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觀書有感》解釋 急急急!!!!!!!!!!! 解釋觀書有感
觀書有感(其一)
朱熹
半畝方塘①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問渠③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④來。
觀書有感(其二)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譯文】 (其一)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xiàn)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的輸送活水.
(其二) 昨天夜里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巨艦大船輕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來行駛要白費很多推拉力氣,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順漂。
【注釋】
①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后為南溪書院)內(nèi)。朱熹父親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云:“清曉方塘開一境。 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鑒:鏡。古人以銅為鏡,包以鏡袱,用時打開。
②這句是說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哪(nǎ)得:怎么會。清如許:這樣清澈。
④源頭活水":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fā)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學習運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1.艨艟:也作蒙沖,古代戰(zhàn)艦,這里指大船。
2.向來:從前、往昔。
3.中流:河流的中心。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被打開,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動 問那方塘的水怎么會這樣清澈, 因為有活水從源頭不斷流來。
半畝方方的池塘里像一面鏡子似的打開。天光、云影在水面閃耀浮動;要問為
什么池塘會這般清澈。是因為有活水不斷地從源頭流來。
城程17866432012: 《觀書有感》的詩意 -
通州市錐頂: ______ 第1句:大約半畝見方的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平展展地鋪開, 第2句:天光云影在方塘內(nèi)飄飄蕩蕩, 第3句:池水清澈得幾乎能看見底,你要問它為何這樣清澈, 第4句:原來時時刻刻都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注入. 比喻:這首詩借景喻理,表面寫方塘,實際是寫讀書的感受.
城程17866432012: 《觀書有感》的全面注釋句子意思,字詞意思,思想感情. -
通州市錐頂: ______[答案] 觀書有感(其一) 朱熹 半畝方塘①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問渠③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④來. 【注釋】 ①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后為南溪書院)內(nèi).朱熹父親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
城程17866432012: 觀書有感的意思是什么 -
通州市錐頂: ______ 半畝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開的鏡子,藍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閑自在地來回走動.它怎么會這樣清澈?因為發(fā)源處不斷有活水流下來. 后兩句有引申意 源頭活水比喻好書,要不斷從書中吸取新知識,才能有日新月異的進步.
城程17866432012: 你知道《觀書有感》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嗎 -
通州市錐頂: ______ 【年代】南宋 【作者】朱熹 【體裁】七言絕句 觀書有感(其一)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①, 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問渠那得清如許③? 為有源頭活水④來. 觀書有感(其二)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巨艦一毛輕④.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城程17866432012: 古詩觀書有感的意思 -
通州市錐頂: ______ 觀書有感 作者:【朱熹】 年代:【宋】 體裁:【七絕】 類別:【未知】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注釋】: 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讀書后,時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詩中就是以...
城程17866432012: 初一古詩《觀書有感》是什么意思 -
通州市錐頂: ______ 《觀書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詩人: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 (其二) 朝代:南宋 詩人: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
城程17866432012: 古詩觀書有感的意思是什么? -
通州市錐頂: ______ 《觀書有感》作者是宋代文學家朱熹.其全詩如下: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被打開,清澈明凈,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閃耀晃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來源:http://www.slkj.org/b/579.html
城程17866432012: 觀書有感的詩意 -
通州市錐頂: ______ 這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一首七絕.如果擱起題目,單看那四句詩,完全可以當做一首即景詩來欣賞----- 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潭清波碧水,映照著天空中飄游的云朵,燦爛的陽光,間或有飛鳥蛺蝶翩翩掠過,有落花款款飛舞、、、、、真是一...
城程17866432012: 觀書有感的含義 -
通州市錐頂: ______ 《觀書有感》-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注釋〕1.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南宋理學家、教育家與文學家.2.鑒:鏡子.開:打開.3.天光:天空的光景.4.渠:代詞,它,此處指方塘.那得...
城程17866432012: 《觀書有感》中的渠指的是( ),為是( ) 的意思,徘徊是指( )急啊! -
通州市錐頂: ______[答案] 《觀書有感》-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注釋〕 1.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南宋理學家、教育家與文學家. 2.鑒:鏡子.開:打開. 3.天光:天空的光景. 4.渠:代詞,它,此處指方塘.那得:怎么會.如...
朱熹
半畝方塘①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問渠③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④來。
觀書有感(其二)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譯文】 (其一)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xiàn)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的輸送活水.
(其二) 昨天夜里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巨艦大船輕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來行駛要白費很多推拉力氣,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順漂。
【注釋】
①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后為南溪書院)內(nèi)。朱熹父親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云:“清曉方塘開一境。 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鑒:鏡。古人以銅為鏡,包以鏡袱,用時打開。
②這句是說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哪(nǎ)得:怎么會。清如許:這樣清澈。
④源頭活水":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fā)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學習運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1.艨艟:也作蒙沖,古代戰(zhàn)艦,這里指大船。
2.向來:從前、往昔。
3.中流:河流的中心。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被打開,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動 問那方塘的水怎么會這樣清澈, 因為有活水從源頭不斷流來。
半畝方方的池塘里像一面鏡子似的打開。天光、云影在水面閃耀浮動;要問為
什么池塘會這般清澈。是因為有活水不斷地從源頭流來。
相關(guān)評說:
通州市錐頂: ______ 第1句:大約半畝見方的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平展展地鋪開, 第2句:天光云影在方塘內(nèi)飄飄蕩蕩, 第3句:池水清澈得幾乎能看見底,你要問它為何這樣清澈, 第4句:原來時時刻刻都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注入. 比喻:這首詩借景喻理,表面寫方塘,實際是寫讀書的感受.
通州市錐頂: ______[答案] 觀書有感(其一) 朱熹 半畝方塘①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問渠③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④來. 【注釋】 ①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后為南溪書院)內(nèi).朱熹父親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
通州市錐頂: ______ 半畝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開的鏡子,藍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閑自在地來回走動.它怎么會這樣清澈?因為發(fā)源處不斷有活水流下來. 后兩句有引申意 源頭活水比喻好書,要不斷從書中吸取新知識,才能有日新月異的進步.
通州市錐頂: ______ 【年代】南宋 【作者】朱熹 【體裁】七言絕句 觀書有感(其一)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①, 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問渠那得清如許③? 為有源頭活水④來. 觀書有感(其二)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巨艦一毛輕④.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通州市錐頂: ______ 觀書有感 作者:【朱熹】 年代:【宋】 體裁:【七絕】 類別:【未知】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注釋】: 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讀書后,時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詩中就是以...
通州市錐頂: ______ 《觀書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詩人: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 (其二) 朝代:南宋 詩人: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
通州市錐頂: ______ 《觀書有感》作者是宋代文學家朱熹.其全詩如下: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被打開,清澈明凈,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閃耀晃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來源:http://www.slkj.org/b/579.html
通州市錐頂: ______ 這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一首七絕.如果擱起題目,單看那四句詩,完全可以當做一首即景詩來欣賞----- 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潭清波碧水,映照著天空中飄游的云朵,燦爛的陽光,間或有飛鳥蛺蝶翩翩掠過,有落花款款飛舞、、、、、真是一...
通州市錐頂: ______ 《觀書有感》-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注釋〕1.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南宋理學家、教育家與文學家.2.鑒:鏡子.開:打開.3.天光:天空的光景.4.渠:代詞,它,此處指方塘.那得...
通州市錐頂: ______[答案] 《觀書有感》-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注釋〕 1.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南宋理學家、教育家與文學家. 2.鑒:鏡子.開:打開. 3.天光:天空的光景. 4.渠:代詞,它,此處指方塘.那得:怎么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