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初中生的500的成語的比喻義和本義
高考成語積累
(1-50)
1、目無全牛:《莊子·養(yǎng)生主》中說,一個殺牛的人最初殺牛,眼睛看見的是整個的牛(全牛),三年以后,技術(shù)純熟了,動刀時只看到皮骨間隙,而看不到全牛。用來形容技藝已達到十分純熟的地步。本詞易誤用為貶義。
2、天花亂墜:現(xiàn)在用來比喻說話有聲有色,非常動聽(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實際的)。本詞只能用來形容說。
3、青梅竹馬:形容男女小時候天真無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間幼時的親密感情。
4、不刊之論:比喻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刊,古代指消除刻錯了的字;不刊,是說不可更改)。易誤用為貶義。
5、差強人意: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差(chā)稍微。 例:那幾幅畫都不怎么樣,只有這一幅梅花還~。
6、彈冠相慶:《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同也。”(彈冠,撣去帽子上的塵土準備做官)。后來用“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多用作貶義。使用時易弄錯感情色彩。
7、汗牛充棟:形容書籍極多(汗牛,用牛運輸,牛累得出汗;充棟,堆滿了屋子)。形容的對象僅指書。
8、明日黃花:蘇軾詩《九日次韻王鞏》中有“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陽節(jié)過后,菊花即將枯萎,便再也沒什么好玩賞的了。后來用“明日黃花”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此成語易被想當然地誤寫成“昨日黃花”。
9、深孚眾望: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眾人的信賴和尊重。易誤用成“不負眾望”。
10、重整旗鼓:指失敗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也可寫作“重振旗鼓”。此詞不能用作貶義。
11、信口雌黃:指不顧事實,隨口亂說。注意與“信口開河”區(qū)別開來,“信口開河”也有隨口亂說的意思,但“信口雌黃”詞義更重。
12、處心積慮:千方百計地盤算。多用貶義。
13、萬人空巷: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子里出來了,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不能誤解為“人們都集中在家里,故萬巷皆為空之意。
14、不謀而合:沒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完全一致。本詞應與“不約而同”也只能做狀語不能做謂語。
15、無可非議:沒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應與“無可厚非”區(qū)別開來,“無可厚非”意為不可以過分指責,表示雖有缺點,但是可以原諒。
16、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結(jié)論。使用時要注意主語不能是某一個人。
17、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徹說明問題,深中要害。(里,里頭;辟,透徹)。使用時要注意語境,不要隨便濫用。如:“他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很全面,可謂鞭辟入里。”這一句就因誤用成語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18、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注意本成語一般用來指看待別人取得的進步和成績。
19、不足為訓:訓,準則。不能當作典范或法則。如:“他這種做法實在不足為訓。”注意不能將這里的“訓”理解為“教訓”。
20、莘莘學子:眾多的學子。該詞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數(shù)量詞。
21、好(hào)整以暇:形容雖在繁忙之中,仍能嚴整有序,從容不迫。不能誤用作貶義。
22、仁者見仁:指對于同一問題,各人有各人的見解。本詞使用也要注意語境。如:“在要不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見仁,以便達成協(xié)議共識。”這句中的成語屬于誤用,在原則性的問題上當然不能“仁者見仁”,否則就不能“達成共識。”
23、曾幾何時:指時間過去沒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誤解為不久的將來。
25、附庸風雅:附庸,追隨;風雅,多指才學。為了裝點門面而結(jié)交名士,從事有關(guān)文化的活動。不能誤用作褒義。
26、含英咀華:咀,咀嚼;英、華,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琢磨和領(lǐng)會詩文的要點和精神。使用時注意本詞領(lǐng)會的對象。
27、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片言只語當做自己的話來說。多用作貶義。
28、無所不為:沒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壞事都干得出來。多用作貶義。
29、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也說升堂入室。
30、狗尾續(xù)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的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指文藝作品)本詞一般用作貶義。
31、休戚與共:休,歡樂;戚,憂愁。彼此間禍福互相關(guān)聯(lián)。注意不能將本詞與“息息相關(guān)”混淆,后者只比喻關(guān)系密切面無同甘共苦之義。
32、過猶不及:事情辦得過火,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不要錯誤地理解為做得太不夠了。
33、窮形盡相:原指描寫刻畫十分細致生動,現(xiàn)在也用來指丑態(tài)畢露。
34、貽笑大方:大方,有見識的內(nèi)行。讓內(nèi)行笑話。“大方”是理解本詞的關(guān)鍵。
35、數(shù)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來的情況或事物的本源。
36、鹿死誰手:以追逐野鹿比喻爭奪天下。“不知鹿死誰手”表示不知道誰能獲勝,現(xiàn)多用于比賽或競爭。
37、美輪美奐:形容新屋高大美觀,也形容裝飾、布置等美好漂亮。(輪,高大;奐,眾多。
38、爐火純青:比喻學問、技術(shù)或辦事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地步。
39、洛陽紙貴:晉代左思《三都賦》寫成以后,抄寫的人非常多,洛陽的紙都因此漲價了。指著作廣泛流傳,風行一時。
40、天馬行空:天馬,神馬。馬的奔馳如同騰空飛行。多比喻詩文、書法等氣勢豪放,不受拘束。
41、風聲鶴唳(lì):前秦苻堅領(lǐng)兵進攻東晉,大敗而逃,潰兵聽到風聲和鶴叫都疑心是追兵。形容驚慌疑懼。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42、馨(qìng)竹難書:罄,盡,空;竹,指竹簡。罄竹難書指即使把竹子用完了都寫不完。比喻事實(多指罪惡)很多,難以說完。例:“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難書。”
43、望穿秋水: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44、拋磚引玉:謙辭。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本詞只用于自謙。
45、炙手可熱:手一挨近就感覺熱,比喻氣焰很盛,權(quán)勢很大,炙,燒,烤。多含貶義。使用時要注意適用的對象。
46、屢試不爽:爽,差錯。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注意不能將詞義理解反了。
47、韋編三絕:語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連起來;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多次斷絕。形容讀書勤奮。
48、捉襟見肘:拉一下衣服就露出胳膊肘兒形容衣服破爛見。也比喻困難重重,應付不過來。
49、粉墨登場:化裝上臺演戲,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臺(含譏諷意)。
50、飲鴆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決目前困難而不顧嚴重后果。鴆,一種毒酒。
高考成語積累:常見成語辨析301例(51-100)
51、管窺蠡(lí)測:從竹管里看天,用瓢來量海水。比喻眼光狹窄,見識短淺。(貶義詞)
52、管中窺豹:通過竹管子的小孔來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塊斑紋。比喻只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時同“可見一斑”連用,比喻從觀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測全貌。
53、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點:涂上一點,表刪去。)
54、道路以目:形容百姓懾于暴政,在路上相見,不敢交談,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55、方興未艾:事物正在發(fā)展,一時不會終止。
56、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shù),常跟“陽春白雪”對舉。
57、亦步亦趨:比喻自己沒有主張,或為了討好,每件事順從別人,跟著人家走。多用作貶義詞。
58、不瘟不火:指戲曲表演非常沉穩(wěn),既不沉悶乏味,也不火爆。(注意使用的對象)
59、色厲內(nèi)荏(rěn):外表強硬而內(nèi)心怯懦,多用作貶義。
60、釜底抽薪:抽去鍋底下的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
61、東施效顰:比喻胡亂模仿,效果很壞。多用作貶義。
62、胸無城府:指為人坦率真誠,不用心機。(褒義詞)
63、大快朵頤:形容食物鮮美,吃得很滿意。(“朵”是動,“頤”是臉頰;“朵頤”指動腮幫進食。注意形容的對象。)
64、求全責備:苛責別人,要求完美無缺。
65、評頭論足:指無聊的人隨便談論婦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節(jié)上多方挑剔。多用作貶義。
66、醍醐(tíhú)灌頂:比喻灌輸智慧,使之從迷惑中醒悟或徹底覺悟。
67、目不識丁:形容人不識字,沒有文化。
68、一文不名:一個錢也沒有。(名:占有)
69、夙興夜寐: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勞。(褒義詞)
70、耳提面命:形容懇切地教導。多用于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生。(褒義詞)
71、耳濡目染:形容見得多聽得多了之后,無形之中受到影響。
72、耳熟能詳:聽的次數(shù)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
7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來。(在句子中使用時,不能與“笑”字重復。)
74、懸壺濟世:指行醫(yī)救助生靈,頌譽醫(yī)者救人于病痛。(壺,藥壺也。)
75、趨之若鶩:像鴨子一樣,成群地跑過去。多比喻許多人爭著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貶義詞)
76、越俎(zǔ)代庖:廚子不做飯,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過自己的職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廚子做飯。一般用來比喻超過自己的職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情。
77、不絕如縷: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兒就要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
78、匪夷所思:指言談行動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多用于貶義的語境中)
79、見異思遷:一看見不同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指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
80、功敗垂成:快要成功的時候,遭到失敗(含惋惜意)
81、異曲同工:不同的曲調(diào)演得同樣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辭章或言論同樣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樣的效果。
82、因人成事:指依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情。
83、每況愈下:指情況愈來愈壞。
84、始作俑者:比喻惡劣風氣的創(chuàng)始者。(貶義詞)
85、一團和氣:態(tài)度溫和,沒有原則。(多用作貶義)
86、曲高和寡:曲調(diào)高深,跟著唱的人很少,舊指知音難得,現(xiàn)比喻言論或藝術(shù)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賞的人很少。
87、聲名鵲起:形容名聲迅速提高。
88、罪不容誅:罪大惡極,處死都不能抵償。
89、改弦更張:琴聲不和諧,換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法。
90、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91、拒諫飾非:拒絕別人的規(guī)勸,掩飾自己的錯誤。(貶義詞)
92、不孚眾望:不使大家信服。不能理解為“不辜負大家的期望(不負眾望)”。
93、間(jiān)不容發(fā):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情勢極其危急。
94、下車伊始:指官吏初到任所。
95、妄自菲薄:過分看輕自己。
96、如坐春風: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風里。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不要望文生義)
97、自怨自艾:本義指悔恨自己的錯誤,自己改正。現(xiàn)在只指自己悔恨,不包括改正的意思。(艾:治理,懲治)
98、濫竽充數(shù):比喻沒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數(shù),或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東西里面充數(shù)。(貶義詞)
99、雪泥鴻爪:比喻往事遺留下的痕跡。
100、鳳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貴的人或事物。(褒義詞)
(101-150)
101、軒然大波:比喻大的糾紛或風潮,多指不好的影響。
102、沆瀣(hàng xiè)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jié)合在一起。(貶義詞)
103、人浮于事:工作人員的數(shù)目超過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用在貶義的語境中)。
104、口誦心惟:一面讀著,一面想它的意義和道理。(惟,也作“維”,思考)。
105、櫛(zhì)風沐雨:風梳頭,雨洗發(fā),形容奔波勞碌,不避風雨。(褒義詞)
106、東山再起:比喻失勢之后,重新恢復地位。(褒義詞)
107、尸位素餐:空占著職位,不做事而白吃飯。(貶義詞)
108、未雨綢繆:趁著天沒下雨,先修補房屋門窗。比喻事先做好準備。
109、葉公好龍:比喻說是愛好某事物,其實并不真愛好。(貶義詞)
110、滿目瘡(chuāng)痍: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創(chuàng)傷。形容遭受戰(zhàn)亂、災禍嚴重破壞的景況。(只能用來形容國土家園。)也說“瘡痍滿目”
111、破鏡重圓: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又團圓。
112、望其項背: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背脊,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否定式)
113、安土重遷:在一個地方住慣了,不肯輕易遷移。
114、閃爍其辭:形容說話吞吞吐吐,躲躲閃閃。(多用貶義詞)
115、微言大義:精微的語言和深奧的道理。
116、眾望所歸:眾人的信任,希望歸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賴,希望他擔任某項工作。
117、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輩的人怎樣做,下面的人學著怎樣做(多指不好的事)。
118、無稽之談:沒有根據(jù)的話。(貶義詞) 無稽:無從考查。
119、唾(tuò)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120、等量齊觀:不管事物間的差異,同等看待。(多用于對待事物)
121、焚膏繼晷(ɡuǐ):點燃燈燭來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力工作。(褒義詞)
122、禍起蕭墻:禍亂發(fā)生在家里。比喻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
123、三人成虎:比喻謠言或論傳一再反復,就有使人信以為真的可能。(不要望文生義,含貶義)
124、連篇累牘(dú):表示用篇幅過多,文辭過長。(多作貶義)
125、火中取栗(lì):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已上了大當,一無所得。
126、滿城風雨:形容事情傳遍各處,到處都在議論著(多指壞事)
127、久假(jiǎ)不歸:長期借去,不歸還。假,借也。
128、奇文共賞: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賞。現(xiàn)多指荒謬、錯誤的文章發(fā)表出來供大家識別和批判。
129、按圖索驥:按照圖像尋找好馬。比喻按照線索尋找,也比喻辦事機械、死板。
130、皮里陽秋:指藏在心里不說出來的言論。皮里:指內(nèi)心。陽秋:‘陽秋’即‘春秋’晉簡文帝(司馬昱)母鄭后名阿春,避諱‘春’字,改稱。《春秋》相傳為孔子編訂的魯國史記,對歷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貶而不直言,這種寫法稱為“春秋筆法”。指藏在心里不說出來的言論。這里用來代表‘批評’,因為相傳孔子修《春秋》,意含褒貶。
131、蔚然成風:形容一種事物逐漸發(fā)展、盛行,形成一種風氣。
132、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麗或景物非常優(yōu)美。
133、犯而不校(jiào):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注意不要望文生義)
134、聞過則喜: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錯誤就感到高興。形容虛心,對自己要求要嚴格。(注意不要望文生義)
135、毫發(fā)不爽:形容一點不差。毫,細毛,指極小的數(shù)量;爽,差錯,失誤。
136、樂不思蜀:蜀漢亡國后,后主劉禪被安置東魏國的都城洛陽。一天,司馬昭問他想不想念西蜀,他說“此間樂,不思蜀“。后來泛指樂而忘返(貶義詞)
137、蓬蓽(bì)生輝:謙辭,表示由于別人到自己家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非常光榮。(蓬蓽:蓬門蓽戶的省略)也說蓬蓽增輝。
138、敝帚自珍:破掃帚,自己當寶貝愛惜,比喻自己的東西雖不好,可是自己珍視。也說“敝帚千金”
139、安步當(dāng)車:慢慢地步行,就當是坐車。
140、空穴來風:有了洞穴才有風進來。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
141、行將就木:壽命已經(jīng)不長,快要進棺材了。]
142、如雷貫耳:形容人的名聲很大,久聞大名。
143、首當其沖: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不要按字面意思來理解)
144、輕諾寡信:隨便答應人,很少能守信用。(貶義詞)
145、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146、盲人瞎馬:《世說新語·排調(diào)》:“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比喻境況極端危險。
147、得隴(lǒng)望蜀:比喻貪得無厭。(貶義詞)
148、司空見慣: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了。
149、俯首貼耳:形容非常馴服恭順。(含貶義)也作“俯首帖耳”
150、慘淡經(jīng)營:形容苦費心力。(不要誤認為是貶義詞)也作“慘澹經(jīng)營”
(151-200)
151、老氣橫秋:形容人擺老資格,自認為了不起的樣子;也用來形容人沒有朝氣,暮氣沉沉的樣了。
152、欲蓋彌彰:想要掩蓋事實的真相,結(jié)果反而更加顯露出來(多指壞事)
153、簞食壺漿:古時老百姓用簞盛飯,用壺盛湯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后用來形容軍隊受歡迎的情況。
154、滿城風雨:形容事情傳遍各處,到處都在議論著(多指壞事)
155、大方之家:泛指見識廣博或?qū)W有專長的人。
156、如喪考妣:像死了父母一樣的傷心和著急。(含貶義)
157、置若罔聞:放在一邊兒不管,好像沒聽見一樣。
158、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成,反而喪失了原來的技能。(多用作貶義詞)
159、娓娓動聽:形容談論不倦或說話動聽。
160、韜光養(yǎng)晦:比喻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161、身體力行: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162、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應手,怎樣進行都很順利。也比喻辦事圓滑。(注意形容的對象是“做”,而不是“說”。)
163、如履薄水:像走在薄冰上一樣。形容做事極為小心謹慎。
164、膠柱鼓瑟:比喻固執(zhí)拘泥,不能變通。(貶義詞)
165、首鼠兩端:遲疑不決或動搖不定。
166、頤指氣使:不說話而用面部表情來示意。指有權(quán)勢的人隨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氣。(貶義詞)
167、不知所云:不知道說的是什么。指語言紊亂或空洞。(指的對象是說的那個人)。
168、養(yǎng)癰遺患:比喻姑息壞人壞事,結(jié)果受到禍害。
169、助紂為虐:比喻幫助壞人做壞事。(貶義詞)
170、名噪一時:名聲傳揚于一個時期,指名氣在一個時期內(nèi)引起轟動。
171、借箸代籌:比喻從旁為人出主意,計劃事情。
172、苦心孤詣:指費盡心苦心地鉆研,到了別人達不到的境地。(褒義詞)
173、嘆為觀止:贊嘆所見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174、高屋建瓴: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擋的形勢。
175、獨辟蹊徑:比喻獨創(chuàng)一種新風格或新方法。
176、莫須有:形容故意捏造的罪名。
177、條分縷析:形容剖析得深入細致,有條有理。
178、危言危行:講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179、深文周納:定罪名很苛刻,想盡方法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泛指不根據(jù)事實而牽強附會地妄加罪名。
180、暴虎馮河píng hé: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貶義詞)
181、沐猴而冠:比喻裝扮得像個人物,但實際并不像。(貶義詞)
182、無獨有偶:雖然罕見,但是不只一個,竟然還有一個可以成對兒。多用于貶義。
183、教猱jiāo náo升木:教猴子爬樹,比喻教唆壞人做壞事。(貶義詞)
184、聳人聽聞:指歪曲擔待無中生有的事實,或是夸大事實、歪曲事實的言詞。
185、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指壞人壞事)
186、相提并論: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
187、同日而語:同等看待,相提并論。多用于否定語氣。
188、不可理喻:不能夠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執(zhí)或蠻橫,不通情理。
189、不可思議: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190、一揮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動筆就寫成。多用于文學藝術(shù)(寫字、畫畫、作文等)方面。
191、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能完成。
192、無可非議:沒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言行合乎情理。
193、無可厚非:不可過分指摘,雖有缺點,但是可以原諒。
194、等量齊觀:不管事物間的差異,同等對待。
195、一視同仁:同樣對待,不分親疏厚薄。
196、不翼而飛:沒有翅膀卻能飛,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
197、不脛而走:沒有腿卻能跑,形容傳播迅速。
198、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
199、耿耿于懷:事情在心里,難以排解。
200、噤若寒蟬:形容不敢作聲。不能理解為“冷得不能出聲”。
(251-301)
251、出類拔萃:出,超過;類,同類;拔,超出,蘋,草叢生的樣子。形容品德、才能超出一般的人。
252、從善如登:表示做好事很不容易。
253、滄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谷子,表示非常的渺小。
254、滄海遺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遺漏。比喻埋沒人才或被埋沒的人才。
255、贍宮折桂:瞻宮,月宮;折桂,指人考中進士。舊時指人登科。
256、膛目結(jié)舌:瞪著眼睛說不出話。形容窘迫或驚呆的樣子。
257、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殃,災禍;池,護城河。比喻無緣無故受連累。
258、良莠不齊:良 善良,指好人; 莠,惡草,比喻壞人。指好人壞人都有,夾雜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品質(zhì)壞的人)。
259、誠惶誠恐:惶,害怕。原來是封建臣子對君王上奏的套語,表示尊敬、服從、又恐懼不安。現(xiàn)在用來形容尊敬、服從或不安的樣子。帶有貶義。
260、魑魅魍魎:傳說中的妖怪,現(xiàn)在用來比喻各種各樣的壞人。
261、充耳不聞:充,堵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存心不聽別人的話。
262、抽薪止沸:抽去鍋下的柴草來停止鍋里開水的沸騰,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同釜底抽薪(揚湯止沸:比喻方法不徹底。)
263、出水鞭蓉:原來比喻詩歌寫得清新,后來比喻女性的美麗。
264、晨鐘暮鼓:寺院里早晚用來報時的鐘鼓。后用來形容僧尼孤寂的生活,也有來比喻讓人警醒的語言。
265、礎(chǔ)潤知雨:屋的基石。看到基石濕潤就知道要下雨。比喻任何事物的發(fā)生都是有征兆的。
266、吹毛求疵:求,尋找;疵,小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錯誤。
267、春風化雨:能長養(yǎng)萬物的風和雨。后用來指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常用來稱頌師長的教誨。
268、春秋筆法:孔丘修訂《春秋》語句中含有褒貶。后人指文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文字為"春秋筆法"。
269、蹉跎歲月:蹉跎,時間白白過去。形容虛度光陰。
270、錯彩鏤金:錯,涂飾;摟,刻。涂繪五彩,雕刻金銀,裝飾的十分工麗。形容文學作品詞匯絢爛。
271、大而無當:雖然很大,但不實用。
272、大放厥詞:厥,其,代詞,他的。一在指大發(fā)議論,多是貶義。
273、椎心泣血:椎心,捶打胸脯;泣血,悲發(fā)得哭不出聲音,就象眼睛中要流淚一樣。形容悲痛到了極點。
274、唇亡齒寒: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關(guān)系密切,互相依存。
275、得魚忘筌:比喻達到目的后忘恩負義,背棄根本。
276、大腹便便:腹,肚子;便便,肥大的樣子。肚子肥大,多形容孕婦和剝削者。
277、大相徑庭:徑庭,相差很大。形容彼此相去很遠。
278、大巧若拙:真正靈巧的人,不自己炫耀,表面好象很笨拙。讀音zhuol
279、待價而沽:沽,出賣。等待高價出售。舊時比喻某些人等待時機出來作官。
280、戴月披星:形容早出歸,也形容不分晝夜地走路或在野外辛勤的勞作。
281、大方之家:指見多識廣,懂得大道理的人。
282、洞若觀火:形容觀察事物極其分明,就像看火一樣。
283、大快人心:使人們的心里非常痛快。常用以指壞人壞事受到應得的懲罰或打擊。
284、彈精竭慮:耗盡精力,費盡心思。竭,用盡;慮,思索。
285、多事之秋:秋,年歲,時候。事變很多的時期。形容國家不安定
286、咄咄逼人:咄咄,使人驚懼的聲音。原來形容說話傷人,令人難受。現(xiàn)在形容氣墊洶洶,盛氣凌人。也指形勢發(fā) 展很快,促使人努力趕上。
287、咄咄怪事:咄咄,嘆詞,表示驚詫。用來形容使人驚訝的怪事。
288、豆寇年華:舊時指女子十三、四歲為豆寇年華。
289、燈紅酒綠: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現(xiàn)多用貶義
100各個成語的本義和比喻義的解釋
掩耳盜鈴:本意:掩住耳朵偷鈴。寓意:自欺 欺人,企圖掩飾 掩蓋不了的真相。刻舟求劍:本意:行船時在船上刻上記號、了能找釜底抽薪:本意:把柴火從鍋底抽掉 比 喻義: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畫蛇添足:本意:畫蛇時給蛇添上腳 比喻義:做了多余的事 到在該處落水的劍。寓意:死守教條,
本義和成語義是什么意思?
本意就是 原本的含義,成語義就是它的比喻義
含有本義和喻意的30個成語
蕭墻,照壁,比喻內(nèi)部。 77. 濟濟(jǐ)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含有在一起。濟濟,眾多。 78. 集腋成裘:積少可以成多。 79. 計日程功:可以數(shù)著日子計算進度。形容在較短期間就可以成功。程,計算。 80. 間(jiān)不容發(fā):距離極近,中間不能放進一根頭發(fā)。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 81. 見微知著:見到...
成語比喻義和形容義的區(qū)別是什么?謝謝了
比喻義是指用一個詞的本義比喻另一事物,兩者之間有一定的相似點 比如成語:池魚籠鳥,意思是說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比喻受束縛而失去自由的人。形容義是指傳達一種觀念、印象或者是對某些事物特點以及性質(zhì)的了解。比如成語:富麗堂皇,就是形容房屋宏偉豪華,也形容詩文詞藻華麗。
成語是不是有本義丶比喻義丶引申義?幾個成語解釋一下,謝謝。
是的,成語有本義、比喻義和引申義。本義是成語最初的意義,相對固定。然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會有新的用法,就是引申義。比喻義是成語說的意思和一些社會現(xiàn)象很相似。比如“秀色可餐”,這一個成語它的本來意義是,風景秀麗,令人大快朵頤,想想有一口吃下去的沖動。它的引申義和比喻義是可以用來指人的...
成語的讀音和含義
2、本義:成語的本義是指成語本身所表達的意思,通常是由一些歷史事件、寓言故事等演變而來的。引申義:成語的引申義是指通過本義引申出來的意思,通常是由本義擴展或延伸而來的。3、比喻義:成語的比喻義是指通過比喻手法所表達的意思,通常是由一些具體的事物或形象來比喻抽象的概念或思想。反義詞:成語...
求20個成語的本義、喻義和引申義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守候在樹旁,等著撿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動地努力,存著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邯鄲學步: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yōu)點和本領(lǐng)也丟掉。 · 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
詞語的引申義和比喻義如何區(qū)分
前兩為比喻義,后兩為引申義比喻義是借用詞語的本義來比喻另一事物所產(chǎn)生的新的意義,有一個跳躍的感覺,由一事物變?yōu)榱硪皇挛铩I厦娴摹搬斪印币巡徽媸轻斪右晃?而指困難引申義是在本意的基礎(chǔ)上推演出來的,與本義還有源流上的關(guān)系,是線性發(fā)展的。這里的“頭”一個指開頭,一個指頭領(lǐng),依然是頭,沒有跳躍而是...
積累500個成語 包括字音和解釋
23.各行其事(是) 是,正確的.“其是”,自以為正確的.所以,這句成語含有貶義. 24.攻城掠(略)地掠、略二字都有“奪取”義,但奪取的對象不同:掠,奪取人、財、地;略,奪取土地. 25.固(故)步自封 故步,取自“邯鄲學步”的故事,本義為“原來走路的姿勢”,在這句成語里比喻成規(guī)舊套.“故步自封”比喻安...
常用成語50個,要求出處,原義引申義。急需。謝謝
孔穎達 疏:“多記識前代之言,往賢之行,使多聞多見以畜積己德。”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夫以畜其德為心,則凡多識前言往行者,孰非畜德之事,此正知行合一之功矣。” (2).過去的行為。《晏子春秋·問下二六》:“事親孝,無悔往行。” 成語比喻義和引申義 4.成語:釜底抽薪釋義:把柴火從鍋底抽...
相關(guān)評說:
輝南縣斜齒: ______ 成語的本義就是字面意思,比喻義就是通過本詞打比方產(chǎn)生的固定詞義,使用成語基本上是看比喻義的. 比如: 白璧微瑕—— 潔白的玉上有小斑點(本義)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還有小缺點,含有美中不足表示惋惜的意思(比喻義) 為虎作倀—— 為老虎引路的鬼(本義)比喻給壞人做幫兇,為壞人效勞(比喻義)
輝南縣斜齒: ______ 觀者如云 揮金如土 鐵證如山 愛財如命 穩(wěn)如泰山 門庭若市 骨瘦如柴 冷若冰霜 如雷貫耳 守口如瓶 浩如煙海 高手如林 春深似海 呆若木雞 繁花似錦 歸心似箭 光陰似箭 侯門似海 好語似珠 皎陽似火 口似懸河 流年似水 貌似強大 面似靴皮 情深似海 ...
輝南縣斜齒: ______ 入木三分比喻分析問題見解很深刻. 曇花一現(xiàn)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現(xiàn)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陽關(guān)大道比喻光明的前途. 正人君子假裝正經(jīng)的人.
輝南縣斜齒: ______ 春風得意 回光返照 回光反照 歡呼鼓舞 豪情逸致 嘩世取名 酒酣耳熟 驚喜欲狂 眉飛色舞 眉花眼笑 眉歡眼笑 神采飛揚 忘乎其形 忘乎所以 忘其所以 安居樂業(yè) 安家樂業(yè) 安生樂業(yè) 安土樂業(yè) 安心樂業(yè) 不歡而散 不知老之將至 春風滿面 怫然不悅 歡聚一...
輝南縣斜齒: ______ 光陰似箭 日月如梭 一見如故 聲如洪鐘 心亂如麻, 求賢如渴 一敗如水 一見如故 門庭若市 雪飄如絮 細雨如煙 星月如鉤 碧空如洗 暴雨如注 心急如焚 一貧如洗 恩重如山 健壯如牛 膽小如鼠 揮汗如雨 光陰似箭 紅葉似火 柔情似水 守口如瓶、巧舌如簧、鐵證如山 力大如牛,膽小如鼠,骨瘦如柴
輝南縣斜齒: ______ 乖巧可人 心靈手巧 樂于助人 不屈不撓 秩序井然 聰明伶俐 鶴立雞群 奮發(fā)圖強 誠心誠意 不恥下問 不驕不躁 不矜不伐 不露圭角 辭尊居卑 功成不居 功薄蟬翼 好問則裕 戒驕戒操 禮賢下士 滿招損,謙受益 拋磚引玉 謙讓末遑 謙虛謹慎 犬馬之勞 深藏若虛 損之又損 聞過則喜 洗耳恭聽 虛懷若谷 遜志時敏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移樽就教 以莛叩鐘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載酒問字 擇善而從 知之為知之 自知之明 律已 防意如城 非異人任 修心養(yǎng)性 引咎自責 知過必改 自愧弗如
輝南縣斜齒: ______[答案] 1、按兵不動—— 指揮官止住軍隊,暫不行動,等待戰(zhàn)機;比喻接受任務后暫不執(zhí)行,以觀望形勢的發(fā)展2、飛揚跋扈—— 鷙鳥飛揚,大魚跋扈.喻指意氣舉動驕橫放肆3、有口皆碑—— 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紀功碑.比喻對突出的好人...
輝南縣斜齒: ______[答案] 1 你我相知多年,情同手足,還有什么話不能說呢? 2 他這個人有頭腦,聽他的準沒錯! 3 他是你上司的耳目,在他面前你可別亂說話.
輝南縣斜齒: ______[答案] 包袱:①包衣服等東西的布.②用布包起來的包兒.③比喻某種負擔:思想~ㄧ不能把贍養(yǎng)父母看成是~.④指相聲、快書等曲藝中的笑料.把笑料說出來叫抖包袱.烽火:①古時邊防報警點的煙火.②比喻戰(zhàn)火或戰(zhàn)爭:連天.赤裸裸...
輝南縣斜齒: ______ 1.替罪羊--比喻代人受過的人 2.鐵公雞——比喻一毛不拔的人; 3.千里馬——比喻才華出眾的人; 4.地頭蛇——比喻驕橫跋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