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是廿,三十是卅,四十是(Xi),那五十、六十…是什么啊? 二十是廿,三十是卅,四十是卌,那么五十、六十等以上的是什么呢
另外:二百字為皕(bì)希望對你有幫助。
20歲對于男女的叫法是不一樣的,男的20歲稱為弱冠,女的二十歲稱為桃李年華。<br/><br/> 以下是古代年齡稱謂: 襁褓:不滿周歲。<br/><br/> 孩提:兩至三歲。說明:根據(jù)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br/><br/> 垂髻之年:指兒童。(《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 及笄:女子十五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jì)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滿周歲——襁褓;2~3歲——孩提;孩7歲——髫;男孩8歲——齠;幼泛稱——總角;10歲——黃口;13~15歲——舞勺;15~20歲——舞象;12歲()——金釵;13歲()——豆蔻華15歲()——及笄;16歲()——破瓜華、碧玉華;20歲()——桃李華;24歲()——花信華;至嫁——梅;至30歲()——半徐娘;20歲(男)——弱冠;30歲(男)——立;40歲(男)——惑、強(qiáng)壯;50歲——逾半百、知非、知命、艾服、衍;60歲——花甲、平甲、耳順、杖鄉(xiāng);70歲——古稀、杖、致事、致政;80歲——杖朝;80~90歲——耄耋;90歲——鮐背;100歲——期頤@_@滿周歲——襁褓;2~3歲——孩提;孩7歲——髫;男孩8歲——齠;幼泛稱——總角;10歲——黃口;13~15歲——舞勺;15~20歲——舞象;12歲()——金釵;13歲()——豆蔻華15歲()——及笄;16歲()——破瓜華、碧玉華;20歲()——桃李華;24歲()——花信華;至嫁——梅;至30歲()——半徐娘;20歲(男)——弱冠;30歲(男)——立;40歲(男)——惑、強(qiáng)壯;50歲——逾半百、知非、知命、艾服、衍;60歲——花甲、平甲、耳順、杖鄉(xiāng);70歲——古稀、杖、致事、致政;80歲——杖朝;80~90歲——耄耋;90歲——鮐背;100歲——期頤@_@弱冠@_@二十弱冠@_@弱冠。
廿:niàn 20
卅:sà 30
卌:xì 40
圩:xū 50
圓:yuǎn 60
進(jìn):jìn 70
枯:kū 80
40:卌
50,圩
60,圓
70,進(jìn)
80,枯
不這種尺碼170
中國傳統(tǒng)中二十可寫做廿(nian),那三十、四十等的數(shù)字還有類似寫法么...
三十可以寫作“卅”,四十的類似寫法是“卌”。對于五十,可以寫作“圩”。六十的別樣書寫是“攔此”,而七十則可以簡寫為“簡橡迅進(jìn)”。八十的書寫是“枯”,九十則可以寫作“如尺”。至于二百,其別樣寫法是“皕”。
我知道:二十用“廿”表示,三十用“卅”表示,那么四十、五十、六十、七十...
四十“卌"sa(四聲)五十“圩”wei(二聲)六十“圓”yuan(二聲)七十“進(jìn)”jin(四聲)八十“枯”ku(一聲)
二十是廿 三十是卅,那四十五十等等是什么
四十:卌,念xì 往后就沒有了
廿是二十,卅是三十,卌是四十,那五十是什么啊?六十、七十等等呢?
六十、七十、八十、九十等數(shù)字又分別對應(yīng)什么字呢?這些數(shù)字對應(yīng)的字我了解得很少,希望能找到更多相關(guān)信息。在古漢語中,數(shù)字的表達(dá)方式非常豐富,除了我們熟悉的阿拉伯?dāng)?shù)字和漢字?jǐn)?shù)字外,還有許多特別的字詞用于表示特定的數(shù)字。例如,“廿”表示二十,“卅”表示三十,“卌”表示四十。對于五十這個數(shù)字,...
二十叫廿,三十叫卅,四十叫卌,五十呢?六十呢?七十呢……
二十叫廿、三十叫卅、四十叫卌、五十為圩、 六十為圓、七十為進(jìn) 一、圩 拼音:[ xū ]釋義:1、南方一些地區(qū)稱集市:趕~(趕集)。2、意為五十,如:圩一(五十一)拼音:[ wéi ]1、防水護(hù)田的堤岸。2、有圩圍住的地區(qū):~田。鹽~。3、圩子,圍繞村落四周的障礙物。二、圓 拼音:[ ...
十,廿,卅 下來是什么
二十是廿,三十是卅,四十是卌 五十 圩 六十 圓 七十 進(jìn) 八十 枯
廿表示二十,卅表示三十,卌表示四十,那什么表示五十、六十、七十...
十 shí 廿 niàn 卅 sà 卌 xì 就到四十,再往上就沒有了,中華民國時期,人們?yōu)榱俗x音方便,把雙音節(jié)的字用一個字代替,而十只是單音節(jié),所以流傳下來的沒有這種字。
中國數(shù)字老式寫法比如二十寫作廿,其余的怎么讀寫?
二十:廿, 拼音:niàn 三十:卅, 拼音:sà 四十:卌,拼音:xì 二百:皕,拼音:bì
廿表示20,卅表示30,那40、50、60、70、80、90、100呢?都怎么讀?_百度...
二十 ,廿 ;四十,卌 ;五十 ,圩; 六十,圓; 七十,進(jìn); 八十 ,枯。
廿是二十 三十是什么,40?50呢
卅(sa)三十,懷疑是只用于日歷中用,由于一個月最大只有30天(農(nóng)歷),所以只用了卅,廿,沒有四十,五十
相關(guān)評說:
云縣內(nèi)力: ______ 二十叫廿nian 三十叫卅sa 四十叫卌xi 其他的不大清楚.
云縣內(nèi)力: ______[答案] 三十是卅(薩),四十 卌(xi 四聲)50,圩 60,圓 70,進(jìn) 80,枯
云縣內(nèi)力: ______ 卅 [sà],三十.歷史上有名的“五卅運動”,發(fā)生在1925年5月30日.
云縣內(nèi)力: ______ 廿 niàn 二十 卅 sà 三十 卌 xì 四十 五十 圩 六十 圓 七十 進(jìn) 八十 枯 皕 二百 bì
云縣內(nèi)力: ______[答案] 二十 :廿; 念:niàn 四十:卌 念:xì 三十:卅; 念:sà 五十 :圩; 念:wéi 六十:圓; 七十:進(jìn); 八十 :枯. =-=這是我查到的.六十,七十,八十都知道怎么念吧.就是醬了.
云縣內(nèi)力: ______ 三十是卅(薩),四十 卌(xi 四聲)50,圩 60,圓 70,進(jìn) 80,枯
云縣內(nèi)力: ______[答案] 二十就是“廿”,音:nian
云縣內(nèi)力: ______ 有 卌1 〔xì ㄒㄧˋ〕 〔《廣韻》先立切,入緝,心.〕 數(shù)詞.四十.《廣韻·入緝》:“卌,《說文》云,數(shù)名.今直以為四十字.” 北齊 鄭述祖 《重登云峰山記》:“此山正南卌里有 天柱山 者,亦是先君所號.”《敦煌變文集·目蓮緣起》:“請僧卌九人,七日鋪設(shè)道場.”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bǔ)遺》卷三:“扇上詩云:憶昔兒時此地過,卌年重到髩雙皤.
云縣內(nèi)力: ______ 初、十、廿(niàn)、卅(sà)、卌(xì)等是古漢語中有關(guān)數(shù)字的并寫形式. 其中“卌”表示“四十”.至于50、60等有無并體字沒有確切記載.估計是用不上吧. 另外:二百字為皕(bì) 希望對你有幫助.
云縣內(nèi)力: ______ 1、貳拾:拼音輸入[ èr shí ],五筆輸入[AFMI、RWGK] 2、廿:拼音輸入[ niàn ],五筆輸入[AGHG] 廿拼音:niàn,注音:ㄋ一ㄢˋ,部首:廾部,部外筆畫:1畫,總筆畫:4畫,五筆:AGHG 倉頡:T,鄭碼:EA,四角:44770,結(jié)構(gòu):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