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jgcgs88.cn-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不卡,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噼里啪啦国语版在线观看,zσzσzσ女人极品另类

  • <strike id="qgi8o"><td id="qgi8o"></td></strike>
  • <ul id="qgi8o"><acronym id="qgi8o"></acronym></ul>
  • <li id="qgi8o"></li>
    <ul id="qgi8o"></ul>
    <strike id="qgi8o"><rt id="qgi8o"></rt></strike>
    <ul id="qgi8o"><center id="qgi8o"></center></ul>
  • <kbd id="qgi8o"></kbd>

    李白的資料 李白資料簡介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范圍很廣泛,除儒家經(jīng)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并“好劍術(shù)”。相信道教,有超脫塵俗的思想;同時又有建功立業(yè)的政治抱負。他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李白約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游。在此后十年內(nèi),漫游了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開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長安,爭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歸。天寶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作為文學侍從之臣,參加草擬文件等工作。不滿兩年,即被迫辭官離京。此時期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趨于成熟。此后11年內(nèi),繼續(xù)在黃河、長江的中下游地區(qū)漫游,“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他仍然關(guān)心國事,希望重獲朝廷任用。天寶三載,李白在洛陽與杜甫認識,結(jié)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會面。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fā),李白正在宣城(今屬安徽)、廬山一帶隱居。次年十二月他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志愿應(yīng)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觸怒肅宗被殺后,李白也因此獲罪,被系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不久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途中遇赦得歸,時已59歲。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zhèn)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涂(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詩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內(nèi)容豐富多采。李白一生關(guān)心國事,希望為國立功,不滿黑暗現(xiàn)實。他的《古風》59首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對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敗,廣泛地進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賢能之士沒有出路的悲憤心情。言多諷興,氣骨高舉。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業(yè),為國效勞,但他并不艷羨榮華富貴,而是認為“鐘鼓饌玉不足貴”(《將進酒》)。在建樹功業(yè)以后,他要以戰(zhàn)國時代高士魯仲連為榜樣,不受爵祿,飄然引退。其思想明顯地受到道家特別是莊子的影響。李白的不少詩篇,表現(xiàn)了對人民生活的關(guān)心和同情。這種內(nèi)容常常結(jié)合著對統(tǒng)治者的批判。他的一部分樂府詩,反映婦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著重寫思婦憶念征人,還寫了商婦、棄婦和宮女的怨情。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媼家》、《丁都護歌》、《秋浦歌》“爐火照天地”,分別描繪了農(nóng)民、船夫、礦工的生活,表現(xiàn)了對勞動人民的關(guān)懷。李白一生寫下不少描繪自然風景的詩篇。他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等,形象雄偉,氣勢磅礴,都是傳誦千古的名句。這類詩篇,正象他若干歌詠大鵬鳥的作品那樣,表現(xiàn)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從側(cè)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另外一些詩篇,像《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獨坐敬亭山》、《清溪行》,則善于刻畫幽靜的景色,清新雋永,風格接近王維、孟浩然一派。李白還有不少歌唱愛情和友誼的詩篇。其樂府詩篇,常常從女子懷人的角度來表達委婉深摯的愛情。還有若干寄贈、懷念妻室的詩,感情也頗為深摯。李白投贈友人的作品數(shù)量很多,佳篇不少。其中有的詩表現(xiàn)了鮮明的政治態(tài)度,更多的是表現(xiàn)日常送別、相思之感,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沙丘城下寄杜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贈汪倫》等等,感情深摯,形象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量。李白詩歌內(nèi)容也包含著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較多的是宣揚人生若夢、及時行樂、縱酒狂歡的消極虛無思想和表現(xiàn)求仙訪道、煉丹服藥的宗教迷信。他描寫婦女和愛情題材的詩,也有少數(shù)存在庸俗情調(diào)。李白詩歌中大量采用夸張手法和生動的比喻。他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其十五),刻畫他長安政治活動失敗后深廣的憂思,是廣泛流傳的名句。他如“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寫自己的懷才不遇;“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寫仕途艱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寫朋友間的深厚友誼等,都以鮮明突出的形象打動讀者。李白詩歌的想象是很豐富和驚人的。他的“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現(xiàn)了對長安和詩友的懷念。《梁甫吟》、《古風》“西上蓮花山”分別通過幻想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在長安受到讒毀和安史叛軍對中原地區(qū)的蹂躪;《遠別離》更通過迷離惝恍的傳說來表現(xiàn)對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隱憂;它們都顯得形象鮮明,寓意深刻。《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則借助于神話傳說,構(gòu)造出色彩繽紛、驚心動魄的境界。李白詩歌豐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較長的七言歌行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這方面明顯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響。在體裁方面,李白擅長形式比較自由的古詩和絕句,不愛寫格律嚴整的律詩。《古風》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他樂府中的五古,繼承漢魏六朝樂府民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文筆樸素生動,并傾注著詩人洋溢的熱情。他的七言古詩(包括樂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創(chuàng)造性。寫景則形象雄偉壯闊,氣勢磅礴,色彩繽紛,抒情則感情奔放激蕩,跳脫起伏,變化多端。從文學淵源說,這類詩受屈原作品和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最深。李白擅長絕句。他的絕句,在南北朝樂府民歌的基礎(chǔ)上,鍛煉提高,更為精警。五絕如《靜夜思》、《玉階怨》等,蘊藉含蓄,意味深長。七絕佳作更多,語言明朗精練,聲調(diào)和諧優(yōu)美,寫景抒情,深入淺出。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廬山瀑布》其二、《望天門山》、《早發(fā)白帝城》、《贈汪倫》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歷來評唐代七言絕句,認為李白與王昌齡最稱擅場;李白集中七律最少,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寫得很好,說明他能寫律詩,只是不愛多寫。李白的樂府詩,雖用樂府舊題,卻能自出新意,唐人以樂府古題寫詩的,當推李白的成就最為杰出。他的某些歌行和絕句,雖不用樂府題目,也富有樂府詩的風味。他詩歌語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具體表現(xiàn)為語言直率自然,音節(jié)和諧流暢,渾然天成,不假雕飾,散發(fā)著民歌的氣息。這主要得力于學習漢魏六朝的樂府民歌。但他不是僅僅學習、模擬民歌語言,而是在學習基礎(chǔ)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練、優(yōu)美,含意深長。他的七言古詩除明朗自然外,語言更以雄健奔放見長。杜甫《春日憶李白》詩稱譽李白詩“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語言風格的顯著特色。李白詩歌對后代產(chǎn)生深遠影響。唐代韓愈、李賀,宋代歐陽修、蘇軾、陸游,明代高啟,清代屈大均、黃景仁、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詩歌汲取營養(yǎng),受其影響。李白還有若干詞作。《尊前集》著錄12首,《花庵絕妙詞選》著錄7首。其中《清平調(diào)》“云想衣裳花想容”3首,體裁實為七言絕句,當時配樂演唱。其他傳為李白作的長短句均不甚可信。其中《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憶秦娥》“簫聲咽”兩篇最為著名,但這兩首詞是否李白作品,頗滋后世疑問。李白的散文,今存60多篇。多對偶句,沒有擺脫當時流行的駢文風尚。但語言比較自然流暢,與其詩歌風格有相似之處。其中《與韓荊州書》、《春夜宴從弟桃花(一作“李”)園序》兩文,為后代選本所取,傳誦較廣。
    唐人所編的李白集子,現(xiàn)在沒有流傳下來。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蘇州,世稱“蘇本”。后又有根據(jù)蘇本翻刻的蜀本,是現(xiàn)存最早的李白集,康熙年間繆曰芑據(jù)以翻刻,世稱繆本。最早為李白集作注者,是南宋楊齊賢的《李翰林集》25卷,注釋頗為繁富。今人瞿蛻園、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為止李白集注釋中最詳備的本子。關(guān)于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運動以后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有李長之著《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有詹著《李白詩文系年》、《李白詩論叢》、王運熙等著《李白研究》等。除此以外,還有不少單篇論文,中華書局曾選擇其一部分較有代表性的,于20世紀60年代編成《李白研究論文集》出版。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
    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游中度過。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后因不能見容于權(quán)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xù)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發(fā)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fā)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后,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nèi)),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涂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yǎng),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shù)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shù)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fā)人深思的現(xiàn)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屈原之后我國最為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diào)張籍》)。有《李太白集》。
    回答者:孫伯符在此 - 初入江湖 二級 4-12 20:02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范圍很廣泛,除儒家經(jīng)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并“好劍術(shù)”。相信道教,有超脫塵俗的思想;同時又有建功立業(yè)的政治抱負。他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李白約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游。在此后十年內(nèi),漫游了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開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長安,爭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歸。天寶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作為文學侍從之臣,參加草擬文件等工作。不滿兩年,即被迫辭官離京。此時期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趨于成熟。此后11年內(nèi),繼續(xù)在黃河、長江的中下游地區(qū)漫游,“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他仍然關(guān)心國事,希望重獲朝廷任用。天寶三載,李白在洛陽與杜甫認識,結(jié)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會面。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fā),李白正在宣城(今屬安徽)、廬山一帶隱居。次年十二月他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志愿應(yīng)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觸怒肅宗被殺后,李白也因此獲罪,被系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不久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途中遇赦得歸,時已59歲。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zhèn)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涂(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詩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內(nèi)容豐富多采。李白一生關(guān)心國事,希望為國立功,不滿黑暗現(xiàn)實。他的《古風》59首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對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敗,廣泛地進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賢能之士沒有出路的悲憤心情。言多諷興,氣骨高舉。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業(yè),為國效勞,但他并不艷羨榮華富貴,而是認為“鐘鼓饌玉不足貴”(《將進酒》)。在建樹功業(yè)以后,他要以戰(zhàn)國時代高士魯仲連為榜樣,不受爵祿,飄然引退。其思想明顯地受到道家特別是莊子的影響。李白的不少詩篇,表現(xiàn)了對人民生活的關(guān)心和同情。這種內(nèi)容常常結(jié)合著對統(tǒng)治者的批判。他的一部分樂府詩,反映婦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著重寫思婦憶念征人,還寫了商婦、棄婦和宮女的怨情。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媼家》、《丁都護歌》、《秋浦歌》“爐火照天地”,分別描繪了農(nóng)民、船夫、礦工的生活,表現(xiàn)了對勞動人民的關(guān)懷。李白一生寫下不少描繪自然風景的詩篇。他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等,形象雄偉,氣勢磅礴,都是傳誦千古的名句。這類詩篇,正象他若干歌詠大鵬鳥的作品那樣,表現(xiàn)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從側(cè)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另外一些詩篇,像《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獨坐敬亭山》、《清溪行》,則善于刻畫幽靜的景色,清新雋永,風格接近王維、孟浩然一派。李白還有不少歌唱愛情和友誼的詩篇。其樂府詩篇,常常從女子懷人的角度來表達委婉深摯的愛情。還有若干寄贈、懷念妻室的詩,感情也頗為深摯。李白投贈友人的作品數(shù)量很多,佳篇不少。其中有的詩表現(xiàn)了鮮明的政治態(tài)度,更多的是表現(xiàn)日常送別、相思之感,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沙丘城下寄杜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贈汪倫》等等,感情深摯,形象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量。李白詩歌內(nèi)容也包含著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較多的是宣揚人生若夢、及時行樂、縱酒狂歡的消極虛無思想和表現(xiàn)求仙訪道、煉丹服藥的宗教迷信。他描寫婦女和愛情題材的詩,也有少數(shù)存在庸俗情調(diào)。李白詩歌中大量采用夸張手法和生動的比喻。他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其十五),刻畫他長安政治活動失敗后深廣的憂思,是廣泛流傳的名句。他如“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寫自己的懷才不遇;“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寫仕途艱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寫朋友間的深厚友誼等,都以鮮明突出的形象打動讀者。李白詩歌的想象是很豐富和驚人的。他的“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現(xiàn)了對長安和詩友的懷念。《梁甫吟》、《古風》“西上蓮花山”分別通過幻想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在長安受到讒毀和安史叛軍對中原地區(qū)的蹂躪;《遠別離》更通過迷離惝恍的傳說來表現(xiàn)對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隱憂;它們都顯得形象鮮明,寓意深刻。《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則借助于神話傳說,構(gòu)造出色彩繽紛、驚心動魄的境界。李白詩歌豐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較長的七言歌行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這方面明顯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響。在體裁方面,李白擅長形式比較自由的古詩和絕句,不愛寫格律嚴整的律詩。《古風》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他樂府中的五古,繼承漢魏六朝樂府民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文筆樸素生動,并傾注著詩人洋溢的熱情。他的七言古詩(包括樂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創(chuàng)造性。寫景則形象雄偉壯闊,氣勢磅礴,色彩繽紛,抒情則感情奔放激蕩,跳脫起伏,變化多端。從文學淵源說,這類詩受屈原作品和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最深。李白擅長絕句。他的絕句,在南北朝樂府民歌的基礎(chǔ)上,鍛煉提高,更為精警。五絕如《靜夜思》、《玉階怨》等,蘊藉含蓄,意味深長。七絕佳作更多,語言明朗精練,聲調(diào)和諧優(yōu)美,寫景抒情,深入淺出。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廬山瀑布》其二、《望天門山》、《早發(fā)白帝城》、《贈汪倫》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歷來評唐代七言絕句,認為李白與王昌齡最稱擅場;李白集中七律最少,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寫得很好,說明他能寫律詩,只是不愛多寫。李白的樂府詩,雖用樂府舊題,卻能自出新意,唐人以樂府古題寫詩的,當推李白的成就最為杰出。他的某些歌行和絕句,雖不用樂府題目,也富有樂府詩的風味。他詩歌語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具體表現(xiàn)為語言直率自然,音節(jié)和諧流暢,渾然天成,不假雕飾,散發(fā)著民歌的氣息。這主要得力于學習漢魏六朝的樂府民歌。但他不是僅僅學習、模擬民歌語言,而是在學習基礎(chǔ)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練、優(yōu)美,含意深長。他的七言古詩除明朗自然外,語言更以雄健奔放見長。杜甫《春日憶李白》詩稱譽李白詩“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語言風格的顯著特色。李白詩歌對后代產(chǎn)生深遠影響。唐代韓愈、李賀,宋代歐陽修、蘇軾、陸游,明代高啟,清代屈大均、黃景仁、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詩歌汲取營養(yǎng),受其影響。李白還有若干詞作。《尊前集》著錄12首,《花庵絕妙詞選》著錄7首。其中《清平調(diào)》“云想衣裳花想容”3首,體裁實為七言絕句,當時配樂演唱。其他傳為李白作的長短句均不甚可信。其中《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憶秦娥》“簫聲咽”兩篇最為著名,但這兩首詞是否李白作品,頗滋后世疑問。李白的散文,今存60多篇。多對偶句,沒有擺脫當時流行的駢文風尚。但語言比較自然流暢,與其詩歌風格有相似之處。其中《與韓荊州書》、《春夜宴從弟桃花(一作“李”)園序》兩文,為后代選本所取,傳誦較廣。
    唐人所編的李白集子,現(xiàn)在沒有流傳下來。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蘇州,世稱“蘇本”。后又有根據(jù)蘇本翻刻的蜀本,是現(xiàn)存最早的李白集,康熙年間繆曰芑據(jù)以翻刻,世稱繆本。最早為李白集作注者,是南宋楊齊賢的《李翰林集》25卷,注釋頗為繁富。今人瞿蛻園、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為止李白集注釋中最詳備的本子。關(guān)于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運動以后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有李長之著《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有詹著《李白詩文系年》、《李白詩論叢》、王運熙等著《李白研究》等。除此以外,還有不少單篇論文,中華書局曾選擇其一部分較有代表性的,于20世紀60年代編成《李白研究論文集》出版。
    回答者:chenhuyan - 助理 三級 4-12 23:11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
    回答者:Rock0114 - 舉人 四級 4-13 15:21

    唐朝
    回答者:我是小一休 - 試用期 一級 4-14 09:24

    他唱的酒叫"詩仙太白"
    回答者:邵三少 - 門吏 二級 4-14 09:25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詩人,也是中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二十五歲起 “辭親遠游”,仗劍出蜀。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quán)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系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涂令李陽冰,后卒于當涂,葬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jù)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愿,將其墓遷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陽奮發(fā)的典型音調(diào)。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xiàn)實的沖撞時,便轉(zhuǎn)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 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涌,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yīng),李白的詩歌在藝術(shù)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象神奇,變化無端,結(jié)構(gòu)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夢游天姥吟留別》: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邱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而當大夢初醒來,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對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這種想落天外的特點,大大發(fā)展了莊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現(xiàn)手法,也融匯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驚嘆不已的藝術(shù)魅力,贏得了一代「詩仙」的贊譽。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他的七言古詩(《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詩(《古風》59首); 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干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fā)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jīng)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xiàn)在甘肅秦安東)。他于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葉(位于今日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據(jù)《新唐書》記載其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皓)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幼年時期,李白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xiāng)。他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游歷。其后李白曾經(jīng)在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ur]。是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決定了他不能夠為權(quán)貴所容,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

    中年

    后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并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fā)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jīng)應(yīng)邀作為永王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后,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jīng)59歲。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lǐng)大軍討伐安史叛軍,于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涂(今屬安徽)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終年62歲。

    作品

    李白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xiàn)。他所鐘好的體裁主要是古體詩,包括古風和樂府詩,但他在近體詩體裁如律詩、絕句中往往也有絕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與《憶秦娥》。也有少數(shù)人懷疑它們不是李白所作。

    考據(jù)

    據(jù)《舊唐書》記載,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其父為任城尉。青年時期的李白顯示了超凡的才能,并且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其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于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又《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卻由于途中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竟以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
    回答者:wanghc13 - 初入江湖 二級 4-14 09:26

    川江油)青蓮鄉(xiāng)。
    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游中度過。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后因不能見容于權(quán)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xù)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發(fā)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fā)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后,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nèi)),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涂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yǎng),集中提高而形成他
    回答者:sai6415005 - 初入江湖 三級 4-14 09:26

    生平簡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李白即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今蘇聯(lián)吉爾吉斯境內(nèi))。五歲時隨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xiāng)。早年在蜀中就學漫游。青年時期,開始漫游全國各地。天寶初,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應(yīng)詔赴長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禮遇。

    但因權(quán)貴不容,不久即遭讒去職,長期游歷。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他隱居廬山,但仍密切注視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后參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敗被殺,李白坐系潯陽獄,第二年長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飄泊于武昌、潯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處。

    縱觀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較復雜的。儒家、道家、縱橫家、游俠思想對他都有影響。他企羨神仙,向往隱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飛騰為方丈蓬萊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他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又不愿走科舉的道路。他想通過隱居,求仙獲取聲望,從而在名人薦舉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實現(xiàn)“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詩人就是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度過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

    李白存詩九百九十多首。這些詩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達對理想政治的熱烈追求,對建功立業(yè)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筆鋒揭露政治集團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畫筆點染祖國壯麗的山河。他的詩篇,無論五言七言,無論古體近體,無不別具風格,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有《李太白集》。
    回答者:wangzhrxsh - 試用期 一級 4-14 09:27

    李白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詩人,也是中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二十五歲起 “辭親遠游”,仗劍出蜀。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quán)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系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涂令李陽冰,后卒于當涂,葬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jù)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愿,將其墓遷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fā)的典型音調(diào)。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xiàn)實的沖撞時,便轉(zhuǎn)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 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涌,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yīng),李白的詩歌在藝術(shù)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象神奇,變化無端,結(jié)構(gòu)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夢游天姥吟留別》: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邱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而當大夢初醒來,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對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這種想落天外的特點,大大發(fā)展了莊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現(xiàn)手法,也融匯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驚嘆不已的藝術(shù)魅力,贏得了一代「詩仙」的贊譽。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他的七言古詩(《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詩(《古風》59首); 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干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fā)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jīng)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xiàn)在甘肅秦安東)。他于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葉(位于今日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據(jù)《新唐書》記載其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皓)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幼年時期,李白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xiāng)。他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游歷。其后李白曾經(jīng)在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ur]。是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決定了他不能夠為權(quán)貴所容,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

    中年

    后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并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fā)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jīng)應(yīng)邀作為永王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后,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jīng)59歲。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lǐng)大軍討伐安史叛軍,于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涂(今屬安徽)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終年62歲。

    作品

    李白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xiàn)。他所鐘好的體裁主要是古體詩,包括古風和樂府詩,但他在近體詩體裁如律詩、絕句中往往也有絕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與《憶秦娥》。也有少數(shù)人懷疑它們不是李白所作。

    考據(jù)

    據(jù)《舊唐書》記載,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其父為任城尉。青年時期的李白顯示了超凡的才能,并且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其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于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又《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卻由于途中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竟以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

    ===================================================================================================================

    李白的生平和性格

    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出生于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父李客(或謂真名不詳,“客”是對外來者的泛稱),不求祿仕而家境富裕,所以人們猜想他可能是一位巨商。李白的青少年時期是在蜀中度過的,他自幼讀書就廣為涉獵,所謂“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上安州裴長史書》),“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年輕時仗劍任俠,《與韓荊州書》云:

    “十五好劍術(shù),遍干諸侯。”魏顥說他“眸子炯然,哆如餓虎……少任俠,手刃數(shù)人”(《李翰林集序》)。崔宗之在《贈李十二白》詩中也以“袖有匕首劍”、“雙眸光照人”這樣的句子描述其風度。很久以后,他和朋友敘舊,還興致勃勃地回憶當年殺出五陵惡少重圍的往事(見《敘舊贈江陽宰陸調(diào)》)。

    他還很早就向往游仙問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興八首》之五)十八、九歲時,李白曾隱居于戴天大匡山,并從趙蕤學。趙蕤是個以“王霸之道見行于世”(孫光憲《北夢瑣言》)的學者,所著《長短經(jīng)》十卷即主經(jīng)邦濟世的事功之學。李白二十歲遇到蘇颋,又深得這位“朝廷大手筆”、文章巨公的贊賞。開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上安州裴長史書》)。他從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荊門、游洞庭,接著又到了金陵、廣陵和會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鄖城(今湖北安陸)。當時著名的道士司馬承禎在江陵遇到他,夸許他“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李白《大鵬賦·序》)。開元十五年,他娶故相許圉師孫女為妻。三年后,即開元十八年(730),李白由南陽啟程入長安,這時他正好三十歲。

    李白初入長安為期約三年。他隱居在終南山,廣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薦引。那時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別館就設(shè)在終南山,常有文人雅士(其中包括王維、儲光羲等名詩人)去作客。李白結(jié)識了這位公主,卻未能如愿以償,終于怏怏離去。開元二十年(732)夏,李白沿黃河東下,先后漫游了江夏、洛陽、太原等地。二十四年,又舉家東遷,“學

    李白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詩人,也是中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二十五歲起 “辭親遠游”,仗劍出蜀。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quán)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系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涂令李陽冰,后卒于當涂,葬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jù)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愿,將其墓遷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fā)的典型音調(diào)。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xiàn)實的沖撞時,便轉(zhuǎn)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 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涌,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yīng),李白的詩歌在藝術(shù)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象神奇,變化無端,結(jié)構(gòu)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夢游天姥吟留別》: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邱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而當大夢初醒來,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對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這種想落天外的特點,大大發(fā)展了莊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現(xiàn)手法,也融匯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驚嘆不已的藝術(shù)魅力,贏得了一代「詩仙」的贊譽。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他的七言古詩(《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詩(《古風》59首); 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干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fā)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jīng)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xiàn)在甘肅秦安東)。他于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葉(位于今日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據(jù)《新唐書》記載其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皓)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幼年時期,李白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xiāng)。他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游歷。其后李白曾經(jīng)在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ur]。是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決定了他不能夠為權(quán)貴所容,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

    中年

    后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并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fā)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jīng)應(yīng)邀作為永王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后,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jīng)59歲。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lǐng)大軍討伐安史叛軍,于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涂(今屬安徽)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終年62歲。

    作品

    李白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xiàn)。他所鐘好的體裁主要是古體詩,包括古風和樂府詩,但他在近體詩體裁如律詩、絕句中往往也有絕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與《憶秦娥》。也有少數(shù)人懷疑它們不是李白所作。

    考據(jù)

    據(jù)《舊唐書》記載,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其父為任城尉。青年時期的李白顯示了超凡的才能,并且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其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于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又《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卻由于途中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竟以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

    ===================================================================================================================

    李白的生平和性格

    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出生于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父李客(或謂真名不詳,“客”是對外來者的泛稱),不求祿仕而家境富裕,所以人們猜想他可能是一位巨商。李白的青少年時期是在蜀中度過的,他自幼讀書就廣為涉獵,所謂“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上安州裴長史書》),“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年輕時仗劍任俠,《與韓荊州書》云:

    “十五好劍術(shù),遍干諸侯。”魏顥說他“眸子炯然,哆如餓虎……少任俠,手刃數(shù)人”(《李翰林集序》)。崔宗之在《贈李十二白》詩中也以“袖有匕首劍”、“雙眸光照人”這樣的句子描述其風度。很久以后,他和朋友敘舊,還興致勃勃地回憶當年殺出五陵惡少重圍的往事(見《敘舊贈江陽宰陸調(diào)》)。

    他還很早就向往游仙問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興八首》之五)十八、九歲時,李白曾隱居于戴天大匡山,并從趙蕤學。趙蕤是個以“王霸之道見行于世”(孫光憲《北夢瑣言》)的學者,所著《長短經(jīng)》十卷即主經(jīng)邦濟世的事功之學。李白二十歲遇到蘇颋,又深得這位“朝廷大手筆”、文章巨公的贊賞。開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上安州裴長史書》)。他從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荊門、游洞庭,接著又到了金陵、廣陵和會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鄖城(今湖北安陸)。當時著名的道士司馬承禎在江陵遇到他,夸許他“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李白《大鵬賦·序》)。開元十五年,他娶故相許圉師孫女為妻。三年后,即開元十八年(730),李白由南陽啟程入長安,這時他正好三十歲。

    李白初入長安為期約三年。他隱居在終南山,廣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薦引。那時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別館就設(shè)在終南山,常有文人雅士(其中包括王維、儲光羲等名詩人)去作客。李白結(jié)識了這位公主,卻未能如愿以償,終于怏怏離去。開元二十年(732)夏,李白沿黃河東下,先后漫游了江夏、洛陽、太原等地。二十四年,又舉家東遷,“學劍來山東”(《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他在寓居任城時,曾與孔巢父等人會于徂徠山酣飲縱酒,人稱“竹溪六逸”。后又漫游河南、淮南及湘、鄂一帶,北登泰山,南至杭州、會稽等地,所到之處,形諸吟詠,詩名遠播,震動朝野,最后連天子也被驚動了。

    天寶元年秋,由于玉真公主的薦引,唐玄宗下詔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禮遇:“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diào)羹以飯之。”(李陽冰《草堂集序》)命李白供奉翰林。李白應(yīng)召入京時,頗為躊躇滿志,《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云:“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有心作一番事業(yè)來報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這位傲岸的詩人很快就遭到了宮廷權(quán)貴們的忌恨。一年后他就開始遭到讒毀,“白璧竟何辜?青蠅遂成冤”(《書情贈蔡舍人雄》),“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玉壺吟》),這些詩句都是他當時險惡處境的寫照。天寶三載春,李白被放還鄉(xiāng)。這一次他在朝中任職的時間只有一年多,但卻使詩人對社會的認識發(fā)生了深刻變化。

    李白離長安后,沿商州大道東行,至洛陽與杜甫相識,后又與杜甫、高適一起暢游梁、宋一帶,過著飲酒論文、追鷹逐兔的放逸生活。翌年,在山東兗州,李白又與杜甫相遇,同游泗水、東蒙等地。隨著天寶年間政治形勢每況愈下,李白對國事的傾危深感憂慮和不安。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遠別離》等詩中,對李林甫、楊國忠等人的擅權(quán)和誅殺異己公開表示抗議,對險惡的政局發(fā)出悲愴的吶喊。他四處浪游,飄泊在梁園、魯郡和金陵一帶,還到過幽薊等地。一路上寫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詩篇。

    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fā),李白避地東南,來往于宣城、當涂、金陵、溧陽一帶。后隱居于廬山。當時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師由江陵東下,“辟書三至”(《與賈少公書》),以復興大業(yè)的名義恭請李白參與其戎幕,李白遂滿懷熱忱毅然從戎。不料肅宗李亨和永王璘之間又禍起蕭墻,李璘軍敗被殺。李白也因此獲罪下獄,不久被長流夜郎(今貴州銅梓一帶)。當時詩人正陷于“世人皆欲殺”(杜甫《不見》)的危險處境之中,以至杜甫還誤信了流言寫詩寄托沉痛的哀思。李白溯江西上,至巫山時遇赦放還。這時他已年近六十,但仍壯心未已,上元二年(761),又一次踏上征途,準備參加李光弼的平叛軍隊,途中因病折回。寶應(yīng)元年(762),李白病死于當涂族叔李陽冰家,結(jié)束了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有《李太白集》。

    李白生平浪跡天下,而大起大落的身世遭遇又使他廣泛接觸了生活的各個層面。他的鮮明的個性就是在充分吮吸時代氣息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李白自年輕時就慷慨自負,不拘常調(diào),“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彼漸陸遷喬,皆不能也”(范傳正《唐右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序》)。他具有很強烈的任俠作風:尚武輕儒,脫略小節(jié),輕財好施,豪蕩使氣。年輕時“東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有落魄公子,悉接濟之”(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喜豪飲縱博,又精于騎射。他不屑于走一般士子由科舉入仕的常軌道路,而希望一舉成就大業(yè)。他又不無虔誠地求仙學道,采藥煉丹,獨孤及說他出門的行裝是“仙藥滿囊,道書盈篋”(《送李白之曹南序》)。甚至,他還從山東尊師高如貴受道篆,履行了正式成為道教徒的儀式。他對排難解紛的策士頗為傾心,有縱橫家的氣派,崔宗之說他“清論既抵掌,玄談又絕倒。分明楚漢事,歷歷王霸道”(《贈李十二白》)。《新唐書·文藝列傳》也說他“喜縱橫術(shù)”。總之,“志尚道術(shù),謂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當世之務(wù)自負”(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脫又是積極入世的。而上述各個方面,又正是盛唐時代社會習尚和文化精神的顯著特征所在。因此,李白也就很自然地成為當代人們所心儀的人倫風范。例如為了一瞻李白的豐采,任華、魏萬不遠千里追蹤相從;“四明狂客”賀知章一見李白,驚呼為“謫仙人”,解下隨身所佩的金龜相贈;門人武七則甘愿赴湯蹈火,越過安祿山叛軍的占領(lǐng)區(qū)至東魯接回詩人的子女,等等。李白的詩歌正是通過他的個性投影,折射出時代的風容神采,從而成為盛唐的最強音的。

    時代理想的藝術(shù)升華

    李白的詩歌是盛唐氣象的典型代表。詩人終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謳歌理想的人生,無論何時何地,總以滿腔熱情去擁抱整個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銳的感受,把握現(xiàn)實而又不滿足于現(xiàn)實,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難的憂患,在高揚亢奮的精神狀態(tài)中去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如果說,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詩風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時代的前沿。

    李白的詩歌豐富和發(fā)展了盛唐詩歌中英雄主義的藝術(shù)主題。他和同時代的其他文士一樣,具有恢宏的功業(yè)抱負,所謂“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就是他最執(zhí)著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復雜的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中從事政治活動的實際能力,也許是很可疑的,但作為詩人,這種信念更多地成為他追求和歌頌壯麗人生的出發(fā)點。他從無數(shù)古代英雄的風度、氣派中吸取力量,把現(xiàn)實的理想投影到歷史中去,從而在詩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畫廊。他歌頌崛起草澤、際會風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寫太公望:“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發(fā)照清水,逢時壯氣思經(jīng)綸。廣張三千八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歌頌視功名富貴如草芥的義士,如《古風》其十寫魯仲連:“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diào)。”歌頌愛才若渴、禮賢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難》其二中的:“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彗折節(jié)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贊美傲岸不馴、堅持布衣尊嚴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酈食其:“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況壯士當群雄!”他筆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動蕩變亂的非常時期在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渾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贈酬友朋的詩中說:“風水如見資,投竿佐皇極。”(《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自言管、葛竟誰許,長吁莫錯還閉關(guān)。”(《駕去溫泉宮后贈楊山人》)在醉醒后自抒其志云:“傅說板筑臣,李斯鷹犬人。欻起匡社稷,寧復長艱辛。”(《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安史之亂起,李白視形勢如楚漢相爭,并以張良、韓信自況:“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謝安自比:“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永王東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歲投軍時,還以西漢大俠劇孟自許:

    “半道謝病還,無因東南征。亞夫未見顧,劇孟阻先行。”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對亂世英雄致以禮贊,當然不僅僅是發(fā)思古之幽情。因為通過這類人物,詩人更能夠抒發(fā)自己“心雄萬夫”的氣概和熱情,表現(xiàn)在歷史中建立輝煌功業(yè)、積極創(chuàng)造自我價值的人生愿望。同時,這也成為時代理想的人格化寫照。

    李白把排難解紛的濟世理想和縱放不羈的個性自由統(tǒng)一起來,以求得圓滿的人生。他對人生道路的設(shè)計是分兩步進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偉業(yè),如云:“茍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贈韋秘書子春》)“兩龍爭斗時,天地動風云。酒酣舞長劍,倉卒解漢紛。”(《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卻又不貪戀富貴名位,而以“五湖”、“滄州”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謁求仕期間不諱言這一點:“功成拂衣去,搖曳滄州旁。”(《玉真公主館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時不放棄這一點:“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翰林讀書言懷》)“待吾盡節(jié)報明主,然后相攜臥白云。”(《駕去溫泉宮后贈楊山人》)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贈韋秘書子春》)這種人生理想集中表現(xiàn)了詩人“羞伐其德”和熱愛自由的意識:“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終然不受賞,羞與時人同。”(《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黃金籠下生。”(《設(shè)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辭》)這些詩句都是詩人心跡的自我表白。由于他的自由意識是如此強烈,當遇到現(xiàn)實生活中丑惡力量的阻梗時,他的憤怒和抗爭也表現(xiàn)得格外強烈。

    在中國古代詩人中,李白的個性之活躍和解放是少有的。

    他一生不以功名顯,卻高自期許,以布衣之身而藐視權(quán)貴,肆無忌憚地嘲笑以政治權(quán)力為中心的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政治現(xiàn)象,以大膽反抗的姿態(tài),推進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義精神。

    李白反權(quán)貴的思想意識,是隨著他的生活實踐的豐富而日益自覺和成熟起來的。在早期,主要表現(xiàn)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詩中所說:“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贈辛判官》)“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玉壺吟》)他有時也發(fā)出輕蔑權(quán)貴的豪語,如“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等,但主要還是表現(xiàn)內(nèi)心的高傲。而隨著對高層權(quán)力集團實際情況的了解,他進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權(quán)貴的對立:“珠玉買歌笑,糟糠養(yǎng)賢才。”(《古風》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古風》第三十九)“雞聚族以爭食,鳳孤飛而無鄰。蝘蜓嘲龍,魚目混珍;嫫母衣錦,西施負薪。”

    (《鳴皋歌送岑征君》)并對因諂事帝王而竊據(jù)權(quán)位者的丑態(tài)極盡嘲諷之能事,如《古風》之二十四: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而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他發(fā)出了最響亮的呼聲: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個藝術(shù)概括在李白詩歌中的意義,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在杜詩中一樣重要。在天寶末日益惡化的政治形勢下,李白又把反權(quán)貴和廣泛的社會批判聯(lián)系起來。如《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既為屈死的賢士仗義抗爭,也表達了對朝廷的失望和輕蔑:

    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

    在《書情贈蔡舍人雄》、《古風》第五十一、《登高丘望遠海》等詩中,李白甚至借古諷今,對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銳的斥責。

    總之,可以說他把唐詩中反權(quán)貴的主題發(fā)揮到了淋漓酣暢的地步。任華說李白“數(shù)十年為客,未嘗一日低顏色”(《雜言寄李白》),這種在權(quán)貴面前毫不屈服、為維護自我尊嚴而勇于反抗的意識,是魏晉以來重視個人價值和重氣骨傳統(tǒng)的重要內(nèi)容,李白正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fā)揚了這一優(yōu)秀傳統(tǒng)而成為詩壇巨星的。

    李白的詩歌充滿熱烈的人生之戀。他的詩往往于曠放中洋溢著童真般的情趣,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蘺花下迷。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襄陽歌》)生活如同馥郁的濃酒使詩人心醉,這當然不是說生活中沒有悲哀和痛苦,但詩人的樂觀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戰(zhàn)勝憂患意識,所謂“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且醉習家池,莫看墮淚碑”(《襄陽曲》之四),就是他曠達心態(tài)的寫照。他的《行路難》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即使寫失路的憂愁,也沒有絲毫寒促蹇澀的危苦之詞,詩中出現(xiàn)的黃河、太行、海上、日邊等意象,以及拔劍四顧的雄姿,揚帆渡海的遐想,都具有著壯美的情采。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獨,如《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只有充溢著生命活力的詩人才能發(fā)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詩中構(gòu)想道:“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富貴非所愿,為人駐頹光。”這里沒有嗟老嘆卑的哀惋,卻用“勸酒”的天真想象表達了對人生的無限依戀之情。這些詩篇以其純真的情趣,感召著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沒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獲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對大自然有著強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個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筆下的山水丘壑也無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詩中說:“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又說:“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李白具有英風豪氣,又追求單純高潔的心境,這些不同的性格側(cè)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兩大類型:一類是在氣勢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運動的美,在壯美的意境中抒發(fā)豪情壯思;另一類則著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麗的意境中表現(xiàn)纖塵不染的天真情懷。例如他筆下的黃河、長江,奔騰咆哮,一瀉千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zhuǎn)秦地雷……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橫江詞》)。他筆下的山峰高聳峻拔,崢嶸奇峭:“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蜀道難》);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夢游天姥吟留別》)。他用胸中之豪氣賦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對自然偉力的謳歌,也是對高瞻遠矚、奮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禮贊,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渾然一體的。同時,李白又寫了許多具有晶瑩透剔的優(yōu)美意境的山水詩。例如“人游月邊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尋陽送弟昌岠鄱陽司馬作》);“月隨碧山轉(zhuǎn),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覺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金陵夜寂涼風發(fā),獨上西樓望吳越。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樓月下吟》)等。這些詩以明朗純凈取勝。

    李白的山水詩與其說是對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繪,不如說是按詩人個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圖景。他只求把握整體的氣勢或氛圍,憑倏來飆起的感興潑墨寫意,而略去具體的細節(jié),甚至連觀照景物的視覺轉(zhuǎn)移的順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詩又是無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緒滲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勢和“情”的特征之間有著“同構(gòu)互感”的微妙的呼應(yīng)關(guān)系。例如他初出蜀時寫的《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詩人從豁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他經(jīng)歷坎坷,思想復雜,既是一個天才的詩人,又兼有游俠、刺客、隱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氣質(zhì)。儒家、道家和游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xiàn)。“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導思想。
    李白留給后世人九百多首詩篇。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表現(xiàn)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是盛唐社會現(xiàn)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shù)寫照。李白一生都懷有遠大的抱負,他毫不掩飾地表達對功名事業(yè)的向往。《梁甫吟》、《讀諸葛武侯傳書懷》、《書情贈蔡舍人雄》等詩篇中,對此都有繪聲繪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時代就喜好任俠,寫下了不少游俠的詩,《俠客行》是此類詩的代表作。在長安3年經(jīng)歷的政治生活,對李白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現(xiàn)實,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胸中淤積了難以言狀的痛苦和憤懣。憤怒出好詩,于是,便寫下了《行路難》、《古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等一系列仰懷古人,壯思欲飛;自悲身世,愁懷難遣的著名詩篇。李白大半生過著流浪生活,游歷了全國許多名山大川,寫下了大量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優(yōu)美詩篇,借以表達出他那種酷愛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懷。在這一類詩作中,奇險的山川與他那叛逆的不羈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這種詩在李白的詩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數(shù)量,被世世代代所傳誦,其中《夢游天姥吟留別》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詩人以淋漓揮灑、心花怒放的詩筆,盡情地無拘無束地舒展開想象的翅膀,寫出了精神上的種種歷險和追求,讓苦悶、郁悒的心靈在夢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更把詩人的一身傲骨展露無遺,成為后人考察李白偉大人格的重要依據(jù)。

    李白作為一個熱愛祖國、關(guān)懷人民、不忘現(xiàn)實的偉大詩人,也十分關(guān)心戰(zhàn)爭這一重要問題。對保衛(wèi)邊疆的將士予以熱情的歌頌(如《塞下曲》),對統(tǒng)治者的窮兵黷武則給予無情的鞭撻(如《戰(zhàn)城南》、《丁都護歌》等)。李白還寫了不少樂府詩,描寫勞動者的艱辛生活,表達對他們的關(guān)心與同情(如《長干行》、《子夜吳歌》等)。

    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shù)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最鮮明的藝術(shù)特色。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調(diào)動了一切浪漫主義手法,使詩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李白的詩富于自我表現(xiàn)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比如,他入京求官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想念長安時,“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這樣一些詩句都是極富感染力的。

    極度的夸張、貼切的比喻和驚人的幻想,讓人感到的卻是高度的真實。在讀到“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些詩句時,讀者不能不被詩人綿長的憂思和不絕的愁緒所感染。李白的這一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在《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等詩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李詩中常將想象、夸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采、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韻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語言正如他的兩句詩所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明朗、活潑、雋永。

    李白的詩歌對后代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

    李白是中國詩人中的詩人,李白的詩大多是精品中的精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去懷念,尊敬,推崇李白。

    另附:李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范圍很廣泛,除儒家經(jīng)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并“好劍術(shù)”。相信道教,有超脫塵俗的思想;同時又有建功立業(yè)的政治抱負。他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李白約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游。在此后十年內(nèi),漫游了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開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長安,爭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歸。天寶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作為文學侍從之臣,參加草擬文件等工作。不滿兩年,即被迫辭官離京。此時期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趨于成熟。此后11年內(nèi),繼續(xù)在黃河、長江的中下游地區(qū)漫游,“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他仍然關(guān)心國事,希望重獲朝廷任用。天寶三載,李白在洛陽與杜甫認識,結(jié)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會面。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fā),李白正在宣城(今屬安徽)、廬山一帶隱居。次年十二月他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志愿應(yīng)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觸怒肅宗被殺后,李白也因此獲罪,被系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不久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途中遇赦得歸,時已59歲。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zhèn)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涂(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詩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內(nèi)容豐富多采。李白一生關(guān)心國事,希望為國立功,不滿黑暗現(xiàn)實。他的《古風》59首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對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敗,廣泛地進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賢能之士沒有出路的悲憤心情。言多諷興,氣骨高舉。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業(yè),為國效勞,但他并不艷羨榮華富貴,而是認為“鐘鼓饌玉不足貴”(《將進酒》)。在建樹功業(yè)以后,他要以戰(zhàn)國時代高士魯仲連為榜樣,不受爵祿,飄然引退。其思想明顯地受到道家特別是莊子的影響。李白的不少詩篇,表現(xiàn)了對人民生活的關(guān)心和同情。這種內(nèi)容常常結(jié)合著對統(tǒng)治者的批判。他的一部分樂府詩,反映婦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著重寫思婦憶念征人,還寫了商婦、棄婦和宮女的怨情。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媼家》、《丁都護歌》、《秋浦歌》“爐火照天地”,分別描繪了農(nóng)民、船夫、礦工的生活,表現(xiàn)了對勞動人民的關(guān)懷。李白一生寫下不少描繪自然風景的詩篇。他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等,形象雄偉,氣勢磅礴,都是傳誦千古的名句。這類詩篇,正象他若干歌詠大鵬鳥的作品那樣,表現(xiàn)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從側(cè)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另外一些詩篇,像《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獨坐敬亭山》、《清溪行》,則善于刻畫幽靜的景色,清新雋永,風格接近王維、孟浩然一派。李白還有不少歌唱愛情和友誼的詩篇。其樂府詩篇,常常從女子懷人的角度來表達委婉深摯的愛情。還有若干寄贈、懷念妻室的詩,感情也頗為深摯。李白投贈友人的作品數(shù)量很多,佳篇不少。其中有的詩表現(xiàn)了鮮明的政治態(tài)度,更多的是表現(xiàn)日常送別、相思之感,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沙丘城下寄杜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贈汪倫》等等,感情深摯,形象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量。李白詩歌內(nèi)容也包含著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較多的是宣揚人生若夢、及時行樂、縱酒狂歡的消極虛無思想和表現(xiàn)求仙訪道、煉丹服藥的宗教迷信。他描寫婦女和愛情題材的詩,也有少數(shù)存在庸俗情調(diào)。李白詩歌中大量采用夸張手法和生動的比喻。他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其十五),刻畫他長安政治活動失敗后深廣的憂思,是廣泛流傳的名句。他如“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寫自己的懷才不遇;“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寫仕途艱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寫朋友間的深厚友誼等,都以鮮明突出的形象打動讀者。李白詩歌的想象是很豐富和驚人的。他的“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現(xiàn)了對長安和詩友的懷念。《梁甫吟》、《古風》“西上蓮花山”分別通過幻想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在長安受到讒毀和安史叛軍對中原地區(qū)的蹂躪;《遠別離》更通過迷離惝恍的傳說來表現(xiàn)對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隱憂;它們都顯得形象鮮明,寓意深刻。《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則借助于神話傳說,構(gòu)造出色彩繽紛、驚心動魄的境界。李白詩歌豐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較長的七言歌行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這方面明顯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響。在體裁方面,李白擅長形式比較自由的古詩和絕句,不愛寫格律嚴整的律詩。《古風》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他樂府中的五古,繼承漢魏六朝樂府民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文筆樸素生動,并傾注著詩人洋溢的熱情。

    他的七言古詩(包括樂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創(chuàng)造性。寫景則形象雄偉壯闊,氣勢磅礴,色彩繽紛,抒情則感情奔放激蕩,跳脫起伏,變化多端。從文學淵源說,這類詩受屈原作品和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最深。李白擅長絕句。他的絕句,在南北朝樂府民歌的基礎(chǔ)上,鍛煉提高,更為精警。五絕如《靜夜思》、《玉階怨》等,蘊藉含蓄,意味深長。七絕佳作更多,語言明朗精練,聲調(diào)和諧優(yōu)美,寫景抒情,深入淺出。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廬山瀑布》其二、《望天門山》、《早發(fā)白帝城》、《贈汪倫》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歷來評唐代七言絕句,認為李白與王昌齡最稱擅場;李白集中七律最少,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寫得很好,說明他能寫律詩,只是不愛多寫。李白的樂府詩,雖用樂府舊題,卻能自出新意,唐人以樂府古題寫詩的,當推李白的成就最為杰出。他的某些歌行和絕句,雖不用樂府題目,也富有樂府詩的風味。他詩歌語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具體表現(xiàn)為語言直率自然,音節(jié)和諧流暢,渾然天成,不假雕飾,散發(fā)著民歌的氣息。這主要得力于學習漢魏六朝的樂府民歌。但他不是僅僅學習、模擬民歌語言,而是在學習基礎(chǔ)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練、優(yōu)美,含意深長。他的七言古詩除明朗自然外,語言更以雄健奔放見長。杜甫《春日憶李白》詩稱譽李白詩“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語言風格的顯著特色。李白詩歌對后代產(chǎn)生深遠影響。唐代韓愈、李賀,宋代歐陽修、蘇軾、陸游,明代高啟,清代屈大均、黃景仁、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詩歌汲取營養(yǎng),受其影響。李白還有若干詞作。《尊前集》著錄12首,《花庵絕妙詞選》著錄7首。其中《清平調(diào)》“云想衣裳花想容”3首,體裁實為七言絕句,當時配樂演唱。其他傳為李白作的長短句均不甚可信。其中《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憶秦娥》“簫聲咽”兩篇最為著名,但這兩首詞是否李白作品,頗滋后世疑問。李白的散文,今存60多篇。多對偶句,沒有擺脫當時流行的駢文風尚。但語言比較自然流暢,與其詩歌風格有相似之處。其中《與韓荊州書》、《春夜宴從弟桃花(一作“李”)園序》兩文,為后代選本所取,傳誦較廣。

    唐人所編的李白集子,現(xiàn)在沒有流傳下來。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蘇州,世稱“蘇本”。后又有根據(jù)蘇本翻刻的蜀本,是現(xiàn)存最早的李白集,康熙年間繆曰芑據(jù)以翻刻,世稱繆本。最早為李白集作注者,是南宋楊齊賢的《李翰林集》25卷,注釋頗為繁富。今人瞿蛻園、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為止李白集注釋中最詳備的本子。關(guān)于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運動以后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有李長之著《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有詹著《李白詩文系年》、《李白詩論叢》、王運熙等著《李白研究》等。除此以外,還有不少單篇論文,中華書局曾選擇其一部分較有代表性的,于20世紀60年代編成《李白研究論文集》出版。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他經(jīng)歷坎坷,思想復雜,既是一個天才的詩人,又兼有游俠、刺客、隱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氣質(zhì)。儒家、道家和游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xiàn)。“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導思想。
    李白留給后世人九百多首詩篇。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表現(xiàn)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是盛唐社會現(xiàn)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shù)寫照。李白一生都懷有遠大的抱負,他毫不掩飾地表達對功名事業(yè)的向往。《梁甫吟》、《讀諸葛武侯傳書懷》、《書情贈蔡舍人雄》等詩篇中,對此都有繪聲繪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時代就喜好任俠,寫下了不少游俠的詩,《俠客行》是此類詩的代表作。在長安3年經(jīng)歷的政治生活,對李白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現(xiàn)實,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胸中淤積了難以言狀的痛苦和憤懣。憤怒出好詩,于是,便寫下了《行路難》、《古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等一系列仰懷古人,壯思欲飛;自悲身世,愁懷難遣的著名詩篇。李白大半生過著流浪生活,游歷了全國許多名山大川,寫下了大量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優(yōu)美詩篇,借以表達出他那種酷愛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懷。在這一類詩作中,奇險的山川與他那叛逆的不羈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這種詩在李白的詩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數(shù)量,被世世代代所傳誦,其中《夢游天姥吟留別》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詩人以淋漓揮灑、心花怒放的詩筆,盡情地無拘無束地舒展開想象的翅膀,寫出了精神上的種種歷險和追求,讓苦悶、郁悒的心靈在夢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更把詩人的一身傲骨展露無遺,成為后人考察李白偉大人格的重要依據(jù)。

    李白作為一個熱愛祖國、關(guān)懷人民、不忘現(xiàn)實的偉大詩人,也十分關(guān)心戰(zhàn)爭這一重要問題。對保衛(wèi)邊疆的將士予以熱情的歌頌(如《塞下曲》),對統(tǒng)治者的窮兵黷武則給予無情的鞭撻(如《戰(zhàn)城南》、《丁都護歌》等)。李白還寫了不少樂府詩,描寫勞動者的艱辛生活,表達對他們的關(guān)心與同情(如《長干行》、《子夜吳歌》等)。

    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shù)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最鮮明的藝術(shù)特色。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調(diào)動了一切浪漫主義手法,使詩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李白的詩富于自我表現(xiàn)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比如,他入京求官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想念長安時,“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這樣一些詩句都是極富感染力的。

    極度的夸張、貼切的比喻和驚人的幻想,讓人感到的卻是高度的真實。在讀到“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些詩句時,讀者不能不被詩人綿長的憂思和不絕的愁緒所感染。李白的這一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在《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等詩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李詩中常將想象、夸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采、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韻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語言正如他的兩句詩所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明朗、活潑、雋永。

    李白的詩歌對后代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

    李白是中國詩人中的詩人,李白的詩大多是精品中的精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去懷念,尊敬,推崇李白。

    《火影忍者》里面的白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
    白是男性。 有著好似女性的容貌和黑色長發(fā)的美少年。

    火影曉成員白的全部資料…
    8.紙遁:紙蝴蝶—(字面意思)9.紙遁:紙飛機—(字面意思)10.紙遁:紙片散擊—在一定范圍內(nèi)用紙片飛散向敵人 參考資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69638.htm

    《火影忍者》里白的性別?
    至于為什么對鳴人說自己是男的,我想了解白善良的性格的人都應(yīng)該明白吧。而且“實際上已經(jīng)為讀者留下了許多蛛絲馬跡呀。”(摘自〈暗本齋史訪談錄 第二輯〉)。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找找看(比如說她是沒有喉結(jié)的。)以上內(nèi)容分別摘自《火影忍者資料設(shè)定集》《火影忍者人物錄 白篇》《火影忍者 臨之書...

    求知:曉組織戒指【白】的相關(guān)資料和圖片~~
    9『三』資料不祥 10『玉』 赤砂之蝎,砂這國叛忍 按一癡的分析,戒指戴在右手的比戴在左手的級別要高一級,一般在兩小組中處于領(lǐng)導地位,如果兩人為一組的話,應(yīng)該是這樣分組: 1、大姆指的一組——“零”和蝎子 2、食指的二組——迪亞拉和“三” 3、中指的三組——“白”和“北”(身材最高的家伙) 4、...

    白色有什么象征意義?
    白色的象征意義:一、在中國白色的象征意義 1、象征腐朽、反動、落后,如視為"白專道路";2、象征失敗、愚蠢、無利可得,如在戰(zhàn)爭中失敗的一方總是打著“白旗” 表示投降,稱智力低下的人為"白癡",把出力而得不到好處或沒有效果叫做 "白忙"、"白費力"、"白干"等。3、象征奸邪、陰 險,如"唱...

    王維和白居易的資料
    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guān)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chuàng)作不能離開現(xiàn)實,須取材于現(xiàn)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是繼杜甫之后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lǐng)袖人物之一。他晚年雖仍不改關(guān)懷民生之心,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元白兩人...

    一百減一 〈猜一字謎〉
    謎底:白 解析:“百”字由”白“和”一“構(gòu)成,當“百”減掉“一”之后,就只剩下“白”了。因此謎底是“白”字。白,讀bái,漢語漢字,常作名詞、形容詞使用,意為白色,白色的。根據(jù)隸定字形解釋。會意。字從丿,從日。“丿”意為“不”,寫在“日”的左上角,表示“在前的不算(日出...

    關(guān)于白色污染的資料
    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有食品包裝、泡沫塑料填充包裝、快餐盒、農(nóng)用地膜等。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huán)境污染,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制品,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制造,最終歸結(jié)于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從節(jié)約資源的角度出發(fā),由于塑料制品主要來源是...

    求白百合的個人資料
    最喜歡的顏色: 白、黑 最難忘的事: 穿上軍裝 最喜歡的電影: 文藝片、動畫片 最喜歡的花: 玫瑰 白百何最喜歡的季節(jié): 秋天 最大的心愿: 開個人演唱會 最遺憾的事: 學習的機會不多 最喜愛的演員: 山口百惠 白百何在中戲表演系02級本科的宿舍是324室,室友有唐嫣、張晶、郭珍霓、徐百卉(徐雅琪...

    白百合的資料
    白百何資料 姓名: 白百何(原名:白雪) 身高: 170cm 星座: 雙魚座 生日: 2月28日 出生地: 浙江溫州 血型: o型 學歷: 大專 初次登臺: 5歲

    相關(guān)評說:

  • 初以19131448167: 有關(guān)李白的資料
    東明縣正等: ______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生于碎葉城(當時屬安西都護府,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后遷居四川江油.天寶初,入長安,賀知章一見,稱為謫仙人,薦于唐玄宗,待詔翰林.后漫游江...
  • 初以19131448167: 李白 資料 由來 -
    東明縣正等: ______ 李白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生于武周圣神皇帝長安元年,即公元701年,唐肅宗寶應(yīng)元年,即公元762年去世. 唐隴西郡成紀,即今甘肅平?jīng)鋈? 唐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 代表...
  • 初以19131448167: 誰知道李白的資料 -
    東明縣正等: ______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甘肅秦安西北)人,其先祖于隋末戰(zhàn)亂逃至碎葉(今吉而吉斯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李白少年時代就「觀奇書」,「游神仙」,「好劍術(shù)」,有多方面的才能和興趣,唐中宗神龍元年(705)舉家遷居四川綿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稱「李翰林」.賀之張譽為「天上謫仙人」,后人又稱「李謫仙」.然而唐玄宗只讓李白待詔翰林,作文學侍從之臣,李白的大志無法實現(xiàn).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
  • 初以19131448167: 我要李白的資料
    東明縣正等: ______ 李白簡介 【生平簡介】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
  • 初以19131448167: 李白的資料急急急急急啊!
    東明縣正等: ______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 他...
  • 初以19131448167: 誰有李白的資料 -
    東明縣正等: ______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 他...
  • 初以19131448167: 李白的簡介? -
    東明縣正等: ______ 【生平簡介】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 初以19131448167: 李白的介紹是什么求大神幫助 -
    東明縣正等: ______ 李白( 701 — 762 )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先世于隋時因罪徙居中亞.白于武后長安元年 (701) 出生在安西都護府碎葉城(今蘇聯(lián)吉...
  • 初以19131448167: 李白的資料、他的詩和詞有哪些,代表作
    東明縣正等: ______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jīng)鍪徐o寧縣南),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xiāng)),一說出生于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逝世于安徽當涂縣.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靜夜思》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歲.
  • 伦理电影免费| 色视频WWW在线播放国产人成|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3| 国产激情一级毛片久久久ssyy|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久精品蜜桃| 亚洲m码 欧洲s码sss222|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 亚洲一区高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