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評價歷史人物——張作霖 歷史對張作霖是什么評價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小洼村人。此地后又改稱大洼縣東風鎮(zhèn)葉家村張家甸屯,現(xiàn)改稱大洼縣駕掌寺鄉(xiāng)馬家房村西小洼屯。其實,這里現(xiàn)在只有一片房屋遺址,已經根本沒有村落了。他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遼寧海城人,自小出身貧苦農家。張作霖后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是“北洋政府”最后一個掌權者,號稱“東北王”。1928年6月4日發(fā)生皇姑屯事件,張作霖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當日送回沈陽官邸后即死去。
中文名: 張作霖
別名: 張大帥
國籍: 中華民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遼寧海城
出生日期: 1875
逝世日期: 1928
職業(yè): 軍閥
字: 雨亭
籍貫: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
人物資料
張作霖
幼年喪父,身世卑微
張作霖 字雨亭。興建鐵路與日本人對抗。1875年3月19日(清光緒元年二月十二日)生。1916年起任奉天督軍,依靠日本,長期統(tǒng)治東北。1920年把持北洋軍閥政府。1922年被直系打敗,退回東北。1924年再度把持北洋政府。1927年在北京組織軍政府。1928年被蔣介石戰(zhàn)敗,退回東北途中被日軍炸死在皇姑屯。其祖籍主要有兩說。一為山東省說。《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行狀》中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遠祖居山東,族甚蕃,清道光初徙居海城。祖發(fā)業(yè)農,稱素封。”“行狀”是過去死者家屬敘述死者世系、籍貫、事跡的紀念文體。該文稱“遠祖居山東”,主山東省說。一為河北省說。河北省中又有河北大成、河北高陽、河北河間三說。《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雨亭神道碑》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其先為直隸人,清末遷奉天海城。”這通碑文是督軍署參謀長臧式毅領銜,又有8位處長署名的,載于《張大元帥哀挽錄》。文中明確地說“其先為直隸人”,即是河北人,主河北說。從有關歷史記載看,張作霖的祖籍是諸說并存。因多數(shù)主河北省說,張學良亦自稱,他的祖籍是河北省大城縣,故張作霖的祖籍為河北省大城縣。 據(jù)《大城縣志》記載及當?shù)乩先擞浭觯瑥堊髁刈婕颖笔〈蟪强h南趙扶馮莊,直奉大戰(zhàn)期間,張作霖曾返鄉(xiāng)認祖,但由于族中老人反對(一說認為其年輕時當過“胡子”——馬賊,有辱門風;一說擔心直系失敗吳佩孚遷怒族人)而未能歸宗,張作霖一直對此耿耿于懷。
因生活無著,其先祖張永貴跑到了東北,從事農業(yè)開墾。到其祖父張發(fā)時,從事農耕,“稱素封”。所謂“素封”,是指雖然沒有官爵封邑,卻和受封者一樣富有。這是說,在張發(fā)時,張家是富有的。張發(fā)有四子,其第三子是張作霖的父親,名張有財。“祖歿,父以析產徙海城之小洼,復于駕掌寺村設商肆”。張發(fā)死后,家產分給了兄弟幾人。張有財帶著他的那份財產,來到了海城。
其父張有財是個游手好閑之徒。先是開了一個小雜貨鋪,收入甚微。后來小雜貨鋪倒閉,他又不愿干活,就整天賭博胡混。因欠人家賭債,被仇家債主害死。那年張作霖13歲。
張作霖本來沒錢念書,但是有一位好心的老師幫了他的忙。這位老師名叫楊景鎮(zhèn),那時教私塾。有一天,他看到窗外有一個小孩偷偷聽他講課。好奇地叫進來一問,小孩答道:“我叫張作霖,我愿意念書,家窮,上不起學,因此常在這里偷聽。”楊先生感到這個小孩想讀書識字是好事,就免費讓他上學,還贈給他紙筆。這時的張作霖已經是13歲了。就這樣,張作霖讀了一段私塾。在這里,他打下了初步的文化基礎。這在他的一生中是十分重要的。張作霖知道感恩,他后來當了民國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不忘舊誼,特地請楊景鎮(zhèn)到沈陽來,在家里開設了私塾館。張學良就曾跟他讀書。
其父死后,家庭生活更加困難,沒有辦法,其母王氏只得帶著4個孩子投奔到鎮(zhèn)安縣(黑山縣)小黑山附近二道溝娘家。張作霖有兩個哥哥,一個妹妹。娘家生活也是非常困難,又添了五張嘴,簡直沒法繼續(xù)生活下去了。張作霖不能指望家里了,只有到社會上混飯吃。
編輯本段
人物生平
混跡社會
那時的中國是一片混亂,東北地區(qū)尤甚。清朝政府腐敗透頂,中國大好河山任
人宰割。沙俄強行割去中國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仍覬覦中國東北的廣袤土地;中國甲午戰(zhàn)敗,日本魔爪深入中國東北。官吏橫征暴斂,百姓不堪忍受。亡命之徒便鋌而走險,嘯聚山林,土匪蜂起,打家劫舍,百姓生活更加痛苦了。
張作霖,遼寧海城人(現(xiàn)歸遼寧省盤錦市大洼縣東風鎮(zhèn)葉家村管轄),小時候就常跟他的父親出入賭場,受到熏陶,也愛賭博。開始時,他靠賣燒餅賺點錢,可是很快就輸光了。他的母親讓他改學木匠,他嫌拉鋸太累,不愛干。他一度曾流浪街頭,沿街乞討。后來流浪到高坎鎮(zhèn)(現(xiàn)稱盤錦市大洼縣西安鎮(zhèn)),他在大車店給人家打雜。有時騾馬病了,他就弄點草藥給治,還真的就治好了。他很聰明,一來二去,就成了獸醫(yī),這個行當他還比較喜歡。后來,他開了一個獸醫(yī)樁,以此為生①。以后,他命運多舛,被人冤枉,遭受痛打,差點送命。經好心人幫助,得以不死。他似乎降到了人生的最低點,走投無路,死又不甘,求生無門。恰在此時,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他便抱著一線求生的希望,從軍了。他投到宋慶毅軍馬玉峎的門下,當了一名騎兵。那年,他20歲。他喜好馬匹,“以精騎擊,得名擢哨長”②。甲午戰(zhàn)敗,他逃回了遼西。1895年,他21歲時同趙家廟地主趙占元的二女兒趙春桂結婚。趙春桂是張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張首芳、張學良、張學銘的生母。張作霖是個不甘寂寞的人。他不想像他的同鄉(xiāng)那樣過著衣食無著、平淡無味的生活,他想換個活法。
投身綠林
甲午戰(zhàn)后的遼西是個三不管地區(qū)。散兵游勇成群,乞丐難民遍野。官府腐敗,土匪橫行,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就相應地成立了一些自保的武裝組織,名曰大團。1900年,張作霖因岳父趙占元的幫助,在趙家廟成立了一個大團,有二十多人,他當上了小頭目,負責附近幾個村子的治安。他負責的地區(qū)稱為保險區(qū)。張作霖在保險區(qū)內很守規(guī)矩,不僅遵章守紀,而且維護治安。因此,在這個地區(qū)胡匪的騷擾得到遏制。張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稱贊,他的聲名由此鵲起。他管轄的范圍逐漸擴大,達到二十多個村子。
在趙家廟的西北,有個大團,團主叫金壽山。金壽山收羅了一批地痞流氓,組成了一百多人的大團。大團的總部設在中安堡,其周圍地區(qū)是他的保險區(qū)。金壽山在保險區(qū)內橫行霸道,無惡不作,比胡匪還兇殘。大團本來是保民的,可是金壽山卻專門害民。百姓被逼得實在無法,就去請名聲較好的張作霖幫忙。張作霖率眾驅走了金壽山,占據(jù)了中安堡。他的部眾增加了,勢力擴大了。但是,金壽山在1901年臘月三十夜半偷襲了張作霖。張作霖攜帶妻女率眾突圍,逃到了姜家屯,繼而又逃往八角臺。在逃往八角臺的途中,身懷六甲的趙氏在馬車上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就是張學良。那是1901年陰歷四月十七日,陽歷是1901年6月3日。
八角臺(今屬臺安縣)是個大集鎮(zhèn),商號有五十多家。本來張作霖是想從八角臺借道投奔遼南的綠林馮德麟(即馮麟閣)的,但是到了八角臺,這四十多人就被留下了,借以保護地面。這都得益于張作霖的名聲好,不擾民。商會會長張紫云對張作霖的名聲早有耳聞,此次見面,看到張作霖北人南相,眉清目秀,且行止有矩,談吐不俗,果然是名不虛傳。就決心把他們留了下來。后來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原來八角臺的頭目張景惠主動讓賢,甘居副職,張作霖做了團練長,地方的紳商也表贊成。從此,張作霖就在八角臺落了腳。這里也成了他的發(fā)家地。
接受點編
1902年左右,社會秩序逐步穩(wěn)定。這兩年張作霖苦心經營他的武裝,勢力有所擴展。他也盡職盡責,起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同時,和當?shù)丶澤桃蚕嗵幦谇ⅲ玫剿麄兊慕豢谫澴u。但是,隨著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地方自治武裝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按理張作霖的大團應予遣散,團民或回家務農,或進城經商。但八角臺商會會長張紫云考慮到遣散這一武裝,團民四散,可能危害地方。同時,他也和張作霖結下了友情,就想給他們找個出路。
為此,張紫云同有關人商量,擬將這一武裝交給政府,這個提議得到紳商的贊同。于是,他們向新民府知府增韞正式推薦張作霖,對張作霖大加贊揚。增韞接見了張作霖,張作霖以弟子身份行叩見禮,稱增韞為老師。通過親見和談話,增韞感到張作霖是個溫文爾雅之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便命張作霖整理部武,將其帶到新民聽候點編。張作霖真是喜從天降。其實,張作霖的政治野心很大,他深知經營民團不是長久之計。他早就想“改邪歸正”,被政府收編。恰在此時,盛京將軍增祺采納了“化私團為公團”的建議,作出了“化盜為良”的決定。適逢其時,增韞知府的報告得到了盛京將軍增祺的批準。
張作霖急忙回到八角臺,積極招兵買馬,擴充隊伍。因為他和增韞說了大話,吹噓自己有一營人馬,實際才有一百多人。當時準許他組建250人的隊伍。他便乘機開展組編活動。他吸收了遼西一些小股匪幫,如義縣的張作相、黑山縣的薄振聲等,都參加了進來。人數(shù)夠了,他就率隊到新民府接受點編,成立了新民府巡警前路游擊馬隊,命張作霖為幫辦(副營長,隊伍仍駐八角臺①。第二年,即1903年7月,張作霖所部和新民街巡捕隊合并為巡防馬步游擊隊,計500人。其中,騎兵2哨,步兵3哨。張作霖為管帶(營長),張景惠為幫辦(副營長),中哨哨官由張作霖兼任,前哨哨官為張作相,左哨哨官為湯玉麟,右哨哨官為王立有,后哨哨官為趙五把什②。哨官是連長。隊伍亦移駐新民府,負責地方治安,并兼剿胡匪。就這樣,張作霖由一個民團武裝的頭目搖身一變,而成為政府官軍的軍官了。這是他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從此,依靠這支武裝,他便平步青云,扶搖直上了。
巧于應對
張作霖為人機敏,長于計謀。來到了新民府的生疏環(huán)境,他知道如何自處。他把爭取增韞的信任擺在首位,投其所好,“饋以金錢”,執(zhí)禮甚恭,服從命令,聽從調遣。同時,籠絡紳商,認真辦事,約束部下,管理有方。這就深得知府增韞的賞識,被倚為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他又略施手腕,擠走了新民府的巡警局長王奉廷。沒費太大的勁兒,他就控制了新民府的軍事實權。在這方面,他表現(xiàn)了巧于應對的能力。
這個能力還表現(xiàn)在殘酷的日俄戰(zhàn)爭中。1904年2月,在我國東北爆發(fā)了日俄戰(zhàn)爭。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在我國東北展開廝殺。腐敗的清政府竟然宣布遼河以東為戰(zhàn)區(qū),以西為中立區(qū)。戰(zhàn)爭打響,哪還管什么中立區(qū)。日俄匪軍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土匪蜂起,百姓遭殃。處在遼西的新民府是個重鎮(zhèn),張作霖除了要維護境內的治安外,還在盤算如何增強自己的實力。他的原則是誰給我好處,我就幫助誰。一開始,俄軍強大,他就接受俄軍的槍械和金錢,幫助俄軍。后曾被日軍俘虜,差點處死。被釋放后,他又同日軍簽訂誓約,“立誓援助日本軍”①。1905年日俄戰(zhàn)后,他的部隊不但沒受損失,反而擴編為3個營。在日俄兩大帝國主義戰(zhàn)爭夾縫中生存的張作霖,充分顯示了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因政聲頗佳,1906年張作霖又升官了。新任盛京將軍趙爾巽和新任新民府知府沈金鑒下令,將張作霖的部隊由3個營擴編為5個營,張作霖當上了統(tǒng)管5個營的統(tǒng)帶(團長)。
計擒杜匪
成了官軍的張作霖對危害地方的胡匪十分痛恨,極力剿殺。在他的連年痛剿下,遼西的小股胡匪或被招撫,或被剿滅。就連黨羽千余的大股悍匪田玉本也被張作霖部擊斃,其徒眾星散,百姓稱快。
但是,還有一個奸詐兇殘的土匪杜立三很難對付。杜立三盤踞在遼中縣青麻坎。杜立三的勢力越來越大,官軍拿他無法。他自稱馬上皇帝。在他盤踞的地方,隨意封官許愿,老百姓見他稱之為杜大人。實際上,他已經造成了割據(jù)之勢。盛京將軍趙爾巽曾下令“嚴密訪拿”,幾次派兵進剿,但都敗下陣來。1907年清政府在東北建立行省,任命徐世昌為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為了除掉這個心頭之患,特派智謀之士知縣殷鴻壽到新民府,去協(xié)助張作霖剿滅杜立三。
對杜立三是強攻還是智取,他們進行了仔細的商討。杜立三自詡為馬上皇帝,馬上功夫了得。能雙手使槍,彈無虛發(fā)。且城池堅固,徒眾兇頑,關卡林立,防備極嚴。如像以前那樣派兵強攻,恐師勞無功,難以奏效。因此,決定智取。他們設了一計。張作霖派人到遼中縣送上一封賀信,祝賀杜立三被奉天省招撫,當上了大官,官位比張作霖還高。讓杜立三速到新民府來面謁省里的招撫大員,以便到奉天向徐世昌總督致謝。杜立三有所察覺,不敢貿然行動。同他母親和兄弟商量。他們也認為到新民風險很大,兇多吉少,都不主張他去。
此計落空。張作霖沒有灰心,又生一計。他想到了黑山秀才杜泮林。杜泮林是張作霖的義父。張作霖在中安堡當保險隊頭目時,同紳士杜泮林結下交情,來往密切,關系甚篤。張作霖知道杜立三拜認杜泮林為同族叔,對其言聽計從,十分尊重。張作霖就想打杜泮林的主意。他和殷鴻壽密謀,用杜泮林引誘杜立三上鉤。
張作霖特地親自到黑山把杜泮林接到新民府,并把他引見給省城大員殷鴻壽,以證明確實是省里招撫,并非虛構。又在新民街上,為杜泮林另設招待處,請杜泮林在招待處稍事休息,候杜立三來到之后,一同晉省。秀才杜泮林是老實人,不知是計,就給杜立三寫了一封親筆信,言辭懇切,感情真摯。有“游俠非終身之事,梁山豈久居之區(qū);一經招安,不僅出人頭地,亦且耀祖榮家”等語。
杜立三本來疑信參半,猶豫不定。突然得到他素來景仰的族叔的親筆信,便疑念頓消,決定前往。于是,他在1907年6月6日僅率13人,作為隨身護衛(wèi),由宋慶濂帶領,奔向新民府,接受封官去了。他哪里知道此去是有去無回了。張作霖為了不出意外,事先做了周密布置。杜立三只身赴會,十分警惕。在晉見委員殷鴻壽時,他坐在背靠墻壁面對諸人的位置,同時兩手插入兜內,握住槍柄,觀察動靜,以應突變。談話完畢,殷高聲喊道:“送客!”杜起身告辭,殷送至里屋門口,杜轉身請殷“留步”時,剎那間,突被湯玉麟等幾個壯漢按倒,下了雙槍,死死捆住。事不宜遲,當晚就把杜立三在新民府西門外槍決了。其實,在這之前,張作霖早已派張景惠率大隊人馬,繞道臺安八角臺,做好進擊杜立三老巢的準備。得到處決杜立三的消息后,張景惠等迅速出擊杜立三的老巢。群龍無首,他的老巢遼中縣青麻坎,被一舉端掉①。除掉了杜立三,掃除了一大害,遼西匪患遂絕,人心稱快。
杜立三這個多年啃不動的硬骨頭,讓張作霖輕而易舉地剔除了。他采用的是智取的謀略。這里顯示了張作霖的過人的智慧。得此消息,總督徐世昌喜出望外,上報清廷,為張作霖請獎。清廷除賞銀五千兩外,將張作霖升為奉天巡防營前路統(tǒng)領(旅長),管轄馬步5營。其他還有中路、左路、右路、后路等4路統(tǒng)領。張作霖成為東北舊軍5個舉足輕重的武裝力量之一,勢力更加壯大了。
剿滅蒙患
1908年,徐世昌把剿匪得力的張作霖調到遼寧西北部的通遼、洮南一帶,去剿除被沙俄收買的蒙古叛匪。據(jù)有關人記載:“洮南一帶系干燥的草原,草有一二尺高,一望無邊。夏日蚊蟲甚多,大者如蜜蜂,叮人很厲害。”“雖在夏天,都得用棉花把頭包上,否則寸步難行。狼群更多,一群就是十幾條。當時隊里的通信人員(當時叫做跑撥子的)往往被狼吃掉,剩下馬跑回來……蒙古軍隊都是一個人乘兩匹馬,騎一匹,備一匹,力量足,跑得也快。以上種種,都是蒙軍優(yōu)于漢軍的地方,所以張作霖清剿蒙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洮南一帶是廣闊無垠的大草原,是蒙匪活動的根據(jù)地。他們熟悉地形,了解民情,精于騎射,出沒無常。他們行蹤無定,多用奇襲,打了就跑,渺無蹤跡。其中,有幾股大的蒙匪,如白音大賚、牙仟、陶克陶胡等,都“擾害邊疆,至數(shù)年之久,此剿彼竄,滋蔓難除,國家視為巨寇”。
這些“巨寇”不除,國家不得穩(wěn)定,百姓不得安寧。張作霖當此重任,開始并不順利。后來,他采用了強攻和智取兩手策略,派人打入蒙匪內部,取得情報,而逐漸扭轉了劣局。1909年,徐世昌看到張作霖的兵力不足,便給他擴編,增強他的實力。把5個營擴編為7個營,又將駐扎在洮南的孫烈臣部劃歸張作霖部。這樣張作霖的部隊增至3500人,成為東北的一支勁旅。
張作霖是個很知道感恩的人。受到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如此青睞、如此器重,他剿匪更加努力。同時,他也在不斷地總結剿匪的經驗教訓,摸索出一套可行的規(guī)律。他本人也吃苦耐勞,身先士卒。因此,又經過年余苦戰(zhàn),終于將白音大賚擊斃,生擒牙仟,并打敗了陶克陶胡。后來追擊陶克陶胡800里,一直將陶克陶胡趕到蒙古國。危害東北邊疆多年的蒙患解除了,打擊了蒙古分裂主義分子的囂張氣焰,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和民族的團結,張作霖此功是不可沒的。
智進省城
在張作霖的政治生涯中,他于1911年智進奉天省城,是一大手筆。1911年10月10日爆發(fā)了武昌起義。各省紛紛響應,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奉省的革命黨人張榕、寧武、商震等早有活動,新軍中也有吳祿貞、藍天蔚等從事革命活動。武昌起義的消息傳來,東北革命黨人群情振奮,準備積極響應。當時以藍天蔚為協(xié)統(tǒng)(旅長)的新軍第二混成旅駐扎在奉天的北大營,這是省城的惟一一支駐軍。藍天蔚又是革命黨人,他如果抓住機會及時策動反正,可以立見成效的。他確實也在和革命黨人張榕緊密磋商,秘密醞釀起義。
但是,由于經驗不足,他們沒有抓住先機。1911年5月趙爾巽又任東三省總督。辛亥革命爆發(fā)時,他正在外視察,得到消息,便急忙趕回奉天,并連夜開會,研究對策。當他得知握有兵權的藍天蔚等革命黨人正在醞釀起義時,頓時嚇得不知所措,表示他即將入關,也就是說,準備逃跑了。這時奉天省咨議局副議長袁金鎧立即跪求勸阻,并建議重用巡防營舊軍。這個建議使趙爾巽如獲至寶,茅塞頓開。他思忖,地方巡防營的將領都是忠于他的守舊軍人,同革命黨人沒有任何聯(lián)系,正是他可以利用的鎮(zhèn)壓革命黨人的軍事力量。他立刻來了精神,馬上密調后路巡防營統(tǒng)領吳俊升率部自通遼迅即來奉天,以防備革命黨人起事。
然而,這個重要消息卻被張作霖在奉的部下探知。這個人就是張作霖駐奉辦事處處長張惠臨。他深知事關重大,就以最快的速度,把這個消息密報給張作霖。張作霖是個有很大政治野心的人,他不甘心在西北的洮南呆一輩子。為此,他早就在觀察奉天省城的動靜。他曾密囑到奉天講武堂學習的各營管帶張景惠、湯玉麟、張作相等,注意省城的軍政動向,并及時寫信報告。同時,他對全國的政治形勢也是極為關注的。得到這個重要消息,他認為這是天賜良機,不可錯過。這是他大顯身手的時候了。他當機立斷,立即親率所轄步騎7個營的全部人馬,從洮南出發(fā),馬不停蹄,日夜兼程,直奔奉天。路過遼源(鄭家屯)時,吳俊升等出城迎接,張作霖與其虛與委蛇,未露實情。
到達奉天省城后,張作霖為爭取主動,馬上晉見趙爾巽,誠惶誠恐地說:“因局勢緊張,惟恐總督陷于危境,迫不及待,率兵勤王。如總督認為未奉命令,擅自行動,甘愿接受懲處。”趙爾巽急需用兵,感到張作霖來得恰逢其時。張作霖又信誓旦旦地說:“請恩師聽我部署,只要我張作霖還喘著一口氣,我是愿以生命保護恩師,至死不渝。”①張作霖這一披肝瀝膽的表態(tài),深得趙爾巽的嘉許。因此,張作霖不但沒有受到懲處,反而得到夸獎。除補發(fā)調防令外,趙爾巽還命張作霖兼任中路巡防營統(tǒng)領,以加強忠心耿耿的張作霖的軍力。這樣,張作霖就統(tǒng)率15個營的兵馬了。到此,張作霖實質上已經是奉省現(xiàn)有部隊最大的軍事力量的首領了。我們不難看出,張作霖關注信息,研究形勢,抓住時機,聞風而動,顯示了他的不同常人之處。
持槍赴會
東三省總督趙爾巽有了張作霖這個擁有軍事實力的保鏢,就有恃無恐了。他們先是迫使新軍將領通過了趙爾巽提出的“保境安民”的主張。這個主張實質是反對革命,繼續(xù)保皇。繼而又在奉天國民保安公會上貫徹趙爾巽的保皇主張,成立了由前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為會長的奉天國民保安公會,這是換湯不換藥,繼續(xù)代表清廷行使皇權。在這個過程中,張作霖都扮演了一個流氓打手的角色。
紀錄片<<梟雄張作霖>>截圖(19張)武昌起義爆發(fā)不久,奉天省的革命黨人都云集省城,研究運用何種方式響應武昌首義。經過反復爭論,最后得出采取和平手段,進行東北革命,即“謀運用政治手腕,實現(xiàn)東三省革命”①。革命黨人的首領藍天蔚、吳景濂等事先密議,用會議的方式兵不血刃地奪取東北政權。擬由吳景濂以奉天省咨議局議長的名義,召集省城各界領導人開會,在會上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研究了一個方案,以維持治安為名,成立奉天全省保安會,逼走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然后推舉藍天蔚為關外都督,吳景濂為奉天省民政長,脫離清廷,宣布獨立,完成東三省革命。如果“東北大局既定,繼進兵關內,會師燕郊,直搗虜穴”①。幼稚的革命黨人以為采取會議表決的方式,就可以一舉奪得東北大權。
吳景濂于1911年11月12日,以他的名義召開保安大會,紳商各界到會的有二百多人。趙爾巽到會,他帶來了張作霖。會上還有他的支持者,如袁金鎧等。袁金鎧,奉天省遼陽人。1909年任奉天咨議局副議長,他是趙爾巽一黨。
此次會議,老辣的趙爾巽也早有準備。他派張作霖在會場內外布置人馬,持槍待命,明施壓力。張作霖則持槍赴會,滿臉殺氣。會場氣氛,非常緊張,大有一觸即發(fā)之勢。但是革命黨人并沒有膽怯,而是慷慨陳詞,主張脫離清廷,宣布獨立。趙爾巽極為不滿,表示堅決反對。他說:“你們要搞自治還可以商量,獨立?怕有未便吧?”他的話還沒講完,就被革命黨人的發(fā)言駁回,革命黨人強烈要求趙爾巽宣布獨立。
這時,張作霖急不可耐地跳了出來,把手槍往桌子上一拍,蠻橫兇惡地叫道:“我張某身為軍人,只知聽命保護大帥。倘有不平,我張某雖好交朋友,但我這支手槍它是不交朋友的。”這是個信號,會場四周他的黨徒,均立刻抽出手槍,情況極為險惡。在這種情況下,已經沒有辦法再討論下去了。傾向革命的議員,都憤然紛紛離開會場。但這也就等于把這個會議的主動權讓給了保皇派。
會議一度中斷,后又復會。這時由趙爾巽的黨羽袁金鎧以副議長的身份主持會議,會議意見自然一邊倒。最終成立了奉天國民保安公會,趙爾巽任會長,伍祥禎、吳景濂任副會長,袁金鎧任參議總長,蔣方震、張榕任參議副長。這個保安公會實質是個變相的保皇會。他的會長仍然是東三省總督兼東三省將軍和奉天巡撫趙爾巽,東北大權仍然掌握在他們的手里。而革命黨人吳景濂、蔣方震和張榕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的擺設罷了。而張作霖則當上了保安公會軍政部副部長,取得了軍事實權,這一回合,幼稚的革命黨人沒有斗過老辣的保皇黨人。革命的路還很長。
擠走天蔚
藍天蔚,字秀豪,湖北黃陂人,1878年生。1902年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04年加入同盟會。1906年任同盟會遼東支部負責人。1910年任東北第二混成協(xié)協(xié)統(tǒng)(旅長),是個堅定的革命黨人。此次會議本來是藍天蔚等發(fā)起,目的是推舉藍天蔚為關外都督。但不承想,卻讓趙爾巽占了上風。
趙爾巽深知兵權的重要,他必須立刻剝奪藍天蔚的兵權。于是,他于成立保安公會的第二天,即1911年11月13日,向袁世凱發(fā)一密電:“此軍即令聶汝清暫兼協(xié)統(tǒng),并留奉防,可保目前治安。”①這就是說,第二混成協(xié)的協(xié)統(tǒng)由原任該協(xié)標統(tǒng)(團長)的聶汝清擔任了。這個聶汝清是個頑固守舊的軍人,堅決反對革命,是趙爾巽最放心的忠于他的奴才。趙爾巽把第二協(xié)的兵
張作霖 字雨亭。興建鐵路與日本人對抗。1875年3月19日(清光緒元年二月十二日)生。1916年起任奉天督軍,依靠日本,長期統(tǒng)治東北。1920年把持北洋軍閥政府。1922年被直系打敗,退回東北。1924年再度把持北洋政府。1927年在北京組織軍政府。1928年被蔣介石戰(zhàn)敗,退回東北途中被日軍炸死在皇姑屯。其祖籍主要有兩說。一為山東省說。《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行狀》中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遠祖居山東,族甚蕃,清道光初徙居海城。祖發(fā)業(yè)農,稱素封。”“行狀”是過去死者家屬敘述死者世系、籍貫、事跡的紀念文體。該文稱“遠祖居山東”,主山東省說。一為河北省說。河北省中又有河北大成、河北高陽、河北河間三說。《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雨亭神道碑》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其先為直隸人,清末遷奉天海城。”這通碑文是督軍署參謀長臧式毅領銜,又有8位處長署名的,載于《張大元帥哀挽錄》。文中明確地說“其先為直隸人”,即是河北人,主河北說。從有關歷史記載看,張作霖的祖籍是諸說并存。因多數(shù)主河北省說,張學良亦自稱,他的祖籍是河北省大城縣,故張作霖的祖籍為河北省大城縣。 據(jù)《大城縣志》記載及當?shù)乩先擞浭觯瑥堊髁刈婕颖笔〈蟪强h南趙扶馮莊,直奉大戰(zhàn)期間,張作霖曾返鄉(xiāng)認祖,但由于族中老人反對(一說認為其年輕時當過“胡子”——馬賊,有辱門風;一說擔心直系失敗吳佩孚遷怒族人)而未能歸宗,張作霖一直對此耿耿于懷。
因生活無著,其先祖張永貴跑到了東北,從事農業(yè)開墾。到其祖父張發(fā)時,從事農耕,“稱素封”。所謂“素封”,是指雖然沒有官爵封邑,卻和受封者一樣富有。這是說,在張發(fā)時,張家是富有的。張發(fā)有四子,其第三子是張作霖的父親,名張有財。“祖歿,父以析產徙海城之小洼,復于駕掌寺村設商肆”。張發(fā)死后,家產分給了兄弟幾人。張有財帶著他的那份財產,來到了海城。
其父張有財是個游手好閑之徒。先是開了一個小雜貨鋪,收入甚微。后來小雜貨鋪倒閉,他又不愿干活,就整天賭博胡混。因欠人家賭債,被仇家債主害死。那年張作霖13歲。
張作霖本來沒錢念書,但是有一位好心的老師幫了他的忙。這位老師名叫楊景鎮(zhèn),那時教私塾。有一天,他看到窗外有一個小孩偷偷聽他講課。好奇地叫進來一問,小孩答道:“我叫張作霖,我愿意念書,家窮,上不起學,因此常在這里偷聽。”楊先生感到這個小孩想讀書識字是好事,就免費讓他上學,還贈給他紙筆。這時的張作霖已經是13歲了。就這樣,張作霖讀了一段私塾。在這里,他打下了初步的文化基礎。這在他的一生中是十分重要的。張作霖知道感恩,他后來當了民國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不忘舊誼,特地請楊景鎮(zhèn)到沈陽來,在家里開設了私塾館。張學良就曾跟他讀書。
其父死后,家庭生活更加困難,沒有辦法,其母王氏只得帶著4個孩子投奔到鎮(zhèn)安縣(黑山縣)小黑山附近二道溝娘家。張作霖有兩個哥哥,一個妹妹。娘家生活也是非常困難,又添了五張嘴,簡直沒法繼續(xù)生活下去了。張作霖不能指望家里了,只有到社會上混飯吃。
那時的中國是一片混亂,東北地區(qū)尤甚。清朝政府腐敗透頂,中國大好河山任
張作霖像
人宰割。沙俄強行割去中國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仍覬覦中國東北的廣袤土地;中國甲午戰(zhàn)敗,日本魔爪深入中國東北。官吏橫征暴斂,百姓不堪忍受。亡命之徒便鋌而走險,嘯聚山林,土匪蜂起,打家劫舍,百姓生活更加痛苦了。
張作霖,遼寧海城人(現(xiàn)歸遼寧省盤錦市大洼縣東風鎮(zhèn)葉家村管轄),小時候就常跟他的父親出入賭場,受到熏陶,也愛賭博。開始時,他靠賣燒餅賺點錢,可是很快就輸光了。他的母親讓他改學木匠,他嫌拉鋸太累,不愛干。他一度曾流浪街頭,沿街乞討。后來流浪到高坎鎮(zhèn)(現(xiàn)稱盤錦市大洼縣西安鎮(zhèn)),他在大車店給人家打雜。有時騾馬病了,他就弄點草藥給治,還真的就治好了。他很聰明,一來二去,就成了獸醫(yī),這個行當他還比較喜歡。后來,他開了一個獸醫(yī)樁,以此為生。以后,他命運多舛,被人冤枉,遭受痛打,差點送命。經好心人幫助,得以不死。他似乎降到了人生的最低點,走投無路,死又不甘,求生無門。恰在此時,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他便抱著一線求生的希望,從軍了。他投到宋慶毅軍馬玉峎的門下,當了一名騎兵。那年,他20歲。他喜好馬匹,“以精騎擊,得名擢哨長”。甲午戰(zhàn)敗,他逃回了遼西。1895年,他21歲時同趙家廟地主趙占元的二女兒趙春桂結婚。趙春桂是張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張首芳、張學良、張學銘的生母。張作霖是個不甘寂寞的人。他不想像他的同鄉(xiāng)那樣過著衣食無著、平淡無味的生活,他想換個活法。
投身綠林
甲午戰(zhàn)后的遼西是個三不管地區(qū)。散兵游勇成群,乞丐難民遍野。官府腐敗,土匪橫行,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就相應地成立了一些自保的武裝組織,名曰大團。1900年,張作霖因岳父趙占元的幫助,在趙家廟成立了一個大團,有二十多人,他當上了小頭目,負責附近幾個村子的治安。他負責的地區(qū)稱為保險區(qū)。張作霖在保險區(qū)內很守規(guī)矩,不僅遵章守紀,而且維護治安。因此,在這個地區(qū)胡匪的騷擾得到遏制。張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稱贊,他的聲名由此鵲起。他管轄的范圍逐漸擴大,達到二十多個村子。
在趙家廟的西北,有個大團,團主叫金壽山。金壽山收羅了一批地痞流氓,組成了一百多人的大團。大團的總部設在中安堡,其周圍地區(qū)是他的保險區(qū)。金壽山在保險區(qū)內橫行霸道,無惡不作,比胡匪還兇殘。大團本來是保民的,可是金壽山卻專門害民。百姓被逼得實在無法,就去請名聲較好的張作霖幫忙。張作霖率眾驅走了金壽山,占據(jù)了中安堡。他的部眾增加了,勢力擴大了。但是,金壽山在1901年臘月三十夜半偷襲了張作霖。張作霖攜帶妻女率眾突圍,逃到了姜家屯,繼而又逃往八角臺。在逃往八角臺的途中,身懷六甲的趙氏在馬車上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就是張學良。那是1901年陰歷四月十七日,陽歷是1901年6月3日。
八角臺(今屬臺安縣)是個大集鎮(zhèn),商號有五十多家。本來張作霖是想從八角臺借道投奔遼南的綠林馮德麟(即馮麟閣)的,但是到了八角臺,這四十多人就被留下了,借以保護地面。這都得益于張作霖的名聲好,不擾民。商會會長張紫云對張作霖的名聲早有耳聞,此次見面,看到張作霖北人南相,眉清目秀,且行止有矩,談吐不俗,果然是名不虛傳。就決心把他們留了下來。后來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原來八角臺的頭目張景惠主動讓賢,甘居副職,張作霖做了團練長,地方的紳商也表贊成。從此,張作霖就在八角臺落了腳。這里也成了他的發(fā)家地。
接受點編
1902年左右,社會秩序逐步穩(wěn)定。這兩年張作霖苦心經營他的武裝,勢力有所擴展。他也盡職盡責,起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同時,和當?shù)丶澤桃蚕嗵幦谇ⅲ玫剿麄兊慕豢谫澴u。但是,隨著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地方自治武裝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按理張作霖的大團應予遣散,團民或回家務農,或進城經商。但八角臺商會會長張紫云考慮到遣散這一武裝,團民四散,可能危害地方。同時,他也和張作霖結下了友情,就想給他們找個出路。
為此,張紫云同有關人商量,擬將這一武裝交給政府,這個提議得到紳商的贊同。于是,他們向新民府知府增韞正式推薦張作霖,對張作霖大加贊揚。增韞接見了張作霖,張作霖以弟子身份行叩見禮,稱增韞為老師。通過親見和談話,增韞感到張作霖是個溫文爾雅之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便命張作霖整理部武,將其帶到新民聽候點編。張作霖真是喜從天降。其實,張作霖的政治野心很大,他深知經營民團不是長久之計。他早就想“改邪歸正”,被政府收編。恰在此時,盛京將軍增祺采納了“化私團為公團”的建議,作出了“化盜為良”的決定。適逢其時,增韞知府的報告得到了盛京將軍增祺的批準。
張作霖急忙回到八角臺,積極招兵買馬,擴充隊伍。因為他和增韞說了大話,吹噓自己有一營人馬,實際才有一百多人。當時準許他組建250人的隊伍。他便乘機開展組編活動。他吸收了遼西一些小股匪幫,如義縣的張作相、黑山縣的薄振聲等,都參加了進來。人數(shù)夠了,他就率隊到新民府接受點編,成立了新民府巡警前路游擊馬隊,命張作霖為幫辦(副營長,隊伍仍駐八角臺。第二年,即1903年7月,張作霖所部和新民街巡捕隊合并為巡防馬步游擊隊,計500人。其中,騎兵2哨,步兵3哨。張作霖為管帶(營長),張景惠為幫辦(副營長),中哨哨官由張作霖兼任,前哨哨官為張作相,左哨哨官為湯玉麟,右哨哨官為王立有,后哨哨官為趙五把什。哨官是連長。隊伍亦移駐新民府,負責地方治安,并兼剿胡匪。就這樣,張作霖由一個民團武裝的頭目搖身一變,而成為政府官軍的軍官了。這是他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從此,依靠這支武裝,他便平步青云,扶搖直上了。
張作霖為人機敏,長于計謀。來到了新民府的生疏環(huán)境,他知道如何自處。他把爭取增韞的信任擺在首位,投其所好,“饋以金錢”,執(zhí)禮甚恭,服從命令,聽從調遣。同時,籠絡紳商,認真辦事,約束部下,管理有方。這就深得知府增韞的賞識,被倚為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他又略施手腕,擠走了新民府的巡警局長王奉廷。沒費太大的勁兒,他就控制了新民府的軍事實權。在這方面,他表現(xiàn)了巧于應對的能力。
一生之雄,如今安在!
張作霖 字雨亭。興建鐵路與日本人對抗。1875年3月19日(清光緒元年二月十二日)生。1916年起任奉天督軍,依靠日本,長期統(tǒng)治東北。1920年把持北洋軍閥政府。1922年被直系打敗,退回東北。1924年再度把持北洋政府。1927年在北京組織軍政府。1928年被蔣介石戰(zhàn)敗,退回東北途中被日軍炸死在皇姑屯。其祖籍主要有兩說。一為山東省說。《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行狀》中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遠祖居山東,族甚蕃,清道光初徙居海城。祖發(fā)業(yè)農,稱素封。”“行狀”是過去死者家屬敘述死者世系、籍貫、事跡的紀念文體。該文稱“遠祖居山東”,主山東省說。一為河北省說。河北省中又有河北大成、河北高陽、河北河間三說。《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雨亭神道碑》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其先為直隸人,清末遷奉天海城。”這通碑文是督軍署參謀長臧式毅領銜,又有8位處長署名的,載于《張大元帥哀挽錄》。文中明確地說“其先為直隸人”,即是河北人,主河北說。從有關歷史記載看,張作霖的祖籍是諸說并存。因多數(shù)主河北省說,張學良亦自稱,他的祖籍是河北省大城縣,故張作霖的祖籍為河北省大城縣。 據(jù)《大城縣志》記載及當?shù)乩先擞浭觯瑥堊髁刈婕颖笔〈蟪强h南趙扶馮莊,直奉大戰(zhàn)期間,張作霖曾返鄉(xiāng)認祖,但由于族中老人反對(一說認為其年輕時當過“胡子”——馬賊,有辱門風;一說擔心直系失敗吳佩孚遷怒族人)而未能歸宗,張作霖一直對此耿耿于懷。
因生活無著,其先祖張永貴跑到了東北,從事農業(yè)開墾。到其祖父張發(fā)時,從事農耕,“稱素封”。所謂“素封”,是指雖然沒有官爵封邑,卻和受封者一樣富有。這是說,在張發(fā)時,張家是富有的。張發(fā)有四子,其第三子是張作霖的父親,名張有財。“祖歿,父以析產徙海城之小洼,復于駕掌寺村設商肆”。張發(fā)死后,家產分給了兄弟幾人。張有財帶著他的那份財產,來到了海城。
其父張有財是個游手好閑之徒。先是開了一個小雜貨鋪,收入甚微。后來小雜貨鋪倒閉,他又不愿干活,就整天賭博胡混。因欠人家賭債,被仇家債主害死。那年張作霖13歲。
張作霖本來沒錢念書,但是有一位好心的老師幫了他的忙。這位老師名叫楊景鎮(zhèn),那時教私塾。有一天,他看到窗外有一個小孩偷偷聽他講課。好奇地叫進來一問,小孩答道:“我叫張作霖,我愿意念書,家窮,上不起學,因此常在這里偷聽。”楊先生感到這個小孩想讀書識字是好事,就免費讓他上學,還贈給他紙筆。這時的張作霖已經是13歲了。就這樣,張作霖讀了一段私塾。在這里,他打下了初步的文化基礎。這在他的一生中是十分重要的。張作霖知道感恩,他后來當了民國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不忘舊誼,特地請楊景鎮(zhèn)到沈陽來,在家里開設了私塾館。張學良就曾跟他讀書。
其父死后,家庭生活更加困難,沒有辦法,其母王氏只得帶著4個孩子投奔到鎮(zhèn)安縣(黑山縣)小黑山附近二道溝娘家。張作霖有兩個哥哥,一個妹妹。娘家生活也是非常困難,又添了五張嘴,簡直沒法繼續(xù)生活下去了。張作霖不能指望家里了,只有到社會上混飯吃。
甲午戰(zhàn)后的遼西是個三不管地區(qū)。散兵游勇成群,乞丐難民遍野。官府腐敗,土匪橫行,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就相應地成立了一些自保的武裝組織,名曰大團。1900年,張作霖因岳父趙占元的幫助,在趙家廟成立了一個大團,有二十多人,他當上了小頭目,負責附近幾個村子的治安。他負責的地區(qū)稱為保險區(qū)。張作霖在保險區(qū)內很守規(guī)矩,不僅遵章守紀,而且維護治安。因此,在這個地區(qū)胡匪的騷擾得到遏制。張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稱贊,他的聲名由此鵲起。他管轄的范圍逐漸擴大,達到二十多個村子。
在趙家廟的西北,有個大團,團主叫金壽山。金壽山收羅了一批地痞流氓,組成了一百多人的大團。大團的總部設在中安堡,其周圍地區(qū)是他的保險區(qū)。金壽山在保險區(qū)內橫行霸道,無惡不作,比胡匪還兇殘。大團本來是保民的,可是金壽山卻專門害民。百姓被逼得實在無法,就去請名聲較好的張作霖幫忙。張作霖率眾驅走了金壽山,占據(jù)了中安堡。他的部眾增加了,勢力擴大了。但是,金壽山在1901年臘月三十夜半偷襲了張作霖。張作霖攜帶妻女率眾突圍,逃到了姜家屯,繼而又逃往八角臺。在逃往八角臺的途中,身懷六甲的趙氏在馬車上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就是張學良。那是1901年陰歷四月十七日,陽歷是1901年6月3日。
八角臺(今屬臺安縣)是個大集鎮(zhèn),商號有五十多家。本來張作霖是想從八角臺借道投奔遼南的綠林馮德麟(即馮麟閣)的,但是到了八角臺,這四十多人就被留下了,借以保護地面。這都得益于張作霖的名聲好,不擾民。商會會長張紫云對張作霖的名聲早有耳聞,此次見面,看到張作霖北人南相,眉清目秀,且行止有矩,談吐不俗,果然是名不虛傳。就決心把他們留了下來。后來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原來八角臺的頭目張景惠主動讓賢,甘居副職,張作霖做了團練長,地方的紳商也表贊成。從此,張作霖就在八角臺落了腳。這里也成了他的發(fā)家地。張作霖為人機敏,長于計謀。來到了新民府的生疏環(huán)境,他知道如何自處。他把爭取增韞的信任擺在首位,投其所好,“饋以金錢”,執(zhí)禮甚恭,服從命令,聽從調遣。同時,籠絡紳商,認真辦事,約束部下,管理有方。這就深得知府增韞的賞識,被倚為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他又略施手腕,擠走了新民府的巡警局長王奉廷。沒費太大的勁兒,他就控制了新民府的軍事實權。在這方面,他表現(xiàn)了巧于應對的能力。 成了官軍的張作霖對危害地方的胡匪十分痛恨,極力剿殺。在他的連年痛剿下,遼西的小股胡匪或被招撫,或被剿滅。就連黨羽千余的大股悍匪田玉本也被張作霖部擊斃,其徒眾星散,百姓稱快。
1908年,徐世昌把剿匪得力的張作霖調到遼寧西北部的通遼、洮南一帶,去剿除被沙俄收買的蒙古叛匪。據(jù)有關人記載:“洮南一帶系干燥的草原,草有一二尺高,一望無邊。夏日蚊蟲甚多,大者如蜜蜂,叮人很厲害。”“雖在夏天,都得用棉花把頭包上,否則寸步難行。狼群更多,一群就是十幾條。當時隊里的通信人員(當時叫做跑撥子的)往往被狼吃掉,剩下馬跑回來……蒙古軍隊都是一個人乘兩匹馬,騎一匹,備一匹,力量足,跑得也快。以上種種,都是蒙軍優(yōu)于漢軍的地方,所以張作霖清剿蒙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張作霖是個很知道感恩的人。受到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如此青睞、如此器重,他剿匪更加努力。同時,他也在不斷地總結剿匪的經驗教訓,摸索出一套可行的規(guī)律。他本人也吃苦耐勞,身先士卒。因此,又經過年余苦戰(zhàn),終于將白音大賚擊斃,生擒牙仟,并打敗了陶克陶胡。后來追擊陶克陶胡800里,一直將陶克陶胡趕到蒙古國。危害東北邊疆多年的蒙患解除了,打擊了蒙古分裂主義分子的囂張氣焰,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和民族的團結,張作霖此功是不可沒的。
由于他不肯滿足日本帝國主義的無理要求(包括開礦、設廠、移民和在葫蘆島筑港等),1928年6月4日晨5時許,當張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專列駛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匯處橋洞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好的炸彈炸毀,這位亂世梟雄身受重傷,當日逝世,享年53歲。
歷史是公平的,對一個人的評價要綜合他的身世背景和歷經世事而評。他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作為亂世梟雄,他的英雄事跡應該被后人所稱贊。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小洼村人。此地后又改稱大洼縣東風鎮(zhèn)葉家村張家甸屯,現(xiàn)改稱大洼縣駕掌寺鄉(xiāng)馬家房村西小洼屯。其實,這里現(xiàn)在只有一片房屋遺址,已經根本沒有村落了。他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遼寧海城人,自小出身貧苦農家。張作霖后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是“北洋政府”最后一個掌權者,號稱“東北王”。1928年6月4日發(fā)生皇姑屯事件,張作霖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當日送回沈陽官邸后即死去。
歷史無功臣,也無罪人。
張作霖算得上一個傳奇人物。
在歷史上 張作霖是如何被評價的
正面評價民間肯定說法不少。認為張作霖從一個出身低微農民起家,苦心經營方成為顯赫一時的人物,相當不簡單。還有些人認為,張作霖因未答應《日張密約》而被日本人為炸死,屬于民族英雄。[2]。也有人認為張作霖治家很嚴,子張學良受其影響很大。張作霖曾事綠林,後又以剿匪起家,對剿滅當時在東北極為...
張作霖人物資料
張作霖人物資料 ,寄語:民間認為,張作霖從一個出身地微農民起家,苦心經營成為顯赫一時的人物,是令人尊敬與欽佩的。還有些人認為。張作霖因未答應《日張密約》而被日本人為炸死,屬于民族英雄。這種說法雖然沒有證據(jù),但是并不代表不可能阮玲玉(--),中國早期影星,原名阮鳳根,你的心胸有多寬廣,你的戰(zhàn)馬就能馳騁多遠。
張作霖在中國歷史上算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
1.張作霖的形象正面負面都有,不能一概論之。2.正面評價:張作為統(tǒng)鎮(zhèn)要地的首領,其政治、軍事才能都是值得肯定的。被譽為“亂世梟雄”。蘇日雖將張作霖視成眼中釘,卻也不得不嘆服張是個“壓不倒的小個子”。3.負面評價:作為軍閥,張作霖一再發(fā)動戰(zhàn)爭,不惜向日本等國借款而且截留鹽稅等國稅收入...
歷史上張作霖是好人還是壞人哦
如果按著歷史上的說法,張作霖是軍閥,是在國民大革命中被討伐的對象,是壞蛋。但要按著我的看法,他是好人。1.張作霖是被日本人扶植起來的軍閥,但是再被日本人扶植起來后,他拒絕幫助日本人滿足他們在東北的利益要求,在位期間多次抵制日本人的誘惑,拒絕簽訂不平等條約。就好像那句話:吃君穿君不謝...
如何評價張作霖
回答:張作霖身上可以看到當時軍閥的一些特點,也可以看到中國傳統(tǒng)上具備政治才略的軍事勢力首領的素質,即是雖然為自家勢力打打殺殺,但是卻能安定和建設自己的屬地;張氏是有民族自尊心和責任感的,掌權時曾經數(shù)次阻止了日本勢力在東北的發(fā)展,一定程度上沒有淪為“兒皇帝”之流的人物,所以才會有日本人對...
如何客觀的評價大帥張作霖一生的功與過?
1918年9月,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利用日本的勢力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為奉系首領,成為掌管東北軍政的邊疆大吏。隨后,他以東北為基地進而稱兵關內,多次問鼎中原,幾度操縱北京政權,左右全國政局,最后居然成為北洋政府末代國家元首。張學良則評論自己的父親:有雄才,無大略。但是,張作霖作為首領,他的...
威震東北張作霖內容介紹
成為了那個時代不可忽視的風云人物。他曾在一段輝煌時期,控制了大半個中國,他的事跡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歷史上關于張作霖的評價各不相同,有人指責他出賣東北,窮兵黷武,反對革命,而有人則認為他是捍衛(wèi)東北權益的愛國者。無論是哪種評價,張作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都是不可忽視的。
到底該怎么評價東北王張作霖呢?
一個人的好壞不能通過幾件事情就輕易判定,尤其是歷史上的人物,他們在某些事情上犯了錯誤,并不代表著這個人就是壞的,我們還是需要看他對時代發(fā)展做出的功績有多大。要說張作霖這個人到底是好還是壞,從人品上面看,他不是一個好人,因為他從前用過卑鄙的手段欺騙并殺害了杜麗三,在當時那個時代尋找...
張學良的老子張作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張作霖是個中間人物,不是用好人或是壞人就能說得清楚的,但有一點,張作霖絕對不是歷史書上所說的日本的走狗,他周旋于各種勢力之間,給東北人利益,我敢說,從張作霖到現(xiàn)在,任何一個在東北的政權都沒有張家父子建設得好,東北現(xiàn)在的主要高校,東北大學(包括現(xiàn)在的東北師范大學)是張學良建的,東北師范...
大家如何看張作霖,還有他說的:山不向我走來,我便向山走去。?
如何看待東北的傳奇人物張作霖?他的“山不向我走來,我便向山走去”又隱藏了怎樣的人生哲學?東北人對于張作霖這位歷史人物,情感似乎尤為復雜。評價張作霖,我們不能簡單地以好惡劃分,因為他本質上就是個軍閥,盡管他的良心尚存。從歷史的雙重視角審視,張作霖在東北確實有著不可忽視的功績:他憑借巧妙...
相關評說:
橋東區(qū)小徑: ______ 張作霖是實實在在的歷史人物,陸振華只不過是虛構出來的一個角色,當然是張作霖名氣大了!
橋東區(qū)小徑: ______ 《張作霖》(作者) 蘇飛. 內容簡介:全書以細致的歷史人物傳記和史評筆法,敘說了從清末到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從發(fā)生發(fā)展到執(zhí)掌政權和最終結束這一段時間的歷史.全書征引了大量難以見到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歷史照片,也有許多當代有關民國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作者的獨到見解,加之以作者娓娓道來的敘述,使得全書具有相當高的可讀性.作者在《張作霖》創(chuàng)作中,注意到了趣味性、嚴肅性、通俗性的結合,著力于吸引讀者,既有正史的敘述,又有雜官稗史的考證,妙趣橫生,其味無窮.適合各年齡段愿意了解這一段歷史和人物的讀者閱讀.
橋東區(qū)小徑: ______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在歷史上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名傳千古的人物,尤其是軍事人才,每個朝代都名將輩出,不僅在當時立下赫赫戰(zhàn)功,在歷史上的長河中同樣能...
橋東區(qū)小徑: ______ 應該如何正確評價孔子 孔子是一個學者,一個教師,一個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正直社會活動家.承認這些并不會讓孔子的思想趨于黯淡,反而找到了他的定位.因為他是中國第一位真正的學者,教育家.他第一次系統(tǒng)的整理了周朝以來朝廷與民...