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生平簡介 林則徐簡介生平簡介?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福建侯官縣人,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歷史治水名人 [1] 。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于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并將沒收鴉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虎門銷煙使中英關(guān)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tài),成為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
盡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mào)易則持開放態(tài)度,主張學其優(yōu)而用之。根據(jù)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1839年主持編譯的《四洲志》、參加過抵抗英國侵略戰(zhàn)爭的魏源于1844年編撰的《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fā)作用。
擴展資料:
林則徐祖籍福建 莆田和福清,林則徐六世嫡孫女、中國林則徐研究委員會會長林岷一行,在林則徐研究委員會海外常任理事張飛帆陪同下,前往莆田湄洲島尋根和朝拜媽祖。
林岷說,今天我們懷著十分敬仰的心情,來到湄洲來朝拜媽祖。媽祖林默和林則徐都是“九牧林氏”后代, 林則徐先祖世居莆田,后遷居福州。 媽祖是林則徐的“祖姑”。媽祖作為人,扶危濟困、行善濟困,具有神性;作為神,慈悲博愛、護國庇民,具有人性;
林則徐從小深受媽祖的“立德、行善、”精神熏陶,他每到一個地方履職,第一件事便是拜當?shù)氐膵屪鎻R,如果遇到媽祖廟破舊必定會組織修繕。作為林氏的后裔要積極繼續(xù)和發(fā)揚媽祖和林則徐身上所體現(xiàn)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
林則徐,福建候官人。早年家境貧寒,受過良好的教育。嘉慶十六年賜進士。在為官40年中,他“經(jīng)世自勵”,廉潔奉公;又重視水利事業(yè),救災賑民。他最大的功績是領(lǐng)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指揮了抗英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quán)和民族的尊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愛國者。同時,他編譯《四洲志》等外文書籍、資料,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是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驅(qū)。
林則徐(1785—1850年),字元撫,又字少穆、石磷,溢號文忠。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候官(今福州市)一個下層封建知識分子的家庭里。父親林賓日,以教讀、講學為生。僅靠父親教私塾的微薄收無法維持生活,于是,母親用手工勞動來分擔家庭的困窘。
在科舉時代,林則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兒子能在仕宦之途發(fā)達上升。林則徐性聰穎,在4歲時便由父親“懷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書五經(jīng)。在父親的精心培育下,較早地讀了儒家經(jīng)傳。嘉慶三年(1798年),他14歲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鰲峰書院讀書,受教于具有實學的鄭光策和陳壽祺。在父親和親友的影響下,開始注意經(jīng)世致用之學。嘉慶九年(1804年),20歲中舉人。父親的淳淳教導使林則徐的學業(yè)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但此后由于家庭日難,外出當私塾。在十一年(1806年)秋,應房永清之聘到廈門任海防同知書記。這里的鴉片煙毒引起他的注意。次年初,受新任福建巡撫張師誠的賞識招入幕府。他在張幕中獲知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禮、樂等知識以及官場經(jīng)驗,為他日后的“入仕”準備了些必要條件。
嘉慶十六年(1811年),林則徐會試中選,賜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開始進入了官場,實現(xiàn)了父母所斯望的入仕做官。十九年(1814)授編修。此后歷任國史館協(xié)修、撰文官、翻書房行走、清秘堂辦事、江西、云南的正副考官、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在京官時期,他矢志做一個濟世匡時的正直官吏。于是,他“文學而潛修”。為了通于政事,“益究心經(jīng)世學,雖居清秘、于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綜核無遺”。在京師為官七年中,他廣泛搜集元、明以來幾十位專家關(guān)于興修畿輔水利的奏疏、著述,寫了《北直水利書》。書中明確指出“直隸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農(nóng)為天下本務,稻又為農(nóng)家之本務”。認為只有發(fā)展華北水利,提倡種稻,就地解決漕糧,才能合理解決南糧北運及由此產(chǎn)生的漕運積弊問題。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林則徐曾在京參加過一些士大夫“雅歌投壺”的文藝團體“宣南詩社”,結(jié)識了龔自珍、魏源等人,在詩社里進行詩文酬唱活動。
嘉慶二十五年(1820)七月,林則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他積極甄拔人才,建議興修海塘水利,頗有作為。但他感到仕途上各種阻力難以應付,曾發(fā)泄“支左還絀右”“三嘆作吏難”這樣的苦悶。終于在次年七月借口父病辭職回籍。林則徐為人民做過許多好事,但由于性情過于急躁,請人寫“制怒”大字懸掛堂中以自警。
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復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鹽運使,整頓鹽政,取得成效。林則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寵信,很快跨入官場上青云直上時期。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蘇按察使。在任上,他整頓吏治、清理積案,平反冤獄,并把鴉片毒害視為社會弊端加以嚴禁。江蘇這一年夏秋之際大雨成災,松江饑民聚眾告災,洶洶將變。林則徐反對調(diào)兵鎮(zhèn)壓,親自赴松江安定災民,采取一系列救災措施,緩和了階級矛盾。年底入覲歸來,署江寧布政使,讓林則徐負責全省災賑事務。但道光四年秋,林則徐先后遭父母喪,在籍守制。直至十年正月再度出仕。
道光十年(1830年)服喪完畢。從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則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寧布政使。“—歲之中,周歷三省、所至貪墨吏望風解緩。疆臣重其才,皆折節(jié)傾心下之。”他為清朝統(tǒng)治的長遠利益,銳意整頓財政,興修水利,救災辦賑”,“一時賢名滿天下。”十月,升任河東河道總督。面對關(guān)系到河道民生重大問題,決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節(jié),工固瀾安。”為了治理黃河,親自頂著寒風,步行幾百里,對備用的幾千個治水商梁秸進行檢查,還將沿河地勢,水流情況。繪畫張掛,便于了解和治理。林則徐辦事認真,一絲不茍的精神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調(diào)任江蘇巡撫。從這一年起到十六年間,他對農(nóng)業(yè)、漕務、水利、救災、吏治各方面都做出過成績,尤重提倡新的農(nóng)耕技術(shù),推廣新農(nóng)具。他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到:“地力必資人力,土功皆屬農(nóng)功。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疇多一分之利賴。”林則徐這種農(nóng)耕思想,是在實際考察中體驗出來的。道光十二年(1833年),江蘇大水災,林則徐不顧報災限期和朝廷斥責,詳盡陳述災情,呼吁緩征漕賦,提出“多寬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氣”請求,這對發(fā)展生產(chǎn),蘇息民困在客觀上起了有利的作用。同時,他分析水災原因是由于吳淞江、黃埔江、婁河及與之相表里的白茆河年久失修,逐年淤塞所致,于是決定興修白茆河、婁河,還修建海塘,這些在我國水利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在這一時期,林則徐對清王朝的財經(jīng)政策、貿(mào)易政策提出異議,反對一概禁用洋錢,并第一次婉轉(zhuǎn)地向道光帝提出了一套自鑄銀幣,建立本國銀本位制度的主張。這是中國近代幣制改革的先聲。這也是適應政治經(jīng)濟形勢變化,保護本國工商業(yè)者,保護民族經(jīng)濟獨立發(fā)展,抵制西方資本主義經(jīng)濟侵略的先進思想。
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廣總督。面對湖北境內(nèi)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濫成災,林則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漢數(shù)千里長堤,安瀾普慶,并支河里堤,亦無一處漫口,”對保障江漢沿岸州縣的生命財產(chǎn),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林則徐整飭吏治,嚴懲貪贓枉法。“要正人,先正已”。“身教重于言教”,林則徐十分注意嚴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則,處處為人表率。在出任湖北布政時,入湖北發(fā)出《傳牌》,禁止沿途阿諛奉迎,借端勒索。在總督任內(nèi),仍保持“一切秉公辦理”的作風。林則徐辦事兢兢業(yè)業(yè),是當時官場中最廉明能干、正直無私受群眾愛戴的好宮。
當時鴉片問題漸成為政治性爭論問題之一。道光十六年(1836年),太常寺少卿許乃濟倡“馳禁論”,請準民間販賣吸食,使鴉片走私合法化;道光十八年(1838年),鴻爐寺卿黃爵滋提出“嚴禁論”,以重治吸食為先。林則徐曾向朝廷上奏,請求嚴禁鴉片。未等皇上批示,就開始在全省厲行禁煙,收繳煙土、煙膏與煙具,并配制“斷癮藥丸”,供人戒煙,成效卓著。隨后又一道奏折,力陳煙禁特別是杜絕鴉片來源的重要性和禁煙方略,并針對反對派的駁斥強調(diào)說:“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shù)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舉棋不定的道光帝認識到嚴禁鴉片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于是,被迫接受嚴禁主張,決定禁煙。十一月十五日(12月31日),道光皇帝特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粵查辦禁煙。
入廣州之前.林則徐先弄清廣州受鴉片毒害情況,查找各家煙館,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廣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則徐會同鄧延楨等傳訊十三行洋商,責令轉(zhuǎn)交諭帖,命外國鴉片販子限期繳煙,并具結(jié)保證今后永不夾帶鴉片,他還嚴正聲明:“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絕交出,經(jīng)過堅決的斗爭,挫敗英國駐華商務監(jiān)督義律和鴉片販子,收繳全部鴉片近2萬箱,約237萬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門海灘上當眾銷毀。這就是聞名世界的虎門銷煙,林則徐領(lǐng)導禁煙運動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史上第一個偉大勝利,這一壯舉,維護了民族的尊嚴和利益,增長了中國人民的斗志。
林則徐在廣州查鴉片的過程中,意識到英國會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為了戰(zhàn)勝敵人,需要知己知被。他經(jīng)過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變敵人的長處為自己的長處,即魏源歸納闡述為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于是林則徐親自主持,組織翻譯班子,把外國人講述中國的言論翻譯成《華事夷言》,作為當時中國官吏的一種“參考消息”;為了了解外國的軍事、政治、經(jīng)濟情報,將英商主辦的《廣州周報》譯成《澳門新聞報》;為了解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又組織翻譯了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編為《四洲志》,這是我國近代第一部比較系統(tǒng)介紹西方地理的書;還翻譯瑞士法學家瓦特爾的《國際法》。其中一條規(guī)定:“各國有禁止外國貨物不準進口的權(quán)利。”說明中國禁煙完全合乎《國際法》。在軍事方面,著手加強和改善沿海一帶防御力量。林則徐專門從外國買來200多門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臺上。為了改進軍事技術(shù),又搜集并組織了大炮瞄準法,戰(zhàn)船圖書等資料。林則徐敢于學習外國先進科學技術(shù)的精神,受到人們高度贊揚,被稱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個人。”雖然林則徐對西方認識比較膚淺,接觸西學的目的是出于外交、軍事需要,但畢竟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對中國近代維新思想起到啟蒙作用。
英國殖民者不肯放棄罪惡的鴉片貿(mào)易,而且蓄謀要用武力侵略中國。林則徐在廣東一邊禁煙,“邊積極備戰(zhàn),修建炮臺,拉攔江木排鐵鏈,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漁民編成水勇,屢敗英軍的挑釁。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龍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擊戰(zhàn)的勝利。道光帝盲目驕傲,下旨停止英國貿(mào)易。于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初一日(1840年1月5日),清廷授林則徐任兩廣總督。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定海失陷,琦善到廣州,與林則徐反其道而行之。在英侵略者威脅利誘下,擅自簽定割讓香港,賠償煙價六百萬元的《穿鼻草約》。但他卻把這一切都歸罪于林則徐。
林則徐抗英有功,卻遭投降派誣陷,被光緒帝革職,“從重發(fā)往伊犁,效力贖罪。”他忍辱負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戌途。在赴戌途中,仍憂國憂民,并不為個人的坎坷而唏噓,當與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別時,在滿腔憤怒下寫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激勵詩句。這是他愛國情感的抒發(fā),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寫照。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林則徐不顧年高體衰,從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萬里”,實地勘察了南疆八個城,加深了對西北邊防重要性的認識。林則徐所譯資料中發(fā)現(xiàn)沙俄對中國的威脅,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國防思想,成為近代“防塞論”的先驅(qū)。于是他明確向伊犁將軍布彥泰提出“屯田耕戰(zhàn)”,有備無患。他還領(lǐng)導群眾興修水利,推廣坎兒井和紡車,人們?yōu)榧o念他的業(yè)績,稱為“林公井”“林公車”。林則徐根據(jù)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結(jié)合當時沙俄脅迫清廷開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脅的嚴重性,臨終時尚告誡“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林則徐的遠見卓識,已被后來的歷史所證實。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朝廷重新起用林則徐,調(diào)任陜甘總督、陜西巡撫、云貴總督。在任滇都時,他提出整頓云南礦政,鼓勵私人開采,提倡商辦等主張。這反映出他的思想中包含著萌芽中的資本主義思想。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因病辭歸。結(jié)束了他的政治生涯。道光三十年(1850)清政府為進剿太平軍,再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理廣西軍務。在赴任途中,于十月十九日(31日12日)暴卒于潮州普寧縣,終年66歲。死后晉贈太子太傅,謚文忠。
林則徐從政40年,歷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階級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雖然作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鎮(zhèn)壓過少數(shù)民族起義,但在中華民族面臨淪入半殖民地的緊要關(guān)頭,他挺身而出,“置禍福榮辱于度外”,堅決實行禁煙,抵抗外國武裝侵略,捍衛(wèi)了國家主權(quán)和領(lǐng)土。還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shù),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這是他一生活動和思想的主流。林則徐不愧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則徐生平愛好詩詞、書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鈔》、《云左山房詩鈔》、《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書》等著作。所遺奏稿、日記、公牘、書札、詩文等,建國后輯為《林則徐集》。
林則徐(1785—1850年),字元撫,又字少穆,晚號俟村老人,侯官縣(今福州市)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授編修,歷任江西、云南鄉(xiāng)試考官,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蘇和陜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則徐“出膺外任已歷十年,品學俱優(yōu),辦事細心可靠”,擢升為東河河道總督,主持修浚黃河、運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蘇巡撫,十八年(1838年)任湖廣總督,嚴禁吸食鴉片,成效卓著,十一月,欽命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并節(jié)制廣東水師。林則徐在廣東宣誓旦旦:“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英商義律等懾于林則徐的正氣,被迫繳出鴉片2萬多箱,即于虎門海灘當眾銷毀。林則徐因此成了中國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個民族英雄。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則徐病逝。咸豐元年(1851年),咸豐帝賜祭葬,謚號“文忠”,晉贈太子太傅。林則徐逝世后,全國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福州的林則徐祠堂額稱“林文忠公祠”,建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高大的牌樓式的大門檣,氣勢凌空。大門前有一對石獅拱護,栩栩如生。入大門是“儀門廳”,中間石鋪甬道,兩側(cè)分立8尊青石雕刻的石人、石獸,兩旁的回廊里,則陳列20多面的儀仗執(zhí)事牌。在“紫禁城騎馬”、“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江蘇巡撫”、“陜西巡撫”等等。有楹聯(lián)曰:“焚毒沖云霄,正氣壯山河之色;揮旗抗敵寇,義征奪鬼魅人心。”令人高山仰止,感佩萬端。
“林文忠公祠”是于1982年改為“林則徐紀念館”的,并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臨街的門墻新匾“林則徐紀念館”,又左匾“中興宗袞”,右匾“左海偉人”。福州市人民教育委員會以“林則徐紀念館”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基地。這里在福州人民,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是一個碩大的豐碑。
----------------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則徐受命欽差大臣,已經(jīng)來臨的1839是使禁煙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對林則徐一生來說是最輝煌的歲月。
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經(jīng)過兩個月的旅程到達廣州,成千山萬的人擠滿了珠江兩岸,人人爭睹欽差的風采。整個廣州都在等待和傾聽欽差大臣的聲音,林則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轅門外貼出的兩張告示《收呈示稿》宣明欽差大臣道廣州的目的使查辦海口事件。另一個《關(guān)防示稿》無異于欽差大臣此行的第一個宣言,是采取禁煙行動的先聲。這個告示是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向廣州官員、百姓和外國人的首次公開亮相,它不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為了駕奴極其復雜的局面。林則徐的日記記載,他當天住在越華書院。
廣州處在暴風雨的前夕,不管是歡欣還是懼怕,期待還是仇恨,它總歸要伴著雷鳴閃電,鋪天蓋地的來了……
1839年3月18日,林則徐發(fā)布兩個諭貼。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國人離開廣州。
3月21日下令包圍商館。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國鴉片販子顛地。
英國駐華商務監(jiān)督義律的到來,矛盾自然轉(zhuǎn)移道他身上,他到達當天,林則徐下令停泊在黃浦江上的一切外國船只封艙,當天晚上封鎖商館,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國雇員。但是義律是一個十足的大流氓,面對林則徐的命令,出爾反爾,采取無賴、訛詐、欺騙、撒謊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義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則徐的對手,3月28日,向林則徐呈送了《義律遵諭呈單繳煙二萬零二百八十三箱稟》。
從林則徐1839年3月10日到達廣州,到義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繳出全部鴉片,總共18天,這充分說明了林則徐收繳鴉片第一回合的勝利。
林則徐與鄧廷楨等人會商后,就收繳的地點、驗收、押運、存儲、看管、守衛(wèi)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做了無懈可擊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則徐、鄧廷楨鄧親赴虎門檢查收繳前各項準備工作。
4月11日開始收繳,林則徐親自監(jiān)督收繳全過程。 5月18日,實用了34天,共收繳煙土19187箱,又2119袋,總重量1188127公斤。
收繳的這段日子,林則徐一刻不怠的監(jiān)督這一龐雜的過程。日夜操勞,一絲不茍,無一紕漏。
繳煙獲得了完全的勝利,但如此巨量的鴉片如何處置,外國人推測中國可能對鴉片實行專賣,從而使鴉片買賣合法化,但他們想錯了。林則徐報告道光皇帝,要求驗明實物數(shù)量,然后焚毀。道光對林則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讓林則徐和鄧廷楨、怡良等人將收繳的鴉片就地銷毀。
6月3日,歷時23天的虎門硝煙,在林則徐的指揮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決不屈服于侵略的決心。
虎門銷煙,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虎門銷煙,展示出中華民族無以倫比的偉大形象,是抗擊外來侵略的勝利。林則徐,理所當然地是這一事件的組織者、指揮者和完成者。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已毫無愧色地成為歷史巨人了。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55]-1850年11月22日),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56],福建侯官縣人,清代中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林則徐是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歷官翰林編修、江蘇按察使、東河總督、江蘇巡撫、湖廣總督等職。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欽差大臣赴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并將沒收鴉片于虎門銷毀。該事件被認為是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導火線。戰(zhàn)爭爆發(fā)不久,林則徐被構(gòu)陷革職,發(fā)往新疆戍邊。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獲起用,歷任陜甘總督、陜西巡撫、云貴總督等職,加太子太保。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則徐在奉命鎮(zhèn)壓拜上帝會起事途中,病逝于潮州普寧。獲贈太子太傅,謚號“文忠”。有《林文忠公政書》等作品傳世。
林則徐一生遍歷地方,治績卓著。雖在兩廣抗擊西方入侵,但對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mào)易則持開放態(tài)度,主張學其優(yōu)而用之。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1839年他主持編譯的《四洲志》及魏源于1844年編撰的《海國圖志》,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fā)作用。[1]
本名
林則徐
別名
林元撫
林文忠
字
元撫,又字少穆、石麟
號
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
所處時代
清代中后期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福建候官縣左營司巷(今福建福州中山路19號)
出生日期
1785年8月30日
逝世日期
1850年11月22日
主要作品
《試帖詩稿》、《使滇吟草》、《拜石山房詩草》、《黑頭公集》等
主要成就
廣東禁煙
主持編譯《四洲志》《華事夷言》
在陜西鎮(zhèn)壓“刀客”,云南整頓礦政
興修水利,東河治水
逝世地點
廣東普寧洪陽鎮(zhèn)
祖籍地
福建福清海口岑兜、莆田
官職
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
謚號
文忠
林則徐的故事
這是他一生活動和思想的主流。林則徐不愧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則徐生平愛好詩詞、書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鈔》、《云左山房詩鈔》、《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書》等著作。所遺奏稿、日記、公牘、書札、詩文等,建國后輯為《林則徐集》。 ; 已贊過 已踩過< 你對這個回答的評價是? 評論 收起 ...
(單選題 2分) 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林則徐生于書香門第,他幼承庭訓,受家庭良好熏陶,形成儉樸、正直、勤勉、膽略超人的品格。他14歲考取秀才,20歲中舉人,同年與鄭大漠之女鄭淑卿結(jié)婚。24歲時,他以二甲四名中了進士。2、林則徐作品。林則徐生平愛好詩詞、書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鈔》《云左山房詩鈔》《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書...
林則徐生平
1.早年對儒家經(jīng)傳和經(jīng)世致用著作的學習,為其日后政治實踐奠定了思想基礎(chǔ) 2.他為官30多年,歷官14省,所到之處,關(guān)心民瘼,整頓吏治、興修水利、賑災救民、廉潔正直,有“林青天”的美譽,是鴉片戰(zhàn)爭時期我國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
除老虎門銷煙館林則徐還有什么偉大的事跡
生平簡介 林則徐早年家境貧寒,受過良好的教育。嘉慶十六年賜進士。在為官40年中,他“經(jīng)世自勵”,廉潔奉公;又重視水利事業(yè),救災賑民。他最大的功績是領(lǐng)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指揮了抗英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quán)和民族的尊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愛國者。同時,他編譯《四洲志》等...
求用一分鐘介紹林則徐,急!
林則徐,福建(今福建省 福州)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等。是中國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御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
林則徐生平經(jīng)歷簡介,曾到縣衙打工來維持生計
由于家境十分貧寒,每年只有除夕之夜,林則徐全家才能吃上一次素炒豆腐,點一次兩根燈芯的油燈。平時想買本書,他都要每典衣以購之,可想而知生活是多么的困苦!為了給家里增加一點收入,小小年紀的林則徐就曾到閩縣衙門打工,做文書抄寫員。當有人看到林則徐已能打工掙錢時,就勸他父親:家里那么困難,...
愛國人士有哪些及事跡
愛國人士有很多,他們的愛國事跡值得稱贊和銘記。其中,林則徐是一位典型的愛國人士。他的事跡如下:一、林則徐生平事跡 林則徐一生致力于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他擔任欽差大臣時,曾領(lǐng)導禁煙運動,堅決抵制鴉片泛濫,維護了國家的健康與安全。此外,他還積極參與抗洪救災等行動,為民眾謀福利。他的事跡展現(xiàn)...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誰
林則徐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為改變軍事技術(shù)的落后狀態(tài)他提出制炮造船的意見,更是親自主持并組織翻譯班子,翻譯外國書刊,將外國人講述中國言論翻譯成《華事夷言》,成為當時中國官吏的“參考消息”。林則徐的主要作品:林則徐生平愛好詩詞、書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鈔》、《云左山房詩鈔》...
林則是一位偉大的什么家
元撫:以巡撫徐嗣曾為榜樣的意思。少穆石麟,據(jù)程恩澤《題林旸谷年丈飼鶴圖遺照》詩及注的解釋,林則徐出生那天晚上,林賓日“夢中親見鳳凰飛”,這使他立即聯(lián)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類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以為是吉兆,因此在給兒子取名“則徐”之余又給字“少穆”,“石麟”。生平簡介 林則...
民族之魂林則徐:林則徐生平事跡簡述的內(nèi)容簡介
福建眾多的歷史名人中,林則徐具有特殊的歷史地位和思想光輝。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一個奮起抗擊外國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是盡瘁國事、關(guān)心民生疾苦的杰出政治家;是廉潔自律、官德高尚的清官。
相關(guān)評說:
甘州區(qū)基本: ______[答案] 林則徐(1785-1850) 字元撫,又字少穆、石磷,謚號文忠.晚號竢村老人、竢村退叟等福建侯官人.早年家境貧寒,受過良好的教育.嘉慶十六年賜進士.在為官40年中,他“經(jīng)世自勵”,廉潔奉公;又重視水利事業(yè),救災賑民.他最大的功績是領(lǐng)導了...
甘州區(qū)基本: ______ 林則徐,字少穆,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1785年生,清朝中期戶籍福建侯官.林則徐于 林則徐肖像[1]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狀》中記述:“府君諱賓日,號陽谷,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
甘州區(qū)基本: ______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漢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百度百科——林則徐
甘州區(qū)基本: ______ 阿拉布丹(1809-?)全名阿拉布丹拉布登,號常興,字芝田,1809年出生在索倫左... 字林一,號景亭.江蘇吳縣人.林則徐的得意門生.道光二十年(1840)進士. 授翰...
甘州區(qū)基本: ______ 我們有誰會忘記那一天,那一個永遠載入中國和世界史冊的日子? 這一天,民族英雄林則徐在虎門海灘一聲令下,所收繳的洋鬼子們的三百三十七萬六千二百五十四斤鴉片...
甘州區(qū)基本: ______ 林則徐是我國近代史上的大人物,因虎門銷煙等破時代的舉動,被人們封為民族英雄,我們也林則徐是兩廣總督,我們很少人知道林則徐是佛門弟子,從林則徐的詩和林則徐的名言里很多能見到這樣的影子,他強調(diào)神靈也是以民本為基礎(chǔ)的,要...
甘州區(qū)基本: ______ 鄭成功(1624年-1662年),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zhèn)人.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jiān)生,隆武帝賜姓朱、并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清兵...
甘州區(qū)基本: ______ 這是林則徐說的,意思是”如果子孫后代像我這么廉潔,留錢給他干什么,他本來就很賢慧和聰明,我把錢和財產(chǎn)留給他反而損害了他奮斗的意志.子孫不如我,那留錢給他,反而使他好逸惡勞,坐吃山空.留的錢越多,他就越是胡作非為,越是增加其過錯.”是反對溺愛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