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以的介詞文言文
1. 文言文中“以”作介詞時的用法
1.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
①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2.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3.表示所處置的對象。譯為:把。
①操當(dāng)以肅還付鄉(xiāng)黨。(《赤壁之戰(zhàn)》)
4.表示時間、處所。譯為:于,在,從。
①以八月十三斬于市。
②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③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5.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于。
①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6.表示依據(jù)。譯為:按照,依照,根據(jù)。
①今以實校之。(《赤壁之戰(zhàn)》)
②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zhàn)》)
2.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以”是古文中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虛詞。“以”的本義是“用”,作動詞。《說文》:“以,用也。”《爾雅》:“以,用也。”例如: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春秋?晏子使楚》)中的“以”就作“用”解。“以”常和“為”連用,組成“以為”或“以……為……”結(jié)構(gòu),譯為“認為”,“認為……是……”。例如: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以為(認為)妙絕。(林嗣環(huán)《口技》)又如:孤常讀書,自以為(認為)大有所益。(《孫權(quán)勸學(xué)》)古文中,也有單獨的“以”字作“認為”解的,如“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兩小兒辯日》)中的“以”便解釋成“認為”。
“以”的應(yīng)用范圍廣泛,表意也較復(fù)雜,下面,筆者試圖結(jié)合初一語文新教材(最后兩例外),談?wù)勊挠梅ǎ责嬜x者。
一、作介詞用。“以”作介詞是其最常見的用法,情況也比較復(fù)雜,主要有以下幾種:
1、引出動作、行為的工具或憑借。可譯為“用”、“憑”、“根據(jù)”等。例如:
以刀劈狼首。 ——(蒲松齡《狼》)
例句中“以”引出“劈”的工具“刀”,“以”譯為“用”。
以我酌油知之。 ——(歐陽修《賣油翁》)
例句中“以”引出“知之”的憑借(或根據(jù))“酌油”,可譯為“憑借”。
2、引出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可譯為“把”。例如:
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扁鵲見蔡桓公》)
例句中“以”的賓語省略,可譯為:醫(y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
以告富者。 ——(彭端淑《為學(xué)》)
譯文:把他的情況告訴了富和尚。
二、作連詞用。只表順接,不表轉(zhuǎn)折。
1、表原因,作“因為”、“由于”解。例如:
是以謂之“文”也。 ——(《〈論語〉十則》)
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用“文”做他的謚號。
2、表目的,作“(用)來”解。例如: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愚公移山》)
譯: 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3、表結(jié)果,作“以至”解。例如:
以至于寸。 ——(范曄《樂羊子妻》)
譯:以至達到一寸。
三、作副詞用。相當(dāng)于“己”,表示事情已經(jīng)完成或結(jié)束,可譯成“已經(jīng)”。例如:
以嚙人,無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說》)
譯:(假設(shè))已經(jīng)咬了人,就沒有辦法治好了。
四、作代詞用。表示指代,可譯作“這”、“這樣”。例如:
子貢曰:“無以為也!” ——(《論語?子張》)
譯:子貢說:“不要這樣做!”
當(dāng)然,“以”字的用法還有很多,限于篇幅和教材篇目,不再贅述,留待讀者自己理解和領(lǐng)悟。
3. 文言文中 “以”字作連詞和介詞的區(qū)別
(一)介詞
1.介紹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②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前一個“以”表原因,后一個“以”表目的。)(《出師表》)③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2.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②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譯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懼,投以骨(《狼》)②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出師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勞(《峽江寺飛泉亭記》)
(二)連詞
1.表示目的,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來”如: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③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④故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記》)
2.表示結(jié)果,可譯作“以至”‘“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②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3.有時相當(dāng)于連詞“而”。如:①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②醉則更相枕以臥(《始得西山宴游記》)
4. 【文言文介詞賓語前置有介詞"于","以","為","與",
介詞賓語前置句舉例:說明:用介詞“于”的暫時沒有想到例句.抱歉!1、用介詞“于”的:2、用介詞“以”的:《老子》:“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論語·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史記·項羽本紀》:“不然,籍何以至此?”《葉公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王安石《游褒禪山記》:“余是以記之.”《論語》:“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勾踐滅吳》:“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dāng)十.”3、用介詞“為”的: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孟子》:“許子奚為不自織?”4、用介詞“與”的:范仲淹《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5、用介詞“從”的: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然經(jīng)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金王若虛《論語辨惑四》:“不知仕之所以見理明白,灼知千古治亂者,何從而得之?6、用介詞“自”的:明文徵明《敘陳氏家乘》:“不知姓之所自,而昧昭穆之?dāng)?”清姚衡《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快雪堂》肥瘦兩刻皆佳,而瘦本神理,絕似伯衡相公.雖為至戚,詢其后人,莫知所自.”7、用介詞“向”的:《史記·項羽本紀》:“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5. 文言文 以 的用法
以
yǐ
1. 用,拿,把,將:~一當(dāng)十。~苦為樂。~身作則。~鄰為壑。~訛傳訛。~往鑒來。
2. 依然,順,按照:~時啟閉。物~類聚。
3. 因為:~人廢言。勿~善小而不為。不~物喜,不~己悲。
4. 在,于(指時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 目的在于:~待時機。~儆效尤。
6. 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求。
7. 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shù)量的界限:~前。~內(nèi)。
8. 用在動詞后,類似詞的后綴:可~。得~。
9. 古同“已”,已經(jīng)。
10. 太,甚:不~急乎?
11. 及,連及:富~其鄰。
文言問中的介詞有哪些要全部
文言文里的介詞,是由動詞虛化而來的虛詞,它能帶賓語但不能單獨進入句子結(jié)構(gòu),更不能充當(dāng)謂語。文言文中的介詞有“之”、“乎”、“者”、“也”、“焉”、“為”、“若”、“其”、“乃”、“以”、“所”、“與”、“而”、“于”、“因”、“既”、“何”、“及”。
常見的文言文的幾個字的意思``
——宋·歐陽修《歸田錄》 (3) 又 葫蘆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袁宏道《滿井游記》 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詞,到。)——清·姚鼐《登泰山記》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于1914年;于以(在...
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在、以、用、對、對于、至、到、給、向、對、從、由、比,置于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等等。“于”、“於”多數(shù)情況相通。于是大多數(shù)人自行將“於”簡化為“于”。文言文于的意思 ①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時間、處所,可譯為“在”、“到”、“從”等。《子魚論戰(zhàn)》:“宋公子...
于字的文言文用法
以免于難。 可以免于難。 (3) “於” (4) 另見 yū 2. 請問文言文中于字的用法 于 “于”是介詞,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jié)合,構(gòu)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guān)系。 1.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
于字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2. 求幾句帶\\“于”字的文言文和該句中\(zhòng)\“于”字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于”是介詞,現(xiàn)以初中文言文為例,來說明“于”字的意思和用法。 1、貧者語于富者曰。(《為學(xué)》)句中的“于”,表示對象,譯為“對,向”。 2、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句中的“于”,表示處所,譯為“在”。
文言文乎介詞后置
1. 文言文介詞短語后置包括哪幾種 第一、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除少數(shù)仍作補語外,大多數(shù)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xué)》)兩個“于藍”在翻譯時,都要放在動詞前做狀語。 第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以”,憑借、用。“以”后省略了賓語“之”,即前文中的“娥眉(好看的眉毛,借指女性的美貌)”,意思是說“那些奸佞小人,嫉妒我的容貌,造謠污蔑我憑借美貌做淫蕩的事。”(3)“以”和后面的“為”組成固定短語“以為”(一般“以”后面省略了介賓短語中的賓語“之”,即介詞“以”前面的...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以在文言文中可以用作介詞、連詞。可譯為“用”、“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憑)什么身份”、“因”、“由于”、“在”、“從”、“率領(lǐng)”、“帶領(lǐng)”、“和”、“跟”、“而”、“來”、“用來”、“以致”等。一、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表示動作、行為所...
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1、在;于所在的介賓結(jié)構(gòu)用于動詞或謂語之后,作補語,可譯為在,或仍作于。2、至、到;引進動作行為到達的處所,于所在的介賓結(jié)構(gòu)用于動詞或謂語之后,作補語,可譯為至、到。3、把;于所在的介賓結(jié)構(gòu)位于動詞謂語之后,作補語,可譯為以、把。4、于所在的介賓結(jié)構(gòu)用...
文言文中其、以、于、而、為是什么意思
有時,“以”還表示“因”,如“以因”。在某些情況下,“以”可以作為連詞,表示“和,跟”,如“以與”。此外,“以”還可以用作介詞,表示時間、處所、范圍等,如“以于”。在某些句子中,“以”可表銹蝕關(guān)系,如“以銹”。在古文中,“以”有時與“已”通用,表示已經(jīng),如“以其”。于...
相關(guān)評說:
銅陵市偏置: ______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1、動詞: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c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于徐公.” d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
銅陵市偏置: ______[答案] 介詞賓語前置句舉例: 說明: 用介詞“于”的暫時沒有想到例句.抱歉! 1、用介詞“于”的: 2、用介詞“以”的: 《老子》:“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銅陵市偏置: ______[答案] 以 A 動詞,認為 B 介詞,把、用、憑借、因為 C 連詞,用來,來 或以錢幣乞之(B ) 蒙辭以軍中多務(wù)(B ) 一兒以日初遠(A ) 以刀劈狼首( B)意將隧入以攻其后(C ) 蓋以誘敵(C ) 投以骨(B )
銅陵市偏置: ______ 一介詞 ⒈“把、拿、用” 例:①以衾擁覆 ②徐噴以煙 ⒉“憑借、按照” 例: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④何以戰(zhàn) ⒊“因為” 例:①以中不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 ②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于 ④勿以善小而不為 ⑤不以千里稱也 ⑥徒以有先生矣 ⑦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⑧先帝不以臣卑鄙 二連詞 ⒈表目的“來” 例:①無從致書以觀 ②屬予作文以記之 ③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⑤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⑥殺之以應(yīng)陳涉 ⒉表修飾,同“而”的用法 例:①俯身傾耳以請 ②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三動詞“認為” 例:①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為與此同類③皆以美于徐公
銅陵市偏置: ______ 1.用. 屈原《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2.率領(lǐng) 《左傳》”宮之奇其以其族行” 3.認為,以為 . 4.原因《列子》 “宋人執(zhí)而問其以” 5.介詞.在……時候;憑借……身份;因為(“孫臏已此名顯天下”). 6.連詞.用法相當(dāng)于“而” 7.和“上”“下”等詞連用,表示時間,方位,數(shù)量的界限.如“以上”;“以東”. 11.通假字,“已”,已經(jīng).《史記》“固以怪之以” 以 1.作介詞 則以鐵范置鐵板上 何以戰(zhàn)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用.拿 憑 因為 2.作連詞 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 可譯為“來” 3.作動詞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認為
銅陵市偏置: ______ 1、因為,由于: ⑴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無請也. 2、而,來.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鎮(zhèn)之,以斷洄曲及諸道橋梁.(以:以便) 3、把,拿,用. 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詞賓語.) ⑵...
銅陵市偏置: ______ 以:1、敢以煩執(zhí)事 介詞,拿 2、以亂易整 介詞,用 3、越國以鄙遠 介詞,把 4、焉用亡鄭以陪鄰 相當(dāng)于連詞“而” 5、以其無禮于晉 連詞,因為 6、具告以事 介詞,把 7、不然,籍何以至此 介詞,憑 8、軍中無以為樂 連詞,用來 9、還軍霸上...
銅陵市偏置: ______[答案] 這實際上是個省略句,“以為”中間省略了“之”,實際上是“以之為”. 翻譯時,當(dāng)然是“引來溪水,把它作為流動酒杯的曲折水道.” 翻譯成“把”是直譯,翻譯成“用來”,就略掉了應(yīng)該補充上的“之”,屬意譯.
銅陵市偏置: ______ 1、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憑)什么身份”等.2、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3、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
銅陵市偏置: ______ 文言文中的“以”,不作副詞,也沒有太、甚的意思. 以,可以作動詞,意思是認為.例如:我以日始出.——《列子·湯問 兩小兒辯日》 以,可以作介詞,意思是用.例如:以刀劈狼.——《聊齋志異·狼三則》 以,可以作連詞,意思是因為.例如:吾以捕蛇獨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以,還可以作助詞,用在單純方位詞或時間詞之前,表示時間、方位、數(shù)量、質(zhì)量、范圍之類的界限.例如:日觀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