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真的給李白脫靴了嗎?
高力士為李白脫靴的故事(還有一個國忠磨墨),在歷史上流傳很廣。不過,我認(rèn)為,這肯定是一個瞎編出來的故事。為什么這么說呢?
1.李白沒有讓力士脫靴的可能性。
各種關(guān)于力士脫靴的故事版本,都把李白塑造成一個放蕩不羈,傲視權(quán)貴,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但李白真是這樣的人嗎?顯然不是的。
李白有曠世的才華,但是,李白并沒有因為他有超越古今的才華感到高興,他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都是當(dāng)官。為了當(dāng)官,他曾寫出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這樣拍一個姓韓的刺史馬屁這樣的詩句。
最后,好不容易唐玄宗把他召進宮去,要封他當(dāng)官。這時候,他已經(jīng)42歲了,在古代基本上將步入老年了。他非常興奮,又寫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樣的詩句。李白能寫出這樣的詩句,說明李白相當(dāng)珍惜當(dāng)官的機會。他既然很珍惜當(dāng)官的機會,斷然不會輕易地得罪高力士,還在唐玄宗與楊貴妃面前脫靴放肆。
有人可能會說,最初的時候,李白是很珍惜的。但是因為唐玄宗只是把李白當(dāng)吟詩作賦的玩伴,因此李白不高興,才鬧出喝醉酒放肆這一出。
但是,要說到唐玄宗對李白并不給予實質(zhì)任用,我覺得這是怪不得唐玄宗的。為什么呢?其一,李白本來就是以寫詩出名的,其它也沒見他干過什么。唐玄宗不讓他寫詩給音樂配詞又讓他干什么?其二,李白入宮以后,究竟給唐玄宗提過什么建議呢?那時候是天寶初年,各種矛盾堆積,即將爆發(fā)安史之亂。李白要是對時事有清醒的認(rèn)識,他就應(yīng)該針對性地給唐玄宗提些意見。但是他啥事也沒做呀,這讓唐玄宗怎么用他呢?
再說,李白為了當(dāng)官,實在是費盡心機的。后來,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他甚至前往投奔永王李璘,還寫下了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詩句。李璘是一個糊涂王爺,并沒有打仗能力,而且還不聽唐肅宗調(diào)度。但是李白居然投奔他,而且還贊成他偏安到東南去的想法。(否則,李白也不會寫他要像東晉的謝安、謝石那樣了)。
一個糊涂王爺,李白都要投奔,還一個勁兒夸他,只能說明李白很在乎當(dāng)官。由此可見,李白絕不會得罪高力士這樣的權(quán)貴。
2.李白沒有讓力士脫靴的事實根據(jù)。
其一,李白讓力士脫靴的事,最早記載在李浚的《松窗雜錄》這本筆記小說里。但是《松窗雜錄》一開始就寫錯了。里面寫李白是開元中進宮的,但是據(jù)史料記載,李白是天寶初年進宮的。顯然,編造的痕跡太重。
其二,稍后的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也記錄了這件事。但是,里面先寫唐玄宗一看到李白,就神氣高朗,軒軒然若霞舉,上不覺忘萬乘之尊,顯然,是一副李白超級粉絲的樣子。但是李白出去后,唐玄宗的表現(xiàn)卻很奇怪,上指白謂力士曰:此人固窮相。對李白進行諷刺挖苦。這前后態(tài)度轉(zhuǎn)變實在太大。
再說了,這種皇宮里面的事情,如果正史中沒有記載,野史筆記又是如何得來的呢?肯定只能以訛傳訛。
其三,范傳正在《唐左拾遺翰林學(xué)士李公新墓碑》中特別記載了,李白和高力士的關(guān)系非常好,兩人把臂言歡。既然如此,李白為啥還要用力士脫靴來羞辱高力士呢?哪里又有高力士挑撥楊貴妃,讒陷李白之類的事情呢?
3.為什么力士脫靴這樣的故事會流傳下來?
力士脫靴集中表現(xiàn)了古代讀書人的兩面性:既想擠上仕途,在官場上有所作為,大展宏圖。同時又蔑視權(quán)貴,清高傲世。再加上李白的詩歌中,多次表現(xiàn)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這樣的思想,因此,文人們也就想象出來李白讓力士脫靴的典故,借別人之事,澆自己心中塊壘。
李白醉酒得高力士脫靴遭罷官
應(yīng)景之作,在李白是毫不費事,正象在一旁侍候的高力士說的:“放屁還沒有這樣快!”李隆基看了詩很高興,賜飲。李白借酒,叫高力士為他脫靴,加以奚落。高力士是大太監(jiān),天子稱他為兄,諸王稱他為翁,駙馬、宰相還要稱他一聲公公,何等神氣,怎能吃李白這一套,靴是給他脫 了,但從此記恨在心。...
李白曾叫誰幫他脫鞋子
李白曾叫高力士幫他脫鞋子。出處:李白經(jīng)常參加宮廷宴會,他極度蔑視權(quán)貴,并不把皇帝和皇帝身邊有權(quán)有勢的人放在眼里。 有一次,他在宮中喝醉了,竟伸出了腳,要求身旁的宦官高力士幫他脫掉靴子,高力士一時不知所措,只得給李白脫下靴子。
高力士為李白脫靴的典故從何而來,真實性有多大?
首先我們知道,李白是唐朝古詩的巔峰人物,李白這個名字不僅代表著他藝術(shù)的高峰,也是代表著大唐文化的巔峰,李白這個人物流傳于世,不僅是因為他的詩文飄逸瀟灑,他為人風(fēng)流率性的性格,也是大家熱衷的話題。所有歷史上有不少人寫過,唐太宗身邊的紅人高力士曾經(jīng)為李白脫靴,表示對李白的尊重和敬仰,這段...
李白讓誰脫靴子,讓誰給他磨墨
這個故事反映了李白不畏權(quán)貴、傲岸不羈的性格特點。他不愿意屈從于權(quán)貴,甚至不懼與權(quán)臣作對。同時,這也顯示了他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熱愛和執(zhí)著,為了創(chuàng)作不惜讓高力士脫靴子、讓侍女磨墨。也有一些歷史學(xué)家認(rèn)為這個故事并不真實。他們認(rèn)為,高力士作為一個宦官,不可能為李白脫靴子,而且李白在官場中也沒有受到...
李白為什么能夠讓高力士給他脫靴?“力士脫靴”真有其事嗎?
高力士為李白脫靴的故事,廣泛流傳于歷史的篇章。然而,我認(rèn)為這只是一個編造的故事。何以言此?首論李白,他的形象在故事中被塑造為一個不拘禮法,傲視權(quán)貴之人。然而,李白并非如此。他有曠世才華,卻對當(dāng)官有著深深的渴望。為了官職,他甚至寫出“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的詩句,拍一個...
高力士給李白脫靴的故事
“給我把鞋脫了!”高力士平時作威作福搞慣了,沒想到李白會來個突然襲擊。在完全沒有心理準(zhǔn)備的情況下,高力士當(dāng)慣奴才的膝蓋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給李白把靴子脫了。這一次,李白可給那些受高力士欺負(fù)的人出了口氣,就連千百年后的人們聽到這個故事也覺得痛快呢。
高力士為李白脫靴的典故從何而來?它的真實性又有多大?
可能是《酉陽雜》的作者段從民間或某些文人那里聽來的傳聞,記錄了高力士為李白脫靴的故事。在酉陽雜雜的敘述中,很明顯李白不是完人,而是一個有點玩世不恭的書生。這個故事流傳的越來越廣,漸漸的又添加了更多的東西,楊貴妃成了《松窗雜記》中故事的主角之一。高力士雖然是宦官,但他真的很厲害。
力士脫靴他人評述
力士脫靴的故事源自李浚的《松窗雜錄》和段成式的《酉陽雜俎》。這兩本著作中都提到了關(guān)于力士為李白脫靴的情節(jié)。然而,這些故事的真實性值得質(zhì)疑。根據(jù)李浚的記載,時間背景為“開元中”,但“開元”共二十九年,“中”意指時間的中間,大致在十四、五年左右。然而,貴妃在開元二十四年被冊封,因此在...
為李白脫靴研墨的人是誰
李白讓楊貴妃磨墨,高力士脫靴是因為作詩找靈感。天寶初年,唐玄宗剛寵楊玉環(huán)(楊貴妃)時,李白結(jié)識了賀知章。賀知章將李白引薦給唐玄宗,皇帝見了李白的詩也贊嘆不已,就在金鑾殿上召見李白。一天晚上,唐玄宗帶著他的寵妃楊玉環(huán),乘月色觀賞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貴牡丹。興慶湖畔,他們漫步長堤,身后是...
國學(xué)典故——高力士脫靴
一次,皇帝急需李白起草重要詔書,李白借酒后狀態(tài)提出請求。他要求在非正式場合寫作,皇帝同意后,李白巧妙地利用機會,對身邊的寵臣高力士說:“我的鞋太緊,需要換雙便鞋。”高力士雖不滿,但在皇帝默許下,不得不為李白脫靴。這個舉動讓李白得以小小地教訓(xùn)了高力士,但也為自己招致了后者的怨恨。李白...
相關(guān)評說:
黃岡市自由: ______ 高力士為李白脫靴的故事: 天寶初年,李白來到長安,有人把他推薦給唐玄宗,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他,封他為供奉翰林,要他在宮在寫詩作文. 有一天宮中牡丹盛開,...
黃岡市自由: ______ 李白作詩時楊貴妃為他捧硯臺,大宦官高力士給他脫掉靴子,足以見得唐明皇時期李白在宮廷中是多么受歡迎,他的性格是多么放蕩不羈,不屈權(quán)貴.李白雖然仕途坎坷,但是他的名氣和詩才是聞...
黃岡市自由: ______ 高力士脫靴 楊貴妃研磨 以下摘自百度 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是李白狂傲的自喻,他在長安做了三年的翰林.一次陪皇室踏青,群山,瑤臺,蘭天,白云,春風(fēng)逗得他詩興大發(fā),揮筆寫下“云想衣裳花思容,春風(fēng)拂欄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
黃岡市自由: ______ 《南陵別兒童入京》中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
黃岡市自由: ______ 有,在玄宗天寶年間經(jīng)道士吳筠舉薦,入翰林.后因酒后放蕩讓高力士為其脫靴,在朝中無法容身遂游去.
黃岡市自由: ______ 磨杵成針李白從小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還在他5歲的時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開始搖頭晃腦地大聲背誦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兩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把書...
黃岡市自由: ______ 李白.
黃岡市自由: ______ 生平梗概: 李白(七0一~七六二),字太白,出生在碎葉(唐朝時設(shè)北庭都護府管轄,今哈薩克境內(nèi)),生于唐武后大足元年,卒于肅宗寶應(yīng)元年,年六十二歲.大約五...
黃岡市自由: ______ 小巧玲瓏 我猜應(yīng)該是
黃岡市自由: ______ 一天,渤海國使者呈入番書,文字非草非隸非篆,跡異形奇體變,滿朝大臣,均不能識.玄宗怒道:“堂堂天朝,濟濟多官,如何一紙番書,竟無人能識其一字!不知書中是何言語,怎生批答?可不被小邦恥笑耶!”眾皆汗顏,正為難間,玄宗想到李白,即召入宮,李白卻識得番文,宣誦如流.玄宗大悅,即命李白亦用番字,草一副詔.李白欲借此機會奚落高力士,乞請高力士為他脫靴.玄宗笑諾,遂傳入高力士.高力士一直是玄宗身邊最親近之人,官封冠軍大將軍、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渤海郡公,權(quán)勢熏天,怎肯受此窘辱,只因玄宗有旨,不便違慢,沒奈何忍氣吞聲,遵旨而行.李白非常欣慰,遂草就答書,遣歸番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