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家的故事有哪些? 發(fā)明家的故事有哪些。
一個夏日的早晨,天氣 晴朗,畫眉在樹上唱著悅耳的歌。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校園里,有一個人正在散步。他邁著緩緩的步伐,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踱來踱去。他時而望著廣闊的天空,時而瞧瞧乎坦的操場,時而皺起雙眉……突然,他臉上流露出笑容,心情豁然開朗,他想出來了,想出了解決蒸汽機的有效辦法。他高興地跑起來,腳步騰空。霎時間,他的身影便出現(xiàn)在陪伴他多年的操作臺上。他就是蒸汽機的發(fā)明家瓦特。曾有人說:"瓦特發(fā)明蒸汽機,是因為他有超人的天才和智慧。"其實不然。為了說明這個問題,還是講講關于瓦特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故事吧。
水蒸汽的啟示
隨著智育的發(fā)展,瓦特對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都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好奇和鉆研之心。這為他以后發(fā)明蒸汽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瓦特的故鄉(xiāng)--格林諾克的小鎮(zhèn)于上,家家戶戶都是生火燒水做飯。對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有誰留過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廚房里看祖母做飯。灶上坐著一壺開水。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么緣故,就問祖母說?什么玩藝使壺蓋跳動呢"
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
瓦特沒有滿足,又追問:"為什么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么東西推動它嗎?"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沒有功夫答對他,便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小孩子刨根問底地問這些有什么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沒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評,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
連續(xù)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壺蓋很安穩(wěn),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fā)出嘩嘩的響聲。摹地,壺里的水蒸汽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好象里邊藏著個魔術師,在變戲法似的。瓦特高興了,幾乎叫出聲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復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汽噴出的地方。瓦特終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汽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興高采烈,歡喜若狂的時候,祖母又開腔了:"你這孩子,不知好歹,水壺有什么好玩的,快給我走開!"她漫不經心地說。
他的祖母過于急躁和主觀了,這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話,險些挫傷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學知識的積極性。年邁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對瓦特有多么大的啟示!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的物理現(xiàn)象,不正是瓦特發(fā)明蒸汽機的認識源泉嗎?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機改成為發(fā)動力較大的單動式發(fā)動機。后來又經過多次研究,于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機的試制工作。機器上有了聯(lián)動裝置,把單式改為旋轉運動,完善的蒸汽機發(fā)明成功了。
由于蒸汽機的發(fā)明,加之英國當時煤鐵工業(yè)發(fā)達,所以英國就成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動鐵制"海輪"的國家。十九世紀,開始海上運輸改革,一些國家進入了所謂的"汽船時代"。從此,船只就行駛在茫茫無際的海洋上了。隨之而來,煤礦、工廠、火車也全應用了蒸汽機。體力勞動解放了,經濟發(fā)展了。這不能不說是蒸汽機發(fā)明的成果。當然也是蒸汽機的發(fā)明家瓦特的功勞。因此,瓦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瓦特的一生充滿著艱苦和斗爭,他走過的道路是多么坎坷不平啊。他在艱苦和坎坷中為人類造了福,為人類前進,開辟了新的里程。瓦特十分重視學習和實踐。學習,豐富了他的智慧;實踐,結出了豐碩的成果。諾貝爾是聞名世界的大科學家、發(fā)明家,也是一個成功的企業(yè)家。他發(fā)明的炸藥、雷管開創(chuàng)了人類征服自然的新紀元,以他身后龐大的基金所設的諾貝爾獎金,更使他飲譽世界。
艾爾弗雷德.伯哈德.諾貝爾于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一個貧困潦倒的工程師兼商人家里。他的父親英莫紐?諾貝爾(人稱老諾貝樂)是一位富有才華的發(fā)明家和商人,曾創(chuàng)建瑞典第一家橡膠公司。
----------------------------------------------------------------------
就在諾貝爾出生的前一年,一場大火把家業(yè)燒了個精光,老諾貝爾的生意由此開始衰落,并在諾貝爾1歲時破產。被生活所迫,老諾貝爾后來不得不只身離家到俄國從商謀生。
諾貝爾自幼勤奮好學,好奇心很強。到俄國后,為了學好俄文,他常常挑選一些俄文名著譯成瑞典文,再翻譯成俄文。后來他又用這種方法學會了英文、法文和德文。有一次,他父親的一位叫西蒙的教授請諾貝爾父子觀看硝化甘油爆炸力的試驗。錘子落在鐵砧上,受錘地的硝化甘油立即發(fā)生爆炸。小諾貝爾被這奇妙的現(xiàn)象迷住了。當他得 知這種爆炸力極強的東西可以用來開礦鑿山,但危險性極大無法使用時,就萌發(fā)了發(fā)明炸藥的念頭。
到16歲時,迫于生計,他不得不中斷學習,孤身遠渡重洋到了美國,在一家工廠當學徒。此后,他還曾到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等國的幾家工廠當過學徒。學徒期間,他每天在勞動10多個小時之后,仍堅持學習,困了就把腦袋伸到水龍頭下沖一沖。就這樣,他憑自學學到了不少的技術和科學知識,不但在科學、文學和哲學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而且在機械方面做出了好幾項革新,表現(xiàn)出了很強的獨創(chuàng)能力。
1854年,諾貝爾回到彼得堡,和父親一起,一邊從商,一邊從事炸藥的研制工作。一次,由于公司遇到了財政困難,父親派他去倫敦、巴黎,向當?shù)劂y行磋商貸款。結果是空手而歸,家業(yè)再遭破產。不得已,全家于1859年返回瑞典。
當時為了適應開礦山、發(fā)展工業(yè)和加強軍事力量的需要,許多化學家都在致力于炸藥的研制。炸藥的應用前景很廣闊,市場很大。諾貝爾父子看準了形勢,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發(fā)明愿望,也為了重振家業(yè),他們從事起如何利用硝化甘油巨大爆炸力潛能的研究。但手頭上缺乏資金,無法進行規(guī)模大的試驗。諾貝爾再次奉父命前往巴黎尋求貸款。這一次,他很順利,帶回了10萬法郎。用這筆錢,他們辦起了自己的工廠。
經過反復試驗,諾貝爾認識到,要使硝化甘油發(fā)生爆炸,只須把它加熱到170攝氏度至180攝氏度。為此,必須尋找出一種安全的引爆裝置。
1862年初夏,諾貝爾進行了一次探索性試驗。這次試驗獲得了成功。但是,引爆所用的火藥多而硝化甘油少,威力小成本高,沒有實用價值。 為了找到一種量少但能引爆硝化甘油的可靠物質,諾貝爾又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帶有極大危險性的實驗,但均告挫折。經過多次的失敗,諾貝爾發(fā)現(xiàn)了失敗的原因,并最終成功地發(fā)明了用少量的一般火藥,引爆硝化甘油的引爆物。這項"諾貝爾引爆法"的發(fā)明,使諾貝爾于1864年生平第一次獲得了由瑞典政府簽發(fā)的專利證。
這種炸藥的威力極大,在爆破工程中可以節(jié)省大量人力財力。因此,它剛一問世,就得到普遍運用。
諾貝爾的公司由此重新振興起來。 正當諾貝爾四處推廣由他發(fā)明的炸藥的時候,卻發(fā)生了一系列的意外爆炸事故,使人們對諾貝爾的新發(fā)明產生了懷疑和恐懼。瑞典政府下令禁止運輸炸藥,不準諾貝爾在陸地上試驗,法國、英國、葡萄牙等國也下令禁止制造、貯存和使用新炸藥,這使他的炸藥和公司陷入困境之中。 面對四面楚歌的形勢,諾貝爾決心走出困境。經過認真的多方思考和大量的秘密試驗,諾貝爾首先解決了硝化甘油的就地制造問題,以避免長途運輸中發(fā)生的爆炸危險。接著又集中精力研究硝化甘油的安全運輸方法。經過反復試驗,他終于找出穩(wěn)定硝化甘油化學性質的方法,并且又利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的方法,制 成了兩種安全的硅藻土猛炸藥。為了解除人們的顧慮,挽回已經造成的不良影響,他親自到各地表演,用事實證明猛炸藥的爆破威力和安全性能。終于這種新型炸藥又一次被利用到了開礦和筑路上。后來,就是這類炸藥炸穿了阿爾卑斯山,提前好幾年打通了長達14.5公里的隧道,節(jié)約開鑿費用500多萬元。諾貝爾也由此名揚天下,瑞典政府收回了當初的禁令,由驅逐變?yōu)闅g迎,英國、法國、德國為他簽發(fā)了發(fā)明專利證。諾貝爾的公司終于又柳暗花明。
------------------------------------------------------------------------------
愛迪生小時并不聰明,但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喜歡追根問底.有一次,父親見他一動不動地趴在草堆里,非常奇怪地問:”你這是干什么?”小愛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雞呀!”原來,他看到母雞會孵小雞,想自己也試試.父親又好氣又好笑,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的.回家的路上,他還一個勁地盯著父親問:”為什么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從此,大家都說愛迪生是個”呆子”.有一次,為了想知道火的奧秘,他竟在鄰居谷倉里燃起一堆火,引起了一場火災.事后,他挨了父親一頓毒打.
愛迪生7歲時上學,當時學校課程設置十分呆板,還搞體罰.幼小的愛迪生對此十分不滿意.老師講得枯燥無味,引不起他的興趣.他功課學得不好,可腦子里卻裝著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同學們都說他笨,老師也說他是個低能兒.在學校學習不到3個月,他就被迫退學.這是他一生所受到的唯一的正規(guī)教育.
愛迪生的母親親自教孩子讀書寫字,不厭其煩地解答他所提出的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一次,母親給他買了本《自然讀本》,他立即被書上介紹的小實驗迷住了.他在家里搞起了小實驗室,把零花錢都用在購買實驗用品上,一有空就做實驗.
愛迪生11歲時,到火車上當了報童.在得到列車長允許以后,他在行李車的一個角落里,布置了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室.一次,火車的震動把一瓶黃磷震翻在地,著起了火.火舌向行李堆舔去.愛迪生急忙脫下衣服撲打,拼命地喊:”救火啊!”大家聞聲趕來,把火及時撲滅了.列車長勃然大怒,狠狠地打了愛迪生一記耳光,并把他的實驗用品統(tǒng)統(tǒng)扔出車外,愛迪生的右耳被打聾了.
后來,愛迪生當了一名夜班報務員.一天清晨三四點鐘,他下班扛起白天從舊書店買來的幾十本書回住處.巡邏的警察遠遠看見他,疑心是小偷,就大聲喊他站住.可惜他耳朵聾,聽不見,仍然急急忙忙地趕路,警察以為他要逃跑,忙舉槍射擊.當呼嘯的子彈擦著耳邊飛過,愛迪生才站住了.警察追上來,一問才知道是個聾子,扛的全是舊書,不覺抽了一口涼氣,說:”算你有運氣,要是我的槍法準,那你白送了一條命!”
由于愛迪生對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1922年,他被評選為美國當代12大偉人中的第一名.
1、畢生的故事
宋朝時候,雕板印刷大為盛行。
雕板印刷的過程是這樣的,先把木頭鋸成一塊一塊大小一樣的板子,使之平滑,然后在一張薄紙上寫字,反貼在板子上,用刀雕刻成文字凸起來,再刷上墨,鋪上紙,用軟刷在紙上輕輕刷過,揭下來,紙上就有了白底黑字。
一本書的字數(shù)自然是相當多的,所雕的板也不止一塊,每一塊都照這種方法刷印成文。全部印刷工作完畢,一頁一頁地裝訂起來,那就成了一本書。
當時,杭州西山有個號稱“神刀王”的雕板師傅,刀下功夫遠近聞名,有口皆碑。許多人慕名前來拜師,“神刀王”一概不收。可他晚年的時候,卻破格收下了一個平民出身的小徒弟——畢升。
這是啥原因呢?原來,“神刀王”不但看中了畢升那股靈巧勁兒,更喜歡他那忠厚、誠實的品行。他覺得,把自己的本領傳給這樣的人,到死的時候也就可以瞑目了。
畢升跟著“神刀王”一學就是幾年,技藝大有長進。有一次,師傅雕刻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讓畢升在一旁觀察揣摩。誰知還剩下最后一行時,畢升一不小心,碰了師傅的手臂,把刀下那個“之”字刻壞了。
畢升難過極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他先是暗暗埋怨自己,后來又突然冒出一個念頭:雕板印刷太麻煩了,能不能改一改呢?從那天起,他一有空兒就琢磨這件事。
一天,他在西湖邊散步,發(fā)現(xiàn)一個江湖畫師正在往一幅風景畫上蓋圖章,湊近仔細一瞧,真新鮮,那畫師竟把三枚圖章串在一起。
畢升頗有興趣地看了一會兒,忽然,猛一擊掌,高興地大叫起來:“有辦法了!有辦法了!”
他一溜煙跑回住處,用膠泥作成一個一個方塊,干了以后,刻上反字,一字一塊;接著用火將這些活字燒硬,按韻排列在特制的木格里;然后根據需要將活字排在鐵框里固定好。這樣就可以刷上墨印書了。
采用活字印刷,既方便,又節(jié)約。這種新技術,很快就被推廣到全世界。
2、袁隆平的故事
立志學農
高中畢業(yè)以后,報考哪一所大學呢?這個問題成了袁隆平全家爭論的焦點。當時,在南京政府僑務委員會事務科任科長的父親袁興烈希望袁隆平報考南京的重點大學,日后學成,走“學而優(yōu)則仕”的道路。
19歲的袁隆平,已有了自己的獨立見解。他想:第一,父親要自己報考南京的重點大學,是希望自己能升官發(fā)財,光宗耀祖。對此,袁隆平毫無興趣。
第二,想赴重慶求學。抗日時期的“陪都文化”,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8個春秋的山城生活,使他有著深厚的感情。
第三,在小學階段,一次參觀園藝場時,他對生氣勃勃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華秋實的變化規(guī)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到這些,他直截了當?shù)貙Ω改赣H說:“還是讓我報考農學院吧!”
善良的母親講出了自己的想法:“隆平,爸爸的意見你還要認真考慮。當然最后還得由你自己作主!”頗具民主思想的父親,熟悉隆平的個性,既然兒子立志學農,他也不好再提反對意見了。
袁隆平就這樣義無返顧地報考并考取了四川重慶相輝學院的農學系,高高興興地跳進了“農門”。
3、愛迪生的故事
1847年,愛迪生出身于美國一個普通的家庭。從小,他對周圍的一切就充滿好奇,凡事總愛比別人多問幾個為什么。有一天該吃飯了,媽媽卻發(fā)現(xiàn)愛迪生不見了,全家人找來找去,最后在雞窩里找到了他,原來他看到母雞孵出小雞,他自己也想試一試。
還有一次,他讓鄰居小伙伴米吉利吃了發(fā)酵粉,希望小伙伴能像氣球一樣飛起來。結果,小伙伴非但沒有飛起來,反而差點送了命,害得家長帶著孩子告到了愛迪生家里。
7歲時,愛迪生上學了,他還像以前一樣愛問為什么。老師教給大家:2+2=4,他偏要問為什么2加2要等于4,盡管老師給他做了一般的解答,他還是不滿足,氣得老師罵他低能兒,要求他退學。
母親把愛迪生帶回了家,就這樣,我們一個偉大的發(fā)明家僅僅上了3個月的學便被趕回了家,究其原因,只因老師嫌他太愚蠢。
愛迪生在家里由母親帶著學習,母親教他數(shù)學、寫字,還教他化學、自然。愛迪生對學習總是抱著極大的興趣,尤其是對化學,他把自己的零用錢攢起來全部買成化學用品,在家里的地窖里建立起一個小小的化學實驗室,每天除了讀書就是呆在里邊做實驗。
4、貝爾的故事
他1847年生于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制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任務電報,并萌發(fā)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面對面的交談。于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任務電報機,一個偶然發(fā)生的事故啟發(fā)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fā)生了振動。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fā)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
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后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
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fā)生同樣的振動,發(fā)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制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疼得他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這里來!”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fā)明的專利人。
貝爾一生獲得過18種專利,與他人合作獲得12種專利。他設想將電話線埋入地下,或懸架在空中,用它連接到住宅、鄉(xiāng)村、工廠……這樣,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電話。今天,貝爾的設想早已成為現(xiàn)實。
5、弗萊明的故事
現(xiàn)在醫(yī)學上,青霉素已被使用得很普遍了,它可以殺滅病菌、消除炎癥感染。也許,你并不知道,青霉素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被發(fā)現(xiàn)的呢。
1928年9月,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正致力于葡萄球菌的研究,那是一種會讓人致病的細菌。為了考察這種病菌的生活習性和致病機理,需要對它們進行培養(yǎng)觀察。
當時的設備比較簡陋,工作是在一間悶熱、潮濕的舊房子中進行的,實驗過程中又需要多次開啟培養(yǎng)皿,皿中的培養(yǎng)物很容易受污染。有一次,弗萊明打開培養(yǎng)皿觀察細菌,偶然發(fā)現(xiàn)在培養(yǎng)皿口上長出了藍綠色的霉菌,而就在霉菌旁邊,葡萄球菌被溶化了,出現(xiàn)了清澈的水滴。
藍綠色的霉菌為什么能抑制細菌的生長,并將細菌消滅呢?弗萊明緊緊抓住這次“偶然”的發(fā)現(xiàn)不放,全力以赴地對這種藍綠色霉菌進行研究,終于找到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并進一步發(fā)現(xiàn)它對其它一些病菌同樣有殺滅作用。
1945年,發(fā)現(xiàn)青霉素的弗萊明與研制出青霉素化學制劑的英國病理學家弗羅里、德國化學家錢恩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yī)學獎。
6、彭奈迪脫斯的故事
彭奈迪脫斯是法國著名的化學家,一次偶然的機會觸發(fā)了他的靈感,使他研究制成了“安全玻璃”。
那是1907年的事,一天,彭奈迪脫斯正在實驗室里整理儀器,不小心將一只玻璃瓶子打翻在地。這下可完了,實驗室的地面是用石塊鋪的,玻璃瓶子摔下去還不破裂成碎片嗎?
然而,出乎意外的是,瓶子并沒有裂成碎片,只是出現(xiàn)了一些裂痕,他隨手又拿出一只洗凈的瓶子,輕輕地向地上摔去。這次,玻璃瓶子卻被摔得粉碎。兩只瓶子的情況為何如此不同呢?彭奈迪脫斯一時難以找到答案。
時隔數(shù)天,報上注銷了一起車禍,橫飛的玻璃碎片擊傷了乘客,使彭奈迪脫斯深感痛心。他不由得聯(lián)想起那只破而不碎的瓶子,決心搞個水落石出。
他重新找到那只瓶子,仔細觀察,原來那是一只盛過某種藥水的瓶子,藥水蒸發(fā)后在瓶的內表面結下了一層堅韌透明的薄膜,看來,正是這層薄膜對瓶子起著保護作用。
“偶然”的發(fā)現(xiàn)促使他進一步研究玻璃涂膜,經過多次試驗,他終于找到了一種附著力強、透明度好的合適涂料。后來,他又用涂料將兩層玻璃粘合在一起,發(fā)現(xiàn)其防止破碎的性能更好。這樣,“安全玻璃”終于誕生了。
擴展資料:
發(fā)明家定義:發(fā)明家,指創(chuàng)造、擁有新裝置、新設計或新方法者能更好地提高和影響人類生活水平、對人類社會未來發(fā)展有著巨大幫助,在人類發(fā)明史上作出偉大奉獻或在發(fā)明界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
他們之所以偉大,一方面是他們的發(fā)明帶動了世界文明,另一方面他們的人物故事都能給人深刻的啟迪。
以下是中國部分發(fā)明家和外國部分發(fā)明家人物名稱以及對應的發(fā)明:
中國發(fā)明家
畢升——活字印刷術
蔡倫——造紙術
沈括——(宋朝)發(fā)現(xiàn)用細絲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
古代煉丹家——火藥(世界上最早的火藥配方:硫磺、硝石、皂角一起燒的硫磺伏火法)
慧元——(元)奶粉,奶疙瘩
張衡——(78-139)渾天儀、地動儀
諸葛亮——(三國)饅頭、木牛流馬、孔明燈
中國現(xiàn)代發(fā)明家
王選——漢字激光照排
袁隆平——雜交水稻
季漢生——電子穩(wěn)壓節(jié)能燈、中華龍壺 [1]
席躍久——抓捕器、抓捕警棍
外國發(fā)明家
愛迪生——(1847~1931)電燈 電影 電報 電話 留聲機 復印機等一千多項發(fā)明專利權。
阿基米德——(古希臘)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機
費萊明——青霉素
彭奈迪脫斯——安全玻璃
比羅次——圓珠筆
瓦特——蒸汽機
西門子——發(fā)電機
本茨——汽車(內燃機趨動)
貝爾——電話
馬可尼——無線電報
諾貝爾——炸藥
貝爾德(1888—1946)英國發(fā)明家。1926年,制成世界上第一臺機械式電視機。
吉爾·佩爾索納·德·洛百瓦爾——磅秤
伊戈爾·伊萬諾維奇·西科斯基——第一架實用直升機
羅伯特·湯姆森——第一個充氣輪胎
富爾頓(1765~1815)美國發(fā)明家。1807年,富爾頓制成蒸汽汽船。
本茨(1844~1929)德國工程師。1868年,制成世界上第一輛三輪內燃機汽車。
伏打(1745~1829)意大利物理學家。1800年,他制成伏打電堆,不久又發(fā)明伏打電池,使人們第一次獲得了穩(wěn)定而持續(xù)的電流。
奧托(1832~1891)德國工程師。1876年,制成第一臺四沖程循環(huán)的煤氣內燃機。使汽車和其后飛機的問世成為可能。
戴姆勒(1834~1900)德國機械工程師。1883年制成的第一臺汽油機,1886年又制成世界上第一輛四輪內燃機汽車。
帕森斯(1854~1931)英國發(fā)明家。1884年制成第一臺多級反動式汽輪機。
狄塞爾(1858~1913)德國工程師。1897年制造了第一臺柴油機。
貝塞麥(1813~1898)英國工程師。1856年發(fā)明轉爐煉鋼法。
愛迪生(1847~1931)美國發(fā)明家。他一生完成1093項發(fā)明,對人類產生了巨大影響。1897年,他成功地研制出白熾燈。
莫爾斯(1791~1872)美國發(fā)明家。1837年,發(fā)明電報機,1844年5月24日,拍發(fā)出世界上第一封電報。
貝爾(1847~1922)美國發(fā)明家。1876年發(fā)明電話。
馬可尼(1874~1937)意大利工程師。1895年發(fā)明無線電報。1899年3月28日,他成功地實現(xiàn)了無線電通信。
諾貝爾(1833~1896)瑞典發(fā)明家。1867年發(fā)明安全炸藥。
尼古拉·特斯拉(1856年~1943年)克羅地亞發(fā)明家,交流電,特斯拉線圈。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發(fā)明家,發(fā)明溫度計。
鮑勃——人造血管
利蘭·克拉克——人造血液
約翰·馮·諾依曼(1903~1957)——計算機
萊布尼茨(1646 ~1716)——二進制數(shù)學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發(fā)明家
第一名:萊昂納多·達·芬奇(意大利)
最著名的發(fā)明:計算器
提到達·芬奇和他的發(fā)明時,你最好問這樣的問題:“什么東西不是他發(fā)明的?”因為他發(fā)明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達·芬奇的工作日志里繪有許多東西的設計圖,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計算器的設計。試想如果缺少簡單的復雜的數(shù)學運算,那科學將會是什么樣子。
達·芬奇堪稱文藝復興開山鼻祖,他能畫(比如杰作《蒙娜麗莎》),能雕塑,也能發(fā)明。他那至今令全世界著迷的日記,描繪勾勒了從人體到直升機和坦克的很多事物。
最酷的事實:達·芬奇日記長達13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科學研究。2005年,一名英國外科醫(yī)生還利用達·芬奇設計的方法做心臟修復手術,這件事情本身就讓人吃驚,你若知道達·芬奇當時連人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工作機理的一點概念都沒有時,那簡直就是驚詫了。
第二名:尼古拉·特斯拉(美國)
最著名的發(fā)明:無線電
雖然尼古拉·特斯拉生前沒有因此得到認可,但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最終還是肯定了他的專利申請,確認是他而不是馬可尼發(fā)明了無線電。
特斯拉也許就是為標新立異而生的。雖然他發(fā)明的一種稱做“交流電”的輸電方法應用至今,其實他研究的焦點集中于電的理論應用(遺憾的是許多研究成果仍停留在繪圖板上)。就是這個總是自己制作實驗設備(比如用來聚集電能的著名的特斯拉線圈)的特斯拉,提出了范圍涉及從X射線到地震儀的一系列觀點。
最酷的事實:特斯拉直到生命快要結束時還在研究一種致命射線。他的觀點聽起來有點象科幻故事,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確實也看不出什么有趣的東西,結果胡佛總統(tǒng)只好下令將特斯拉的科研資料收走并宣布為“絕密”。
第三名:亞歷山德羅·伏特(意大利)
最著名的發(fā)明:電池
伏特雖然沒有發(fā)現(xiàn)電,但是他卻想出了一個可將電攜帶的好點子。要知道“伏特電池”可是現(xiàn)代電池的先驅。
伏特一生職業(yè)都在搞電的東西。早期他發(fā)明了起電盤(即一次充電單板電容),一年之后致力于封閉室燃氣點火發(fā)電實驗,在此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了沼氣(甲烷),即今天家庭普遍使用的一種氣體。然而真正使其出名的卻是“伏特電池”,其實就是一堆鋅片和銅片交互排列,再加上兩種金屬片之間為增強導電性而浸了鹽水的布料而已。但就是這種粗陋的電池向世界展示了如何利用金屬-化學組合生電的奧秘。
最酷的事實:1810年,拿破侖授予伏特伯爵稱號,以表彰這位偉大的意大利發(fā)明家。但榮譽并未就此打住,1881年,以其名字作為電壓的單位“伏特”。
第四名:亞歷山大·貝爾(英國)
最著名的發(fā)明:電話
“你能聽到我講話嗎?”
“是的!”
我們能聽到對方講話,多虧了亞歷山大·貝爾發(fā)明的電話。
現(xiàn)在有那么多的電話提供商,但正是亞歷山大·貝爾的功勞造就了世界第一個(也是實力最強的)電話公司——貝爾電話公司。貝爾并不只是個單打一的奇才,他的研究思想涉及空調(實際上他在自己屋里就搞了原始的空調系統(tǒng))、水翼船及信息磁存概念(該概念導致生前從未見到的創(chuàng)新發(fā)明——電腦)等。
最酷的事實:亞歷山大·貝爾還是世界上第一個金屬探測器的發(fā)明者,他組裝這個裝置是為了發(fā)現(xiàn)美國總統(tǒng)詹姆士·加菲爾德體內的子彈。結果探測器倒是能工作,不過就是定不出子彈的位置,因為檢查時加菲爾德總統(tǒng)躺在了一張金屬架床上。
第五名:艾薩克·牛頓(英國)
最著名的發(fā)明:微積分
如果你費好大勁總算上完了高等數(shù)學課程,那你或許就不會是艾薩克·牛頓爵士的熱心崇拜者,因為你遇到的難題基本上就是他的錯——是他發(fā)明了微積分。
如果你現(xiàn)在學習物理,無論是談到重力問題(一個蘋果從樹上下落的故事,不管真假,確是一個有力的例證),還是光線和光學原理,你還得從艾薩克·牛頓爵士的研究成果開始。牛頓第一個提出“光是由粒子構成的”,這原理讓他研制出了反射望遠鏡(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此外,牛頓還在聲、熱原理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
最酷的事實:人們很容易認為科學家就是一群不問世事的實驗室“耗子”,不過牛頓是個例外:他曾給英格蘭國王當了將近兩年的法官,干著處決假幣偽造者的買賣。他這段法律生涯快結束的時候,手下還有10個待處決的罪犯。
第六名:霍華德·休斯(美國)
最著名的發(fā)明:改進飛機設計
霍華德·休斯并沒有發(fā)明飛機,他作為“環(huán)球航空公司(TWA)之父”主要寫了些關于航空公司的書籍。如今環(huán)球航空公司雖已成歷史,但航空旅游業(yè)多虧有了霍華德·休斯才興旺發(fā)達。
他曾經對客機提出了一系列的創(chuàng)新設計。比如他重新設計了“H-1”,使可收放式起落架、連桿和連接件等收進機體內部,從而減小了飛行中的空氣阻力。這種創(chuàng)新改進對二戰(zhàn)時期的一系列戰(zhàn)斗機設計都有影響。
說霍華德·休斯是個怪人那是貶損他。他可是出身于著名發(fā)明家之家,其父親老休斯發(fā)明的油井鉆頭可讓采油設備采到了以前人們接觸不到的資源。霍華德·休斯晚年低調隱居,在年輕風光之時卻是征服航空界和好萊塢的大人物。無論是開發(fā)水陸兩棲飛機,還是幽會好萊塢紅星凱瑟琳·赫本或貝蒂·戴維斯,他總是那樣我行我素。
最酷的事實:1972年,休斯受雇于美國中情局,為中情局的一次行動打掩護。這次代號為“珍妮佛計劃”的行動,目的是打撈在夏威夷海域沉沒的蘇聯(lián)潛艇。這次行動的效果有限。1975年,一名強盜搞走了休斯的一些秘密資料,將其與中情局的瓜葛抖了出來。
第七名:本杰明·富蘭克林(美國)
最著名的發(fā)明:雙焦距眼鏡
我們都知道閱讀是根本,但看卻是讀的先決條件。多虧了本杰明·富蘭克林發(fā)明的雙焦距眼鏡,即使視力低于20/20的人也能瀏覽網站的網頁。在寫作《可憐的理查得編年史》,幫美國贏得法國的承認(此舉可是扭轉了美國革命的形勢)和到處對女人大獻殷勤的當空兒,富蘭克林還是對科學做出了相當重要的貢獻。我們許多人或許記得社會研究課程里描繪他在暴風雨中放風箏的畫面。這個實驗讓富蘭克林了解到許多電的知識,也給我們帶來了避雷針。
最酷的事實:發(fā)明家和“種馬”(愛對女人大獻殷勤的男人)往往不會扯到同一個人身上,但本杰明·富蘭克林卻是個例外。他是他那個時代最能對女人大獻殷勤的男人,而且他在法國女人中的好人緣也確實有利于美國事業(yè)。
第八名:詹姆斯·瓦特(英國)
最著名的發(fā)明:改進型蒸汽機
今天我們是不會把蒸汽當作主要能源了,可回到工業(yè)革命早期,蒸汽卻是大出風頭的時候。詹姆斯·瓦特花了大量時間改進蒸汽機,驅動世界向前進步。
瓦特雖沒有發(fā)明蒸汽機,但卻能讓蒸汽機為人工作。事實上,正是瓦特的創(chuàng)新改進使世界發(fā)生了從農業(yè)為主到工業(yè)為主的重大轉變。除對動力和機器做出如此大貢獻外,瓦特還發(fā)明了旋轉機和一種可自動調整機器轉速的被稱作“飛球”的裝置。
最酷的事實:功率的單位“瓦特”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一直被公認為是世界最偉大工程師。
第九名:約翰內斯·古騰堡(德國)
最著名的發(fā)明:現(xiàn)代印刷術
約翰內斯·古騰堡要把所有的小東西拼湊一起,做成了一臺活字印刷機。在你意識到他的印刷術可能會掀起一場信息革命這樣的事實之前,你覺得他的想法似乎有點不那么偉大。
我們誰也不知道《圣經》出自何人之手,但知道其出版發(fā)行者的名字:古騰堡。沒錯,此前中國人活字印刷已用了幾百年,但古騰堡是第一個將字印成書籍出版,而不是絲帛書。這項創(chuàng)新使范圍更廣的人能夠接觸到知識,從而催生了“啟蒙時代”。古騰堡作為發(fā)明家數(shù)一數(shù)二,但作為一名商人卻是倒霉蛋。他的印刷術改變了世界,但這并沒有讓他發(fā)財,而且在一場狀告自己出資人的官司中,他連這項技術的發(fā)明權也丟掉了。
最酷的事實:在債務纏身的困境中,古騰堡靠給美因茨大主教“打工”艱難度過晚年,大主教給他提供食宿,以幫他戒掉嗜飲惡習。
第十名:托馬斯·愛迪生(美國)
最著名的發(fā)明:燈泡
再沒有比燈泡更能代表創(chuàng)新的發(fā)明了。事實上,愛迪生的發(fā)明對世界造成如此深遠的影響,以至于被戲稱為所有偉大思想的象征。
人們一想到愛迪生很容易把目光聚到燈泡上(他實際改進并使之可行的一個發(fā)明設計),其實他真正的意圖是給燈泡通電讓其發(fā)光。1882年,愛迪生創(chuàng)建了世界第一個輸電公司,將電送往曼哈頓區(qū)的59家消費者。在JP摩根和范德爾比特家族財團的支持下,愛迪生也利用自己的知識給世界提供了早期版本的股票機。
最酷的事實:愛迪生的晚年迷上了一種流行的時尚節(jié)食法,即每3小時只喝1品脫牛奶。好在愛迪生沒有將他的知識用在人體生命科學領域。
瓦特
一個夏日的早晨,天氣 晴朗,畫眉在樹上唱著悅耳的歌。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校園里,有一個人正在散步。他邁著緩緩的步伐,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踱來踱去。他時而望著廣闊的天空,時而瞧瞧乎坦的操場,時而皺起雙眉……突然,他臉上流露出笑容,心情豁然開朗,他想出來了,想出了解決蒸汽機的有效辦法。他高興地跑起來,腳步騰空。霎時間,他的身影便出現(xiàn)在陪伴他多年的操作臺上。他就是蒸汽機的發(fā)明家瓦特。曾有人說:"瓦特發(fā)明蒸汽機,是因為他有超人的天才和智慧。"其實不然。為了說明這個問題,還是講講關于瓦特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故事吧。
水蒸汽的啟示
隨著智育的發(fā)展,瓦特對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都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好奇和鉆研之心。這為他以后發(fā)明蒸汽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瓦特的故鄉(xiāng)--格林諾克的小鎮(zhèn)于上,家家戶戶都是生火燒水做飯。對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有誰留過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廚房里看祖母做飯。灶上坐著一壺開水。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么緣故,就問祖母說?什么玩藝使壺蓋跳動呢"
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
瓦特沒有滿足,又追問:"為什么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么東西推動它嗎?"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沒有功夫答對他,便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小孩子刨根問底地問這些有什么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沒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評,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
連續(xù)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壺蓋很安穩(wěn),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fā)出嘩嘩的響聲。摹地,壺里的水蒸汽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好象里邊藏著個魔術師,在變戲法似的。瓦特高興了,幾乎叫出聲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復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汽噴出的地方。瓦特終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汽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興高采烈,歡喜若狂的時候,祖母又開腔了:"你這孩子,不知好歹,水壺有什么好玩的,快給我走開!"她漫不經心地說。
他的祖母過于急躁和主觀了,這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話,險些挫傷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學知識的積極性。年邁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對瓦特有多么大的啟示!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的物理現(xiàn)象,不正是瓦特發(fā)明蒸汽機的認識源泉嗎?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機改成為發(fā)動力較大的單動式發(fā)動機。后來又經過多次研究,于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機的試制工作。機器上有了聯(lián)動裝置,把單式改為旋轉運動,完善的蒸汽機發(fā)明成功了。
由于蒸汽機的發(fā)明,加之英國當時煤鐵工業(yè)發(fā)達,所以英國就成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動鐵制"海輪"的國家。十九世紀,開始海上運輸改革,一些國家進入了所謂的"汽船時代"。從此,船只就行駛在茫茫無際的海洋上了。隨之而來,煤礦、工廠、火車也全應用了蒸汽機。體力勞動解放了,經濟發(fā)展了。這不能不說是蒸汽機發(fā)明的成果。當然也是蒸汽機的發(fā)明家瓦特的功勞。因此,瓦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瓦特的一生充滿著艱苦和斗爭,他走過的道路是多么坎坷不平啊。他在艱苦和坎坷中為人類造了福,為人類前進,開辟了新的里程。瓦特十分重視學習和實踐。學習,豐富了他的智慧;實踐,結出了豐碩的成果。諾貝爾是聞名世界的大科學家、發(fā)明家,也是一個成功的企業(yè)家。他發(fā)明的炸藥、雷管開創(chuàng)了人類征服自然的新紀元,以他身后龐大的基金所設的諾貝爾獎金,更使他飲譽世界。
艾爾弗雷德.伯哈德.諾貝爾于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一個貧困潦倒的工程師兼商人家里。他的父親英莫紐?諾貝爾(人稱老諾貝樂)是一位富有才華的發(fā)明家和商人,曾創(chuàng)建瑞典第一家橡膠公司。
----------------------------------------------------------------------
就在諾貝爾出生的前一年,一場大火把家業(yè)燒了個精光,老諾貝爾的生意由此開始衰落,并在諾貝爾1歲時破產。被生活所迫,老諾貝爾后來不得不只身離家到俄國從商謀生。
諾貝爾自幼勤奮好學,好奇心很強。到俄國后,為了學好俄文,他常常挑選一些俄文名著譯成瑞典文,再翻譯成俄文。后來他又用這種方法學會了英文、法文和德文。有一次,他父親的一位叫西蒙的教授請諾貝爾父子觀看硝化甘油爆炸力的試驗。錘子落在鐵砧上,受錘地的硝化甘油立即發(fā)生爆炸。小諾貝爾被這奇妙的現(xiàn)象迷住了。當他得 知這種爆炸力極強的東西可以用來開礦鑿山,但危險性極大無法使用時,就萌發(fā)了發(fā)明炸藥的念頭。
到16歲時,迫于生計,他不得不中斷學習,孤身遠渡重洋到了美國,在一家工廠當學徒。此后,他還曾到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等國的幾家工廠當過學徒。學徒期間,他每天在勞動10多個小時之后,仍堅持學習,困了就把腦袋伸到水龍頭下沖一沖。就這樣,他憑自學學到了不少的技術和科學知識,不但在科學、文學和哲學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而且在機械方面做出了好幾項革新,表現(xiàn)出了很強的獨創(chuàng)能力。
1854年,諾貝爾回到彼得堡,和父親一起,一邊從商,一邊從事炸藥的研制工作。一次,由于公司遇到了財政困難,父親派他去倫敦、巴黎,向當?shù)劂y行磋商貸款。結果是空手而歸,家業(yè)再遭破產。不得已,全家于1859年返回瑞典。
當時為了適應開礦山、發(fā)展工業(yè)和加強軍事力量的需要,許多化學家都在致力于炸藥的研制。炸藥的應用前景很廣闊,市場很大。諾貝爾父子看準了形勢,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發(fā)明愿望,也為了重振家業(yè),他們從事起如何利用硝化甘油巨大爆炸力潛能的研究。但手頭上缺乏資金,無法進行規(guī)模大的試驗。諾貝爾再次奉父命前往巴黎尋求貸款。這一次,他很順利,帶回了10萬法郎。用這筆錢,他們辦起了自己的工廠。
經過反復試驗,諾貝爾認識到,要使硝化甘油發(fā)生爆炸,只須把它加熱到170攝氏度至180攝氏度。為此,必須尋找出一種安全的引爆裝置。
1862年初夏,諾貝爾進行了一次探索性試驗。這次試驗獲得了成功。但是,引爆所用的火藥多而硝化甘油少,威力小成本高,沒有實用價值。 為了找到一種量少但能引爆硝化甘油的可靠物質,諾貝爾又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帶有極大危險性的實驗,但均告挫折。經過多次的失敗,諾貝爾發(fā)現(xiàn)了失敗的原因,并最終成功地發(fā)明了用少量的一般火藥,引爆硝化甘油的引爆物。這項"諾貝爾引爆法"的發(fā)明,使諾貝爾于1864年生平第一次獲得了由瑞典政府簽發(fā)的專利證。
這種炸藥的威力極大,在爆破工程中可以節(jié)省大量人力財力。因此,它剛一問世,就得到普遍運用。
諾貝爾的公司由此重新振興起來。 正當諾貝爾四處推廣由他發(fā)明的炸藥的時候,卻發(fā)生了一系列的意外爆炸事故,使人們對諾貝爾的新發(fā)明產生了懷疑和恐懼。瑞典政府下令禁止運輸炸藥,不準諾貝爾在陸地上試驗,法國、英國、葡萄牙等國也下令禁止制造、貯存和使用新炸藥,這使他的炸藥和公司陷入困境之中。 面對四面楚歌的形勢,諾貝爾決心走出困境。經過認真的多方思考和大量的秘密試驗,諾貝爾首先解決了硝化甘油的就地制造問題,以避免長途運輸中發(fā)生的爆炸危險。接著又集中精力研究硝化甘油的安全運輸方法。經過反復試驗,他終于找出穩(wěn)定硝化甘油化學性質的方法,并且又利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的方法,制 成了兩種安全的硅藻土猛炸藥。為了解除人們的顧慮,挽回已經造成的不良影響,他親自到各地表演,用事實證明猛炸藥的爆破威力和安全性能。終于這種新型炸藥又一次被利用到了開礦和筑路上。后來,就是這類炸藥炸穿了阿爾卑斯山,提前好幾年打通了長達14.5公里的隧道,節(jié)約開鑿費用500多萬元。諾貝爾也由此名揚天下,瑞典政府收回了當初的禁令,由驅逐變?yōu)闅g迎,英國、法國、德國為他簽發(fā)了發(fā)明專利證。諾貝爾的公司終于又柳暗花明。
------------------------------------------------------------------------------
愛迪生小時并不聰明,但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喜歡追根問底.有一次,父親見他一動不動地趴在草堆里,非常奇怪地問:”你這是干什么?”小愛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雞呀!”原來,他看到母雞會孵小雞,想自己也試試.父親又好氣又好笑,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的.回家的路上,他還一個勁地盯著父親問:”為什么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從此,大家都說愛迪生是個”呆子”.有一次,為了想知道火的奧秘,他竟在鄰居谷倉里燃起一堆火,引起了一場火災.事后,他挨了父親一頓毒打.
愛迪生7歲時上學,當時學校課程設置十分呆板,還搞體罰.幼小的愛迪生對此十分不滿意.老師講得枯燥無味,引不起他的興趣.他功課學得不好,可腦子里卻裝著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同學們都說他笨,老師也說他是個低能兒.在學校學習不到3個月,他就被迫退學.這是他一生所受到的唯一的正規(guī)教育.
愛迪生的母親親自教孩子讀書寫字,不厭其煩地解答他所提出的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一次,母親給他買了本《自然讀本》,他立即被書上介紹的小實驗迷住了.他在家里搞起了小實驗室,把零花錢都用在購買實驗用品上,一有空就做實驗.
愛迪生11歲時,到火車上當了報童.在得到列車長允許以后,他在行李車的一個角落里,布置了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室.一次,火車的震動把一瓶黃磷震翻在地,著起了火.火舌向行李堆舔去.愛迪生急忙脫下衣服撲打,拼命地喊:”救火啊!”大家聞聲趕來,把火及時撲滅了.列車長勃然大怒,狠狠地打了愛迪生一記耳光,并把他的實驗用品統(tǒng)統(tǒng)扔出車外,愛迪生的右耳被打聾了.
后來,愛迪生當了一名夜班報務員.一天清晨三四點鐘,他下班扛起白天從舊書店買來的幾十本書回住處.巡邏的警察遠遠看見他,疑心是小偷,就大聲喊他站住.可惜他耳朵聾,聽不見,仍然急急忙忙地趕路,警察以為他要逃跑,忙舉槍射擊.當呼嘯的子彈擦著耳邊飛過,愛迪生才站住了.警察追上來,一問才知道是個聾子,扛的全是舊書,不覺抽了一口涼氣,說:”算你有運氣,要是我的槍法準,那你白送了一條命!”
由于愛迪生對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1922年,他被評選為美國當代12大偉人中的第一名.
回答者: invri - 助理 二級 12-4 18:47
愛迪生(1847~1931),是美國科學家,著名的世界發(fā)明大王.他一生共有2000多項發(fā)明,對人類做出了重要貢獻.
美國著名發(fā)明家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Thomas AlvaEdison,1847~1931)美國著名發(fā)明家。1847年2月11日生于俄亥俄州米蘭鎮(zhèn)。8歲上學只讀了3個月。老師罵他“小笨蛋”,因為他經常愛問為什么而讓老師下不了臺,他輟學后隨母親學習。他對大自然非常好奇。他可以專心致志注視榆樹葉芽怎么生長,秋風如何使楓葉變色。為了試驗孵小雞,他可以長時間趴在雞窩里;為了探索蜂巢的奧秘,他愿意被蜇得鼻青臉腫;為了試驗摩擦生電,他在雄貓身上狠命搓揉直到雙手傷痕累累。9歲那年,他得到一本帕克著《自然與實驗哲學》,如獲至寶,逐頁研讀,逐項實驗。他在家中地窖里建起一座小實驗室。從12歲起,在底特律-休倫間鐵路列車上賣報,把自己的實驗室搬到火車上,利用一切機會學習和實驗。他還在列車上自己編印《先鋒周報》,從而認識到剛問世不久的電報的作用。1862年他奮不顧身地從火車輪下救出一幼童,幼童的父親為答謝他,教他掌握了電報技術。
1873年~1874年,他發(fā)明了同時發(fā)送二條和四條消息的發(fā)報機。1876年在紐約附近的門羅公園建立起他的“發(fā)明工廠”,一座大型實驗室。許多發(fā)明就是在這里完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他任美國海軍技術顧問委員會主席,完成多項軍事產品的發(fā)明研制。1931年10月18日在新澤西州西奧蘭治逝世。
他以罕見的熱情及驚人的精力,在一生中完成發(fā)明2000多項,其中申請專利登記的達1328項。人們頌揚他:“他雖不發(fā)明歷史,卻為歷史錦上添花”。這位傳奇式人物取得杰出成就的奧秘在于刻苦、勤奮、堅持不懈地學習。他自己曾多次表示:“停止就意味著生銹”,“必須時常收獲,而不能一生只收一次”,“我要做的事如此之多,而生命又如此短促,我不得不擠出時間。”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密立根贊譽他:“他差不多已70高齡了,還在閱讀科學領域出現(xiàn)的新書,而且不斷地提出問題。”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在電學方面。在他掌握電報技術后,就日夜苦心鉆研,完成了雙路及四路電報裝置及自動發(fā)報機。1877年改進貝爾電話裝置,使電話從傳送2~3英里擴大到107英里,同年發(fā)明留聲機。在這期間,他付出巨大精力,研制白熾電燈。除電弧燈外,過去的“電燈”往往亮一下就燒毀了,為尋找合適的燈絲,曾對1600多種耐熱材料及6000多種植物纖維進行實驗,終于在1879年10月21日用碳絲做成可點燃40小時的白熾電燈。其后又不斷反復改進、完善,又完成了螺紋燈座、保險絲、開關、電表等一系列發(fā)明,在此基礎上完成了照明電路系統(tǒng)的研制。在實踐中提出電燈的并聯(lián)連接,直流輸電的三線系統(tǒng),建成了當時功率最大的發(fā)電機。1888年起研制電影,1893年建立第一座電影攝影棚。是他最先提出將電影手段用于教育,并用兩個班進行試驗。他的其它重大發(fā)明還有鐵鎳蓄電池等。
他雖然精于實驗研究,對理論卻缺乏足夠的重視。盡管他于1885年發(fā)現(xiàn)熱電子發(fā)射的“愛迪生效應”,但未能作出相應解釋。
1931年10月21日在為他舉行葬禮時,人們采用了一種獨特而又恰當?shù)姆绞健k?分鐘,以悼念這位偉大的發(fā)明家。這“1分鐘”使人們想起他的發(fā)明給電氣時代和社會生活帶來的光明,以及他的可貴的學習創(chuàng)造精神。
慶余年2明家人最后結局
在《慶余年2》中,明家成員們的命運更加引人關注。有的成員在政治斗爭中失勢,被迫遠離權力中心;有的成員則堅守初心,為家族利益繼續(xù)奮斗;還有的成員在關鍵時刻做出重大抉擇,對家族的命運產生深遠影響。這些不同命運的交織,使得明家故事更加豐富多彩。四、結局的啟示 明家的結局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xiàn)實和...
明家三兄弟最后的結局
明家三兄弟最后各自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大哥明樓,身為政府高官,肩負著家族和國家的重任。在經歷了一系列政治風波和家庭變故后,他選擇繼續(xù)堅守在政治舞臺上,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奮斗。他的結局是繼續(xù)在政治領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努力平衡家庭與事業(yè)的關系。二哥明誠,原本是個文人,溫文爾雅,但隨著...
偽裝者汪家與明家有什么恩怨
1. 汪曼春自幼失去父母,被其叔叔汪芙渠所收養(yǎng)。2. 十年前,汪芙渠設計陷害明樓的父親明銳東,導致他不幸早逝。3. 為了奪取明家的財產,汪芙渠指使殺手追殺明樓和他的兄弟姐妹,卻在過程中誤殺了明臺的生母。4. 這一事件使得明家和汪家之間產生了無法化解的深仇大恨,明臺與汪家的仇恨尤為激烈。5....
《偽裝者》的明氏集團原型是什么?
沒有原型。明氏家族是電視劇《偽裝者》中主要主角所在的家族。在劇中,明家父母去世后,年僅17歲的明鏡開始執(zhí)掌家業(yè),撫養(yǎng)兄弟們長大,在明家為家長,一家之主,兄弟三人對她以“長姐如母”對待她。她愛憎分明,痛恨日本鬼子與漢奸,堅決不允許自家兄弟幫日本人做事。但當她知道自家兄弟們默默為抗戰(zhàn)做...
偽裝者明家四人關系
1. 在電視劇《偽裝者》中,明家四人的關系復雜而深刻。明鏡和明樓是親生姐弟,而明臺和明誠則是被收養(yǎng)的。2. 明臺的母親為了救助明鏡而犧牲,因此明鏡視明臺如親生弟弟一般,給予他家庭的溫暖和關愛。3. 明誠作為明家的管家和明樓的貼身助理,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在明家長大,深受明家恩惠。他將對...
慶余年明家為什么要毒死那么多人
三、個人恩怨與情仇 在慶余年這個故事中,人物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充滿了恩怨情仇。明家的人員可能由于個人恩怨,對某些人物懷恨在心,進而采取毒殺的手段。這種個人情感的糾葛,也是導致明家毒死大量人員的原因之一。四、戰(zhàn)略需要與信息掌控 在慶余年的世界里,信息的掌控對于家族的發(fā)展至關重要。有時候,...
八寶川索引故事之《圣母舍殿明家太太的故事》
———草村人 ? ? 據傳說九天圣母(大君、大菩薩)得知明君受戒行善積德修成正果,常常邀明君為殿上貴賓,論經講法,普濟救世。后來,后人們在圣母殿旁建了三間廂房設為“太太殿”,專門供奉“明家太太”,并以金身坐殿。? ? ? 明家太太能與圣母大菩薩同堂坐殿,...
明家三兄弟叫啥
明家三兄弟分別叫明樓、明誠和明臺。明家三兄弟是電視劇《偽裝者》中的重要角色,該劇講述了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明家三兄弟以不同的身份和方式投入到抗日救國的偉大事業(yè)中去的故事。其中,大哥明樓由靳東飾演,他在劇中是一個深藏不露、沉穩(wěn)大氣的角色。明樓擁有多重身份,他不僅是明家的大家長,更是...
偽裝者明家四人關系
明鏡和明樓是明家真的有血緣關系的姐弟。明臺的媽媽為了救明鏡死了,明鏡收養(yǎng)了明臺,并待他如親生弟弟。明誠是明家的管家也是明樓的貼身助理,和明家沒有血緣關系,從小在明家長大,處處受明家恩惠,對于明誠來說,他就是明家人了。明臺,軍統(tǒng)特工,代號“毒蝎”,軍統(tǒng)上海站行動組組長,后加入中國。...
偽裝者明家做什么生意
明樓的父親,明銳東,是位德高望重、文化底蘊深厚、財富豐足的人物。他每年都會前往維也納的別墅度假,享受生活的奢華與寧靜。明家的業(yè)務觸角伸展至礦產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將自然的寶藏轉化為財富。銀行投資領域,他們精于金融運作,穩(wěn)中求勝,為家族的財富積累與傳承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香水制造的產業(yè)中,...
相關評說:
威信縣圓弧: ______ 有關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故事: 一、竹簡書 春秋末年,人們開始使用竹簡.人們把竹簡削成一塊一塊的,然后用繩子串起來,再把字寫在這些竹板上,就成了最初的書.據記載,西漢時,東方朔曾寫了一封信給漢武帝,用了3000多塊竹簡,需要兩個身...
威信縣圓弧: ______[答案] 愛迪生是世界聞名的發(fā)明家.他是美國人,小時候因為家里窮,只上了3 個月學,十一二歲就開始賣報.他熱愛科學,常常把錢節(jié)省下來,買科學書報和化學藥品.他做實驗的器具,是從垃圾堆里揀來的一些瓶瓶罐罐. 愛迪生12 歲的...
威信縣圓弧: ______[答案] 富蘭克林7歲時,有一次過節(jié),大人們給了他許多錢.富蘭克林打算用這筆“巨款”去商店買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個男... 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fā)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
威信縣圓弧: ______ 1、愛迪生一生勤奮好學,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歲的時候,還每天準時到實驗室簽到上班,他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晚間在書房讀3至5小時書,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動時間來計算,他的生命已經成倍的延長了.因此,愛迪...
威信縣圓弧: ______ 跳動的壺蓋 瓦特是二百多年前英國的科學家. 他小的時候,有一天看祖母做飯.火爐上,一壺水開了.開水在壺里翻滾,壺蓋不住地上下跳動,發(fā)出啪啪的聲音. 瓦特很奇怪,就問祖母:“奶奶,壺蓋為什么會跳動呢?” 祖母說:“水開了,壺蓋就跳動了.” 瓦特又問:“為什么水開了,壺蓋就會跳動呢?” 祖母回答不上來. 從此,瓦特就常常坐在爐子旁邊仔細地觀察.他看見水開了,壺里的水汽直往上冒,沖起了壺蓋.他想:壺蓋是被水汽推動的,一壺開水產生的水汽,能夠推動一個壺蓋,更多的開水會產生更多的水汽,不是可以推動更重的東西嗎? 瓦特長大以后,還是不斷研究這個問題.他吸取了前人的經驗,經過很多試驗,終于發(fā)明了蒸汽機.
威信縣圓弧: ______ 我們知道,愛迪生一生共有一千多件發(fā)明創(chuàng)造,有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已經得到驚人的成功.他本人也是享有盛名的.但是,他從不 沉醉于自己的發(fā)明,他無時無刻不在向科學的新領域攀登,同時也無時無刻不在對自己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持否定態(tài)度,而不停頓...
威信縣圓弧: ______ 愛迪生珍惜時間的故事 愛迪生 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于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后成為舉世聞名的“發(fā)明大王”. 愛迪生...
威信縣圓弧: ______ 貝爾,就是發(fā)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制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任務電報,并...
威信縣圓弧: ______ 牛頓有一次要和朋友共進晚餐,但在飯前想起一個問題,就自己走進房間里思考.他的朋友等了很長時間不見他出來,就自己把晚餐的食物吃完了,然后把剩下的骨頭和殘渣用餐盤扣住,想以此和牛頓開個玩笑.沒想到牛頓過了一會兒從房間里出來,打開餐盤,自言自語地說:“原來我已經吃過了,但怎么又餓了呢?”說完就又回到房間思考問題去了.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于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xiàn)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威信縣圓弧: ______ 1;復印機 起初,愛迪生發(fā)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于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后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fā)生了,白紙上出現(xiàn)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