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鼎四年之前沒有年號,怎么稱呼年份???
公元前113年,武帝以當(dāng)年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號六年。以前帝王沒有年號,此是始創(chuàng),并為后來帝王所沿用。
以皇帝年號命名
古代皇帝在秦代以前是君上或大王,秦代以后就都是皇上(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有所不同)
以君主即位開始為元年,如漢景帝多少年,趙惠文王多少年
始皇帝元年,二年,漢文帝元年,二年,
元鼎年號
元鼎(前116年-前111年)是漢武帝的第五個年號,此年號使用了六年。早期觀點認為元鼎四年得寶鼎,是元鼎年號的來歷,因此推斷元鼎才是年號的開始,之前的年號都是追加的。但現(xiàn)今普遍認為建元確是第一個年號。元鼎元年,南越國第三代君主趙嬰齊病逝,其子趙興繼承王位。元鼎二年,南越國發(fā)生變故,趙...
國號是什么?如清朝清就是國號嗎?年號是康熙元年還是大清253年?帝號就...
國號,即國家的稱號,或一個朝代的名稱。 國家或朝代創(chuàng)建者首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清為國號。公元前113年,武帝以當(dāng)年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號六年。以前帝王沒有年號,此是始創(chuàng),并為后來帝王所沿用。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會改元紀年,并同時改變年號...
元鼎的年號爭議
早期觀點認為元鼎四年得寶鼎,是元鼎年號的來歷。也因此推斷元鼎才是年號的開始,之前的年號都是追加的。但是現(xiàn)在一般的觀點都認為建元確是第一個年號。《史記·孝武本紀》:“五月,返至甘泉。有司言寶鼎出為元鼎,以今年為元封元年。
中國古代從何時開始有年號紀年
漢武帝在位54年,共用了11個年號,但前面的五個年號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都是后來才追加的,他本人親自定的第一個年號是“元封”。公元前111年,即他即位30年的夏天封泰山后,下詔將第二年定為“元封元年”。從此以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確定自己的年號。元代以前,一個皇帝一般有多個年號。...
漢武帝有幾個“元”字開頭的年號﹖
一共有五個元字開頭的,是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參考(漢武帝一共使用的是一個年號):建元 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 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 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 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 前117年—前111年 元封 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 前104年—前101年 天漢 前100年—前97年...
年號有哪些
年號有建元(前140年—前135年)、元光(前134年—前129年)、元朔(前128年—前123年)、元狩(前122年—前117年)、元鼎(前116年—前111年)等。中國是歷史上最早使用年號紀年的國家。第一個年號出現(xiàn)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年號為建元。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數(shù),沒有年號。此后使用年號的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到...
漢武帝的所有年號和時間段
建元元年(皇帝始有年號) 前140 元光元年 前134 元朔元年 前128 元狩元年 前122 元鼎元年 前116 元封元年 前110 元封五年 大將軍大司馬青薨 前106 太初元年 前104 天漢元年 前100 太始元年 前96 征和元年 前92 后元元年 前88 后元二年 崩,葬茂陵 前87 ...
麻煩大家?guī)蛶兔?,請將漢武帝時期每年的年號和相對應(yīng)的事件細節(jié),一定要...
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薨。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得寶鼎于汾水上。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泰山封禪,始有年號“元封”。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大司馬大將軍衛(wèi)青薨。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正朔,易太初歷,以正月為首(原以十月為首)。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秋,...
漢代所有帝王的年號
漢(前206~公元220)注:沒有年號是因為當(dāng)時還沒有立年號的習(xí)慣 西漢(前206~公元25)高帝(劉邦)無年號(12)【前206】惠帝(劉盈)無年號(7)【前194】高后(呂雉)無年號(8)【前187】文帝(劉恒)無年號(16)【前179】后元(7)【前163】景帝(劉啟)無年號(7)【前156】中元(6)...
漢武帝建元元年 元鼎四年 歷史達人請入 重謝
建元年間發(fā)生之重大事件 建元元年,漢武帝命各郡舉賢良方正,董仲舒獻策,漢朝開始獨尊儒術(shù)。建元三年,東越國內(nèi)附。[編輯] 逝世 建元六年,竇太皇太后。元鼎(元年:前116年 - 末年:前111年)是漢武帝的第五個年號。漢朝使用元鼎這個年號一共六年。早期觀點認為元鼎四年得寶鼎,是元鼎年號的來歷。也...
相關(guān)評說:
威信縣齒根: ______ 完全是因為不同的習(xí)慣,普通人比如你我在稱呼明清兩代皇帝的時候,都是直呼年號的,比如康熙等.究其原因,是因為年號的稱呼是民間喜聞樂見的.比如一個康熙50年的人可能這樣對別人說:“康...
威信縣齒根: ______ 西漢元鼎二年是公元前115年.元鼎(前116年-前111年)是漢武帝的第五個年號.元鼎這個年號使用了六年. 早期觀點認為元鼎四年得寶鼎,是元鼎年號的來歷.也因此推斷元鼎才是年號的開始,之前的年號都是追加的.但是現(xiàn)在一般的觀點都認為建元確是第一個年號.《史記·孝武本紀》:“五月,返至甘泉.有司言寶鼎出為元鼎,以今年為元封元年.”
威信縣齒根: ______ 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紀年的名號. 年號是從漢武帝開始有的.漢武帝極為的那年(公元前140年),稱為建元元年,第二年稱建元二年,以此類推. 新君即位必須...
威信縣齒根: ______ 從漢至今沒有年號為“祥光”的年號從漢朝開始,如下 漢朝年號表 (西漢) 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后元、始元、元鳳、元平、本始、地節(jié)、元康、神爵、五鳳、甘露、黃龍、初元、永光、建昭、竟...
威信縣齒根: ______ 年號是中國古代最常用的紀年方式之一,但它并不是自古 就有的.在漢代以前,一般使用王號紀年,即“某王某年”或“某公某年”、“某侯某年”等等.只有在周代出現(xiàn)...
威信縣齒根: ______ 你都說漢武帝了,自然國號是“漢”啦~ 漢武帝,廟號世宗,謚號孝武皇帝,封建王朝歷史上第一次使用年號,從建元到后元,總共11個.
威信縣齒根: ______ 百度知識靠的是什么?負責(zé)任嗎?竟然將第一個定年號的帝皇定為漢武帝!可笑之至!第一個設(shè)立年號的是漢武帝之祖父,漢文帝劉恒.劉恒于公元前179年登基,十六年后設(shè)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為,前155駕崩,傳子劉啟接位,為景帝.景帝在位十六年,分設(shè)三年號為前,中,后三元.此期間史稱文景之治.武帝劉徹于前140年登位,改元為建元.漢武在位共四十五年,改年號十-次之多.次序為一一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后元.
威信縣齒根: ______ 因為習(xí)慣了唄.清朝距離我們最近,那些年號大家非常熟悉,一說就能明白,說“XX宗、XX祖”反而讓人覺得生疏了.再遠一點的明朝,也還是會有一些皇帝用大家熟悉的年號來稱呼的,比如:洪武帝、永樂帝、崇禎帝等等,還有宣德、景泰等年號也被人們所熟知.比明朝再早的朝代距離我們太過久遠,那些年號我們一般接觸不到而且也記不住,所以一般就不用年號來稱呼了.另外,并不是所有清代皇帝都只有一個年號.愛新覺羅·皇太極就有倆年號——天聰、崇德
威信縣齒根: ______ 武帝十三丞相年表: 建元元年——建元元年:建陵侯衛(wèi)綰 建元元年——建元二年:魏其侯竇嬰 建元二年——建元六年:柏至侯許昌 建元六年——元光四年:武安侯田蚡 元光四年——元朔五年:平棘侯薛澤 元朔五年——元狩二年:平津侯公孫弘 元狩二年——元狩五年:樂安侯李蔡 元狩五年——元鼎二年:武強侯莊青翟 元鼎二年——元鼎五年:高陵侯趙周 元鼎五年——太初二年:牧丘侯石慶 太初二年——征和元年:葛繹侯公孫賀 征和二年——征和三年:彭城侯劉屈氂 征和四年——征和四年:富民侯田千秋(昭帝即位后他繼續(xù)做了十?dāng)?shù)年丞相) . .漢的時候,漢民族只是正在形成.在對皇儲的稱謂上沒什么講究,有是就皇上對兒子就喊兒子或名字,其他人可喊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