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于志向的文言文
1. 急
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歐陽修的《伶官傳序》諸葛亮《誡外生書》《孟子•告子下》《呂氏春秋•誠廉》諸葛亮《出師表》呂 坤《 *** 語•應務》呂蒙《破窯賦》《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 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伶官傳序》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
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綿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受益。”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憐人也哉!作《伶官傳》。諸葛亮《誡外生書》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宋)呂蒙正《破窯賦》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雞翼大,飛不如鳥。
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文章蓋世,孔子尚困于陳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釣于渭水。
盜跖年長,不是善良之輩;顏回命短,實非兇惡之徒。堯舜至圣,卻生不肖之子;瞽叟頑呆,反生大圣之兒。
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為齊國首相;孔明居臥草廬,能作蜀漢軍師。
韓信無縛雞之力,封為漢朝大將;馮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無封;李廣有射虎之威,終身不第。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卻有河山萬里。
滿腹經綸,白發(fā)不第;才疏學淺,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后貧,有先貧而后富。
蛟龍未遇,潛身于魚蝦之間;君子失時,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
昔時也,余在洛陽。日投僧院,夜宿寒窯,布衣不能遮其體,淡粥不能充其饑;上人憎,下人厭,皆言余之賤也。
余曰:“非吾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余及第登科,官至極品,位列三公。
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出則壯士執(zhí)鞭,入則佳人捧秧袂。
思衣則有綾羅錦緞,思食則有山珍海味。上人寵,下人擁,人皆仰慕,言余之貴也。
余曰:“非吾貴也,乃時也,運也,命也。”蓋人生在世,富貴不可捧,貧賤不可欺。
此乃天地循環(huán),終而復始者也。孟子 告子下 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曰:"禮重。
""色與禮孰重?"曰:"禮重。"曰:"以禮食,則饑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則不得妻;不親迎,則得妻,--必以禮乎?"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樓。金重于羽者,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取食之重者與禮之經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應之曰:"兄之臂而奪之食,則得食;不則不得食,--則將之乎?逾東家墻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將摟之乎?" 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孟子曰:"然。
""交聞文王十尺,湯九盡,今交九尺四寸以長,食粟而已,如何則可?"曰:"奚有于是?亦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勝一匹雛,則為無力人矣。
今日舉百鈞,則為有力人矣。然則舉烏獲之任,是亦為烏獲而已矣。
今曰舉百鈞,則為有力人矣。然則舉烏獲之任,是變?yōu)闉醌@而已矣。
夫人豈以不勝為患哉?弗為耳。徐行后長者謂之弟,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
夫徐行者,豈人所不能哉?所不為也。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子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之行,是堯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誦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見于鄒君,可以假館,愿留而受業(yè)于門。"曰:"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人病不求耳。
子歸而求之,有馀師。" 公孫導問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詩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固哉,高叟之為《詩》也!有人于此,越人關弓而射之,則已談笑。
2. 關于志向的文言文
<;勸學>>,學不可以已!
<<;愚公移山>>
<<;師說>>
<<;愛蓮說>>
<<;為學>>
<<;陋室銘>>
======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
3. 關于志向和自強的古文
《四知》譯文 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賢明就派人征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多次升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
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里,王密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為什么呢?”王密說:“夜里沒有人知道。”
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銀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來楊震調動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見。
他的子子孫孫常吃蔬菜,步行出門,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長的人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業(yè),楊震不答應,說:“讓后代被稱作清官的子孫,把這個饋贈給他們,不也很優(yōu)厚嗎?” 《聞雞起舞》譯文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鉆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
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后,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fā),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tǒng)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 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后,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于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繼續(xù)前進。
《古文二則》 一. 知識積累 1.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涉獵 祖逖 即更刮目相待 2. 填空題。
司馬光 時期 家 家,他花費19年時間主持編纂了歷史巨著《 》是繼《春秋左傳》之后,我國又一部 體通史。 3.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卿今當涂掌事 (2)蒙辭以軍中多務 (3)但當涉獵 (4)即更刮目相待 (5)蹴琨覺 (6)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 (7)自相魚肉 (8)人思自奮 4. 翻譯句子。 (1)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2)遺民既遭殘賊 (3)大王誠能命將出師 二. 強化閱讀 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 5~10題。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祖逛北伐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薄,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浴祭酒。進居京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音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秋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選者統(tǒng)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吳。”
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逛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謀,市三千匹,不給艷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棍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盾進。
5.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 (1)蒙辭以軍中多務。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3)中夜聞雞鳴,蹴琨覺。
(4)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6. 第一則古文的篇名為“孫權勸學”,你認為文中重點刻畫的人物形象是孫權嗎?為什么? 7. 呂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魯肅是吳國有名的謀士,但后來魯肅為何愿意跟他“結友”? 8. 據歷史所記載,祖逖率軍北伐后,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結合課文,談談他如何體現出一代名將的膽識。 9. 課文中有些語句已濃縮為成語,試著把它們寫出來,并用它們各造一個句子。
10. 讀讀這二則故事,你有什么啟示? 三. 鏈接課外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題。 聞雞起舞 逖性豁蕩,不修儀檢,年十四五猶未知書,諸兄每憂之。
……后乃博覽書記,該涉古 今,往來京師,見者謂逖有贊世才具。僑居陽平。
年二十四。陽平辟察孝廉,司隸再辟舉秀才,皆不行。
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問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
因起舞。逖、琨并有英氣,每語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與足下當相避于中原耳。”
11. 給下列各詞中的“辟”字注音、解釋: 議論精辟 辟舉秀才 辟邪 辟邪說 12.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不修儀檢 贊世才具 每語世事 蹴琨覺曰 13. 據文意,解釋詞語。 荒雞 惡聲 14. 翻譯句子。
吾與足下當相避于中原耳 15. 填空題。 聞雞起 未雨綢 四海沸 一 而就 《古文二則》 一. 知識積累 1. 1. 略 2. 北宋、政治、史學、資治通鑒、編年體 3. (1)執(zhí)政(2)推辭(3)廣泛瀏覽(4)重。
4. 關于“志向”的詩句有哪些
1.《次韻賓旸齋中獨坐五首》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蟻潰金堤薄俗頹,圣門誰與嗣云來。
良難托諷追風雅,只可微辭紀定哀。
有志向能穿虎石,無疑今始悟蛇杯。
掀天氣焰吾嘗見,轉首空成一聚埃。
2.《中秋夜坐有懷》年代: 唐 作者: 馬戴
秋光動河漢,耿耿曙難分。
墮露垂叢藥,殘星間薄云。
心懸赤城嶠,志向 *** 君。
雁過海風起,蕭蕭時獨聞
3.《入秋游山賦詩略無闕日戲作五字七首識之以野》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吾才如蹇人,何計逐奔馬;吾文如丑女,惟藉粉黛假。
向來已歸休,畢志向林下。
塊然一愚公,初不系用舍。
國恩定難報,衰涕時一灑。
人本不勝天,豈復論眾寡。
4.《送邵瓜坡試湖南漕舉》年代: 宋 作者: 樂雷發(fā)
槐花匝路促湘行,閩賦唐詩舊擅聲。
有志向曾言國事,論心何止在科名。
畢方夜煽杭都火,大角秋纏蜀道兵。
莫作腐儒場屋話,瑯玕滿腹正須呈。
5.《和酬宋竹坡韻》年代: 元 作者: 郭鈺
寄詩問我山中事,性懶家貧一事無。
春甕酒香梅未落,午窗夢起鳥相呼。
舊來叔夜交游絕,老去文通筆硯枯。
鷗社共盟君未棄,何須馳志向伊吾?
志向的含義?
志向,指人們在某一方面決心有所作為的努力方向。具有不同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人有不同的志向。
5. 一句形容人志向各不同的文言文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出自《史記·陳涉世家》,又見《莊子·內篇·逍遙游》,意思是燕雀怎么能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出處:
《史記·卷三十六·陳涉世家》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勿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嘆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1-2]
【譯文】
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同別人一起被雇傭耕地。(有一天)陳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憤慨嘆息了很久,說:“如果(有朝一日我們誰)富貴了,可不要忘記老朋友啊。”雇工們笑著回答說:"你是個被雇傭耕地的人,哪來的富貴呢?" 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注釋】
少:年輕的時候。
嘗:曾經。
傭耕:被雇傭去給人耕地。傭,被雇傭勞動。
之:動詞,去、往。
與:介詞,和、同。
輟:停止。
壟(lǒng):田埂。
悵:失望。
恨:嘆恨。
悵恨:因失望而嘆恨。
茍:倘若,如果。
無:不要。
而:連詞,前一部分修飾后一部分,表示狀態(tài)。
應:回答。
若:代詞,你,指陳勝。
為:擔任。
太息:長嘆
嗟(jiē)乎:相當于感嘆詞“唉”。
安:怎么。
燕雀:麻雀,這里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鴻鵠:天鵝,這里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
《莊子·內篇·逍遙游》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kūn)……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
【譯文】
蟬與雀譏笑它說:“我從地面急速起飛,碰到樹枝就停下來,有時飛不到樹上去,就落在地上,為什么要那么費勁地高飛去南海呢?”到近郊野林去,帶上一日之糧就可以往返,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時間搗米準備干糧。到千里之外去,三個月以前就要準備糧食。這兩個小東西又知道什么呢?
6. 關于“奮斗、理想抱負”的文言文有哪些
1、桃花源記
魏晉: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間隔 一作:隔絕)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2、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大道之行也
先秦:佚名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4、長歌行
唐代:李白
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年。
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
枯枝無丑葉,涸水吐清泉。
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
桃李務青春,誰能貰白日。
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
金石猶銷鑠,風霜無久質。
畏落日月后,強歡歌與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5、念奴嬌·天南地北
元代:施耐庵
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絳綃籠雪,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tài),薄幸如何消得?
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只待金雞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離愁萬種,醉鄉(xiāng)一夜頭白。
立志逐夢用文言文怎么說
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平常的人怎么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源于這個故事有一個成語,即:投筆從戎。 4. 立志的古文名言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
《孔門師徒各言志》文言文及翻譯
”顏淵說:“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向孔子說:“愿意聽聽您的愿望。”孔子說:“(我的愿望是)讓年老的人得到安樂,讓朋友們相互信任,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通過這段文言文,我們可以看到孔門師徒之間關于志向的討論。孔子鼓勵...
少年懷志文言文
薛勤知道他有整治天下的大志向,感到驚異,認為他非同尋常。 1.《少年奇志》文言文的作者: 【南宋】范華,字尉宗,著有《后漢書》 2.《少年奇志》文言文表達的道理: 陳蕃欲“掃天下”的胸懷固然不錯,但錯的是他沒有意識到“掃天下”正是從“掃一屋”開始的,“掃天下”包含了“掃一屋”,而不“掃一屋”是...
心存高遠,立志的文言文
其次,立志,便是定立自己的志愿與目標。一個人若沒有遠大的志向和目標,就會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只沒有錨一樣,缺乏前進的動力和方向。立志是人生道路上重要的導航燈塔,指引我們不斷前行。文言文中的“立志”,可以理解為定志于心,決心堅定之意。只有立下堅定不移的志向,才能在遇到...
我的志向內容用文言文一句話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論語·公冶長》中的《論志向》的翻譯
翻譯:顏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你們何不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子路說:“我愿意把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拿出來與朋友共享,用壞也不抱怨。”顏淵說:“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說:“希望聽聽老師您的志向。”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人...
表現古人志趣的短文言文
5. 有關贊美古人情宜的文言文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聽。伯牙彈琴,志向在高山,鐘子期說:“妙呀!巍峨高大像...
用文言文寫一篇文章,自己的志向,至少300字, 能提供幾個句子也可以_百度...
帥哥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常以觀星為樂,因以為號焉。閑靜沉穩(wěn),謙虛內斂。好理科,專攻難題;每解一題,便怡然自得。居雜亂,父母知其如此,或厲聲而斥之;書籍滿室,無處下足。樸素節(jié)儉,曾不揮霍錢財。思維活躍,反抗權威;開朗樂觀,淡泊明志,宴如也。常上百度答題,以示才華。熱愛...
鴻鵠之志文言文翻譯?
陳勝年輕時,給人耕田種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來,走到田壟上,抑郁憤恨了許久,對伙伴們說:“要是誰將來富貴了,彼此都不要忘掉。”伙伴們笑著應聲問道:“你是被雇傭來耕田的,哪里來的富貴呢?”陳勝嘆息道:“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燕子、麻雀這些小鳥哪里能知道大雁和天鵝的志向。
古代文言文勵志
1. 中國古代文言文,關于勵志的文章,求全文 蘇軾的《留侯論》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
相關評說:
興安縣圓帶: ______[答案] 吾志且達
興安縣圓帶: ______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出自《史記·陳涉世家》,又見《莊子·內篇·逍遙游》,意思是燕雀怎么能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出處:《史記·卷三十六·陳涉世家》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
興安縣圓帶: ______[答案] 周敦頤的《愛蓮說》,表達了作者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尚的品格和堅貞的節(jié)操,委婉批評了是人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社會現實.
興安縣圓帶: ______[答案] 竹者中空無物,其實不然,內有薄膜,可粘笛孔,以優(yōu)其音.吹其中空,聲極低調.不求聲名之高,不騖大雅之堂.唯民是用足矣!吾心者,竹之心也!
興安縣圓帶: ______[答案] “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做事終究會成功. 漢朝光武帝曾說?:“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興安縣圓帶: ______ 1.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翻譯,閱讀答案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乃至被讒受貶...
興安縣圓帶: ______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是這句嗎?
興安縣圓帶: ______[答案] 古文《少年志存高遠》 又名 《爾輩亦鷹犬》 少年志存高遠:少年人有遠大的志向 爾輩亦鷹犬:你這種人和老鷹獵犬一樣 全文 昔有一少年,家貧甚,伐薪自食,夜則映月讀書.鄰村有富者,衣錦食肉,恒炫于眾.一日富者出獵,左右持弓,鷹犬羅后,...
興安縣圓帶: ______ 吾志且達
興安縣圓帶: ______ 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