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田園詩,有沒有一首能觸動你的歸隱之心呢?
我想不止我一個人如此。漂泊在遠方大城市里的你也一樣,渴望有一天能夠回歸田園,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有自己的農(nóng)家小院,以此來寄存疲憊浮躁的身心。
一、歸園田居
【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峽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草木蔥蘢豆苗稀疏,于是就有了從早到晚的勞作,即便露水打濕衣服,又能怎樣呢?只愿努力能見成果,有個好收成。
二、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俠蝶飛
梅西、杏子、麥花、菜花……好不熱鬧,一派晚春燦爛的景象,白天漸長天氣漸熱,即便是如此好風(fēng)景,也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穿梭。
三、田園樂七首
【唐】王維
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桃紅柳綠,四字囊括了春天的無限明媚,昨夜下雨,桃花因而更艷,柳條因此更綠。花落未掃是那樣清幽,鶯啼卻不驚夢,山客依舊酣睡好一副寂靜又熱鬧的雨后春天圖。
四、清貧樂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幅農(nóng)家春景圖,矮小的茅草屋,青青的春草,溫柔醉意的吳地方言,滿頭白發(fā)的老翁,可喜可愛的三個兒子……最樸素溫馨真實的農(nóng)家樂。
五、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青山掩映綠樹環(huán)繞,豐盛的飯菜熱情的老友,對著菜園谷場,聊著莊稼蔬菜,痛快淋漓。全詩自然樸實卻讓人無限向往。
六、月夜
【唐】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七、終南別業(yè)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八、春暮西園
【明】高啟
綠池芳草滿晴波,春色都從雨里過
知是人家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
九、歸園田居
【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入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十、雨過山村
【唐】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生活是詩歌的載體,詩歌讓生活更有味道。身處凡塵,心靈負累,那兒時曾經(jīng)擁有過的山野小趣,如今看來實在難能可貴,但為了生活,也只能在過往的歲月里去打撈曾經(jīng)逝去的美好
還好,我們還有詩,在自己不能夠的時光里,從文字凝練的筆觸間去感知那些觸動心靈的舊時光。
如有錯誤敬請指正,若不完善還請補充
描寫田園風(fēng)光的詩十首
中年我已有好道之心,晚年遷家到南山腳下。興致一來我獨自漫游,快意佳趣只有我自知。 閑情漫步到水盡之外,坐下仰望白云的飄動。偶爾與林中老叟相遇,談笑不停忘記了歸期。 5、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原文: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
寫兩首關(guān)于田園風(fēng)光的詩句(寫兩首描寫田園風(fēng)光的古詩)
而象《小雅·鶴鳴》,有人認為是用山水田園的種種景物在比興人才的高低貴顯;而有人認為不是比興,而是寫實,此詩就是山水田園詩之祖.下面細節(jié)說說晉和唐的成就東晉: 形成階段陶潛陶淵明(365—427),潯陽柴桑人。 陶詩以其沖淡清遠之筆,寫田園生活、墟里風(fēng)光,為詩歌開辟一全新境界。南朝謝靈運,謝靈運(385~433)南朝宋...
求5首有關(guān)于山水田園詩及詩意
1、《過故人莊》【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白話翻譯:老朋友預(yù)備豐盛的飯菜,要請我到他好客的農(nóng)家。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
描寫田園風(fēng)光的古詩詞
誰能為揚雄,一薦甘泉賦。 春中田園作 【唐】王維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淇上田園即事 【唐】王維 屏居淇水上,東野曠無山。日隱桑柘外,河明閭井間。 牧童望村去,獵犬隨人還。靜者亦何事,荊扉乘晝關(guān)。 秋中雨田園即事 ...
歸園田居賞析
賞析如下:陶淵明因無法忍受官場的污濁與世俗的束縛,堅決地辭官歸隱,躬耕田園。脫離仕途的那種輕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種欣悅之情,還有清靜的田園、淳樸的交往、躬耕的體驗,使得這組詩成為杰出的田園詩章。這組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歸隱后的生活和感受,抒發(fā)了作者辭官歸隱后的愉快心情和鄉(xiāng)居樂趣,從而表現(xiàn)了...
一首田園詩4句
1、唐代劉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釋義: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傾斜了,南斗星也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來臨,因為你聽那被樹葉映綠的窗紗外,唧唧的蟲鳴,頭一遭兒傳到了屋子里來了。2、...
10首陶淵明的詩
他以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是田園詩 派的開創(chuàng)者。詩風(fēng)平淡自然,極受后人推崇,影響深遠。清陶澍注《靖節(jié)先生 集》是較好的注本。 ①《飲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題詠,不是一時所作。 ②人境:人類 聚居的地方。 ③日夕:近黃昏的時候。 ④末二句用《莊子》語。《莊子· 齊物論》:“辨也者,有...
給幾首優(yōu)美的田園詩,像陶淵明的《飲酒》一類的。
王維《山居秋暝》劉禹錫的《竹枝詞》
王維的田園詩
若見西山爽,應(yīng)知黃綺心。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 蒸藜炊黍餉東口(1)。 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xí)靜觀朝槿。 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 海鷗何事更相疑。 注(1):此字形如"甾",然其上有"艸"旁也。 輞川集(二十首) 并序 余別業(yè)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思是
這句話的意思是:明月透過松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澈的泉水在巖石上叮咚流淌。\\x0d\\x0a整首詩是:山居秋暝 [唐]王維 \\x0d\\x0a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x0d\\x0a譯文:一場新雨過后,青山...
相關(guān)評說:
五原縣四號: ______ 好多好多呢,都給Lz吧,Lz自己挑……一定要采納我的哦!王維,孟的詩浩然、陶淵明的詩大都是田園詩 像《歸園田居》、《飲酒》《游山西村》-陸游的都是.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五原縣四號: ______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但愿喝鋤歸.道狹草木長,溪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五原縣四號: ______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聲.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自落.《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
五原縣四號: ______ 酬張少府 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fēng)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群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 輕羅已薄未更衣...
五原縣四號: ______ 王維是唐代的杰出詩人、畫家、造園藝術(shù)家,他將山水詩、山水畫藝術(shù)融入到造園藝術(shù)中,對唐宋寫意山水園風(fēng)格的形成和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其造園思想在中國古典園林的發(fā)展歷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王維的營造的作品"輞川別業(yè)"充滿...
五原縣四號: ______ 杜甫詩以記實寫史為長,田園詩本就少,春季田園詩只此一首《江村》1、原詩欣賞: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2、作...
五原縣四號: ______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臥剝蓮蓬.清平樂 辛棄疾 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西風(fēng)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五原縣四號: ______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唐.孟浩然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五原縣四號: ______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jié)操;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淳樸...
五原縣四號: ______ 四時田園雜興(其一)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內(nèi)容】 晝出耘③田夜績麻④, 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⑤. 童孫⑥未解⑦供⑧耕織, 也傍⑨桑陰⑩學(xué)種瓜. 白天鋤草夜間搓捻細麻, 農(nóng)家男女沒有片刻閑暇. 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織布, 也靠在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