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秘史:備受乾隆寵愛的令妃是怎樣的女人 乾隆最寵愛妃子就是令妃,她到底是個怎么的女子?
令妃即孝儀純皇后(1727-1775),魏佳氏,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嘉慶帝生母,內(nèi)管領(lǐng)、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魏佳氏心地善良,容顏秀美,乾隆皇帝很喜愛她。
這位孝儀純皇后是滿洲鑲黃旗女子,姓魏佳,也是乾隆皇帝的第三個皇后,年齡上乾隆帝小十六歲,令妃子女眾多,有皇七女,皇十四子,皇九女,皇十五子,還有皇十七子,就是后來的嘉慶帝。從令妃娘娘的后宮生涯來看。魏佳氏是以宮女的身份選到宮中的,后來表現(xiàn)脫俗,脫穎而出,成了貴人。
魏佳氏心地善良,容顏秀美,乾隆皇帝很喜愛她。于是在乾隆十年的正月將這位常在晉封為貴人,當(dāng)時的魏佳氏只有十九歲,進入清宮也不過短短六年。乾隆十九年,魏佳氏就被晉升為令妃,后又被晉為令貴妃。
到了乾隆三十年,令妃成為了皇貴妃,這個時候孝賢純皇后已經(jīng)過世了,烏拉那拉氏也失寵。乾隆帝之后再沒有立過皇后。魏佳氏統(tǒng)攝六宮,以至皇貴妃之尊,令妃承擔(dān)了皇后的責(zé)任,其實已經(jīng)是有實權(quán)無名號的后宮之主,并統(tǒng)領(lǐng)后宮24年之久。
令妃在宮中生活多年,對后宮人情關(guān)系體會非常深刻,所以管理后宮游刃有余。受富查氏皇后的影響,令妃平時的生活很節(jié)儉,從來不會去干預(yù)朝政。后宮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條。
令妃生下的皇十五子相貌俊秀,和乾隆帝長得十分像,所以深受喜愛。乾隆三十八年冬至,令妃的兒子皇十七子永琰被立為皇儲,并寫在詔書上。令妃當(dāng)然是非常高興的,因為自己兒子被立為皇儲了。
但是很遺憾的是令妃并沒有看到自己兒子繼位的那一天,因為,乾隆皇帝十分健康長壽。兒子被立為皇儲之后的二十年,還停留在嘉親王的位置上。
令妃在晉封的時候已經(jīng)排列在眾妃嬪之首位,資歷和家世都在魏佳氏之前的舒嬪葉赫那拉氏,也排在了令妃的后面,這是令妃極大的榮耀。
令妃死于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年齡49歲,此后又被追封為令懿皇貴妃。算起來,魏佳氏令妃,是為乾隆生下皇子皇女最多的一位后妃,也是清朝所有后妃當(dāng)中生育子女最多的人,令妃升為皇貴妃,但是她的皇七女僅僅二十歲就死去了。令妃在皇七女逝后的第十九天也離開了人世,應(yīng)該說其女早逝,對令妃的打擊非常大。
魏佳氏令妃雖然沒有當(dāng)皇后,但是她的一生非常圓滿。雖然令妃出身不高,乾隆帝卻十分青睞和喜歡她,魏佳氏從貴人逐步的晉升到了皇貴妃的位置,而且令妃的兒子永琰也被立為皇儲,并且在令貴妃彌留之際,乾隆皇帝將這個秘密已經(jīng)告知于他。這也是令妃十分圓滿的。
令妃的娘家在也受到了極好的待遇,皇后的娘家才能受到的待遇魏佳氏的娘家得到了。在令妃去世后,乾隆帝將將令貴妃原有的儀仗增加到了76件,僅僅比皇后的儀仗差了一件,所以從令妃的遺物中可以看出,她生前擁有了東珠朝珠,而這個東珠,只有皇后才能佩戴。
由此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對令妃的寵愛和特殊待遇。令妃伴隨著乾隆皇帝長達二十年時間,因此在乾隆心中,她是最有影響力的后妃。
擴展資料
乾隆十年封為魏貴人,同年晉封為令嬪;乾隆十三年,晉封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晉封為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乾隆三十年晉封為皇貴妃;乾隆三十八年冬,皇貴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帝秘密立儲;
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歲,二月十一日冊謚令懿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經(jīng)嘉慶、道光兩朝加謚,全謚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純皇后。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孝儀純皇后
根據(jù)《清史稿》和《清實錄乾隆實錄》記載,令妃為魏佳氏。魏佳氏出生在雍正五年,比乾隆帝小十六歲。大約乾隆六年,魏佳氏進宮,但是史料中并沒有找到她曾為宮女的記載。
魏佳氏容顏秀美,心地善良,乾隆帝之所以封她為令妃,是取“令”字在《詩經(jīng)·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在古代漢語中有美好之意,皇帝聽到和看到的都是魏佳氏溫柔善良、善解人意的一面,所以她才會得此封號。
乾隆十年,魏佳氏成為魏貴人,同年晉封為嬪,三年后晉封為令妃,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令妃隨駕南巡。乾隆二十四年,晉封為令貴妃;從這晉封速度可以看出乾隆帝確實十分寵愛魏佳氏。
其實乾隆最愛的還是富察皇后,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又立了輝發(fā)那拉氏為皇后,就是《延禧攻略》劇中佘詩曼飾演的嫻妃。但是在乾隆三十年左右,這個輝發(fā)那拉氏失寵,雖然名義上皇后之位沒有被廢,但實際上已經(jīng)相當(dāng)于被廢了。魏佳氏從此以皇貴妃之尊統(tǒng)攝六宮之事,代行皇后之責(zé),成為后宮之主達十年之久(乾隆帝在紀念魏佳氏的挽詩中稱她為“蘭宮領(lǐng)袖”)。
同時,魏佳氏也是為乾隆生孩子最多的嬪妃,共為乾隆生育四子二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秋,令貴妃在圓明園中又為乾隆帝生下了皇十五子颙琰(即之后的嘉慶帝)。可以說魏佳氏統(tǒng)攝六宮,極具榮耀,但是唯一的憾事就是生前沒有得到皇后的名份,乾隆四十年魏佳氏去世,二十年后,乾隆乾隆追封其為孝儀皇后。
擴展資料:
令妃死后尸身不腐:
1928年7月,軍閥孫殿英盜掘了裕陵及慈禧陵后,住在天津的溥儀派遺臣載澤、耆齡、寶熙等人到東陵處理善后工作。在清理裕陵地宮時,在棺床西邊的兩棺間發(fā)現(xiàn)了穿著黃色龍袍,皮肉完好,無腐爛,兩腮及嘴下多皺紋,牙齒未完全脫落且面帶微笑的孝儀純皇后遺體。
寶熙在日記中是這樣記載的:
午后于石床西邊兩棺之間發(fā)現(xiàn)后妃玉體一,幸未損傷脫失……敬審其貌,頦多皺紋,齒未全脫,似五六十歲人,而皮骨俱存,絲毫未腐,笑容圓相,有如古佛,誠異事也。(指孝儀皇后“笑容圓相,有如古佛”。)
徐榕生在日記中記道:
忽于地宮西南隅兩棺之間衾襚之下,覓得后妃玉體一,身著寧稠云龍袍,已一百四五十年之久,面目如生,并有笑容,年約五十歲,耳環(huán)尚在。一足著黃緞朝靴,又于側(cè)近拾得一靴一襪。以水濯之,靴之花紋與著于足者同(襪亦有花紋),不知是后是妃也。 (指孝儀皇后“面目如生,并有笑容”。)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孝儀純皇后
令妃一般指孝儀純皇后
魏佳氏,是內(nèi)管領(lǐng)魏清泰的女兒,原屬正黃旗漢軍,后被乾隆帝抬入鑲黃旗滿洲,即“抬旗”。魏佳氏生于雍正五年九月初九,因其隸屬內(nèi)務(wù)府,所以是應(yīng)該以宮女的身份被選入宮中的,后來脫穎而出,成為了皇帝的嬪妃。史料中用了個“充”字,因為在后宮中,貴人、常在、答應(yīng)均屬低品級。按照清朝內(nèi)務(wù)府選拔宮女的規(guī)定,入選宮女的年齡應(yīng)在十三到十七歲中間,因此魏佳氏可能是在乾隆六年左右進宮的,但目前并未發(fā)現(xiàn)能夠證明魏佳氏曾為宮女的記載。
乾隆有這樣一位嬪妾,入宮十余年娘家還是負債累累,在貴妃位空出四年后才因為流產(chǎn)了第四胎被封為貴妃,在他的兒子被密立為太子的時候乾隆祭天說如果他不堪重任就請他早死,乾隆在她死后聲稱讓她繼續(xù)侍奉自己的原配,聲稱她只是原配皇后的附葬和奴婢,至在死后二十年,被追封皇后的典禮上也被乾隆取消了頒詔天下、祭天地的資格,
她就是令妃。
清史稿后妃傳關(guān)于她的記錄如下: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內(nèi)管領(lǐng)清泰女。事高宗為貴人。封令嬪,累進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進令皇貴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謚曰令懿皇貴妃,葬勝水峪。六十年,仁宗立為皇太子,命冊贈孝儀皇后。嘉慶、道光累加謚,曰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純皇后。后家魏氏,本漢軍,抬入滿洲旗,改魏佳氏。子四:永璐,殤;仁宗;永璘;其一殤,未命名。女二,下嫁拉旺多爾濟、札蘭泰。
正式關(guān)于令妃的記錄很簡略,無非是寫了她是清泰的女兒、乾隆的嬪妃、死于某年,而對于網(wǎng)絡(luò)上各種鋪天蓋地的寵愛一筆不提,可見網(wǎng)文中不過是夸張?zhí)摷俚拿鑼懀P(guān)于她的容貌、思想、才華、性情、品德,也未有任何肯定的正面夸贊。在清朝上層人士的筆記諸如《嘯亭雜錄》、《郎潛紀聞》、《竹葉亭雜記》等以及民間的各種稗史傳說,均未有對于這位魏氏的一星半點形象刻畫。直到上世紀90年代還珠格格播放后,她才廣為人知。近年來《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皆有她的角色演繹,但無論怎樣對令妃進行影視劇、小說二次改造,她在史書中的形象和待遇,都不會有任何改變。我們選取官修實錄以及各種會典例則的一些記錄,可以勾勒出她的大致生平。
在《清實錄》中第一次關(guān)于令妃的記錄如下:
諭、朕奉皇太后懿旨。貴妃誕生望族。佐治后宮。孝敬性成。溫恭素著。著晉封皇貴妃。以彰淑德。嫻妃、純妃、愉嬪、魏貴人。奉侍宮闈。慎勤婉順。嫻妃、純妃、俱著晉封貴妃。愉嬪、著晉封為妃。魏貴人、著晉封為嬪。以昭恩眷。欽此。特行傳諭。該部將應(yīng)行典禮。察例具奏。
也就是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慧賢皇貴妃高氏臨死前,乾隆晉封了一批嬪妃,其中魏氏被晉封為令嬪,時年十八歲。可見雖然身后追封為皇后,就連入宮時間也未記錄,至于做了多久的貴人,仍舊不得而知。她的生日實錄沒有任何記錄,也沒有任何形式的官方慶典與嬪妃、外命婦行禮慶賀。
十八歲的女子為嬪,在乾隆后宮也非絕無僅有,繼皇后那拉氏十八歲為妃,忻貴妃入宮初封嬪,循貴妃入宮當(dāng)年十八歲便封了嬪,我們把目光移到清朝其他皇帝的內(nèi)廷,可以發(fā)現(xiàn),順治的孝獻皇后董鄂氏在18歲時被封為皇貴妃,道光的孝全皇后在18歲已是貴妃,甚至道光帝的孝靜皇后,在18歲封為妃,21歲封貴妃。
令妃第二次晉封,是在乾隆十三年七月,此時乾隆宣布嫻貴妃為攝六宮事皇貴妃,同時冊封嘉妃為貴妃、令嬪為令妃、舒嬪為舒妃、陳貴人為婉嬪,但是此次詔封前,令嬪之父清泰,于孝賢皇后喪儀中因為供獻餑餑遲誤,刑部將清泰之罪比照“大祀牲牢玉幣黍稷之屬一事缺少者杖八十”律杖八十,系公罪,并降二級留任。怒不可遏的乾隆看了自然寫了“依議”。
被封為妃的魏氏,在乾隆二十年之前,并未為乾隆生下一子半女,也從未為家族地位帶來任何提升,甚至家族負債累累,也未得到乾隆的同情和支援,這點可以在令妃首次懷孕,乾隆才遲遲賞賜她們家三十七間房,每年所得租金一百五十兩作為補償,并在奏折中提到,令妃所有的娘家人、光令妃的兄弟就至少有三人群居于22間房子里,乾隆覺得沒必要繼續(xù)賞賜房屋居住,令妃家族長期欠債,當(dāng)鋪為四百一十六兩,其私債四百四十兩銀,這些一千兩以下的債務(wù),其家族之前仍無力償還。就是這樣的賞賜,也不如乾隆怡嬪家族得到的多。乾隆怡嬪娘家北京住房61間、北京周圍土地6頃,這些土地每年可以取租220兩。除住房61間外,給北京房屋28間,這些房屋每年可以取租120兩。
乾隆二十一年,在舒妃、那拉皇后、嘉貴妃接連生育之后,令妃才開始自己的生育生涯。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寅時在五福堂生皇七女而此刻乾隆在安佑宮行禮。乾隆二十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忻貴妃戴佳氏難產(chǎn)而死,和靜公主與忻貴妃的女兒八公主赴京郊的靜安莊一起為忻貴妃穿孝,時公主年僅8歲。
及后,和靜公主正式下嫁蒙古超勇親王策棱之孫拉旺多爾濟(策棱所娶為康熙帝的十女固倫純愨公主)。固倫和靜公主下嫁時,七月二十一日于正大光明殿行初定禮。
雖然乾隆在三十五年下了旨意說是今后固倫公主待遇比照和敬公主,和碩公主待遇比照和嘉公主,然而各種檔案里,和靜公主的待遇總是慢半拍。比如二十七日于保和殿筵席,擬定的酒數(shù)酌量比照固倫和敬公主裁減一半。乾隆十一年(1746),內(nèi)務(wù)府備辦和敬公主妝奩,其中添置箱柜、床帳、坐褥、壺盆等物,“其辦買物料及合計各行匠役工價,約估用銀二千五百兩”。乾隆三十五年(1770),內(nèi)務(wù)府置辦和靜公主下嫁妝奩,其中置買皮箱、鎖鑰等物共用銀600余兩。而公主府的規(guī)格,和敬公主為239間、和靜公主為200間。而和孝公主下嫁時,乾隆特許她比照固倫和敬公主,可以在京師領(lǐng)取下嫁蒙古親王的1000兩俸銀,這項待遇在和靜公主下嫁時并未提及。乾隆賞給和敬公主的當(dāng)鋪價值兩萬四千兩,而和靜公主的當(dāng)鋪卻和和碩和嘉公主一樣價值一萬兩。
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十五日,乾隆巡幸避暑山莊,和靜公主與同母弟十七阿哥永璘被乾隆留置京城未隨行,并與十七阿哥乘輿來迎接生病而回京的豫妃博爾濟吉特氏。同年十二月二十日豫妃薨逝,派已出嫁的七公主及七額駙拉旺多爾濟為其穿孝。
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初十日和靜公主去世,年僅二十歲。建造和靜公主園寢工程約估工料為一萬四千三百十一兩費用較之雍正的養(yǎng)女和惠公主還有減少,待遇均比康熙、雍正朝間遜色。后來額駙拉旺多爾濟亦有續(xù)弦,并有嗣孫車登巴咱爾、嗣曾孫達爾瑪。
乾隆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午時,令妃生皇十四子永璐,該子于二十五年三月初八日夭折,而乾隆對這個年幼早夭的庶子,并未有過多的眷顧,只是將他葬在端慧皇太子的陵寢中了事,并且沒有任何喪禮,也未有追贈封號,年節(jié)也不會有任何官員去祭祀。他早死的弟弟皇十六子仍舊是這樣的待遇,甚至連個名字也沒有。而清朝其他得寵的皇子,卻不是如此簡單的處理。比如,順治將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追封為親王,喪禮比照親王有所加。乾隆將永璉追封為皇太子,并以皇太子級別治喪。就是未滿兩歲的永琮,喪儀仍比照皇子從優(yōu),并賜雙字謚號悼敏。
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日戌時生皇九女,此女于三十六年十二月封為和碩和恪公主,乾隆二十九年六月初四日,慎嬪去世,九公主、永璜之長子綿德等人為其穿孝,當(dāng)時公主年僅七歲。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八月,和恪公主下嫁協(xié)辦大學(xué)士,一等武毅謀勇公兆惠之子札蘭泰,烏雅氏。和恪公主行初定禮筵宴時,乾隆帝與皇太后駐蹕熱河行宮,于保和殿的筵宴因而停止,改在慈寧宮筵宴。內(nèi)務(wù)府亦在公主養(yǎng)母舒妃所居之永壽宮備席十六,羊十,酒十瓶,惟乾隆帝、皇太后鈕祜祿氏因身在熱河行宮而沒有出席。此時恐怕只有她的生母令妃一人在皇宮主持她的婚禮。
和碩和恪公主因為居住在京城,所以其妝奩中的帳房、牛車、駱駝、涼棚等物品被乾隆帝批令不用給發(fā),這種裁減實際上是削減和恪公主的份例,是對既有制度的一種破壞。
乾隆三十九年,慶貴妃陸氏在北小花園去世,已出嫁的和恪公主和皇十五子永琰為其穿孝。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和恪公主因肺結(jié)核病而去世,年僅二十三歲。
乾隆二十四年閏六月初十,據(jù)紅籮炭檔記載,令妃遇喜添炭,添守月姥姥。乾隆二十四年九月二十四日,令妃遇喜添炭停止,此時令妃生了死胎或是懷孕晚期流產(chǎn)。而乾隆在七月份去了避暑山莊,直到在九月份才回京。此時令妃已為乾隆生下四胎,乾隆才把嘉貴妃死后空置四年的貴妃位給了令妃。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丑時令妃于圓明園天地一家春生皇十五子永琰,是為嘉慶帝。這個時候,乾隆在熱河木蘭圍場打獵,他聽到這個消息,打獵興趣仍舊不減,十幾天后才回去。
乾隆三十年,在繼皇后斷發(fā)后,乾隆便沒有立后的打算,清史稿謂:“上方幸木蘭,命喪儀視皇貴妃。自是遂不復(fù)立皇后”、清實錄也說得很清楚,“況現(xiàn)在妃嬪中。既無克當(dāng)斯位之人。若別為選立。則在朝滿洲大臣。及蒙古扎薩克諸王公。皆朕兒孫輩行。其女更屬卑幼。豈可與朕相匹而膺尊號乎。”在他眼里沒有能與皇后之位匹配的女子。所以令妃自然不會被乾隆立為皇后,而是被升為皇貴妃,然而并沒有攝六宮事這樣的字號。攝六宮事皇貴妃是乾隆時期待遇超過普通皇貴妃的一個等級,千秋節(jié)會得到900兩銀子的賞賜,而令妃自然沒有這樣的份例,只是領(lǐng)取普通皇貴妃的500兩千秋賞賜。并且其后的親蠶禮也是由舒妃主持。
令妃生的第十七子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兒子,但是《嘯亭雜錄》上說“純皇帝深惡之”,不是一般的討厭,是極度厭惡。連馬嘎爾尼這個老外都說乾隆對自己兒子的愛護還比不上對和珅的寵幸。永璘在乾隆朝只封了貝勒,而其他兄弟不是親王就是郡王。分府時,乾隆帝給他的當(dāng)鋪價值四萬八千四百十三兩,也是皇子里最少的,就連皇六子永瑢的當(dāng)鋪也是八萬兩。而同時期的寵臣和珅資產(chǎn)達到了幾千萬兩白銀,并且光是黃金就有近四萬兩,其住宅的奢華富麗可想而知,因為永璘也十分羨慕和珅的住宅,他曾說哪怕皇位多如雨點,也落不到我的頭上,若是能得到和珅的住宅便滿足了。
乾隆三十二年,乾隆與一些大臣和嬪妃外出,卻留下令妃等人,照看病入膏肓的和嘉公主。
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天,乾隆皇帝在決定立永琰為太子時,曾在冬至這天的祀天大典上,用了十分惡毒的語言向上天禱告:“所立皇十五子永琰如其人賢,能承國家洪業(yè),則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賢,亦愿潛奪其算,毋使他日貽誤,予亦得以另擇元良。”
他說如果永琰是當(dāng)皇帝的料,那就保佑他,如果不是,就讓他短命而終!國運很重要,皇位很重要,這就是乾隆,他是絕不是一個兒女情長的皇帝。
乾隆三十九年九月二十三日,在一份后宮賞賜檔案中,令妃只得到了一顆二等正珠,而十公主的母親悖妃得到了一顆大正珠和一顆二等正珠。
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令妃病逝于吉安所,而并不是皇宮。因為按照慣例,清朝除了太后、皇帝、皇后和太子可以死在后宮,其余人則不被允許,據(jù)清會典記載:凡皇貴妃喪禮,疾革自大內(nèi)移至吉安所。
疾革者,病重也,也就是嬪妃在自己快死的時候遷移出內(nèi)廷。
而令妃的死因,據(jù)她的祭文,“始猶力疾而不言,繼期勿藥之友故”,也就是病了沒有聲張,也沒有吃藥所以病死了。那時候正值新春,乾隆等人在圓明園熱鬧慶祝,并且添了一位玉雪可愛的十公主,令妃大概也不想因為自己的病情掃了乾隆的興致。
乾隆對令妃所做的詩也很敷衍,比如什么強收悲淚為歡喜,仰體慈幃度念諄。為娛圣母情,宜割賢妃綣。也就是為了讓太后開心歡喜,他也不會為令妃傷心。
乾隆只為令妃祭酒了三次,比起康熙臨死封后的佟皇貴妃的十分之一也沒有,就連令妃的百日大祭,也只是派了她的兒子去祭祀,至于一周年、二周年祭,乾隆更不可能去出席了。
乾隆也沒有親自為令妃送葬,只是派了她的兒子參加奉安地宮儀式。至于為何葬在地宮,這在《令懿皇貴妃金棺奉安祭文》中可以找到答案:昔年參近御之班,曾資悔迪;此日侍升仙之駕,如奉生存!
祭文說了,說令妃是皇后一手教導(dǎo)的,死后也要服侍皇后,“如奉生存”,永遠都是皇后的奴婢,這和淑嘉皇貴妃葬在地宮的祭文如出一轍,再次強調(diào)了嬪妃對于皇后的侍奉義務(wù)。而且乾隆對此解釋道:“令懿皇貴妃為子皇帝生母,從前殯入地宮即令近祔孝賢皇后之側(cè)”,乾隆說令妃只算是孝賢皇后身邊的祔葬,什么是祔葬呢?清朝會典里康熙庶子也是祔葬在順治與董鄂妃的愛子榮親王的園寢。
在乾隆六十年九月,死了二十年的令妃在其子繼位前夕被乾隆追贈為皇后,乾隆不僅取消了皇后該有的頒詔天下、萬民跪拜的禮遇,還給她鬧了這么一出,在追封大典上發(fā)了個上諭:
孝儀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前期告祭天、地、太廟一事。亦未免失當(dāng)。孝儀皇后、乃朕因系嗣皇帝生母。恩旨冊贈。止應(yīng)于奉先殿祭告。若因此而舉行天地廟祀大典。轉(zhuǎn)鄰于瀆。已著不必舉行。
在乾隆眼中,她是不配當(dāng)皇后的,她不是繼后,祭告太廟是褻瀆了蒼天。實在是因為是現(xiàn)任皇帝的親媽,不得不這樣。
所以清泰成為清朝第一任三等公爵的皇后之父,也就不足為奇了。在此之前,清朝皇后之父都是在皇后冊立之初便被授予一等承恩公,乾隆又特許皇后之兄承襲一等公,比如孝敬皇后的哥哥五格就被乾隆從一等候升為一等公,孝賢皇后的哥哥富文仍舊如此的待遇。
在嘉慶元年,乾隆最后一次去祭陵,雖然令妃獲得了皇后的名分,乾隆寫詩的標(biāo)題是《孝賢皇后陵酹酒》,仍舊只承認孝賢皇后才是陵寢的主人。而此時嘉慶已經(jīng)當(dāng)了皇帝,乾隆仍命他去跪拜端慧皇太子。這與乾隆六十年九月剛被立為太子時便去跪拜端慧太子如出一轍。
如何評價乾隆的令妃?
一、在宮里一出場就深得皇帝寵愛令妃最開始是以秀女的身份入宮,清朝當(dāng)時對階級分明比較嚴格,八旗貴族女子進宮選秀之后可以直接獲封,非八旗女子只有被皇帝選中之后才能進行冊封,令妃從一開始就是出類拔萃,先是被封為貴人,一開始就是身份比較高的,而且還是在皇后娘娘身邊教導(dǎo),見皇帝的次數(shù)也多了,...
從低賤宮女到得寵貴妃,令妃是如何玩轉(zhuǎn)后宮,實現(xiàn)人生逆襲的?
古代歷史上也有非常清楚的記載。她在后宮的地位一輩子都很穩(wěn)定。她不是依靠孩子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是依靠自己的聰明和智慧,這使得皇帝非常寵愛她。這也說明聰明女人是一種非常受男人喜歡的類型,當(dāng)然,你在電視上看到的令妃形象也顯示了一些歷史上非常相似的特征。令妃去世后,乾隆按照皇后的家族傳統(tǒng),...
在還珠格格中,乾隆的繼后和令妃在歷史上都是怎樣的人?
令妃在歷史上是真的有這個人的,原姓魏,是漢軍旗包衣,也就是奴才出生,地位十分低下。入宮后得到乾隆皇帝的寵愛,并被被抬為滿旗,賜姓魏佳,從此令妃也擺脫了包衣身份。令妃是為乾隆生下子女最多的嬪妃,可見其的厲害。令妃娘娘十年中為乾隆皇帝生下四子二女,分別是皇七女,皇十四子,皇九女...
乾隆皇帝為什么對令妃最為寵愛?
令妃是乾隆皇帝妃嬪當(dāng)中最走運的一個,19歲入宮被封為貴人是宮中比較年輕的一位。她是一個非常的聰明善良的女子,在宮里她和乾隆幾位皇子關(guān)系特別好。之后因為皇帝疼愛她很快就被封為令妃。被封為令妃前她還沒有生育,無兒無女就封了妃。她的幾個子女都是在她成為令妃之后生的。乾隆皇帝經(jīng)常...
歷史上真實的令妃是否受到乾隆的寵愛,史料有記載嗎?
二、令妃晉升之路 因為清朝皇室覺得滿人才是正統(tǒng)的,作為一名漢人女子出身。也就是包衣旗下的出身的令妃,用了3年時間,從嬪升到妃。在乾隆10年的時候,魏貴人成功晉升到了令嬪,接著在乾隆十三年就封為令妃了。可惜是乾隆終究沒有為她破例,也就是在她的生前冊封立她為皇后。三、令妃真的得寵 ...
歷史上的令妃真的很得寵,真的是寵妃嗎
從歷史記載可以看出,令妃魏佳氏生前深受乾隆帝的寵愛。《心寫治平圖》在克利夫蘭美術(shù)館展出時有文字說明:“只有乾隆、皇后、令妃為郎世寧所畫,其余七人為郎世寧的弟子所繪,最后三人是宮廷畫家續(xù)畫的”。而當(dāng)時令妃還只是嬪位,乾隆就讓郎世寧給她作畫,可見當(dāng)時她已受到了何等重視。《清實錄》中也有...
令妃深受乾隆寵愛,但剛生完孩子,為什么乾隆就要她去侍寢?
這也就是乾隆皇帝為什么自始至終都很寵愛令妃,尤其是在令妃生產(chǎn)過后,乾隆破例外的召令妃侍寢。那時候的女子在生產(chǎn)過后,由于見血是不可見皇上的,唯恐有損皇威。但是,乾隆愿意為了令妃不在乎這些,乾隆心疼令妃為了給他綿延子嗣所遭罪的令妃,召她在自己的身邊噓寒問暖,關(guān)心她、疼愛她。以上就是...
令妃出身不高卻能位至皇貴妃甚至追封為皇后,她憑借的是什么?
這些不但歸功于她的顏值超高,更重要的是她的情商和智商都超高,性格特好。她能成為皇后的另一個關(guān)鍵因素,就是生了一個當(dāng)皇帝的兒子(嘉慶帝)。她是乾隆的妃子中,為乾隆生孩子最多的妃子,深得乾隆恩寵。所以,就是由于有這么多的優(yōu)勢,令妃一個漢人女子,出身卑微,卻能踏上皇貴妃的寶座,最后...
真實的歷史上乾隆最寵幸的妃子是那個
容妃。容妃,她就是所謂的香妃。她的一生很輝煌,陪著乾隆去過很多地方。她是乾隆的最愛,她的死亡也不是賜死的,是因疾病而亡。她會被稱為香妃是因為她在回族時,在那的樹下玩耍,時間久了,她的身上就自然的帶上了一種淡淡的香味。故而又被稱為香妃。。。而那種香味是后天形成的,沒有小說里...
令妃怎么死的(令妃是乾隆皇帝的寵妃)
近期熱播的《延禧攻略》詳細地講述了他的感情史,還有陪伴他一生的女人魏瓔珞,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令妃,她的聰明機敏,善解人意,知書達理,深得皇帝喜愛。乾隆是一位很重感情的皇帝,后宮有許多妃嬪,但令妃卻始終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在歷史上,她是美貌與智慧的化身,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膝下兒女...
相關(guān)評說:
葉縣馬耳: ______ 努爾哈赤:阿巴亥 皇太極:宸妃 順治:董鄂氏 康熙:赫舍里氏 雍正:年妃 乾隆:富察氏 嘉慶: 道光: (這兩個我沒覺得正史上體現(xiàn)出特別寵愛,有資料上寫是喜塔蠟氏和鈕鈷祿氏) 咸豐:慈禧 同治:阿魯特氏 光緒:珍妃 宣統(tǒng):(不清楚,沒研究過民國史)
葉縣馬耳: ______ 乾隆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是:富察氏.孝賢純皇后(1712年2月22日-1748年3月11日),乾隆帝元配皇后,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其祖父是康熙初年戶部尚書米思翰,父親是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伯父是大學(xué)士馬齊.
葉縣馬耳: ______ 我覺得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因為富察氏的逝去對乾隆帶來非常沉重的打擊、 甚至導(dǎo)致乾隆情感失控、 還立了富察氏的孩子為皇儲、 所以我覺得是她、 個人見解
葉縣馬耳: ______ 你說的可能是野史上面的那個妃子,她的姓名無從可考.《清朝野史大觀》記載,和珅是雍正愛妃轉(zhuǎn)世,與乾隆有宿緣.這跟一樁凄慘幽美的宮廷情緣有關(guān).乾隆快到20歲那年,有一次進宮,經(jīng)過父皇雍正的一個妃子身邊,看見她正在對鏡梳頭...
葉縣馬耳: ______ 清朝漂亮的妃子最突出的有皇太極的莊妃,當(dāng)時被稱為滿清第一美女;順治帝的董鄂妃;康熙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乾隆的香妃;最受寵愛的妃子有皇太極的宸妃;順治帝的孝獻皇后董鄂氏,對于他們倆的生死之戀大家都不會陌生;康熙的赫舍里氏,作為一個出名的賢后最后難產(chǎn)而死,康熙對妻子的愛轉(zhuǎn)移到幼子身上,以致太子兩廢兩立;乾隆的原配皇后富察氏孝賢皇后,
葉縣馬耳: ______ 衛(wèi)氏,內(nèi)管領(lǐng)阿布鼐女,本辛者庫罪籍,入侍宮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冊為良嬪,未幾晉良妃.成為歷史上母家身份最低的妃子.《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里說她“美艷冠一宮,寵幸無比.” 辛者庫的意思是“管領(lǐng)...
葉縣馬耳: ______ 1、太祖元妃佟佳氏:努爾哈赤的原配夫人,也是太祖恩家小姐.為他生下長子、次子和長女,跟隨太祖南征北戰(zhàn),因過度操勞,結(jié)果英年早逝. ——除了被皇帝廢掉的以外,幾乎所有清朝皇帝的嫡配夫人都會被冊封或追封為皇后,但佟佳氏卻...
葉縣馬耳: ______ 她是乾隆的第二個皇后.乾隆第一個皇后“孝賢皇后”,為人謙和,人人喜歡,長得非常美麗,和乾隆伉儷情深.可惜不長壽,在乾隆十三年死了.乾隆傷心得不得了,作了很多的詩來悼念她.在他的內(nèi)心,沒有人再能繼任“皇后”的位子....
葉縣馬耳: ______ 乾隆皇帝后宮妃嬪眾多,能得到他寵愛的后妃頗多,當(dāng)然不得寵的也不少.對待女人方面,乾隆可以說“愛憎分明”了,對他厭惡的烏喇那拉皇后相當(dāng)殘酷,而對他第一個女兒哲憫皇貴妃卻思念的不得了.雖然哲憫皇貴妃出身不高又年輕早逝,但乾隆數(shù)次追封讓她成為僅次于皇后的皇貴妃.
葉縣馬耳: ______ 1、良妃簡介: 衛(wèi)氏,內(nèi)管領(lǐng)阿布鼐女,本辛者庫罪籍,入侍宮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冊為良嬪,未幾晉良妃.成為歷史上母家身份最低的妃子.《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里說她“美艷冠一宮,寵幸無比.” 2、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