及備份航天員名單已經(jīng)確定,還是跟以往一樣,在臨近火箭發(fā)射之前,乘組名單暫時還不會公布,大家還需要在等待一段時間。
我們知道,在距離地面393公里左右空間站所處的位置,是一種高真空、強輻射和微重力的環(huán)境。空間站能夠解決強輻射和高真空的問題,但微重力恰恰是建造空間站的目的。因此對在軌飛行的三位航天員影響最大的就是微重力,6個月的時間足以讓航天員的身體發(fā)生很大的變化。
在太空停留6個月之后,航天員的身高會發(fā)生明顯變化,他們會長高3%左右。因為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脊柱不像在地面那樣受擠壓,椎間盤和脊椎周圍的肌腱和韌帶處于放松狀態(tài),身高也就增加了。
不過你也不要羨慕航天員們,他們身高上的這種變化,在返回地球之后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而且在恢復過程中,脊椎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根據(jù)國際空間站的相關數(shù)據(jù),一半以上的宇航員從太空返回之后,背部或者頸部出現(xiàn)過問題。執(zhí)行過長期太空任務返回地球后的第一年,宇航員患椎間盤突出的概率比正常人高4倍。
因此在軌6個月的三位航天員,它們在空間站時的身高會變高,但在返回地球之后會恢復原狀,而且會伴隨不同程度的脊椎疼痛,這種疼痛甚至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緩解。
在空間站里,為了適應微重力環(huán)境,航天員身體的體液會重新分配,他們的體液會流失,血液體積會減少20%左右。這個過程是無法阻止的,航天員只能通過 體育 鍛煉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損失。
從神舟十三號三位航天員傳回的視頻畫面中可以看出,他們的面部比在地球上明顯“胖了”很多,這其實就是體液重新分配的一個過程。當身體里的血液等適應微重力環(huán)境后,這種面部“發(fā)胖”會有所緩解。
不僅如此,航天員在軌六個月之后返回地球時,已經(jīng)在太空中萎縮的心臟肌肉突然承受了額外的負荷,在重力作用下,向頭部泵送的可用血液會比在太空少。當航天員直立時,會感覺頭疼、眩暈,嚴重時甚至暈厥。
這種現(xiàn)象有一個名稱,叫做“直立不耐癥”,回想神舟十二號返回地面時的場景,三位航天員從出艙到轉(zhuǎn)運抵達北京,一直都是坐臥位,而且被工作人員抬著走,這并非他們耍大牌,而是他們站起來很可能會暈倒。
因此神舟十三號三位航天員,在軌六個月之后返回地球時,肯定會出現(xiàn)“直立不耐癥”的癥狀,屆時他們也只能被抬著走。
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航天員的骨骼肌不再需要持續(xù)保持拉伸狀態(tài),它會自動萎縮。航天員站立時,后背或者腿部的肌肉也不再需要對抗重力,這些肌肉都會變得弱小。
而且他們在移動位置或者挪動物體時,也不需要太大的力氣,身體上很多部位的肌肉都得不到有效使用,這會讓肌肉組織出現(xiàn)萎縮。
數(shù)據(jù)顯示,航天員進入太空之后,5 11天內(nèi)就會失去20%的肌肉。這也是神十三乘務組每天都會進行力量訓練的原因,他們只能通過鍛煉來讓肌肉組織保持運動。
空間站的健身配備能讓航天員的四頭肌、二頭肌、三頭肌、胸肌等主動肌得到鍛煉。但是那些用來穩(wěn)定姿勢用的肌肉很難得到長時間的有效刺激,這些肌肉組織的萎縮在所難免。
因此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返回地球后,肌肉組織相比六個月前會有所萎縮,部分肌肉的力量不如從前。不過通過鍛煉之后,都可以恢復到之前的水平。
骨骼的生長需要外力的刺激,當肌肉收縮或者擴張時,骨骼受到擠壓或扭轉(zhuǎn)應力,這會刺激骨組織的生長,以降低骨折風險。
但在空間站微重力環(huán)境下,航天員的骨骼不再受到這樣的刺激,骨骼也不需要對抗重力,這會導致他們每個月流失1.5%的骨組織,尤其是骨盆和下脊柱的骨組織流失最嚴重。
而且,骨骼流失的礦物質(zhì)有很多被身體重新吸收了,導致血鈣濃度增加,軟組織更容易鈣化,有可能導致腎結(jié)石。航天員在軌一個月流失的骨質(zhì),相當于一位老年人在地面上一年的流失量。
對抗骨骼流失的方法主要還是鍛煉,讓骨骼肌保持足夠刺激。航天食品多添加一些對應的微量元素,補充維生素D等,都可以緩解骨質(zhì)的流失。
因此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在軌六個月之后,骨質(zhì)流失是無法避免的,他們返回地球后由于骨質(zhì)比較疏松,不能做劇烈運動,否則會發(fā)生骨折。
國外航空航天組織對約300名宇航員進行過視力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執(zhí)行過長期太空任務的宇航員中,有60%的宇航員出現(xiàn)視力下降的情況。
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航天員身體里的體液會轉(zhuǎn)移,影響腦脊液、顱腔和眼血管,導致顱內(nèi)壓和眼壓升高,這會讓航天員的視力下降。好在當航天員返回地球之后,這種視力變化會得到恢復。
文章開頭說空間站能夠解決太空強輻射的問題,這一點是肯定的,否則航天員暴露在宇宙輻射中是沒辦法執(zhí)行任務的。
太陽輻射和來自外太空的高能宇宙射線,雖然不會直接照射到航天員身上,但它們與空間站外殼碰撞時,也會釋放出大量的次級粒子,進入空間站的生活區(qū),對航天員造成傷害。
根據(jù)國際空間站的數(shù)據(jù),在軌執(zhí)行任務的宇航員每天接受的輻射量為0.7到1毫希沃特,在軌飛行六個月受到的輻射,相當于在地球上60年。
所以說,神舟十三號三位航天員,在軌飛行6個月時間里,遭受的輻射比較多,這對他們身體的傷害是很大的。
在空間站里的生活與在地面上完全不同,空間站每90分鐘環(huán)繞地球飛行一圈,也就是說空間站里的航天員一天內(nèi)要經(jīng)歷16次晝夜交替,這對他們生物鐘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
在空間站微重力環(huán)境下,航天員睡覺時沒有地面上那種“躺下”的舒適感,身體很難放松。再加上空間站通風系統(tǒng)以及其他設備工作時發(fā)出的噪音的影響,航天員的睡眠跟在地面上是沒法比的。
通常情況下,一個人免疫力的下降跟壓力、睡眠不足、孤獨、輻射以及飲食不良等因素有關,而空間站的航天員可以說集齊了這些因素,他們的免疫系統(tǒng)很可能會出現(xiàn)紊亂的情況。
因此在軌六個月之后的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返回地面后比升空之前更容易感染疾病,身體素質(zhì)也更加脆弱,因為他們免疫功能比較紊亂。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的付出是巨大的,他們在軌六個月以后的身體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這些都是太空微重力、強輻射等造成的。
正因為身體上的這些變化,航天員返回地面后通常要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恢復治療和療養(yǎng),直到他們恢復到之前的狀態(tài),才能回到正常生活、工作和日常訓練當中。
按照空間站此前的規(guī)劃,我國今年將組織實施6次飛行任務,5月份將進入空間站工程的建造階段,我們還要相繼發(fā)射2個空間站實驗艙、2艘載人飛船、兩艘貨運飛船,再將6名航天員送入空間站。
另外,根據(j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的介紹,今年年底前,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兩個乘組將“會師”太空,我國空間站將實現(xiàn)首次“在軌輪換”。
在這些多個“首次”任務實施之前,我們先要迎接神舟十三號三位航天員返回地球,他們在軌六個月所付出的辛苦是巨大的,在此向他們致敬!
3名航天員將乘神十三太空出差6個月,此次他們肩負著怎樣的使命?_百度...
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或許我們都會認識很多人,也會經(jīng)歷很多事情,有的人有的事都會慢慢教會我們成長。每個人在自己的工作當中,或許我們都會有自己的工作,同時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付出,努力拼搏,努力的完成自己的使命。我們有相關消息了解到,有三名航天員即將乘神舟13太空出差六個月,對于他們來...
即將回家的神舟十三號,都解鎖了哪些新成就?
驗證了航天員在軌駐留六個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shù)為了讓航天員在太空中能夠自如的生活,空間站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適宜的生存環(huán)境,并配備有多種專業(yè)系統(tǒng),如環(huán)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tǒng),多樣化的醫(yī)學監(jiān)測手段等,來全方位的對航天員的身體進行評估。航天員們在工作之余,還首次在太空中跨年,同時還參加了元旦京...
神舟十三號將返回地球!神舟十四號已待命6個月,有什么目的?
在神舟十三號航天員收拾東西準備返回之際,地面上的搜救力量也在做著充分的準備。目前,動員誓師大會已經(jīng)在東風著陸場舉行,全體搜救人員在實地開展了第三次全系統(tǒng)綜合演練,確保可以在第一時間找到神舟十三號。與此同時,地面上的神舟十四號也已經(jīng)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待命了6個月,早在神舟十三號發(fā)射之初就...
神舟十三號將進入返回準備階段!在軌180天,航天員經(jīng)歷了什么?-
自去年十月中旬飛上太空以來,神舟十三號的3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已經(jīng)在中國空間站上度過了長達5個多月的時間,這是中國航天員在太空中待得最久的一次,上一次的神舟十二號為3個月。從下周開始,神舟十三號的三位航天員終于要進入返回地球的準備階段!此前,三次飛上太空的聶海勝(神六...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回家有哪些步驟?
據(jù)央視新聞 消息,神舟十三號3名航天員已在空間站工作生活了6個月,按計劃,他們將在軌工作生活180天左右,如今已進入了“回家”倒計時。目前,神舟十三號乘組已做好飛船撤離前的各項準備,東風著陸場及工程相關系統(tǒng)正在開展迎接航天員返回的各項準備。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
美宇航員傻眼!超期服役6個月,計劃搭俄飛船返航,還能回來嗎?
盡管航天員們可以通過鍛煉的方式,減緩身體退化,但在地球軌道上停留的時間越長,對人體的影響就越大。所以一般情況下,航天員們會在空間站上執(zhí)行6個月的任務,然后再返回地球調(diào)整一段身體,再繼續(xù)進入國際空間站。馬克·范德黑原計劃只用執(zhí)行長達6個月的任務,就返回地球。但是在此期間,俄羅斯拍攝了一...
神十三航天員將進入返回準備階段
神十三航天員將進入返回準備階段。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自2021年10月發(fā)射升空以來,已經(jīng)完成了多項重要任務,包括太空科學實驗、空間站建設等。如今,隨著預定任務的圓滿完成,神十三航天員將開始進入返回準備階段,這標志著他們即將結(jié)束這次太空之旅,返回地球家園。在返回準備階段,航天員們需要進行一系列的...
神十三航天員將進入返回準備階段,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信息?
神十三航天員將進入返回準備階段,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信息?他們在出發(fā)前有很多資料要整理,包括天舟三號上的那些包和各種產(chǎn)品,神舟十四號之后可能要一個多月才能再上來,所以要提前把這些產(chǎn)品和設備都放好。另外,從天上帶回樣品,這些也需要提前規(guī)劃。據(jù)介紹,目前,神舟十三號乘組三名航天員的身體...
神舟13號航天員是哪三位
2022年4月16日,該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標志著飛行任務圓滿成功。神舟十三號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shù)驗證階段的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該階段的最后一次。航天員乘組在軌駐留了六個月。這次圓滿成功的飛行任務意味著空間站關鍵技術(shù)驗證階段任務的完成,中國空間站即將進入建造階段。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
神舟十三號四月返回地球,他們要提前做哪些準備?會面臨哪些挑戰(zhàn)_百度...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神州十三號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方案, 飛船只需要在天上轉(zhuǎn)幾個小時就可以進入返回軌道了 ,這樣不僅縮短了航天員的等待時間,還增加了航天員的舒適性。 這次長達6個月的航天任務,三位航天員不僅做了很多有趣的實驗,身體也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 如今臨近“回家”之日,他們要提前做好哪些準備?又將面臨哪...
相關評說:
金川區(qū)張緊: ______ 神舟十二號什么時候返回地球神舟十二號什么時候返回地球,3個月就要過去了,3位航天員即將回到地球.神舟十二號的返回一共分為4個階段.回到地面的航天員會先進...
金川區(qū)張緊: ______ 1、神舟飛船是中國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達到或優(yōu)于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shù)的飛船.2、神舟號飛船是采用三艙一段,即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和附加...
金川區(qū)張緊: ______ 神舟13半夜發(fā)射有幾個原因:發(fā)射時機必須保證飛船在整個運行期間盡可能地受到垂直陽光的照射.在滿足太陽能電池帆板的充能需求的同時,還要盡可能的避免太陽光輻...
金川區(qū)張緊: ______ 6個月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空間站建造階段第二次飛行任務,也是該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任務主要目的為:配合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與核心艙的交會對接和轉(zhuǎn)位,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完成空間站艙內(nèi)外設備及空間應用任務相關設施設備的安裝和調(diào)試;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shù)試驗;進行日常維護維修等相關工作.神舟十四號任務期間,將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gòu)型的太空空間站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