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作詞家有哪些人
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作詞家:
1,朱踐耳
朱踐耳,祖籍安徽涇縣。1922年生于天津。朱踐耳一生相當勤奮,他在許多重要的音樂創(chuàng)作領(lǐng)域都留下了成功的記錄。他的音樂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精美的表現(xiàn)形式,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主要藝術(shù)成就是交響音樂的創(chuàng)作活動。
代表作品:
A:聲樂作品:《唱支山歌給黨聽》、《接過雷鋒的槍》、《清晰的記憶》等。
B:器樂作品:《納西一奇》交響音詩(1984)《第一、二、三、四交響曲》(1985-1990) 《節(jié)日序曲》(1958) 《天樂》嗩吶協(xié)奏曲(1989)
2,賀綠汀
賀綠汀原名賀楷,字客觀存在卿,號抱真。1903年7月20日生于湖南省邵陽縣。是中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音樂理論家。
賀綠汀作為20世紀中國新音樂的一位置早期實踐者,將歐洲音樂的傳統(tǒng)技法與民族音樂相結(jié)合。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樸實簡練,渾然天成。
代表作品: 《牧童短笛》(鋼琴曲)1934年, 《搖籃曲》(鋼琴曲)1934年, 《游擊隊歌(合唱)1937年, 《嘉陵江上》(獨唱)1939年 《墾春泥》、管弦樂《晚會》 、《森吉德瑪》等。
3,馬思聰
在中國樂壇上,一個享有重要聲譽的名字,這就是中國的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馬思聰。他是廣東人,1923年去法國學習音樂,先后就學于南錫音樂學院、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后1930年再次赴法,向畢能蓬(Binembaum)學作曲。
1931年回國曾任教于祖國各地音樂院校,為音樂教育事業(yè)作出過巨大,獻,1966年11月經(jīng)香港赴美國,1987年逝世。馬思聰?shù)淖髑记沙墒烨揖哂絮r明的創(chuàng)作個性。
代表作品 主要作品有:《第一交響樂》(1941年),《第二交響樂》(1959年),管弦樂組曲《山林之歌》(1954年),《西藏音詩》,聲樂作品《民主大合唱》、《春天大合唱》、《祖國大合唱》,以及他在美國期間寫作的大型歌舞劇《晚霞》,交響樂《阿美山組曲》等。
4,馬可
馬可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學家,他對民族和戲曲音樂有著精湛的研究。他的音樂作品相當豐富,他又是一位音樂理論家,寫過這樣一些論著:《生活里少得了音樂嗎?》、《中國民間音樂講話》、《冼星海是我國杰出的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音樂家》等。
代表作品: 著名的如:秧歌劇《夫妻識字》(1944),歌曲《南泥灣》(1943),《我們是民主青年》(1946),《咱們工人有力量》(1948),管弦樂《陜北組曲》(1949),與人合作的歌劇《白毛女》、《小二黑結(jié)婚》等。
其中,《南泥灣》是他在延安時期定作的作品。歌曲以其流暢優(yōu)美而又富有獨特韻味的旋律廣泛流傳各地,家喻戶曉,至今不衰。而歌劇《小二黑結(jié)婚》插曲《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是馬可主要執(zhí)筆的。
這首歌劇插曲更加反映了作曲家的戲曲音樂功底。全曲為戲曲板腔體的布局特點(散板--慢板--快板)但旋律卻是經(jīng)過提煉的、有個性的(而不是戲曲里某一聲腔填詞)、有充分歌唱性格的。這首插曲飽含鄉(xiāng)劇中著名插曲之一,尤其是其中令人反復呤賞的慢板旋律,更是回味無究。
5,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原籍廣東番禺,是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音樂家。1918年入嶺南大學附中學小提琴, 1926年入北大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樂系學習。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小提琴和鋼琴,并發(fā)表了著名 的音樂短論《普遍的音樂》。
代表作品: 留法期間,創(chuàng)作了《風》、《游子吟》、《d小調(diào)小提琴奏鳴曲》等十余首作品,并為進步影片《壯志凌云》、《青年進行曲》,話劇《復活》、《大雷雨》等譜寫音樂。
1935年至1938年間,創(chuàng)作了《救亡軍歌》、《只怕不抵抗》、《游擊軍》、《路是我們開》、《茫茫的西伯利亞》、《祖國的孩子們》。
擴展資料
歷史上有許多創(chuàng)作的類型,像是鋼琴奏鳴曲或交響樂,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往往各種類型都加以嘗試,但浪漫時期則出現(xiàn)較多專作鋼琴曲或歌劇的作曲家;而流行歌曲中寫爵士樂和寫搖滾樂亦不相同。
作曲家必須了解視音樂的型式有不同的作曲方式,像是為了戲劇而作曲,要考量到演員發(fā)聲,演唱音域,音響效果。這些都是作曲家面臨的挑戰(zhàn)。歷史上有許多創(chuàng)作的類型,像是鋼琴奏鳴曲或交響樂等。
為了流行歌曲而作曲,要了解歌詞,了解旋律,了解所表達情感,了解流行的趨勢。若要為交響樂隊作曲,則需要清楚地了解各種樂器在一首樂曲中所占據(jù)的地位。
參考資料:作曲家_百度百科
1.林夕
1961年12月7日出生于香港,原名梁偉文。畢業(yè)于香港大學文學院中文系,詞作人,與黃偉文并稱香港詞壇的“兩個偉文”。
1985年,林夕發(fā)表作品《曾經(jīng)》。1987年,林夕填詞的《無需要太多》入選1988年香港電臺第11屆“十大中文金曲”。
1993年,林夕創(chuàng)作歌曲《紅顏白發(fā)》由張國榮演唱并作為電影《白發(fā)魔女傳》的主題曲,該歌曲獲第三十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1996年,林夕為張學友填詞《你的名字我的姓氏》,作為張學友的結(jié)婚禮物。1997年,為王菲創(chuàng)作的《約定》奪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最佳詞作獎。1998年林夕憑借為王菲作詞歌曲《臉》奪得臺灣金曲獎最佳最詞獎。1999年為王菲創(chuàng)造歌曲《給自己的情書》獲TVB最佳作詞獎。為張國榮創(chuàng)作的《左右手》,該歌曲獲得99年幾乎所有的流行大獎。
2008年,在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上獲得“金針獎”。2011年6月,林夕推出書籍《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2012年2月,林夕發(fā)表書作《知情識趣》 [3] 。2014年5月,林夕擔任安徽衛(wèi)視節(jié)目《我為歌狂》第二季的首席音樂評委。同年,林夕、王菲與制作人張亞東這個鐵三角組合相隔11年再合作,創(chuàng)作歌曲《愛不可及》,該歌曲也是趙寶剛執(zhí)導的電影《觸不可及》的主題曲。
2.黃偉文(Wyman)
1969年5月21日出生于中國香港,畢業(yè)于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香港著名填詞人、時尚評論人,與林夕合稱香港詞壇的“兩個偉文”。
1993年開始歌詞創(chuàng)作,至今累計作品過千首,由其作詞、具有較高傳唱度的歌曲包括陳奕迅《浮夸》、容祖兒《我的驕傲》、楊千嬅《可惜我是水瓶座》、盧巧音《好心分手》、Twins《下一站天后》、謝安琪《喜帖街》等,被稱為后港樂時代的標志性填詞人之一。
黃偉文早于讀書時代已為雜志報章撰寫時裝快訊補貼置裝費,后來為《MILK》雜志撰寫名為“Wyman Labeling”的時裝、潮流專欄,2004年專欄文字結(jié)集出版為《Y》一書。先后在多個刊物開設(shè)時裝專欄,并出版《Y》《俗》《潮騷》3本書。
2005年8月,發(fā)行專輯《After Ten 黃偉文十年選》。2012年2月,《Concert YY黃偉文作品展演唱會2012》一連6場在紅館演出。
3.方文山
1969年1月26日出生于臺灣花蓮縣,華人版圖出版社總編輯,中國臺灣男導演、亞洲流行天王周杰倫御用金牌作詞人,有“詞圣”的美譽。也曾為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蔡依林、林俊杰、S.H.E、吳宗憲、溫嵐、潘瑋柏、袁詠琳、張靚穎等藝人作詞,多次憑借周杰倫作品獲得金曲獎的肯定。其擅長拆解語言使用的慣性,重新澆灌文字重量,賦予其新的意義,紡織出新的質(zhì)地,建構(gòu)后現(xiàn)代新詞風。其創(chuàng)作的詞曲中有畫面感和東方風,非常符合江湖的整體音樂風格。
2001年因創(chuàng)作歌曲《娘子》提名第12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2003年憑借創(chuàng)作的歌曲《威廉古堡》獲得第十二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同年創(chuàng)作的歌曲《直來直往》獲得第三屆香港音樂風云榜港臺年度最佳填詞獎。2005年出版書籍《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劇》。2007年出版《關(guān)于方文山的素顏韻腳詩》。2008年獲得第十九屆臺灣金曲獎最佳作詞人,同年出版《青花瓷:隱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并參演舞臺劇 《六義幫》。2010年出版《方道·文山流》,參演電影 《混混天團》。
2011年出版書籍《親愛的,我們活在最好的年代》,同年參演電視劇 《沖吧宅男》和執(zhí)導《中國風演唱會》南昌站。2013年發(fā)起西塘漢服文化周,同年執(zhí)導電影處女作《聽見下雨的聲音》。2014年執(zhí)導《中國風演唱會》滄州站。
4.鄧偉雄
凡詩、文、小說、諷刺小品等皆有著述,如編電視劇《狂潮》、《七十三》、《飛鷹》等。
填寫歌詞包括〈春雨彎刀〉、〈絕代雙驕〉、〈網(wǎng)中人〉、〈英雄出少年〉、〈神雕俠侶〉、〈楚留香〉、《鐵血丹心》、《笑傲江湖》、《怨歌行》、《江湖行》、《萬水千山總是情》、《京華春夢》等。
著作包括:《大話西游》、《藝苑閑話》、《香港地語錄》、《齊白石畫傳》、《香港藝術(shù)家對話錄》、《丁衍庸筆下萬象》、《如是我見》等。
5.周耀輝
詞風華麗精致,游走于主流與非主流之間,鮮有純粹的情歌,其豐富的內(nèi)涵令人驚嘆,在蕓蕓華語作詞人中獨樹一幟。承認是周耀輝詞迷的詞評人梁偉詩曾這樣表述“香港三大詞人林夕多情、黃偉文摩登、周耀輝另類。
形容: 周耀輝寫的歌詞雖然很多也是情歌,但角度完全不同于和黃偉文,他常常會帶有很多疑問性的話,比如《第五個現(xiàn)代化》,他將愛情形容為第五個現(xiàn)代化,字里行間一直在質(zhì)疑愛情能否被現(xiàn)代化的問題。還有《今天只做一件事》也很有意思,香港那么繁忙,匆匆來匆匆走,有可能每天只做一件事嗎?他的歌詞其實很深刻,讓人可以繼續(xù)思考的空間很大。
周耀輝名作如《忘記他是她》、《忽然之間》、《色盲》、《佛洛伊德愛上林夕》、《麥當娜一吻》、《盲年》、《黑白》首首設(shè)想獨特、文化底氣深厚,最是敢于挑戰(zhàn)另類偏鋒題材,自言喜歡寫side cut多于主打歌。他的作品立意極為高明,題材往往取材于現(xiàn)實,涉及社會、政治、歷史、宗教、文化、同/異性戀等極為廣泛,詞作中常常大量運用諷喻、聯(lián)想、雙關(guān)、引用等手法。 他的作品很容易將人帶入他所營造的獨特氛圍中,甚至可能是在不知所云中淪陷在詭秘壓抑的氣氛里,就連張國榮都曾用“醉生夢死”來形容讀他作品的感受。
擴展資料
作詞人
是跟隨音樂人而生的職業(yè),大多數(shù)由詩人演變而成。一首歌的作詞人、作曲人、編曲人、制作人可以是一個人。
要有一定的樂理知識 歌曲是通過音樂來表現(xiàn)的,而音樂則需用樂譜記錄下來的。因此,歌曲作者必須具備相當?shù)臉防碇R,青少年朋友應在這方面先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試想,一首好的歌詞打動了你,你很想把它譜成曲,然而,頭腦中浮現(xiàn)的歌聲,卻不知如何用音樂符號來表達;或者雖然用音樂符號記述下來了,但不確切、不完整,甚至與自已的本意相距很遠,這樣是寫不好歌曲的。
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作詞家有:
1、冼星海
(1)冼星海(1905-1945)原籍廣東番禺,是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音樂家。1918年入嶺南大學附中學小提琴, 1926年入北大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樂系學習。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小提琴和鋼琴,并發(fā)表了著名 的音樂短論《普遍的音樂》。
(2)聶耳寫了《聶耳--中國新興音樂的創(chuàng)造者》、《論中國音樂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樂論文,已發(fā)表的有三十五篇。由于他對發(fā)展我國革命音樂所作的巨大貢獻,贏得了"人民音樂家"的光榮稱號。
(3)代表作品: 留法期間,創(chuàng)作了《風》、《游子吟》、《d小調(diào)小提琴奏鳴曲》等十余首作品,并為進步影片《壯志凌云》、《青年進行曲》,話劇《復活》、《大雷雨》等譜寫音樂。
(4)1935年至1938年間,創(chuàng)作了《救亡軍歌》、《只怕不抵抗》、《游擊軍》、《路是我們開》、《茫茫的西伯利亞》、《祖國的孩子們》、《到敵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之后創(chuàng)作了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和《生產(chǎn)大合唱》等作品。
(5)寫有交響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戰(zhàn)》,管弦樂組曲《滿江紅》,管弦樂《中國狂想曲》—下山虎,以及小提琴曲《郭治爾-比戴》等,現(xiàn)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2、李煥之
(1)李煥之原籍福建晉江,生于香港。1936年入上海國產(chǎn)音專從師于蕭友梅。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在廈門、香港等地從事革命歌曲創(chuàng)作,編有《作曲教程》,并撰寫了三百余篇論文,部分收入《音樂創(chuàng)作散論》一書。
(2)代表作品: 四十余年來,創(chuàng)作了大量音樂作品,有傳唱一時的《民主建國進行曲》、《新中國青年進行曲》、《社會主義好》等歌曲,管弦樂作品有《春節(jié)組曲》、《第一交響樂--英雄海島》,古琴弦歌合唱《蘇武》, 古箏協(xié)奏曲《汨羅江幻想曲》,獨幕歌劇《異國之秋》等。
3、陳鋼
(1)陳鋼是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建國后 部隊文工團,十五歲開始音樂創(chuàng)作,曾經(jīng)寫過一些無伴奏合唱和鋼琴間奏曲等作品。1955年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從師于丁善德、桑桐和蘇聯(lián)專家,畢業(yè)后留校任教。
(2)代表作品: 與何占豪合作寫了騷聲國內(nèi)外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編寫了《苗嶺的早晨》、《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清水江戀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樂作品。
4、何占豪
(1)何占豪是浙江諸暨人。曾在浙江省越劇團樂隊工作,后入上海音樂學院進修班學習小提琴, 并和幾位同學組成"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探索小提琴作品創(chuàng)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風格問題。
(2)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這種探索的成果。畢業(yè)后,轉(zhuǎn)入作曲系,隨丁善德學作曲。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代表作品: 《梁祝》及弦樂四重奏《烈士日記》、交響詩《龍華塔》、越劇《孔雀東南飛》的音樂等。
5、聶耳
(1)聶耳原名聶守信,字子義。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時間只有兩年左右,卻為八部電影、三部話劇、一部舞臺劇寫了二十首主題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據(jù)民間音樂整理改編的民族器樂合奏四首、口琴曲兩首,共創(chuàng)作了四十一首音樂作品。
(2)此外還發(fā)表了《黎錦暉的 "芭蕉葉上詩"》、《中國歌舞短論》等十五篇戰(zhàn)斗性的音樂論文和《時代青年》等三部電影劇本。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時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國無產(chǎn)階級的光輝形象,是我國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
(3)代表作品: 1933年創(chuàng)作了《開礦歌》、《賣報歌》。1934年創(chuàng)作了《大路歌》、《開路先鋒》、《畢業(yè)歌》、《 新女性》、《碼頭工人歌》、《前進歌》、《打長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曉》等民族器樂曲。
擴展資料:
1、作曲家是作譜曲音樂人的總稱。即專門創(chuàng)作音樂的音樂家。他們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是譜曲。音樂家的一種,代表人物:巴赫、莫扎特、貝多芬、冼星海等。作曲家必須了解視音樂的型式和配合不同效果的作曲方式。
2、為了戲劇而作曲,要考量到演員發(fā)聲,演唱音域,音響效果等;而為了流行歌曲而作曲,就要了解歌詞,了解目前流行的趨勢;要為交響樂作曲,不了解各種樂器是不行的。
3、作曲家是專門創(chuàng)作音樂的音樂家。在過去,大部份的音樂家都會作曲,但在分工細密的現(xiàn)代社會,作曲家、演奏家甚至指揮家,已經(jīng)成為截然不同的音樂家類型。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也更為緊密與相關(guān)聯(lián)。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作曲家
一、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及代表作:
1、朱踐耳 ,(1922年10月18日-2017年8月15日 ),《唱支山歌給黨聽》;
朱踐耳本名朱榮實,字樸臣,作曲家,音樂家,安徽涇縣人,1922年10月18日生于天津,在上海長大。中學時代曾自學鋼琴、作曲。1945 年加入新四軍蘇中軍區(qū)前線劇團。1947年擔任華東軍區(qū)文工團樂隊隊長兼指揮。建國后在上海、北京等電影制片廠任作曲。1949年起擔任過上影、北影、新影、上海歌劇院、上海交響樂團等處專職作曲。1955年赴蘇聯(lián)入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960年畢業(yè)回國,在上海實驗歌劇院任作曲。1975年調(diào)入上海交響樂團從事作曲。1985年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第四屆常務理事。
2、賀綠汀, (1903-1999) ,《嘉陵江上》、《游擊隊之歌(合唱)》;
賀綠汀原名賀楷、賀安卿,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湖南邵東仙槎橋人。1931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早年參加湖南農(nóng)民運動和廣州起義。先后任武昌藝術(shù)專科學校教員,明星影片公司音樂科科長、陜甘寧晉綏聯(lián)防軍政治部宣傳隊音樂教員、延安中央管弦樂團團長、華北文工團團長。
3、馬可,(1918-1976),《南泥灣》;
馬可早年就讀于河南大學化學系,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投筆從戎,參加河南抗敵后援會演劇三隊,后擔任國軍軍委政治部抗敵演劇十隊指揮和音樂創(chuàng)作。
4、冼星海,(1905.6.13-1945.10.30),《黃河大合唱》;
冼星海曾用名黃訓、孔宇,祖籍廣東番禺(現(xiàn)屬廣州市南沙區(qū)欖核鎮(zhèn)),出生于澳門,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
5、聶耳, (1912-1935),《義勇軍進行曲》。
1935年初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他創(chuàng)作了數(shù)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性,為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音樂的發(fā)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chuàng)作的榜樣。
二、中國當代著名作詞家及代表作:
1、劉天華,(1895-1932),《空山鳥語》;
清末秀才劉寶珊之子,與詩人劉半農(nóng)、音樂家劉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鄉(xiāng)豐富的民間音樂熏陶。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回到江陰參加"江陰反滿青年團",執(zhí)掌軍號。1912年隨兄劉半農(nóng)去上海,工作于開明劇社,業(yè)余加入萬國音樂隊,并學習鋼琴和小提琴,開始接觸西洋作曲理論。
2、姚謙,(1961-至今),《魯冰花》;
姚謙,1961年6月21日出生于臺灣,畢業(yè)于昆山科技大學,華語流行歌壇寫詞人,制作人,音樂經(jīng)理人,作家。代表著作《魯冰花》《我愿意》《如果愛》《腳趾上的星光》。最新著作《相遇而已》《品味》已發(fā)行。 2015年姚謙做客第三期的《上弦樂公開課》由曲世聰擔任引言人 。
3、喬羽,(1927年-至今),《讓我們蕩起雙槳》、《難忘今宵》等;
1948年畢業(yè)于晉冀魯豫邊區(qū)北方大學藝術(shù)學院,1948年華北聯(lián)合大學與北方大學合并為華北大學,調(diào)入華大三部創(chuàng)作室,開始專業(yè)創(chuàng)作。2010年4月9日,擔任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名譽院長。曾任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中國音樂文學學會主席、中國社會音樂研究會名譽會長、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4、閻肅,(1930年5月9日-2016年2月12日),《紅梅贊》、《敢問路在何方》等;
1950年9月參加工作,195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3年6月入伍。 曾任中國劇協(xié)副主席,空政歌劇團編導組組長,中國劇協(xié)第三、四屆理事。 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歌舞團編導室一級編劇,專業(yè)技術(shù)一級,文職特級,享受大軍區(qū)正職生活待遇和政府特殊津貼。
5、黃沾,(1941.3.16-2004.11.24),《滄海一聲笑》、《男兒當自強》等。
黃沾原名黃湛森,英文名James J.S.Wong,香港著名作家、詞曲家。生于廣州,1963年畢業(yè)于港大中文系最初從業(yè)廣告、電影、作曲。任過香港電視臺、電臺主持人。與金庸、倪匡、蔡瀾一起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與倪匡、蔡瀾一同被稱為"香港三大名嘴"。
拓展資料:
喬羽,1927年11月16日出生于山東濟寧,詞作家、劇作家。現(xiàn)任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名譽院長。他的作品歌頌偉大的祖國和人民,歌唱美好生活,呼換人間真情。他的作品家喻戶曉,為幾代人所傳唱。他的作品超越了時空,屬于當時,也屬于現(xiàn)在和未來。他的作品幾十年經(jīng)久不衰,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生命力。他的歌詞立意深刻,詞境獨特,風格多樣,詞情俱佳,平白如話,極易于傳唱。他的歌詞既折射出深厚的中華文化,也記錄著歷史的風雨與時代的精神。喬羽同志與其合作者所創(chuàng)作的歌曲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至今依然煥發(fā)著迷人的藝術(shù)魅力。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喬羽
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作詞家:朱踐耳、賀綠汀、冼星海、聶耳、劉熾。
擴展資料:
百度百科—朱踐耳(1922年—2017年 ),漢族,安徽涇縣人。1945 年加入新四軍蘇中軍區(qū)前線劇團。1947年擔任華東軍區(qū)文工團樂隊隊長兼指揮。建國后在上海、北京等電影制片廠任作曲。1949年起擔任過上影、北影、新影、上海歌劇院、上海交響樂團等處專職作曲。1955年赴蘇聯(lián)入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960年畢業(yè)回國,在上海實驗歌劇院任作曲。1975年調(diào)入上海交響樂團從事作曲。1985年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第四屆常務理事。
代表作:《節(jié)日序曲》、《翻身的日子》、《春天的歌》、《云南民歌五首》、《綠油油的水鄉(xiāng)》、《遠航》、《清晰的記憶》,《和平萬歲》、《龍須溝》、《偉大的土地改革》等。
百度百科—賀綠汀(1903-1999),漢族,湖南邵東仙槎橋人,賀綠汀共創(chuàng)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鋼琴曲、六首管弦樂曲、十多部電影音樂以及一些秧歌劇音樂和器樂獨奏曲,并著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
代表作:《四季歌》、《天涯歌》、《秋水伊人》、《可愛的家鄉(xiāng)》、《阿儂曲[仿綏遠民歌》、《 嘉陵江上》、《 浮圖關(guān)聽雨 》等。
百度百科—冼星海(1905.6.13-1945.10.30),漢族,廣東番禺人。1926年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習音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師從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斯。1935年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1938年赴延安,后擔任魯迅藝術(shù)學院音樂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
代表作:《生產(chǎn)運動大合唱》 、《黃河大合唱》 、《九·一八大合唱》 、《犧盟大合唱》 、《民族解放》 、《神圣之戰(zhàn)》、《滿江紅》 、《中國狂想曲》 、《郭治爾·比戴》 、《游擊軍》等。
百度百科—聶耳(1912年-1935年),漢族,云南玉溪人。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筆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
代表作:《進行曲》、(口琴曲)、《圓舞曲》、《天倫之愛》、《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長江》、《采菱歌》、《鐵蹄下的歌女》、《義勇軍進行曲》、《小工人》、《傷兵歌》、《白雪歌》、《采茶歌》、《茶山情歌》等。
百度百科—劉熾(1921年3月10日~1998年10月23日),漢族,陜西西安人。歷任抗戰(zhàn)劇團舞蹈演員(舞蹈班副班長),延安魯迅藝術(shù)文學院音樂系教員,研究生,助教,東北文工團作曲兼指揮,東北魯藝音工團作曲兼指揮等職。新中國最著名電影音樂人,代表作我的祖國、電影《英雄兒女》主題歌《英雄贊歌》、電影紀錄片《祖國的花朵》插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代表作:《翻身道情》、《新疆好》、《荷花舞》、《祖國的花朵》、《讓我們蕩起雙槳》等。
1.林夕
1961年12月7日出生于香港,原名梁偉文。畢業(yè)于香港大學文學院中文系,詞作人,與黃偉文并稱香港詞壇的“兩個偉文”。
1985年,林夕發(fā)表作品《曾經(jīng)》。1987年,林夕填詞的《無需要太多》入選1988年香港電臺第11屆“十大中文金曲”。
1993年,林夕創(chuàng)作歌曲《紅顏白發(fā)》由張國榮演唱并作為電影《白發(fā)魔女傳》的主題曲,該歌曲獲第三十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1996年,林夕為張學友填詞《你的名字我的姓氏》,作為張學友的結(jié)婚禮物。1997年,為王菲創(chuàng)作的《約定》奪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最佳詞作獎。1998年林夕憑借為王菲作詞歌曲《臉》奪得臺灣金曲獎最佳最詞獎。1999年為王菲創(chuàng)造歌曲《給自己的情書》獲TVB最佳作詞獎。為張國榮創(chuàng)作的《左右手》,該歌曲獲得99年幾乎所有的流行大獎。
2008年,在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上獲得“金針獎”。2011年6月,林夕推出書籍《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2012年2月,林夕發(fā)表書作《知情識趣》 [3] 。2014年5月,林夕擔任安徽衛(wèi)視節(jié)目《我為歌狂》第二季的首席音樂評委。同年,林夕、王菲與制作人張亞東這個鐵三角組合相隔11年再合作,創(chuàng)作歌曲《愛不可及》,該歌曲也是趙寶剛執(zhí)導的電影《觸不可及》的主題曲。
2.黃偉文(Wyman)
1969年5月21日出生于中國香港,畢業(yè)于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香港著名填詞人、時尚評論人,與林夕合稱香港詞壇的“兩個偉文”。
1993年開始歌詞創(chuàng)作,至今累計作品過千首,由其作詞、具有較高傳唱度的歌曲包括陳奕迅《浮夸》、容祖兒《我的驕傲》、楊千嬅《可惜我是水瓶座》、盧巧音《好心分手》、Twins《下一站天后》、謝安琪《喜帖街》等,被稱為后港樂時代的標志性填詞人之一。
黃偉文早于讀書時代已為雜志報章撰寫時裝快訊補貼置裝費,后來為《MILK》雜志撰寫名為“Wyman Labeling”的時裝、潮流專欄,2004年專欄文字結(jié)集出版為《Y》一書。先后在多個刊物開設(shè)時裝專欄,并出版《Y》《俗》《潮騷》3本書。
2005年8月,發(fā)行專輯《After Ten 黃偉文十年選》。2012年2月,《Concert YY黃偉文作品展演唱會2012》一連6場在紅館演出。
3.方文山
1969年1月26日出生于臺灣花蓮縣,華人版圖出版社總編輯,中國臺灣男導演、亞洲流行天王周杰倫御用金牌作詞人,有“詞圣”的美譽。也曾為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蔡依林、林俊杰、S.H.E、吳宗憲、溫嵐、潘瑋柏、袁詠琳、張靚穎等藝人作詞,多次憑借周杰倫作品獲得金曲獎的肯定。其擅長拆解語言使用的慣性,重新澆灌文字重量,賦予其新的意義,紡織出新的質(zhì)地,建構(gòu)后現(xiàn)代新詞風。其創(chuàng)作的詞曲中有畫面感和東方風,非常符合江湖的整體音樂風格。
2001年因創(chuàng)作歌曲《娘子》提名第12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2003年憑借創(chuàng)作的歌曲《威廉古堡》獲得第十二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同年創(chuàng)作的歌曲《直來直往》獲得第三屆香港音樂風云榜港臺年度最佳填詞獎。2005年出版書籍《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劇》。2007年出版《關(guān)于方文山的素顏韻腳詩》。2008年獲得第十九屆臺灣金曲獎最佳作詞人,同年出版《青花瓷:隱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并參演舞臺劇 《六義幫》。2010年出版《方道·文山流》,參演電影 《混混天團》。
2011年出版書籍《親愛的,我們活在最好的年代》,同年參演電視劇 《沖吧宅男》和執(zhí)導《中國風演唱會》南昌站。2013年發(fā)起西塘漢服文化周,同年執(zhí)導電影處女作《聽見下雨的聲音》。2014年執(zhí)導《中國風演唱會》滄州站。
4.鄧偉雄
凡詩、文、小說、諷刺小品等皆有著述,如編電視劇《狂潮》、《七十三》、《飛鷹》等。
填寫歌詞包括〈春雨彎刀〉、〈絕代雙驕〉、〈網(wǎng)中人〉、〈英雄出少年〉、〈神雕俠侶〉、〈楚留香〉、《鐵血丹心》、《笑傲江湖》、《怨歌行》、《江湖行》、《萬水千山總是情》、《京華春夢》等。
著作包括:《大話西游》、《藝苑閑話》、《香港地語錄》、《齊白石畫傳》、《香港藝術(shù)家對話錄》、《丁衍庸筆下萬象》、《如是我見》等。
5.周耀輝
詞風華麗精致,游走于主流與非主流之間,鮮有純粹的情歌,其豐富的內(nèi)涵令人驚嘆,在蕓蕓華語作詞人中獨樹一幟。承認是周耀輝詞迷的詞評人梁偉詩曾這樣表述“香港三大詞人林夕多情、黃偉文摩登、周耀輝另類。
形容: 周耀輝寫的歌詞雖然很多也是情歌,但角度完全不同于和黃偉文,他常常會帶有很多疑問性的話,比如《第五個現(xiàn)代化》,他將愛情形容為第五個現(xiàn)代化,字里行間一直在質(zhì)疑愛情能否被現(xiàn)代化的問題。還有《今天只做一件事》也很有意思,香港那么繁忙,匆匆來匆匆走,有可能每天只做一件事嗎?他的歌詞其實很深刻,讓人可以繼續(xù)思考的空間很大。
周耀輝名作如《忘記他是她》、《忽然之間》、《色盲》、《佛洛伊德愛上林夕》、《麥當娜一吻》、《盲年》、《黑白》首首設(shè)想獨特、文化底氣深厚,最是敢于挑戰(zhàn)另類偏鋒題材,自言喜歡寫side cut多于主打歌。他的作品立意極為高明,題材往往取材于現(xiàn)實,涉及社會、政治、歷史、宗教、文化、同/異性戀等極為廣泛,詞作中常常大量運用諷喻、聯(lián)想、雙關(guān)、引用等手法。 他的作品很容易將人帶入他所營造的獨特氛圍中,甚至可能是在不知所云中淪陷在詭秘壓抑的氣氛里,就連張國榮都曾用“醉生夢死”來形容讀他作品的感受。
擴展資料
作詞人
是跟隨音樂人而生的職業(yè),大多數(shù)由詩人演變而成。一首歌的作詞人、作曲人、編曲人、制作人可以是一個人。
要有一定的樂理知識 歌曲是通過音樂來表現(xiàn)的,而音樂則需用樂譜記錄下來的。因此,歌曲作者必須具備相當?shù)臉防碇R,青少年朋友應在這方面先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試想,一首好的歌詞打動了你,你很想把它譜成曲,然而,頭腦中浮現(xiàn)的歌聲,卻不知如何用音樂符號來表達;或者雖然用音樂符號記述下來了,但不確切、不完整,甚至與自已的本意相距很遠,這樣是寫不好歌曲的。
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作詞家有:
1、冼星海
(1)冼星海(1905-1945)原籍廣東番禺,是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音樂家。1918年入嶺南大學附中學小提琴, 1926年入北大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樂系學習。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小提琴和鋼琴,并發(fā)表了著名 的音樂短論《普遍的音樂》。
(2)聶耳寫了《聶耳--中國新興音樂的創(chuàng)造者》、《論中國音樂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樂論文,已發(fā)表的有三十五篇。由于他對發(fā)展我國革命音樂所作的巨大貢獻,贏得了"人民音樂家"的光榮稱號。
(3)代表作品: 留法期間,創(chuàng)作了《風》、《游子吟》、《d小調(diào)小提琴奏鳴曲》等十余首作品,并為進步影片《壯志凌云》、《青年進行曲》,話劇《復活》、《大雷雨》等譜寫音樂。
(4)1935年至1938年間,創(chuàng)作了《救亡軍歌》、《只怕不抵抗》、《游擊軍》、《路是我們開》、《茫茫的西伯利亞》、《祖國的孩子們》、《到敵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之后創(chuàng)作了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和《生產(chǎn)大合唱》等作品。
(5)寫有交響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戰(zhàn)》,管弦樂組曲《滿江紅》,管弦樂《中國狂想曲》—下山虎,以及小提琴曲《郭治爾-比戴》等,現(xiàn)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2、李煥之
(1)李煥之原籍福建晉江,生于香港。1936年入上海國產(chǎn)音專從師于蕭友梅。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在廈門、香港等地從事革命歌曲創(chuàng)作,編有《作曲教程》,并撰寫了三百余篇論文,部分收入《音樂創(chuàng)作散論》一書。
(2)代表作品: 四十余年來,創(chuàng)作了大量音樂作品,有傳唱一時的《民主建國進行曲》、《新中國青年進行曲》、《社會主義好》等歌曲,管弦樂作品有《春節(jié)組曲》、《第一交響樂--英雄海島》,古琴弦歌合唱《蘇武》, 古箏協(xié)奏曲《汨羅江幻想曲》,獨幕歌劇《異國之秋》等。
3、陳鋼
(1)陳鋼是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建國后 部隊文工團,十五歲開始音樂創(chuàng)作,曾經(jīng)寫過一些無伴奏合唱和鋼琴間奏曲等作品。1955年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從師于丁善德、桑桐和蘇聯(lián)專家,畢業(yè)后留校任教。
(2)代表作品: 與何占豪合作寫了騷聲國內(nèi)外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編寫了《苗嶺的早晨》、《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清水江戀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樂作品。
4、何占豪
(1)何占豪是浙江諸暨人。曾在浙江省越劇團樂隊工作,后入上海音樂學院進修班學習小提琴, 并和幾位同學組成"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探索小提琴作品創(chuàng)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風格問題。
(2)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這種探索的成果。畢業(yè)后,轉(zhuǎn)入作曲系,隨丁善德學作曲。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代表作品: 《梁祝》及弦樂四重奏《烈士日記》、交響詩《龍華塔》、越劇《孔雀東南飛》的音樂等。
5、聶耳
(1)聶耳原名聶守信,字子義。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時間只有兩年左右,卻為八部電影、三部話劇、一部舞臺劇寫了二十首主題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據(jù)民間音樂整理改編的民族器樂合奏四首、口琴曲兩首,共創(chuàng)作了四十一首音樂作品。
(2)此外還發(fā)表了《黎錦暉的 "芭蕉葉上詩"》、《中國歌舞短論》等十五篇戰(zhàn)斗性的音樂論文和《時代青年》等三部電影劇本。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時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國無產(chǎn)階級的光輝形象,是我國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
(3)代表作品: 1933年創(chuàng)作了《開礦歌》、《賣報歌》。1934年創(chuàng)作了《大路歌》、《開路先鋒》、《畢業(yè)歌》、《 新女性》、《碼頭工人歌》、《前進歌》、《打長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曉》等民族器樂曲。
擴展資料:
1、作曲家是作譜曲音樂人的總稱。即專門創(chuàng)作音樂的音樂家。他們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是譜曲。音樂家的一種,代表人物:巴赫、莫扎特、貝多芬、冼星海等。作曲家必須了解視音樂的型式和配合不同效果的作曲方式。
2、為了戲劇而作曲,要考量到演員發(fā)聲,演唱音域,音響效果等;而為了流行歌曲而作曲,就要了解歌詞,了解目前流行的趨勢;要為交響樂作曲,不了解各種樂器是不行的。
3、作曲家是專門創(chuàng)作音樂的音樂家。在過去,大部份的音樂家都會作曲,但在分工細密的現(xiàn)代社會,作曲家、演奏家甚至指揮家,已經(jīng)成為截然不同的音樂家類型。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也更為緊密與相關(guān)聯(lián)。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作曲家
一、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及代表作:
1、朱踐耳 ,(1922年10月18日-2017年8月15日 ),《唱支山歌給黨聽》;
朱踐耳本名朱榮實,字樸臣,作曲家,音樂家,安徽涇縣人,1922年10月18日生于天津,在上海長大。中學時代曾自學鋼琴、作曲。1945 年加入新四軍蘇中軍區(qū)前線劇團。1947年擔任華東軍區(qū)文工團樂隊隊長兼指揮。建國后在上海、北京等電影制片廠任作曲。1949年起擔任過上影、北影、新影、上海歌劇院、上海交響樂團等處專職作曲。1955年赴蘇聯(lián)入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960年畢業(yè)回國,在上海實驗歌劇院任作曲。1975年調(diào)入上海交響樂團從事作曲。1985年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第四屆常務理事。
2、賀綠汀, (1903-1999) ,《嘉陵江上》、《游擊隊之歌(合唱)》;
賀綠汀原名賀楷、賀安卿,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湖南邵東仙槎橋人。1931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早年參加湖南農(nóng)民運動和廣州起義。先后任武昌藝術(shù)專科學校教員,明星影片公司音樂科科長、陜甘寧晉綏聯(lián)防軍政治部宣傳隊音樂教員、延安中央管弦樂團團長、華北文工團團長。
3、馬可,(1918-1976),《南泥灣》;
馬可早年就讀于河南大學化學系,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投筆從戎,參加河南抗敵后援會演劇三隊,后擔任國軍軍委政治部抗敵演劇十隊指揮和音樂創(chuàng)作。
4、冼星海,(1905.6.13-1945.10.30),《黃河大合唱》;
冼星海曾用名黃訓、孔宇,祖籍廣東番禺(現(xiàn)屬廣州市南沙區(qū)欖核鎮(zhèn)),出生于澳門,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
5、聶耳, (1912-1935),《義勇軍進行曲》。
1935年初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他創(chuàng)作了數(shù)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性,為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音樂的發(fā)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chuàng)作的榜樣。
二、中國當代著名作詞家及代表作:
1、劉天華,(1895-1932),《空山鳥語》;
清末秀才劉寶珊之子,與詩人劉半農(nóng)、音樂家劉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鄉(xiāng)豐富的民間音樂熏陶。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回到江陰參加"江陰反滿青年團",執(zhí)掌軍號。1912年隨兄劉半農(nóng)去上海,工作于開明劇社,業(yè)余加入萬國音樂隊,并學習鋼琴和小提琴,開始接觸西洋作曲理論。
2、姚謙,(1961-至今),《魯冰花》;
姚謙,1961年6月21日出生于臺灣,畢業(yè)于昆山科技大學,華語流行歌壇寫詞人,制作人,音樂經(jīng)理人,作家。代表著作《魯冰花》《我愿意》《如果愛》《腳趾上的星光》。最新著作《相遇而已》《品味》已發(fā)行。 2015年姚謙做客第三期的《上弦樂公開課》由曲世聰擔任引言人 。
3、喬羽,(1927年-至今),《讓我們蕩起雙槳》、《難忘今宵》等;
1948年畢業(yè)于晉冀魯豫邊區(qū)北方大學藝術(shù)學院,1948年華北聯(lián)合大學與北方大學合并為華北大學,調(diào)入華大三部創(chuàng)作室,開始專業(yè)創(chuàng)作。2010年4月9日,擔任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名譽院長。曾任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中國音樂文學學會主席、中國社會音樂研究會名譽會長、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4、閻肅,(1930年5月9日-2016年2月12日),《紅梅贊》、《敢問路在何方》等;
1950年9月參加工作,195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3年6月入伍。 曾任中國劇協(xié)副主席,空政歌劇團編導組組長,中國劇協(xié)第三、四屆理事。 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歌舞團編導室一級編劇,專業(yè)技術(shù)一級,文職特級,享受大軍區(qū)正職生活待遇和政府特殊津貼。
5、黃沾,(1941.3.16-2004.11.24),《滄海一聲笑》、《男兒當自強》等。
黃沾原名黃湛森,英文名James J.S.Wong,香港著名作家、詞曲家。生于廣州,1963年畢業(yè)于港大中文系最初從業(yè)廣告、電影、作曲。任過香港電視臺、電臺主持人。與金庸、倪匡、蔡瀾一起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與倪匡、蔡瀾一同被稱為"香港三大名嘴"。
拓展資料:
喬羽,1927年11月16日出生于山東濟寧,詞作家、劇作家。現(xiàn)任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名譽院長。他的作品歌頌偉大的祖國和人民,歌唱美好生活,呼換人間真情。他的作品家喻戶曉,為幾代人所傳唱。他的作品超越了時空,屬于當時,也屬于現(xiàn)在和未來。他的作品幾十年經(jīng)久不衰,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生命力。他的歌詞立意深刻,詞境獨特,風格多樣,詞情俱佳,平白如話,極易于傳唱。他的歌詞既折射出深厚的中華文化,也記錄著歷史的風雨與時代的精神。喬羽同志與其合作者所創(chuàng)作的歌曲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至今依然煥發(fā)著迷人的藝術(shù)魅力。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喬羽
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作詞家:朱踐耳、賀綠汀、冼星海、聶耳、劉熾。
擴展資料:
百度百科—朱踐耳(1922年—2017年 ),漢族,安徽涇縣人。1945 年加入新四軍蘇中軍區(qū)前線劇團。1947年擔任華東軍區(qū)文工團樂隊隊長兼指揮。建國后在上海、北京等電影制片廠任作曲。1949年起擔任過上影、北影、新影、上海歌劇院、上海交響樂團等處專職作曲。1955年赴蘇聯(lián)入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960年畢業(yè)回國,在上海實驗歌劇院任作曲。1975年調(diào)入上海交響樂團從事作曲。1985年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第四屆常務理事。
代表作:《節(jié)日序曲》、《翻身的日子》、《春天的歌》、《云南民歌五首》、《綠油油的水鄉(xiāng)》、《遠航》、《清晰的記憶》,《和平萬歲》、《龍須溝》、《偉大的土地改革》等。
百度百科—賀綠汀(1903-1999),漢族,湖南邵東仙槎橋人,賀綠汀共創(chuàng)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鋼琴曲、六首管弦樂曲、十多部電影音樂以及一些秧歌劇音樂和器樂獨奏曲,并著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
代表作:《四季歌》、《天涯歌》、《秋水伊人》、《可愛的家鄉(xiāng)》、《阿儂曲[仿綏遠民歌》、《 嘉陵江上》、《 浮圖關(guān)聽雨 》等。
百度百科—冼星海(1905.6.13-1945.10.30),漢族,廣東番禺人。1926年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習音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師從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斯。1935年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1938年赴延安,后擔任魯迅藝術(shù)學院音樂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
代表作:《生產(chǎn)運動大合唱》 、《黃河大合唱》 、《九·一八大合唱》 、《犧盟大合唱》 、《民族解放》 、《神圣之戰(zhàn)》、《滿江紅》 、《中國狂想曲》 、《郭治爾·比戴》 、《游擊軍》等。
百度百科—聶耳(1912年-1935年),漢族,云南玉溪人。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筆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
代表作:《進行曲》、(口琴曲)、《圓舞曲》、《天倫之愛》、《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長江》、《采菱歌》、《鐵蹄下的歌女》、《義勇軍進行曲》、《小工人》、《傷兵歌》、《白雪歌》、《采茶歌》、《茶山情歌》等。
百度百科—劉熾(1921年3月10日~1998年10月23日),漢族,陜西西安人。歷任抗戰(zhàn)劇團舞蹈演員(舞蹈班副班長),延安魯迅藝術(shù)文學院音樂系教員,研究生,助教,東北文工團作曲兼指揮,東北魯藝音工團作曲兼指揮等職。新中國最著名電影音樂人,代表作我的祖國、電影《英雄兒女》主題歌《英雄贊歌》、電影紀錄片《祖國的花朵》插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代表作:《翻身道情》、《新疆好》、《荷花舞》、《祖國的花朵》、《讓我們蕩起雙槳》等。
歌曲《歌唱祖國》的作者,王莘到底念哪個音
歌曲《歌唱祖國》的作者王莘的“莘”字應該讀作shen,一聲。王莘,1918年出生于江蘇省無錫縣蕩口鎮(zhèn),當代著名作曲家,作詞作曲千首以上,代表作《歌唱祖國》,先后擔任天津音工團團長、天津人民藝術(shù)劇院副院長、天津歌舞劇院院長、音協(xié)天津分會主席。王莘出生于一個中農(nóng)家庭,幼年聰明好學,1935年“一二·...
藏天朔個人資料簡介
臧天朔是中國著名的內(nèi)地男歌手,同時也是才華橫溢的作詞家、作曲家和演員。他于1964年3月6日出生在北京市,1984年,臧天朔發(fā)行了他的音樂處女作《心的祈禱》,標志著他正式進入歌壇。1987年,他發(fā)行了個人首張專輯《沖入禁區(qū)》,展示了他的音樂實力。1989年,臧天朔組建了“一九八九”樂隊,進一步擴大了他...
《我是中國人》是你那的作品
《我是中國人》是由著名作詞家石飛作詞,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作曲,著名歌唱家楊洪基、范琳琳演唱的《我是中國人》,是一首大氣、恢弘、崇高、昂揚的當代中國人豪邁之歌,它力圖在反映中華民族的精神本質(zhì)上、在文化的深層次思考上、在歌曲藝術(shù)表現(xiàn)上有所突破。它傾訴的是所有中華兒女渴望祖國統(tǒng)一、實現(xiàn)中華...
歌聲與微笑歌曲名稱
《歌聲與微笑》是由著名作詞家王健作詞,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作曲的一首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的、富有時代氣息的青少年歌曲。歌曲的兩個部分都運用了復樂段結(jié)構(gòu),形成并置式對比。尤其是在高音區(qū)節(jié)奏重復多次運用了同音反復,使得歌曲形成了一種動力感,具有一定的號召性,表達了青少年朋友將友誼遍布海角天涯的熱切...
著名作曲家劉青的個人資料
劉青,重慶榮昌人,著名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家,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十二歲開始作曲以來,曾發(fā)表上演和播出歌曲、器樂曲、舞蹈音樂、影視劇音樂等作品900余件。有216件作品在全國及省、部級以上各類比賽、評獎中獲獎。出版了七集個人作品專集(盒式磁帶與CD)。現(xiàn)任解放軍總政歌舞團作曲。擔任...
谷建芬的人物生平
谷建芬(1935- )山東人,當代著名女作曲家。祖籍山東省威海市,生于日本大阪。她的父母于20世紀30年代初去日本謀生。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了侵華戰(zhàn)爭后,1941 年回國,定居大連,就讀于西崗公學堂、實驗小學、女子中學、市立二中。從小,谷建芬就有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覺得歌聲帶給她的東西是那么美好,有時候又覺得歌聲帶給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它由( )作詞( )作曲。
B項錯誤,詞曲作者顛倒。C項錯誤,冼星海不是《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冼星海,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其作品中《黃河大合唱》最廣為人知。D項錯誤,光未然、冼星海不是《義勇軍進行曲》的詞曲作者。《黃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國抗日...
西游記主題曲是誰作曲
許鏡清,1942年出生于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是中國當代著名的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家。他最為人所知的成就之一便是為86版《西游記》創(chuàng)作了多部經(jīng)典音樂作品。這首《敢問路在何方》不僅旋律激昂,而且歌詞深刻,表達了唐僧師徒四人取經(jīng)路上的艱辛與堅持,以及對未知前路的無畏探索精神。該曲由閻肅作詞,蔣大...
《我是中國人》的作者是誰
1]由著名作詞家石飛作詞,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作曲,著名歌唱家楊洪基、范琳琳演唱的《我是中國人》,是一首大氣、恢弘、崇高、昂揚的當代中國人豪邁之歌,它力圖在反映中華民族的精神本質(zhì)上、在文化的深層次思考上、在歌曲藝術(shù)表現(xiàn)上有所突破。它傾訴的是所有中華兒女渴望祖國統(tǒng)一、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我是中國人的簡介
由著名作詞家石飛作詞,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作曲,著名歌唱家楊洪基、范琳琳演唱的《我是中國人》,是一首大氣、恢弘、崇高、昂揚的當代中國人豪邁之歌,它力圖在反映中華民族的精神本質(zhì)上、在文化的深層次思考上、在歌曲藝術(shù)表現(xiàn)上有所突破。它傾訴的是所有中華兒女渴望祖國統(tǒng)一、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心聲!
相關(guān)評說:
百色市徑節(jié): ______ 貝多芬
百色市徑節(jié): ______ 我最喜歡雷頌德!他給黎明啊.陳慧琳啊,以及很多著名歌星都寫過很多歌啦!
百色市徑節(jié): ______ 同樣來自問問: 桑桐 《內(nèi)蒙古民歌主題鋼琴小曲七首》、《兒童小組曲》、《苗族民歌鋼琴小曲二十二首》 陳培勛 《賣雜貨》、《思春》、《雙飛蝴蝶變奏曲》,交響詩《心潮逐浪高》、《從頭越》,音畫《流水》《第二交響曲“清明祭”》 陳剛《梁祝》 倪洪進《聽評彈》、《古殿秋肅》、《圓明園漫步》 賀綠汀的《牧童短笛》 這些希望能夠幫到你.
百色市徑節(jié): ______ 田漢作詞、聶耳作曲
百色市徑節(jié): ______ 1(今生共相伴)(下一站天后) (知己自己)作曲--伍樂城 2(北京歡迎你)(愛情轉(zhuǎn)移)(約定) (給自己的情書)填詞--林夕 3(旋木)(夢醒了)(夢一場)(執(zhí)迷不悔 )(征服)作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