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魏忠賢若不死, 明朝不亡, 他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談?wù)撈鹞褐屹t,肯定大家的第一反應(yīng),這是明朝二百多年的神一般存在的奇葩人物,但是明熹宗在自己臨死前,曾專門囑咐他的弟弟朱由檢(后來的崇禎)說,魏忠賢此人“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明熹宗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時刻對魏忠賢給予很高的評價,雖然摻雜著個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意識到了魏忠賢在處理“大事”方面,特別是在維護大局、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的問題上的清醒和果決。
但是平心而論,魏忠賢為了鞏固個人的權(quán)勢,也由其黨同伐異、歹毒殘忍的罪惡一面,但是從他曾經(jīng)力排眾議、大膽的起用遼陽戰(zhàn)敗后遭受讒言的熊廷弼,拋開了私怨、違心推薦孫承宗、趙南星、等一批直臣能臣等許多方面,可以看出來,魏忠賢還是心系大明江山的。在他主政期間,國內(nèi)形勢基本良好,遼東局勢也算平穩(wěn),就此而論還是應(yīng)該被認同和肯定的。
綜上所述,看來魏忠賢也不是史書上記載里的無惡不作大奸臣,而大家都應(yīng)該知道,明朝亡于崇禎皇帝手上,崇禎皇帝上臺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魏忠賢給干掉了,而歷史中大奸臣魏忠賢都死了,為什么明朝還會滅亡?其實明朝的滅亡,亡于流寇,歸根結(jié)底,是亡于東林黨。大家可以查查,天啟皇帝在位時候,也就一次小小的民變,很快就平息,而到了崇禎帝后期,那可不叫民變了,直接是造反叛亂了,參反的人太多啦,李自成,高迎祥,張獻忠,闖王,闖將,闖塌天,簡直是無奇不有。那么,為什么天啟帝在世時侯,魏忠賢亂政那么的厲害,人民大眾卻不造反,而到了崇禎后期卻有那么多人造反,兩個皇帝相比,天啟帝是愛木工,疏離朝政,而崇禎卻是既不貪財,也不好色,每天工作10個小時,堪稱勞模皇帝。可見魏忠賢并非是禍害明朝之臣。
那么魏忠賢到底貪不貪,答案肯定是貪!但是魏忠賢還是辦實事的,大家也都知道,萬歷朝張居正時工商業(yè)得到迅速發(fā)展,而所謂資本主義萌芽就是在那個時期出現(xiàn)的,魏忠賢上臺后,有一項政策就是收工商稅,而且是加大力的收工商稅,為什么要收?因為朝廷沒錢,當時為了打遼東后金,國家邊防和軍隊是要錢的,魏忠賢通過大力的征收工商稅使得邊防的錢,得以著落,而且天啟皇帝時期國庫的錢還是逐步逐步增加的。而在魏忠賢倒臺后,東林黨上臺后,情況就變了。
東林黨上臺后,為了自己的利益,不讓皇帝征收工商稅,而皇帝說沒錢要征稅的時候,他們就會正言道“朝廷焉能與民爭利”,舉個例子來說:天啟帝時期江南光茶稅一項就有20萬兩進賬,而到了崇禎帝時期連十萬兩都收不上來。那么不征收工商稅,軍費哪里來?這一筆稅就算在窮苦百姓的頭上了,而且東林黨后來還取消了礦稅。那么煤老板不交稅,資本家也不交稅,每年守著一畝三分地的窮苦大眾連年加稅,而且東林黨們還取消了各地的驛館,使得很多的人,失去了工作,李自成就在其中。所以看看為什么天啟帝蘇州發(fā)生民變,而陜西那里的貧苦之地卻沒有,就是因為蘇州那邊的人有很多資本家,而魏忠賢的政策觸犯了他們的利益,就發(fā)生了小小的民變,說白就是商變。
而在貧苦陜西那邊,魏忠賢并沒有加那些農(nóng)民的稅。大家都有飯吃,誰去造反?那么有人可能會說,崇禎皇帝那是遇到了小冰河時期。試問哪朝哪代沒有災(zāi)難?為什么天啟皇帝時期沒人反,到了崇禎皇帝時期造反的人就那么多?退一萬步說,都小冰河時期了,農(nóng)業(yè)已經(jīng)大幅度減產(chǎn),為什么東林黨還是往農(nóng)民頭上加稅,而從不收資本家的稅?看來東林黨并不是真的清廉。
清朝入關(guān)時,東林黨從不妥協(xié)?而就是因為他們的不妥協(xié),偏頗的使明朝喪失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當時的楊嗣昌說攘外必先安內(nèi),和后金談判周旋,先盡全力把流寇剿滅了再說,隨后一幫子東林黨人說什么天朝安能屈服于蠻夷之類的話語,可見明朝不是東林黨弄沒的是誰?而當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時候,崇禎帝撞鐘,文武百官沒一人覲見的,最后唯一一個陪在崇禎帝身邊的人,卻只有王承恩一個人!
在崇禎自殺殉國前,太監(jiān)曹化淳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后,崇禎終于領(lǐng)會到天啟皇帝臨終前,特意強調(diào)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卻無力回天的崇禎在精神上徹底崩潰了。收葬了魏忠賢遺骸,算是他對魏忠賢價值和功績的重新肯定,也是對自己十七年執(zhí)政生涯的全盤否定。
而崇禎在死前說過,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這句話說的很對,崇禎皇帝的大臣有兩類,一類是 *** ,一類是王八蛋,魏忠賢執(zhí)政的時候關(guān)寧防線得以組建,袁崇煥、孫承宗,滿桂,祖大壽得以重用,但是魏忠賢死后,,袁崇煥被殺,孫承宗被罷。有人說魏忠賢整過孫承宗,但是不管怎么說,魏忠賢在的時候?qū)O承宗下去了還能起來,而魏忠賢死后,孫承宗下去就起不來了。耳聽為虛,眼見才為實,不管歷史把魏忠賢說的再怎么 *** ,明朝最起碼不是亡在他手上的,而把東林黨吹的那么偉大,其實明朝就是亡在他們手上。
既然如此,史書中為什么要損魏忠賢而吹東林黨呢?因為寫歷史的都是文人,他們才不會把他們的同類寫的連個太監(jiān)都不如,但是事實就是如此,無法更改。
相關(guān)評說:
淮陽縣雙滑: ______ 不好說.崇禎打破了一個舊的平衡卻沒能建立起新的平衡,當時攀附魏忠賢的人太多了,不能都殺掉或者罷官,所以明朝君臣不能一心互相猜忌,導致最后亡國.如果魏在或許會好一些,至少還有一個平衡.不過根子爛了,社會風氣差,也好不到哪里去!
淮陽縣雙滑: ______ 魏忠賢必殺,畢竟那時候閹黨勢力已經(jīng)很厲害了. 袁崇煥實在是他自己確實錯太多了,擅自殺害毛文鳳這個奇才,最主要的是皇太極打到都城,重振都急了,他還不緊不慢的,甚至皇太極走后他還申請進入都城,他可是帶兵的啊皇帝當然怕 最主要是那時候自然災(zāi)害嚴重,農(nóng)民一波一波反,朝廷壓根管不住,天要亡崇癥,,唉
淮陽縣雙滑: ______ 明熹宗朱由校,著名的“木匠皇帝”,木工活兒很好,長期不理朝政,外有宦官魏忠賢把持朝政,內(nèi)有奶娘客氏把持宮闈,與皇帝關(guān)系不清,成人每天仍要奶娘陪侍.
淮陽縣雙滑: ______ 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原名李進忠.由才人王氏復(fù)姓,出任秉筆太監(jiān)后,改名魏忠賢.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jiān),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檢繼位后,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余黨亦被肅清.
淮陽縣雙滑: ______ 是的,很重要: 魏忠賢雖然有很多缺點,但是他整體上對明朝、對皇帝還是很忠心的,他在世的時候宦官集團和東林集團相互制衡,使得明朝政局整體穩(wěn)定,對外戰(zhàn)爭也取得一系列勝利.但是他死后,東林集團一家獨大,最后將明朝帶向滅亡.
淮陽縣雙滑: ______ 有一句話叫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魏忠賢雖然罪該萬死,但是骨子里還是忠于皇帝的.他依靠皇帝才能作威作福,所以他不會叛國的.
淮陽縣雙滑: ______ 1、秦檜-輕于鴻毛秦檜在南宋朝廷內(nèi)屬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 加上曾殺死永歷帝、明朝皇族、大臣等,故他的行為應(yīng)被視為“漢奸”.4、魏忠賢-...
淮陽縣雙滑: ______ 明思宗朱由檢(1611-1644),生于立春日,父朱常洛,母劉氏.崇禎為朱常洛第五... 明朝處于內(nèi)亂、外患、地方勢力割據(jù)、龐大的文官集團把持朝政,整個明帝國可謂內(nèi)...
淮陽縣雙滑: ______ 因為他是太監(jiān),中國自古儒家當?shù)?士族大族是不會承認太監(jiān)當皇帝的.沒有士族的支持政權(quán)很難建立.在輿論上也不能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